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三角函数与边长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公式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公式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公式一、定义与基本概念1.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所组成的几何图形。

2. 三角形的边分为三边,分别为边a、边b和边c,而三个内角分别为角A、角B、角C。

二、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公式1. 边长关系公式一: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角A + 角B + 角C = 180°2. 边长关系公式二: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三角形的周长等于边a、边b和边c的和。

周长 = 边a + 边b + 边c3. 边长关系公式三: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满足以下条件:边a + 边b > 边c边b + 边c > 边a边c + 边a > 边b4. 边长关系公式四:三角形的两边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即满足以下条件:|边a - 边b| < 边c|边b - 边c| < 边a|边c - 边a| < 边b三、应用举例1. 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根据边长关系公式三,我们可以判断任意三边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如果边长不符合该公式,即两边之和小于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下,则无法构成三角形。

2. 解决已知两边和一个角的情况如果我们已知两边的边长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来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边a的长度为8,边b的长度为10,夹角C为45度,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边c的长度:边c² = 边a² + 边b² - 2 * 边a * 边b * cos(角C)边c = √(边a² + 边b² - 2 * 边a * 边b * cos(角C))3.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根据边长关系公式二,可以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进一步,我们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下:面积= √(p * (p - 边a) * (p - 边b) * (p - 边c))其中,p是三角形的半周长,p = 周长 / 2。

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三角形是一个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度的多边形。

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之一,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关系。

为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几何定理和公式。

三角形的边长可以根据其形状和已知的信息来计算。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1.已知三边的长度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和c,我们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S):S=√(s(s-a)(s-b)(s-c))其中,s是半周长,可以通过使用三边的长度之和除以2来计算:s=(a+b+c)/2有了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可以使用三边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高(h):h=2S/a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边长。

2.已知两边的长度和夹角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两条边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度。

余弦定理可以描述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c是第三边的长度,a和b是已知边的长度,C是已知两边之间的夹角。

3.已知两边和夹角的正弦或余弦值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已知两边和夹角的正弦或余弦值。

如果我们已知两边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角的正弦或余弦值,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正弦定理可以描述如下:a/sin(A) = b/sin(B) = c/sin(C)余弦定理可以描述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在以上的计算中,我们需要将角度从度数转化为弧度。

因为公式中的三角函数通常使用弧度来计算。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几何性质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三边的长度是完全相等的。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总结起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需要使用不同的几何定理和公式。

三角函数算边长的公式

三角函数算边长的公式

三角函数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中的边长,其中最常用的三个三角函数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下面是利用这些三角函数计算三角形边长的公式:1. 正弦函数(Sine):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定义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其中θ为一个锐角,正弦函数的公式为:sin(θ) = 对边 / 斜边。

通过重排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对边的长度:对边 = 斜边×sin(θ)。

2. 余弦函数(Cosine):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定义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其中θ为一个锐角,余弦函数的公式为:cos(θ) = 邻边 / 斜边。

通过重排这个公式,可以计算邻边的长度:邻边 = 斜边× cos(θ)。

3. 正切函数(Tangent):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对于一个角度为θ的直角三角形,其中θ为一个锐角,正切函数的公式为:tan(θ) = 对边 / 邻边。

通过重排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对边的长度:对边 = 邻边× tan(θ)。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并且角度应该以弧度为单位。

如果给定的角度以度数形式给出,可以使用三角函数的度数转换公式将其转换为弧度。

此外,要使用这些公式计算边长,还需要已知的一个边长和一个角度。

总结起来,利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可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公式如下:- 对边 = 斜边× sin(θ)- 邻边 = 斜边× cos(θ)- 对边 = 邻边× tan(θ)其中,斜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对边是与角度θ相对的边的长度,邻边是与角度θ相邻的边的长度。

三角函数已知角度求边长

三角函数已知角度求边长

三角函数已知角度求边长
:斜边计算;斜边的长度等于两个短边的正投影的长度之和。

斜边的长度等于两个短边的正投影的长度之和。

(2)短边长度的平方。

在几何中,斜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与直角相对。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可以使用毕达哥拉斯定理找到,该定理表示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长度的平方和。

