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易错题归纳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A项.其原因是误认为在力的合成运算中, 随着其中的一个力增大,合力也增大.即随着平行四边形一条边长的增 加,对角线的长度相应增加.这是由于解答常规题目产生思维定势的影 响,仅仅考虑了两个共点力之间的夹角θ为锐角的情况,忽视了两个共 点力之间的夹角θ有可能为钝角的情况,造成错解.分析时,应考虑两 个共点力的夹角可能为锐角、直角、钝角.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正确思路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 反,A错误;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但它相对 于接触的另一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错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静 摩擦力,C错误.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如传送带对粮食袋的静摩擦 力就是将粮食袋送往高处粮仓的动力,D正确.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本章易错题归纳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对重心变化把握不准造成错误
丢分题1 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 有一个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里面水的共同 重心将会(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认为沿球面下滑的分力等于mgsin θ,垂直于球面的分力等
于mgcos θ,故易错选B、D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正确思路 质量为m的小滑块静止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小滑块
受到重力mg、球面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作用,如图所示.重力mg产 生两个效果,沿切线方向使物体下滑,其分力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则Ff =mgsin(90°-θ)=mgcos θ,沿半径方向压紧球面,其分力大小等于支
高考物理易错题汇总及深度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汇总及深度解析一、命题特点:高考试题的选取与命制强调注重基础考查但同时区分能力,信息题与估算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均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隐藏相关知识点或给出多个信息混淆知识点。
高考试题要求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设置一定的陷阱,这些陷阱往往体现在计算出错、理解出错、知识点无法区分、过程复杂等细节上。
下面通过几个类型的易错题进行分析。
二、典型例题分析【例1】 (宁夏·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
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
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小车向左运动,N 可能为零B .若小车向左运动,T 可能为零C .若小车向右运动,N 不可能为零D .若小车向右运动,T 不可能为零【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当N 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右,加速度向右,故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A 对C 错;当T 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左,加速度向左,故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或向左加速运动,B 对D 错。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运用临界条件简化解题思路,解题时抓住N 、T 为零时受力分析的临界条件,小球与车相对静止,说明小球和小车只能有水平的加速度,作为突破口。
斜面模型是高中重要模型之一,要彻底研究斜面,对平时训练过的斜面上的问题进行汇总,比如斜面平抛问题、物体沿着斜面上滑与下滑情景、斜面上的平衡问题等,一定会有所收获。
【例2】 (全国Ⅰ·21)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在θ从0°逐渐增大至90°的过程中A .t 1始终大于t 2B .t 1始终小于t 2C .t 1先大于后小于t 2D .t 1先小于后大于t 2【解析】:设折射角为α,玻璃砖的厚度为h ,由折射定律n=sinθsinα ,且n=c v,在玻璃砖中的时间为t=h vcosα ,t = h vcosα = hn ccosα = hsinθcsinαcosα = 2hsinθcsin2α,对红光的折射角α1,蓝光的折射角α2,则t 红 : t 蓝= sin2α2sin2α1,由于α1 >α2 ,故在2α1≤90°,即α1≤45°时总有t1<t2 ,要入射角θ从0º逐渐增大至90º的过程中总成立,要求红光的折射率n1=sinθsinα1 >2,由于题干给定n1=1.5,故总有t1<t2 ,B 正确。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易错题集锦(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综合测试题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密立根用摩擦起电的实验发现了电子B.密立根用摩擦起电的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C.密立根用油滴实验发现了电子D.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答案:D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故选D。
2、如图所示为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时,通过实验数据描绘的光电流与光电管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已知图线甲、乙所对应的光的频率分别为ν1、ν2,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ν1:ν2=4:1B.甲光与乙光的波长之比为1:4C.|U1|:|U2|=2:1D.用乙光实验,达到饱和光电流时,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较多答案:DAB.由于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由E km=12mv2可得最大初动能之比为4:1,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ℎν−W0可知甲、乙两种光的频率之比不等于4:1,又由c=λν可知甲、乙两种光的波长之比不等于1:4,故AB错误;C.因为E km=eU c,则遏止电压之比为|U1|:|U2|=4:1故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光的频率比甲光的频率小,又由图像可知乙的饱和光电流比甲的大,则乙光的光照强度大于甲光的光照强度,所以在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阴极的光子数多,从阴极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较多,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条件是两列波的振幅必须相等B.光的衍射条件是光的波长要比障碍物小C.光的干涉和衍射都能使复色光发生色散D.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答案:CA.光的干涉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等,对振幅大小没有要求,故A错误;B.光的衍射条件是波长比障碍物大或跟障碍物差不多,故B错误;C.复色光发生干涉、衍射时,因为不同频率的光的条纹间距不同,故会发生色散,故C正确;D.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D错误。
