高中物理五大专题例题精讲
高中物理例题(详细解答)PPT
解:设手雷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 v0 10 s ,大块质量 1 的速度 v1 50 m s ,小块质量 m2 的速度方向不清,为 v 2, 方向暂设为正方向。
m
m
碰撞前的总动量 碰撞后的总动量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p
2
1
(m1 m2) v0
1 1 2 2
p m v m v
(m1 m2) m1 v1 m2 v2
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突然炸成两 块,其中大质量为300g,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 另一小块质量为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手雷在空中爆炸时整个系统受到重力作用,系统的动量并不守恒。 但因为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在某个方向上应用。在水平方向上,可 v 以认为系统不受外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动量是守恒的。
,得
v
2
( m1
m )v m
2 2
0
m1 v1
Hale Waihona Puke 此结果表明, 质量为200g的 部分以50m/s 的速度向反方 向运动,其中 负号表示与所 设正方向相反。
(0.3 0.2) 10 0.3 50 m s 0.2
=-50m/s
谢谢观赏!
高中物理五大专题例题精讲
高考物理五大专题例题精讲物理专题一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一、隔离分析法与整体分析法隔离分析法是把选定的研究对象从所在物理情境中抽取出来,加以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需要用隔离法分析的问题,往往都有几个研究对象,应对它们逐一隔离分析、列式.并且还要找出这些隔离体之间的联系,从而联立求解.概括其要领就是:先隔离分析,后联立求解.1.隔离法.【例1】如图所示,跨过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系有m1=1kg、m2=2kg的物体A和B.滑轮质量m=0.2kg,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B静止在地面上,则向上的拉力F不能超过多大?【解析】(1)先以B为研究对象,当B即将离开地面时,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为0.它只受到重力m B g和绳子的拉力T的作用,且有:T- m B g=0.(2)再以A为研究对象,在B即将离地时,A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T=m B g>m A g,所示A将加速上升.有T- m A g=m A a A.(3)最后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此时滑轮受到四个力作用:重力、拉力、两边绳子的两个拉力T.有F- mg-2T=ma.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A上升距离s时,滑轮只上升了s/2,故A的加速度为滑轮加速度的2倍,即: a A=2a.由以上四式联立求解得:F=43N.2.整体分析法.整体分析法是把一个物体系统(内含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者是着眼于物体运动的全过程,而不考虑各阶段不同运动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例2】如图所示,质量0.5kg、长1.2m的金属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0.125.在盒内右端放着质量也是0.5kg、半径0.1m的弹性小球,球与盒接触光滑.若在盒的左端给盒以水平向右1.5N·s 的冲量,设盒在运动中与球碰撞的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求:盒从开始运动到完全停止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g 取10m/s2)【解析】此题中盒与球交替做不同形式的运动,若用隔离法分段求解,将非常复杂.我们可以把盒和球交替运动的过程看成是在地面摩擦力作用下系统动能损耗的整体过程.这个系统运动刚开始所具有的动能即为盒的动能mv02/2=p2/2m=1.52/(2×0.5)=2.25J整体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f=μN=μ2mg=10×0.125=1.25N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s=0-mv02/2 , s=1.8m【解题回顾】不少同学分析完球与盒相互作用和运动过程后,用隔离法分段求解.先判断盒与球能否相撞,碰撞后交换速度,再求盒第二次运动的路程,再把各段路程相加.对有限次碰撞尚能理解,但如果起初的初动能很大,将会发生多次碰撞,遇到这种情况时,同学们会想到整体法吗?当然,隔离分析法与整体分析法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5-2 动能和动能定理(精讲)
专题5.2 动能和动能定理1.掌握动能和动能定理;2.能运用动能定理解答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 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 =12mv 2,v 为瞬时速度,动能是状态量。
(3)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
(4)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5)动能的变化量:ΔE k =E k2-E k1=12mv 22-12mv 21。
知识点二 动能定理(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ΔE k =12mv 22-12mv 21。
(3)物理意义: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①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②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③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考点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典例1】(2018·全国卷Ⅰ·18)如图,abc 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 水平,长度为2R ;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 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 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球从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 .2mgRB .4mgRC .5mgRD .6mgR【答案】C【解析】小球从a 运动到c ,根据动能定理,得F ·3R -mgR =12mv 21,又F =mg ,故v 1=2gR ,小球离开c 点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都为g ,故小球从c 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v 1g=2R g ,水平位移x =12gt 2=2R ,根据功能关系,小球从a 点到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力F 做的功,即ΔE =F ·(2R +R +x )=5mgR 。