1、勾股定理:c^2=a^2+b^2;
2、三角函数:c=a/cosb或c=b/cosa;
c=a/sina或c=b/sinb;(表明:斜边c,直角边a、b。

与其对着的角分别为直角c,锐角a、b)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可以采用毕达哥拉斯定理找出,该定理则表示斜边长度的平方等同于另外两边长度的平方和。

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同于斜边与斜边接中的乘积比如,如果其中一方的长度为3(平方,9),另一方的长度为4(平方,16),那么它们的正方形提出来为25。

斜边的长度为平方根25,即5。

斜边的长度等同于两个短边的正投影的长度之和。

短边长度的平方等同于其在斜边上的正投影长度除以其长度的乘积。

斜边一定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最久的;斜边所对应的那条低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最短的;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同于斜边的平方(也表示勾股定理)。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同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就是直角三角形(表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三角函数的计算

三角函数的计算

三角函数的计算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正弦(sine)函数:正弦函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sinθ = 对边 / 斜边。

2.余弦(cosine)函数:余弦函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cosθ = 邻边 / 斜边。

3.正切(tangent)函数:正切函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tanθ = 对边 / 邻边。

二、钝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余切(cotangent)函数:余切函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的倒数。

其计算公式为:cotθ = 邻边 / 对边。

2.余弦(secant)函数:余弦函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钝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的倒数。

其计算公式为:secθ = 斜边 / 邻边。

3.正割(cosecant)函数:正割函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的倒数。

其计算公式为:cscθ = 斜边 / 对边。

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30°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 1/2,cos30° = √3/2,tan30°= 1/√3,cot30° = √3,sec30° = 2/√3,csc30° = 2。

2.45°角的三角函数值:sin45° = cos45° = tan45° = 1,cot45° = 1,sec45° = √2,csc45° = √2。

3.60°角的三角函数值:sin60° = √3/2,cos60° = 1/2,tan60° = √3,cot60° = 1/√3,sec60° = 2,csc60° = 2/√3。

四、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函数的周期为2π,即sin(θ + 2π) = sinθ。

三角形角与边的关系公式

三角形角与边的关系公式

三角形角与边的关系公式在三角形中,角度和边的长度是密切相关的。

三角形的每个角度和每条边都有一定的关系公式。

下面将介绍三角形中最常用的角和边的关系公式。

1.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在任何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始终为180度。

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和C,则有A+B+C=180度。

2.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和边的关系公式: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度是90度。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边AC是斜边,边AB和边BC是直角的两条边,我们可以根据边长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三角形的角度:a.边长关系公式:根据勾股定理,边长AB、BC和AC之间存在关系:AB^2+BC^2=AC^2b.三角函数关系公式:对于直角三角形,正弦、余弦和正切是常用的三角函数。

设角A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边长分别为AC、AB和BC,则有以下角和边的关系公式:- 正弦公式:sinA = AB / AC- 余弦公式:cosA = BC / AC- 正切公式:tanA = AB / BC3.等腰三角形中的角和边的关系公式: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两边的长度相等。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假设AB=AC,B和C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A是底角的顶点。

我们可以根据边长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三角形的角度:a.角度关系公式: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所以角B=角C。

b.角平分线关系公式: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角平分线也是同时是三角形的高,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来求解角度。

-角A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AE将角A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有AB/BE=AC/CE。

-角B和角C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BD和CE均平分角B和C。

同样根据角平分线定理,有AB/BD=AC/CE。

4.任意三角形中的角和边的关系公式: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来确定角和边的关系。

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为A、B和C,边长分别为a、b和c。

a. 正弦定理:sinA / a = sinB / b = sinC / c。

任意三角函数计算公式

任意三角函数计算公式

任意三角函数计算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函数之一,它们与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sec函数和csc函数。

