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年来中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1978〜1998 )
谢灼华朱宁
关键词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
本文经过对1978〜1998年中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状况的介绍, 阐述了主要代表人物的不同学术观点, 并就有关文献定义、属性和文献学学科体系、范围及内容等方面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分析和揭示了20 年来文献学研究的特点和进展动态。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1998年为止的20年间, 能够说是中国文献学理论研究发展的昌盛时期。1978年,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
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相继成立, 一些为数不多的图书情报刊物先后复刊, 大量新的图书情报刊物象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出来, 这不但为图书情报专业研究带来了盎然的生机, 而且给文献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学术阵地。以往有关文献学的研究的最新成果大都散见在文史刊物或大专院校学报上, 其研究者大多数是文史界学者, 现在图书情报学界的学者在文献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文献学理论的研究, 可见文献学的研究已步入了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立体研究阶段。
1 有关文献学研究的概况文献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 是因为早在两千年以前自孔子《论语八佾》中出现”文献”一词以来,就有汉代郑玄、宋代朱熹、元代马端临等为代表的历代学者对”文献”词汇作过种种解释和研究, 这能
够说是文献学研究的端倪和沿革; 说它年轻, 是因为1930 年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问世后, 首次以”文献学”冠为书名, 标志着人们对文献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同时也标志着人们对文献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的科学研究阶段和文献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 其后1936年陈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 进一步深化了文献的研究, 考察了中国文献的兴衰聚散, 则是中国文献史研究的滥觞。〔1〕此后三、四十年间, 尽管有关文献学研究的论著似断似续, 如: 50
年代后期, 玉欣夫教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讲授文献课程时提出了融目录、版本和校雠学于一体的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而后又有杜定友、袁翰青等人相继发表过有关地方文献学和文献工作等方面的论文,1966〜1976年文革期间, 除少许有几篇与文献学相关的论文外, 几乎是空白。但文献学研究并未沉寂, 1978〜1998年改革开放20年间,有关文献学研究的大量成果纷纷问世,而且对文献学学科体系结构及文献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远远突破了原有文献学研究的藩篱。人们在前人对古典文献整理与利用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贮存、传递及利用规律诸内容的探讨上,并注意引进国外文献学研究成果。〔2〕
1.1 论著情况
有人作过初步统计, 80 年代以来中国正式出版的各类文献学论著达300余种,〔3〕而90年代以来又有大量的论著不断出现或即将问世。现将1978〜1998年20年间有关文献学研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1.1.1 理论文献学论著主要有: 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 1982年)和《文
献学论著辑要》( 1985年)、吴枫的《中国古典文献学》( 1982年)、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 1986年)、周文骏的《文献交流引论》( 1986年)、罗孟祯的《古典文献学》( 1989年)、倪波的《文献学概论》
( 1990年)、王余光的《中国文献史第一卷》(1993年)、孙钦善的《中国古文献学史全二册》(1994年)、洪湛侯的《中国文献学新编》(1994年)、张欣毅的《现代文献学纲要》( 1994 年)等等。
1.1.2 应用文献学论著主要有: 邱均平的《文献计量学》( 1986年)、罗式胜的《文献计量学引论》( 1987年)、王崇德的《文献计量学教程》( 1990 年)、刘延章的《文献分类学》( 1990年)、黄宗忠的《文献信息学》
( 1992 年)、朱建亮的《文献信息学引论》( 1992年)、卿家康的《文献社会学》
( 1994 年)、周庆山的《文献传播学》( 1997年)等等。
1.1.3 专科文献学论著主要有: 张君炎的《中国文学文献学》( 1986年)、
陈光祚的《科技文献检索》( 1987年)、王余光的《中国历史文献学》
( 1988 年)、郭星寿的《社会科学文献学》( 1990年)、胡昌平和邱均平的《科技文献学》( 1991 年)等等。
1.2 几种代表性论著介绍
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4〕张舜徽(1911 ~ 1992),原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文献学家。该书比较集中地汇聚了她对文献学理论的有关论述。她认为, 中国传统的文献学, 是指研究古代文献典籍的分类、目录、版本、校勘、注释、编辑、印刷、整理等工作。她说: ”继
承过去雠学家们的方法和经验, 对那些保存下来了和已经发现了的图书、资料
(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 , 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 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 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而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 替研究工作者提供方便, 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 作出有益的贡献, 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5〕张先生对文献学的划定可理解为历史文献学的范畴, 其所述的文献学观是博大精深的。因此, 《中国文献学》一书可谓是现代文献学的奠基之作。孙钦善的《中国古文献学史》。〔6〕孙钦善,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
该书共分七章, 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
明、清及近代七个部分撰成。全书内容丰富、材料详实, 堪称中国古文献学史研究上的一部力著。作者认为, 古文献学简言之, 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她说: ”古文献学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它与古代语言文字学、古籍目录版本学以及古代历史学(包括通史、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等)都有关联。同时古文献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古文献学本身又有许多分支, 诸如注释(包括字词的注音释义及天文、地理、名物、典制等考证辨析)、校勘、目录、版本、辨伪、辑佚、编纂等, 可见它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孙先生对古文献学的理解把人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同时告诫人们研究古文献学不能局限于古文献本身, 而要结合社会的发展从多种角度来考虑, 这种认识对现代文献学专科化发展方向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洪湛侯的《中国文献学新编》。〔7〕洪湛侯, 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她曾在《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 2 期上发表过《中国文献学的重要课题——兼论建立中国文献学的完整体系》一文, 后因以飨读者之需, 遂在该文基础上撰成《中国文献学新编》。该书40 万字, 由体、法、史、论四编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