高中物理经典例题(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高中物理经典例题(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引言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物理中的经典例题,包括题目的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以及例题整理。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问题的解题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类型归纳在高中物理中,例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运动学问题:涉及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通常使用公式和图表求解。
2. 力学问题:关注物体的受力情况,涉及牛顿定律、摩擦力、重力等概念。
3. 热学问题:探讨物体的热传导、热量变化等问题,常涉及热力学定律和热能转化。
4. 电学问题: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概念,包括欧姆定律、电功率等。
5. 光学问题:涉及光的传播规律、折射、反射等现象,常用光的传播公式解题。
解题思路解决高中物理例题的思路可以归纳如下: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题目要求和提供的信息,将问题转化为物理概念和公式。
2. 梳理已知信息:将提供的已知条件整理出来,明确需要求解的量。
3. 使用适当的物理原理:根据问题类型选择适当的物理公式或原理,并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4. 检查结果和单位:在计算完成后,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并确保单位的一致性。
5. 总结解题思路:对于经典的例题,总结解题思路,形成模式化的解题方法。
例题整理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经典例题的情境和解答,供学生参考:1. 运动学问题:问题: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求其行驶的总距离。
解答:根据匀速运动的定义,速度乘以时间即为距离。
所以,总距离为60km/h × 2h = 120km。
2. 力学问题:问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20N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代入已知量20N和2kg,可以求得加速度为10m/s²。
3. 热学问题:问题:一块物体的温度由20°C升至60°C,求物体吸收的热量。
解答:根据热容公式Q = mcΔT,代入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差,可以求得吸收的热量。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专题辅导精讲:受力分析典型例题
受力分析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分析物体的受力平衡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汽车拉着质量为的拖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汽车的牵引力为.(1)画出汽车与拖车整体的受力示意图.(2)画出拖车的受力示意图,并指各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什么物体上?拖车受几对平衡力?解析:(1)如图所示(a)所示C为汽车与拖车整体的重心,有四个力作用于C:重力)地面支持弹力、牵引力、滑动摩擦力.、是两对平衡力.(2)如图(b)所示,拖车受四个力:重力、地面支持力、拉力、滑动摩擦力,四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地球、地面、汽车、地面上.拖车受两对平衡力:、.点拨:汽车所受牵引力,来源于其发动机通过传动装置使后面的驱动轮旋转,驱动轮与地面接触处相对地面有瞬时向后(车行进的反向)运动趋势,故地面给车轮向前的静摩擦力作用.所以牵引力在性质上属摩擦力.典型例题2——关于物体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斜靠在墙角的木板质量为,板上放一质量为的重物,板与重物均处于静止状态.试分别做出板与重物整体系统、板、重物的受力示意图.解析:如图(a)所示,整体受五个力:重力,支持弹力、,静摩擦力、.如图(b)所示,(隔离出的板受七个力:重力,弹力、、,静摩擦力、、).如图(c)所示,重物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弹力,静摩擦力.点拨:板与重物相互作用的两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属于系统的内力.隔离出板和重物后,则分别变成孤立物体的“外力”了.典型例题3——关于力的合成如图所示,两条相同的橡皮绳、,开始夹角,在点吊一重的物体后,结点恰好位于圆心.今将、分别沿圆周向两边移至、,使.欲使结点仍在圆心处,则此时结点处应挂多重的物体?解析:当、夹角为吊重重物时,一条橡皮绳产生的向上弹力若为,则两条产生的合力与平衡.故.当、夹角为时,橡皮条伸长不变,每条产生的弹力仍为,此时两条产生的向上合力.故应挂重的重物即可.点拨: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它们的夹角由逐渐增大到时,其合力逐渐变小;本题中合力将由逐渐减小到0.。
高中物理 专题五 第1讲 功和功率课件
一次拉力 F1 方向水平,第二次拉力 F2 与水平成α角斜向上拉,
在此过程中,两力的平均功率分别为 P1、P2,则(
B)
A.P1>P2 C.P1<P2
2023/5/16
图 5-1-2
B.P1=P2 D.无法判断
第九页,共35页。
解析:物体由静止开始,加速度相同、位移相同则时间、
末速度相同,由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相同,而物体所受重力、
①当α=90°,即力与位移方向垂直,则 W=0,力对物体不 做功.