下面将介绍这些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常见计算公式。

1. 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函数,它的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1,1]。

正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sin(x) = opp / hyp其中,opp代表三角形的对边长度,hyp代表斜边长度,x代表夹角。

2. 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余弦函数也是一个周期函数,它的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1,1]。

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cos(x) = adj / hyp其中,adj代表三角形的邻边长度,hyp代表斜边长度,x代表夹角。

3.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正切函数是一个定义域为除去对应余切值为0的所有实数的实数函数,值域为全体实数。

正切函数的计算公式为:tan(x) = opp / adj其中,opp代表三角形的对边长度,adj代表三角形的邻边长度,x代表夹角。

4. 余切函数(cotangent function)余切函数也是一个定义域为除去对应正切值为0的所有实数的实数函数,值域为全体实数。

余切函数的计算公式为:cot(x) = adj / opp其中,adj代表三角形的邻边长度,opp代表三角形的对边长度,x代表夹角。

5. 正割函数(secant function)正割函数是一个定义域为除去对应余割值为0的所有实数的实数函数,值域为(-∞,-1]∪[1,+∞)。

正割函数的计算公式为:sec(x) = hyp / adj其中,hyp代表斜边长度,adj代表三角形的邻边长度,x代表夹角。

6. 余割函数(cosecant function)余割函数也是一个定义域为除去对应正割值为0的所有实数的实数函数,值域为(-∞,-1]∪[1,+∞)。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函数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函数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函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形体,也是很多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公式和三角函数则是三角形相关的必备知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是求解三角形的重要公式,在初中的教学中,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求解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周长、面积等重要性质。

1.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三边对应的内角分别为α、β、γ,边长分别为a、b、c,则有:cos α = (b² + c² - a²) / 2bccos β = (a² + c² - b²) / 2accos γ = (a² + b² - c²) / 2ab其中,cos表示余弦函数,a、b、c表示三边,α、β、γ表示与其对应的内角。

2.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三边对应的内角分别为α、β、γ,边长分别为a、b、c,则有:a / sin α =b / sin β =c / sinγ其中,sin表示正弦函数。

3.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AC和BC分别对应的内角为β、γ,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AC和BC的长度分别为a、b,则有:a² + b² = c²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三角学中的重要分支,是数学和物理学中非常基础而常用的知识。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三角函数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同时也是后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1.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正弦函数:sin α = a / c2. 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BC的长度为b,则有余弦函数:cos α = b / c3. 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直角边AC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BC的长度为b,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正切函数:tan α = b / a4. 余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直角边BC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BC的长度为b,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余切函数:cot α = a / b通过学习上述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更好地解决与其相关的问题。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计算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计算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计算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一个角度为90度,另外两个角度相加等于90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和常用的。

本文将介绍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

三角函数是一个用于描述直角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之间关系的函数。

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和正切,分别表示为sin、cos和tan。

这些三角函数的计算可以通过已知角度和边长来进行。

一、正弦函数的计算正弦函数(sin)表示直角三角形中某一锐角的对边与斜边之间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的角度和斜边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函数计算对边的长度。

sin A = 对边 / 斜边二、余弦函数的计算余弦函数(cos)表示直角三角形中某一锐角的邻边与斜边之间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的角度和斜边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函数计算邻边的长度。

cos A = 邻边 / 斜边三、正切函数的计算正切函数(tan)表示直角三角形中某一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间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的角度和邻边的长度,我们可以使用正切函数计算对边的长度。

tan A = 对边 / 邻边四、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不可直接测量的高度时,可以使用三角函数计算。

假设我们知道一个人从某个角度朝上看一棵树的顶部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角度为90度,斜边为距离,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正切函数求得树的高度。

另外,三角函数在建筑、测绘、物理、工程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计算一座建筑物的高度、倾斜角度等,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计算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

通过使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与角度和边长相关的各种值,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

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形状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三角函数公式。

