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856遥感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61地质学基础A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61地质学基础A](https://img.taocdn.com/s3/m/49e7082d0b1c59eef9c7b41c.pn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61地质学基础A的更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61地质学基础A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质学基础A》学术性考试大纲一、考试总体要求熟悉并基本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地质现象、地质过程、岩矿特征、构造体系和地史演化过程等基本要点,并能结合自己所学或所从事专业中的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强调地质学理论的掌握和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如下:名词解释:约13%判断题与选择题:约20%简答题:约33%论述题:约34%三、主要考试内容1、研究对象与方法(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3) 地质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一般现状、发展趋势2、地球概述2.1 地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2.2 地球的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2.3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1) 地球的密度和压力(2) 重力(3) 地磁(4) 地热3、地质作用3.1 地质作用的概念(1) 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2) 地质作用的类型3.2 内动力地质作用(1) 地壳运动(2) 地震(3) 岩浆作用(4) 变质作用3.3 外动力地质作用(1) 风化作用(2) 剥蚀作用(3) 搬运作用(4) 沉积作用4、地质年代4.1 化石(1) 化石的形成(2) 化石的类型(3) 标准化石与常见的化石4.2 地层(1) 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2)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4.3 地质年代(1) 相对地质年代(2) 绝对年代5、矿物5.1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1) 矿物的概念(2) 晶体与非晶体5.2 矿物的化学成分(1) 矿物的化学成分(2) 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壳中元素的关系(3) 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4) 矿物中的水5.3 矿物的形态(1) 矿物的单体形态(2)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5.4 矿物的物理性质(1) 矿物的光学性质(2) 矿物的力学性质(3) 矿物的其他性质5.5 主要矿物介绍(1) 矿物分类(2) 矿物命名(3) 主要矿物类型6、岩石6.1 岩浆岩(1) 岩浆与岩浆活动(2) 岩浆岩的成分(3)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4) 岩浆岩的产状(5) 岩浆岩的类型(6) 岩浆的起源和岩浆的演化6.2 沉积岩(1) 沉积岩的成分(2)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4) 碎屑岩类(5) 粘土岩(6) 碳酸盐岩6.3 变质岩(1)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 变质岩的成分(3)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4) 变质岩的类型7、地质构造7.1 岩层的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1) 岩层产状(2) 地层的接触关系7.2 褶皱构造(1) 褶皱和褶皱要素(2) 褶皱的形态(3) 褶皱的组合(4) 褶皱构造的成因分析7.3 断裂构造(1) 节理(2) 断层7.4 地质构造研究的方法与地学意义8、板块构造8.1 大陆漂移(1) 大陆漂移说概述(2) 大陆漂移说的证实8.2 海底扩张(1) 海底扩张说的提出(2) 海底扩张说的证实8.3 板块构造(1) 板块构造的概念(2) 板块边界类型(3) 板块的运动与大洋演化8.4 研究板块构造的地质意义9、地球的起源与演化9.1 大爆炸宇宙说(1) 大爆炸宇宙说及其证据9.2 太阳系与地球的起源(1) 太阳系的起源(2) 地球的起源9.3 地球的演化(1) 地球内热的演化(2) 地球层圈构造的形成(3) 生命的起源10、地球资源与地质灾害(1)地球资源和矿产概述: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2)地质灾害概念: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测绘基础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测绘基础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7999a1b7360b4c2f3f644f.png)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测绘基础》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二)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0%填空题与选择题约20%简答题约10%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60%二、考试性质《测绘基础》是我校测绘工程(大地方向)专业领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综合考试科目。
主要考察考生对测绘工程专业的理论与技术及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考试要点1、误差的基本理论考试内容:观测误差,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正态分布,偶然误差的规律性,衡量精度的指标,精度、准确度与精确度,测量不确定度;数学期望的传播,协方差传播律,协方差传播律的应用,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协因数与协因数传播律,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及其应用,系统误差的传播;测量平差概述,函数模型,函数模型的线性化,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原理。
