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习题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英法B、英美C、美俄D、法俄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止时间是()A、1840——1842B、1856——1958C、1856——1860D、1842——18603、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虎门条约》D、《天津条约》4、火烧圆明园时,清朝在位皇帝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同治帝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的国家是()A、英B、日本C、俄D、法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是现在的()A、北京B、天津C、上海D、南京7、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是()A、洪秀全B、红仁轩C、李秀成D、冯云山8、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集中地在()A、北京B、上海C、天津D、南京9、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利益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D、利用“亚罗”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10、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列强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B、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烧毁了圆民园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两个国家分别是指那两个国家?“夏宫”指什么地方?2、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是指什么吗?3、两则材料反映的哪次战争中列强所犯的罪行?请简述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B5、C6、D7、A8、B9、B 10、D二、材料分析题1、英国和法国圆明园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文献等,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4)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课堂讲解: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进行详细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a.两次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b.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c.从两次鸦片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a.列举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4.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矛盾冲突及其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含答案)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3)、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罪魁祸首?4)、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6)、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要扩大中国市场 B.“修约”交涉失败C.使公使进驻北京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2.《天津条约》的内容不包括()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开天津为商埠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经商 D.给英、法赔款3.有些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的伤痛,看见下图就会联想到是哪次列强侵华的见证()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甲午中日战争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A.美国B. 德国C. 沙俄D.日本5.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导致左图景象变为右图景象的罪魁祸首是( ) A.英俄联军B.英法联军C.美英联军D.八国联军6.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英、法B.英、法、俄C.英、法、美D.英、法、美、俄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8.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更多的好处”指()A.得到巨额赔款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9.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洲。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答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1.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直接原因: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根本原因:不满足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挑起战争的是哪一列强?列举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时间:1856年10月;挑起战争:英国侵略行为: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又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3.说出《天津条约》的内容。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自主学习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1. 《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英法侵略者又是怎么做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火烧圆明园,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2.英法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内容及影响?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自主学习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获利最大的是谁?沙俄共侵占中国多少领土?沙俄;150多万平方千米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分层导练] A组选择题1.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D )A.“马神甫事件”B.因贩卖的鸦片被查禁、销毁C.“亚罗号事件”D.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上) 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案教学目标1.把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缘故、时刻、入侵者和结果;2.明白得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连续和扩大;3.简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谈谈这些入侵史实留给我们的启发。
教学重点1.分析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区别;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连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856年,贪欲无度的英法列强,再次狮口大张,修约不成,武力逞强,意图扩大中国市场,焚毁圆明园的野蛮行径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补偿的创伤。
俄国人趁火打劫,名曰调停,实则巧取豪夺,将我国大片领土吞没。
国家贫弱,任人宰割,志士仁人,徒叹奈何!二、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缘故(1)全然缘故: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妄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入侵权益。
(2)直截了当缘故: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制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爆发时刻:1856年10月。
3.入侵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据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奕䜣留守北京,担任议和大臣。
2.概况:10月初,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我们的启发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补偿的缺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可不能被凌辱。
4.签订《北京条约》签约双方:中英、中法。
签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连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点一区给英国;大幅增加赔款额。
四、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时刻: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方式: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过程(4)结果: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动练习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动练习题及答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基础训练1.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A.对XXXXXX进行报复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镇压义和团运动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获取大量赔款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3.下图为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
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俄国割占东北领土4.XXX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C.获得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5.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A.红巾军B.太平军C.XXX6.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定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能力提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外表‘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