一、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所确定的平面图形。

在三角形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我们需要了解。

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度。

即:∠A + ∠B + ∠C = 180°。

这是一个重要的定理,对于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很有帮助。

2.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为不与三角形的内角相邻的角。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和等于360度。

即:∠X + ∠Y + ∠Z = 360°。

3.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拥有一个直角(90度)的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拥有一个钝角(大于90度)的三角形。

-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小于90度)的三角形。

二、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函数之一,它们与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三角函数公式。

1.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边的长度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以下的正弦定理公式: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边的长度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有以下的余弦定理公式:a² = b² + c² - 2bc * cos∠Ab² = a² + c² - 2ac * cos∠Bc² = a² + b² - 2ab * cos∠C3. 正切定理正切定理描述了三角形的角度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

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

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各个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三角函数来进行这些计算。

1. 正弦值(Sine)正弦值指的是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使用sin函数可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的正弦值。

例如,设三角形中一个角度为A,对边长度为a,斜边长度为c,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角A的正弦值:sin(A) = a / c2. 余弦值(Cosine)余弦值指的是一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使用cos函数可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的余弦值。

同样以角A为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角A的余弦值:cos(A) = b / c3. 正切值(Tangent)正切值指的是一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使用tan函数可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的正切值。

以角A为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角A的正切值:tan(A) = a / b通过这些三角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直角三角形中各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计算经常用于测量、建筑、工程等领域。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3,斜边的长度为5。

我们希望计算出另一个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函数计算正弦值:sin(A) = a / c = 3 / 5 = 0.6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函数计算余弦值:cos(A) = b / c = 4 / 5 = 0.8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正切函数计算正切值:tan(A) = a / b = 3 / 4 = 0.75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该直角三角形另一个角的正弦值为0.6,余弦值为0.8,正切值为0.75。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计算结果来解决各种几何问题,例如求解未知角度、测量高度等。

总结:本文介绍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值的计算公式。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获得直角三角形中角的具体数值,从而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三角形公式大全

三角形公式大全

三角形公式大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比较多,而高考中涉及三角函数的计算、化简、证明等问题又都是对公式的考查,三角函数万能公式是什么呢?本文是小编整理三角函数万能公式的资料,仅供参考。

三角函数万能公式万能公式(1)(sinα)^2+(cosα)^2=1(2)1+(tanα)^2=(secα)^2(3)1+(cotα)^2=(cscα)^2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证:A+B=π-Ctan(A+B)=tan(π-C)(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函数常用公式:(^表示乘方,例如^2表示平方) 正弦函数sinθ=y/r余弦函数cosθ=x/r正切函数tanθ=y/x余切函数cotθ=x/y正割函数secθ=r/x余割函数cscθ=r/y以及两个不常用,已趋于被淘汰的函数:正矢函数versinθ =1-cosθ余矢函数vercosθ =1-sinθ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cost=A/(A^2+B^2)^(1/2)·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tan(2α)=2tanα/[1-tan^2(α)]·三倍角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半角公式:sin(α/2)=±√((1-cosα)/2)cos(α/2)=±√((1+cosα)/2)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verco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2) [三角形公式大全]初三数学重要的公式知识点总结初三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数学学习将会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迎接中考,我们要掌握的数学公式有哪些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数学知识要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三数学公式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初三数学必背知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函数一共有6个:直角三角形中:正弦:sin 对边比斜边余弦:cos 邻边比斜边正切:tan 对边比邻边余切:cot 邻边比对边正割:csc 斜边比对边余割:sec 斜边比邻边设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对边分别为a,b,c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R为该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b2=a2+c2-2accosBa2=b2+c2-2bccosA由余弦定理可推导出:a=bcosC+ccosBb=ccosA+acosCc=acosB+bcosA海仑公式:SΔABC=√[p(p-a)(p-b)(p-c)],而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 p=(a+b+c)/21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一,诱导公式口诀:(分子)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1. sin (α+k·360)=sin αcos (α+k·360)=cos atan (α+k·360)=tan α2. sin(180°+β)=-sinαcos(180°+β)=-cosa3. sin(-α)=-sinacos(-a)=cosα4*. tan(180°+α)=tanαtan(-α)=tanα5. sin(180°-α)=sinαcos(180°-α)=-cosα6. sin(360°-α)=-sinαcos(360°-α)=cosα7.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8*.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9*. Sin(π/2+α)=cosαcos(π/2+a)=-sinα10*.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 两点距离公式2. S(α+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α+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3. S(α-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α-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4. T(α+β):T(α-β):5*.三,二倍角公式1. S2α: sin2α=2sinαcosα2. C2a: cos2α=cos2α-sin2a3. T2α: tan2α=(2tanα)/(1-tan2α)4. C2a': cos2α=1-2sin2αcos2α=2cos2α-1四*,其它杂项(全部不可直接用)1.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sin(a+φ),其中tanφ=b/a,其终边过点(a, b) asinα+bcosα=cos(a-φ),其中tanφ=a/b,其终边过点(b,a) 2.降次,配方公式降次:sin2θ=(1-cos2θ)/2cos2θ=(1+cos2θ)/2配方1±sinθ=[sin(θ/2)±cos(θ/2)]21+cosθ=2cos2(θ/2)1-cosθ=2sin2(θ/2)3. 三倍角公式sin3θ=3sinθ-4sin3θcos3θ=4cos3-3cosθ4. 万能公式5. 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 书p45 例5(2)sinα-sinβ=cosα+cosβ=cosα-cosβ=6. 积化和差公式sinαsinβ=1/2[sin(α+β)+sin(α-β)] 书p45 例5(1)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7. 半角公式书p45 例4小计:57个另:三角函数口诀三角知识,自成体系,记忆口诀,一二三四。

