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合集下载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博厚中学吴芬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③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读课文。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

然后学生带着这一方法齐读。

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语文教师王丽岩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

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

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1. 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 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 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两个探究学习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习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讲课稿《五柳先生传》讲课稿今天我为大伙儿讲课的课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选这一篇课文作为讲课内容是因为我想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探究。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深刻感悟与深入考虑,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与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如此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喜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她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虽讲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二、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时期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通过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掌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2、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知识目标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有益启发”。

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掌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

另外,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也是一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朗读探究法与讨论点拨法。

“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

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

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5篇)柳先生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板书课题。

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é尽短褐hè黔qián娄曾zēng不箪dān瓢俦chóu衔觞shāng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饮酒---------“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率真放达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足见一斑。

4、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但是他“晏如也”---------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5、“赞”语中哪句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并谈谈你的看法。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选这一篇课文作为说课内容是因为我想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探索。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五柳先生传》全文173 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

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

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2 、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知识目标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

另外,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也是一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朗读探究法和讨论点拨法。

“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初中《五柳先生传》

初中《五柳先生传》

初中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语文组的X号考生我所说课的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的课文。

本篇课文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流畅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因此学习本篇课文学生可以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学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

八年级学生语文知识有了较丰富的积累逻辑思维也初步成型对语言风格的体察能力也比较强。

但是对于比较系统的文言知识掌握还不够。

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简洁平实且富有逻辑性学生可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学习文言知识。

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写作的环节学生可通过实践有意识地训练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有关文言字词的读音及含义如“嗜、辄、吝、褐、箪、汲、俦、觞、瓢、屡、娄、欤”【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词句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此外根据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我将利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因此我将重难点设为: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词句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四、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八(下)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八(下)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会。

教学方法:讨论、朗读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预习)一、导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史上,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

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这天我们来学习《归去来辞》的姊妹篇《五柳先生传》。

二、学生熟读课文,初悟文章。

1、学生出声反复读文章,三遍以上。

2、教师范读,正音,规范朗读停顿节奏。

学生齐读,看诵读状况。

3、学生有感情再读,教师了解学生领会状况。

三、解决字词问题,进一步领会资料。

1、把握实词的音形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以及记忆方法。

3、翻译全文。

四、结合文体知识、作者介绍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1、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大屏幕)传记文,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它的资料是真实的。

之后教师举例介绍传记文章的特点。

2、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常识知识以及东晋时代的社会状况:学生先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师提炼要点:资源:(大屏幕)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2023最新-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

2023最新-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

(见后“附”)一、导语设计(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

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

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②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2024年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2024年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③教会学生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④背诵课文。教学重点: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 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理解传记与自传的根本特点。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老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详细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妙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今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两篇文章互相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ú〕2.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不设置考虑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老师巡视,要关注那些根底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互相交流。

老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假设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研讨与交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详细内容又是什么。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思路】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

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⑴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⑴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⑴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⑴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教学步骤】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2021年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篇(精编)

2021年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篇(精编)

2021年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1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__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__的教学目标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3、背诵全文__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__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__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

使学生对__结构有大致了解,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价值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一.导入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师:为了充分利用好这节课,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读)(出示冯友兰读书方法)师:下面我们就按照我国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的“读其文、知其意、明其理。

”的读书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把它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生:(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文章,划出了不会读的字,好我们来看黑板上不会读的字,谁来帮助解决。

生:(帮助正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颇(pō)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赋(fù)欤(yú)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下文章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在难读的句子上可以划出节奏。

生:(听朗读,划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精选8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精选8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精选8篇】篇一: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é尽短褐hè黔qián娄曾zēng不箪dān瓢俦 chóu衔觞shāng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篇二:自主探究篇二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⑴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明确: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⑵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6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文章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

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识有限,理解接受文言文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3、教学环境分析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中学生普遍现象,所以选择在多媒体室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观看图片,填写表格等方法把握文章内容,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6篇)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6篇)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6篇)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大家好,我是**中学的**。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流程这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背景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是在上学期学习完《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的基础上,学生对陶渊明有一定的了解后学习的陶渊明的又一篇文章。

本文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文言文的学习仍然是重点,很多篇目是中考的考试篇目,根据中考要求以及单元重点,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初二的学生已接触了不少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但是综合的文言能力还有待提高,为此我确立了以下两个教学难点:1.文中的部分较难翻译的句子,如: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教学结构本课的学习,我安排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作业设计这几个教学环节。

五、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投影显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学生诵读诗歌,回忆陶渊明的相关知识,教师适时提问:陶渊明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下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下说课稿

土墙 空寂 遮蔽
粗布短衣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
经常 安然自若的样子
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稍微显露
自终。
❖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
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诸多补丁,饭篮子 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 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透露出自 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 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⑵他“嗜酒如命”,与否颓废消极?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 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 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办 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 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自 然的体现。
⑶作者如此喜欢“著文章”,却只是“自娱” 阐明什么?
五柳先生才华出色,著文章不是要 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 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自得 其乐,淡泊名利的体现,与世人的追 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 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 形象更加令人钦佩万分。
4、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阐明了什么?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 瓢屡空,晏如也。”
写出陶渊明安贫乐道,豁达乐观的精神,
5、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
文末的“赞” 借用典故称五柳先生仿佛是上古的无怀 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6、文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分别与上文哪些句 子对应?
本文是陶渊明托 名五柳先生写的自 传,作者正是通过 五柳先生“颇示己 志”,体现自己的 思想感情。
读准字音
Shì zhé lìn hè
嗜 辄 吝褐
dān jí chóu shāng
箪 汲俦 觞
piáo lǚ lóu yú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有关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三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

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

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理论依据: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2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

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

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

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

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

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

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

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
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

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

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