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统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什么呢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什么呢
1、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
文化而谓。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什么叫传统文化

什么叫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民俗、价值观念等内容,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其中包括了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各个方面,每一种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辉煌;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代表作有汉代的“行书圣手”张旭、唐代的“草圣”张既、宋代的“颜真卿”等;中国的京剧、评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一个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文化自信、国家认同和社会凝聚等方面的精神内核,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心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还是培养国民的品德修养、文化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建设提供着宝贵的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可能会受到冲击和侵蚀,导致其受众范围的缩小和传承难度的增加。
因此,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其为现代社会所接受和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等手段,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统,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芒,为我们的文化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只有传承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传统文化概念

传统文化概念传统文化概念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其独特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文化遗产。
它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风格的文化。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它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内核。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1. 传承性:传统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它不仅包含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也承载了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
2. 多元性:传统文化是多元而复杂的,它包含了许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如语言文字、思想哲学、艺术美学、宗教信仰等。
3. 时代性:传统文化是与时俱进而又保持本质不变的。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但其核心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核却始终如一。
4. 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独特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内核。
因此,传统文化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的。
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保持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保持了人类多元而丰富的文化面貌。
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维护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
2. 塑造民族身份认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独特的精神财富。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加深人们对自己所属民族或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与团结。
3. 促进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经验总结。
通过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4.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学和哲学思想,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三、传统文化保护与弘扬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引导人们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被广泛接受并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形态。
这其中包括了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艺术形式、道德标准等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通常代表着一种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智慧结晶。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1.地域性: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呈现出多样性。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文化习俗、方言土语、建筑风格等都有所不同。
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
2.时代性:传统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都会对文化产生影响,使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民族性:传统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
这些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4.历史性: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延续。
它既包括了古代的经典著作、文化艺术,也包括了近代以来的文化成果和遗产。
这些历史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相对而言的。
传统文化注重传承历史,注重经典和传统,而现代文化则注重创新和发展,关注现代科技和国际化。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四、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传统文化还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审美。
传统的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及戏曲、舞蹈等表演艺术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最后,传统文化还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
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秩序,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国家一直在号召学习传统文化,可很多人不太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小编搜索整理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你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更好的学习传统经典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戏剧、节日等),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弄清文化这个概念,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体味出古老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因为,中国文化悠久泱漭,特别是《易经》和《道德经》等各种典籍,体大思精,堪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在当代21世纪,甚至以后更长的人类历史时期,仍不失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尤其对调整人与自然、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各种关系,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化是什么?文明又是什么?严格说文化与文明是不相等的。
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遗迹与记忆,劳动创造了文化,文明是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程度的总体评价。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一块沉淀了的历史化石;又有人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去理解,知识与文化是不相等的。