各种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

各种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

各种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三角形是一个有三个边和三个角的几何图形。

在计算三角形的问题中,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是常见的一个任务。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1.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已知两个边的长度a和b,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第三条边c的长度:c=√(a²+b²)如果已知斜边c和另外一条边的长度,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另外一条边的长度:a=√(c²-b²)或b=√(c²-a²)2.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计算: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如果已知两个等边的长度a,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底边的长度b:b=√(4a²-a²)=a√3如果已知底边的长度b,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等边的长度a:a=√(b²/3)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计算:在等边三角形ABC中,三个边长均相等,假设边长为a。

由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均为60度,在应用三角函数时可得到下列关系:sin 60° = √3/2cos 60° = 1/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可以得到三个边长的关系:a=b=c4.一般三角形的边长计算:对于一般的三角形ABC,如果已知三个角A、B、C和一个边长a,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其他边的长度。

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a/sin A = b/sin B = c/sin C余弦定理则可以表示为:a² = b² + c² - 2bc * cos Ab² = a² + c² - 2ac * cos Bc² = a² + b² - 2ab * cos C以上是常见的三角形边长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适用的公式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计算时应确保已知条件是足够确定的,否则可能会导致计算错误。

此外,根据问题的要求,还可能需要应用其他的几何知识和公式进行推导和计算。

三角形内三角函数与边长计算公式

三角形内三角函数与边长计算公式

三角形内三角函数与边长计算公式在数学中,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与边长之间存在着一些计算公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关的计算公式。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任意的三角形ABC中,我们可以定义三个角A、B和C。

正弦、余弦和正切是三个基本的三角函数,它们分别表示为sin(A)、cos(A)和tan(A)。

正弦函数定义为:sin(A) = a / c其中,a表示边BC的长度,c表示斜边AB的长度。

余弦函数定义为:cos(A) = b / c其中,b表示边AC的长度,c表示斜边AB的长度。

正切函数定义为:tan(A) = a / b其中,a表示边BC的长度,b表示边AC的长度。

由这些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与边长之间的计算公式。

1.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它给出了三条边和对应的角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a / sin(A) =b / sin(B) =c / sin(C)这个定理告诉我们,在一个任意的三角形中,每条边的长度与它所对应的角的正弦值成比例。

