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方文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东方文学史

东方文学史

东方文学史
中国东方文学史,历来都令人印象深刻。

脉络悠久、精彩纷呈,毫不虚言。

它凝聚了弘扬中国文化精髓和传递文学艺术之美的非凡使命,激发了智者品读其中的深刻智慧,触动了大众的心灵。

它的前世今生,把本立之年代展现给我们,彰显了无可取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东方文学史包含了以下几大时期:
1. 古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是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以诗歌和散
文为主,文学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

2. 中世纪: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文学时期,以诗歌、散文、书信、小说为主。

著名作家有苏轼、苏辙、欧阳修等。

3. 明朝:明代文学延续了宋代的遗产,也加入了社会思潮,以翰林派
为主。

著名作家有唐寅,蒲松龄等。

4. 清朝:清代开始普及书法,传统文学也得到了发展。

著名作家有曹
雪芹、纪晓岚等。

5. 现代:现代文学影响了政治,新的思潮开始流行,著名作家有茅盾、老舍等。

以上就是东方文学史的简介,它展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进步
及其影响。

东方文学史读后感[1]

东方文学史读后感[1]

《简明东方文学史》读后感(马翔宇)在过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全世界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间内,各自创造出水平不一,内容悬殊的文化,而文学则是表现这些不同文化的标志之一。

东方是世界闻名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在西方文学盛行的今日,我们应看到,除了西方文学之外,还有东方文学这朵奇葩在灿烂的开放。

想要了解东方文学,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东方文学发展的历史。

东方文学的发展史是一个由简至繁的过程,共有三个时期。

在东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是古代文学,由史诗文学以及与宗教相关的文学组成,他们产生于西亚北非和印度。

史诗文学的代表有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波斯的《阿维斯塔》印度的《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在这之中,印度的两大史诗相较于前者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写作技巧加深,写作手法增多,对人物的描绘更加丰满细腻,使其产生了鲜明的性格,另外其故事宏大,场景繁多,所以成为史诗文学的典范。

在宗教文学方面,埃及的《亡灵书》以色列的《旧约圣经》与印度的《梨俱吠陀》较为人们所知,其中《旧约圣经》的诗歌部分文学价值和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从总体上来看,东方的古代文学多是由诗歌组成的,并以反映历史和描写神话为主,当然这其中也适当的结合了民歌,社会风俗,规范礼仪等内容,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东方文学的中古时期是其发展的高峰,在此阶段中大量的名篇佳作相继问世,各民族的文学作品全面发展异彩纷呈,这表明了东方文学体系的日臻完善。

中古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诗歌的成熟,一是寓言故事的完善,还有是人物传记以及各种剧本小说的出现。

印度是第一个发展中古文学的国家,《五卷书》是一件代表作品,其后出现的伽梨陀娑则是东方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世界意义并有据可考的著名作家。

伽梨陀娑的《沙恭达罗》,《优哩婆湿》,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个著名剧作,他的抒情长诗《云使》也是一篇杰出的作品,伽梨陀娑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将人物的形象描绘的饱满生动,把情节刻画的细腻精致,所以他的作品就成为了千古名篇。

古代希腊文学与古代东方文学的不同发展历史与特点。

古代希腊文学与古代东方文学的不同发展历史与特点。

古代希腊文学与古代东方文学的不同发展历史与特点。

古代希腊文学和古代东方文学(如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地的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发展历史和特点。

发展历史:古代希腊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些作品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基石。

随后,古希腊文学得到了众多作家和思想家的发展,包括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喜剧作家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等。

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知识精英时期。

古代东方文学的发展历史更加悠久。

中国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千多年的诗经,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学遗产之一。

随后,中国文学逐渐发展出诸多流派和体裁,如古代传记文学、史书、戏曲、诗词等。

印度和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如印度的《马哈巴拉塔》和《拉姆神话》,以及日本的《源氏物语》和《枕草子》。

特点:古希腊文学强调英雄主义、悲剧和哲学思考。

荷马史诗中描绘了英雄们的艰难奋斗和命运的挑战。

古希腊戏剧通常探讨人类的本质、欲望和道德问题,反映出对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

古代东方文学强调道德、哲学、宗教和自然界。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道德教化和价值观的传达,强调仁爱、忠诚和虔诚。

印度的古代文学则传达了宗教教义和哲学思想,如印度教和佛教的核心概念。

日本的古代文学一方面体现了对自然和四季的敏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细腻的人情世故以及武士道精神。

