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分析

合集下载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摘要】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气候条件对油菜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

本文主要对成都市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温度适宜性、降水条件、日照充足性等方面。

通过分析发现,成都市的气候条件对油菜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具有较高的适宜性。

成都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结论认为成都市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油菜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在发展前景。

在发展建议方面,可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强市场开拓,促进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成都市、油菜产业、气候条件、温度、降水、日照、地理位置、发展前景、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油菜是四川省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也是成都市重要的农业种植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油菜等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油菜产业在成都市的发展潜力巨大。

气候条件对油菜的生长影响深远,了解成都市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油菜种植的适宜性非常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成都市的气候特点,可以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旨在分析成都市的气候条件对油菜种植的适宜性,探讨成都市油菜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为成都市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成都市的气候条件对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并探讨其潜在发展前景以及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通过对成都市的气候特点、温度适宜性、降水条件、日照充足性和地理位置优势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成都市是否具备发展油菜产业的基础条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本研究旨在从气候角度深入挖掘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潜力,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当地油菜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气候特点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其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一、本文概述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食用油供应安全,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其潜力,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油菜产业的种植技术、加工利用、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本文旨在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油菜产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二、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油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

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份的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油菜产业持续推动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油菜品种的改良和更新,提高了油菜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水平。

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油菜种植、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率也在逐步提升,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我国油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油菜籽的加工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油菜籽油、油菜籽饼等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油菜秸秆等副产品也得到了有效利用,为畜牧业和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提供了原材料。

然而,我国油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油菜种植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油菜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油菜籽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油菜种植过程中还面临着土壤污染、病虫害等问题,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促进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大对油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油菜种植的比较效益;加强油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油菜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强油菜产业的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促进油菜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等。

我国油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油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油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我国油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下:一、发展现状:1. 产量稳步增长: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205万公顷,产量达到了2336万吨,居世界第一。

2. 种植区域广泛:我国油菜的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南、长江流域等地。

其中,河南、河北、湖北、四川、黑龙江等省份是我国油菜的主要生产区。

3. 种植结构转变:传统上,我国油菜主要种植大豆一二年后,为土壤休养期。

然而,由于农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地区开始将油菜作为农田的始终品种,加大了油菜的种植面积。

4. 种植技术提升:随着农技的进步,我国油菜的种植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例如,现在种植油菜多采用套种技术,利用油菜的生长周期短和旺盛的生长能力,在大豆和玉米等其他作物的间套种植油菜,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5. 产品结构优化:我国油菜的产业链已从单一的食用油生产逐渐拓展到多个领域。

不仅供应食用油,还生产油菜粕、生态餐饮、生物柴油等,进一步提高了油菜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发展趋势:1. 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菜油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为满足市场需求,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2. 提高品质和价值: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人们对油菜油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未来油菜品种的选育将更加注重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提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生产绿色可持续: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注重农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在油菜种植方面,将加大对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油菜的自然品质和食品安全性。

4. 拓展农产品附加值:油菜的综合利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油菜种植和加工,生产油菜粕、生物柴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油菜产业的整体效益。

5. 国际市场拓展:我国油菜产业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油菜产品的出口水平。

四川省甘蓝型高油酸油菜发展现状

四川省甘蓝型高油酸油菜发展现状

四川省甘蓝型高油酸油菜发展现状关淑仙 黄辉跃 钟光跃 王仕林 汪仁全 王相权 荣飞雪 周海燕 陈新媛 杨杰智(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内江641000)摘要:甘蓝型高油酸油菜具有油酸含量高,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低的特点,长期食用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同时甘蓝型高油酸油菜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

然而,四川地区甘蓝型高油酸油菜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工作不够系统全面,甘蓝型高油酸油菜品种、食用油品牌严重缺乏。

为加强甘蓝型高油酸油菜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对其资源、育种和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四川省开展甘蓝型高油酸油菜育种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四川;甘蓝型油菜;高油酸;发展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ZHFP0154);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川财农(2018)217号];内江市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019KJFH017)通信作者:黄辉跃,钟光跃近2年,四川省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并且提高食用菜籽油的品质,开展了“天府菜油”行动[1]。

新形势下,开发甘蓝型高油酸油菜(以下统称高油酸油菜)品种及油脂产品,对提升油菜品质,打造“川字”品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展高油酸油菜的意义1.1 高油酸油菜营养价值 种子中油酸含量大于75%的油菜品种称为高油酸油菜[2]。