2.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另一个重要的定理,它可以用来计算一个角的余弦值,已知其他两条边的长度。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2 = a^2 + b^2 - 2 * a * b * cos(C)这个定理告诉我们,在一个任意的三角形中,一个角的余弦值与其他两边的长度有关。

3.正切定理正切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一个角的正切值,已知其他两条边的长度。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正切定理的表达式为:tan(A) = (b * sin(C)) / (a - b * cos(C))这个定理告诉我们,在一个任意的三角形中,一个角的正切值是其他两边长度的函数。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11.锐角 △ABC 中, 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 (1)若 (a+c)(a-c)=b(b-c), 求 A 的大小; (2)y=2sin2B+sin(2B+ 6 ) 取最 大值时, 求 B 的大小.
解: (1)∵(a+c)(a-c)=b(b-c), ∴b2+c2-a2=bc. b2+c2-a2 = 1 . 故由余弦定理得 cosA= 2bc 2 ∵A 是锐角三角形的内角, ∴0<A< 2.
课后练习
1. △ABC 中, A, B 的对边分别为a, b, 且 A=60, a= 6, b=4, 那 么满足条件的 △ABC ( C ) A.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 充要 条件. 2.在 △ABC 中, A>B 是sinA>sinB 成立的_____ 3.在 △ABC 中, (1+tanA)(1+tanB)=2, 则 log2sinC= - 1 2 . 4. △ABC 中, a, b, c 分别是角 A, B, C 所对的边, 若 (a+b+c) (sinA+sinB-sinC)=3asinB, 则 C= 60 .
法二: 角换边
B
例2 已知 △ABC 的三边均为有理数, A=3, B=2, 试证 cos5 与 cos 均为有理数.
证: 由余弦定理知, cosA, cosB, cosC 为有理数,
∴cos5 即 -cosC 为有理数, 而cos=cos(A-B)=cosAcosB+sinAsinB, 证明 sinAsinB 为有理数即可(由正弦定理可证). 或由 coscos5=cos(3-2)cos(3+2) =cos23cos22-sin23sin22 =cos23cos22-(1-cos23)(1-cos22) =cos2Acos2B-(1-cos2A)(1-cos2B) 为有理数, 且 cos0, cos5 为有理数知: cos 为有理数.

三角形内三角函数与边长计算公式

三角形内三角函数与边长计算公式

三角形内三角函数与边长计算公式(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4:5这是标准的勾股弦之比:勾3、股4、弦5。

设比值“3”所对的角为A,“4”所对的角为B故, sinA=3/5A=arcsin(3/5)sinB=4/5B=arcsin(4/5)知道斜边长度和1个锐角即可.设斜边为c,1个锐角为A,则a=c*sinA,b=c*cosA,或b=√(c2-a2).求三角形边长,已知:AB=90MM、角a=15°、角b=90°求BC和AC边长,请教计算公式运用三角函数很容易的呀tanA=BC/AB BC=AB*tanA=90*tan15°cosA=AB/AC AC=AB/cosA=90/cos15°cos15=cos(45-30)= cos45cos30+sin45sin30=(√6+√2)/4tan15°=2-√3已知直角三角形2条直角边,求斜边的公式是什么!!!直角边为a、b,斜边为 c 的话,有勾股定理:c^2 = a^2 + b^2(一)c^2 = a^2 + b^2 (二)用三角函数c=a/(所对角正铉值)根据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斜边的边的平方于是:斜边=根号下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已知三角形坡比为1:,请问如何求角度和斜长!请给个详细步骤,谢谢~!谢谢你的答案,请问水平宽度和垂直高度又是怎么求得,还有就是垂直边和斜边的角度。

