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x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x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第18页/共90页
第19页/共90页
第20页/共90页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喇叭形立交:
第60页/共90页
(二)匝道的设计速度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 费用等条件选定。
第61页/共90页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第62页/共90页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2.匝道回旋线参数:
第45页/共90页
(三)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 1.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高速、一级公路之间及其与通 往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 要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道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 式立交。
▪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公路上采用平面交叉冲突交通量较 大,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能力要求时。 城 市道路规定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达4000辆/小时~6000 辆/小时(小汽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
第71页/共90页
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
第72页/共90页
二、变速车道设计
▪ 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 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 速车道。
▪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 称为减速车道;
▪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 称为加速车道。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结合绿化和环保元素,建设生态 友好型交叉口。
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美化城市景观。
挑战
占用土地面积大、工程投资高、设计和施工难度较 大。
结论和要点
立体交叉设计可以有效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通行能力,并为城市增添美丽景观。然而,其设计和施工也面 临一些挑战。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道路交通承载压力也在增加。本课件介绍道路立 体交叉的定义、分类以及设计原则,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立体交叉的定义和背景
立体交叉是指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道路交通中,通过交叉、分叉、立交桥等工程实现交通流的分离和安 全通行。
立体交叉的分类
天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桥梁方式将两个或多个道路交叉连接在一起。
地下通道
通过地下车道形式将道路交叉连接在一起。
立交桥
通过桥梁和地下车道相结合的方式将道路交叉连接在一起。
立体交叉的设计原则
1 通行安全
确保交叉口车辆和行人的 安全通行。
2 交通效率
3 美观和环境
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 减少拥堵。
设计要与周围环境和谐统 一,美化城市景观。
立体交叉的设计要素
结构设计
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保证交叉设施的稳定性和耐久 性。
交通规划
合理规划车道、出入口位置和 转弯半径,确保交通流畅。
交通标志
设置明确的标志和标线,指引 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
成功的立体交叉设计案例
案例一
兼顾功能性与美观,交叉口成为 城市的地标建筑。
案例二
合理规划车道和转弯半径,确保 交通顺畅。
案例三

《道路立体交叉》课件

《道路立体交叉》课件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 安全管理责任和要求。
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针对不同突 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 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05
立体交叉的案例分析
某市立交桥的设计与施工
总结词
设计独特、施工难度大
详细描述
某市立交桥在设计上采用了独特的曲线造型,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施工 过程中,面临了地形复杂、交通流量大等挑战,通过精心组织和技术创新,最 终成功完成了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和结束后进 行质量检测,确保各项指 标达到设计要求,并进行 验收。
维护与保养
日常保养
定期对立体交叉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清理 杂物,保持整洁。
应急维修
对于突发故障或事故,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 修,尽快恢复交通。
定期维护
根据使用情况和保养手册,定期进行润滑、 紧固等保养作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破坏。
02
立体交叉的规划与设计
规划阶段
明确规划目标
在规划阶段,首先需要明确立体交叉 的建设目标,包括交通流量、安全性 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现场勘查
对建设地点进行实地勘查,了解地形 、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现有 交通状况和周边环境。
方案制定
根据目标和勘查结果,制定初步的立 体交叉方案,包括交叉路口的形式、 结构形式、车道数等。
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安全管理
总结词
安全管理严格、措施全面
详细描述
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实施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定期巡查、隐患排查、应 急演练等措施。通过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确保了交通 安全。

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立体交叉的组成: 1.跨线构造物:它是立交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 主体构造物,包括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上跨 式)以及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下穿式)。
2.正线:它是组成立交的主体。指相交道路的直行 车行道。主要包括连接跨线构造物两端到地坪标高的 引道和交叉范围内引道以外的直行路段。
3.匝道:它是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 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有时包括匝道 与正线以及匝道与匝道之间的的跨线桥(或地道)。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三)、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1.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和车流的连续。 ➢相交道路等级高时应采用完全互通式立交; ➢交通量大、行车速度高的行车方向要求线形标准高、 路线短捷、纵坡平缓; ➢在城市道路上,若使机、非交通量都很大的车流分 离行驶,可采用三层或四层式立交。 2.立交形式应与环境相协调和周围建筑设施分布相 适应,力求合理利用地形,工程营运经济,造型美 观,结构新颖合理。 3.近远期结合。既考虑近期交通要求,减少投资费 用,又考虑远期交通需要而改建提高的可能。
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一、立体交叉口的组成及设置条件 二、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及适用条件 三、立交规划 四、立交设计
设计任务:正确立体交叉口形式和规模、完成线位设计, 包括匝道、端部和其他方法等。

