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

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
公众参与
日本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生态保护意识。
03
日本环境保护趋势
低碳经济
减少碳排放
日本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能源发展,降低对化石燃料的 依赖。
低碳交通
推广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减少交通排放对环 境的影响。
低碳建筑
鼓励节能建筑设计和改造,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碳排放。
当前环保政策体系
日本目前的环保政策体系包括 法律法规、行政指导、经济手 段等多个方面。
法律法规是日本环保政策的基 础,包括环境影响评估、排污 标准、废弃物处理等。
行政指导是日本环保政策的特 色,政府通过制定环保计划、 指南等,指导企业和公众参与 环保。
经济手段是促进环保的重要手 段,如征收环境税、提供绿色 金融等。
04
日本环境保护经验与挑战
成功经验分享
01
环保意识的普及
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深入的社会 认知,这得益于长期的环保教育和宣 传。从小学开始,日本就注重培养孩 子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自然环境 的重要性。
02
严格的环保法规
日本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如 《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和《资源有效 利用法》,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 减少环境污染。
公众参与
日本公众在环境保护中有着较高的参与度,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保氛围。这对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参与 度的提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加强对环境状况的监测和信息公 开,提高环境数据的透明度,增 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参 与度。
03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重视 环境保护,并逐渐形成了全面 的环保政策体系。

日本海洋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宋宁而

日本海洋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宋宁而

第34卷第4期教学研究V ol.34No.4 2011年7月Research in Teaching Jul.20111日本海洋环境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岛国日本长期以来受惠于海洋,拥有四通八达的海上运输航道、巨大的海洋资源库、以及攻守兼备的天然屏障等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区位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日本国民自上至下都对海洋持有感恩之心;但同时,岛国特有的地理特征所带来的多变气候、频发灾害,又促使其在组织、群体及个人等社会各层面形成了其他国罕见的民族危机感。

感恩心结合危机感,促使日本对来自海洋的环境问题持有特别的警戒与关注,而城市建设、海洋填埋、海砂石开采、巨大化港口、湾岸道路、离岛机场建设等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所导致的海岸线侵蚀变形,海藻、渔场和湿地逐渐消失,赤潮泛滥、海洋垃圾等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1]又促使这一关注日益升温。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更准确地说,是世界各国对海洋利益重视、主张与竞争、进行海洋国际秩序重构的世纪。

海洋利益的争取,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是任何涉海国家都无法回避的战略问题。

在海洋利益竞争日益激烈、乃至白热化的今天,海洋战略的建构不仅需要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合理、充分、富有号召力的表述途径,更是对涉海国家战略制定者智慧的挑战与考验。

对海洋环境问题的深度关注,加之岛国资源贫乏、空间有限的实际国情所带来的对海洋利益的先知先觉,不仅促使日本在争取海洋利益的法制建设、产业政策、国家计划等战略制定上走在世界的前列,更使其较早地领悟到,海洋战略的制定必须立足道德制高点,推行海洋环境保护的国家战略,为本国的海洋利益、特别是长期利益的争取制造富有感召力的理由。

以海洋环境保护的名义推行海洋战略,需要形成区别于传统海军、海权、海上安全的全新综合海洋战略构想,在探求新的海洋开发可能性、研究地球环境变化、探索海洋奥秘、推进海洋开发长期计划、确保及创造优美海洋景观环境、推进全球海洋开发、充实海洋基础开发等方面[2]亟待国民的技术、知识、创造力等海洋开发保护的智慧及其实践能力。

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

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
通过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资 源回收再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

环保技术和实践
• 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日本在污水处理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通过 高效的处理设施,能够有效净化污水。
• 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日本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各种手段鼓 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促进资源的有效回收。
•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日本注重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研 发与应用,通过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噪音和振动
城市中的交通噪音、建设施工噪音 等也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日本的环保政策
严格的环保法规
日本政府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等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对违 法排放、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
厉处罚。
鼓励绿色能源
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日 本政府对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
源的生产和使用给予鼓励。
倡导循环经济
• 完善环保法规:完善的法规体系是保障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未来,日本 应继续完善环保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保政策的有效 实施。
THANK YOU
• 以上是对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的部分描述。总的来说,日本在环境 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随着环保技术的 不断进步和环保政策的持续完善,日本有望在环境保护领域实现更大的 突破。
02
日本环保趋势分析
环保政策的未来方向
强化法律法规
日本政府将继续强化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 度,以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执行。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日本政府将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 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
加强国际合作

日本核污染海洋启示

日本核污染海洋启示

日本核污染海洋启示
日本核污染海洋是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件,它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日本核污染海洋事件告诉我们核能发电是有风险的。

尽管核能发电可以提供大量清洁的电能,但一旦事故发生,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核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还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影响。

其次,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日本核污染海洋事件不仅对日本自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损失,也给亚洲甚至全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威胁。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核灾难的挑战。

只有团结起来,分享信息和资源,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和人类的利益。

另外,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核能发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寻找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替代品,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各种污染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最后,日本核污染海洋事件提醒我们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核能发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核能和其他能源的优缺点,寻找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总之,日本核污染海洋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核能发电的风险和环境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确保人类和海洋的未来。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海洋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从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启示和借鉴三个方面来探讨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海洋大国,其近海面积占全球的0.26%,但其海洋生产总值却占全球的7%以上。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挑战包括海洋污染、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1.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是日本海洋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中,海洋塑料污染是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问题。

据日本社会经济生态研究机构的研究,2018年,日本每周通过河流和其他渠道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重达数吨,构成了日本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漏油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也给日本的海洋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 过度开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海洋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日本近海生态系统的破坏。

超过一半的海洋污染问题和造成的生态系统崩溃是由工业和城市排放,以及高强度的渔业和海洋旅游活动所造成的。

此外,海洋能源的开发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如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日本的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这可能导致日本国内一些滨海城市或岛屿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海洋酸化、海水温度升高等也是日本海洋环境面临的挑战。

二、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成就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海洋生态保护法”、“海域排污条例”等;加强了海洋科学研究和监测,从而有效识别和控制污染物;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如通过海滩清理活动、海洋教育等开展公益性质的活动。

日本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一期)对中国渤海湾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启示

日本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一期)对中国渤海湾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启示