古代希腊文学重视个体的情感和自由意志,而古代东方文学则更加注重集体和社会责任。

希腊文学强调个人的奋斗和命运,东方文学则更加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与发展。

总而言之,古代希腊文学和古代东方文学在发展历史和特点上有所不同。

希腊文学强调个体的奋斗、悲剧和哲学思考,而东方文学则注重道德教化、宗教哲学和社会责任。

东方文学详解

东方文学详解

梵天(创造神) 毗湿奴(护持神)
2、史诗时期文学
罗 摩 衍 那
3、古典时期文学
• 婆罗门教寓言故事集《五卷书》 • 首陀罗迦的戏剧《小泥车》 • 迦梨陀婆的抒情长诗《云使》和诗剧《沙恭
达罗》
《沙恭达罗》 剧照——
中古日本文学(公元7世纪中叶——1867年
明治维新前)
• 中古日本文学分为四个时期:奈良时期、 平安时期、镰仓室町时期和江户时期。
• 1、奈良时期(公元710—794)《万叶集》 • 2、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物语文学
《竹取物语》《伊势物语》《源氏物语》 • 3、镰仓室町时期(1186—1336) • 4、江户时期(1603—1867)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一、情节结构
•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 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 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 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 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 君(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 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爱情故事。小说历经4 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 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
中古阿拉伯文学
• 蒙昧时期(475— 622):“悬诗”
• 伊斯兰时期(622— 750)
• 哈里发统治时期 (630—661): 《古兰经》
• 阿拔斯时期(750— 1258) :《一千零 一夜》 《卡里莱和 笛木乃》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 故事来源:一是波 斯和印度故事;二 是伊拉克,即以巴 格达为中心的阿拔 斯王朝时期流行的 故事;三是埃及麦 马立克王朝 (1250—1517)时 期流行的故事 。
情节结构
• 一、框架结构。出于艺术整体上的需要, 《一千零一夜》虚构了《国王山鲁亚尔及其 兄弟的故事》作为这部民间故事集的“楔 子”,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包孕结构。即框架 式结构,最早源于印度古代民间寓言故事集 《五卷书》所采用的“连串插入式”框架结 构。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

二战后的东方文学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 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 《雪国》、《古都》、《千只鹤》等。1968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 杀身亡。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 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 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 成。
《雪国》起笔于1935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 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侵华战争的阴云密布时期。在这 时期,他们对日本国内加强统治,轰动一时的无产阶级文 学运动已被镇压下去,与之对立的新感觉派文学,包括川 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从另外一面受到影响。《雪国》这部 作品的发表,足以说明这一严酷的现实。 《雪国》开始是以描写各个章节内容的短篇形式分别发表 于各种刊物上的,后来随着形势更加险恶,从1937年以后 即基本上停止发表。直至战后才又略加修改补充,出版最 后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随日本帝国侵略政 策,歌颂侵略战争,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为党生活的人》 那样,正面批判和反对侵略战争,描写共产党员和工人阶 级的斗争,它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 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妓”(实际上是妓女)驹子和 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 动。
《随想集》节选: 云使(一)
相会的第一天竹笛奏了什么曲? 她吹奏道:“我那位远方的人,来到了我的身边.” 竹笛还唱述道:“要说保留,我在保留着无法保留的东西;要说获得,我可以 获得被抛弃的一切.” 那么,后来竹笛为什么在白天不吹奏乐曲了? 因为有一半含义被我忘却.我只记得她在我的身边,可是没有想到她远在千里. 爱情的一半是相会,这我见过,但爱情的另一半却是分离,这却是我没有 见过的.再 也看不到那遥远的永不满足的幽会;近在咫尺的屏障已经树起. 两个人之间,横亘着无限的天宇;在那里一片寂寞,在那里没有话语.只有用笛 声去填补那巨大的寂寞.如果没有辽阔天宇的掣隙,竹笛就不会奏起乐曲. 横在我们之间的那块天宇跨入了黑暗,在那里充满每天的劳作,话语,充满每 天的恐惧,贫穷,忧虑..

现代东方文学

现代东方文学
第四单元 现代东方文学
第一章 总 论

现代东方文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50年代末亚非各国的文学。 主要由民族主义进步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两大文学思潮构成。
一、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阶段划分 (1)历史背景:东方现代史是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彻底崩溃的历史, 也是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如果说近代 东方文学是殖民统治的文学的话,那么现代东方文学就是民族民主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文学。 (2)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 (3)阶段划分: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为萌芽阶段。30至40年代为 发展繁荣阶段。战后至50年代末是向当代文学的转折阶段。