【高中物理】功率易错题剖析
【高中物理】功率易错题剖析功率是各地命题的重点,要学好功率,首先要准确理解功率的含义。
功率的概念比较抽象,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
其次,要注意区分功与功率、功率与机械效率,以免引起错解。
下面精选了几个易出错的例题进行分析,以加强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一、对“权力”概念的误解会导致错误例1 关于功和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你做的工作越多,你必须拥有的权力就越多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越大c、工作做得越多,工作时间越长,功率必须越大d.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曲解a、B或C剖析此题造成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对功率概念理解不透。
功率的大小只表示物体所做的功的速度,而不是所做的功的大小。
根据功率P=w/T的含义,功率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功w;第二个是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时间t。
当工作相同时,时间越短,功率越大;当工作时间相同时,所做的工作越多,功率就越大。
在问题设计中,仅仅通过讲述工作或工作时间来比较和判断权力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做更多的工作,功率不一定很大,因为没有指定工作时间,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工作时间长,功率不一定大,因为它不能解释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多少工作,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工作做得越多,工作时间就越长,功率也不一定大,因为工作时间比,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不一定多,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正解d二、混淆“功率”和“机械效率”会导致错误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工作必须完成得越快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c、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曲解a或C剖析由于对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模糊不清,一知半解是造成错解的主要原因。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机械效率表示物体所做的主动功与总功的比率,功率表示物体所做的功的速度。
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完全没有直接联系。
没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不能混淆。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高考物理经典错题及知识点
高考物理经典错题及知识点导言:高考是每年来临的重要考试,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高考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经典的错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考物理经典错题,并解析其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
一、错题解析:运动学在高考中,运动学是物理的基础知识,考察较为频繁。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错题例子:题目:一个小球从地面沿着一条斜面向上滚动,滚动的路程为5.0 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
若小球的半径为0.1 m,忽略摩擦力的影响,求小球的最终高度。
解析:对于滚动的物体,其动能和势能都要考虑到。
我们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球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它的最终总能量。
首先,小球的势能可以表示为mgh,其中m为小球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最终高度。
其次,小球的动能可以表示为1/2Iω²,其中I为小球的转动惯量,ω为角速度。
在这个问题中,小球不受摩擦力的影响,因此动能和势能之和一直保持不变。
可以得到以下等式:mgh + 1/2Iω² = mgh0 + 1/2Iω0²由于小球在斜面滚动,滚动的动能可以表示为1/2mv²,其中v 为小球的线速度。
根据滚动物体的相关公式,可以得到v = ωr,其中r为小球的半径。
将此代入动能的公式中,可以得到:1/2Iω² = 1/2mv²将上述等式代入能量守恒定律的等式中,可以得到:mgh = 1/2mv²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列出以下方程:mgh = 1/2mv²h = 5sin30°通过解方程组,可以得到h ≈ 1.25 m。
二、错题解析: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另一个高考物理中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错题例子:题目:如图所示,一根导线被固定在一个金属环上,环与导线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由运动。
当外部磁场指向右边时,导线的电流方向是?解析:根据洛伦兹力的方向规律,电流与外部磁场有关。
最新高中物理易错题集和解析(近400题)
高中物理易错题集和解析(近400题)[共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近200道易错题解析,后半部分是供练习的204道易错题(附有答案)]质点运动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10 m/s加速度【错解原因】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分析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评析】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应思考在运用规律中是否出现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本题还可以利用图像求解。
汽车刹车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据v,a由此可知三角形vOt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刹车3s内的位移。
例2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
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g=10m/s2)【错解】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来到达地面这段距离即为物体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所以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为 1445m。
【错解原因】由于学生对惯性定律理解不深刻,导致对题中的隐含条件即物体离开气球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视而不见。
误认为v0=0。