第41卷第1期2020年2月水㊀道㊀港㊀口JournalofWaterwayandHarborVol.41㊀No.1Feb.2020收稿日期:2019-01-02ꎻ修回日期:2019-07-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677065)ꎻ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TKS190106)作者简介:熊红霞(1979-)ꎬ女ꎬ高级工程师ꎬ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研究ꎮBiography:XIONGHong ̄xia(1979-)ꎬfemaleꎬseniorengineer.日本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一期)对中国渤海湾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启示熊红霞ꎬ戴明新ꎬ彭士涛ꎬ胡健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ꎬ天津300456)摘㊀要:文章介绍了日本东京湾社会经济现状和环境污染破坏原因ꎬ并重点阐述了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一期)所采取的对策及实施后的效果ꎮ随着中国渤海湾经济的快速发展ꎬ对渤海湾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ꎬ根据渤海湾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ꎬ提出可借鉴日本东京湾发展的经验和教训ꎬ从规划编制㊁政府引导㊁环保新技术应用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渤海湾生态环境保护对策ꎬ为渤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ꎮ关键词:渤海湾ꎻ东京湾ꎻ产业发展ꎻ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图分类号:U65ꎻX5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443(2020)01-0119-06湾区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ꎬ成为世界众多一流城市发展的共同体ꎬ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往往集中在湾区周边ꎬ如纽约湾区㊁旧金山湾区㊁东京湾区等[1]ꎬ而这些经济发达的湾区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ꎬ而这些湾区也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2]ꎬ研究其经验和教训对渤海湾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ꎮ 十一五 ㊁ 十二五 期间ꎬ渤海湾地区的产业快速发展ꎬ掀起了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热潮ꎬ上马了一系列的大型项目和工程ꎬ对渤海湾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ꎮ 十三五 期间ꎬ渤海湾成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ꎬ这对渤海湾地区的资源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因此ꎬ在分析渤海湾环境问题的基础上ꎬ总结借鉴东京湾环境恢复和建设经验ꎬ为今后渤海湾经济建设的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ꎮ1㊀日本东京湾的产业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1.1㊀东京湾的自然及产业概况东京湾是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的半封闭海湾ꎬ像一个布袋ꎬ内宽口窄ꎬ深入内陆80kmꎬ东西两侧被房总半岛(千叶县)和三浦半岛(神奈川县)所环抱ꎬ通过两个半岛之间狭窄的浦贺水道与西邻的相模湾会合后ꎬ与太平洋相连ꎬ岸线总长约1650kmꎬ海域面积1320km2ꎬ陆域面积7881km2ꎮ东京湾是日本的政治㊁经济和产业中心ꎬ人口约2900万ꎬ区内有东京㊁横滨㊁川崎㊁船桥㊁千叶等5个大城市ꎬ以及市原㊁木更津㊁君津等工业重镇ꎻ东京湾临海地带的填海造地主要用于大型产业基地开发㊁港口开发和工业用地ꎬ工业主要包括钢铁㊁有色冶金㊁炼油㊁石化㊁机械㊁电子㊁汽车㊁造船等ꎮ东京港货物年吞吐量4000ˑ104tꎬ是日本第6大港ꎮ良好的岸湾条件和20世纪下半期后不断的填海造陆ꎬ特别是二战以后城市化加速ꎬ环绕东京湾的海滨90%都被开发成人工海岸线ꎬ出现了很多人工岛屿ꎮ东京湾填海面积已达252.9km2ꎮ东京湾的地形由于填海和疏浚的原因ꎬ造成浅滩丧失ꎬ另外填海造地使周边区域的水深有所增加ꎮ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和产业021水㊀道㊀港㊀口第41卷第1期密集ꎬ大批工厂排放的 三废 ꎬ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ꎬ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ꎬ如大气遭受污染ꎬ海水水质变坏ꎬ赤潮频繁发生ꎬ海洋生物资源退化ꎬ天然岸线被人工岸线替代ꎬ沿海湿地几乎丧失殆尽[3]ꎮ1.2㊀东京湾发展对环境的影响(1)对水环境的影响ꎮ东京湾海水交换时间具有夏季短㊁冬季长的特点ꎬ年平均交换时间约28dꎮ这种水交换特性ꎬ造成了从下水道经由河流排海的陆源污染物容易在东京湾累积ꎮ东京湾水质恶化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ꎮ依托东京湾发展起来的东京大都市圈ꎬ包括东京都㊁琦玉县㊁千叶县㊁神奈川县等一都三县ꎬ面积13562万km2ꎬ占全国总面积的3.5%ꎬ常住人口为3850万人ꎮ流入东京湾的主要河流有江户河㊁荒河㊁多摩合㊁鹤见河等ꎬ带来大量的陆源污染物[4-5]ꎮ据调查ꎬ东京湾水中污染物69%来自富含氮㊁磷等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ꎮ东京湾因开发活动所进行的围海造地ꎬ形成了临时工业基地ꎬ区域内有东京㊁横浜㊁川崎㊁千叶㊁船桥㊁琦玉等大城市ꎬ以及市原㊁木更津㊁君津等工业重镇ꎬ工厂排污造成了水质污染ꎬ东京湾水环境污染21%来自工业废水[4-5]ꎮ(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ꎮ1965~1975年间的大规模围海造地ꎬ填埋了25000hm2海面ꎬ相当于东京湾两成的海域面积ꎮ大规模的填海造地ꎬ严重破坏了东京湾的生态环境ꎬ使得纳潮量减少㊁海水的自净能力减弱ꎬ最终导致海水水质恶化㊁海洋生物资源退化ꎮ围海造地还严重破坏了东京湾的湿地ꎬ明治时代的湿地90%以上已经丧失ꎬ造成潮间带生物生存环境退化ꎬ极大地降低了自然海岸和滩涂具有的水质净化和生物生存的功能ꎬ东京湾大部分自然岸线已经被混凝土直立护岸取代[6-7]ꎮ而围海造地在湾内形成的较大规模的疏浚洼地ꎬ成为贫氧水团容易发生的海区ꎬ也是青潮的多发区ꎮ每当水质恶化ꎬ出现贫氧水团ꎬ或者发生赤潮时ꎬ就会造成大量生物死亡或者迁移ꎮ多年来ꎬ由于海底沉积了相当厚的污染物ꎬ90年代以来ꎬ赤潮频发ꎬ给近海养殖业带来灾难性后果ꎮ据东京湾环境情报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ꎬ自1979年起ꎬ东京湾赤潮的高峰期出现在1982年左右ꎬ当年出现了69次赤潮[8]ꎮ2㊀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第一期(2003~2012)为了恢复人与海洋的自然接触ꎬ再现 美丽富饶的东京湾 