考试要求:(1)了解测量平差研究的内容及发展简史(2)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分类(3)理解偶然误差的四大特性(4)理解测量平差为什么要遵循最小二乘原理(5)掌握真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以及与概率误差、极限误差、或然误差、相对中误差等之间的关系(6)掌握观测值定权的公式及定权的方法(7)掌握协方差传播律及协因数传播律(8)掌握函数模型的线性化、条件方程式的列法与线性化,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协因数的计算等(9)掌握协因数、协因数阵、权、权阵、方差、协方差、方差阵的概念,相互关系以及计算等2、经典平差理论考试内容:条件平差原理,条件方程,精度评定,条件平差公式汇编和水准网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精度评定,公式汇编;间接平差原理,误差方程,精度评定,间接平差公式汇编,间接平差特例,三角网坐标平差,测边网坐标平差,导线网间接平差,GPS网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精度评定,公式汇编;基本平差方法的概括函数模型,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原理,精度评定,各种平差方法的共性与特性,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点位误差,误差曲线,误差椭圆,相对误差椭圆,点位落入误差椭圆的概率;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误差分布的假设检验,模型正确性的统计检验,参数的统计检验和区间估计,粗差检验的数据探测法等考试要求:(1)掌握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及其与四种平差模型之间的关系;(2)掌握四种模型列方程式、方程式线性化的方法以及计算等;(3)掌握四种模型的概念、分类、原理、相互关系、模型的判断、参数估计值和参数函数的精度评定及公式应用等(4)掌握间接平差、条件平差、附有未知数条件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系列公式的推导及法方程解算(5)误差椭圆长半轴、短半轴、点位中误差、误差椭圆参数、位差及其方位角等的概念、原理、计算3、近代平差概论考试内容:序贯平差,附加系统参数的平差,秩亏自由网,最小二乘配置原理,抗差估计原理等考试要求:(1)掌握秩亏自由网的概念、原理及应用,了解广义逆的计算形式;(2)掌握序贯平差,附加系统参数的平差的概念、原理及应用等;(3)了解最小二乘配置的原理与应用。
西北大学、地质大学考研经典复习材料 (36)
![西北大学、地质大学考研经典复习材料 (36)](https://img.taocdn.com/s3/m/d052cc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9.png)
ZG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遥感原理与应用
代码:811
一、考试性质
本门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是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应用领域及最新进展。
注重考察考生是否掌握遥感技术的技能与方法。
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名词解释40分,简答题50分,论述题60分。
三、考查要点
1.遥感的基本概念、技术系统、特点及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
2.遥感基本理论、物理概念、地物波谱特征、彩色原理简介
3.遥感数据源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及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可见光一近红外、热
红外、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4.遥感分析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预处理、波谱信息增强、空间信息增强、变化信息增强、图像融合及
图像分类
遥感图像解译:解译标志及应用
遥感综合分析方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环境本底法、分层分类法、系列制图法、交叉
分拆法、信息复合等
5.遥感应用:
应用的原理与方法及在地质、土地、植被、水体等领域的应用
6. “3s”技术的结合应用
四、参考资料
《遥感导论》,梅安新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韦玉春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37e40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2.pn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真题第一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真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黑体2、暗目标法3、伪彩色显示4、特征变换5、(记不起来了)一、选择题考的比较综合、具体的题目记不清了二、简答(冒死手抄的)1、红外遥感是如何探测地物特征的?并举例说明2、根据高光谱遥感器成像原理说明为什么高光谱遥感器空间分辨率较低?3、地面同步定标的方法4、根据影像匹配的原理说明实现控制点自动选取的原理及方法5、试述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是如何提高分类精度的6、高光谱影像分类前进行特征选取的原则、方法三、材料分析题根据某卫星的发射出了一段材料,然后根据这段材料出了三个关于变化监测的问题如变化监测的方法、步骤、如何提高变化监测的精度等。
第二篇:中国地质大学_2014年考研真题回忆版_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课遥感原理与应用真题一,选择题(十题,每题4分)(选项不怎么记得)1,紫外,红外,微波区,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2,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最小吸收带在()部分3,泄漏的浮游会平滑海面,能使雷达回波讯号()4,高精度辐射计的英文缩写()5,实际物体发射和吸收的辐射量比相同条件下绝对黑体的辐射量要()6,以下哪种仪器可用作遥感卫星的姿态测量仪A,GpsB,星相机C,TMD,AMS7,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图像锐化的方法()8,遥感图像的辐射误差主要包括()9,反射波谱是物体的反射率随()变化的规律10,距离分辨力是侧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有关二,名词解释(5/4分)1,绝对黑体2,相对定标3,直方图匹配4,大气窗口5,非监督分类三,简答题(5/6分)1,简述高光谱遥感的优缺点2,简述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3,简述最大似然法分类过程(框图方式)4,简述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5,简述Landsat 7或Spot5 的特点四,论述题(3/20分)1,阐述微波遥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其技术特征,假设同一地区变化前后的数据充分,基于此设计一套地形形变监测方案,并加以论证说明2,结合多种遥感手段从对植被冠层监测方面(长势,旱情)论述数字森林的实施过程以及将来的应用前景3,遥感动态监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以土地覆盖变化为例,设计一个遥感动态监测的工作流程并分析之第三篇:武汉大学历年考研真题2005 科目名称:规划理论科目代码:362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的城市中居住区称“____________________”2、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_________________的依赖关系,在其功能上强调________________的疏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56遥感技术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56遥感技术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319616b4b35eefdc9d33312.pn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56遥感技术基础的更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56遥感技术基础一、试卷结构题型比例简答题约70%综合分析题约30%二、其他遥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遥感技术基础是遥感技术的专业基础课。