(3)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驹子:既是一个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
形象,又是作者所刻画的悲愁美的象 征。小说主要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 爱情的态度两个方面描写驹子。在日 常生活中,她的生活态度是认真的, 如记日记、苦练三弦等;在爱情上, 她对岛村“无偿的爱”,既有纯真、 奉献的一面,又有畸形、虚无的一面。
(1)继续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民族特
点鲜明:西方的体式,民族的内容(民族 的苦难、政治的觉醒、道路的探索);东 西结合的体式(中国的新格律诗、日本川 端康成的创作)。
(2)有组织的文学社团、流派大批涌现,
且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具有鲜明的反帝、 反封建性质。这种思想倾向与近代文学相 同,但比近代文学更鲜明、批判力量更猛 烈、战斗精神更顽强。
(二)中篇小说《雪国》(Snow Country)
(1)创作过程持续了13年,和《千鹤》、《古 都》同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2)故事情节和思想主题:描写了生活于社会 底层的艺妓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具有一 定的进步意义;同时也有消极的方面,这就是流 露出了虚无悲哀的的思想情绪(表现生的悲哀, 死的诱惑)。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摘要: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故而也可称之为亚非文学。

其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学。

亚非文学可以分为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近代亚非文学,现代亚非文学,当代亚非文学五个分期,本文将从这个五个分期来阐述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东方,亚非,发展,东方文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公元前4000年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经济,政治,思想,历史等都在不断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东方文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古代、中古、近代、现代、当代的亚非文学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

一、古代亚非文学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

古代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形成于公元前 4000年,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更早一些。

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

古代亚非文学具有多源性(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分别独立形成和发展),和欧洲文学的一源性(欧洲文学发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很不一样。

古代亚非文学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的口头创作有紧密联系,具有民间文学性质。

古代亚非文学从它产生之初就与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密不可分。

古代亚非文学除中国外,取得重大成就的还有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印度文学。

《旧约》可以算是古代亚非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旧约》除个别章节杂有亚兰语外,全部用希伯来语写成,旧约文学可分为神话、传说、史诗、史传、小说、抒情诗、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等文学类型。

《旧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它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

《旧约》对东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有:近代以前,主要对拜占庭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发生影响;近代以后,基督教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对东方的侵入而返回东方。

《旧约》等典籍对亚非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

东方文学综述

东方文学综述

第四章 古代希伯来文学
一、希伯来文学史纲
(1)氏族社会的文学。 一是神话; 二是传说; 三是故事。 (2)王国时期的文学。 一是史传。 二是先知文学。 (3)沦亡时期的文学。诗歌代表作是抒情诗集《雅歌》,诗 剧《约伯记》揭示了人性恶是造成人生苦难和悲剧的根源, 流露出悲观主义和宿命主义的思想。
第三章 中古阿拉伯文学
一、中古阿拉伯文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成就 中古阿拉伯文学分为四个时期: ①蒙昧时期:主要成就是诗歌,有“格西特”“悬诗”,又 称“金诗”,被视为阿拉伯诗歌的典范。中古时期,阿拉伯 人每年都要在麦加举行诗会,评出的优秀诗作用金水写在布 上,悬挂于“克尔白”天房墙上,供人鉴赏,故称悬诗。代 表人物是盖斯。 ②伊斯兰时期:主要成就是散文,代表作是《古兰经》; ③阿巴斯王朝时期:是阿拉伯文学的繁荣时期,最高成就是 故事,代表作为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④外族统治时期:文学全面衰落,代表作有埃及诗人蒲绥里 的长诗《斗篷颂》。
二、希伯来文学的总体特征 (1)宗教性(2)民族性(3)悲剧性(4) 民间性(5)浪漫性 三、希伯来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 “二希”传统 。 (2)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宝库。 (3)提供了世界性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 了各国语言的内涵和表现力。 (4)影响了伊斯兰文化艺术。
第五章 古代印度文学
第二章 中古日本文学
(1)奈良时期(710—793)。《古事记》《日本书
纪》文学。 (2)平安时期(794—1192)。贵族文学繁荣。 物语、日记、随笔是本阶段最有成就的领域。 (3)镰仓室町时期(1193—1602)。武士文学兴 起;町人文学后来居上——古典戏剧的两种形式: 能(脚本称谣曲)和狂言。因战乱而形成的隐逸文 学。 (4)江户时期(1603—1867)。市民文学取代武 士文学成为文坛主流。俳句、浮世草子(通俗艳情 小说)、净琉璃(木偶戏)、歌舞伎(歌舞剧)创 作繁荣。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
• 框架式结构 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意义 • 《旧约》的地位和影响 • 《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 《亡灵书》的思想艺术价值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 17 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 19 世 纪初叶,成为欧洲文学艺术的主要思潮。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 范而得名。到了 18 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人们 对古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又重新复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义
• 悬诗
“悬诗”:即“悬挂的诗”之意。据载,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崇拜偶像,因此,每年都要到麦加 朝觐天房。朝觐之前在麦加附近的欧卡兹进行集市贸易活动,并举行赛诗会。会后,经公认的 著名诗人仲裁评选出优秀之作,并将其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在城墙上,供人阅读观赏,故 称之为“悬诗”或“金诗”。有乌姆鲁勒·盖斯、塔拉法、祖海尔、拉比德、阿穆尔、哈里斯、 昂泰拉等七位诗人的七首诗被认为是蒙昧时期阿拉伯诗歌的不朽杰作。乌姆鲁勒·盖斯 (500—540)有悬诗诗王之称。
• 《吉檀迦利》的主题思想
• 谈谈你对《约伯记》主题的理解
约伯记的主要问题是适时的:为甚么信徒会经历苦难?通过长长的辩论,约伯的聪明朋友也不 能回答这个问题。约伯的朋友甚至犯了严重错误,以致被神责备。他们认为苦难来临仅仅因为 人们的犯罪。人们今天仍在犯同样的错误,他们把生病或物质的缺乏看成是没有为罪忏悔或缺 乏信心的结果。尽管正常情况下,跟随神会得到快乐的人生,反抗神会有不愉快的生命,但这 不是必然的。总之,神在掌权。在这个世界里,罪侵蚀了一切,灾难和痛苦可能会同样临到坏 人和好人身上。
我所看的这本《鲁拜集》,是由郭沫若汉译的由美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英译的波斯诗 人莪默-伽亚谟的四行诗集,共有 101 首。看这译诗,已经由不同大师们经过了若干的改造,加 入了不同的想象,离莪默-伽亚谟的时思有多远,我们已经不必关心。诗集本身体现的是大师及 后代大师再造带来的传世效果。四行诗,有类于唐诗,不但指韵律,也有想象力。阅读的时候, 你可以想象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莪默-伽亚谟,在西亚沙漠中的一处绿洲中,闲坐,手把葡萄 美酒,对坐面如郁金香般的美女,心情阐述和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座前是己或他的诗卷,微 薰而迷离的目光,那些生活要义之丰富,远远胜于我们累积财富数字的简单。

