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四融六化”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四融六化”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29767cc4afe04a1b071def9.png)
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四融六化”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卓良福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年第01期一、项目背景中职学校长期面临专业建设动力不足、中职学生技术技能训练不够、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缓慢等现实问题,2008年起,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以数控专业为突破口,以技能大赛为依托,紧紧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技能大赛训练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紧紧围绕校企深度合作、产教研全面融合,通过三叶企业校区的建设,引入2家企业在校开展竞赛并与教学、生产、科研、创业“四项融合”,校企共同管理学生和实施教学及指导学生参加大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撑,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共育人才机制,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二、模式内容(一)实践“四项融合”教学,形成校企共育的人才机制1.竞赛与教学融合,夯实学生技能根据数控专业课程的特点,制定以技能大赛项目为主体内容的精品课程和项目化教材。
合理设计、精心组织各实习项目编写成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丛书6本(数控铣部分、数控车部分、加工中心部分)实操试题集锦及加工案例开展实训教学,使实习教学项目和大赛实操案例相融合。
2.竞赛与生产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意识学校成立数控竞赛俱乐部,协助企业开展对外生产加工。
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和实现目标的竞争意识。
学生对外加工产品,可以了解企业对产品质量、加工效率要求,在学习过程就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和效率意识。
这也是竞赛要取得好成绩最基本的两个条件是:一是完成工件(效率);二是精度高(产品质量)。
3.竞赛与科研融合,提升科研水平及服务能力学校将教师指导大赛与教育科学研究有机统一起来,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项目。
针对在参赛和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竞赛与科研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先后完成省级以上课题3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编写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试题和案例丛书一套(10本),发表大赛论文3篇,大赛专利产品4项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作品展一、二等奖。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81c1de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e.png)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产教融合以赛促学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举办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就“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学校之间在教学内容、师资培训、人才输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的工作。
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市场需求。
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借鉴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教学更贴合社会实际需求。
2. 提高学生就业率。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改善教师队伍。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老师可以走进企业一线,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 促进产业发展。
合作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更多的技术、人才等支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教融合对于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能大赛的意义1. 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技能大赛是一次综合素质展示的机会,学生们在比赛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展现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水平。
通过赛事的举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他们的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
2.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技能大赛有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优秀的比赛成绩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3. 促进产教融合。
技能大赛的举办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赛题、提供赛事场地和设备等,有助于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合作的深入开展。
4. 推动产业发展。
比赛中的赛题设置通常与实际产业密切相关,参赛学生可以通过比赛提出创新性的方案和解决方案,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60ccff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8.png)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 引言1.1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产教融合以赛促学是一种促进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促进技能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的创新模式。
通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载体,学生可以将平时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在竞赛中进行实践应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也促进了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合作,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技能,还能结识来自不同院校和不同领域的同学,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大赛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通过产教融合以赛促学,职业院校也能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也对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意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这种比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们在各类专业领域的技能掌握程度,还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还可以促进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比赛,学校可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大赛也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参加大赛,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和思考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cf2d2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5.png)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和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职业院校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其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密切相关。
而产教融合则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训等形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企业运作,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也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1.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产业是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就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使其在毕业时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
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2.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产教融合可以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而职业院校则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培养基地。
通过与企业进行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与此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3.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教融合有助于有效对接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随着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相关行业的就业人数将得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也将得到优化。
这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实训基地是最常见的产教融合形式之一。
