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感知觉必背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第2课
![普通心理学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f0afb41ef01dc281e53af0c3.png)
普通心理学第2课感知觉&记忆第2页:1.冷色产生深远感,有向后方退的感觉,指的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错觉D.联觉2.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
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A.后像B.对比 C.适应D.相互作用【解析】 1.联觉指的是一个刺激产生两种以上的感觉。
如果单选题最优选项选D项,如果是多选题选择B、D两项。
【选D】第4-5页:感觉从四方面进行讲解,知觉同样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种类、知觉的基本特征(考试考得最多,客观题形式备考)、观察(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析】看到一堆水果,立马认出苹果,利用了知觉,强调的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要跟感觉相区分。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常涉及到单一的感觉器官,比如对于苹果只看见是红色的,只尝到是甜的,是感觉,如果是“命名为”“认出”则是利用了知觉。
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
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
考查通常为“下列属于知觉的是?”,考查单选题。
1.知觉的种类单选题备考,以客观题的形式,例子的形式考查。
知觉有三种(多选题),分别为空间、时间、运动。
(1)空间知觉:有个多选题,即空间知觉包含几个方面,简称为“形大方深”。
①“形”指的是形状,小朋友最先认识的形状是圆形,对于小朋友来说,圆形没有棱角最安全。
形状知觉就是对于形状的认识。
②大小知觉:比如他们知道大人吃大的,小朋友吃小的。
③方位知觉:比如上下、前后、左右。
小朋友最先分清左右,一般是7岁以后。
④深度知觉(重点掌握,考试考查过):有个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即“视崖实验”,山东省考查过,要知道“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普心6-知觉
![普心6-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558a7c73f242336c1eb95ea7.png)
活动内容丰富,有趣—— 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活动内容贫乏,枯燥—— 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积极情绪—— 觉得时间很短暂 消极情绪—— 觉得时间很漫长 对持续时间越关注—— 越觉得时间长 期待—— 觉得时间长 事后回忆时,时间知觉与当时的时间估计相反, 与有趣的,内容丰富的活动相联系的时间回忆时 会觉得长些;与单调的,乏味的相联系的时间, 回忆时觉得短些.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远 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 同活动的结果. 一,距离知觉 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 (一)单眼线索 1,遮挡
2,线条透视
3,空气透视
4,明暗和阴影 明亮的物体显得近些,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会被 知觉得远些. 5,运动级差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 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运动级差是由于在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 网膜上运动的范围不同造成的. 例如在火车上,看窗外的景物,近处的树在飞速 往后,稍远处的房子在慢慢地往后,而远处的山 则与火车同方向慢慢向前.
6,结构级差 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 生有层次的变化. 例如,当你看沙滩上的石头.根据视网膜上纹理 梯度的变化,把小而密的事物看成是比较远的, 大而疏的物体看成是比较近的. (二)双眼线索(生理线索) 由眼睛的运动觉而形成的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线索. 1,晶状体的调节 2,双眼视轴的辐合
同域原则:知觉的组织过程远不是上述规则的简单相加. 在上图中,如果根据经典的相似性原则和邻近原则,星形 和圆形应各被视为一组,但是,背景着色后划分出三个区 域,看起来更像是三组物体,中间一组由两个星和两个圆 点组成.根据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 物更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这是心理学家新近提出的一种 知觉组织原则(Palmer,1992).