《交通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交通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①菱行立交 特点: 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通 畅,转弯车辆绕行间隔较短; 主线上具有高规范的单一进 出口,交通标志简单;主线下 穿时匝道坡度便于车辆减速和 驶入车辆加速;方式简单,仅 需一座桥,用地和工程费用小 。 但次线与匝道衔接处为平面 立交,影响了通行才干和行车 平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布设时应将平面交叉设在次线上,主线上跨
6. 立体交叉的范围::是指各相交出入口变速车道渐变段顶点 以内包含的正线和匝道的全部区域。
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
工程 立交
立交间距
占地
方式
构造层
排水 匝道车速
公路立交


简单
两层
明沟

城市立交


复杂 三层四层 暗管

公路立交
内蒙古工业大学
城市立交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一.按构造物的方式分
内蒙古工业大学
⑶环形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因匝道貌岸然娄缺乏而同共运用,且有交错路段的交叉。 适用于主要道路与普通道路交叉,以用于五条以上道路相交为宜, 这种立交能保证主线直通,交通组织方便,无冲突点,占地较少,但次要道路的通告才干遭到 环道交错的限制,车速遭到中心岛直径的影响,构造物较多,左转车辆绕行间隔长。
⑤选型和总体布置要全面安排,分清主次,思索平面线形目的和竖向标高的要求
⑥选型应与定位相结合 3.立交方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
①.初定立交的根本方式
⑴. 步骤
②.立交几何外形及构造的选择
③立交方案的比较
内蒙古工业大学
⑵. 要点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三、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
1. 设计资料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92.pptx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92.pptx
第15页/共40页
(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1.匝道横断面
第16页/共40页
(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1.匝道横断面 2.匝道圆曲线加宽
第17页/共40页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第18页/共40页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2.超高值确定
第19页/共40页
两个象限集中布置
第8页/共40页
二、匝道的特性 1.对称性: 2.任何一个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3.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三个象限集中布置
第9页/共40页
三、匝道的设计依据 (一)立交的等级 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2.超高值确定 3.超高过渡方式: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第20页/共40页
第五节 端部设计
定义: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辅 助车道等。
一、出口与入口设计 主线出、入口: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易 于识别。 通视区域: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100m和匝道60m的三角形区域内通视。
第30页/共40页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 1)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只 需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
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
第31页/共40页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 1)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只 需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平面布置: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课件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课件
立交布局设计应考虑不同方向的交通需求,避免交通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
立交布局设计还应考虑周边环境和景观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升城 市形象。
立交线形设计
立交线形设计是指根据交通流向 和道路等级,确定立交各部分的 线形参数,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
立交线形设计应满足车辆行驶的 轨迹和速度要求,避免急转弯和
车道宽度优化
根据交通流量和车型比例,调整车道宽度。
排水系统优化
完善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影响交通安全。
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
01
节能设计
使用节能型照明系统,降低能耗。
绿化植被
在立体交叉区域内增加绿化植被, 改善空气质量。
03
02
环保材料
使用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减少对环 境的破坏。
雨水收集系统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 循环利用。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绘制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 求和细节。
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城市立交桥:介绍该立交桥的设计理念、结构 特点、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
案例二
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分析该互通立交在交通组 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案例三
某山区立体交叉设计:探讨在山区地形条件下, 如何实现立体交叉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还应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合理配置信号灯和控制设备,以保证 交通秩序和安全。
04 立体交叉设计的实践与案例
设计实践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立体交叉设计的需求和目标,包括交通 流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制定多个设计方案,并评估 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详细设计
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结构、排 水、照明等方面的设计。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立体交叉定义
立体交叉是指在不同平面上通过匝道相互连接的交叉路口,使得车辆可以通过立体交叉口在不同平面上进行分流 ,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立体交叉分类
根据构造形式,立体交叉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两类。分离式立体交叉仅通过匝道实现直行车流的分流,不涉及 转弯车流;互通式立体交叉则通过多条匝道实现直行和转弯车流的分流。
架桥型、地面型等多种类型。
03
分离式立交的设计要点
分离式立交设计需考虑交通流量、流向、道路等级、安全与舒适性、环
境与景观等因素,同时要注重优化立交结构、提高通行效率、降低建设
成本。
立交的线形设计
立交线形设计概述
立交线形设计是指对立交的道路走向 、坡度、弯道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以 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与舒适性。
03
CATALOGUE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技术
互通式立交设计
互通式立交设计概述
互通式立交是一种多层次、多方向、多通道的立体交叉道 路设计,用于实现不同方向和不同道路等级的交通转换。
互通式立交的类型
根据交叉道路的等级、交通流量和流向等条件,互通式立 交可分为喇叭型、Y型、T型、十字型等多种类型。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点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应 用,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 遇。例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 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绿色建筑材料和节 能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新结构和新形式的设计将有助于提高交通效 率和安全性。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发展迅速,对立 体交叉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大,亟需培 养专业的立体交叉设计人才。
课程目标
01
掌握立体交叉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02
了解立体交叉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

