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光的波动性 光的偏振 光的电磁波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点聚焦
➢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Ⅰ级要求
➢ 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Ⅰ级要求
➢ 光的衍射 Ⅰ级要求
➢ 光的偏振 Ⅰ级要求
➢ 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Ⅰ级要求
二、知识扫描
1.十七世纪,关于光的本性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另一种是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光的_干涉__证实光具有波动性。麦克斯韦首先从理论上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用实验加以证实。
2.两列波长相同的单色光在相互覆盖的区域发生叠加,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如果是白光,则会出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相干光源的条件是两光源频率相同。获得相干光的办法是:把一个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列光。
3.明纹之间或暗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根据公式λ=∆d
L x ,在狭缝间距离和狭缝与屏距离都不变的条件下,条纹的间距跟波长成正比。在波长不变的条件下,当狭缝与屏的距离增大或狭缝间的距离减小时,条纹的间距增大。
4.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的现象,叫光的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且障碍物尺寸比波长越小,衍射越明显。5.横波只沿着某一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通过偏振片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偏振光。
6.按频率从大到小的顺序组成的电磁波谱,其产生机理与主要作用如下表:
电磁波产生机理主要作用
电路中自由电子周期性振荡
广播、电视
无线电波
而产生
红外线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而产生热作用
可见光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而产生视觉作用色彩效应
化学作用生理作用荧紫外线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而产生
光效应
伦琴射线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而产生医用透视
r射线原子核受激而产生穿透作用
三、好题精析
例1: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
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
平行单色光,如图所示,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B.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b光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
D.b光的波长较长
解析:光的频率较大,玻璃对它的折射率越大,从平行板玻璃另一面射出时偏离原传播方向越大。由图知玻璃对a的折射率较大,对b 的折射率较小,即b光频率较小,即波长较长,故A、D正确。
点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传播的速度会改变。频率大的色光折射率大。
例2:如图所示,S是一个单色的点光源,M是水平放置的平面镜,S 到M所在平面间的距离很近。P是放在竖直面内的一个光屏。试用作图法确定在
光屏上的什么
范围内可以观
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解析:如图,点光源S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照到光屏上(如阴影部分所示),另一部分则照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照到光屏上。这一部分光好像是从点光源的像点S’发出的一样,这样就把同一束光分成了两束,形成相干光源,在它们叠加的区域内,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作法:连接S和平面镜的右边缘并延长交平面镜于b;根据对称性做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 ,连接S/ 和平面镜的左、右边缘并延长交平面镜于c、d;光屏上c、d之间的部分是两束光叠加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可以观察到干涉现象。
点评:(1)只要设法把一束光分成两束,就可以在两束光叠加的区域内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2)本题这种装置叫劳埃德镜。为了真正能观察到干涉现象,本题中的点光源S到平面镜的距离必须非常小(S和S/ 间的距离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的距离d)。
例3:如图14-所示,在挡板上开一个大小可以
调节的小圆孔P,用点光源S照射小孔,小孔
后面放一个光屏MN,点光源和小孔的连线垂
直于光屏,并于光屏交于其中心。当小孔的直径从1.0mm逐渐减小到0.1rn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现象将会是()
A.光屏上始终有一个圆形亮斑,并且其直径逐渐减小
B.光屏上始终有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并且其范围逐渐增大
C.光屏上先是形成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形亮斑,然后是形成范围逐渐增大而亮度逐渐减弱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D.光屏上先是形成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形亮斑,然后是形成范围逐渐减小而亮度逐渐增大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解析: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应该小于
0.5mm。本题小孔直径是从1.0mm逐渐减小到0.1rnm的,所以在
开始阶段没有明显的衍射现象,光基本上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在光屏上应该得到和小圆孔相似的圆形亮斑,当孔的直径减小到
0.5mm以下时,将发生较为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光屏上出现明
暗相间的圆环;随着小孔直径的减小,光的衍射现象越来越明显,衍射图样的范围越来越大,相邻亮纹和相邻暗纹间的距离也逐渐增大,同时由于通过小孔的光能越来越少,所以衍射图样的亮度将变得越来越暗。根据以上分析,本题应选C
点评:(1)这道题把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衍射结合起来考察,关键是抓住转变点,从实验中发现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最小尺寸大约是0.5mm左右。(2)如果所用的光源是平行光源,观察到的现象基本和点光源相同。如果所用的光源是烛焰,那么在小孔直径从1.0mm逐渐减小到0.1rnm的阶段,由于小孔成像,在光屏上应该呈现烛焰的倒像,像的大小不会改变(这由烛焰到孔和孔到光屏的距离决定),但像的亮度将逐渐变暗,在孔径减小到0.5mm 以下后,像就会变得模糊而出现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了。
例4: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
上表面是否平的装置,所用的单色光是用普
通光加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
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A.M的上表面和N的下表面
B.M的上表面和N的上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