高油酸油菜籽的油酸含量高,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低,可降低超重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和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效预防动脉硬化[3-4];其烯丙基双键具有相对低的反应活性,并且含有较高的生育酚、甾醇等抗氧化成分,使得高油酸菜籽油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因此高油酸菜籽油煎炸产品拥有优良的香味[5-6]。

对于习惯食用菜籽油的人群来说,高油酸菜籽油带来的营养价值是普通菜籽油无法替代的。

橄榄油由于含有较高的油酸(油酸含量在75%左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植物油[7];然而高油酸菜籽油在一定条件下,油酸含量最高可达90%[8-9],作为食用油,高油酸菜籽油的品质甚至可超过橄榄油,因此高油酸油菜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油菜产业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我国油菜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我国油菜生产现状我国油菜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油菜种植的纪录。

如今,我国油菜生产面积广泛分布在南北方多个省份,其中以河南、湖北、贵州等地种植面积较大。

油菜种植主要以一、二茬为主,冬油菜和春油菜两者种植布局基本上十分均衡。

目前,我国油菜生产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也在稳步提高。

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万亩,产量达到1283万吨。

我国油菜的主要品种有春油菜、冬油菜、脱毒油菜等,而其中春油菜产量居多。

油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油菜籽不仅可以榨油,而且还可以作为粕料、食用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

油菜籽油的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元素,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此外,油菜的秧苗还可以作为饲料,满足人们对养殖业的需求。

三、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趋势1. 品种改良:我国油菜品种的改良一直是农业科研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油菜的品种已经相对较多,但品质和产量上仍有提升空间。

未来,应加大对优质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油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2. 精细化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越来越普及。

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可以精准调控,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未来,油菜生产也将朝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提高种植效益。

3. 生态环保:在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环境污染。

未来油菜生产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推广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的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平衡。

4. 增加附加值:目前,我国油菜主要以榨油为主,而利用率较低。

未来,应发展多样化的油菜产品,开发深加工技术,提高油菜产业的附加值。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油菜的种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了解成都市油菜产业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对于提高
油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都市位于亚热带到温带过渡带,处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形起伏较小,气候温和,年
均气温为16℃左右,降雨较为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以上,且分配较为合理。

成都市夏季气温偏高,日照时间长,适宜油菜生长发育。

但夏季也存在高温多湿的气候因素,易导致病虫害发生,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冬季气温低,但冬季降水量较少,
可能会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

根据不同品种油菜的生态适应性和气象条件要求分析,成都市种植较为适宜的油菜品
种有常规油菜、蜡菜、青菜等。

常规油菜适合在全年平均温度在7~23℃,年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的条件下生长,适应能力强,干旱耐寒性好;而蜡菜适合在全年平均温度
为15~22℃,年降雨量为800~1200毫米的条件下生长,对短期干旱和向寒、向热的适应能力强;青菜适合在全年平均温度为12~23℃,年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的条件下生长,对高温、多雨、多日照的适应能力强。

总之,成都市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对油菜产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种植过程中要注
意控制高温多湿等不良气候因素对油菜产生的影响。

选择适宜的油菜品种,并根据当地气
候条件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管理措施,可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和品质。

油菜发展调研报告

油菜发展调研报告

油菜发展调研报告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了解油菜的发展状况,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油菜的种植情况1. 油菜的种植面积: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目前已达到数百万公顷。

2. 主要种植区域:油菜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东北地区品质最好。

二、油菜的市场需求1. 食用油需求:由于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因此食用油市场对油菜的需求量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

2. 其他用途需求:油菜籽还可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饲料、制种等方面,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油脂加工等方面。

因此,油菜在其他领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三、油菜的生产技术1. 种植技术:油菜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目前,优质抗病虫害的油菜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2. 农业机械化: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油菜种植中的种植、收获等环节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3. 生产环保:油菜种植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油菜产业的发展问题与挑战1. 品质不稳定:油菜的品质受到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因此,如何提高油菜的品质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病虫害防治:油菜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对油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油菜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3. 油菜价格波动:由于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国际油价等因素的影响,油菜价格存在较大波动,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五、油菜产业的发展前景1. 农产品市场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对油菜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加。