东方文学对西方的影响

东方文学对西方的影响

东方文学对西方的影响东方文学,作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就具备了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它不仅在本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在国际社会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影响力,尤其是对西方文学的渗透与影响。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东方文学如何深刻地形塑了西方文学,包括主题、风格、哲学思想等方面。

一、东方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东方文学,指的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

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都记录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艺术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四大名著、道家与佛教经典,日本的俳句与浮世绘,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均代表了东方文化的深厚积淀。

(1)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学以其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形式著称。

从《诗经》的简约到《红楼梦》的复杂情节,中国古代小说和诗词在叙事、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道教和佛教思想更是为后世提供了丰厚的哲学基础。

(2)日本与印度文学日本的文学传统,如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通过其优雅细腻的描写技巧影响了西方对于叙述方式和人物构建的理解。

而印度以其神话和史诗为基础,展现出华丽而神秘的艺术风格,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影响因素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影响的重要因素包括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以及文化交流等。

1. 宗教信仰的传播随着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东方宗教和其相关文学逐渐传入西方地区。

其中,中国佛教经典如《金刚经》对欧洲启蒙时代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对东亚文化采取了一种包容态度,探索基督教与佛教、道教等思想之间的相似性,这种心理促使了文化间互相借鉴,使得西方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东方精神。

2. 哲学思想的融合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观点以其深邃性吸引了许多西方思想家。

其中,儒家的“仁爱”与“和谐”的理念,被看作是人类普世价值观的一部分,这一观点也在西方伦理学和社会学中得到广泛传播。

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超越国界,对欧美哲学甚至心理学的发展给予启迪。

东方文学知识总结

东方文学知识总结

东方文学知识总结1. 介绍东方文学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领域,涵盖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文化圈的文学作品。

东方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色吸引了全球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东方文学进行总结,包括中国文学、日本文学和韩国文学。

2.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代经典。

从《诗经》、《楚辞》到《红楼梦》、《西游记》,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2.1 古代文学古代中国文学主要包括诗、词、赋等形式。

其中,诗歌被认为是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一,代表作品包括《诗经》、《离骚》等。

而词是一种短小精致、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宋代的词人如李清照、苏轼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2.2 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自19世纪末开始兴起,主要创作形式包括小说、散文和戏剧。

在这个时期,李鸿章、鲁迅、韩愈等作家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20世纪,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作家,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莫言、余华等。