遥感技术基础主要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与成像机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遥感应用三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这三部分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系统的了解,并具有灵活应用各部分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遥感技术基础一、遥感的基本概念考试内容遥感的概念,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遥感的类型,遥感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
考试要求1.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及优势。
2.理解遥感系统的构成。
3.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二、电磁波与遥感物理基础考试内容电磁波与电磁波谱,太阳常数,辐照度,辐射出射度,大气窗口,大气窗口影响,反射率及反射波谱,黑体辐射定律,地物波谱的概念,植被,水体及土壤反射波谱特征。
考试要求1.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
2.大致了解大气层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3.熟悉并掌握植被、水体、岩石和土壤反射波谱的特征,理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4.理解并掌握地物波谱的概念及其对遥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考试内容遥感平台,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及微波成像的原理及图像特征,目前常用的遥感图像的基本技术参数,各波谱段的应用范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特征。
考试要求1.掌握遥感平台的概念,掌握目前常用的遥感图像(TM、ETM+、SPOT、QUICKBIRD、MODIS等)的基本技术参数(波谱段范围、分辨率等)。
2.了解世界范围内主要的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系统(EOS)卫星和海洋遥感卫星平台的特点。
4.理解摄影成像原理与影像特点。
5.理解扫描成像原理与影像特点。
6.掌握微波遥感、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概念,了解微波遥感特点,类型及主要传感器工作原理。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dba523ebb68a98271fefa7e.png)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60科目名称:地质学适用专业:生物学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修订日期:2018年9月《地质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地质学》考试是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各专业的地质基础课考试。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建立正确的时空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念。
要求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地质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填空题30分;名词解释40分;判断题20分;论述题60分。
三、试卷内容第—章绪论考核重点:掌握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地壳演化历史,地质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地质学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了解地史学、岩石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学科的实践性、现象的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质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考核重点: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表面形态;了解地球的密度、重力和内部压力,地球的温度,地球的磁性与电性,地球的放射性,地球的弹性和塑性;掌握外部圈层构造,内部圈层构造;了解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和原理,其他测年方法和原理,地球的年龄,地质年代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一般概况;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年龄和地质年代,尤其是中国地质年代表。
第三章地壳及其物质组成考核重点:了解大陆(洋)地壳的划分、特点及关系;了解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稳定(活动)区的特征;掌握地壳的元素丰度,地壳元素克拉克值的特征及化学意义;掌握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形态、物理(化学)性质,矿物分类等;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地壳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分类,尤其是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物考核重点: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地质作用及其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陆源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内源沉积岩;地质营力的地质作用区别;风化作用的类型;河流和海洋的剥蚀作用;沉积作用的主要类型;什么是“鲍马层序”?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尤其是沉积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遥感地质》复习提纲
![《遥感地质》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f844d7f7e21af45b307a8de.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遥感与遥感技术1.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和狭义)2)主动式遥感3)被动式遥感2. 简答:遥感技术的特点第二节遥感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1. 简答1)遥感地质学的性质2)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3)遥感地质学的研究目的4)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三节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1. 简答1)遥感地质的发展前景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第一节电磁波及电磁波谱1. 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
2)电磁波的传播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在传播过程中,其波长、强度、传播方向、偏振面会发生变化,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现象。
2. 判断1)当电磁辐射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2)电磁波实质是光子微粒流有规律的运动。
()3. 填空1)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其波动性和粒子性表现的程度不一样,较短波长的电磁波主要表现出__________;而长波电磁波则主要表现出____________。
4. 名词解释:电磁波谱第二节电磁辐射源1. 判断: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在一定温度下都具有发射电磁波的特性。
()2. 名词解释:辐射源3. 填空:自然辐射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判断:主动遥感采用自然辐射源。
()5. 名词解释1) 辐射能量2) 辐射通量3) 辐射出射度4) 辐射照度5) 绝对黑体6. 简答:1) 黑体波谱辐射曲线的变化特点。
2) 简述维恩位移定律3) 简述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4) 简述基尔霍夫定律7. 判断: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能量愈小,被遥感器记录的能量也愈小。
()8. 填空:________________是可见光及近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辐射源。
遥感技术应用考试大纲
![遥感技术应用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3863c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8.png)
遥感技术应用考试大纲遥感技术应用考试大纲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1. 遥感基础知识
- 遥感概念和原理
-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法
-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与波段选择
- 遥感数据的解译与应用
2. 遥感图像解译
- 遥感图像的特征与解译方法
- 单波段与多波段图像解译
- 遥感图像分类与识别
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
-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与增强
- 遥感数据的特征提取与分析
- 遥感数据的变化检测与监测
4. 遥感技术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监测
- 气候与气象监测
- 水资源与水质监测
- 森林资源与植被监测
- 矿产资源与矿产勘测
5.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 城市土地利用与更新监测
- 城市生态环境与生态规划
- 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 城市基础设施与建筑监测
6.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
- 地质灾害与滑坡监测
- 水害与洪涝监测
- 森林火灾与火险监测
- 地震与地质灾害监测
7. 遥感技术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应用
- 农作物种植与产量预测
- 农业灾害与病虫害监测
- 农业资源与土壤监测
- 农村发展与农村规划
以上只是一种可能的遥感技术应用考试大纲的概括,具体考试大纲会根据不同的教育机构和考试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新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79792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4.png)
新版中国地质⼤学(武汉)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若在⼏⼗年前,我们的⽗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于失业。
⽽如今,他们⼤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前,他们⼤概⽐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条。
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
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希望的学校。
⼀年的努⼒奋⽃,让⾃⼰从此⾛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秋冬轮回,⼜是⼀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
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章会⽐较长,希望各位能够⼀点点看完。
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的⽅向以及⽅法来⾯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家下载。
中国地质⼤学(武汉)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初试科⽬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301)数学⼀(951)遥感原理与应⽤951遥感原理与应⽤参考书为:《遥感原理与应⽤》孙家抦著,2009年06⽉第⼆版,武汉⼤学出版社先说说真题阅读的做法…第⼀遍,做⼗年真题【剩下的近三年的卷⼦考试前2个⽉再做】,因为真题要反复做,所以前⼏遍都是把⾃⼰的答案写在⼀张A4纸上,第⼀遍也就是让⾃⼰熟悉下真题的感觉,虐虐⾃⼰知道英语真题的⼤概难度,只做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啥的也不要忙着做,做完看看答案,错了⼏个在草稿纸上记下来就好了,也不需要研究哪⾥错了为什么会错…第⼀遍很快吧因为不需要仔细研究,14份的试卷,⼀天⼀份的话,半个⽉能做完吧,偷个懒⼀个⽉肯定能做完吧【第⼀遍作⽤就是练练⼿找到以前做题的感觉,千万不要记答案,分析答案…】ps:⽤书选择:⽊糖英语闪电单词+⽊糖英语真题。
遥感试题(中国地质大学)
![遥感试题(中国地质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af1c9454a98271fe910ef956.png)
遥感试题(中国地质大学)08一、名词解释1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亮度的失真的过程 2 直方图均衡化:是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成为均匀分布的直方图,其实质是对图像进行非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图像像充值,一定灰度范围内的像的数量大致相同。
3反差增强: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增强感兴趣目标和周围背景图像之间的反差。
4电磁波普:按电磁波在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称为地电磁波普。
5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收目标辐射波普时能分辨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6,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相片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解译者利用直接介意标志,可以直观识别遥感相片上的目标地物。