2. 技术进步与研发: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油菜品种的改良与培育工作将得到加强,种植技术也将逐步提升,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调研油菜种植报告

调研油菜种植报告

调研油菜种植报告调研油菜种植报告一、背景介绍: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油菜籽可以用于榨油,制油后产生剩余菜粕,在畜禽饲养中广泛应用。

同时,油菜稀有的生态功效也广受认可,种植养护油菜对于改善土地环境具有极为积极的影响。

二、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油菜种植,了解当前油菜种植的现状、主要栽培区域、种植技术、品种和需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调研范围和方式:调研范围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现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四、评估报告:1.现状分析(1)油菜种植区域:目前我国油菜产业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市。

其中,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是油菜主要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相当可观。

(2)油菜种植技术:在油菜种植的过程中,当前种植技术并不太成熟,主要是因为很多农户还没有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缺乏耕作的技术和肥料的选用,导致了生长周期不稳定,同时也会影响油菜种植的效益。

不过,一些有意识的农户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方法,如插秧,以保证油菜能够充分发育,从而促进更健康的生产提交。

(3)油菜品种:油菜品种种类繁多,但更为适合当前油菜的是优良品种,如芥菜头、粗梗白菜等,这些品种种植的时候,要求耐寒耐旱,且不易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

2.问题分析(1)土地开垦和利用:这个问题表现的是农户在油菜种植过程中,重视土地开垦过程,但资金、肥料等方面存在压力,所以种植面积较小;(2)品种选择:当前油菜品种繁多,但缺乏优质品种,影响了优良效果的达到;(3)种植技术:油菜种植技术准备不足,耕作技术、肥料施加技术等众多技术,影响了油菜生长的健康与否;3.解决方案(1)土地利用问题:加强农村基建和土地整治,尝试增加油菜种植面积和种植数量,同时还可以引进科学的农业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环境和更多的产量。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农作物,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具备着较为丰富的油菜种植资源。

下面将对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油菜对温度要求较高。

油菜对温度的适宜范围为5℃~25℃,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

成都市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18℃,符合油菜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

尤其是春季,成都市的气温逐渐回暖,非常适宜油菜的生长。

油菜的生育期较短,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即使在夏季也可以种植早熟的油菜品种。

油菜对降水和湿度的要求较高。

油菜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生育期间。

成都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1100mm,且分布均匀,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由于成都市处于四川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对油菜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成都市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70%~80%左右,对油菜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油菜的生长末期和成熟期,需要适当控制降水量和湿度,以防止油菜出现病虫害。

油菜对光照的要求适中。

油菜喜光,但对日照时数的要求不高,一般每天光照6小时以上即可满足油菜的生长发育需求。

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000小时以上,光照条件良好,有利于油菜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

油菜对土壤的要求较低。

油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但以砂质壤土、壤土为宜。

成都市土壤类型众多,包括砂土、壤土、黏土等,其中壤土是成都市主要土壤类型。

壤土透水性好,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对油菜的生长有较好的影响。

成都市具备着适宜的气候条件来发展油菜产业。

温度适宜、降水分布均匀、土壤条件适宜等特点为油菜的生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成都市油菜产业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油菜品种简介

油菜品种简介

油菜品种简介(19个)川油211、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双低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403A,保持系9403B和双低恢复系9403R三系配套而成。

2001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编号:川审油60号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

全生育期218天左右,株高200cm左右,匀生分枝,一次分枝7—8个;单株角果470个左右,每果平均14.2粒,千粒重3.44g,含油量(干基)37.78%;种子芥酸含量为0.04%,商品菜籽硫苷含量39.62μmol/g饼,达双低标准。

抗倒力强。

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

3、产量表现:经1998、1999两年省区试,18点次均增产,平均亩产140.4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6.39%。

2000年省内4点生产试验各点均增产,平均亩产151.5kg,比CK1中油821增产21.01%;比CK2蜀杂六号增产15.71%。

4、栽培要点:播种期:育苗移栽,川西平原9月15—20日,丘陵区20—25日播种,直播10月上旬播种,苗龄25—30天。

直播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7500—8500株,直播亩植15000—16000株。