ꎬ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一期和二期ꎮ其中一期计划于2001年12月4日制定ꎬ2003年开始实施ꎬ由日本国土交通省㊁海上保安厅㊁农林水产省㊁林野厅㊁水产厅㊁环境省等相关部门参与ꎬ涉及埼玉县㊁千叶县㊁东京都㊁神奈川县㊁横滨市㊁川崎市㊁千叶市ꎮ该计划的目标是快速恢复湾内海水环境ꎬ增加生物量ꎬ再现美丽富饶的东京湾ꎬ第一期的主要任务是削减陆域污染负荷㊁改善海域环境质量㊁实施环境监测[9]ꎮ2012年相关部门对第一期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10]ꎬ并制定了第二期的实施方案ꎮ2.1㊀削减陆域污染负荷(1)采取的对策ꎮ为了减少排入海湾的污染物ꎬ该计划提出通过控制污水排放量ꎬ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ꎻ普及和提升改造下水道㊁农村排水设施ꎬ合并处理净化槽等各种生活排水处理设施ꎻ建立河流直接净化设施ꎬ以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ꎻ通过建立多种多样的管理制度和措施ꎬ减少面源污染源的排放量ꎬ并号召市民参与到计划中来ꎬ回收水体中的浮游垃圾等ꎬ通过削减陆域污染负荷达到改善港湾水质的目的ꎮ(2)实施效果ꎮ①污染负荷总量ꎮ2013年对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ꎬ通过调查发现ꎬ东京湾流域COD㊁TN和TP的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193㊁199㊁12.9t/dꎬ与2006年的水质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值相比ꎬ分别降低了5.2%㊁7.0%㊁7.2%ꎬ东京湾的污染负荷正在稳步减少ꎮ②水质改善情况ꎮ选取COD㊁TN和TP作为评价水质的指标ꎬ调查发现ꎬ东京湾海域海水上层㊁下层的COD大体上持平ꎬ虽然没有明显的改善ꎬ但是看不出恶化的倾向ꎮ水体中下层TN在慢慢好转ꎬ而TP变化极为缓慢ꎬ但是可以看出有好转的趋势ꎮ③DO改善情况ꎮ日本将水体中DO含量低于3ml/L(4.3mg/L)的水定义为贫氧水团ꎮ每年夏季对东京湾底层DO情况进行监测ꎬ监测结果表明ꎬ通过实施一系列水质改善措施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ꎮ但作为最大目标的底层DO改善并不显著ꎬ海湾内部夏季会产生贫氧水团ꎬ导致青潮爆发进而导致大量生物死亡ꎮ因1212020年2月熊红霞ꎬ等㊀日本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一期)对中国渤海湾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启示此ꎬ底层贫氧水团对底栖生物的生存带来影响ꎮ2.2㊀改善海域环境(1)采取的对策ꎮ海域污染负荷削减措施:对污染严重的河流进行底泥疏浚ꎬ同时开发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去除技术ꎬ最终将疏浚底泥用于浅滩的底质改善ꎻ另外ꎬ利用清扫船回收并清除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垃圾ꎬ还进行赤潮回收技术的开发ꎻ同时进行积极的宣传ꎬ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ꎬ推进NPO(Non ̄profitOrganiza ̄tion)和渔业者等的海底垃圾回收和海滩清扫活动ꎮ提高海域净化能力:尽可能地保护现存宝贵的湿地㊁海涂等资源ꎬ在政府记录备案ꎮ以恰当的管理手法再生㊁创造海滩㊁浅场及海滨藻场ꎬ放置利于生物附着的港湾构造物ꎬ结合地域特性ꎬ将垂直护岸改造为利于底栖生物栖息的斜坡护岸ꎬ另外ꎬ对临海地区用地掘砂造成深坑洞进行回填ꎮ再者ꎬ恢复区域不局限于海涂㊁藻场等大规模区域ꎬ同时对一些民众比较关心的重点区域进行恢复ꎮ(2)实施效果ꎮ经过10a的努力ꎬ减缓了东京湾的海域污染负荷ꎬ在此期间ꎬ共进行了约308300m3的污泥疏浚ꎬ覆砂约460700m3ꎬ覆盖面积约47.1hm2ꎮ通过消除㊁覆盖营养盐等内部负荷源来改善底质(削减营养盐等溶出量㊁削减DO消耗量)㊁改善水质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量ꎮ在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实施期间ꎬ通过清扫船回收了大约7486m3浮游垃圾ꎬ由NPO和渔业者等开展的海底垃圾回收和清扫活动共进行了41次ꎬ11882人的参加ꎬ回收约44.3t垃圾ꎮ在东京港羽田海域有效利用疏浚泥沙修复了4.1hm2滩涂ꎬ在川崎港东扇岛地区修建了1.4hm2人工海滨湿地ꎬ增加了亲水空间ꎬ在东京港中央防波堤实施了海滨建设ꎬ约3.0hm2ꎬ在东京湾内开展了3处滩涂㊁滨海湿地修复工程ꎬ恢复了约30%的藻场面积ꎻ在千叶港葛南中央地区㊁东京港运河等4处修建了长约2215m具有生物附着功能的港湾构造物和13.9hm2的滩涂藻场ꎬ通过监测调查发现ꎬ构造物具有栖息地的功能ꎬ底栖生物和鱼类等多种性有明显的提高ꎬ实现了自然环境的再生ꎮ从东京都㊁千叶县及神奈川县赤潮的调查数据来看ꎬ再生计划实施后ꎬ无论是都县ꎬ还是整个东京湾ꎬ赤潮发生次数都有随着时间减少的倾向ꎮ在千叶港及湾内部发现还存在有大量的贫氧水团ꎬ并且发现贫氧水团所在区域水质恶化严重㊁底栖生物几乎不存在ꎮ因此ꎬ对千叶港及湾内部存在的深坑进行了填埋ꎬ泥沙回填量约1500万m3ꎬ并在千叶港千叶中央地区ꎬ安装了高浓度氧水发生装置ꎬ以改善底质环境ꎮ2.3㊀建立东京湾监测系统监测对象主要包括海底DO及底栖生物ꎬ通过船舶等加强海潮流及水质监测㊁依靠人造卫星实时监视赤潮等的发生ꎬ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共享ꎬ同时还发动民众参与监测活动ꎮ对东京湾区域定期开展包括底层DO在内的环境基准项目的水质调查ꎬ千叶县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公布了根据国家测量值制作的贫氧水团速报ꎬ从2008年度开始国家及九都县市等联合开展每年夏季的东京湾水质调查ꎮ在东京湾设置了浦安冲㊁千叶港波浪观测塔㊁千叶港口第一号灯标㊁川崎人工岛四处定点观测点ꎬ并安装了水质连续测量的装置ꎬ其中千叶港海岸的千叶灯标上的水质连续测量的装置每隔1h对DO㊁水温㊁盐分㊁浊度㊁叶绿素A浓度以及每隔水深1m的海水的流向㊁流速进行观测ꎬ并在网站上公开监测数据ꎮ另外ꎬ九都县市还定期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底栖生物调查ꎮ千叶县ꎬ东京都ꎬ神奈川县分别记录了各自海域赤潮发生次数ꎬ发生期优势浮游生物㊁水质等ꎮ海上保安厅利用人造卫星的观测数据ꎬ记录赤潮等的发生㊁变化过程及消失等情况ꎬ并在网站公布观测成果ꎬ相关监测结果在网站上可以进行查询ꎮ2.4㊀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第一期总体效果评估通过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第一期(2003~2012)的实施ꎬ使流入港湾的污染负荷减少ꎬ由于沙滩和藻场的修复和建造ꎬ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增加ꎬ具有显著的效果ꎬ但是ꎬ作为行动计划(第一期)评价指标的湾内底层的DO没被改善ꎮ东京湾的环境再生ꎬ不是短期能达成的ꎬ是通过在不同地方实施小规模的环境改善ꎬ一个一个修复工程的积累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ꎬ同时还要制定更加灵活的管理体制ꎮ3㊀中国渤海湾现状221水㊀道㊀港㊀口第41卷第1期中国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ꎬ三面环陆ꎬ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ꎬ南到山东省利津县新黄河口ꎬ面积约14700km2ꎬ是一个半封闭性内湾ꎮ沿岸主要行政区包括天津㊁河北省的沧州㊁唐山以及山东省的滨州㊁东营五市ꎮ渤海湾沿岸港口众多ꎬ其中天津港㊁黄骅港和曹妃甸港是三个最大的港口ꎬ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海港ꎬ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ꎮ渤海湾优越的地理位置㊁特殊的地质地貌㊁良好的气候条件㊁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点开发岸段ꎮ近年来ꎬ由于多个国家级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实施ꎬ渤海湾沿岸经济发展迅猛ꎬ集中了化工㊁港口㊁养殖㊁油气㊁矿产㊁旅游㊁盐业等多种工业活动ꎬ为了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ꎬ弥补土地资源的不足ꎬ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工程[11]ꎮ特别是唐山曹妃甸和天津滨海新区ꎬ至2014年1月ꎬ人工填海造地面积210km2ꎮ将2016年渤海湾海岸线与1984年进行比较ꎬ发现滩涂面积从2244km2减少至约746km2ꎬ减少了三分之二ꎻ植被面积从375km2减少至约28km2ꎬ面积减少超过九成ꎻ海洋面积减少296km2ꎬ其中超过一半被盐田侵占ꎬ三分之一被港口及临港工业侵占ꎬ海水养殖和城市开发侵占面积也较为可观ꎬ但均不超过一成ꎮ渤海湾入海河流众多ꎬ有海河㊁蓟运河㊁独流减河㊁永定新河㊁潮白新河㊁子牙新河等12条河流注入ꎬ并有大沽排污河和北塘排污河等多条排污河排入ꎮ渤海湾每年接纳天津㊁北京和河北省的污水约10亿tꎬ有些污水直接在岸边排放而未有任何污水处置工程ꎬ渤海是中国的半封闭型内海ꎬ由于封闭性强ꎬ水交换周期长ꎬ陆源排污导致渤海湾成为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区域之一ꎬ特别是无机氮污染比较严重ꎬ无机氮质量浓度在0.321~1.010mg/L之间ꎬ平均为0.575mg/Lꎬ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ꎬ但自2013年有所好转ꎬ无机氮质量浓度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12]ꎮ张文亮等研究结果表明ꎬ渤海湾溶解性无机氮的极小剩余海洋环境容量在I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下均为负值ꎬ渤海湾的DIN已经超标[13]ꎮ渤海湾一系列的开发建设活动ꎬ对渤海湾滩涂