3.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源自古代的和歌和物语,在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逐渐发展起来。

日本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精神内涵,以其独特之处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

3.1 和歌和歌是一种古代日本的诗歌形式,被誉为日本文学的开端。

和歌主要以表达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其特点是音韵和节奏的和谐。

著名的和歌诗人有“万叶集”中的大友皇子、阿倍仲麻呂等。

3.2 物语物语指的是古代日本的文学故事,包括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平安时代的《竹取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物语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而受到广泛赞誉。

3.3 现代文学日本现代文学自19世纪末开始兴起,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

在20世纪,日本的文学创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文学家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享誉国际。

现代日本小说的特点是深入探讨人性、关注社会问题和传统文化。

4. 韩国文学韩国文学起源于古代的记载和传说,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东方文学史

东方文学史

东方文学史第一章绪论一、“东方”的概念所谓“东方”,是一个内涵丰富、可作多种诠释的复杂概念,它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东方”(Orient)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它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中心论,也突破了“东方学”中“东方”概念的凝固性和西方霸权主义,而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是在单纯的、相对的地理概念基础上,融入了历史的、政治的因素,尤其还有统一性的文化的因素,并与“西方”(Occident)相对而言所作的一种划分和概括。

二、西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①整体性:西方各民族自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再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

②统一性: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美洲居民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为印欧混血人、印第安人、黑人,北美还有少数格陵兰人、波多黎各人、犹太人、日本人和华侨,大洋洲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

他们有源于同一系统的宗教信仰,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有着共同的语系语族和大体一致的历史发展进程,有大致相同的民族个性,崇尚个性自由、民主、法制与科学。

三、中古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亚、北非即中东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

四、东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亚细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东方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东方精神”(文化意识形态)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7位东方作家印度的泰戈尔(1913)以色列的阿格农(1966)日本的川端康成(1968)尼日利亚的索因卡(1986)埃及的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南非的内丁·戈迪默(1991)日本的大江健三郎(1994)六、“东方精神”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东方人根深蒂固的王权崇拜、家长崇拜意识,还有权威主义、“官本位”思想。

“东方精神”的核心部分是强烈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

东方文学综述

东方文学综述

《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又叫《死人之书》,是古
埃及人为死者准备的地下王国的旅行指南,是古埃及第一部 诗歌总集,也是人类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内容主要是颂神 和咒魔,是古埃及神话传说的宝库,表现了古埃及生活的各 个方面。 《亡灵书》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古埃及的一部小 型百科全书,为后人了解古埃及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形象而
亚伯拉罕“燔祭献子” 惑
雅各村口遇见小表妹
约瑟逃离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妻子的诱
谈谈对《约伯记》主题的理解 ①通过这个好人受难的故事,《约伯记》探索 了人生悲剧命运的根源,它显示了《圣经》 这部精心打造的神圣经典仍然无法彻底掩盖 上帝的乖谬和人本然的价值。“我是无辜的, 为什么受难?”正是约伯对全能者的诘问。
(2)史诗时期的文学(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 a 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被称作“历史”、“历史传说” 。 作者相
传是广博仙人(毗耶娑)。《摩诃婆罗多》意即“伟大的婆 罗多族”,是世界上最长的诗。核心情节是婆罗多王族的两 支后裔争夺天下的斗争。
《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一部英雄史诗。被称作“大诗”、
“俳圣”松尾芭蕉画像
中译本《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书签
紫式部和《源氏物语》
小说通过皇室贵族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爱情
毁灭之后的悲伤和长恨,客观上反映了贵族 阶级的腐败堕落,展现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 趋势。 男主人公源氏——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皇室贵族的典型代表。具有理想和现实交织、 美好和丑陋并存的双重思想性格特征。光源 氏在内心经历了混世、厌世到出世的历程, 这体现了贵族阶级盛极而衰、直到精神崩溃 的发展过程。
《罗摩衍那》:神猴拜见罗摩

关于东方文学的几点认识

关于东方文学的几点认识

关于东方文学的几点认识东方文学是指亚洲和非洲的文学。

较之古希腊罗马的海洋文化,东方各国是典型的内陆大河文化。

东方上古文学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学。

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诗歌总集,人类最早和最长的史诗等,相继在东方出现。

纵观东方文学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其具有的一下特点:一、民间文学色彩民间口头创作占有较大比重,许多佳作是民间口头文学的流传与整合;另外文人作品也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

1.“吠陀文学”——“吠陀”原意“知识”“学问”,后来演变为“经典”“圣经”之意。

“吠陀文学”是指以“吠陀”命名的民间集体创作的四大诗歌总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其中最古老、成就最高的诗集《梨俱吠陀》。