施肥水平:亩施纯N10—12.5kg,有机肥为主,N、P、K、硼配合施用,重底早追,花期防治菌核病。

德油早一号1、品种来源:该品种由广汉市三星堆油菜研究所选育。

母本9701A(B)由特早熟油菜Ⅲ—257与双低两用系油菜207AB杂交育成;父本9508用川油11与早熟双低油菜杂交筛选而成。

1998年用两用系9701A(B)与9508杂交育成核不育双低杂交新组合98015。

200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编号:川审油2003 0052、特征特性:植株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浅绿,花叶型,叶与茎蜡粉均不明显,株高200cm左右,匀生分枝,有效分枝9—12个,生序长72.6cm,花瓣大而重量叠,花色黄,平均单株有效角果421.5个,每角粒数15.2粒左右,千粒重3.77g。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单位面积角果数
一般来说,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即密度) 来提高产量,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增加密度有 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密度,特别是在肥沃的土 壤上,产量不仅不能提高,甚至适得其反。
单株角果数主要由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 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构成。其中一次分枝角果数 是主要的,约占全株角果数的70%左右,高密度下 比例更高。
2、伸长茎段
1、缩茎段
三、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一)油菜高产的基本原理 (二)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
(三)病虫草害防治

油菜产量构成因子:
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


在这三因素中,一般的趋势是单位面积角果数变 化最大,多在50%左右,高者可相差1-5倍;千粒 重变化最小,多在5%左右;每角粒数多在10%左 右。 因此,单位角果数的变化是左右产量的主要因素。
2、产业化带动能力弱。我省油脂加工大企业偏少,小企业、加工作坊偏 多,导致市场上毛油(二级油)多、精炼油少;双低油菜籽与普通油 菜籽混收混加工现象普遍存在;油菜饼粕综合加工利用率不高,造成 资源浪费。
3、技术推广难。在重大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上,由于没有项目支撑,每 年只是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印发生产技术意见,生产受市场影响 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农民更多的是从油菜种子经销商处得到 的信息,而经销商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实宣传行为时有发生。 4、其他问题。供求不平衡及种植效益不高、机械化程度低、油菜周期长 等生产上的问题

近年来四川省油菜生产快速发 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8-2009年度四川省上报油菜 面积1599万亩。(全省耕地面 积约9000万亩),平均亩产143 公斤,总产171.5万吨。面积、 总产均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位。

油菜种植情况汇报材料

油菜种植情况汇报材料

油菜种植情况汇报材料一、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的蔬菜。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油菜的种植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本汇报将从油菜的概述、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对油菜种植情况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油菜的概述油菜,学名Brassica napus L.,属于十字花科十字花属。

其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用于榨油,同时油菜也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之一。

油菜种植历史悠久,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油菜生产国家有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

三、油菜种植技术1. 选址油菜对土壤的要求较严格,通常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

选择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地、积水地等不适宜种植油菜的地区进行种植,会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植株死亡。

2. 接种油菜的生长受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种植前应进行接种。

接种能够增强油菜的免疫力,提高耐病虫害的能力。

3. 施肥油菜的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油菜种植的不同阶段来进行合理施肥。

初期可施入适量的基肥,追肥可以根据油菜生长的需要进行。

4. 灌溉油菜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对于干旱地区的种植来说,要注意提供足够的水分。

在硅藻土地种植油菜时,要注意合理浇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油菜腐烂。

5. 病虫害防治油菜的病虫害主要有油菜病、菜青虫、菜蛾等。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取喷药、物理防治等方式来进行防治。

四、油菜病虫害防治1. 油菜病害防治(1)菌核病:采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耕种深度等,可以减少菌核病的发生。

同时,发现病菌,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2)白菜黑斑病:及时采用早期预防和防治措施,如整地时深翻土壤、间作、轮作等,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2. 油菜虫害防治(1)菜青虫:灭除菜青虫的方法主要有手工捕杀、化学防治、光源诱杀等。

(2)菜蚜虫:可采用熏蒸、喷洒农药等方式进行防治。

(3)油菜蛾:定期对油菜田进行摆黄板、杀虫灯、喷洒农药等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油菜蛾的数量。

油菜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油菜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油菜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油菜是我国国产植物油的第一大油源,同时也是我国第二大饲用蛋白源;且油菜生产主要利用冬闲田,具有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的优势,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自2015年油菜收购政策取消以来我国的油菜籽产量与油菜种植面积呈现出明显下降,近年来由于亩产量的提高我国油菜籽产量有所回升,2020年国内油菜籽产量达到1380万吨。