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ꎮ填海造地和陆源排污使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下降ꎬ破坏海域潮流系统[14-15]ꎬ降低沿海滩涂对污染的隔离处理功能ꎬ削弱了海水自净能力ꎬ导致水质恶化加剧ꎬ造成近岸水域污染ꎮ滩涂围垦改变自然海岸格局ꎬ对生态系统产生强烈扰动ꎬ侵占了生物栖息环境ꎬ打破了近海生物链ꎬ导致物种减少㊁渔业资源衰退ꎮ4㊀对中国渤海湾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启示4.1㊀渤海湾与东京湾的相似之处渤海湾与东京湾都是半封闭型海湾ꎬ环湾地区经济发达ꎬ城市众多ꎬ人口密集ꎮ东京湾沿岸城市主要有东京㊁横滨㊁川崎㊁千叶等ꎬ人口达3850万人ꎮ渤海湾面积1.59万km2ꎬ沿岸城市主要有天津㊁沧州㊁唐山㊁滨州㊁东营等ꎬ渤海湾沿岸常住人口总量为3676.05万人ꎮ两湾气候带较近ꎬ均受季风影响ꎮ两湾地区都聚集了多个港口ꎬ渤海湾主要有天津港㊁黄骅港㊁曹妃甸港㊁秦皇岛港㊁京唐港等港口ꎬ东京湾有横滨港㊁东京港㊁千叶港㊁川崎港㊁横须贺港和木更津港等ꎮ两地工业基础相似ꎬ都建有临港工业区ꎬ工业密集ꎮ两地的发展都依托港湾资源ꎬ由于工业污染㊁无序开发㊁围海造地及上游人类活动影响ꎬ对港湾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ꎮ4.2㊀渤海湾与东京湾的不同之处港口条件不同ꎬ渤海湾有几条较大河流的注入ꎬ河流含沙量大ꎬ滩涂广阔ꎬ淤积严重ꎬ为典型的淤泥质海岸ꎬ而东京湾只有几条小河注入ꎬ海湾淤积较小ꎻ两湾产业发展过程不同ꎬ东京湾的现代经济整体开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ꎬ已经形成了高密度㊁大规模产业群和人口密集的东京都市圈ꎻ渤海湾地区的开发自改革开放开始ꎬ仅有40余年ꎬ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在大步推进ꎬ信息化也刚刚起步ꎮ两地工业发展成熟度不同ꎬ东京湾内京滨㊁京叶两大临海工业带是日本发展最为成熟的临海工业带ꎬ其工业产值及人均产值在日本众多临海工业带中位居首位ꎮ东京湾拥有较为庞大和坚强的制造业ꎬ其企业是内生的ꎬ根植性强ꎬ工业化是在自身技术革命或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之后ꎬ主动地实现的ꎬ并正在集中精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以实现产业升级[10]ꎻ渤海湾地区重化工业密集ꎬ钢铁㊁石油㊁化工㊁装备制造产业是渤海湾地区的支柱产业ꎬ临海经济还不成熟ꎬ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调整和换代升级ꎮ4.3㊀对渤海湾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启示3212020年2月熊红霞ꎬ等㊀日本东京湾环境再生计划(一期)对中国渤海湾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启示东京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ꎬ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ꎬ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ꎬ中国渤海湾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ꎬ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和当今先进的环保理念ꎬ让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ꎬ探索出适合渤海湾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发展之路ꎮ日本东京湾的发展历程及环境保护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渤海湾的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有如下启示:(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ꎬ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ꎮ对湾区内的产业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规划ꎬ分工合作ꎬ使其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ꎻ东京湾土地资源稀缺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ꎬ日本政府多次对东京湾的规划和开发方针进行修改ꎮ在渤海湾开发建设中ꎬ各种规划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ꎬ根据渤海湾的环境特点进行产业布局规划ꎬ重点保护好自然岸线和滩涂ꎬ尽可能维持自然浅滩原貌等原生态资源ꎬ减少人为干扰ꎻ制定渤海湾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ꎬ对退化的岸滩实施生态恢复和修复工程ꎬ建设湿地公园㊁自然保护区ꎬ加强沿海滩涂资源㊁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ꎮ(2)以政府为主导ꎬ推动环保事业发展ꎮ充分发挥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指挥和宏观调控的作用ꎬ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体制ꎬ并不断制定与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㊁标准和制度ꎬ依法促进环保工作的实施ꎻ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企业予以引导ꎬ增强其环保意识ꎬ鼓励其对环境保护进行投资ꎬ同时ꎬ政府利用市场机制ꎬ联合科研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开展污染防治研究ꎬ制定和不断完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ꎻ政府带头购买带有环保标志的环保产品ꎬ不断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ꎮ(3)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ꎬ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ꎮ随着渤海湾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ꎬ沿岸工业发展迅猛ꎬ重化工仍将是渤海湾地区的支柱产业ꎬ同时渤海湾还将成为国家重要石化产业基地ꎬ另外ꎬ装备制造业也将成为渤海湾的新兴支柱产业ꎬ这些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影响ꎮ因此ꎬ渤海湾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ꎬ应借鉴东京湾的经验教训ꎬ引进先进的环保理念ꎬ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措施ꎬ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ꎮ同时ꎬ在引进消化外来技术的过程中ꎬ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ꎬ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ꎮ(4)建立完善的渤海湾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体系ꎮ针对渤海湾ꎬ建立系统的监测和观测站位ꎬ国家设立海域环境保护基础调查站位ꎬ各个涉海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建立不同侧重方向的监测站位ꎬ并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技术手段ꎬ对渤海湾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变化进行长期观测ꎬ并且通过互联网进行环境数据与信息的资源共享ꎬ为渤海湾的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ꎮ(5)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ꎬ推动全民环保ꎮ日本十分注意培养民众的环保节约和节能意识ꎬ积极倡导全民参与环境保护ꎮ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内容ꎬ通过学校教育㊁传媒宣传等ꎬ使保护环境㊁维护生态平衡成为人们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ꎮ同时ꎬ利用市场机制ꎬ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引导企业开展环保及减排工作ꎬ如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ꎬ并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ꎬ利用能源价格和提高环境税税率等手段调控企业的环保行为ꎬ以减少环境污染ꎮ中国渤海湾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ꎬ应该让民众积极的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ꎬ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ꎬ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ꎬ推动全民环保ꎮ5㊀结语通过对比日本东京湾和中国渤海湾的异同ꎬ对中国渤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重视规划引导作用㊁加强政府的推动作用㊁发展创新驱动的环保技术及产业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推动全民环保等五点建议ꎬ对进一步加强中国渤海湾生态环境保护㊁打赢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ꎮ参考文献:[1]鲁志国ꎬ潘凤ꎬ闫振坤.全球湾区经济比较与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ꎬ2015ꎬ32(11):112-116.LUZGꎬPANFꎬYANZK.Researchontheeconomycomparisonand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globalBayarea[J].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ꎬ2015ꎬ32(1):112-116.[2]唐天均ꎬ谢林伸ꎬ彭溢ꎬ等.东京湾水环境治理对深圳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ꎬ2014ꎬ39(12):42-44.TANGTJꎬXIELSꎬPENGYꎬetal.StudyonwaterenvironmentmanagementofTokyobayareaandenlightenmentforShenzhen421水㊀道㊀港㊀口第41卷第1期[J].EnvironmentalScienceandManagementꎬ2014ꎬ39(12):42-44.[3]马明辉ꎬ关春江ꎬ洛昊.东京湾环境恢复与建设规划[M].北京:海洋出版社ꎬ2011.[4]七都县市首脑环境问题对策委员会-水质改善对策讨论会.东京湾底栖生物现状调查结果[J].全国公害研究会志ꎬ1999ꎬ24(3):149-161.[5]安藤晴夫ꎬ柏木宣久ꎬ二宫胜幸ꎬ等.1980年以后东京湾水质污浊状况的变迁─根据公共水域水质测量数据对东京湾水质的长期变动分析[J].东京都环境科学研究所年报ꎬ2005:141-150.[6]环境局.第4次自然环境保护海域生物基础调查报告:第1巻.滩涂[R].东京:国土交通省ꎬ1997.[7]小仓纪雄ꎬ高田秀重.东京湾100年环境变迁[J].安全工学ꎬ1995ꎬ34(5):325-331.[8]佐佐木淳ꎬ矶部雅彦ꎬ渡边晃ꎬ等.东京湾青潮的发生规模関考察[J].海岸工学論文集ꎬ1996ꎬ43:1111-1115. [9]东京湾再生推进会议.东京湾再生行动计划最终总结[R].东京:东京环境局ꎬ2003.[10]东京湾再生推进会议.东京湾再生的行动计划(第一期)期末评价报告书[R].东京:东京环境局ꎬ2013.[11]王军ꎬ林晓红ꎬ史云娣.海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日本东京湾发展历程对青岛的借鉴[J].中国发展ꎬ2011ꎬ11(4):5-8.WANGJꎬLINXHꎬSHIYD.DiscussionontheBayDevelopmentandCountermeasuresfor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J].ChinaDevelopmentꎬ2011ꎬ11(4):5-8.[12]张文亮ꎬ刘泓ꎬ冯剑丰ꎬ等.渤海湾入海溶解无机氮总量控制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ꎬ2015ꎬ31(1):41-44.ZHANGWLꎬLIUHꎬFENGJFꎬetal.ResearchontheTotalDissolvedInorganicNitrogenFluxintotheBohaiBay[J].EnvironmentalMonitoringinChinaꎬ2015ꎬ31(1):41-44.[13]杨璐ꎬ刘捷ꎬ张健ꎬ等.渤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学研究ꎬ2018ꎬ36(1):93-101.YANGLꎬLIUJꎬZHANGJꎬetal.ZooplanktoncommunityvariationanditsrelationshipwithenvironmentalvariablesinBohaiBay[J].JournalofMarineSciencesꎬ2018ꎬ36(1):93-101.[14]涂晶ꎬ白玉川ꎬ徐海珏ꎬ等.渤海湾围垦工程引起的岸线及潮流变化[J].港工技术ꎬ2017ꎬ54(4):1-4.TUJꎬBAIYCꎬXUHYꎬetal.ChangeofCoastlineandTidalCurrentCausedbyBohaiBayReclamationProject[J].PortEngineeringTechnologyꎬ2017ꎬ54(4):1-4.[15]张云.规划工程建设对渤海湾水交换能力的影响[J].水道港口ꎬ2010ꎬ31(6):621-625.ZHANGY.InfluenceofplannedprojectinBohaibayonitswaterexchangeability[J].JournalofWaterwayandHarborꎬ2010ꎬ31(6):621-625.EnlightenmentsofTokyobayrevitalizationactionplan(2003~2012)inJanpantoBohaibayinChinaXIONGHong ̄xiaꎬDAIMing ̄xinꎬPENGShi ̄taoꎬHUJian ̄bo(TianjinResearchInstituteforWaterTransportEngineeringꎬ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TechnologyonWaterTransportEngineeringꎬMinistryofTransportꎬTianjin300456ꎬChina)Abstract:Thesocio ̄economicdevelopmentstatusand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ofTokyobayinJapanꎬwithemphaseson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TokyoBayRevitalizationActionPlan(2003~2012)wereintroducedinthispaper.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economyꎬtheenvironmentproblemsinBohaibayareawereincreasinglyserious.AccordingtotheecologicalenvironmentsituationandtheactualsituationofindustrydevelopmentinBohaibayꎬtheexperienceandlessonsfromtheTokyobaycanprovideusefulinformationfortheenvironment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Bohaibay.Muchattentionsshouldbepaidtotheplanningcompilationꎬgovernmentguidanceꎬnewenvironmentalprotec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andpublicparticipationtoimprovethemanagementsystemsoast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ecologicalrestorationofBohaibay.Keywords:BohaibayꎻTokyobayꎻindustrialdevelopmentꎻenvironmentprotectionandrestoration。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平衡对人类社会及整个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本篇范文将深入探讨海洋污染的现状、成因以及解决对策。