普心第五章知觉
![普心第五章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5d1d11b0284ac850ad0242ee.png)
第五章知觉一、知觉的概述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整体的属性和特征的认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等于各部分感觉的简单加和,知觉比感觉要复杂得多。
知觉是一种活动过程,它包括觉察,分辨和确认三个基本过程;觉察是人观察到或感觉到外界的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是将一个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区分开;确认就是根据人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输入的信息,来确定事物是什么,它的属性和特征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范畴。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组成整体;2、相似性,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3、封闭性,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4、线条朝向,线条方向一致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5、共同命运,当视野中某些成分按照共同的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知觉为一个图形;6、良好的连续性,有良好连续性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7、对称性,两个对称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8、简单性,视野中简单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知觉的种类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1、人们在知觉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以便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或对象。
知觉的对象和知觉的背景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上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了知觉背景,而原来的知觉背景就成了知觉对象。
注意选择的原则就是从知觉背景中选出知觉对象的原则,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相互依赖,人在知觉某一对象时必须依赖他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在不同的背景下,人的知觉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知觉定势就是先前发生的知觉影响后边的知觉,产生了对后边知觉的准备状态。
二)、知觉的整体性1、知觉的整体性就是指人们把个别属性,个别特征组合成整体来进行知觉的能力;知觉的这种整体组合离不开各个部分的特点,对事物的各个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对事物整体的知觉;知觉的整体性是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依赖于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又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
感知觉必背考点附录
![感知觉必背考点附录](https://img.taocdn.com/s3/m/ad0a7277524de518974b7d60.png)
第一章感知觉第一节感觉一、感觉概述(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器官就是我们的眼、口、鼻、眼睛、皮肤等,我们就是首先用这些感觉器官去认识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比如感觉他们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温度、软硬程度、质地等,当事物的属性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感觉便产生了。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分类1.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2.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
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二、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当外界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分析器时,就会产生感觉。
分析器的敏锐程度是不同的,即人们对刺激的感受性不同。
如一种极其微弱的刺激,一些人能够引起感觉,另一些人则不能引起感觉,前一种人的感受性要高些,后一种人的感受性要低一些。
感受性的高低与大小,心理学上用感觉阈限的值来度量。
2.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非所有的刺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的性质适宜外,还必须有数量限度。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感受到落在皮肤上的尘埃,听不见戴在手腕上手表的滴答声,这就是因为刺激物的数量限度还没有达到引起我们感觉的程度。
如果要产生感觉,刺激物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量。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凡是没有达到这个数量的刺激物,都处于感觉阈限之下。
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它的强弱是用绝对感觉阈限值来衡量。
例如,把一粒粒非常轻的灰尘慢慢放在被试的手掌上,被试不会有感觉,但是一次次慢慢增加重量,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被试的感觉,这个刚刚引起被试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这里指尘埃的数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当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不断增加,达到一定限度时,感觉受到破坏,引起痛觉。
大一普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大一普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a82a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9.png)
大一普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大一学习心理学的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几个大一普通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感知是指我们对外界事物通过感觉器官的接收、筛选、整合和处理的过程。
知觉则是指我们在感知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感知和知觉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感知的主观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的感知和知觉是受到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的。
二、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得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而记忆是指将学习到的信息储存在脑中并进行保持和回忆的过程。
学习和记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学习和记忆的一些原理和技巧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
三、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内在体验的一部分,也是社交交往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情绪是指短暂的、强烈的身体和心理反应,而情感则是对于某种特定对象或事件的主观评价。
了解和管理情绪和情感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四、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感情和行为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和互动模式,提高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意力和意识注意力是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思考和学习的基础。
通过控制注意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意识则是指个体知觉和思维的总体状态,了解意识的机制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有重要的帮助。
六、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的科学。
通过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过程,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七、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过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07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07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7427872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48.png)
第七章感觉与知觉〖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就是不存在的,它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本章只着重介绍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等的基本现象。