现实生活中,有知识没文化的例子很多的,而有文化没知识的也存在)。
对文化的定义共有一百多种,但归根结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民族的魂。
了解传统文化

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貌似,是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瑰宝和基石。
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和拓宽视野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如何了解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及意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代表了该民族的独特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是民族的骨髓和灵魂。
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整体价值观的建设。
二、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1. 阅读经典著作: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如《红楼梦》、《西游记》、《论语》等。
这些经典著作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 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和特色。
此外,参观文化遗址,如故宫、长城等,可以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3. 学习传统工艺技艺:传统工艺技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的绘画、中国茶艺、中国剪纸等。
通过学习传统工艺技艺,不仅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细腻之处,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4. 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体验方式,如舞龙舞狮、赏花灯、包饺子等传统庆祝活动。
参与其中,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三、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传承文化遗产: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2. 培养审美情趣: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审美,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 拓宽视野: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增强自己的国际交流和理解能力。
4. 塑造个人品质: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塑造自己的个人品质,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修养。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观念和习俗。
它源于历史的积淀,是一个群体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符号的集合。
2. 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探讨。
2.1. 历史传承: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它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基因。
通过对历史的传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过去,从中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归属感。
2.2.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特定的价值观念,包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人际关系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社会中起着指导作用,使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3.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2.4.习俗传统: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和传统节日是人们共同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共同体的象征。
通过参与习俗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强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
3.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的镜子和智慧的结晶。
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独特文化基因,更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传统文化既具备普世性价值,又具有地域性特点。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多样性。
传统文化能够引领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危机。
全球化的浪潮、科技的迅速发展等因素,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现代社会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与价值。
总结回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的探讨,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符号的集合。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指在某个特定地区和历史时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一系列习俗、信仰、价值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文化要素。
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和精神血脉,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1. 口口相传:传统文化往往通过祖辈长辈的口述和传承来保留和传播。
例如,祖辈们会讲述古代的故事,传授传统技艺。
2. 社会活动:社群的各种传统活动,如庆祝节日、集市等,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3. 文化机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团体等文化机构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等方式将传统文化推广给公众。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挑战与原因1. 人口老龄化: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长辈与年轻一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人口老龄化导致了长辈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日益加深。
2. 社会现代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被遗忘的风险。
四、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1. 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新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例如通过手机APP、网络平台等方式让年轻人更加方便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2. 融合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
3.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养,让学生从小接触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1. 传承传统: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将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和精神传递给后代,维护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2.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够让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促进民族和谐与多元的文化交融。
3. 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六、结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时代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递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彩。
简单介绍传统文化的内容

简单介绍传统文化的内容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包括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传统节日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传统文化内容:
1. 文学: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常常体现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
比如中国的古代诗词、古典小说和戏曲,日本的和歌和俳句,印度的史诗等等。
2. 艺术:传统艺术通常表现为绘画、雕塑、陶瓷、剪纸、刺绣等形式。
这些艺术作品通常有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反映了当地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
3. 音乐与舞蹈:传统音乐和舞蹈是某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表达形式。
它们常常借助特殊的乐器或舞台表演,传递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4. 建筑:传统建筑是一种古老的空间创造方式,通常通过特定的材料、技艺和结构来反映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文化背景。
比如中国的古代宫殿、寺庙和园林,印度的古代寺庙和宫殿等。
5. 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人们庆祝和纪念特定活动或事件的文化习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如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日本的正月和七夕节,印度的狂欢节等。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瑰宝,它承载了
民族的历史、思想、风俗和情感,是人们传承和发展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文化传统,包括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信仰体系、生活习俗、艺术形式、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概念如下:
1. 历史性:传统文化是一个社会或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性。
它承载了该社会或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2. 客观性:传统文化不是人为构造或人为设定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自然形成的。
它反映了社会、民族和地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3. 传承性:传统文化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传递给后代,使其在不断变迁的社会中获得延续。
4. 综合性: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各个方面的文化元素。
它涵盖了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道德准则、家庭观念、节日庆典等多个层面。
5. 标识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独特标识,通过展示文化的特色和传统的独有性,表达对地域和民族认同的情感。
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它不仅是历史的瑰宝,也是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维护地域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鲜明的传统文化,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艺术形式和习俗习惯等。
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和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2. 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了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如孝道、忠诚、义务、廉洁等,这些价值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 文学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学和艺术形式,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绘画、雕塑、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凝聚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 习俗和传统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包括了许多重要的习俗和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根基,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释义

传统文化释义传统文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包括习俗、道德规范、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传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中国留下了灿烂的传统文化。
从古代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曲艺,到现代的文学艺术、传统节日、民间工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民族的传承和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多样性和鲜明的特色,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形式各具特色,如京剧、山水画、茶道、太极拳等,每一种文化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着千百年的文化传统。
三、道德规范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弘扬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
儒家倡导仁爱、孝道、忠诚,道家强调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佛家讲究舍己救人、慈悲为怀,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珍贵的道德财富,对当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文化传承的使命与责任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每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传承传统文化,是维护民族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心,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使民族文化根基更加深厚,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文化更加充实和丰富。
五、当代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文化是活的,不是停留在古老的传统上,而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当代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注重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结语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魂和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我们要珍惜、传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传承好、发展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花在新时代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什么是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宝贵财富,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历史长河中闪耀不衰。
传统文化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精神信仰和审美情感。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经岁月沉淀的一系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总和。
它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不仅包括文字、语言、礼仪、音乐、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还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文化元素。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承先启后、传统创新、继承发展等特点。
首先,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其次,传统文化承先启后,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再次,传统文化传统创新,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最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文化融合和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情感价值。
传统文化铭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对于保持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传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风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不衰,得益于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和执着追求。