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亲身参与生产和管理工作,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也有助于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2.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特定的项目,如科研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等。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f652c5360cba1aa811da92.png)
一 是 以 大赛 项 目为参 照 、 以 职 业 岗 位 分 析 为
制 成 果 将 大 赛 项 目承 载 的 技 术 培 养 目标 为 核 心 、 以“ 利做 、 利
以及 参 赛 选手 的得 失 情况 动 态 反馈 到教 学 环 节 ,
反 馈 的 促 进 机 制
一
施 水 平 和 能力 . 形 成 了 区 域 整 体 推 进 教 学 改 革 的 高 位 态 势
( 三 ) 形 成 了 从 大 赛 项 目 向 专 业 技 能 课 程 资
源 转 化 的 开 发 程 式
是 大 赛 促 进 专 业 技 能 教 学 改 革 的 倒 逼 机
与开 发成 果 “ 进课 程 、 进课 本 、 进课 堂 ” 。 二 是 以骨 干 职 业学 校 为 “ 实 验 田” , 广 泛 建 立 课 程 改 革 专 业 实 验 点 和 技 能 教 学 研 究 基 地 , 引 导 职业 学校 开展 “ 教学 做 合一 ” 模 式 的实 践 , 建立 “ 能 力导 向” 的评 价标 准 . 真正实 现学 生 的深度 学 习 。 三是 以 “ 示 范课 ” 评 比、 信 息 化 教 学 大 赛 为 “ 切人点 ” . 发 挥 大赛 教 练 员 、 金 牌 选 手 的 示 范 引
 ̄ J I l +推 广 ” 模 式 和 “自 下 而 上 ” 的问 题解 决 模式 、 社 会 互 动 模 式 ,推 动 职 业 学 校 动 态 调 整 课 程 内 容 、
变 革 教 学 方 式 、 创 设 教 学 情 境 、 提 升 教 师 课 程 实
三、 成 果 主 要 创 新 点
f 一 1 建 立 了 大 赛 与 专 业 技 能 教 学 改 革 双 向
大赛 成 果 向教学 改 革实 践 的转化 。
搭建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创新与实践
![搭建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创新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d579ee167ec102de2bd89e5.png)
搭建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创新与实践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广泛开展“师生百项技能大赛”活动,创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途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积极搭建技能竞赛平台,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几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标签:实训基地技能竞赛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化进程需要,展示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岗位特点;引导相关高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技能的同时注重展示选手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节能减排与成本效益意识”,按照“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高技术与高效率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以此来更好地体现大赛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积极搭建技能竞赛平台,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几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我们的经验是:优秀师资是前提,实训条件是保障,良好氛围是基础,教学模式是核心,勤学苦练是关键。
1 技能竞赛成为创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途径的重要形式,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院机电类专业已经形成以技能竞赛为动力,通过校内比赛选拔与培训,突出职业技能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利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技能竞赛已成为我院创新学生实习实训途径的重要形式,成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选拔和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使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更符合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有利于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基于工作室“产、学、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工作室“产、学、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78672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4.png)
基于工作室“产、学、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摘要:基于工作室“产、学、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将“产(生产性实训)、学(教师教学)、研(项目研发)、赛(学生竞赛)”融为一体,按照生产性实训、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师资力量提升和技能大赛培育“四合一”功能定位的工作室,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提出新形势下的一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产学研;高等职业院校当今,高职教育面向市场,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共建形成命运共同体,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度整合。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基础,以真实项目为主线,以企业形式进行管理,引入企业文化,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实现学习与岗位无缝对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有工作室培养模式下,把“产、学、研、赛”有机结合,形成新形势下的一种全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一、工作室“产、学、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工作室“产、学、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职业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
校企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训提高了项目开发经验,还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调动了三方的积极性。
四位一体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前引入企业文化和氛围,学习和专业岗位对接,学生毕业后不加培训就可直接上岗,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对口率。
四位一体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工作室引入企业专家,引入真实项目和重点课题,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教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降低了教师参与科研的门槛,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即培养了双师型教师团队,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下的活页式教材开发
![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下的活页式教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f80c75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e.png)
形式设计
设计教材的版面、风格、色调等,使 其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
评价与反馈
对使用活页式教材的学生和教师进行 调查,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对 教材进行改进和完善。
05
04
出版制作
将设计好的内容进行排版、编辑、校 对等环节,最终印刷成册。
03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活页式教材开发
基于岗位需求的活页式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的实践
在岗课赛证融通理念指导下,活页式教材开发应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将企业真实工 作场景、典型案例融入教材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要注重教材内容 的更新和升级,以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教材开发的效果
通过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下的活页式教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职业 教育质量和水平。
详细描述
通过对特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教材内容,确保教材内容与 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同时,将工作过程系统化地呈现于教材中,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工作流程,提高实际 操作能力。
基于课程标准的活页式教材开发案例
总结词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融入教材,提高教材的学术性和教学性。
对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提炼出相关技能要点。
将技能要点转化为教材内容
将技能要点转化为适合教材形式的内容,确保 教材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设计技能训练活动
根据技能要点,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基于职业资格证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
分析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
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教材应涵盖的知识 点和技能点。
基于“产、教、赛三融合”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赛三融合”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cf3153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0.png)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基于“产、教、赛三融合”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毛可洪(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广东佛山528041)摘要:大数据时代催生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而高职院校应及时关注大数据相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基础理论、工程实践于一体,为大数据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应用性、实用性、国际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撑。