实际物体随气球匀速上升时,物体具有向上10m/s的速度当物体离开气球时,由于惯性物体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解答】本题既可以用整体处理的方法也可以分段处理。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分析与反思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分析与反思物理学习在高中阶段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学科,需要深入理解各种概念和原理,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而这些错题不仅仅是知识点上的错误,更是在理解和应用上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加深对物理学习的认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一、错题分析1. 题目一:某物体从6米高处自由落下,落地后又弹起,其弹起的高度是多少?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自由落体问题。
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 计算时没有注意将重力加速度取为正值,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 没有将初速度设置为0,直接使用物体下落的高度进行计算。
- 在计算弹起的高度时,没有将弹起时的速度视为反向运动。
2. 题目二:如图所示,一物体沿着光滑斜面从高处滑下,求物体到达斜面底部的时间。
分析:这是一个斜面上的运动问题。
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 没有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导致计算出的合力错误。
- 忽略了斜面对物体的阻力,导致无法得到准确的加速度。
- 在计算速度和位移时,没有考虑到斜面的倾角。
二、反思与解决方案1. 题目一:反思:对于自由落体的概念和公式不够熟悉,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解决方案: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要强调重力加速度的正负值和初速度的设定。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相关题目或者请教老师进行巩固和提高。
2. 题目二:反思:没有充分理解斜面上的运动问题,对重力分解和斜面阻力的作用不够了解。
解决方案:在学习斜面上的运动时,要注意将重力分解为分力,并理解力的平衡条件。
可以通过多画图、观察实验或者请教老师来提高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总结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题。
通过对这些错题进行分析与反思,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在知识点理解和应用上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学习物理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和原理,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多做题目和实验,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效果。
高考题易错系列物理常见易错题解析
高考题易错系列物理常见易错题解析物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高考物理一直是一个难题。
在高考中,有许多常见易错题,这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常见易错题进行解析,希望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1. 問題一:该占线路应用的淘汰方法是什么?答案:题目未提供具体条件和线路特点,无法判断所应用的淘汰方法。
解析: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易错题,题目没有给出具体条件和线路的特点,因此无法确定应用的淘汰方法。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先仔细观察题目所给信息,不要盲目猜测答案。
2. 问题二:运动物体的性质与运动规律有何关系?答案:运动物体的性质与运动规律有直接关系。
解析:运动物体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物体的性质如质量、形状、大小等决定了物体在运动中的行为,而运动规律则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规律和变化。
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
3. 问题三:怎样判断两个物体是否发生碰撞?答案:可以通过观察是否发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是否发生碰撞。
解析:在物理学中,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是指它们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如一方用力推或拉另一方,或者出现了物体间的接触等。
因此,要判断两个物体是否发生碰撞,可以通过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来进行判断。
4. 问题四:“动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哪些情况?答案:动能守恒定律适用于质点、系统和不受外力作用物体的情况。
解析:动能守恒定律指的是一个物体的动能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它适用于质点(即质点没有尺寸)、系统(包括多个物体)和不受外力作用物体的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动能守恒定律可以方便地应用于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
5. 问题五:在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
解析:在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速度与位移之间是正相关的。
即速度的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
当质点的速度增大时,位移也会随之增大,反之亦然。
高中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及答案分析
6、如图所示,重 50 N 的斜面体 A 放在动摩擦因数为 0.2 的水平面上,斜面上放有重 10 N 的物块 B. 若 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 斜面倾角θ为 30°, 则 A 对 B 的摩擦力为 N, 水平面对 A 的摩擦力为 N 解析:A 对 B 的摩擦力为 GB·sinθ=10×sin30°=5N 水平面对 A 的摩擦力为 0 N 7、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均重 G=10N,各接触面问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同时有 F=1N 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 A 和 B 上, 则地面对 B 的摩擦力等于 , B 对 A 的摩擦力等于
15、如图所示,物块 B 放在容器中,斜 劈 A 置于容器和物块 B 之间,斜劈的倾角为θ, 摩擦不计.在斜劈 A 的上方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 F,这时由于压力 F 的作用,斜劈 A 对物块 B 作 用力增加了 . 解析:对 A 受力分析,由图可知 NBAsinα=F +GA,所以 NBA =F/sinα+GA /sinα.可见由于压力 F 的作用,斜劈 A 对物块 B 作用力增加了 F/sinα. 16、一帆船要向东航行,遇到了与航行方向成一锐角 口的迎面风。现在使帆面张成与航行方向成一φ角,且使 φ<θ,这时风力可以驱使帆船向东航行,设风力的大小 为 F,求船所受的与帆面垂直的力和驱使船前进的力。 解析:如图所示,AB 为帆面,船所受的与帆面垂直 的力 F1 是风力 F 的一个分力,且 Fl=Fsin(θ-φ),F1 又分解至航行方向和垂直于航行方向的 两个力 F∥和 F⊥,其中 F∥驱使船前进,F⊥使船身倾斜 F∥=Fsinφ=Fsin(θ-φ)sinφ.
