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杨贵妃传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其一】原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旧唐书》与《新唐书》的杨贵妃传之比较
时也会 导致 言 辞 的晦涩 。
(一 ) 《新唐 书 ·杨贵 妃传 》用词 更贴 切
一 、 内容对 比
在 评 价 杨 贵 妃 时 , 《旧唐 书 》称 其 “智 算 过 人 ” ,而 新 书
两 唐 书 的杨 贵 妃 传 在 内容 上 大 体 一 致 , 都叙 述 了 贵妃 的籍 则 用 “智算 警颖 ”~词 。 “警颖 ”意 为 “敏 悟聪 颖 ” , 比起 “智
本文将从两唐书杨贵妃传的内容和文笔两方面进行比较一方面发掘杨责妃生平的真实史料另一方面探讨新唐书简洁精当的笔法同时也指出新唐书中个别用词晦涩的弊端
大 众 文 艺
·文 艺评 论 ·
《旧唐书 》与 《新唐书 》的杨贵妃传之比较
周 文娟
(南京 师 范大学 文学 院
213300)
摘要 :本文将从 两唐 书 《杨贵妃 传 》的 内容和 文笔 两方 面进行 千 里送 荔 枝 的官道 也 不是 从唐 玄 宗时才 开 通 的 。如汉 武帝 就嗜 荔
比较 ,一方面发掘杨责妃 生平的真 实史料 ,另一方面探讨 《新唐书 》 枝 ,早 在 汉代 已有 千 里送 荔枝 的 先例 。但 由于 种种 原 因 ,后世 将
简洁、精 当的笔法 ,同时也指 出 《新唐书 》中个别用词 晦涩的弊 端。 杨 贵 妃遣 人千 里送 荔 枝 当成千 古 唯此 一例 ,也将 此 当作杨 李 奢靡
《旧唐 书 》 中肃 宗之 前 的列 传 大 都 是 照 抄 之 前 的 国史 ,而 “其文 则 省于 旧 ”,但 另一 方 面也 导致 内容 缺 失 ,甚至 是 一些 重
《新 唐书 》 力求 去除 《旧唐 书 》的弊 端 ,做 到 “其事 则 增于 前 , 要 的诏 令和 奏议 也 被 改成 古文 。赵 翼在 《陔余 丛考 》 中公 正 的评
古诗荔枝图序翻译赏析
古诗荔枝图序翻译赏析文言文《荔枝图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原文】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1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
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2团团;圆圆的。
3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4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5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
橘,常绿乔木。
华,通"花”6实:果实。
7春荣:春天开花。
荣,开花8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
9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
10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
11红缯(zēn):红色的丝绸。
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
12绡(xiā):生丝织成的绸。
13瓤肉:果肉·。
14莹白:晶莹洁白。
15醴:甜酒。
16酪:奶酪17去:消失18元和十五年:及820年。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19南宾守:南宾郡太守。
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20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
21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
2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
识,认识,见过。
赞美杨玉环的诗句
赞美杨玉环的诗句赞美杨玉环的诗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赞美杨玉环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陽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由杜牧所创作的,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注释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唐朝杨贵妃传
唐朝杨贵妃传杨贵妃(719—756),小字玉环,祖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后迁居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
父杨玄琰任蜀州司户,故出生于成都。
她幼年丧父,后寄养在叔父玄璬家。
杨玄璬时任河南府士曹,她是在洛阳长大的。
杨贵妃从小学得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又娴熟各种器乐。
开元二十三年(735),她十七岁那年被选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②开元二十五年(737),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去,他悼惜不已,后宫数千人,在他看来竟无一人中意。