笔者提出构建基于“产、教、赛三融合”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对接产业、校企协同、赛教融通”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并利用“大数据应用工作室”平台,搭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赛训一体化平台,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培育工匠精神,形成以赛促教、训赛对接、赛创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大数据;产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1-0115-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Big Data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Thre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Education and Competition MAO Ke-hong(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Guangdong Polytechnic,Foshan 528041,China)Abstract:The era of big data has brought abou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majoring in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related to big data in time,integrate basic theor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and provide applied,practical and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of big data.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based on "production,teaching and three fusion"big data application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et up "docking industry,teach one"big data applications of specialized core curriculum system,and use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udio"platform,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s contest,pro⁃vincial,national race 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ing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large data fusion,promote th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Key words:big data;production,education and competition;integra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course system1引言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全面开启了大数据时代。
世界技能竞赛背景下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实践分析
![世界技能竞赛背景下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实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0983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2.png)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4月上 19世界技能竞赛背景下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实践分析阳国华1 马平川21. 上海互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200136;2.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093摘 要 世界技能竞赛的各标准均可作为优质的课堂内容。
目前,依据世界技能竞赛的标准来确定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形成与职业学校专业化技能竞赛一致的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基于世界技能竞赛的背景,针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推动作用加以分析,以全面凸显世界技能竞赛在该方面的促进优势。
关键词 世界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引言世界技能竞赛(以下简称世赛)的开展,为世界各国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方向和内容,能够体现出对人才技能方面的指导作用,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基于“培训优先”理论的指导,英、美、法等国家均制定出更为科学的技能培训方案,并同步建立一定的法案,主要为提高高级技工的人才数量。
技能培训也可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可依据世塞选手技能的培训经验和获得的成绩开展细化研究,主要体现出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方式。
在此背景下,便形成与世赛的理念和标准统一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效果,同时也能够探索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优化培训策略。
1 世赛参赛选手获奖成绩与技能培训经验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期,GDP 的增长速度保持平稳,主要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来推进国家转型升级。
作为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便需主动依据我国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人才的结构、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针对生产和生活需求培养具有高水平技能和技术的人才,这也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培养技术人才的普遍标准[1]。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ff76d3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4.png)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年来,“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理念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通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合作,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能力提升,以此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就“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意义“产教融合以赛促学”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来推动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
这种模式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一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职业院校本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地,而技能大赛作为学生展示自己技能的平台,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拥有更加出色的综合素质。
这一模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产教融合的理念正是提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技能大赛的举办能够让学校和企业联手培养学生,以满足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让学校更好地打破行业壁垒,获得更好的教学资源。
这一模式有助于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
技能大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
通过技能大赛,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比赛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能,最终成为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理念对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也对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理念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应用,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
技能大赛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操作的比赛平台,通过比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考察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论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c0ff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e.png)
论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插花艺术”课程为例郑晓英1,郑志勇2(1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北京房山102442)摘要:技能大赛是目前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立足技能大赛发展,在分析技能大赛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多样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5个方面论述了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在工作岗位运用新技能和新技术,给企业输入活力。
启示二: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应突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在完成公共基础和教育模块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毕业综合设计、体验性课程、大赛项目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体系比例,加强完善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启示三: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打造一流高职和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