二、海洋污染现状目前,海洋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塑料垃圾污染:海洋中漂浮着大量的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还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2. 油类污染:船舶运输、海上钻井平台等活动中产生的油类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 化学物质污染:工业废水、农药等化学物质大量排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等现象频发。

4. 放射性污染:核废料等放射性物质泄露至海洋,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海洋污染成因海洋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活动: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大量排放至海洋。

2. 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导致污染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

3. 监管不力:部分地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4.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海啸、风暴潮等,加剧了海洋污染程度。

四、解决对策为了有效解决海洋污染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通过签订国际协议、共同研究等方式,推动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2. 完善法律法规:各国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3. 推广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4. 发展环保科技: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环保科技,推动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日本环境公害治理对我国启示论文

日本环境公害治理对我国启示论文

日本环境公害治理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急于恢复国内经济水平,大力发展重工业等产业,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在经历了民众”反公害运动”之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多方共建的举措,用十年时间恢复了环境原生态状况,由”公害岛国”变为”公害防治先进国”。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日本公害治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环境态势严峻的现实,以期寻找对我国环境治理可借鉴的有益良策。

关键词:公害治理;产业调整;合作治理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而紧迫的任务,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实力强国之一。

但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却滋生了诸多环境问题,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有四起发生在日本。

”四大公害”招致疾病大面积发生,民众请愿示威活动一时间甚嚣尘上。

日本政府面对巨大压力,通过调整政策、完善法律等多种途径,不断解决环境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似环境污染问题。

加之2013年初北方地区持续的雾霾天气、近期频发的水污染事件等,都使得环境污染治理成为民众热切期待的事情,因此,学习日本经验为我国政府治理所用,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日本公害治理的历史进程及举措纵观日本环境公害的治理,经过大刀阔斧的改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琵琶湖的治理,创造了生活污水、产业污染防治的奇迹;东京都大气污染防治,大大改善了环境的恶劣状况,提升了空气质量……日本由此跨入”公害防治先进国”的行列。

鉴于此,笔者将其治理历程归结为以下几个阶段:1.下大决心,完善立法。

《公害对策基本法》作为环境管理的基本法,确立了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在环境重度污染的初始治理阶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到1970年末召开的第65次国会,政府加快了完善法律的步伐,一举修改了包括《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止法》、《噪音规制法》和《废弃物处理法》等在内的14项法规政策,新制订了《水质污浊防止法》、《海洋污染防止法》、《关于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的法律》、《公害防止事业费事业者负担法》和《公害纠纷处理法》等。

日本《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的成功经验——兼论对我国渤海治理的启示

日本《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的成功经验——兼论对我国渤海治理的启示
海 治理 的特殊需 要 。正 是 由于一般 立 法 在濑 户 内海 环 境 治理 上 的无 能 为力 , 促 使 日本 不得不 制定 了专 门针对 濑 户 内海 环境保 护 问题 的《 特别 措施 法 》 。 实 践证 明 , 在这 种 特殊 的海域 制定 特殊 的法律 是卓 有成效 的。 自《 别措 ③ 特 施 法 》 布实施 以来 , 颁 濑户 内海 的环境有 了极 大的 改善 : 填海造 地活 动得 到扼制 ,
天然资 源 , 同时还 有着 发达 的工业 ,濑户 内海 沿 岸 是 日本 最大 的新 兴 工业 地 ① “ 区, 已经 成为全 国五 大工业 地带 之 一” 。② 由于 濑户 内海 自身 的封 闭性 , 其存 在
海水交换 的时间长 、 自净 能力差 、 环境 容量低 的特 点 。极 低 的环境 污染承载 力加
* 中 国海 洋 大 学 法 政 学 院 院长 , 授 , 士 生导 师 。 教 博
* 中 国海 洋 大 学 法 政 学 院 20 级 博 士 研 究 生 。 * 05
① “ 仅 在 日本 , 且 在 世 界 上 也 是 以其 壮 丽 而著 名 的绝 无 仅 有 的风 景 胜 地 , 且 作 为 一 个 不 而 并
日本《 户 内海环境保 护特 别措 施法 》 濑 的成 功经验
11 4
和《 海洋 污染及 海上 灾害 防止 法 》 均无 力 解决 濑 户 内海 的 环境 问题 , 至阻 止 等 甚 不 了其 每况愈 下 的恶化 趋 势 。 然 而 , ① 日本 1 7 9 3年《 濑户 内海 环境 保 护 临时措 施法》 的颁布 实施却 对 濑户 内海 的环境 治理起 到 了明显效 果 , 功地 将濑户 内海 成 从“ 死” 濒 的边缘挽 救 回来 。由于 治 理 效 果 显 著 , l 于 1 7 E本 9 8年 将 该 法更 该 为 《 濑户 内海环 境保 护 特别 措 施 法 》 使 其 成 为保 护 濑 户 内海 环 境 的永 久 性 法 律 。 , 究竟 这部具 有起死 回生之效 的法 律有 什么特 别之处 ?其 对我 国海 域治理 具有什 么样 的借鉴 意义 ?本 文试 析之 。