当前,中国油菜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的平稳过渡十分重要,探寻中国油菜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入分析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困境及其成因尤为紧迫。

随着油菜收购政策的取消,农民种植油菜的收益也在不断降低,种植意愿下降,2019年我国油菜播种面积为658.3万公顷。

目前农民还愿意种植油菜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少量种植以满足家庭的食用油需要;二是利用冬季空闲期发挥一下闲田的作用。

2015年以新的油菜政策替换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后,由于中央的补贴减少,加大了地方的财政负担,使得地方政府的收储积极性大打折扣。

同时由于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停止实施,让习惯了高价出售油菜籽的农民一时无法适应,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另外我国油菜的种子同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主流品种还是存在产量偏低、含油量不高等问题。

由于企业利益的原因油菜推广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国内的油菜种子市场呈现多又杂的局面。

油菜的调查报告

油菜的调查报告

油菜的调查报告油菜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油菜,又称芸薹、芥蓝,是一种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的蔬菜植物。

它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用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油菜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以期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和市场销售建议。

二、生长环境油菜适应性强,生长环境较为广泛。

它喜欢阳光充足、湿润的气候条件,温度在10-25摄氏度之间是最适宜的。

油菜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在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以四川、湖南、河南等省份的种植面积最大。

三、种植技术1. 育种选择育种是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育种机构已经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华北一号”、“油菜二号”等。

在选择品种时,应综合考虑产量、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 土壤处理油菜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处理。

首先,清除杂草和残留植物,保持田间整洁。

然后,进行翻耕和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最后,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保证土壤的适宜性。

3. 播种和施肥油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秋季,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点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

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3-5万株,根据品种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进行适当调整。

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合理施肥,以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市场需求油菜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首先,油菜籽是植物油的重要原料,具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其次,油菜叶可供人们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

此外,油菜花还可用于制作花茶和提取花粉等产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油菜及其副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植物油的需求增加,油菜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农民在种植油菜时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浅述川西南丘陵山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浅述川西南丘陵山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8期摘要: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位于纳溪南部,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带,是农业生产大镇。

该镇种植油菜的历史悠久,油菜也是小春种植面积较大的油料作物。

种植油菜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等作用。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指导过程中,探索出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丘陵山区;高产栽培技术1 品种选择油菜品种共分为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及早、中、晚熟三大类型,一般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品种的生长期长短来确定。

在川南地区基本都选择增产潜力大、抗倒伏力强、出油率高的甘蓝型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杂交品种为主栽品种,如科源油2号、德杂油9号、绵油11、绵油12、德油5号、贡油668等。

另外选种要根据所种植下季作物的茬口来确定,如油菜收割后要种植水稻的高塝田、浅脚冬水田,就应该适当提早播种期,选择早、中熟品种。

油菜与玉米、高粱间种地块,可选择植株稍矮的中熟品种,尽量缩短下茬作物移栽后的共生期,影响相互之间争光、争肥、争水作用;如果是把油菜收割后种植红苕、蔬菜、花生、豆类的地块,可选择晚熟高产品种。

总之,要以不同的种植模式来确定品种的生长期和播种期,综合考虑合理轮作的种植因素。

2 适时育苗2.1 选择苗床地苗床地应选择肥力偏上的砂壤土,地形背风向阳并带有一定坡度的地块作为苗床用地,在播种前5~7天按苗床地施5~10 kg/ m2腐熟人畜粪后深翻于土壤中,培肥地力。