②当α>90°,则 W<0,力对物体做负功,力充当的是阻力. ③当α<90°,则 W>0,力对物体做正功,力充当的是动力. 注意:力对物体做负功又可以说物体克服力做功.
2023/5/16
第二页,共35页。
4.计算功的常用方法
(1)用公式 W=Fscos α计算功.该方法只能求恒力的功.该 公式可写成 W=F·(s·cos α)=(F·cos α)·s,即功等于力与力方向上 位移的乘积或等于位移与位移方向上力的乘积.
2023/5/16
第十页,共35页。
竖直方向位移 y=12gt2,代入数据得 y=5 m 重力所做的功 WG=mgy=50 J, 重力的平均功率 P 平=WG/t=50 W.
考点 3 机车启动问题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运动过程 (1)阶段一:变加速运动
①过程分析:v↑⇒F=Pv↓⇒a=Fm-f↓.
为瞬时速度,P 为瞬时功率.
4.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机械正常工作时能输出的最大功率.
(2)实际功率:机械实际工作时输出的功率.P 实≤P 额.
2023/5/16
第八页,共35页。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冲破含详细的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冲破(主要包括:高中物理的力、功与能、电学实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部份,有详细的例题解析和总结)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一、力是物体间的彼此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彼此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二、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肯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不是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式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必然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致使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不妥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太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必将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冲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冲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式: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类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肯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如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专题提升五 动能定理的解题例析课件 新人教版
方法规律:(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研究 过程能使问题得以简化.当物体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运动性质 不同的子过程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 过程.
(2)当选择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涉及重力、大小恒定 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①重力 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②大小恒定的阻 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专题提升五 动能定理的解题例析
突破一 应用动能定理的流程 图 Z5-1
例 1:(2015 年河北邯郸模拟)泥石流是在雨季由于暴雨、 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虽然只有很 短时间,但由于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 大.某课题小组对泥石流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 Z5-2 甲 所示,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模型: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 m=5 kg 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运 动,推力 F 随位移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0.6,g 取 10 m/s2.
甲
乙
图 Z5-2
(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多大?
思维点拨:(1)推力 F 最大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2)运动 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3)推力F 为变力,F 做的功对应 F-x 图线与 x 轴所围的面积.
图 Z5-3
B.3 m/s
C.4 m/s
D. 17 m/s
突破三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平抛运动、圆周运动问题 例3:(2015 年山东青岛模拟)如图 Z5-4 所示,传送带 A、 B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_必修二_功和功率专题
专题一.功:◎知识梳理1.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公式:W=FScosα,单位:焦耳(J) 1焦耳=1牛·米即:1J=IN·M,功是标量。
关于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做功的两个要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因此,讲功时明确哪个力做功或明确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做功。
②公式:w=FScosα公式中F为恒力;α为F与位移S的夹角;位移s为受力质点的位移。
③功的正负: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当O≤α<90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900<α≤180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某力做功,取正值)。