约在公元前15世纪编订,反映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后期和过渡时期,收入诗歌1028首,按内容可分成四类。

一是神话诗,二是风景诗,三是世俗诗,四是宗教诗。

其中世俗诗部分侧面描写社会生活,涉及社会习俗、男女爱情、生产活动和战争等,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

2.《佛本生经》,其实质是一部民间寓言故事集。

指释迦牟尼成佛前的故事。

其思想内容包括四点:1、歌颂佛陀的智慧与神通,如《芦苇饮本生》2、主张平等、反对种姓歧视,如《芒果本生》3、讽刺鞭挞愚蠢迷信,如《妙生本生》4、宣扬经商发财,如《小商主本生》。

《佛本生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寓言故事集,是许多世界性故事的源头,如“猴子和乌龟”、“二妇争一子”。

3.《五卷书》《五卷书》是继《佛本生经》后印度又一部著名的民间寓言故事集。

由《绝交篇》、《结交篇》、《鸦枭篇》、《得而复失篇》和《轻举妄动篇》5部分组成。

思想内容——概括地讲:表现了市民阶级的聪明机智、勤劳能干,颂扬了他们对幸福与快乐的追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歌颂弱小战胜强暴;揭露讽刺当权者;歌颂智慧、抨击愚昧;讲授处世经验和人生哲学;蕴涵有朴素的唯物辩证观点。

艺术特色——开创世界故事文学框架式艺术结构先河,散韵结合的文体独具一格。

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革,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起源、不同时期文学特点、影响力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与发展。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周时期。

当时,人们以古代的甲骨文为载体,记录了大量的宗教、祭祀、历史等内容。

这些甲骨文是古代文学的源头,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字出现了独立的书写方式,人们开始用竹帛、丝绸、木简等材料书写文字。

这标志着文学从口头传统逐渐转化为文字载体。

同时,诗歌、赋、乐府等文学形式的出现,也为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初期阶段,古籍中流传下来的第一部书籍《诗经》即产生于此时。

《诗经》以其简洁、真实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此外,鲁迅先生称之为“子曰”的《论语》,以及《易经》、《尚书》等经典著作,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文学水平达到了巅峰。

文学家陆机、陆云、曹操、诸葛亮等各个领域的文人才子相继崛起。

诗歌、赋、散文等文学形式的艺术性逐渐增强,并出现了以伤感、离别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有《陌上桑》、《木兰辞》等。

3. 唐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唐代以杜甫、李白等为代表的诗人,以及李商隐、王之涣等以女性感情为主题的诗歌,形成了唐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宋代以苏轼、欧阳修等为代表的文学家,将古文运用到极致。

元、明、清时期则是戏曲兴盛的时期,出现了《元曲》、《明曲》等优秀的戏曲作品。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力中国古代文学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其他东方文化及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丰富了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古代希腊文学和古代东方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古代希腊文学和古代东方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古代希腊文学和古代东方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古代希腊文学和古代东方文学是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学传统,它们在发展历史和特点上存在许多区别。

一、发展历史:1古代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古希腊的古典时代。

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希腊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在古典时代,悲剧、喜剧和哲学等文学形式得到了发展和繁荣。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著名悲剧作家的作品在古希腊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2古代东方文学:古代东方文学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和波斯等地的文学传统。

每个地区的文学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千年的甲骨文和金文,随后出现了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等重要文学形式。

印度的古代文学以梵文和巴利文为主,包括《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史诗。

日本的古代文学以和歌、物语和戏曲为主,而波斯的古代文学以《波斯诗歌集》和《一千零一夜》等作品为代表。

二、特点:1古代希腊文学的特点:强调英雄主义:古希腊文学中的史诗作品着重于英雄主义和英雄的壮丽事迹。

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强调英雄的勇气和荣耀。

剧场表演:古希腊文学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在剧场上演,强调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

悲剧探讨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喜剧则通过幽默口头传统和文学的连结:古希腊文学具有强烈的口头传统的特点。

在古代希腊社会中,文学作品通常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和表演的。

诗人和演说家在公共场合表演他们的作品,例如在宴会、祭祀和比赛等场合。

这种口头传统的特点使得文学作品更具动态性和互动性,与观众的即时反馈和情感交流相结合。

角色塑造和人性的探索:古希腊文学通过角色塑造和人性的探索展示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悲剧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是英雄或王侯,他们经历了命运的挑战和道德冲突。

这些角色展现出人性中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决策。

东方文学史(七)