要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尤其是在专业培养阶段,实施以导师制为基础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形成企业、行业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有机结合的“双岗”教师队伍。
2立足技能大赛,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
而技能大赛是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虽然职业院校也重视职业大赛对实践教学建设的作用,但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高等职业院校未能将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纳入课程实践阶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方向一直都是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构建上,和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差别不大,未能真正体现职业院校特点,未从战略高度重视技能大赛,更谈不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训结合。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6c28fa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7.png)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与企业需求的对接,职业院校之间常常举办技能大赛。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所谓“产教融合以赛促学”,就是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贴合实际,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使学生更加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能够将课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常,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更加贴近实际,但依然无法与真正的工作环境完全对接。
而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电子技术大赛中,学生不仅要理解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际电路搭建和故障排除,从而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技能大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技能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现有的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
技能大赛通过题目的设置和操作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机器人技术大赛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设计和编程来完成不同的任务,这要求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技能大赛可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其他学生进行比拼,展示自己的水平和实力。
即使最终没有获得好的成绩,学生也能从竞争中学到很多东西,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自信心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产教融合以赛促学”可以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在技能大赛中,企业常常作为评委参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基于“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基于“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a475d9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c.png)
1402023年11月上 第21期 总第417期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2014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产教融合”,提出企业应成为办学主体之一。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1-4],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产教融合”被视为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教育的根本机制[5]。
在此制度下,各高校纷纷走出校门,寻求合作关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如火如荼,“岗课赛证”也成为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新贵”。
然而,目前在岗课赛证、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建设还存在对“岗课赛证”综合培养方法理解不透彻、“岗”“赛”“证”与“课”貌合神离、校企合作融通不深入、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
为全面提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厘清职业教育综合育人的目标,优化岗课赛证融通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康复医疗领域的投入,加强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然而,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3点。
1.1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我国从1980年开始逐渐涉足康复医学领域,在此之前,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一直缺席。
1982年,卫健委开始在部分城市尝试性建立康复治疗中心,逐渐迈出了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第一步。
由于我国的康复事业属于“舶来品”,发展滞后,与高人才需求不匹配,供需长期失衡。
与临床专业相比,康复医疗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一直处于劣势。
尤其是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以后,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康复医疗市场急需大批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需要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一体三全多点并进”技能大赛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一体三全多点并进”技能大赛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6d72387a98271fe900ef9c8.png)
“一体三全多点并进”技能大赛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郭隆健李厥瑾朱彦斐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10期摘要:技能大赛是新时代产教融合模式走向成熟发展的缩影,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也是一个杠杆,引领和“撬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本文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制为研究起点,重点探索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技能大赛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着力构建职业技能大赛“一体三全,多点并进”的长效发展机制,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电子信息; 技能大赛; 长效机制中图分類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150-001一、研究过程2012年学校争创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时,开始对技能大赛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
2013年建立了校-省-国三级竞赛机制;2014年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技能大赛机制研究”)的研究,将技能大赛元素融入专业教学;2015年获校级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完善了大赛成果转化机制,构建了赛-教-学互促机制,研究成果在校内多个专业推广应用。
二、研究成果简介针对技能大赛覆盖面窄、重功利、轻转化等问题,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等课题,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手,兼顾行业精英人才的培养,研究并实践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赛-教-学互促机制的具体途径。
构建面向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技能大赛互促新模式;组建技能大赛人才班,促进精英型人才培养;追踪竞赛项目变化,推进大赛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紧贴大赛需求,推进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学生技术创新项目孵化。
形成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赛-教-学一体化互促新机制,为其他同类院校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中职电子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实践研究
![中职电子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dcfa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2.png)
中职电子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实践研究摘要:“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2022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之一,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岗课赛证创”的内容逻辑与融合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链接产业、提高就业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进行“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的一体化设计,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多要素相互融合。