第 2 页,共 39 页
解析:A 与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A=μG=3N,B 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B= μ·2G=6N.知 A 与 B 和地面都保持静止状态. 对 A 受力分析知,A 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 F 和 B 对 A 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知,B 对 A 的摩擦力等于 F,等于 1N. 对 AB 整体分析,在水平方向,两个拉力 F 已平衡,地面对 B 的摩擦力为 0. 故答案为:1,0. 8、如图所示,一直角斜槽(两槽面夹角为 90°), 对水平面夹角为 30°, 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物块恰 能沿此槽匀速下滑,假定两槽面的材料和表面情况相 同,问物块和槽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解析:因为物块对直角斜槽每一面的正压力为 mgcosα.cos45°,所以当物体匀速下滑时,有平衡方 程:mgsinα=2μmgcosαcos45°= 2 μmgcosα,所以μ= 1 tan α = 1 ( 3 ) = 6 .
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含答案
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含答案一.选择题(共8小题)1.图甲为一玩具起重机的电路示意图,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变压器原线圈中接入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电动机的内阻为R M=5Ω,装置正常工作时,质量为m =2kg的物体恰好以v=0.25m/s的速度匀速上升,照明灯正常工作,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的示数为3A。
g取10m/s2,设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全部用来提升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线圈的输入电压为B.照明灯的额定功率为30WC.电动机被卡住后,原线圈上的输入功率增大D.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内阻上的热功率为20W2.“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这一经典语言深刻体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奥运”理念。
张北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把张北的风转化为清洁电力,并入冀北电网,再输向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
远距离输电过程,我们常常采用高压输电。
某风力发电站,通过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流电,若将输送电压升高为原来的n倍,则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为()A.原来的B.原来的C.原来的n倍D.原来的n2倍3.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设备,构造原理如图所示。
离子源S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初速度可视为零,不计粒子间相互作用)经MN间的加速电压加速后从小孔O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转半周后到达照相底片上的P点,P点到小孔O的距离为x。
下列关于x与(比荷的倒数)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4.磁电式电流表是常用的电学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电表内部由线圈、磁铁、极靴、圆柱形软铁、螺旋弹簧等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靴与圆柱形软铁之间为匀强磁场B.当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时,线圈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不变C.通电线圈通常绕在铝框上,主要因为铝的电阻率小,可以减小焦耳热的产生D.在运输时,通常把正、负极接线柱用导线连在一起,是应用了电磁阻尼的原理5.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3Ω和10Ω,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交流电表,a、b输入端的电流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3s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B.电流表的示数为C.电压表的示数为D.0~0.04s内,电阻R1产生的焦耳热为0.48J6.某同学自己绕制了两个线圈套在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组成了一个新变压器,如图甲所示,线圈a作为原线圈连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电源输出的电压如图乙所示,线圈b接小灯泡。
高中物理常见错题分析
高中物理常见易错题解分析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张毕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习题教学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学生在某些问题上出错,往往不能一次更正,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并没有完全内化。
笔者从高一就开始让学生整理一本自己的错题集,用于对易错概念和规律的反复巩固。
平时经常翻阅学生的错题集,定期归类整理,分析学生易错根源,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效果良好。
本文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旨在对在籍高三学生易错题集中部分力学习题进行归类分析,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共同重视。
1概念理解较模糊,感性思维难过渡经过一轮学习,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整体认识,但由于高一、高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加上时间因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遗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很清晰,甚至有偏差,易出现错误。
例1.1两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一段位移后,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则合力对物体做功为:()① 7J ② 1J ③ 5J ④ 3.5J学生思路:看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力,我马上想到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而后面的数值3和4又使我迅速想到了勾3股4弦5,便毫不犹豫地选了③。
老师点拔:功是标量,而力是矢量,它们遵循着不同的运算法则,即矢量和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而标量和则只需求代数和。
故选①。
在解题时不仅要细心更要弄清概念的物理意义。
例1.2有甲、乙二人分别站在两辆相同小车上,上车前测得乙的力气比甲的力气大,他们用手拉着一根绳子的两端,全力以赴想把对方拉过来,若不考虑阻力和绳子质量,且甲、乙质量相等,那么: ( ) ①两人同时到达中点 ②甲比乙先到中点 ③乙比甲先到中点 ④无法判断学生思路:乙的力气大,乙对甲的作用力大,它们的质量又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甲的加速度大,根据运动学公式:221at s,可得s 甲>s 乙故选②。
老师点拔: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力气和物理学中的力有着本质的区别,日常所讲力是根据人的肌肉发达程度而定的,而物理学中的力是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高考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在高考物理考试中,由于知识点繁多、题目形式多样,导致有些题目易错。
本文对高考物理中常见的易错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力学部分1. 合成力问题易错点:在求合成力时,容易忽略力的方向以及力的正负性。
