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优化环境 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和企业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典型材料

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建华区人事局

建华区是谱写着古代文明和铺满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老城区。如今,经过老城区改造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城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又好又快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2007年,在农业和农村考核中,包揽了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和农村能源5项先进,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七区唯一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区”称号。建华区农业总人口10272人,现有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74%。已评聘农业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91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49.6%,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成效明显。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43元,同比增长23%,位居全省前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开发意识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人事部门,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更要正确认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才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量上实现了新突破。我们认真领会和理解科学人才观的实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界定上打破行业和身份限制,只要在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建筑、服务、管理等行业中,具有一技之长,所从事行业有一定科技含量,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能手、土专家、田秀才,都被作为人才开发的对象。把回乡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和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助手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后备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锻炼,逐渐充实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来,人才储备量稳步上升,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比如:高头村的李福,通过每年的“科普之冬”培训,对规模化生猪养殖产生了兴趣,人事部门了解情况后,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协调市畜牧局派出专家亲自指导,建起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养猪场,实现了从家庭小作坊式到规模化经营。目前,生猪年出栏达到2000头,存栏近500头,年创纯收入近2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

(二)质上实现了新突破。我区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在质量和层次上,实现了由原来的单一型、低职称向复合型、高职称转变。三年来,职称晋升面达到了95%。现拥有农民技师125名、农业技师19名、农艺师23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名、畜牧师8名。人才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整体专业技能有了普遍性提高。几年来,我们重点依托种养小区这个发展载体,为乡土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努力提高人才专业素质,打造出一支思想进步,技术过硬,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拔尖人才。在曙光科技园区大力实施了以时差农业为主体的棚室生产,涌现出高级农民技师安洪君,农艺师刘启朋和37名初级职称的农民专门人才。曙光村的陶丽娟,通过人事部门的积极协调,两年前到南方学习蝇蛆养鸡技术,回村后,创建了齐鑫生态养殖场,注册了“翠健牌”生态型鸡蛋,产品远销外省区,年创利达到380万元。

二、优化环境,积极构建有利人才成长的平台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是人才开发成长的必要条件。筑巢才能引凤,拴心才能留人。

(一)优化成长环境,为人才成长提供组织保证。区委、区政府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区责任目标考核,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三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管理服务网络,人事部门制定了《建华区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和《建华区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意见,多次在工作会议上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列为讨论议题,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已经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向上级机关推荐,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三年来,曙光村高级技师安洪君等6名优秀乡土人才受到上级的表彰。今年,黎明村种植能手于有生被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农业委员会授予黑龙江省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荣誉称号。

(二)优化政策环境,为人才成长给予政策激励。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政策宣传力度。为鼓励农村乡土人才更好创业,人事部门每年协调补贴乡土人才开发、培训资金不低于10万元。用足用好国家的劳动力转移、土地承包等利民惠民政策,人事部门制定了《建华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实施方案》,实行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在农委设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服务中心,村级设立了代理服务站。坚持便民、公开、法治、减负、无偿、高效、就近的原则,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简便的手续为农民群众实施一站式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提供了制度保证。实施代理制以来,共为农民代办行政审批事项127件,公共服务事项324件,深受群众称赞。

(三)优化服务环境,为人才成长提供规范服务。建华区人事局始终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作为人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为切入点,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方案,年年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建立了优秀乡土人才档案。对21名优秀乡土人才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信息网络,开通了建华区人才信息网站。积极搞好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精心设计了人才市场简介、政策法规、招聘信息、求职信息、人事代理等服务板块,完善了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人才市场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

三、创新机制,不断拓宽广阔的人才开发渠道

机制问题主要就是服务问题,为进一步扩大乡土人才覆盖面,激发乡土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人事部门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人事、财政、农业、科技等部门协调配合,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辟绿色通道。

(一)形式多样抓培训。开展各种培训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的主要手段,以应用型、技艺型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推广能力。根据农村时节制定了适合农村特点的培训计划。农委、科技局、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涉农部门,利用农闲时节开展“科技之冬”活动,集中进行了乡土人才和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4期,培训对象来自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农民、企业管理者和科技示范户,培训人数2300余人。通过校企联合、村企联合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政府协调、行业组织依托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定向培训的新格局。在培训范围和内容上,主要传授蔬菜、水稻的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标识的使用及管理;肥料、农药的合理使用;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保护地高效生产技术;生猪、奶牛、禽类养殖技术和企业产品质量认证等相关知识。聘请市、区、村三级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授课,拓宽了农民的视野,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民致富的本领,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二)优秀人才传帮带。人事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乡土人才“一帮一”结对子活动,42名乡土人才与42户贫困户签订了为期3年的脱贫合同。通过实施“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充分发挥科技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示范辐射作用,取得了实际效果。一是结成种植业帮扶对子27个,蔬菜、水稻、林果年收入22万元。二是结成养殖业帮扶对子7个,实现生猪年出栏260头,年收入52万元。三是结成企业帮扶对子8个,为12名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企业每年用于帮扶贫困户资金达到5万元。截止今年上半年,曙光、星光、黎明等村新建日光照高效节能温室26栋,全区棚室生产收入达到440万元。仅高峰5户、双合10户就新增奶牛134头,畜牧业收入达到257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广大农户在“一帮一”结对子中获得了较好收益,真正起到了先进带后进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共同和谐健康发展。

(三)典型示范见成效。在省级高层次优秀乡土人才种植能手安洪君等7名同志的带动下,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热情和信心,曙光高效节能温室群已经发展成农业科技园,并建成了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园区内的所有产品均得到省级无公害认证。为了发挥优秀实用人才的示范作用,通过“科技之冬”、“科普之夏”、“田间博览”和“科技致富”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分类指导,实现了人才效应,达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全乡村”的目的。六大基地、四大园区建设已成规模,在历届绿博会、农博会上均获得丰硕成果,仅第七届就签订了4个产品订单,交易金额达到900多万元,矮脚鸡在农产品擂台上获得了科技创新奖。订单农业发展到13项,订单品种15个,订单收入达到1100万元。高级农民技师安洪君自行试验示范的营养液无土栽培和有机无土栽培获得成功,在第七届绿博会上展出,得到了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提供了较好的人才服务,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多的不足,与先进的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认真贯彻省、市的各项政策,按照市人事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为我区“三农”工作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