④做功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从这点上讲,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但“功转化为能量”,“做功产生热量”等说法都是不完备的。
⑤功具有相对性,一般取地面参照系,即力作用的那个质点的位移一般指相对地面的位移。
⑥摩擦力的功,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⑦摩擦力做功与产生势能之间的关系如何?因两个接触面的相对滑动而产生热能的关系:Q=fs,其中,f必须是滑动摩擦力,S必须是两接触面的相对滑动距离(或相对路程)。
由此可见,静摩擦力虽然对物体做功.但由于相对位移为零而没有热能产生。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的功和恒力乙做的功各等于多少?专题二.动能、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动能的定义式: E K=mV2/2,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率,E K是物体的动能。
(2)动能是标量_: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
动能定义式中的v是物体具有的速率,动能恒为正值。
(完整版)高中物理经典例题分析
第一部分高中物理活题巧解方法总论一、整体法例1:在水平滑桌面上放置两个物体A 、B 如图1-1所示,m A =1kg ,m B =2kg ,它们之间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细线质量忽略不计,A 、B 分别受到水平间向左拉力F 1=10N 和水平向右拉力F 2=40N 的作用,求A 、B 间细线的拉力。
【巧解】由于细线不可伸长,A 、B 有共同的加速度,则共同加速度221401010/12A B F F a m s m m --===++对于A 物体:受到细线向右拉力F 和F 1拉力作用,则1A F F m a -=,即11011020A F F m a N =+=+⨯=∴F=20N【答案】=20N例2:如图1-2所示,上下两带电小球,a 、b 质量均为m ,所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两球间用一绝缘细线连接,上球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开花板上,在两球所在空间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 ,平衡细线都被拉紧,右边四图中,表示平衡状态的可能是:【巧解】对于a 、b 构成的整体,总电量Q=q-q=0,总质量M=2m ,在电场中静止时,ab 整体受到拉力和总重力作用,二力平衡,故拉力与重力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答案】A说明:此答案只局限于a 、b 带等量正负电荷,若a 、b 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则a 与天花板间细线将偏离竖直线。
例3:如图1-3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12,即12a g =,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巧解】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N mg Mg F ma M +-=+⨯0故木箱所受支持力:22N M mF 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2'2N N M mF F g +==。
【答案】木箱对地面的压力22N M mF g +=例4:如图1-4,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置在质量为M 的物体B 上,B 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振动,振动过程中A 、B 之间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B 间摩擦力f 的大小等于( )A 、0B 、kxC 、()mkx MD 、()mkx M m+【巧解】对于A 、B 构成的整体,当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系统所受的合力为F=kx ,系统的加速度为kxa m M=+,而对于A 物体有摩擦力f F ma ==合,故正确答案为D 。
高一物理力学重点题型及讲解
高一物理力学重点题型及讲解高一物理力学是力学的入门阶段,主要涉及到力、运动、平衡、摩擦等内容。
下面我将从几个重点题型进行讲解。
1. 力的平衡问题:力的平衡问题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涉及到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
常见的题型包括平衡力的求解、杠杆平衡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即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来进行分析。
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方程或者杠杆原理来求解。
此外,还需要注意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确定,以及力臂的计算。
2. 运动问题:运动问题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涉及到物体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等。
常见的题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运动方程来求解未知量。
同时,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运动图像的分析。
3. 摩擦问题:摩擦问题是力学中的难点之一,涉及到物体受到摩擦力时的运动情况。
常见的题型包括斜面上的物体滑动问题、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力问题等。
在解题时,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摩擦力、重力等力的作用,根据受力分析和运动方程来求解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摩擦系数的计算和摩擦力的方向。
4. 弹力问题:弹力问题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弹簧的伸长或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常见的题型包括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问题、弹簧振动问题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所受的力成正比,利用弹簧的劲度系数和伸长量或压缩量来求解问题。