日本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启示

日本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启示

日本环境污染产生水俣病的危害及启示作者:指导教师:周杰摘要: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之一。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环境治理和改善的压力很大,任务十分繁重。

二战后的日本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由于环境保护不到位,以水俣病为代表的许多公害事件非常严重,不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也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

从“水俣病事件”发展演变成的“水俣病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害的最典型的案例,这一由环境问题而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从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要积极的借鉴,更好的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俣病;汞污染;环境保护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

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

“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 水俣病的产生及现状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

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

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表现为口齿不清、手足麻痹、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汞也称水银,是我们常用的温度计里显示多少度的银白色金属,它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汞对于生物的毒性不仅取决于它的浓度,而且与汞的化学形态以及生物本身的特征有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汞是通过海洋生物体表(皮肤和鳃)的渗透或摄含汞的食物进入体内。

汞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是工业废水、含汞的农药流失以及含汞废气的沉降。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刘学成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十分完善,国内对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也经历了从技术到管理制度,最后上升到法律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入。

而在日本方面对于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也是着重于日本海洋环境污染公害和日本海洋环境教育方面。

一、国内研究中国对日本环境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着重于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立法,中日环境政策比较研究。

而针对日本海洋环境的著作则还无独立专著。

只是在日本环境研究中偶尔提到。

(一)研究视角第一,从史学角度。

专著方面如许海东的在《日本近现代环境保护发展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全面研究了日本近现代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发展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了海洋环境保护史的内容。

宋宁而,姜春杰的论文《日本海洋环境社会学的研究状况》(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探讨了目前日本国内海洋环境问题社会学的脉络和动向,提出了日本海洋环境社会学与日本海洋立国有着必然的联系。

北京大学历史系包红茂教授的论文《海洋亚洲境史研究的新开拓》(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梳理了海洋亚洲研究的学术谱系,提出了海洋亚洲环境史研究的基本框架。

在史学史方面,陈祥的论文《日本环境史学的研究与发展》中梳理了日本环境史学的发展脉络和关注点。

包红茂的《日本的环境史研究》总结了日本环境史学的特点和其关注对象与研究内涵,其中涉及到了日本海洋环境史方面。

第二,从管理学角度。

如任勇的《日本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该作通过提出了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环境变化,三位一体的环境管理观”通过管理学的角度对日本环境保护历史,日本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法律体系,环境社会政策,环境能源政策,进行了考察和梳理。

此外还有国务院环境保护小组主编的《日本的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2年)该著通过对日本各种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

管华诗,王曙光编著的《海洋管理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该书对海洋环境管理,海洋立法,海洋经济,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论述。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日本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日本的海洋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深入研究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对于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一)法律法规体系日本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日本就颁布了《海洋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海洋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和责任。

此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补充法规和政策,不断细化和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

(二)管理体制日本设立了专门的海洋环境管理机构,如环境省、海上保安厅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合作。

环境省主要负责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监测海洋环境质量;海上保安厅则负责海上执法,打击海洋污染违法行为。

(三)监测与评估日本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建立了覆盖全国海域的监测网络,对海洋水质、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垃圾等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

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海洋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污染治理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采取了多种措施。

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标准。

对于海上石油泄漏等突发事件,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损失。

(五)公众参与日本注重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行动。

例如,开展海洋环境保护主题的科普活动、鼓励志愿者参与海滩清洁等。

二、日本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一)核废水排放问题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大量的核废水产生。

日本政府决定将核废水排入海洋,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核废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环保组织和政府开始着手采取行动,努力改善海洋环境状况。

但是,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来保护海洋环境并确保其可持续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

近些年,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关注逐渐加剧。

其中,最常见的海洋污染因素之一就是塑料垃圾。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此外,海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这可能导致海洋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此外,海洋酸化、海洋生物群落迁移、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也是影响海洋环境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已经开始采取具体行动。

例如,某些国家开始禁止、限制塑料袋和塑料餐具的使用,并制定了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此外,一些国际组织和政府合作开展了海洋废物清理行动,收集、处理和利用塑料垃圾、溢油等海洋废物。

这些政策和行动主要侧重于减少海洋污染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目前的行动和政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政策的实施和执行还不够严格。

某些国家和地区尚未完全采取措施来应对海洋环境问题,没有充分意识到海洋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此外,海洋废物处理技术和设施也存在不足。

例如,目前的塑料废物回收和利用技术仍然较为滞后,废物处理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处理。

在此基础上,政府、企业、公众都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海洋环境问题。

在未来,海洋环境保护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实现更为广泛和深远的目标,政府、企业和社会需采取更为全面和协调的保护行动。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更具科学性、有效性的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标准;优化技术手段和设施,实现广泛的海洋废物回收和利用;强化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形成保护海洋环境的共识。

日本的核废水影响中国

日本的核废水影响中国

日本的核废水影响中国
日本核废水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海洋环境:日本计划将核废水排放至海洋中,这可能会对周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

如果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被海洋生物吸收,可能会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

2. 水产品安全:日本核废水排放可能会影响周边海域的水产品安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国家,如果核废水排放导致海洋生物污染,将对中国的渔业生产和水产品出口造成威胁。

3. 环境安全:如果核废水排放没有得到充分处理和净化,可能会增加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扩散和污染。

如果污染物通过空气或沉降物进入中国领土,可能会对中国的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

4. 公众健康: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和遗传性影响。

如果核废水排放导致放射性物质在空气、水源和食物中的浓度增加,可能会对中国公众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总的来说,日本核废水排放对中国可能会带来潜在的环境污染和公众健康风险。

因此,中国政府和公众对于这一问题需保持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人类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态系统紊乱等问题日益突出,迫使各国必须采取行动,保护海洋环境的可持续性。

作为一个拥有海洋国土的国家,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实践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食物供给,还调节着全球气候,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由于过量捕捞、工业污染、废物排放等多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作为一个岛国,日本一直致力于海洋环境的保护。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环境监测、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

此外,日本还加强了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支持和海洋环境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