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开发模块化课程资源库。
构建了层次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融合模式,加快推进三教改革。
把推进数字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合理设计“岗课赛证创”学习成果的相互转化,同时关注学生持续发展,从而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关键字:岗课赛证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电子专业2021年10月,两办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第15节“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提到: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认证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岗课赛证创”是指职业岗位、专业课程、技能大赛、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和创新创业,从产教融合的视角,探索构建“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模式。
一、研究意义职业教育的目标最终是使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实践性教学,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
(一)实行“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市场、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呼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当前我国的劳动人口整体上素质和能力还难以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就业中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显得更为迫切。
(二)实行“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推动中职院校“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有效手段。
精心打造合作平台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
![精心打造合作平台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47ea303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6.png)
精心打造合作平台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以服务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目标,在解决技能人才供需重大结构性矛盾、校企合作制度性高交易成本、多头管理体制带来的发展壁垒等现实问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标签:政府主导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有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组建了1400余个职业教育集团。
合肥市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产业体系完善,教育资源富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与国内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不同,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产教融合、互利共赢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校企合作和服务产城谐调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模式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地处江淮之间,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建立了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拥有家电、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一大批重点产业。
近年来,新型平板显示、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動力,同时也对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组织架构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设理事会,理事长由市政府分管教育的秘书长担任。
集团成员由政府相关部门、院校、行业、企业等组成,其中包括发改、教育、经信等30个市直部门,合肥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等29所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院校,合肥京东方、科大讯飞等58家企业,加工制造等8个行业指导委员会,日常事务由市教育局牵头。
(二)集团性质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组成的非独立性法人组织,合作各方不改变各自原有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机构属性和人员身份。
赛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交通职业
![赛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交通职业](https://img.taocdn.com/s3/m/3697c11d172ded630a1cb642.png)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2017JSJG335);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9-03)。
作者简介:程丽群(1980-),江西临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高等职业教育。
0引言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与创新,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大检阅。
为了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并完善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内动力,实现技能大赛获益的“点”扩展到更大的“面”,激活大赛的“拉动效应”,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标,实施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是有效途径。
1建立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机制1.1成立技能竞赛教学研究中心为实现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及推广,学校进行顶层设计,成立技能竞赛教学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成员以历届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为主,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辅,动态梳理、研究技能大赛赛项的内容、任务、标准、设备、评价方式,并将其转化为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及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1.2建立健全四级技能竞赛训练选拔机制由技能竞赛教学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学校-校企合作订单班-省级、行业-国家级”四级技能竞赛训练选拔机制。
校级技能大赛面向汽车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参赛覆盖率100%;校企合作订单班技能大赛面向全院部分学生,参赛覆盖率达50%以上;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人才,参加省赛、行业赛、国赛选手。
建立二级参赛梯队制度,第一梯成员由大三学生组成,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参赛经验,能最大程度的展示学院教学改革成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梯队成员由大二学生组成,为技能大赛队伍的预备队,负责协助指导教师团队执行大赛训练计划、训练方案和考核评价,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技能竞赛的文化和要求,为后续参赛打好坚实基础,同时为指导教师轮流制提供保障。
1.3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平台,保障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内容来源于行业、企业生产内容,反映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发展、工艺标准,体现了产业升级最新动态。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2eb4f43f0740be1e650e9af6.png)
论“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者:李浩泉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9年第09期[摘要]文章阐述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发展导向,进而通过发展成效展示、发展问题梳理、发展态势研判对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现状进行审视,最后从推动职业技能竞赛目标理念的革新,创建参与主体共同协作机制,细化竞赛项目、拓宽竞赛覆盖面三方面提出了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大赛优化策略,以期推动技能竞赛与职业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产教融合; 以赛促学[作者简介]李浩泉(1978- ),男,广东东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广东; 东莞; 523808)[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重点課题“思想政治工作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演进”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批准号:2018JKSJD24)[中图分类号]G71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8-0104-05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和普通本科学术教育形成了“二元并立”的局面,我国职业人才的战略发展目标给职业教育办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职业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双重要求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职业院校的职业文化积淀、师资力量配备和职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积累等都是体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软实力的主要表征,这些方面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硬实力主要是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设备供给情况、设备更新、自主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以及师生在职业教育科研、职业大赛及平时实践作业中积累的作品和发明等。