东方文学史(七)
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印度民间文学这种结构方式通过五卷书的传播大大影响了东方其他民族的民间故事不仅此后出现的印度的民间故事集继续沿用此法而且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等都仿效此法使这种形式成为东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集的结构模式
东方(七)
第三编 世俗化的文学时代
第三编
世俗化的文学时代
• “世俗化的文学时代”是东方文学发展史上第 三个时代。也就是非宗教信仰和非贵族化和平 民化。 • 东方文学由“贵族化的文学时代”发展到“世 俗化的文学时代”是社会历史发展和阶级关系 变化的必然结果。在贵族化的文学时代,文化 教育和书面文学创作被上层垄断,民众的口头 创作要依靠贵族文人的记录和编纂才能定型和 流传。那时民众文学没占主导地位,不能构成 一个文学时代。
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印度民间文学
• • • • • • • •
印度民间文学作品为什么特别丰富 往世书 佛经中的寓言故事 佛传故事 佛本生故事与《佛本生经》 “譬喻经”与《百喻经》 佛经故事与东方文学 《五卷书》等世俗寓言故事集
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印度民间文学
• 印度民间文学拥有悠久的传统,在东方文学 中最为发达,影响也最大。流传世界上的许 多寓言故事都起源于印度。印度流传下来的 民间文学作品非常丰富,主要原因是: • 一、产生于印度的各种宗教纷纷借助民间传 说故事,宣传、弘扬或阐释抽象深奥的宗教 哲学思想。宗教人士竞相采集、加工、编订 民间故事,并把它们纳入各种经典之中。
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印度民间文学
• 佛经故事,随着佛教在东方各国的广泛 传布,对南亚、东南亚各国的文学艺术 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巴利语的 《佛本生经》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 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流传甚广, 深入人心。佛本生故事不仅是东南亚文 学艺术的启蒙作品,而且也是他们的文 学艺术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的重要来 源。

世界文学发展脉络[精]

世界文学发展脉络[精]

崔致远、李奎报、李齐贤

许筠(1569—1618 )

《洪吉童传》
朝鲜中古三大传奇

《沈清传》、《兴夫传》

《春香传》(说唱脚本体 小说)
春香传 (2000)导演林权泽
韩彩英 在熙 “春香节”宣传大使
越南文学
阮攸(1765-1820)《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
中古日本文学
(7世纪中叶——1867年明 治维新前)
• 国际上有“源学”。
《千年之恋之源 氏物语》 (2001)
东映公司的50年纪 念大制作
吉永小百合、天
海祐希、常盘贵 子主演
《源氏物语》
(上、中、

下,中译本)
氏丰子恺Biblioteka 。物北京:人民语
文学出版社,

1980—

1983年。

近代文学(19世纪)
近代西方文学(14—19世纪)
近代东方文学(19世
阿 拉 伯 近 代 文 学 纪伯伦哲理抒情散文诗
集《先知》(1923)
塔哈·侯赛因三 卷自传体小说 《日子》 (1929 、 1939 、 1962)
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 《宫间街》《思宫街》 《甘露街》(1952— 1957)1988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黑 非 洲 地 区 的 近 现 代 文 学
《假面的告白》(1949)《潮骚》(1954) 《金阁寺》(1957)
曾二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著作被翻 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90 年代国际上掀起了“三岛由纪夫热”。 他善于描写变态心理,其小说的基本心理 倾向是:倒错、施虐、嗜血、趋亡。
日本存在主义文学 大江健三郎(1935- ) 《个人的体验》(1964)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东方文学发展史
摘要: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成为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那么,东方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东方各族的审美文化特征又有哪些,这些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东方各国的具体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关键字:东方文学发展史审美文化特征
一、东方文学的概念
“东方”是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16、17世纪欧洲人开始系统的对亚洲和北非洲的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东方文学即“亚非文学”,它包括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汉文化体系,是表征整个东方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

二、东方文学的发展史
和世界其他文学一样,东方文学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随着时间的发展,东方文学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即上古东方文学、中古东方文学、近现代东方文。

现就其发展概述、特征和具体国家的表现作如下阐述。

(一)上古东方文学
上古东方文明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属于黎明期,其范畴是一个包含
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它的时间跨度是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肇始,一直延续到公元2至8世纪东方诸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时期。

在这期间,既有适应于灌溉耕作的农业文明,又有在特殊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游牧文明,这两种类型的文明互相传播、冲突与融合,逐渐催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上古东方文学。

众多东方诸国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埃及、印度、巴比伦、希伯来和中国。

在东方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文化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神话是远古东方人对宇宙起源、万物生成发展以及主体自我认识的最初诠释,因此,最初的东方文学主要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