解决方法:要注意画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力的方向,根据叠加原理来求解合成力。
2. 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易错点:对于惯性现象的判断不准确,以及对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判断不清楚。
解决方法:要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即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对惯性现象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辨别。
二、电学部分1. 电流方向问题易错点:容易弄混电流方向和电子流方向,并且未标注电流的正负性。
解决方法:要清楚电流的方向是正向流动的,即从正极到负极。
同时,标注电流的正负性,有助于计算电路中的各种参数。
2. 法拉第电磁感应问题易错点:忘记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漏掉或错误编写磁感应强度公式。
解决方法:熟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其物理意义,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问题易错点:不清楚折射定律的表达形式,无法正确应用折射定律。
解决方法:记住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并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合理应用折射定律进行计算。
2. 凸透镜成像问题易错点:在凸透镜成像问题中,容易忽略光线的传播方向,得到错误的成像结果。
解决方法:要标注出光线的传播方向,遵循光学成像的规律,正确推导出凸透镜的成像结果。
四、热学部分1. 熵增原理问题易错点:容易将熵增原理与能量守恒定律混淆,以及未能正确应用熵增原理解题。
解决方法:理解熵增原理的物理含义,与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区分,并能够巧妙应用熵增原理解决热力学问题。
2. 热传导问题易错点:在热传导问题中,容易忽略或错误使用热传导公式,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方法:熟记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并能够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对高考物理中易错题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高中物理易错题错误分析及正确解法
高中物理易错题错误分析及正确解法第9单元稳恒电流[内容和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电流、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电阻、电压、电动势、内电阻、路端电压、电功、电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电阻串并联的特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等规律。
本单元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运用电路分析法画出等效电路图,掌握电路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结构特点,进而分析能量分配关系是最重要的方法;注意理想化模型与非理想化模型的区别与联系;熟练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局部电路与整体电路的关系[例题分析]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不对电路进行分析就照搬旧的解题套路乱套公式;逻辑推理时没有逐步展开,企图走“捷径”;造成思维“短路”;对含有电容器的问题忽略了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
例1 如图9-1所示,ε1=3V,r1=0.5Ω,R1=R2=5.5Ω,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距离d=1cm,当电键K接通时极板中的一个质量m=4×10-3g,电量为q=1.0×10-7C的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求:(1)K断开后,微粒向什么方向运动,加速度多大?(2)若电容为1000pF,K断开后,有多少电量的电荷流过R2?在直流电路中,如果串联或并联了电容器应该注意,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电阻不起降低电压作用(如R2),但电池、电容两端可能出现电势差,如果电容器与电路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电容器两端的充电电压不是电源电动势ε,而是路端电压U。
【正确解答】(1)当K接通电路稳定时,等效电路图如图9-2所示。
【小结】本题考查学生对电容器充放电物理过程定性了解程度,以及对充电完毕后电容所在支路的电流电压状态是否清楚。
学生应该知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充电电流会越来越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电势差)越来越大。
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容器所并联支路电压相等时充电过程结束,此时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电流为零。
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易错点01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易错点0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总结(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运动状态在研究物体时可不考虑看作质点。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3)参考系不一定是静止的,只是被假定为静止的物体。
地球是运动的,选取地面为参考系时,地球是假定静止的。
(4)不可忽视位移的矢量性,不可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速度具有矢量性,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在有折返运动时,两者不相等。
(6)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大小,而是用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得出的值。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而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的值。
(7)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反之亦然。
(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反之亦然。
(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其加速度数值大。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也不一定做直线运动。
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
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
(11)速度、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12)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13)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14)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
不能忽略阻力时,一般题目中会说明空气阻力的大小。
(15)雨滴下落最后阶段,部分雨滴所受阻力与重力平衡,做匀速运动。