高力士深知主子的心思,遂外出寻觅,终于发现寿王妃杨玉环是最理想的人选。
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玄宗行幸骊山温泉宫,经高力士引荐,命人从寿王邸召来了杨玉环,玄宗十分满意,马上别赐汤沐。
沐浴之后的杨玉环在进奏《霓裳羽衣曲》时,舞姿翩翩。
玄宗十分高兴,当晚即赠给她金钗钿合,为定情信物;还到梳妆间亲自给她戴上了金首饰。
①杨玉环毕竟是唐玄宗的儿媳,为掩人耳目,玄宗命杨玉环自己乞请为女官,号“太真”,正式与寿王离异,住进了内太真宫。
不到一年,其宠遇如同武惠妃,宫中称她为“娘子”,仪礼如同皇后。
天宝四载(745)七月,玄宗特诏册立左卫勋二府右郎将韦昭训的次女为寿王妃子;八月,即于凤凰园册立杨玉环为贵妃,位在诸妃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
②杨玉环册为贵妃后,杨氏家族的人个个飞黄腾达。
其亡父玄琰被追赠为太尉、齐国公,母封凉国夫人,叔父玄珪擢为光禄卿;家族的兄长杨铦擢为鸿胪卿,杨锜为侍御史。
贵妃的三个姐姐也被迎接到长安,赐给良第,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八姐被封为秦国夫人,玄宗并称为姨。
杨贵妃的远房哥哥杨国忠本是一个不学无术、嫖赌无行的小人,一向不为宗族所齿,也由贵妃姊妹荐引,被任为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
不到一年,即兼领十五余使职。
后代李林甫为相,执掌了国政。
玄宗得到杨贵妃后,曾对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为此,他还特意谱写了一支《得宝子》的曲子。
从此与杨贵妃形影不离。
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
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节度使安禄安和部将史思明在范阳发动叛乱,前后历时七年,大唐江山从此由盛到衰。
《杨贵妃传》 文言文挖空训练解读
《杨贵妃传》文言文挖空训练解读杨贵妃传文言文挖空训练解读杨贵妃因美貌而称为“天下第一美人”,她的故事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备受关注。
本文使用“挖空训练”助于读者理解古文语言,并对《杨贵妃传》进行解读。
挖空训练挖空训练是一种研究古文语言的有效方法。
在这种训练中,文章中的某些字或词被删除,使读者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填写空缺部分,从而加深其对古文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段《杨贵妃传》的挖空练。
> 梦入 __ 散__ 发文章翻译:梦中杨贵妃来到一个花园中,见到慌张而卷发散乱的宫女们,便问:发生了什么?古文解读《杨贵妃传》是一篇以杨贵妃为题材的传记故事。
其中描写了唐代宫廷生活、宫女出身的遭遇以及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等多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吸引了历史和文学的爱好者。
以下是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君言和珅细如尺画,妾颜媚如花蕊也,何以为君,然今太监车载金银而去,妾跣足立于道旁,爱而不得,悲而不语,午夜徘徊,冥识不寐,如丧所思。
」这一段描述了杨贵妃对唐玄宗的爱情以及对皇位的渴望。
她看到和珅如此受宠,而自己却只能默默爱着唐玄宗,自然而然地感到忧虑。
这一段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都非常生动。
> 「臣有一女,颜色绝世,容华若桃花,采笑如春风,倾国倾城,天下无双。
」这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描写。
他对杨贵妃的爱情至死不渝,这也是《杨贵妃传》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结论通过挖空训练和古文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贵妃传》这一古典名著。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了解到古文语言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杜牧的爱情诗句
杜牧的爱情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杜牧的爱情诗句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杜牧的爱情诗句有哪些一、《闺情》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
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袖红垂孤独,眉黛敛衣稀。
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
二、《闺情代作》梧桐叶落雁初归,迢递无因寄远衣。
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箫管玉声微。
佳人刀杵秋风外,荡子从征梦寐希。
遥望戍楼天欲晓,满城咚鼓白云飞。
三、《许秀才至辱李蕲州绝句问断酒之情因寄》有客南来话所思,故人遥枉醉中诗。
暂因微疾须防酒,不是欢情减旧时。
四、《旅情》窗虚枕簟凉,寝倦忆潇湘。
山色几时老?人心终日忙。
松风半夜雨,帘月满堂霜。
匹马好归去,江头橘正香。