7 监督分类:是首先需要从研究区域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来识别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的归属类别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检验类别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的特征主要根据像元之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的方法。
二、问答题1、遥感数字图像定义及数学表示,举列说明?答:①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影像。
遥感数字图像基本的单位的像素。
像素是成像过程的采样点,也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
像素具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
②遥感数字图图像以二维数组表示。
一个元素代表一个像素,像素的坐标位置隐含,这个元素在数组中的行列位置所决定的。
元素的值表示传感器到像素对应面上目标地物电磁波波辐射强度,采用这一种方法可以将地球表面一定区域内目标地物信息记录在一个二维数据中。
如:F=f(xi,yi),i=1,2,3,…,mj=1,2,3,…,n 式中,i代表行号;j代表列号;f(xi,yi)值代表像素在(xi,yi)上目标地物的电磁辐射强度值 2 、地貌的判读标志?地貌的判读,主要任务是对地貌进行分类,识别各种地貌的形态,要素及其分布,地貌的判读主要用图形图形,包调,和明别,等判别标志,影像的图形包括;平面的轮廓及图案的及地表的高低起伏特征,色调和阴影可以帮助观察分析各种地貌形态,获得地貌形态,获得地貌的侧面影像及其物质组成方面的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2022年研究生考试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2022年研究生考试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1bb91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d.png)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科目《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大纲《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地理学专业(地理环境遥感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目标是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理解遥感数字图像表示和统计特征;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能够运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考试要求(一)学科概论考试要求:1、了解图像、数字图像以及数模转换的基本概念。
2、熟悉遥感数字图像和一般图像的区别。
3、掌握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和处理内容。
(二)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和存储考试要求:1、了解遥感系统、摄影成像、扫描成像;2、理解电磁波谱、辐射分辨率、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定义和作用;3、掌握遥感图像采样和量化的概念、意义,遥感图像的存储格式。
(三)遥感数字图像的表示和度量考试要求:1、了解遥感图像模型及意义、图像处理的空间概念;2、理解协方差矩阵、相关系数矩阵、直方图匹配等多波段图像特征,图像的度量,卷积,滤波,纹理等。
(四)图像显示和拉伸考试要求:1、了解图像的显示过程、色彩的概念;2、掌握彩色合成的原理、分类和作用,灰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
(五)图像校正考试要求:1、理解图像辐射误差产生和几何误差的原因、系统辐射校正、传感器端辐射校正、地面辐射校正;2、掌握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六)图像变换与滤波考试要求:1、了解图像变换的目的和意义,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和性质;2、理解缨帽变换和彩色变换的过程、意义和应用;3、掌握波段运算、K-L变换的原理、过程和应用。
4、了解图像滤波的目的和意义。
(七)图像分类考试要求:1、了解不同遥感分类方法的适用范围;2、掌握监督、非监督分类方法,分类后处理和精度分析等。
(八)遥感信息提取考试要求:1、了解高光谱图像处理,熟悉遥感图像特征、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处理;2、掌握单一目标物的信息提取、面向对象信息提取和变化检测。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5b47be564afe04a1b071dec3.png)
姓名 学号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考试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成人)教育2019年春季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名称: 遥感原查
一、问答题
1. 写出四种以上植被指数模型,并简单介绍。(8分) 2. 线性阵列的推扫式扫描方式较挥帚式扫描方式具有哪些优点。(8分) 3. 写出雷达的应用(4个及4个以上)(8分) 4. 航空遥感是很常见的遥感形式,与地面观测相比,有哪些优点。(10分) 5. 写出监督分类中训练数据选择的步骤。(10分) 6. 雷达图像的几何畸变有哪些?并简单介绍之。(10分) 7. 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10分) 8. 雷达图像具有哪些几何畸变特征,对其分别描述。(12分) 9. 当我们获取到一张遥感图像后,首先要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校正在图像数据获取过程中
所出现的图像畸变并恢复图像质量。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有哪几个步骤,请详细描述其原理并介绍主要方法。(12分) 10. 草地畜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一直以来政府和科研人员致力于通过示范区探
索和推广天然草场围封改良、补播改良、优质人工草地建植等措施来提高草场利用率和维持草地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不同草场长势对比分析需要进行实地详细调查,采取牧草刈割等
手段获取鲜重或干重分析。随着空间信息技术(遥感、GIS、GPS)的发展,3S技术应用于大、中 尺度的草场监测、分析和研究,近年来不断取得进展。 请选择合适的植被指数,利用遥感手段为草场提供一个草地覆盖监测方案。(12分)
第1/1页
遥感知识提纲全
![遥感知识提纲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c286c20c22590102029dc6.png)
1、什么是遥感,简述用遥感探测地物的基本原理P1遥感定义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基本原理:把第三题拿来扒~~2、从遥感探测地物的原理分析遥感信息的局限性P6遥感主要是电磁波探测,但目前遥感技术说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尚有许多谱段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此外,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它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尚不可少。
3、看图(P2)说明遥感系统的组成P3(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信息的获取:利用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
(3)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