解题方法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类别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区别对应关系与一段时间或位移对应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物理意义 粗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矢量性 矢量,与位移的方向相同矢量,沿轨迹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联系(1)txv ∆∆=中,当0→∆t 时,平均速度可看作瞬时速度 (2)两者的大小无必然联系,即瞬时速度大,平均速度不一定大2.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加速度的比较物理量 速度v 速度的变化量v ∆ 加速度a 物理意义表示位置变化的快慢或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及位置x 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及速度的变化率公式txv ∆∆=0v v v -=∆tv a ∆∆=单位 m/s m/sm/s 2关系三者无必然联系,v 很大,v ∆可能很小,甚至为0,a 可大可小3.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 (1)方法概述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 D 极大或极小,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我分析。
易错点12 电磁感应(3大陷阱)-备战2024年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12电磁感应目录01易错陷阱(3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分不清因果,混淆两种磁场方向【易错点提醒二】计算感应电动势分不清的平均值不是瞬时值或有效长度错误【易错点提醒三】分析与电路综合问题没有弄清电路结构,错误把内电路当外电路【易错点提醒四】分析力学综合问题不会受力分析,错误地用功能关系列式。
03易错题通关易错点一:错误地运用楞次定律求感应电流1.判断电磁感应现象是否发生的一般流程2.“阻碍”的含义及步骤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四步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易错点二:钷亶地运用法拉北电磁感应定律求感应电动势和分析自感现象1.感应电动势两个公式的比较公式E =n ΔΦΔt E =Blv 导体一个回路一段导体适用普遍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意义常用于求平均电动势既可求平均值也可求瞬时值联系本质上是统一的.但是,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E =Blv 求E 比较方便;当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用E =n ΔΦΔt求E 比较方便2E=Blv 的三个特性正交性本公式要求磁场为匀强磁场,而且B 、l 、v 三者互相垂直有效性公式中的l 为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如图中ab相对性E =Blv 中的速度v 是导体棒相对磁场的速度,若磁场也在运动,应注意速度间的相对关系3动生电动势的三种常见情况情景图研究对象一段直导线(或等效成直导线)绕一端转动的一段导体棒绕与B 垂直的轴转动的导线框表达式E =BLv E =12BL 2ωE =NBSωsin ωt 易错点三:错误求解电磁感应与电路和力学的综合问题1.电磁感应与电路综合问题的求解(1)电磁感应中电路知识的关系图(2).分析电磁感应电路问题的基本思路求感应电动势E=Blv 或E=ΕΔ→画等效电路图→求感应电流内=B 外=tB 外=B 外总=B 2。
2。
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的求解(1)导体受力与运动的动态关系(2).力学对象和电学对象的相互关系(3).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4.求解焦耳热Q的三种方法.【易错点提醒一】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对穿两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情况判断错误【例1】(多选)如图所示软铁环上绕有M、N两个线圈,线圈M通过滑动变阻器及开关与电源相连,线圈N连接电流表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关闭合瞬间,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由a到bB.开关闭合稳定后,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由b到aC.开关闭合稳定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由a到bD.开关闭合稳定后再断开瞬间,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由a到b易错分析:误选A的原因:对穿两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情况判断错误,不能根据楞次定律正确判断感应定流方向。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总结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总结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高考物理是考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应对的科目之一,对于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错题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错误原因,并提出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
一、题目分析1. 题意理解不准确:有些错题往往是因为对题目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导致答案错误。
这可能是由于急于做题、未仔细阅读题目所导致。
2. 知识理解不到位:有些错题是由于知识点的了解不足或者掌握不牢固造成的。
可能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够扎实,或者是对该知识点的注意力不够,导致在应用时出现错误。
3. 计算错误:物理题目往往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一步错误可能导致整个答案的错误。
这种错误一般是由于计算方法不当、计算过程中出现了疏忽或计算精度不够等原因引起的。
二、错误原因分析1. 抄题错误:有时候在抄题的时候会出现疏忽,导致题目理解错误,从而做题出错。
2. 知识点理解不清:一些错题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不清或者记忆错误造成的。
对于物理这门科目而言,掌握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3. 解题思路错误:有些错题是因为在解题过程中思路错误,没有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或者没有正确应用相关的物理原理。
4. 计算过程出现错误:物理题目中的计算步骤往往较多,需要进行精确计算。
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答案的错误。
三、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1. 充分理解题意:在做题之前,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划出关键信息来帮助理解题意。
2. 加强知识点的巩固:高考物理的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练习题、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清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先理清解题思路,确定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计算或者推导。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类似题目的训练来提高解题思路的灵活性。
4. 注意计算细节:在进行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步骤的计算细节,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高中物理必修三易错题汇编
高中物理必修三易错题汇编本文档汇编了高中物理必修三中容易出错的题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力学部分1. 力的平衡问题问题描述:一个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总受力是否为零?一个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总受力是否为零?答案:是的。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总受力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不会加速或减速,保持原有的状态。
是的。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总受力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不会加速或减速,保持原有的状态。