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XXX的话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介入调停的别的一个国度是哪国?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首要指的是甚么?参考答案1.C2.B3.B4.D5.B6.D7.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爆发的时间为()A.1856年B.1857年C.1858年D.1860年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借口是()A.“亚罗号事件”B.“马神甫事件”C.虎门销烟D.闭关锁国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赔款太少B.通商口岸太少C.清政府不听话D.鸦片输入受阻4.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下列哪一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并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黄埔条约》D.《北京条约》5.1860年,在北京的居民有可能看到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A.乾隆帝B.康熙帝C.道光帝D.咸丰帝6.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
材料中的“参与联军”中的横线处应该填写()A.德意B.俄奥C.英法D.美日7.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8.电影《傲蕾·一兰》歌颂了达斡尔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英勇事迹,揭露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略行径。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吞了中国东北地区大片领土,其中包括()A.巴勒喀什池东南地区B.库页岛C.辽东半岛D.伊犁地区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A.中国的资源被掠夺B.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10.阅读改错题:小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贴吧里发现了如下两篇有错误的帖子,请改正过来。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测试题附答案)
第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近代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一次侵华战争,列强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借口是()A.“亚罗号事件”B.虎门销烟C.修约受阻D.《望厦条约》签订1.答案 A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 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A 符合题意。
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虎门销烟D.《马关条约》的签订2.答案 B 由图中“圆明园”并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3.如图所示圆明园的变化是由于()A.农民战争的荡涤B.无情岁月的洗礼C.英法联军的烧毁D.甲午战争的摧毁3.答案 C 图示中圆明园的变化是由于英法联军的焚烧。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后又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应为()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答案 B 由题干“咸丰年间”“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并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当时的皇帝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可知题干反映的大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5.1860 年在北京的居民有可能看到哪一位清朝皇帝仓皇出逃()A.道光帝B.咸丰帝C.康熙帝D.光绪帝5.答案 B 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当时在位的咸丰帝逃往了承德避暑山庄。
6.1860 年,根据《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台湾B.天津C.南京D.牛庄6.答案 B 1860 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举个历子团队制作【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1.了解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认识中英双方冲突爆发的必然性。
2.分析战败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深刻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认识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以林则徐为首的士大夫为强国御辱所做的努力,学习其为国为民,责任担当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与影响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飞剪船当时海上通行的船只一般都是双桅船或三桅纵帆船,不仅运货能力有限,还受季风影响。
为提高鸦片从印度运往中国的速度,美国的一个烟贩子发明了“飞剪船”。
其船体虽大,速度却很快,不受印度洋季风影响,还可逆风航行,专门用于鸦片运输。
当时最著名的“红色海盗”号,一次能运鸦片800箱,比普通货船多装500箱。
从印度加尔各答到中国广州外洋,只需40多天,其它船则需3个月。
在距广州40里的零丁洋面上,有专门屯储鸦片的“趸船”等待“飞剪船”的到来。
“趸船”上的鸦片,再由“快蟹”船运往各海口。
“快蟹”船是中国近海的一种容量大、速度快的走私船。
船侧又置快桨数十,来往如飞。
鸦片的走私,使以前不大出名的伶仃洋热闹非凡。
飞剪船、趸船、快蟹船,来往穿梭。
加尔各答的英国报纸曾兴奋地描写道:“在这里停留的各种大小不同的船只,有些是趸船,所载的主要货物是鸦片,这些船只多少年就没有移动,……自早至晚,走私船只从这些趸船上运走鸦片,来往不断。
……走到鸦片船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个活泼的、发财的、买卖的气象。
”。
(二)新课环节一、战争的背景——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师:展示18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图,请根据教材第一子目进行分析。
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通过观察此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侵占殖民地的概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习题及答案.doc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上次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平复,二次战争硝烟又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时人始料不及的。
这次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什么不同?给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和影响?此外,在此期间,除英法侵略者外,还有哪个国家觊觎中国的领土?国家危亡时刻,中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围绕着阐述清楚些问题的目的,开始这节课的讲授。
通过这节课的讲述,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鸦片战争的扩大和延续这一含义能够深入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恶目的和行径,清朝统治者面对外来侵略时的软弱无能,艺术宝库——圆明园被洗劫焚毁,大片领土沦丧,主权进一步丧失。
同时,在风雨飘摇的时刻,农民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更是雪上加霜,使清政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境地。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在讲授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思考两次鸦片战争有什么不同?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等问题。
教师给予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总是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隐藏其后。
而一个国家战争的失败往往意味着更大权益的丧失。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讲授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指出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素材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
战争虽然结束,由此遗留的问题却依然存在,正如同学们看到的课文题目——第二次鸦片战争,这说明两次战争之间必然存在一些联系。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习(含答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1题“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
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
”这里的“危机”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第2题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戍边部队。
某国趁火打劫,大军压境,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该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第3题近代史上,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改订条约》D.《勘分西北界约记》第4题1856年10月,一艘名为“亚罗”的商船的船员被广东水师以参与海盗活动为由扣押。
事发后,英国驻广州领事想借此机会挑起事端,便以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确在香港注册,但扣押时已经过期)且悬挂英国国旗为由,向中方抗议。