五、《书情》谁家洛浦神,十四五来人?媚发轻垂额,香衫软着身。
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
飞鹊徒来往,平阳公主亲。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人称“小杜”,并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杜牧的爱情诗句一、《闺情》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
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袖红垂孤独,眉黛敛衣稀。
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
二、《闺情代作》梧桐叶落雁初归,迢递无因寄远衣。
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箫管玉声微。
佳人刀杵秋风外,荡子从征梦寐希。
遥望戍楼天欲晓,满城咚鼓白云飞。
三、《许秀才至辱李蕲州绝句问断酒之情因寄》有客南来话所思,故人遥枉醉中诗。
暂因微疾须防酒,不是欢情减旧时。
四、《旅情》窗虚枕簟凉,寝倦忆潇湘。
山色几时老?人心终日忙。
松风半夜雨,帘月满堂霜。
匹马好归去,江头橘正香。
五、《书情》谁家洛浦神,十四五来人?媚发轻垂额,香衫软着身。
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
飞鹊徒来往,平阳公主亲。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全诗意思及赏析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全诗意思及赏析【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描写,讽刺了唐玄宗的穷奢极欲,并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安史之乱的祸根。
全诗如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诗人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宛如一堆锦绣。
然后又向远处的骊山望去,只见无数的宫门依次打开。
这两句诗描绘了华清宫周围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奢侈生活。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通过对一个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诗人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小见大:这首诗通过对一个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主题,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2. 对比鲜明:诗中通过“一骑红尘”与“妃子笑”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和人民的痛苦。
3. 语言简洁明快: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这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它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生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杨玉环是哪里人
杨玉环是哪里人杨贵妃到底是哪里人?历来就是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这里,我们且从历代的碑文、诗词、史章典籍的记述,以及地方的名胜古迹,民间传唱等方面,略加以考证。
《旧唐书·杨贵妃传》说:“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
父玄琰,蜀州司户。
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
”这没有明确提出籍贯。
《新唐书·杨贵妃传》说:“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徒籍蒲州 (即永济,今山西蒲坂),遂为永乐人。
”《杨太真外传》则说是“弘农华阴人,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
”这里说到村,算是较具体的了。
后来又说到:“其父元(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
”因此后来又有杨妃是四川人之说。
而《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杨元(玄)琰传》则说杨元(玄)琰是虢州阌乡人,即现在的河南陕县人。
此外,还有说杨贵妃是湖南醴陵人的。
真是众说纷纭。
记述杨贵妃事迹最早的是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
《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记录了杨玉环传奇的一生。
碑文是与杨贵妃同生长在唐朝天宝年间(约公元734年-755年)的四门助教(四门指四门大学,是唐朝最高学府太学的组成部分)许子真撰写的,曾经立于容城东一百二十步,并收录于皇家编写的《永乐大典》、《全唐文》等史书。
碑文不长,现抄录如下:“杨妃,容州杨冲人也。
离城一十里。