2.2 种子处理在播种之前几天,将种子放在簸箕或厚纸壳上晾晒1~2次,但不能放在水泥地面或石板上晾晒(预防高温烫伤种子胚芽)。

每次晾晒2~3 h,待种子完全冷却后,用5%的盐水进行选种,将种子倒入兑好盐水中浸泡5~10 min。

然后,捞去浮粒或杂质,再将饱满籽粒用硼肥按1.5%的比例兑水浸泡4~5 h后沥去水分,在把种子放在阴凉处适当摊晾,晾去多余水分后就可以播种了。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
❖ 1、加强现代育种高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加 速育种进程。
❖ 2、加强对育种资源的引进、研究和创新,突破油菜 产量、含油量、抗性育种瓶颈。
❖ 3、加大育种力度和规模,重点解决油菜总量供给不 足、单产和含油量不高、生产效益偏低等突出问题。
❖ 4、加大育(制)种技术研究特别是新材料新方法研 究。
❖ 5、加大机收适宜品种和技术的研究。 Nhomakorabea❖ 6、加强免耕机直播兼机收、迟直播避灾高产栽培、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 简介
(一)产前育种科研现状
❖ 四川省内从事油菜科研的单位众多,主要有四川 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 农业大学、绵阳市农科所、南充市农科所、宜宾 市农林科学院等。
❖ 四川省油菜科研力量雄厚,选育出了川油、蓉油、 蜀杂、绵油、南油、宜油、川农油、德油、乐油 系列等一大批“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在大面积 生产上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
二、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缺乏突破性和专用品种
◆劳动力投入大, 比较效益低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到位率低 ◆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
种植粗放
品种与技术不配套
➢缺乏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和技术(元/kg) ➢油菜产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湿害 草害
虫害 病害
根肿病日趋严重
蕾薹期
苗期
Company Logo
三、发展四川油菜产业对策措施
蓉油17
❖含油率43.01%,芥 酸含量0.2%,硫苷 含量17.65μmol/g饼。
❖省区试平均亩产 167.1公斤,比对照 川油21增产8.58%,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及 类似生态区种植。
绵油12号
❖ 含油率38.53%,芥酸含 量1.3%,硫甙含量 36.9μmol/g饼。省区试 平均产量123.5公斤/亩和 164.4公斤/亩,分别比对 照中油821和蜀杂6号增 产29.32%和11.67%,列 试验第1位。适宜在长江 上、中游冬油菜区和其 它类似生态区种植。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

南油68
硫苷17.88μmol/g饼, 芥酸0.64%,含油 量41.0%。长江中 游组平均亩产 152.51公斤,比对 照中油杂2号增产 10.23%。全省各地 均可种植。
南油12
适宜机收新组合川杂NH352
油菜育种、栽培研究重点
1、高产高油突破性双低新品种选育
杂0430
06杂-9
均隆油5号
芥酸0.33%,硫苷 21.61μmol/g饼。含油 率43.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64.87公斤,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8.15%,比对照川油 21增产11.31%,适应 地区为四川省及与四 川生态条件相近的两 熟制地区种植。
川农油3号
含油率41.57%,芥酸 0.1%,硫苷 19.95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5.94公斤, 比对照川油21增产 10.59%,适宜四川平 丘区大部分油菜主产地 区种植。
乐油6号
芥酸0.35%,硫苷 19.78μmol/g饼,含油 率40.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54.74公斤, 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3.25%,比对照 川油21增产11.95%, 适宜四川省平、丘地 区种植。
蜀杂11号
含油率40.83%,芥 酸<1%,硫甙< 30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1.4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7.27%,适宜 四川省及与四川生 态条件相近的地区 种植。
蓉油15
芥酸<0.23%,硫苷 29.82μmol/g饼,含 油率42.23%。 省区试平均亩产 172.16公斤,比对 照蜀杂6号增产 14.76%,适宜四川 省平丘区、长江上游 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种 植。
蓉油16
芥酸0.05%,硫苷 18.37μmol/g饼,含 油率46.85%,省区 试平均亩产171.28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20.84%,适宜 四川省平丘区、长江 下游区及类似生态区 种植。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油菜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成都市的气候条件对油菜的生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成都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酷热,降雨集中在夏季。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成都市具备了适宜油菜生长的条件。

成都市的春季温暖湿润,适宜油菜的播种生长。

油菜是一种喜温、耐寒的植物,对春季气温的温暖有着一定的要求。

在成都市的春季,气温适宜,能够促进油菜的发芽生长,有利于油菜的生长旺盛。

成都市春季的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成都市的夏季气温适宜,有利于油菜的生长结果。

油菜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但也需要适当的温度来保证花蕾的形成和结果。

在成都市的夏季,气温虽然较高,但是多雨湿润,能够缓解高温对油菜的不利影响。

这种夏季气候条件有利于油菜的开花结果,为油菜的丰产提供了保障。

除了气候条件外,成都市的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宜油菜生长。

成都市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成都市的水资源充沛,为油菜的灌溉提供了保障。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气候因素的不利影响,比如夏季多雨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滋生,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以保证油菜的健康生长。