谢谢~!,坡比是坡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切值。

亦即tan(α)tan(α)=4/3斜长=√(42+32)=5。

直角三角形中sin cos公式

直角三角形中sin cos公式

直角三角形中sin cos公式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使用正弦(sin)和余弦(cos)函数来表示角度和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假设我们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度为θ,对应的三角形边长分别为斜边为 c,对边为 a,邻边为 b。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sin)和余弦(cos)可以表示如下:
sin(θ) = 对边 / 斜边 = a / c.
cos(θ) = 邻边 / 斜边 = b / c.
这些公式称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它们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些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角度和边长来求解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长或角度。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

例如,tan(θ) = 对边 / 邻边 = a / b,cot(θ) = 邻边 / 对边 = b / a,sec(θ) = 斜边 / 邻边 = c / b,csc(θ) = 斜边
/ 对边 = c / a。

这些公式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它们使我
们能够通过已知的角度和边长来计算三角形的其他性质,或者通过
已知的三角形性质来求解相关的角度和边长。

总而言之,正弦和余弦公式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来描述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三角函数计算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计算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函数。

它们的本质是任何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

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

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

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

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三角函数公式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

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

定义式锐角三角函数任意角三角函数图形直角三角形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或tg)余切(cot或ctg)正割(sec)余割(csc)表格参考资料来源:现代汉语词典[1].函数关系倒数关系:①;②;③商数关系:①;②.平方关系:①;②;③.诱导公式公式一: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公式二:设为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三: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四: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五: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六:及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即形如(2k+1)90°±α,则函数名称变为余名函数,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变余切,余切变正切。

形如2k×90°±α,则函数名称不变。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意义:k×π/2±a(k∈z)的三角函数值.(1)当k为偶数时,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2)当k为奇数时,等于α的异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记忆方法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记忆方法二:无论α是多大的角,都将α看成锐角.以诱导公式二为例:若将α看成锐角(终边在第一象限),则π+α是第三象限的角(终边在第三象限),正弦函数的函数值在第三象限是负值,余弦函数的函数值在第三象限是负值,正切函数的函数值在第三象限是正值.这样,就得到了诱导公式二.以诱导公式四为例:若将α看成锐角(终边在第一象限),则π-α是第二象限的角(终边在第二象限),正弦函数的三角函数值在第二象限是正值,余弦函数的三角函数值在第二象限是负值,正切函数的三角函数值在第二象限是负值.这样,就得到了诱导公式四.诱导公式的应用:运用诱导公式转化三角函数的一般步骤:特别提醒:三角函数化简与求值时需要的知识储备:①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②注意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③三角函数化简的要求是项数要最少,次数要最低,函数名最少,分母能最简,易求值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4:5
这是标准的勾股弦之比:勾3、股4、弦5。

设比值“3”所对的角为A,“4”所对的角为B
故,sinA=3/5
A=arcsin(3/5)
sinB=4/5
B=arcsin(4/5)
知道斜边长度和1个锐角即可.
设斜边为c,1个锐角为A,
则a=c*sinA,b=c*cosA,或b=√(c2-a2).
求三角形边长,已知:AB=90MM、角a=15°、角b=90°求BC和AC边长,请教计算公式
运用三角函数很容易的呀
tanA=BC/AB BC=AB*tanA=90*tan15°
cosA=AB/AC AC=AB/cosA=90/cos15°
cos15=cos(45-30)
= cos45cos30+sin45sin30
=(√6+√2)/4
tan15°=2-√3
已知直角三角形2条直角边,求斜边的公式是什么!!!
直角边为a、b,斜边为 c 的话,有勾股定理:c^2 = a^2 + b^2
(一)c^2 = a^2 + b^2 (二)用三角函数c=a/(所对角正铉值)
根据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斜边的边的平方于是:斜边=根号下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已知三角形坡比为1:0.75,请问如何求角度和斜长!请给个详细步骤,谢谢~!
谢谢你的答案,请问水平宽度和垂直高度又是怎么求得,还有就是垂直边和斜边的角度。

谢谢~!
,
坡比是坡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切值。

亦即tan(α)
tan(α)=4/3
斜长=√(4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