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
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土,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
妃母怀娠十二月始生,初诞时,满室馨香。
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
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
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
肌白如玉,相貌绝伦。
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
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
康有二子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读。
渐长,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
时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其母皆来。
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姿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远弗逮也。
[杨贵妃传电子书]杨贵妃传
[杨贵妃传电子书]杨贵妃传(1) [杨贵妃传]杨贵妃之死的千古谜团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
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人将她的尸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之中,请陈玄礼等几个主要将军进来验尸。
陈玄礼他们看过之后,这才脱去了甲胄,向玄宗叩头谢罪。
陈玄礼说:“杨国忠祸国殃民,以致生灵涂炭,陛下迁播。
臣等为了社稷,矫诏杀死他,真是罪该万死!”很显然,陈玄礼知道玄宗是明白人,也就不再提杨国忠谋反的事,直接把自己杀他的理由提出来了。
那么,唐玄宗怎么回答他呀?玄宗说:是我没有识人之明,用人失当,近来我自己也慢慢觉悟了。
本来准备到四川之后再杀他,现在你们提前了却了我的夙愿,我还准备赏你们呢,怎么能说有罪呢!陈玄礼听玄宗这样说,赶紧率领将士们高呼万岁,这下,士兵才终于散去,整顿队伍,重新出发。
马嵬之变至此也就算基本结束。
贵妃之死的千古谜团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场政变呢?我想,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马嵬之变的性质是什么?《辞海》中提到马嵬坡,是这样解释的:“唐安史之乱,玄宗从长安西奔成都,缢死杨贵妃于此。
”民间提到马嵬之变,第一反应肯定也是杀杨贵妃。
但事实上,马嵬之变从本意来讲,绝不是要杀杨贵妃,而是要杀宰相杨国忠。
我们讲过,杨国忠当政以后,基本上没有做任何一件好事,早就到了官怒民怨的程度了。
另外,对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潼关失守、玄宗出逃,杨国忠都难逃干系。
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忠已经成了众矢之的。
不仅是禁军将士想要杀他,上至太子,下至普通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恨他,不希望杀了他。
正是在这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普遍情绪下,陈玄礼才发动禁军将士,制造了马嵬之变。
所以说,杀杨国忠,才是这场政变的主要目标,至于杨贵妃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杨国忠牵连的结果,只能说是这个事情的副产品。
第二、既然政变的目标不是杨贵妃,为什么后来杨贵妃会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主角呢?我想,这就是人们的心理问题了。
送荔枝给杨贵妃的故事
送荔枝给杨贵妃的故事
杨贵妃嗜食荔枝。
经过晚唐诗人杜牧的演绎,世人一提到
杨贵妃与荔枝,总会记起他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这一故事,正史中亦有记载,《新唐书·杨贵妃传》云:“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玄宗后半期的史事,大家也都知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千里驰贡,博美人欢颜,成了玄宗滥用国器、荒弛朝政的一大表现。
于是,荔枝从何而来,“走数千里”,究竟为几千里?史料中语焉不详的几个细节,成为后人评判玄宗昏聩程度的几个重要依据。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贵妃所食荔枝,自何处来?
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曾有意排列对比了唐人和宋人的记载,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唐人多言荔枝来自岭南,而北宋中叶以后的记载则多云荔枝来自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区)。
荔枝是一种南国水果,盛产于岭南,这留存于更早的历史
记载中。
杨贵妃传美艳传世的悲剧人生传记读后感