应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等方式,立足于当代,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中华文明演进与融合的民族特征和特点的一种民族文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_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1.中国传统文化是多种哲学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而包容性就意味着这是一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中国文化有强大的同化和改造外来文化的能力,将外来文化的精华,吸收为中国固有的文化。
这是中国文化的强大的再造改造和吸收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道家的自然,有儒家的仁爱,有墨家的无私大爱,有法家的严谨,有佛家慈爱和奉献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2.中国文化中有温情脉脉的仁爱文化这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仁者爱人的文化。
儒家文化更注重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更注重人伦之间的关系,他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的忠恕之道,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
在当前,仍然有用!3.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现实的、强调脚踏实地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相对于印度哲学的神学化,相对于西方的自然哲学,中国文化具有强调精神境界追求人的身心和谐的特征。
4.中国传统文化有以民为本的优秀传统在西周时期,以民为本的思想已经开始出现了萌芽,到了儒家学说的第二号人物,孟子那里,以民为本的思想达到了顶峰。
孟子的仁政和王道理想,就是建立在以民为本的思想上的。
5.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崇尚诚信的有点中国人推崇诚实,在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等儒家的典籍中,诚是一种自然法则,而追求诚则是人的做人的法则。
因此,诚信是中国文化中的人伦法则。
6.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正义中国哲学历来倡导义为上,要做符合社会道义正道的事情,在利益面前,要选择正义,而不是利益。
所以,义利之辨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焦点所在。
7、中国文化倡导个人融于集体的家国意识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价值要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体现,所以中国人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家国意识,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名词解释传统文化

名词解释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独特特色的文
化形态和价值观念。
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特色,更是
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以及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淘汰或忽视的
风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问题。
只有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推动社会
进步和促进人类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总之,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
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各种途径
加以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的主要定义是什么

传统文化的主要定义是什么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并传承发展下来的文化遗产,是某一历史时期以及某一文化圈内所积累下的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文化共同体。
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支柱。
首先,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和连续性。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沿革,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历风雨洗礼,传承发展至今,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这些文化体系构建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貌。
其次,传统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各具特色,代表着不同地域文明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性。
比如日本的和服文化、印度的瑜伽文化等,都是这些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
这些传统文化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自然、宇宙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再者,传统文化具有文化认同和价值共鸣。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寄托,是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归属。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激发人们对文化传统的珍惜和传承,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价值追求。
最后,传统文化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会功能。
传统文化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展示,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道德、美德,具有教育后代、引导社会风气的重要功能。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更能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文化繁荣。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文化认同和教育意义等多重定义。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象征,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者。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和传承,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意义,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统文化在汉语词典中的定义

传统文化在汉语词典中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体系。
在汉语词典中,传统文化通常被定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它包括了中国古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汉语词典中,传统文化的定义往往会提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思想体系的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道家文化注重自然、养生、追求真理,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佛教文化则强调人间解脱、修身养性,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流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小说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在汉语词典中,传统文化的定义中也会提到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汉语词典中的传统文化定义中也会提到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非常严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各种规定和礼节,以体现尊重和谦和的态度。
这些礼仪习俗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然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
什么是传统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艺术、文学、哲学、宗教、道德、习俗等各种思想和行为的综合体系。
它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传统文化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延续性: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具有长期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智慧的积累,是人们对过去的认同和整合。
2.根植于土壤:传统文化扎根于土壤,受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它与特定地域的环境、生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塑造。