此事件成为( )A.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借口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C.中美《望厦条约》签订的结果D.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第5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是(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C.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第6题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信给雨果,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雨果回信谴责“这次远征”是“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巴特雷和雨果往来信件中讨论的事件是( )A.英法联军占领天津B.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第7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第8题“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第9题参观了下面这一遗址后,你最大的感想是(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战争是破坏文明的罪魁祸首③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我们的责任④袁世凯早该被打倒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第10题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设计(有答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导火线、过程和结果。
2.知道《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自学感悟】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列强为了进一步。
2、借口: 事件、马神甫事件3、侵略者:主凶:帮凶:4、暴行:火烧圆明园;沙俄强占中国北方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5、条约:(1)《天津条约》: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开放、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
(3)《北京条约》:增开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6、影响: ①中国丧失更多。
②西方侵略势力由一带渗入到。
③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
【合作探究】一、阅读教材P8-9页思考问题: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时间、侵略者、简单经过?目的:时间:侵略者:简单经过:二、观看《圆明园复原图》的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一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思考: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三、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巩固训练】1.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英、法B.英、法、俄C.英、法、美D.英、法、美、俄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近代以来侵略我国的西方列强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A.英国B.俄国C.美国D.日本2.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A.获取中国大量赔款B.取得协定关税特权C.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D.掠得圆明园的大量珍宝3.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俄国得到的“好处”之一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共计()A.100多万平方公里B.150多万平方公里C.60多万平方公里D.160多万平方公里4.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B.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C.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5. 下列通商口岸不属于《天津条约》中开放的是()A.汉口B.南京C.福州D.营口6.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
”请你判断歌词与哪一事件相关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7.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A.1856年—1858年B.1856年—1860年C.1858年—1860年D.1840年—1842年8. 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
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A.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B.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C.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9. 1860年,在北京的居民有可能看到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是()A.嘉庆帝B.宣统帝C.咸丰帝D.同治帝10. “亚罗号事件”是哪个国家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1.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与简答题:
-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涵盖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结果及影响等方面,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应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鸦片战争背景:英国工业革命、鸦片贸易、林则徐禁烟等。
2.鸦片战争过程:战争爆发、主要战役、南京条约的签订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鸦片战争的后续影响,英法等国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4.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战争爆发、主要战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等。
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主要战役、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关税自主权丧失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两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
-鸦片战争为何爆发?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何关联?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选择题1.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镇压义和团运动2.下图为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
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猴首猪首牛首虎首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俄国割占东北领土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A.中俄《浚瑶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③爆发于1856年④美俄两国为帮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5.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A.英俄联军B.英美联军C.英法联军D.美法联军6.(2017-广西贵港・2)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这个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7.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A.关天培战死炮台B.圆明园惨遭洗劫C.邓世昌殉国黄海D.义和团火烧教堂8.参观圆明园遗址后,你最大的感想是()①落后就要挨打②战争是破坏文明的罪魁③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我们的责任④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综合题材料题9.1856年10月,五千年文明古国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蹒,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镌刻着历史的丰碑。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习题(含答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 英国、法国B. 英国、俄国C. 法国、俄国D. 美国、英国2. (2017·泰安)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A. 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3.“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与材料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C.黄海大战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4.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A.俄国B.法国C.日本D.英国5.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
这是因为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6.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③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二、判断题1.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为英国和法国。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颐和园。
4.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英国和俄国。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上次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平复,二次战争硝烟又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时人始料不及的。
这次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什么不同?给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和影响?此外,在此期间,除英法侵略者外,还有哪个国家觊觎中国的领土?国家危亡时刻,中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围绕着阐述清楚些问题的目的,开始这节课的讲授。
通过这节课的讲述,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鸦片战争的扩大和延续这一含义能够深入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恶目的和行径,清朝统治者面对外来侵略时的软弱无能,艺术宝库——圆明园被洗劫焚毁,大片领土沦丧,主权进一步丧失。