杨贵妃传美艳传世的悲剧人生传记读后感杨贵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美丽和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传记《杨贵妃传》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这本传记以真实而详实的历史数据为基础,以专业性强的文字表达出了杨贵妃的一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她的悲剧人生。
《杨贵妃传》以整洁美观的排版展示了内容。
通过作者对历史数据翔实的整理和分析,使得我能够清晰地了解杨贵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成长和崛起的过程。
传记中详细描述了杨贵妃的外貌特征,包括她的肤色、眼睛、嘴唇以及各个部位的特征描述,这使我仿佛可以想象出她的美丽与魅力。
传记中主要围绕杨贵妃的悲剧人生展开。
从她的出身开始,就注定了她与权力、爱情之间的纠葛。
杨贵妃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年少时聪明机智,才艺出众。
后来,她进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宠妃,并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然而,就是这个机会使她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
随着权臣们的图谋和皇帝的犹豫,杨贵妃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杨贵妃传》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形势。
我了解到,唐朝是一个极度纷繁复杂的时代,朝廷内外都存在着各种势力斗争。
杨贵妃作为宠妃,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权力的角逐,最终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当权臣们纷纷倒台时,她也被迫选择自杀,结束了她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阅读这本传记,我深受触动。
杨贵妃的美丽和魅力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她的人生却充满了不幸和悲剧。
她身为一名女性,在那个时代有限的选择和自由,却被迫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她的命运令人唏嘘和悲痛。
通过这本传记,我对中国历史上杨贵妃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她的美丽和魅力令人陶醉,而她的人生却是一个悲剧。
她的传记意味着历史对美的追寻,同时也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弱势地位。
读完这本传记,我对中国历史和女性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结而言,《杨贵妃传》以其详实的历史数据和专业性强的文字表达揭示了杨贵妃的悲剧人生。
她的美艳传世使她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字,然而这美艳背后所隐藏的是她不幸而悲惨的命运。
谈谈三个版本的《杨贵妃传》和历史记载
谈谈三个版本的《杨贵妃传》和历史记载杨贵妃,是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子,她的一生富有传奇性,先为王妃,后成为贵妃。
关于杨贵妃的史料还是不在少数的,如《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相关记载就比较具体而详细,但是文字方面还是有一些差异性。
不过还有一种《唐书》,很可能编撰于北宋以前,文字方面与《旧唐书·杨贵妃传》比较接近一些,但是整体字数方面比较少些。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发现,这两个版本的《杨贵妃传》有些文字可以说是差不多的。
如《旧唐书·杨贵妃传》:“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这一段记载,说的是杨贵妃相貌美丽动人,擅长歌舞艺术,对音乐比较通晓。
所谓“智算”,就是说杨贵妃会谋划,比较聪明,这个词语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我们再来看看比较早的《唐书》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两个版本的《杨贵妃传》,没有丝毫的区别,一个字都没有改动。
在欧阳修的《新唐书·杨贵妃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文字稍微有些改动:“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删去了“姿质丰艳”这几个字。
这个“邃”字,指的是精通和通晓。
“邃”的本义指的是深远,后来才延伸到“精深”的意义上面。
欧阳修喜欢用古文字来叙述,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对于杨贵妃的相貌特征,较早的《唐书》版本就有这样的描述。
这个描述带有唐代的审美和艺术观念,但是作为宋代的人,欧阳修不一定会完全认同。
不过,杨贵妃的美貌,早在唐代时期就已经为人所公认了,所谓“姿色冠代”或者如欧阳修所说的“姿质天挺”,都是美貌绝伦,无人可比的意思。