以上是高一物理力学的几个重点题型及讲解。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解题意,画出清晰的示意图,正确运用物理公式和原理,严格按照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典型题精讲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
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轻质棒AB,A端固 定在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轴上,B端固定一个大小可以 忽略的质量为m的带电量为q的小球,当棒静止后与竖直 方向夹角为,如右图所示, 则该q为 电荷, 匀强电场的场强为 。
Fx 0 F T sin 0 得: Fy 0 T cos m g 0 F m gtg 又由F E · q F m gtg E q q
一束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平行 与两极板的速度v0进入匀强电场,如果两极板间电 压为U,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L。设粒子束 不会击中极板,则粒子从进入电场到飞出极板时电 势能的变化量为多少?(重力忽略不计)
q 2U 2 L2 EP W qEy U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 然后垂直射入电势差为U2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 场中,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一 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变大的是( B ) A、U1变大,U2变大 B、U1变小,U2变大 C、U1变大,U2变小 D、U1变小,U2变小
2
二、电势、电势差相关问题讨论
(1)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式E=U/d,要理解每个 量的物理意义及公式的适用条件。 (2)要理解并记住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 (3)前面学的力学规律在电场部分仍然适用,要灵活 应用。
如图所示,A、B两点相距10cm,E=100V/m, 直线AB与电场线的夹角为120°,则A、B两点的 电势差为 V。
如右图所示,A、B两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q,质 量均为,两球用细线连接,A球又用丝线挂在O点,加一个 电场E,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当平衡后两线都拉紧。 求上段丝线上的拉力并判断下段丝线拉力大小的范围。
高中物理经典名题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名题讲解教案
题目:匀速运动问题
1. 题目描述:
小明骑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20分钟,求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
2. 解题思路:
匀速运动的速度恒定不变,路程与速度和时间成正比。
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可以求得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
3. 解题步骤:
速度v=10 m/s,时间t=20分钟=20×60=1200秒
路程s=v×t=10×1200=12000m=12km
4. 结论:
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为12km。
5. 拓展练习:
如果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5 m/s,行驶的时间为30分钟,求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
解题思路:
同样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可以求得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
解题步骤:
速度v=15 m/s,时间t=30分钟=30×60=1800秒
路程s=v×t=15×1800=27000m=27km
结论:
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为27km。
通过以上经典的匀速运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五大专题例题精讲物理专题一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一、隔离分析法与整体分析法隔离分析法是把选定的研究对象从所在物理情境中抽取出来,加以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需要用隔离法分析的问题,往往都有几个研究对象,应对它们逐一隔离分析、列式.并且还要找出这些隔离体之间的联系,从而联立求解.概括其要领就是:先隔离分析,后联立求解.1.隔离法.m1=1kg、m2=2kg的物体A和B.滑轮质量m=0.2kg,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B静止在地面上,则向上的拉力F不能超过多大?【解析】(1)先以B为研究对象,当B即将离开地面时,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为0.它只受到重力m B g和绳子的拉力T的作用,且有:T- m B g=0.(2)再以A为研究对象,在B即将离地时,A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T=m B g>m A g,所示A将加速上升.有T- m A g=m A a A.(3)最后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此时滑轮受到四个力作用:重力、拉力、两边绳子的两个拉力T.有F- mg-2T=ma.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A上升距离s时,滑轮只上升了s/2,故A的加速度为滑轮加速度的2倍,即:a A=2a.由以上四式联立求解得:F=43N.2.整体分析法.整体分析法是把一个物体系统(内含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者是着眼于物体运动的全过程,而不考虑各阶段不同运动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例2】如图所示,质量0.5kg、长1.2m的金属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0.125.在盒内右端放着质量也是0.5kg、半径0.1m的弹性小球,球与盒接触光滑.若在盒的左端给盒以水平向右1.5N·s的冲量,设盒在运动中与球碰撞的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求:盒从开始运动到完全停止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g取10m/s2)【解析】此题中盒与球交替做不同形式的运动,若用隔离法分段求解,将非常复杂.我们可以把盒和球交替运动的过程看成是在地面摩擦力作用下系统动能损耗的整体过程.这个系统运动刚开始所具有的动能即为盒的动能mv02/2=p2/2m=1.52/(2×0.5)=2.25J整体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f=μN=μ2mg=10×0.125=1.25N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s=0-mv02/2 , s=1.8m【解题回顾】不少同学分析完球与盒相互作用和运动过程后,用隔离法分段求解.先判断盒与球能否相撞,碰撞后交换速度,再求盒第二次运动的路程,再把各段路程相加.对有限次碰撞尚能理解,但如果起初的初动能很大,将会发生多次碰撞,遇到这种情况时,同学们会想到整体法吗?当然,隔离分析法与整体分析法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有时需要先用隔离分析法,再用整体分析法;有时需要先用整体分析法,再用隔离分析法。