成都市的气候条件对油菜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适宜性。

春季温暖,冬季温和,夏季适宜,为油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成都市的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宜油菜生长。

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升成都市油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西南山地油菜区+川西北 高原油菜区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ern Sichuan+Northwestern plateau of Sichuan
种植面积 Planting areas
产量 Yields
四川播种面积、单产及总产的变化
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1986-2008) Rapeseed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in Sichuan province (1986-2008)
油菜产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预榨温度
高(130℃) 低(120℃)
饼粕残油率
大于1.5% 低于0.8%
综合利用产值
原料产值的1.5倍 原料产值的12倍以上
增值率(%)
40-60 200-400
欧洲国家
湿害
虫害
草害
病害
根肿病日趋严重
蕾薹期
苗期
Company Logo
三、发展四川油菜产业对策措施
×
NEA胞质双低不育系 双低恢复系
NEA胞质双低杂交种
大田制种
6、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7、提高油菜复种指数研究
育种基地
新品种(组合)试验、示范基地
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
甘蓝型油菜高产高纯度制种技术规程
选择制种地:制种地四周1500米内不能有其它十字 花科植物生长。 播种方式:适当调节父、母本播期,父、母本按1: 3的比例间隔种植成行。 田间管理:整地、施肥、浇水、防治病虫、除草、培 土等栽培措施参照当地实际生产情况进行; 制种技术: 1)苗期:拔除父本行、母本行中差异过大的杂株; 2)开花期:母本具有遗传稳定的彻底雄性不育性,理论 上不产生可育株或可育花粉,但仍需拔除母本行中混 杂的大花瓣植株和有花粉植株,务必拔除干净; 3)扬花授粉:开花期在晴天中午12:00-下午4:00之间 用竹竿或细长的棍子将父本行花粉赶向母本行植株, 用力要适度,过轻不能将花粉扬起来,过重则会打断 父本植株; 4)去除父本:花谢完后及时砍除父本行植株,只保留母 本行植株,收获母本行种子时,千万不能有父本种子 混入,否则将造成生产上极大的损失。
பைடு நூலகம்
南油68
硫苷17.88μmol/g饼, 芥酸0.64%,含油 量41.0%。长江中 游组平均亩产 152.51公斤,比对 照中油杂2号增产 10.23%。全省各地 均可种植。
南油12
适宜机收新组合川杂NH352
油菜育种、栽培研究重点
1、高产高油突破性双低新品种选育
杂0430
06杂-9
乐油6号
芥酸0.35%,硫苷 19.78μmol/g饼,含油 率40.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54.74公斤, 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3.25%,比对照 川油21增产11.95%, 适宜四川省平、丘地 区种植。
蜀杂11号
含油率40.83%,芥 酸<1%,硫甙< 30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1.4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7.27%,适宜 四川省及与四川生 态条件相近的地区 种植。
均隆油5号
芥酸0.33%,硫苷 21.61μmol/g饼。含油 率43.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64.87公斤,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8.15%,比对照川油 21增产11.31%,适应 地区为四川省及与四 川生态条件相近的两 熟制地区种植。
川农油3号
含油率41.57%,芥酸 0.1%,硫苷 19.95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5.94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0.59%,适宜四川 平丘区大部分油菜主产 地区种植。
蓉油15
芥酸<0.23%,硫苷 29.82μmol/g饼,含 油率42.23%。 省区试平均亩产 172.16公斤,比对 照蜀杂6号增产 14.76%,适宜四川 省平丘区、长江上游 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种 植。
蓉油16
芥酸0.05%,硫苷 18.37μmol/g饼,含 油率46.85%,省区 试平均亩产171.28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20.84%,适宜 四川省平丘区、长江 下游区及类似生态区 种植。
油菜常年为全省提供约60%-80%的食用植物油和
20%左右的饲料蛋白质来源。
(一)产前育种科研现状
四川省内从事油菜科研的单位众多,主要有四川 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 农业大学、绵阳市农科所、南充市农科所、宜宾 市农林科学院等。 四川省油菜科研力量雄厚,选育出了川油、蓉油、
四、我省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川油58
含油率39.97%芥酸
0.27%,硫苷
28.47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59.2
公斤,比对照蜀杂6
号增产12.9%,适宜 四川省平丘冬油菜区 种植。
川油36