至于“天挺”有卓越和超拔的意思,古代多半指的是帝王一类的人物,如“光武以圣武天挺”,指的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在整个唐代后妃人物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和记载,可以说只有杨贵妃一人了。
历史上对唐代宗的独孤贵妃,也只有“姝艳”的描述,但还是很美丽。
以上就是关于《唐书》中,对杨贵妃的相貌描述,应该说这样的记载,还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应该不包括杨⽟环,她可是“皇家之⼈”。
那么,杨⽟环与安禄⼭的艳闻⼜从何⽽来?似乎的确让⼈感觉啼笑皆⾮。
元代⽩朴的杂剧《梧桐⾬》⾥写到,安禄⼭进⼊宫廷后因与杨贵妃有暖昧关系,被杨国忠察觉⽽奏明⽞宗,安禄⼭被逐出宫外,改封渔阳节度使,去镇守边关。
安禄⼭离开后,杨贵妃⽇夜思念,⼼⽣烦恼。
安禄⼭起兵的⼀个重要原因是“单要抢贵妃⼀个,⾮专为锦绣江⼭。
”《唐史演义》中描写说,“禄⼭与贵妃⿁混⼀年有余,甚⾄将贵妃胸乳抓伤。
贵妃因恐⽞宗瞧破,遂作出⼀个诃⼦来,笼罩胸前。
”这“诃⼦”是唐代贵妇中流⾏的⼀种⽆带内⾐,也相传是杨⽟环为掩饰所伤之乳⽽发明的。
最要命的还不在于此,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竟然也记载有“贵妃洗禄⼉”事,说杨⽟环⽤锦绣做成的⼤襁褓裹住安禄⼭,让宫⼥⽤彩轿抬起。
唐⽞宗还亲⾃去观看“洗⼉”并予赏赐。
⼜说“⾃是禄⼭出⼊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司马光似乎也倾向于杨⽟环与安禄⼭确有私情,但⼜说⽞宗“却不怀疑”。
那么杨贵妃与安禄⼭的秽闻是纯属坊间传闻,还是真有其事呢?窃以为,私情之说当属传闻,从诸⽅⾯都难圆其说。
⾸先是正史上毫⽆记载,就连暗⽰也没留下⼀点。
关于杨贵妃的“秽事”,以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的“洗⼉”之事影响最⼤、流传最⼴:“禄⼭⽣⽇,上及贵妃购⾐服……召禄⼭⼊禁中,贵妃以锦绣为⼤襁褓,裹禄⼭……上⾃往观之喜,赐贵妃洗⼉⾦银钱,复厚赐禄⼭……⾃是,禄⼭出⼊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
”司马温公学识渊博,治“史”严谨,可为了给帝王编⼀本好的教材很有可能弃正史不顾,把污⽔往杨⽟环⾝上泼。
其实许多⼈对此都看不惯,清代的《历代御批通鉴辑鉴》⾥曾明确地指出:“通鉴(事)考此皆出《禄⼭事迹》及《天宝遗事》诸稗史,恐⾮实录,今不取。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更直接地为贵妃鸣不平:“杨妃洗⼉事,新旧《唐书》皆不载,⽽温公通鉴乃采《天宝遗事》以⼊之。
岂不知此种⼩说,乃村巷俚⾔,乃据以污唐家宫闱耶?”真实的情况或源于《旧唐书》中的记载:“(杨妃)有姐三⼈,皆有才貌……并承恩泽,出⼊宫掖。
杨玉环下落
杨玉环下落(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杨玉环下落杨玉环下落死于马嵬坡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原意
贫贱夫妻百事哀起源与含义“贫贱夫妻百事哀”是一句成语,源自唐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新唐书·杨贵妃传》:“贵者,人情之所向,贱者,人心之所转。
贵者而贱之,贱者而贵之,此贵贱之相倚而活也”。
这句话意味着贫贱之间的差距会导致人们的心态和态度发生转变,引发种种困境和苦难。
成语“贫贱夫妻百事哀”通常用来揭示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突出了贫困家庭夫妻因贫富差距而经历种种困境和苦难的境况。
它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了对贫穷人们的同情和关爱。
贫贱夫妻的生活困境贫贱夫妻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种种困境和苦难。
首先,经济困难是他们最大的担忧。
由于贫穷,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生活用品、食物和医疗保障。
而在社会中,贫困夫妻常常遭受歧视和排斥,他们往往无法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其次,贫困可能给夫妻间的关系带来压力。
缺乏经济支持和稳定的生活条件可能导致夫妻的相互依赖和支持能力减弱,进而产生争吵和冲突。
夫妻间的困难增加了他们的生存压力,同时也削弱了他们正面应对困境的能力。
此外,当一个贫穷的夫妻面临健康问题时,他们可能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无法得到及时和质量良好的医疗服务。
这种情况下,疾病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感情带来更大的负担。
社会对贫困夫妻的关注与支持贫困夫妻的境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互助组织、慈善机构和志愿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府在减贫和社会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大大减轻了贫困夫妻的生活负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政府还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夫妻脱贫致富。