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

三路定向 80-
形立交
100
70-80 70- 800080 11000
6.07.0
1、高速公路相互交叉;
2、地形适宜的双向分离式道路 相交。
对公路立交在确定基本形式时,应根据各方面的 交通量,结合地形、地物、当地交通条件综合考虑而 定,并注意以下几点:
(1)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大,相交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 较高并要求用较高的速度集散时,可采用定向式或半 定向式立交。
直行 左转 右 能力 转
80- 70-80 70- 13000-
100
80 15000
60-80 30-40 30- 9000-
苜蓿叶式
40 13000
立交
部分苜蓿 30-80 25-35 30- 6000-
叶式立交
40 8000
菱形立交 30-80 25-35 25- 500035 7000
占地 面积
2、 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 立交的几何形状及结构对行车速度、运行时间、
行车视距、视野范围、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等影响较 大。在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仔细研究,对立交的 总体结构进行安排,并合理布置匝道。
3、立交方案的比较 有时要有几个立交方案可供选择,要经过多方案
的技术、经济比较,以选择出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适 合现场条件、工程量小、投资省的最佳立交方案。
其中 a)为三路环形立交 b)为四路环形立交 c)为多路环形立交
b)
c)
图 9-10 环 形 立 交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设计
一、立交的选型
• (一)立体交叉形式的选型原则 • 1.选型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和远景交通规划,设 计小时交通流量、流向等多方面因素。 • 2.选型必须与当地条件相适应,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地 区规划,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可能提供的用地范围,周围建 及设施分布状况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布置匝道。 • 3.选型要注意远近期结合,全面考虑。即要考虑近期交通 要求,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的需要。

道路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幻灯片

道路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幻灯片
2、定向Y型
3.2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类型的特点 3、半定向Y型
3.2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类型的特点
二、四岔立交 四岔立交有菱型、苜蓿叶型、局部苜蓿叶型
、定向型、半定向型、环型、喇叭型。 1、菱型
3.2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类型的特点 2、苜蓿叶型
3.2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类型的特点 3、局部苜蓿叶型 4、定向型
立体穿插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穿插时。
3.3互通式立交规划与型式选择
2、当城市快速路采用全部控制出入或局部 控制出入时,为发挥快速路的交通功能,对 快速路、快速路与主干道相交时应采用互通 式立交。
3、相交道路的交通量超过4000~6000辆 /h,相交道路具有4条车道的穿插口,当平 面穿插采用各种交通组织措施都难以改善交 通状况时,应采用互通式立交。
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组成和交通组织分析 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类型的特点 互通式立交规划与型式选择 互通式立交的主线 跨线桥 匝道 主线的分岔、合流和匝道的分流、合流 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通行能力 别离式立体穿插
3.1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组成和交通组织分析
一、互通式立交的基本组成
〔4〕出口与入口
〔1〕跨线桥〔或 〔5〕变速车道
地道〕
〔6〕绿化地带
〔2〕正线
〔7〕匝道的端部
〔3〕匝道
〔8〕辅助车道
〔9〕集散车道
〔10〕立交的范围
3.1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组成和交通组织分析
二、互通式立交的交通组织分析 互通式立交利用桥跨构造物和匝道对交通流
从空间上进展组织,以便最大限度地消灭冲 突、处理好合流、分流和交织。
3.1互通式立交的根本组成和交通组织分析
3〕对设置收费所的互通式立交,应尽可能 减少收费设施的建立。假设为四岔穿插有收 费所那么可采用双喇叭型或单喇叭带平交型 。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设计PPT课件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