3.民族或社会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共同的文化基础,是一个人们共同分享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共同记忆、价值观和认同。
4.价值体系:传统文化包含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注重对传统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的尊重。
5.表现形式: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表现,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宗教、艺术、习俗等。
它通过口述传承、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技艺等途径,将历史和传统的理念与民众日常生活相结合。
通过传统文化的定义,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多维度的特点。
它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传承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文化多样性、塑造身份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遗忘或淡化的风险。
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传统文化保护的核心在于传承。
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过去的知识和技艺,更是对传统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继承和发扬。
通过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传统文化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价值参考。
何谓传统文化(完整版)

艺术影响
传统文化丰富了艺术创作和表演,为现代艺 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社会习俗影响
传统文化对社会习俗、礼仪和道德规范产生 深远影响,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
经济发展影响
传统文化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文化产业等, 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何谓传统文化(完整版 )
目 录
• 传统文化定义 • 传统文化的内容 •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01
传统文化定义
定义与概念
01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社群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物质、制 度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02
它包括历史文物、艺术、音乐、 文学、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社 会习俗等多个方面。
媒体、网络等渠道应该加强对传统文 化的传播力度,提高传统文化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传 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个人修养的提高
个人是传承文化的主体,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了解传统文 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践行传统文化的基 本理念和精神内核,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力。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群的 文化认同和身份象征,有助于
凝聚民族精神。
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 理和人文精神,有助于促进社 会和谐与稳定。
经济发展
传统文化可以转化为文化产品 和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 经济的发展。
国际交流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指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一代又一代人口中所流传、生活和生产的习惯、风俗、文艺、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祖先的传承、历史和文明的瑰宝,是每个人都应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珍贵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它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文化的内涵,体现出了民族道德、精神、风俗、信仰等多方面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继承,更体现在当今社会的民族凝聚力、文化认同和精神鸡汤。
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人的意义都是深远而重大的。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1.家庭教育:从小就要让孩子了解并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育孩子尊重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2.学校教育:学校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本国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并给予必要的深度教育和在校活动,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
3.社会推广:扩大优秀传统文化普及面,推荐相关作品、开展相关活动,增强群众文化自觉性。
4.多媒体手段: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广泛宣传和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复制或照搬,而是在延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使传统文化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发展它,并适应时代的需要。
如敦煌艺术、京剧、国画、书法等,都是继承与发展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品牌,彰显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凝聚力,让更多的人接收和喜爱这些文化的精髓。
在未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挖掘和发现,不断创新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什么是传统文化的定义,这是研究传统文化遇到的第一位的问题,这里对传统文化的定义作如下的分析。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历代相传的文化成果,称为传统文化。
这里的历代是指从有文字开始,至当代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而各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不是已经湮灭了的,而是能够世代相传的。
例如,儒家的道德文化经过孔子、董仲舒、朱熹,使其内容日益丰富,变成了一种历代相传的文化。
历史上形成的某种生活风习、制度形式也可以作为文化一代传给一代,例如有些民族善于席地而睡,一直影响到当代后裔也不睡床而睡地板。
而我国汉人很早习惯于卧床而睡,所以床的文化一直在我国继承下来并且不断得到了发展。
各历史时期形成的诸如此类能留传下来的各种文化成果都可构成传统文化。
一种说法是古人创造的可供今人继承的文化成果,称为传统文化。
理解这一句话的要点在于弄清什么是“ 古人”和“今人”,什么是可供继承的和不能继承的。
我们理解这里说的“古人”应当指历史上的人,已经不在今世了。
在我国,广义的古人指当代以前作古的人,狭义的古人指古代史以前作古的人。
这里说的古人的文化就是指从远古经中世纪直至近现代史各个时期人们创造的文化。
而后半句“可供今人继承的”有特定的限制意义,就是说这种古人的文化中能继承的部分才可构成传统文化,不能继承的是昙花一现的,特定时期的文化,没有继承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叫传统文化。
例如,古代刑律中的烙刑,用火烧烤罪犯;刖刑,砍掉手足;劓刑,割鼻子,这是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刑律文化,今天完全过时,不会提出继承的问题,就不能构成今天可继承的传统的文化。
再如,历史上曾出现过剥人皮做鼓,用人作祭、作殉以及折骨伤筋缠小脚之类,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作传统文化。
又有一种说法,就是历史过程的一切遗产都是传统文化,所谓历史遗产就是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制度性的遗存。
简言之,传统文化就是文化遗产,也就是前人、古人留下来的广义概念的文化。
这里也要确定一下今人古人前人的含义。
从我国使用文化遗产的习惯看,这里的前人、古人实际是指一切作古的人,已不在人世间的人所遗留下来的物质、精神财富。
我们不仅认为四十五万年前的北京人留有遗产,即原始文化层,三皇五帝以及此后的各个王朝都留有文化遗产。
甚至经过民主革命时期的前辈们也给我们留下宝贵遗产。
近几年一些革命元勋一旦去世,各悼词中往往称其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
可见这一传统文化的说法是指一切死去的人可能留下的东西。
我认为上述说法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的看法,都有相对的真理性,人们可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和角度予以采纳。
我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概念是这样表达的:祖宗创造的具有继承活性的历史遗产可称传统文化。