〖本章术语〗第一节感觉知觉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第二节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分数费希纳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第三节空间知觉双眼视差第四节时间知觉Tau效应Kappa效应第五节运动知觉似动知觉PHI现象自主运动诱导运动瀑布效应第六节错觉日月错觉第一节概述一、感觉及其神经信息加工(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许多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在我们的头脑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
我们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香味、感受到一定的温度等等。
同时,感觉也反映机体内部的刺激。
我们觉察到自身的姿势和运动,感受到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舒适、疼痛、饥渴等等。
不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映或是对内部刺激的反映,感觉是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通常总是与其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我们就知道“这是白纸的白颜色”、“这是红旗的红色”;当我们用手接触某个物体时,会说:“这是又硬又冷的东西”、“这是一块玻璃”。
这些回答都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单纯的感觉是不存在的(除非是新生儿或在特殊的条件下)。
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到脑,知觉也随之产生了。
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感知它的声音、颜色、软硬、重量、温度、气味、滋味等等。
【普通心理学、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230fa568763231126fdb1124.png)
【普通心理学、感知觉】一、.普通心理学(常考题型:选择题)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
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感知过的事务反应),思维(认识事物本质),想象,注意。
情感过程:认识事物伴随的情感体验。
意志过程: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
二、研究方法(常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观察法(参与式,如老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老师从中观察;非参与式,如从车窗户里观察)实验法(控制条件观察)调查法(问卷,书面形式;访谈,口头形式)测验法(专业的心理测验,常见的智力、人格测验)个案法,对某一个体或特定整体进行详尽细致的研究,(如对裂脑人的研究,或某一城市某一领域的研究)(区别:问卷法,非专业设计。
测验法,专业人员如心理学家专业设计的方法,如专业心理测验)三、发展历史(常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萌芽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最早的心理学著作※诞生标志:关键词: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879,科学心理学诞生流派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研究心理构造,实验内省法。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应研究人的心理机能,意识对社会的适应功能。
行为主义:华生,研究行为,实验方法,第一势力。
格式塔学派:考夫卡、科勒、韦特海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动机,无意识,性欲论,潜意识学说,冰山理论,解梦,分析口误,第二势力。
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阶段学说: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现代认知:皮亚杰,奈塞尔,信息加工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实现,(强调自我实现,如爱因斯坦,丘吉尔等都是实现自我的人)第三势力精神分析VS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研究不正常心理,心理的阴暗面;人本主义研究心理阳光面。
普心重要知识点
![普心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309e07de80d4d8d15a4f60.png)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的反映.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人脑的机能感觉是客观的——内容的客观.感觉带有主观色彩——形式的主观感觉分类:外部感觉(视,嗅,听,味,肤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内脏等)感觉后像:外界刺激消失后而感觉仍然保持的现象称为后像,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知觉与感觉的关系:联系: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区别:(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
(2)知觉虽以感觉作基础,但并非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远比其复杂。
(3)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过程带有意志成分,更受主观影响。
(4)感觉一般是单感觉通道信息加工,知觉则是多感觉通道信息加工。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因素:从客观: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的新颖性 4.刺激物的强度。
从主观:1.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2.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3.个人需要和兴趣4.定势与情绪状态。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影响知觉的理解性因素:1. 知识经验 2. 言语的指导作用3.实践活动的任务似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主要形式有: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3.自主运动4.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也叫瀑布效应。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62f8d2336c1eb91a375da4.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心理现象意志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心理发展史(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3、心理流派的分类(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端脑8、大脑的四个“叶”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顶叶——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普通心理学】3、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3、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67a8b00d03d8ce2f00662334.png)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强烈)刺激,能提高(降低)其 他分析器的感受性。比如吃麻辣的食物后再吃其他味道的 东西。 (2)感觉补偿,它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 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盲人的听觉会更敏锐。 (3)联觉也是一种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它是指一种 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 现象。冰冷的颜色、温暖的味道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涵义 (一)什么是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 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 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 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 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
明暗同时对比
盯着灯泡看30秒以上, 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
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任
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 了什么变化?
凝视左边的十字约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
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⒉)听觉:
• 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适 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声波。 内耳耳蜗是听觉器官。它接受10%以上的 信息 。
(五)、感觉的测量 感觉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说明心理量 与物理量之间的相对应关系,对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 量的说明。 一)什么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阈限是刺激强度的界限或临界值。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变化 的强度。
主 观 轮 廓
主 观 轮 廓
主 观 轮 廓
普心重点
![普心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d7a18483d049649b6658c2.png)