2.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问题描述: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是否成正比?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是否成正比?答案:不是的。
速度和加速度是不同的物理量。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不是的。
速度和加速度是不同的物理量。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 动量守恒定律问题描述:在碰撞事件中,动量是否会守恒?在碰撞事件中,动量是否会守恒?答案:是的。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事件中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量相等。
是的。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事件中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量相等。
二、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问题问题描述: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答案:光线在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
光线在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
2. 凸透镜成像问题问题描述: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远还是近时成像更清晰?凸透镜成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远还是近时成像更清晰?答案: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越清晰。
这是因为远离透镜的物体成像更接近于透镜的焦点,所以成像更清晰。
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越清晰。
这是因为远离透镜的物体成像更接近于透镜的焦点,所以成像更清晰。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集锦与解析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集锦与解析物理学习是高三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甚至出现错题。
本文将围绕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集锦与解析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电磁学中的错题与解析1. 题目:在电磁铁两极之间,距离越近吸力越大的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距离越近,磁场强度越大,从而产生吸力越大的现象。
解析: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由于磁感应强度的空间变化引起的。
在电磁铁两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变化较大,从而产生了吸力越大的效果。
2. 题目:一只电动机,如果电源电压不变,导线中的电流增大,电动机转速会如何变化?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电流增大,磁场强度增大,电动机转速会变快。
解析:实际上,电动机转速与磁场强度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因此,当导线中的电流增大时,电动机转速会增大。
二、力学中的错题与解析1. 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向下的匀加速运动中,重力与处在该物体上的支持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支持力。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竖直向下的匀加速运动中,重力与支持力相等,这是物体保持平衡的基本条件。
2. 题目:一质点在做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这种运动的性质是什么?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这是匀速运动。
解析:实际上,这种运动是非匀速运动,因为质点的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而匀速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与方向均不变。
三、光学中的错题与解析1. 题目:将橙色的光通过一个三棱镜折射后,会发生什么现象?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橙色光在三棱镜中会发生全反射。
解析:实际上,橙色光在三棱镜中会发生折射,因为它的折射率小于三棱镜的折射率,不会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2. 题目:平行光通过一块凸透镜后会发生什么现象?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发生发散。
解析:实际上,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会发生会聚,形成一个实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质点的运动[内容和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用分解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方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些具体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用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例题分析]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分析】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0=10 m/s加速度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正确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小结】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应思考在运用规律中是否出现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本题还可以利用图像求解。
汽车刹车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据v0,a由此可知三角形v0Ot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刹车3s内的位移。
例2、一个物体从塔顶落下,在到达地面前最后一秒内通过的位移为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g=10m/s2)。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物体从塔顶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得H=13.9m物体从塔顶落下时,对整个过程而言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而对部分最后一秒内物体的运动则不能视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最后一秒内的初始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初速,由于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清,导致物理规律用错,形成错解。
【正确解答】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1-3所示。
物体从塔顶落到地面所经历时间为t,通过的位移为H物体在t—1秒内的位移为h。
因为V0=0由①②③解得H=125m【小结】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对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过程相互关系的分析,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如本题初位置记为A位置,t—1秒时记为B位置,落地点为C位置(如图1-2所示)。
不难看出既可以把BC段看成整体过程AC与局部过程AB的差值,也可以把BC段看做是物体以初速度V B和加速度g向下做为时1s的匀加速运动,而v B可看成是局部过程AB的末速度。
这样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一些隐含条件。