芥酸0.0%-0.15%,硫苷 17.3-26.81μmol/g饼,含 油率41.76%-44.89%。 国家区试亩产171.58183.12公斤,比对照油研 10号增产8.10%,比对照 秦优7号增产13.95%,平 均产油量70.67公斤/亩, 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加 7.68%,适宜整个长江流 域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蜀杂、绵油、南油、宜油、川农油、德油、乐油
系列等一大批“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在大面积 生产上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
(二)产中生产现状
种植面积和总产最高的是川中丘陵区,其次是川西平 原区和川东北山区,川西南山地和高原区种植面积和 总产较小。 单产以川中丘陵区和川西平原区较高,川东北山区和 川西南山地略低,高原区最低。 川中丘陵区、川西平原区和川东北山区是四川油菜主 要生产区。 以甘蓝型品种为主体,“常规与杂交”、“双低与非 双低”并存。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长期被忽视。 高产仍是老百姓追求的主要目标。
川油39
芥酸低于0.05%,硫 苷17.83μmol/g饼, 含油率42.08%省区 试平均亩产175.63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2.35%适宜四川 省平、丘地区种植。
川油41(06杂-9)
含油率42.85%,芥酸 小于0.05%,硫苷 19.65μmol/g饼。 省区 试平均亩产185.34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7.88%, 平均亩产油 量79.42公斤,产油量 比ck增产11.04%,产 量和产油量均居第1 位,适宜四川省平坝、 丘陵地区种植。
二、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缺乏突破性和专用品种 ◆劳动力投入大, 比较效益低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到位率低 ◆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
种植粗放
品种与技术不配套
缺乏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和技术(元/kg)
名 称 欧洲国家 中国 机械化程度 全面 <6% 设备 先进 差 种植规模 大 小 生产成本 0.9 2.6 机收品种 多 少
宜油15
含油率41.36%,芥 酸0.25%,硫苷 19.49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67.1 公斤,比对照蜀杂6 号增产11.93%,适宜 四川省平、丘地区种 植。
宜油17
芥酸0.83%,硫苷 23.79μmol/g饼, 含油率42.89%。省 区试平均亩产 177.69公斤,比对 照川油21增产 13.02%。适宜四川 省平、丘地区以及 陕西省陕南地区种 植。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以及四川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一、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二、 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三、四川油菜产业发展对策 四、四川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一、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四川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和国家双低油菜优势产 区,油菜是四川第一大油料作物和不可替代的冬 季作物。 四川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200-1500万亩,总产 180-220万吨,居全国前三位和西部第一位。 油菜集中在邛崃、中江、三台、简阳、雁江、达 县、宣汉、平昌等30个重点县,形成川西平原、 川中丘陵和川东北3个双低油菜优势区域。
13.10% 24.10%
盆周边缘山地油菜区Edge of Sichuan Basin mountain
58.60%
川西南山地油菜区+川西北 高原油菜区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ern Sichuan+Northwestern plateau of Sichuan
61.70%
四川油菜基本概况
1.30%
川西平原油菜区Chuanxi plain 川西平原油菜区Chuanxi plain
1.10%
15.70% 24.40%
盆周边缘山地油菜区Edge of Sichuan Basin mountain 盆地丘陵油菜区Hilly areas of Sichuan Basin 盆地丘陵油菜区Hilly areas of Sichuan Basin
2、适合机械化生产专用新品种、技术、农机研究
如 何 降 低 损 失 ?
成熟度一致? 爆果损失?
3、矮杆、早熟、广适和多抗品种选育
矮杆群体
矮杆原始材料
矮杆材料小孢子培养后代
杂交F1代表现为矮杆
4、菜用和观赏用油菜品种选育
5、三系杂交油菜高产高纯度制种技术研究
×
NEA胞质不育 双低保持系
四川盆地 9 月下旬播种, 父 母 本 比 例 1:3 , 制 种亩 产达120-150kg
绵油33
含油率40.25%,芥 酸低于0.05%,硫苷 17.81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70.59 公斤,比对照川油21 增产10.64%,适宜 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 种植。
绵油88
含油率41.54%,芥 酸0.23%,硫苷 19.54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78.51 公斤,比对照川油21 增产13.54%。适宜 在四川省大部分平丘 区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