名解: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4.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5.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出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6.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出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7.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8.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9.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10.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11.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12.自上而下加工: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也叫概念驱动加工13.自下而上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也叫数据驱动加工简答: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2)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4)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2.现代心理学五个学派及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3)行为主义华生班杜拉斯金纳(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3.感知觉的关系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是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而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普通心理学知识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识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e3edc81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9.png)
第一节 感觉
一、感觉概述
–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刺激)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 特点 感觉是一种直接的反应形式。 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感 官活动,产生不同的感觉。
错觉
– 错觉的种类 错觉在各种知觉中都有发生, 而且十分普
遍,其中最常见的是视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 方位错觉(倾斜错觉、倒飞错觉) 大小错觉(太阳、月亮错觉) 运动错觉(运动后效) 时间错觉 形重错觉(同样重量的铁比棉花重)
错觉图形(视错觉)
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 (箭型错觉)
垂直——水平错觉
感觉概述
没有感觉会怎样——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概述
–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指接受身体外部刺激、反应外界事 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主要包括视、听、嗅、味、 皮肤(温度、触压、痛觉,通常这三种感觉混在 一起,在感觉上严格区分开来十分困难)等诸感 觉。
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有机体本身)的 刺激,反映机体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状态的感 觉。主要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也称内 脏感觉。其特点: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定位, 又称“黑暗感觉”)。 当内部器官工作正常时,各种感觉便融合成
感觉的基本规律
适应的意义: 利弊兼俱: 利——(适应)有助于变化环境的适应, 减少身心负担; 弊——对刺激的感性降低,难免使人丧失 警觉性(麻木)。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概述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 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 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 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56cfc5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7.png)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最近在学习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的经历啊!先来说说感知觉这部分。
感知觉就像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皮肤触摸,我们感知着周围的一切。
比如说视觉,咱平常看东西好像挺简单的,不就是睁开眼就看到了嘛。
但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情报员”,它们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
这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
我记得有一次,晚上睡觉前关灯,突然眼前一片漆黑,那一瞬间我就真切地感受到了视觉适应的过程。
从明亮的灯光到黑暗,眼睛得花点时间来调整,一开始啥都看不见,慢慢地,周围的家具轮廓才一点点浮现出来。
再讲讲记忆。
记忆这玩意儿可太神奇了,有时候你想记住的东西死活记不住,不想记住的倒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就像我之前准备考试,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义,背了好多遍还是容易忘。
但有时候,一些小时候的小事,比如和小伙伴在胡同里疯跑玩耍的场景,却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记忆的分类也挺有意思,短期记忆就像个临时仓库,容量有限,存不了太多东西,而且保存时间短。
长期记忆呢,则像是个大仓库,能装下好多好多东西,只要你经常复习,那些知识就能在里面长期存放。
还有情绪和情感,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
高兴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看啥都顺眼。
生气的时候,那真是火冒三丈,恨不得把惹自己生气的人狠狠教训一顿。
我有一次和朋友吵架,心里那个气啊,觉得对方简直不可理喻。
但后来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就是当时情绪一上来,控制不住自己。
情绪的产生和我们的生理反应、认知评价都有关系,有时候改变一下对事情的看法,情绪也会跟着改变。
说到思维,这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知活动。
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创造新的想法,都离不开思维。
比如做数学题,得一步步推理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
有时候想问题想不出来,脑袋就像被堵住了一样,突然灵光一闪,找到突破口,那种感觉别提多爽了。
普心第四章 知觉
![普心第四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72062c0116fc700abb68fc45.png)
知觉
Perception
教学目标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 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条件;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条件;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概念,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概念,以 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整体性 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知觉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 体的过程。 体的过程。
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 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 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格式塔学派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个 组织原则: 组织原则:
3、空气透视(aerial perpective) 、空气透视
4、明暗和阴影(light and shadow) 、明暗和阴影(
5、运动视差 、
6、结构级差/纹理级差 、结构级差 纹理级差 纹理级差(texture gradient)
(二)肌肉线索 1、水晶体的调节 、
2、双眼视轴的辐合 、 (三)双眼视觉线索 这种由两只眼对于一个立体物得到的视像 有差别叫双眼视差。 有差别叫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
对象距离( 对象距离(米) 1 10 100 1000 1300
可辨认的距离差异 0.37毫米 毫米 3.8厘米 厘米 4.15米 4.15米 274米 米 距离知觉的极限
普通心理学 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 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76696238daef5ef7bb0d3c40.png)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 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 为后像。 ①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②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视觉后像: 注视30秒以 上,然后看 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 发亮的灯泡。
38
2.感受性的发展。人的感受性,无论是绝对 感受性,还是差别感受性,都具有巨大发展的 可能性。人的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于以下条件: 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
53
54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 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 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 具有一定的意义。
55
理 解 在 知 觉 中 的 作 用
隐匿图形 你觉得这仅仅是一些斑点吗?