二、极值法与端值法极值问题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在物理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某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函数可能不是单调的,它可能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分析极值问题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纯粹从数学角度去讨论或求解某一个物理函数的极值.它采用的方法也是代数、三角、几何等数学方法;另一种是根据物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受到的物理规律的约束、限制来求极值.它采用的方法是物理分析法.【例3】如图所示,一辆有四分之一圆弧的小车停在不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从静止 开始由车的顶端无摩擦滑下,且小车始终保持静止状态.试分析:当小球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地面对小车的静摩擦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少?【解析】设圆弧半径为R ,当小球运动到重力与半径夹角为θ时,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mv 2/2=mgRcos θN-mgcos θ=mv 2/R解得小球对小车的压力为:N=3mgcos θ其水平分量为Nx=3mgcos θsin θ=3mgsin2θ/2根据平衡条件,地面对小车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f=Nx=3mgsin2θ/2 可以看出:当sin2θ=1,即θ=45°时,地面对车的静摩擦力最大,其值为f max =3mg/2【例4】如图所示,娱乐场空中列车 由许多节完全相同的车厢组成,列车先沿水平轨道行驶,然后滑上半径为R 的空中圆环形光滑轨道.若列车全长为L(L >2πR),R 远大于一节车厢的长 度和高度,那么列车在运行到圆环前的速度v 0至少多大,才能使整个列车安全通过圆环轨道?【解析】滑上轨道前列车速度的最小值v 0与轨道最高处车厢应具有的速度的最小值v 相对应.这里v 代表车厢恰能滑到最高处,且对轨道无弹力的临界状态.由:mg=mv 2/R得:v= 因轨道光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车在滑上轨道前的动能应等于列车都能安全通过轨道时应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因各节车厢在一起,故它们布满轨道时的速度都相等,且至少为 . 另外列车势能还增加了M ′gh ,其中M ′为布满在轨道上车厢的质量,M ′=M(2πR/L),h 为它们的平均高度,h=R. 因L >2πR ,故仍有一些车厢在水平轨道上,它们的速度与轨道上车厢的速度一样,但其势能为0,由以上分析可得:Mv 02/2=Mv 2/2+M(2πR/L)gRRgLR Rg v /420π+=Rg三、等效法等效法是物理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要点是在效果不变的前提下,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或常见的问题.应用等效法,关键是要善于分析题中的哪些问题(如研究对象、运动过程、状态或电路结构等)可以等效.【例5】如图(甲)所示电路甲由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 1=12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 、B 间的总电阻为4Ω,今将R 1换成6Ω的电阻,则A 、B 间的总电阻是多少?【解析】此题电路结构复杂,很难找出各电阻间串、并联的关系由于8个电阻中的7个电阻的阻值未知,即使能理顺各 电阻间的关系,也求不出它们连结后的总阻值.但是,由于各电阻值一定,连结成电路后两点间的电阻值也是一定的,我们 把R 1外的其余部分的电阻等效为一个电阻R ′,如图电路乙所示,则问题将迎刃而解.由并联电路的规律得:4=12R ′/(12+R ′)R=6R ′/(6+R ′) 解得R=3Ω【例6】如图所示,一个“V ”型玻璃管倒置于竖直平面内,并处于E=103v/m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个带负电的小球, 重为G=10-3N ,电量q=2×10-6C ,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球与管壁的摩擦因数μ=0.5.已知管长AB=BC=2m ,倾角α=37°,且管顶B处有一很短的光滑圆弧.求: (1)小球第一次运动到B 时的速度多大?(2)小球运动后,第一次速度为0的位置在何处?(3)从开始运动到最后静止,小球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sin37°=0.6,cos37°=0.8)【解析】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电场力为F=qE=2×10-3N =2G ,重力和电场合力大小等于重力G ,方向竖直向上,这里可以把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等效为一个竖直上的“重力”,将整个 装置在竖直平面内旋转180°就变成了常见的物理模型——小球在V 型斜面上的运动.如图所示,(1)小球开始沿这个“V ”型玻璃筒运动的加速度为 a 1=g(sin α-μcos α)=10×(sin37°-μcos37°)=2m/s 2所以小球第一次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2)在BC 面上,小于开始从B 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2=g(sin α+μcos α)=10×(sin37°+μcos37°)=10m/s 2所以,速度为0时到B 的距离为s=v 2/2a 2=0.4msm l a v /2222221=⨯⨯==(3)接着小球又反向向B加速运动,到B后又减速向A运动,这样不断地往复,最后停在B 点.如果将全过程等效为一个直线运动,则有:mglsinα=μmgcosαL所以L=ltanα/μ=3m即小球通过的全路程为3m.四、排除法解选择题排除法又叫筛选法,在选择题提供的四个答案中,若能判断A、B、C选项不对,则答案就是D项.在解选择题时,若能先把一些明显不正确的答案排除掉,在所剩下的较少选项中再选择正确答案就较省事了.