从2010年至今,各地市的职业院校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职业资源供给都是空前的,当前的核心问题就是“职业成果多产性和价值内涵深邃性”,这两大核心发展的特色价值体现和落实还面临着众多挑战。
因此,职业院校在政府支持下,积极利用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来展现院校在某些特定领域的职业成果与创新,且特色化的职业技能大赛还可以推动当地或者其他区域的经济产业发展,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协同进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王婕黄冬梅雷顺安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4期
摘要:依托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加深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深入合作、深度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建设工作,从而探索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技能大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235-02
作为职教本质特色的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关键要素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
目前,国家定期举办各级各专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立起一个常态化、制度化的竞赛机制,是培养和选拔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依托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我们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入接触、深度融合。
这种深度融合式的互利互惠发展,不仅促进职业院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还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合作和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院已经多次承办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和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在教学中,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建设工作,从而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承办及参加竞赛现状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已经连续五届承办了广东省医药生化类比赛活动,如“化工仪表自动化”赛项、“化工设备维修”赛项。
作为全国化工医药类专业技能大赛的选拔赛及分赛区,自2012年起已经举办五届。
同时,我院多名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化工设备维修”赛项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化工仪表自动化”赛项三等奖4个。
承办的省技能大赛经过五届的发展,参与院校及学生逐年增多,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企业和专家也越来越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在大赛的承办和参赛过程中,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很多企业部门和专家为技能大赛提供财力和技术支持,不断进行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和标准的调整与更新,赛项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以使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相同步。
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逐渐深化,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深度的产教融合。
二、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要求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
学院提倡产教融合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的需求,这是他们联手培养人才的动力。
而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好“载体”和“推手”,也是促进校企紧密联合的平台之一。
(一)校企互动的加强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很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在举办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行业、企业的参与。
为了办好比赛,我院积极与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广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拉斯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联系,取得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企业主动安排多名高级工程师及高级技师参与赛项内容设计及成绩评价,参与制定竞赛流程、竞赛内容和评分标准,在技能大赛中担任裁判和专家。
这些裁判和专家大部分是化工专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制定的比赛内容也都是和企业的一线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
校企互动,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的融合。
目前,已经有13家化工单位成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岗位对口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而我院也将大赛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成为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以进一步促进校企持续合作的平台。
我院已经连续两届承办广石化技师培训班,为企业职工晋升提供技术服务,还为深圳聚正源公司提供新进职工技术培训等。
授课教师都是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他们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方法,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也融入职业培训中,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使我们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双赢”的局面,也促进了产教的深度融合。
(二)产教一体的实施
1.技能大赛促进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在职业技能竞赛的推动下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贯彻国家与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在教学中引进化工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任课教师对技能大赛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把课程教学的一些基本的、稳定的内容和大赛的要求结合起来,将技能大赛的理论及实操内容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形成课程模块进行推广。
例如,“化工仪表自动化”赛项中的“集散控制系统组态”实操项目,教师将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再添加组态王、MCGS等其他工业组态软件教学内容,整合成一门课程“集散控制系统”,课程考核也改为实操考核,将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当作课程实操成绩的评分标准,改革了课程的评价方式。
“化工设备维修”赛项中“镶配件制作”竞赛项目整合成“机械机构分析与装配技术”课程,也将评分标准作为考试标准,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大赛是展示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平台,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
技能大赛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以推进整体师资水平的发展倒逼高职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专业实践技能。
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承办和参加技能大赛,我们锻炼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职业技能大赛需要加强大赛的成果转化工作,通过技能大赛引领职业院校为区域产业升级服务。
技能大赛以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五名老师晋升为副教授,四名老师成为国赛的裁判,两名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
他们也申请成功多个省级教改课题、省级实训中心、协同育人中心等省级项目,以及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等。
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通过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师队伍,将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成功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中学、学中做”等教学理念,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完备,教师培养目标逐步实现。
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促进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产教深度融合,将大赛技术标准同该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接,“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条件,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培养高素质的化工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婕.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6,(03).
[2]孔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03).
[3]张启慧;孙玺慧.产教融合背景下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改革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4]高永生.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对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意义与实践的研究[J].模具制造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