使得求解方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有很多题通过v-t图求解既直观又方便简洁。
如本题依题意可以做出v-t图(如图1-4),由题意例3、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
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g=10m/s2)【错解分析】错解: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来到达地面这段距离即为物体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所以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为1445m。
由于学生对惯性定律理解不深刻,导致对题中的隐含条件即物体离开气球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视而不见。
误认为v0=0。
实际物体随气球匀速上升时,物体具有向上10m/s的速度当物体离开气球时,由于惯性物体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正确解答】本题既可以用整体处理的方法也可以分段处理。
方法一:可将物体的运动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1-5所示。
规定向下方向为正,则V0=-10m/s,g=10m/s2∴物体刚掉下时离地1275m。
方法二:如图1-5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分为A→B→C和C→D两段来处理。
A→B→C为竖直上抛运动,C→D为竖直下抛运动。
在A→B→C段,据竖直上抛规律可知此阶段运动时间为由题意知t CD=17-2=15(s)=1275(m)方法三:根据题意作出物体脱离气球到落地这段时间的V-t图(如图1-6所示)。
其中△v0ot B的面积为A→B的位移△t B t c v c的面积大小为B→C的位移梯形t C t D v D v C的面积大小为C→D的位移即物体离开气球时距地的高度。
则t B=1s根据竖直上抛的规律tc =2s,t B-t D= 17-1=16(s)在△t B v D t D中则可求v D=160(m/s)【小结】在解决运动学的问题过程中,画运动草图很重要。
解题前应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
草图上一定要有规定的正方向,否则矢量方程解决问题就会出现错误。
如分析解答方法一中不规定正方向,就会出现例4有一个物体在h高处,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地时的速度为v1,竖直分速度为v y,下列公式能用来计算该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是[ ]形成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模型与规律配套。
V t=v0+gt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而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不能用此公式。
第二不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
每个分运动都对应自身运动规律。
【正确解答】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C,D。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分运动与合运动时间具有等时性。
水平方向:x=v0t ①据式①~⑤知A,C,D正确。
【小结】选择运动公式首先要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运动性质确定了,模型确定了,运动规律就确定了。
判断运动性要根据合外力和初速度的关系。
当合外力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合外力与v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当合外力与v0垂直且恒定时,物体做平抛运动。
当物体总与v垂直时,物体做圆运动。
例5、正在高空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1s释放一个重球,先后共释放5个,不计空气阻力,则 [ ]A.这5个小球在空中排成一条直线B.这5个小球在空中处在同一抛物线上C.在空中,第1,2两个球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相邻两球的落地间距相等【错解分析】错解:因为5个球先后释放,所以5个球在空中处在同一抛物线上,又因为小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
形成错解的原因是只注意到球做平抛运动,但没有理解小球做平抛的时间不同,所以它们在不同的抛物线上,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但是先后不同。
所以C选项不对。
【正确解答】释放的每个小球都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的速度与飞机的飞行速度相等,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是开始的时刻不同。
飞机和小球的位置如图1-7可以看出A,D选项正确。
【小结】解这类题时,决不应是想当然,而应依据物理规律画出运动草图,这样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本题水平方向每隔1s过位移一样,投小球水平间距相同,抓住特点画出各个球的轨迹图,这样答案就呈现出来了。
例6、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s 停下来。
现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B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错解分析】错解:设汽车A制动后40s的位移为s1,货车B在这段时S2= v2t = 6×40=240(m)两车位移差为400-240=160(m)因为两车刚开始相距180m>160m所以两车不相撞。
这是典型的追击问题。
关键是要弄清不相撞的条件。
汽车A与货车B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和初始时刻两车距离关系是判断两车能否相撞的依据。
当两车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大于初始时刻的距离时,两车相撞;小于、等于时,则不相撞。
而错解中的判据条件错误导致错解。
【正确解答】如图1-8汽车A以v0=20m/s的初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0s停下来。
据加速度公式可求出a=-0.5m/s2当A车减为与B车同速时是A车逼近B车距离最多的时刻,这时若能超过B车则相撞,反之则不能相撞。
△S=364-168=196>180(m)所以两车相撞。
【小结】分析追击问题应把两物体的位置关系图画好。
如图1—8,通过此图理解物理情景。
本题也可以借图像帮助理解图1-9中。
阴影区是A车比B车多通过的最多距离,这段距离若能大于两车初始时刻的距离则两车必相撞。
小于、等于则不相撞。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A车速度成为零时,不是A车比B车多走距离最多的时刻,因此不能作为临界条件分析。
例7、如图1-10所示,一人站在岸上,利用绳和定滑轮,拉船靠岸,在某一时刻绳的速度为v,绳AO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不计摩擦和轮的质量,则此时小船的水平速度多大?【错解分析】错解:将绳的速度按图1-11所示的方法分解,则v1即为船的水平速度v1= v·cos θ。
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清船的运动情况。
实际上船是在做平动,每一时刻船上各点都有相同的水平速度。
而AO绳上各点运动比较复杂,既有平动又有转动。
以连接船上的A点来说,它有沿绳的平动分速度v,也有与v垂直的法向速度v n,即转动分速度,A点的合速度v A即为两个分速度的和。
v A=v/cosθ【正确解答】方法一:小船的运动为平动,而绳AO上各点的运动是平动+转动。
以连接船上的A点为研究对象,如图1-12,A的平动速度为v,转动速度为v n,合速度v A即与船的平动速度相同。
则由图可以看出v A=v/cosθ。
【小结】方法二:我们可以把绳子和滑轮看作理想机械。
人对绳子做的功等于绳子对船做的功。
我们所研究的绳子都是轻质绳,绳上的张力相等。
对于绳上的C点来说即时功率P人绳=F·v。
对于船上A点来说P绳船=Fv A cos解答的方法一,也许学生不易理解绳上各点的运动。
从能量角度来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还应指出的是要有实际力、实际加速度、实际速度才可分解。
例8、一条宽为L的河流,河水流速为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要使船划到对岸时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什么方向?最短航程是多少?【错解分析】错解:要使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与岸垂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