56
理 解 在 知 觉 中 的 作 用
不完整图形 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
52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 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goodness):具有简明性、对称性 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不仅与对象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 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与主观状态。例如,在下 图中,人们在图形的中心位置似乎看到一个白色 三角形,这种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 生的轮廓称为主观轮廓。
E=
R
测定绝对感觉阈限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最小变化法。
29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
指那种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同类刺激的最小变 化量。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是指
刚刚能够觉察出两种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 感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一、名词解释。
1.知觉就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数据驱动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那些特性的加工叫做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人的知觉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后面这种加工叫做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2.瀑布效应当观察者对一运动物体连续注视一段时间后,转而凝视另一不同质的静止表面时,会感觉到这表面似乎在朝相反的方向运动3.自主运动:在暗室内,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也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4.Tau效应5.结构级差 1往远处延伸的表面在视网膜上的投射规律,任何表面在视网膜上的投射都是近处稀疏,远处密集。
如线条透视和空气透视。
2是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的有层次的变化。
6.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种通道的感觉,现在却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7.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绝对感受阈限的能力。
8.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阈限的最小刺激量。
9.感觉后象刺激对感受物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后像。
后像有两种,正后象和负后像,与刺激物相同的叫正后象,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10.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11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12整体优先:内温用实验证明了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整体水平的加工优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即称为整体有限。
13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却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是,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当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却没有显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的成像是有变化的,距离大,它在网膜上的成像较小,距离小,它在网膜上成像较大。
但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了对象大小的变化,并不和网膜成像大小变化相吻合。
3明度(视亮度)恒常性当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
4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相对保持不变。
14似动: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1动景运动(有时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和画片)按一定的时间距离和空间间隔相继出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了运动的印象。
(如浮云使月亮看起来像是在移动)3自主运动:在暗示内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这个光点,你也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5运动后效:在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15方向定位: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16:感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17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闪光融合。
18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
19感觉阈限:使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感觉到刺激发生变化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20感觉:感觉使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2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22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二、单项选择。
1.剥夺实验说明了( c )感觉对我们的重要性。
a.知觉 b.思维 c.感觉 d.意志2.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 b )a.小 b.高 c.不变 d. U形变化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对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3.红色的负后像的颜色是( c )a.黄色 b.黑色c.绿色 d.紫色4.用刀子沿着玻璃边擦出来的吱吱声,往往会使许多人的皮肤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a)a.联觉 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三、多项选择。
1.知觉组织的主要规律有 ( abcd )。
A.接近因素规律 B.相似因素规律C.完整倾向因素规律 D.好图形因素规律视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结合为一个图形?1邻近性: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当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就会把他们看成是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7线条方向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2.双眼线索主要有()A.辐合作用 B.线条透视C.运动视差 D.双眼视差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们不仅能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形状知觉属于二维空间的知觉,而深度知觉设计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陷等。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哪些因素提供了深度与距离的线索呢?根据心理学和邻近科学的研究,这类线索可分为三类。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2单眼线索3双眼线索1肌肉线索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意义。
a调节:是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b辐合: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辐合是双眼的机能2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A对象重叠:物体的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
B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
C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冲着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射。
结果远处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处清晰。
人们根据这种线索也能推知物体的距离。
D相对高度: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些。
E纹理梯度(结构极差):是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的有层次的变化。
F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近处的物体移动的快,方向相反。
远处的物体移动的慢,方向相同。
G运动视差:是由于在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不同,近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小,因而产生不同的速度印象。
3.错觉理论主要有( abcd)A.眼动说 B.常性误用说C.神经移位说 D.混淆和错误比较说错觉: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因而出现的种种歪曲。
错觉的种类:常见的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
1大小错觉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出于某种原因出现错误,叫大小错觉。
2形状和方向错觉错觉理论1眼动理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是再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做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描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
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的侧抑制作用改变了由轮廓所作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的分布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佐拉尔错觉和波根多夫错觉等。
但这种理论只强调网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合机制关系。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的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错,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使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四、简答。
1.感觉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怎样的?1收集信息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为感受器。
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质,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4在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区域,信息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之间存在哪些关系?绝对感受阈限指最小可觉差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既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相反,绝对感受阈限越小,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感受就越大。
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差别感受阈限:是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也叫作最小可觉差,即在刺激变化时候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差的感受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差别阈限越少,即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
3.知觉的信息加工是怎样的?知觉作用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几种互相联系的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下区别开来。
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纳入一定的范畴。
4.知觉组织的规律是怎样?1邻近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织为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