同时,在风雨飘摇的时刻,农民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更是雪上加霜,使清政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境地。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在讲授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思考两次鸦片战争有什么不同?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等问题。
教师给予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总是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隐藏其后。
而一个国家战争的失败往往意味着更大权益的丧失。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讲授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指出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素材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
战争虽然结束,由此遗留的问题却依然存在,正如同学们看到的课文题目——第二次鸦片战争,这说明两次战争之间必然存在一些联系。
这些联系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今天的课堂中寻找答案。
(讲授新课)(板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圆明园的熊熊大火,曾经烧痛了多少中国人的心,这座文化艺术的宝库为什么会被付之一炬?这要从历史的追溯中寻找答案。
时间退回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种种特权和利益,但是他们仍不满足,尤以英国为甚。
英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拒绝,于是再次付诸武力。
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炮轰广州城,再次挑起战争。
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请同学们观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并听我讲解战争过程。
(板书)1.《天津条约》(1858年6月)1858年5月,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口炮台,直逼天津。
咸丰帝惊慌失措,急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
不久,分别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教师问:为什么发动战争的是英法两国,而签订条约时却是四个国家呢?学生答:美国和俄国也想攫取相同的权益。
教师总结:这可以和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相联系。
在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有“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的条款,“最惠国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给予的权利,其享受范围主要是有关通商、航海、税收等方面。
而中英不平等条约里,却只规定了缔约的英国能够片面享受特别权利,而且享受特权的范围又扩大到政治、主权等一切方面。
这是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自此以后,只要任何国家在中国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就可以“一体均沾”。
后来,其他列强也纷纷效法,只要是某一个国家从中国攫取了权益,其余的国家均可以“一体均沾”。
所以当英法再次与中国签订条约时,其他国家便可以援引这一条款“利益共享”。
(板书)2.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侵略者不满足于从《天津条约》中所得的特权,借口到北京换约受到阻碍,于1860年再次出兵,攻陷天津,进逼北京。
10月,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郊,咸丰皇帝仓皇逃奔热河。
英法侵略者占领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
尤其是对皇家园林——圆明园大肆抢掠之后纵火焚毁,不仅使中国,还使世界艺术宝库损失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教师问:两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异同点呢?学生答:相同的是均有英国参与,而不同的是第一次是英国发动侵略的,这一次是英法组成联军进行的。
教师总结:相同点: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源是相同的,均是西方列强想要从中国攫取权益;两次战争的发动者虽然不同,但是每当战争结束时,别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会蜂拥而至,要求相同的待遇。
不同点:首先,原因不同。
第一次战争的爆发是由于虎门销烟这一导火线,而第二次则是由于英国不满足于第一次战争所获得的权益,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其次,结果和影响不同。
这次战争使外国势力深入到长江各口岸和中国内陆地区,更方便了他们的侵略。
京城的攻陷和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的颜面扫地。
一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加深;另一方面,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加剧了列强嚣张的气焰,使得他们以后更加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
(板书)二、沙俄趁火打劫同学们请阅览书中的表格“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再观看我放映的“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通过分析这些图表,大家就会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利用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暇顾及北部边防之机,采取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板书)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清政府在遭受外部侵略,疲于应付的时候,国内农民运动的烽烟也熊熊燃烧起来。
鸦片战争后,出生于广东花县农建的洪秀全创设了“拜上帝教”。
他通过传教的方式,联络贫苦民众,于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太平军从广西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于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1860年,太平军进逼上海。
清朝地方官员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由美国人华尔招募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
此后,太平军与洋枪队多次交锋,均以胜利告终。
1862年,浙江慈溪一战,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洋枪队势力遭受重创和瓦解。
(课堂总结)两次战争的接踵而至、不平等条约的先后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物质损失、人员伤亡和民族伤害。
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有着刻骨的仇恨,同时也对处处妥协和无所作为的清政府感到痛心和气愤。
两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酝酿已久的情绪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是最主要的表现。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间接刺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而农民运动又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的反抗和斗争精神。
●板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二、沙俄趁火打劫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第二次鸦片战争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1860年10月,_______闯进北京西郊_______,大肆抢劫、破坏,最后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四年里,俄国乘机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侵占________平方公里。
英国则通过《_______》,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恭亲王、担任议和大臣,自己逃往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A.1854年B.1856年C.1860年D.1858年2.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A.《北京条约》B.《爱浑条约》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3.“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爱珲条约》D.《黄埔条约》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在位的皇帝是()A.咸丰皇帝B.同治皇帝C.道光皇帝D.光绪皇帝三、双项选择题1.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A.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清政府不准英国输人鸦片C.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D.中国人民开始禁烟运动2.1854年,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的内容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鸦片贸易合法化C.增加沿海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3.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A.马神甫事件B.亚罗号事件C.保护侨民D.马嘉理事件四、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2.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五、填图题填图要求:A地是____________年中俄《___________》,俄割占共_______平方公里。
B、C地是________年,中俄《________》,俄割占共________平方公里。
D地是_________年,中俄《_____________》,俄割占共________平方公里。
总之沙俄是侵吞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参考答案一、1.英法联军圆明园 2.150万北京条约 3.奕訢承德二、1.B 2.C 3.B 4.A三、1.AC 2.CD 3.AB四、1.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中国分别同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另外还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和沙俄签订了《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
五、1858 《爱珲条约》约60万 1860 《北京条约》约40万 1864 《勘分西北界约记》 4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