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4)信息的处理:地面站将接收来的遥感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数据格式。
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处理、分类等。
(5)信息的应用:由各专业人员按不同的应用目的对遥感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简述遥感探测地物信息的过程P3(自己归纳的,能扩充尽量扩充咯)遥感主要是电磁波探测。
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由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再将其中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给地面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遥感原理与应用历年真题汇编考研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遥感原理与应用历年真题汇编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03c01dcaaedd3382c4d300.png)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辐射校正
2、直方图均衡化
3、反差增强
4、电磁波谱
5、光谱分辨率
6、直接解译标志
7、监督分类
8、忘了,以上7题仅仅是记忆版,可能与原题有出入,具体请参照地大北京研招办提供的试题。
二、问答题:(50分)
1、遥感数字图像定义及数学表示,举例说明。
(15分)
2、地貌的判读标志。
(15分)
3、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
(10分)
4、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特征。
(10分)
三、论述题:(2*30=60分)
1、结合你熟悉的软件系统,概述遥感图像计算机处理的主要功能。
2、结合你熟悉的遥感应用领域,论述遥感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技术基础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遥感的概念 遥感系统的组成 遥感的特点 遥感的类型 遥感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及优势。 2.理解遥感系统的构成。 3.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二、电磁波与射度 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影响 反射率及反射
1
2.掌握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的直接解译标志、间接解译标志、解译方法。 3.掌握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遥感技术的应用 考试内容 资源调查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评估 地质调查 灾害动态监测与管理 3S 技术的综合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遥感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国土资源的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 2.了解遥感在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3.了解遥感在地质构造解译,岩性分类,地质调查方面的应用。 4.熟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 3S 技术中的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
简答题
约 70%
综合分析题 约 30%
二、其他
遥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遥感技术基础是遥感技术的专业基础课。 遥感技术基础主要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与成像机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遥感应 用三大部分。要求考生对这三部分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系统的了解,并具有灵活 应用各部分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波谱 黑体辐射定律 地物波谱的概念 植被、水体及土壤反射波谱特征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 2.大致了解大气层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3.熟悉并掌握植被、水体、岩石和土壤反射波谱的特征,理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4.理解并掌握地物波谱的概念及其对遥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考试内容 遥感平台 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及微波成像的原理及图像特征 目前常用的遥感图像的基本技 术参数 各波谱段的应用范围、分辨率 遥感图像的特征 考试要求 1.掌握遥感平台的概念,掌握目前常用的遥感图像(TM、ETM+、SPOT、QUICKBIRD、 MODIS 等)的基本技术参数(波谱段范围、分辨率等)。 2.了解世界范围内主要的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系统(EOS)卫星和海洋遥感卫星 平台的特点。 4.理解摄影成像原理与影像特点。 5.理解扫描成像原理与影像特点。 6.掌握微波遥感、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概念,了解微波遥感特点,类型及主要传感器工作原 理。 7.掌握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概念及意义。 四、遥感图像处理 考试内容 光学和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 光学图像处理与数字图像计算机的处理 数字图像的几何纠正 与辐射纠正 数字图像的变换与增强 数据融合 考试要求 1.理解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及表示方法,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图像数字化、象元、灰度值等 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颜色视觉的相关概念、颜色的表示方法;熟练掌握加色法和减色法的彩色合成 原理。 3.掌握辐射纠正、几何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掌握几何纠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理解图像拉伸、彩色增强的原理和方法;掌握 K-L 变换、K-T 变换的原理、步骤、特点。 5.理解数据融合的目的、意义、概念,掌握数据融合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分析 考试内容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与步骤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基本过程 遥感 图像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概念 智能化识别分类的发展趋势 考试要求 1.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概念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