我认为传统文化首先要肯定它是前人的东西,它的创造者是当代人的祖宗,其中有远古的人物,如羲皇、苍颉,也有中古时的人物,如孔子、孟子、李白、杜甫,也有晚近的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这就是我们的祖宗,最好不要把当代的革命人物列入祖宗之列,如果一定要言及这些人的话,最好用革命传统之类的字眼来区别。
祖宗创造的文化有些湮灭了,有些历史古籍中还可找到记载,但它只是特殊的,一段历史时期的短命文化,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它也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如历史上曾使用过的酷刑,宫廷出现的太监文化、封建社会的多妻制文化等,这些文化随着一代制度的结束而已结死亡了,没有活性了,就不能列入传统文化之列。
我所说的具有继承活性的就是有些文化创立以后它逐渐同创立时期的政治、经济关系中独立出来变成一种跨社会制度、跨时代的有活性的意识形态,或者换一个当代生物学上的名词来说,它具有遗传基因,能够影响于当代人头脑,影响当代社会制度及今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生产方式。
例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它具有很强的继承活性,影响和作用于国人的头脑两千多年,至今仍有很强生命力。
再如,古代的农耕技术,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影响着当代人的农业生产,另外,象磕头、作揖等古代礼仪至今仍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习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继承活性的历史文化并非指其内容上都是精华,都有古为今用的价值,显而易见,历史文化的活性,一部分可称为精华,而还有一部分确是糟粕,但它还有遗传的生命力,如重男轻女的意识,偶像崇拜的观念等,尽管已经失去了进步性,但它却处处顽强地表现着其生命力,这就要用今日的价值观进行选择和取舍。
二、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区分传统文化同文化传统从内容上看,基本上是相同的,大体上都离不开历史上创造出来的代代相承的文明成果。
但是,文字组合上的差别,也导致了两个概念在形式上有不同的表现。
有些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属于死文化,就是在历史上曾存在过,兴旺过,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已经消失了的传统;而往古社会已经形成的文化形态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依然存在,大体上是已变位或变形的状态存在,说这是活文化,而文化传统指的是尚起作用的活的文化和传统。
这种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观点我们尚有异议,这显然是用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有生命力和无生命力的价值观划分的。
把传统文化看成是死文化,看成是已经消失了的东西,这必然会产生一种传统文化死亡论或无用论,尽管这些学者还承认活文化的传统,但对整个传统文化来说,就不存在继承和古为今用的问题。
我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传统有无文化的性质。
传统文化包括历史上兴旺过,现已消失的死文化,也包括遗传到当世的活文化;而文化的传统是同非文化传统相对而言的,前代人的创造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创造,有制度的创造,也有精神的创造,还有精神和物质共生状态、中介状态的创造,这些创造有些是属于文化的,有些是属于非文化的,人们继承前人的创造,有些是物质的使用价值的继承。
例如古代的或前代的人所开辟的道路,架设的桥梁,修筑的房屋,开辟的运河,今人依然作为物质财富而使用,在这里,人们继承的不是文化传统,宁可说是物质传统,古人留下的一笔金银财宝今人继承下来把它当作货币和家产使用,那继承的就不是文化传统,而是经济学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文化传统则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能被今人继承的、属于文化性质的遗产,例如,诗歌、舞蹈、绘画之类的艺术品,古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遗产,这些都属于文化性质的遗产,可作为文化传统。
另外从继承的选择性方面,讲文化传统也强调了历史遗产当中的有生命力的、有借鉴意义的称得上文化的因素,人们继承传统,不是毫无取舍,对历史上的东西随意继承,而是选择有文化价值的因素,尽管有些传统的标志物是以物质形态存在,而我们后人可以继承的是它的文化因素,例如,敦煌莫高窟,其中有鸣沙山的几千个洞窟,有万余身泥塑,曾经是僧人修佛的圣地,今天我们研究敦煌文化的继承,显然,继承的是属于文化传统的内容,例如,壁画艺术、泥塑艺术、宗教观念、音乐艺术、建筑艺术和敦煌古籍中保存的文化,而绝不是继承敦煌的洞穴,也不是利用敦煌的洞穴作为修炼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三、传统文化的资源库传统文化是过去的文化,要研究继承、取舍过去的文化从哪里去寻找,它的资源库在哪里?从我国的情况看,传统文化的资源库至少有如下一些类型:浩繁的典籍。
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库主要在浩繁的典籍中。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记录这五千年的历史文献是浩繁的,这些文献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记录和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从最早的典籍《尚书》到诸子百家的著作,再到《史记》、《汉书》、《史通》、《二十四史》、《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等,对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生活习俗、政治制度、发明创造、家庭婚姻等都有记载。
就《诗经》这部书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但它对上至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反映和全面的记录,不仅对当时的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人们的恋爱婚姻和民俗风情有充分的反映,而且对社会政治制度、官吏制度、宫廷风貌也有充分的反映,尤其是研究古代诗歌、乐曲的重要资料。
中国的正史固然以皇帝和王朝的兴衰为线索,但它特别具有历史文献的全面性,对一个朝代的宫廷生活、重大政治事件、主要科技成就、自然灾害和民间文化生活都有较全面的记载。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采用编年史的方法,记载了从黄帝起到汉武帝止这一个历史时代的大事,其中的《表》用简明的表格排列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书》记述政治、经济、制度;《世家》记载贵族的活动;《列传》分别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包括官僚、士大夫阶层和一些酷吏、游侠、滑稽、佞幸,同时还对天文地理、气象变迁都有记载。
而不属正史的各种文献浩如烟海,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宗教信仰等应有尽有,我国历史文化中光辉的和丑恶的东西在文献中都能找到记载,研究文化的继承,重要的方式是阅读和考证、研究古籍。
多姿的民俗生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现实的民俗风尚中不少反映了历史文化传统。
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生活习俗,饮食、服饰、丧葬、称谓、礼仪并不都是当代的产物,而是历史文化的继承,是历史上早已存在的被当代人自然而然接受了下来。
例如,中国汉民族的跪拜礼,一些信佛的人对荤食的禁食、伊斯兰民族对某些动物肉食的禁食,这都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
我国的民俗既有统一性的历史文化,在国内各民族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也在各民族的习俗中保留下来,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留长须、戴皮帽,有些民族喜欢穿衣时露出一支胳膊。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必须在今人身上及其生活中寻找其渊源和表现。
由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要寻找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在那些文明水平更低的民族生活中,就会有明显的反映。
例如有些偏远地区的牧民和猎民其生活习俗中有更多的原始社会的文化遗产。
总之,国内各民族的生活中有许多本民族的特殊文化现象。
丰富的遗址遗存。
我国有大量的历史遗址、文化遗存,它是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有北京、洛阳、西安、南京等古都,保存着历代王朝巨量的文化,我国有世界十大文化奇迹的秦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几乎每个省区都有大量的历代墓葬、宫殿建筑、寺庙建筑。
西安的古城墙,北京的故宫、王府和四合院,横亘甘肃、陕西、宁夏、内蒙、河北、山西、北京的秦、汉、明长城遗址,都是古典文明的象征,内含着丰富的文化;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宁夏同心的大清真寺、北京的牛街清真寺等都保存着大量宗教文化遗产。
中国的遗存、遗址在世界上是分布最密集的、数量最多的,是研究和取舍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宝库。
众多的文物收藏。
我国人民十分尊重历史珍爱文物,至今存在的浙江天一阁藏书楼、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收藏文化典籍和历史文物的著名胜地;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西安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博物馆,加上地、市、县的博物馆,各类博院馆数以万计,这些博物馆、院、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从陶器、铜器、铁器到玉器、金银器,从原始人的石斧到皇帝的龙袍,皇后、皇妃的凤冠,从甲骨文到大量的革命文献,中华民族所创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都展现在这些博物机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