2.交叉口的交通量大 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交通量大,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交通的组织措施难以 奏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3.道路与铁路的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⑴高速公路或快速路与铁路交叉,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⑵一般公路、 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交通量大,因铁路作业致使封闭道口的时 间较长,应设置立体交叉。
三、非机动车道线形
1.平面线形 (1)非机动车道与主线平行布置时,其平面线形与主线一致。 (2)独立布置的非机动车道平面线形由直线和圆曲线组成,其缘石圆曲线最小半径为 5m。
2.纵断面线形 (1)非机动车道纵坡度宜小于2.5%,最大纵坡度为3.5%,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 表6-4规定控制坡长。 (2)非机动车道变坡点处应设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为500m。
⑤出口和入口:由主线驶出进入匝道的路口称之为出口,由匝道驶出进入主线的 路口称之为入口。
⑶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是用部分匝道连接上下道路或因受地物限制或某方向交 通量极少而不设匝道,仍然保留次要道路上的平面交叉。常用的有菱形立体交叉 和部分苜蓿叶形立交。 ①菱形立体交叉:由四条匝道呈菱形连接相交道路的立体交叉。菱形立交占地 少、结构简单、造价低,但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次路上交通量不大的交叉口。
③定向式与部分定向式立体交叉 定向式立体交叉为各个方向均设有直接的连接匝道(不用环形匝道),保证 交通的便捷 通畅和安全,提高了通行能力,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高级形 式,但由于这种立体交叉的桥梁多,工程量大,造价贵,一般用于直行与转 弯交通量均较大的高等级道路相交处,如图: 如果只在主要车流方向设置定向匝道,这种立交称为部分定向式立体交叉。
三、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由于立体交叉占地面积大,施工复杂,投资额大,立体交叉的设置应根 据相交道路的性质、 等级 、社会条件、 自然条件及交通管理方式等因素 确定 ,因此兴建立交的决策,应根据技术经济论证和规划确定之。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a
6
8.3 立交形式的选择
立交形式选择基本原则 --- (1)土地使用,
(2)系统特征, (3)造价, (4)道路等级, (5)近远结合, (6)交通构成, (7)环境与 景观
影响立体交叉型式选择的因素 --- 道路、交
通、环境、决策者意志
a
7
立体交叉型式选择的方法步骤 ---
a
8
立体型式选择的方法步骤
0
0
0
三肢环形
三肢 子叶式 三肢 定向形
60~8 25~3 25~3
0
5
5
60~8 25~3 25~3
0
5
5
80~1 70~8 70~8
00 0
0
6000 ~ 8000
5000 ~ 7000
5000 ~ 7000
8000 ~ 11000
8.5~12.5 7.0~9.0 3.5~5.0 2.5~3.5 4.0~4.5
道加宽值
a
17
8.6 立交匝道
8.6.3 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
依据
• 相交道路等级、重要性 • 预测交通量流向 • 地形、用地条件 • 地下管网
a
18
8.6 立交匝道
8.6.3 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
为加宽前内侧机动车道中心线半径
注: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
a
19
8.6 立交匝道
8.6.3 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
按几何形状分类 按车辆交通组成分类
a
5
8.2 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
8.2.1 一般原则
根据道路网规划,在全网预测基础上确定 考虑建成后对周边路网的影响而产生的交通量转移 平交口改立交,应对原流量调查,分析近远期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匝道的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六)、匝道的横断面设计 1、宽度的确定 2、横坡、超高与加宽的确定 3、超高缓和段的长度 4、超高过度方式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七)、匝道的最小净距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二、变速车道的设计 1)直接式 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 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其特点是线形平顺 并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 识别。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对加速车 道较短或双车道的变速车道采用直接式。
(2)、四岔立交 a、菱形立交
菱形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b、苜蓿叶形立交
苜蓿叶式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c、部分苜蓿叶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d、定向型立交 e、半定向型立交 f、环形立交
环形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二)、匝道基本形式 1、右转匝道 2、左转匝道 (1)、直接式
左出左进式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2)、半直接式
右出右进式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左出右进式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右出左进式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三)、匝道的设计速度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四)、匝道的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二、立交的组成部分 1、跨线构造物 2、正线 3、匝道 4、出口与入口 5、变速车道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规划与设计 一、立体交叉设计资料的搜集 1、自然资料 2、交通资料 3、拆迁资料 4、道路资料 5、排水资料 6、文书资料 7、其他资料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二)、变速车道的横断面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三)、变速车道的长度 1、加减速车道长度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2、变速车道长度修正 3、渐变段设计 四、立交桥洞的横断面尺寸设计 五、立交桥洞净高设计 六、引道设计 1、中心线定线 2、引道设计标高的控制条件 3、引道纵坡和竖曲线 4、行车视距 七、排水设计
第九章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建造立体交叉的必要性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规划与设计 第四节 立体交叉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入口 出口
正线 构造物
匝道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建造立体交叉的必要性 一、技术合理 二、经济效益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2)平行式 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其特 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 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原则上加速车 道采用平行式,因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 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 连接。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立体交叉的分类 (一)、按结构物形式分类 1、上跨式 2、下跨式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1、分离式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1)、三岔立交 a、喇叭形
喇叭形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b、定向Y形 c、非定向Y形
Y型式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1、互通式立交的数量和间距
2、互通式立交位置的选定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三、设计步骤 1、调查 2、初拟方案 3、方案比选 4、详细测量 5、施工图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四节 立体交叉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 一、匝道设计 (一)、匝道的组成部分 1、匝道与道路的分流连接点 2、匝道行车道 3、匝道与道路的合流连接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