其次,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为贫困夫妻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通过募捐和捐赠,向贫困夫妻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志愿者组织也帮助贫困夫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提供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
最后,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支持对贫困夫妻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寿王李瑁和杨玉环
寿王李瑁和杨玉环寿王李瑁和杨玉环唐朝寿王李瑁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生母是武惠妃。
唐人咏杨玉环事的诗有时提到寿王,如李商隐《龙池》:“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骊山有感》:“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唯寿王”。
因杨玉环原来为寿王妃,后被唐玄宗看中,接入宫中,封为贵妃,礼同皇后。
此事为人们所熟知,然杨玉环前夫寿王的生平经历,就不大为人们所关注了。
寿王李瑁,两《唐书》有传,为唐玄宗第十八子。
李白曾从事的永王李璘为唐玄宗第十六子,可知李瑁还是李璘的弟弟。
李瑁原名清,后改名瑁。
其生母为武惠妃。
据史书记载,武惠妃先生的几个儿子皆不育,故李瑁初生即养于唐玄宗之兄李宪的宁王府,有十余年之久。
开元十三年,始入宫,封寿王。
依此推算,李瑁约生于开元元年(713)。
唐玄宗先立的太子为第二子李瑛,其母为赵丽妃。
开元初,武惠妃得宠,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失意,有怨言,玄宗欲废太子,赖宰相张九龄谏而止。
李林甫为相,阿附武惠妃,屡次赞扬寿王李瑁之德,武惠妃所生女咸宜公主与其丈丈杨洄又构陷李瑛、李瑶、李琚等有异谋,唐玄宗询于李林甫,李林甫说:“此陛下家事,外人不合参予。
”玄宗遂废太子李瑛等为庶人,不久皆死。
此为开元二十五年(737)事。
武惠妃也于此年去世。
这一年李瑁当是二十五岁。
李瑛得罪被废,唐玄宗召李林甫议立太子事,李林甫建议立寿王李瑁,唐玄宗以为忠王年长,且未有过失,未予采纳,遂于开元二十六年立李璵为太子,改名亨。
李瑁还是寿王。
杨玉环何年为寿王妃史书不载,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定册杨玉环为寿王妃在开元二十三年(735)。
如此,杨玉环为寿王妃时武惠妃还在世。
《新唐书·杨贵妃传》云:“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按:当作五)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
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
即为自出妃意者,丏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
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輙悟,帝大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帝不得已,与妃诀,缢路祠下。
(2)帝至自蜀,道过其所,使祭之,且诏改葬。
(1)玄宗迫不得已,只好与贵妃诀别,贵妃被缢杀于路旁祠庙里。 (2)玄宗从蜀地返回,路经埋葬贵妃的地方,派人祭奠她,并且下诏为贵妃改葬。 【解析】(1)诀,诀别;缢,上吊自杀;(于)路祠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2) 帝至自蜀,状语后置句;至,到;所,地方;使祭之,“使”(派、让)后省略宾语 “之”;且,并且。
帝至自蜀,道过其所,使祭之,且诏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动荡不定)自疑。”帝乃止。 密遣中使者具棺椁(内棺为棺,外棺为椁)它葬焉。启瘗(坟墓),故香囊犹 在,中人以献,帝视之,凄感流涕,命工貌(画出相貌)妃于别殿,朝夕往, 必为鲠欷(哽咽唏嘘)。
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 宴饯结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 (监抚军国之事)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 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 “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埋葬)道侧, 年三十八。
B.杨贵妃生活奢华,为她服务的工匠居然达到一千余人,各地官员争相进贡奇珍异宝, 甚至专门设置驿站为贵妃传送新鲜荔枝。
C.有一天,杨贵妃因受责被送还杨铦居宅,可不久玄宗就因贵妃不在身边而不思饮食。 高力士第二天晚上将贵妃迎还,玄宗非常高兴。(当天晚上)
D.宦官把杨贵妃原来的香囊献给玄宗,玄宗看见香囊后失声痛哭,命画工在别殿画上 贵妃的形貌,经常前往观看,每次都哽咽哭泣。
参考译文:
玄宗贵妃杨氏名玉环,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乐县人。 杨氏幼孤,养于叔父家。起初成为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后廷妃嫔中没有 合于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貌秀美,天生丽质,可以充入后宫,便召她进入禁中,玄 宗大为称异,便命杨玉环自请度为女道士,道号为“太真”。另为寿王娶韦昭训之女为妃,而太真 从此得到玄宗的宠幸。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而且聪明颖悟,智算过人。玄宗大喜,于是受宠专 房,宫中号称“娘子”,礼仪与皇后相等。天宝初年,进册为贵妃。
天宝九載,妃复得谴还外第,国忠谋于吉温。温因见帝曰:“妇人过(犯错) 忤(违抗旨意)当死(判处死罪),
新唐书.杨贵妃传
然何惜宫中一席广(一席的地方)为鈇锧(刑具)地,更使外辱乎?”帝感动, 辍食,诏中人张韬光赐之。妃因韬光谢帝曰:“妾有罪当万诛,然肤发外皆上 所赐,今且死,无以报。” 引刀断一缭发奏之,曰:“以此留诀。”帝见骇惋, 遽召入,礼遇如初。因又幸秦国及国忠第,赐两家钜万(数目巨大)。
起初,安禄山立有边功,玄宗很宠信他,下诏让他与诸姨结为兄弟,而禄山认贵妃为义母,每 逢入朝,必定大摆酒宴讨杨家欢心。禄山造反时,以杀死除掉杨国忠为名,而且指斥贵妃及诸 姨之罪。玄宗想命皇太子监抚军国之事,借此禅让帝位。诸杨大惊失色地在朝廷哭,国忠入告 贵妃,贵妃口含土块请死,玄宗之意受阻,才中止这样做。到后来西巡至马嵬坡时,陈玄礼等 人为天下谋议诛杀国忠,但国忠死后,军士仍然不愿散开。玄宗派遣高力士寻问原因,军士说: “祸源尚在!”玄宗无可奈何,只好与贵妃诀别,用绳子自杀于路旁祠堂内,用紫色褥子包裹 其尸,埋于道旁,时年三十八岁。
新唐书.杨贵妃传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孤,养
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 姿质天挺(天生丽质),宜充掖廷(后宫),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 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善歌 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聪明颖悟,智算过人)。帝大悦,遂专房宴, 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天宝初,进册贵妃。
事后玄宗从蜀地返回,路经其处,派遣中使祭奠,而且下诏将其改葬。礼部侍郎李揆说:“龙 武将士因杨国忠辜负皇恩招致祸乱,为天下人杀之。如今要安葬贵妃,恐怕会导致身边的将士 疑惧。”玄宗只好作罢。暗派中使备办棺椁将她重新下葬。打开坟墓时,从前所佩的香囊还在, 中使将它献给玄宗,玄宗视之,百感交集,泪下不止,便命画工画她的形貌挂于别殿,早晚去 看,哽咽欷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 B.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 C.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 D.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后廷无当帝意者 当:适合 B.比中仄,帝尚不御食 比:并排(等到) C.妃见帝,伏地谢 谢:感谢(谢罪) D.而禄山母事妃 母:母亲(像对待母亲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杨贵妃是隋朝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玄宗一见之下觉得她不同一般,就下旨说 是出自杨贵妃的本意,请求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它日,妃以谴还铦第,比中仄(中午 ),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
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妃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怒气消解),抚尉 良(十分、很)渥(优厚)。
妃每从游幸(跟随皇帝出游),乘马则力士授辔策。凡充锦绣官及冶金玉
者,大抵千人,奉须索(需索、需要),奇服秘玩,变化若神。四方争为怪 珍入贡,动骇耳目,天下风靡。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 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有一天,杨贵妃因受责被送还杨铦居宅到中午时分,玄宗仍不思饮食,发怒鞭打左右的人。高力士 得知玄宗意图,这天晚上,奏请召贵妃还宫。贵妃一见玄宗,便伏地请罪,玄宗怒意顿消,抚慰了 好一会儿。
贵妃每逢随从游幸,乘马时则由高力士授予缰绳马鞭总计为贵妃织锦刺绣及铸造雕刻之工,就达到 一千余人,以供其需索,其所用奇服秘玩,变化无穷四方官员争相进贡奇珍异宝,动骇耳目,由此 天下靡然成风。贵妃嗜食荔枝,定要趁新鲜时送到手中,于是为她设置飞骑传递,奔驰数千里,味 道没变就送到京师。 天宝九载(750),贵妃又因违背旨意,被送归外家。国忠赶紧与吉温商议,吉温便入见玄宗说道: “妇人违抗旨意应当处死,但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死,何须使其外出受辱呢?”玄宗因此动心, 停止进膳,下诏中使张韬光将御食赐予贵妃贵妃请韬光向玄宗请罪说:“妾有罪过,罪该万死,但 除了身体头发之外尽是皇上所赐,如今将死,无以报答圣恩。”随即持刀断发一束附奏说:“将此 留与皇上诀别。”宗见发后惊慌害怕,赶紧召入宫中,礼遇恩宠照旧。接着又驾临秦国夫人及杨国 忠宅第,赐予两家钱财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