马克思曾说过:“东方的历史表现为各种宗教的历史。

”在东方各国最初的文学作品中,如古埃及的《亡灵书》、古巴比伦的《埃努玛.埃立什》、古希伯来的《旧约》和古印度的《吠陀》等神话传说均与宗教密不可分,都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意味个宗教想象。

大约公元前5000年,在尼罗河开始定居的古埃及人翻开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史,古埃及文明属农业文明,“金字塔”结构式的法老王专制的政治形态,以及灵魂不朽死而复生的原始宗教信念构成了古埃及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并贯穿于整个古埃及历史的发展脉络。

产生于新王国时期的宗教性诗歌汇集《亡灵书》就是这样一部关于冥界信仰的产物,其内容大致包括颂神诗、祈祷诗、劝诫诗以及神话诗、歌谣、咒语等。

古巴比伦文学史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最繁盛时期的文学,以巴比伦为代表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可以一直追溯到苏美尔时期,它的生成与发展几乎与古埃及文明同步。

《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是史诗巨著,也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史诗,它的主要情节导源于苏美尔文学的英雄传说,历经近千年的充实和完善,从民间口头流传的原始形式演变成为泥板文书。

乌鲁克城国王吉尔伽美什和半人半兽的草莽野人恩起都化敌为友的转变,表征了两河流域城邦国家文明与原始蒙昧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二)中古东方文学
东方建立封建专制的集权国家后,东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古时期,中古东方文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公元1到9世纪,东方文化处于上升阶段,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形成东方文化的黄金时代;约10到14世纪,东方文化进入繁荣和鼎盛阶段;约15世至18世纪,东方文化发生演变,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文化僵化和停滞现象。

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学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成了东方三大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文化圈和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亚北非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社会构成和文化特质,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它们在人生目的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都各有不同。

由于三大文化圈在地缘、传承和文化思想的独立性,形成了中古东方文化与文学鲜明的地域性。

在思想特征上,中古东方文学在宗教思想影响下,表现出超越现
实、追求无限的思想倾向。

东方自古宗教发达,世界诸多宗教都源于东方,宗教文学便成了中古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东方文化的内向性,中古东方文学大多不把文学作为认识和把握外部客观世界的手段,因此,中古东方文学还表现为主观内省精神。

此外,还表现为注重伦理道德观念和怀疑和反叛精神,寄情自然山水的乐趣。

中古东方文学走在世界的前列,各国都出现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

在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中,中国封建文学达到鼎盛,出现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之作,而在日本,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在南亚文化圈中,印度文学成就最高,产生了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

在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亚北非文化圈中,以阿拉伯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成就最高,被高尔基称作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丰碑”。

(三)近现代东方文学
近现代东方文学是指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下半叶一百多年间地处亚非两大洲的各国的文学,它发展在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也正是这样的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亚非各民族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奋发图强的昂扬精神,奠定了近现代东方文学蓬勃发展的基础。

近现代东方文学时间不长,但历史跨度大,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因此一般又分为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的历史条件、社会状况和文明思潮各不尽相同,文学的潮流和面貌也有很大差
异。

近代是东方文学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启蒙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东方文学有两大主导潮流。

这一特征与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和亚非各民族独立反抗的历史是紧密相关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形成,19世纪中后期各国先后发生了近代化的启蒙运动,亚非启蒙文学便是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而出现一种文学思潮。

亚非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主义,宣传民主、自由和人道,起到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的作用。

启蒙文学抛弃了旧的载道文学和形式主义,以为人生为大众新的文学观念实现了亚非文学向现代的转折,同时长篇小说、话剧、自由体诗等新的文学样式也相继出现。

启蒙主义作为现代化方向的启蒙精神在亚非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后期文学影响巨大。

近代东方文学的另一主导潮流是民族主义文学。

资本主义入侵引起了亚非人民的反抗,人民的民族意识也不断高涨,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也随之兴起。

民族主义文学一方面揭露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暴行,另一方面歌颂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讴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符合时代潮流,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东方近代文学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日本和印度成就最为突出。

二叶亭四迷的《浮云》揭露明治社会的腐败与丑恶,标志日本近代文学的产生。

森欧外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

夏目漱石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我是猫》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强烈的讽刺和批判精神惊动日本乃至世界文坛,为夏目漱石赢得了不朽的
文学声誉。

近代印度文坛最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是泰戈尔,《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诗集,这是一部集中体现泰戈尔以泛神论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的哲理抒情诗集。

诗歌中歌颂了神无限的恩赐、无限的爱、无限的意志,表达了诗人渴望与神结合的心情,也体现了泰戈尔抒情诗歌哲理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