【例7】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它们均向右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若它们在碰撞前的动量分别是p A=12kg·m/s,p B=13kg·m/s(向右为正方向),则碰撞后它们动量的变化量△p A及△p B有可能的是A.△p A =4kg·m/s △p B =-4kg ·m/sB.△p A =-3kg ·m/s △p B =3kg ·m/sC.△p A =-24kg ·m/s △p B =24kg ·m/sD.△p A =-5kg ·m/s △p B =8kg ·m/s【解析】依题意:A、B均向右运动,碰撞的条件是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碰撞时动量将由A向B传递,A的动量将减少,B的动量将增加,即△p A<0,△p B>0,故A是错误的.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p A=△p B.所以D是错误的,C选项中,A球的动量从12kg·m/s 变为-12kg·m/s,大小不变,因而它的动能不变,但B球动量增大到37kg·m/s,动能增大,说明碰撞后系统的动能增加,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只有B选项正确.五、微元法一切宏观量都可被看成是由若干个微小的单元组成的.在整个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中,这些微小单元是其时间、空间、物质的量的任意的且又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通过对这些微小单元的研究,我们常能发现物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微元法就是基于这种思想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例8】真空中以速度v飞行的银原子持续打在器壁上产生的压强为P,设银原子打在器壁上后便吸附在器壁上,银的密度为ρ.则器壁上银层厚度增加的速度u为多大?【解析】银原子持续飞向器壁,打在器壁上吸附在器壁上速度变为0,动量发生变化是器壁对银原子有冲量的结果.设△t时间内飞到器壁上面积为S的银原子的质量为m,银层增加的厚度为x.由动量定理F△t=mv.又m=ρSx.两式联立得F△t= ρSxv,整理变形得:P=F/S=ρSxv/△t= ρvu.所以:u=P/ρv.六、作图法作图法就是通过作图来分析或求解某个物理量的大小及变化趋势的一种解题方法.通过作图来揭示物理过程、物理规律,具有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等优点.【例9】某物体做初速度不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s,设运动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通过位移s中点的瞬间速度为v2,则A.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B.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C.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 >v2D.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解析】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运动的图像如图(a)、(b)所示,在图(a)、(b)上分别作出中间时刻所对应的速度v1,根据图线下方所围的面积即为运动物体所通过的位移,将梯形分为左右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作出位移中点对应的速度v2,可见不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都是v1<v2.故本题答案应选B、D.物理专题二力与运动思想方法提炼一、对力的几点认识1.关于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定义体现了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力是矢量.2.力的效果(1)力的静力学效应: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动力学效应: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Ft=△p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E k=W3.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隔离体、整体).(2)按照次序画受力图,先主动力、后被动力,先场力、后接触力.(3)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分析.(4)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轨迹弧线内侧的某个方向.二、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几种力三、力和运动的关系1.F=0时,加速度a =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F=恒量:F 与v 在一条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F 与v 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2.特殊力:F 大小恒定,方向与v 始终垂直——匀速圆周运动F=-kx ——简谐振动四、基本理论与应用解题常用的理论主要有: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圆周运动的规律等.力与运动的关系研究的是宏观低速下物体的运动,如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天体的运行、带电物体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都属于其研究范畴,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各种类型的试题都有,且常与电场、磁场、动量守恒、功能部分等知识相结合. 感悟 · 渗透 · 应用一、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 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例1】如图所示,质量M=10kg 的木楔 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楔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木楔的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 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 时, 其速度v=1.4m/s.在这个过程中木楔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g=10m/s 2).【解析】由于木楔没有动,不能用公式f=μN 计算木楔受到的摩擦力,题中所给出动摩擦因数的已知条件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