三、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实践1. 捕捞限制措施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限制捕捞活动,以保护海洋鱼类资源。

比如,实施了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和渔业休渔期制度,通过限制捕捞数量和捕鱼的季节,保护了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2. 海洋污染防治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海洋污染。

例如,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严格的处理,建立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体系。

此外,日本还致力于推动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修复技术的研发,以应对海洋污染的挑战。

3. 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日本积极推动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以保护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并加强巡查执法,限制非法捕捞和破坏性活动。

四、对我国的启示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面临着类似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经验中获得以下启示: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强化执法力度,确保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

日本东京湾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生物遭受威胁

日本东京湾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生物遭受威胁

日本东京湾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生物遭受威胁日本东京湾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生物遭受威胁近年来,日本东京湾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给该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渔业活动对湾区海水的过度开采,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

本文将就日本东京湾水污染问题的成因和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水污染问题的成因水污染问题在日本东京湾区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首先,工业废水的排放。

随着东京湾地区工业的发展,大量企业产生的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到湾区,导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和重金属,如溴化有机物、有机氯农药等,这些物质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

其次,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东京湾地区人口的增长,大量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充分净化便直接进入湾区,给水体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生活污水中富含有机物、营养物质以及细菌等,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引发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生态平衡的打破。

最后,过度的渔业活动也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东京湾是一个重要的渔业养殖区域,大量渔船的捕捞活动导致了湾区海水的过度开采,使得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锐减。

此外,渔船排放的油污和废弃渔网等也给水域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

二、水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日本东京湾的水污染问题给该地区的海洋生物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首先,水污染使得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大大恶化。

排放入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毒物质使水质变差,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许多海洋生物在水污染严重的区域中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并且受到有害物质的直接危害,导致它们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大大下降。

其次,海洋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减少。

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许多特定物种的数量锐减,生态平衡被打破。

一些重要的渔业资源,如鱼类和贝类,也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而遭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仅对当地渔民的生计构成了严重威胁,也造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海洋,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食物链支持以及无数的生态服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详细分析当前海洋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海洋污染现状1. 海洋垃圾污染:塑料、化学品、生活垃圾等大量废弃物被排入海洋,形成了庞大的垃圾带。

这些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构成直接威胁,还会释放有毒物质,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2. 油污污染:船舶泄漏、油轮事故等导致的油污污染,对海洋生物和海岸线造成了严重破坏。

油污会附着在生物体表,导致生物窒息死亡,同时还会破坏海洋底部的生态系统。

3.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破坏了海洋食物链,影响了生态平衡。

此外,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4. 化学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等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废水被排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生态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国际合作与立法: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通过制定严格的国际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全球性的海洋保护网络。

2. 减少塑料垃圾排放:推广可重复使用、环保的替代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和处置,降低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风险。

3. 防治油污污染:加强船舶管理,提高油污应急处理能力。

推动船舶使用更环保的能源,减少油污排放。

4. 合理捕捞与监管:实施合理的捕捞政策,控制捕捞强度和规模。

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

5. 化学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6. 海洋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海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7.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些特点可以给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许多有意义的启示。


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态度变化 ,不断采取政策措施加大保护环境 的 年代 以后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成为一种制度 ,日本政府将公 力度 ,日本的环境 问题得 以改善 ,进入2 世纪9 年代 以后 ,面对 众权益 以法律 的形式制度化 ,将公众参与的程序纳入政府决策过 0 0 着新的环保 形势 ,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更加全面细致 ,从主要防 程 中。这样 ,公众便可以更加有效的监督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 止公害的发生转变到环保与节能结合的双重考虑 , 且更加注重社 工作 ,促进 国家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 。 会的道德教育和发挥全 民的作用 ,进入2世纪 以来, 日本提出了 ( )2 世纪 9 年代 1 二 0 0 建设 “ 循环型社会 ”的国家战略 , 日本政府 的环境保护进入到了 自高速增长暴露出严重 的公害 问题后, 日本政府通过强有力 个全新 的时期。 的法律措施 ,控制了公害的蔓延和扩大 ,但是到了9 年代 以后 , 0 ( 一)战后高速增 长时期 日本环境保护还存在许多老问题 ,而且 出现了一些新 的问题 ,政 二战后, 日本奉行经济增长第~主义理念 ,推行的国家战略 府在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的基 础上 ,继续重视企业 和国民环保的 是 “ 经济立国”战略,希望 日本在所有方面都为经济发展服务 。 积极 性,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 。 在这个过程 中,特别 是推进重化工业化 过程 中,产 生了骇人听 日本在 经历 了高 速增长 阶段 后 ,经济 发展进 入了城市 化阶 闻的 “ 公害”事件。根据 16 年8 日本制定 的 ( 害对策基本 段 、生 活大国化 阶段 ,消费主义 盛行。人 口过 密带来 的交通拥 97 月 ( 公 法 ,所谓公害即 “ 由于事业活动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对环境 堵 、噪音过大和大气和水质污染 问题 ,大量 的一次性消费造成生 的侵害 ,由大气污染、水质污染 、噪声 、振动、地面沉降 、恶臭 活垃圾大量增加 ,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的废气造成 了环境荷尔蒙等 等造成人的生命及健康受损害 ,或人 的舒适生活受 阻碍”。其 中 问题对环境产生 了破坏作用。此时 ,地球环境 问题成为一个全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周雅静(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摘要】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但也随之带来了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虽然,在开发海洋的同时,我国也加大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了海洋环境立法。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本文通过对日本现行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和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行政执法等模式及经验的研究,对比发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及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海上执法队伍设立、各部门之间协调、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洋环境;立法;海洋管理【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7)35-0320-02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同时初步建立了一套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政策制度,在引导、规范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海洋强国建设及“一带一路”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及管理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日本等海洋大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通过对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很多先进成熟的理念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日本现行的主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1.1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背景及现状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海洋密切关联,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复兴经济摆在优先位置,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是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海洋生态失衡,反过来影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发展[1]94。

为治理上述问题,日本先后出台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环境基本法》、《海洋污染防止法》、《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工厂排污规制法》,《公害罪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为治理海洋环境问题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随着相关法令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完善,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海洋污染问题基本趋于解决,到20世纪80年代已得到有效控制[2]9。

2007年4月,日本通过《海洋基本法》,确立了一系列日本今后在海洋事务中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和具体措施。

1.2日本现行的主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日本的主要法律有:《海洋基本法》———该法是统揽日本海洋发展的根本大法,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日本的国内化及海洋战略的确立。

此法强化了日本海洋政策的六项基本理念,包括确保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确保海洋安全、充实海洋科学知识、促进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事务的国际协调和担负国际海洋事务领导性职责等,以法律的形式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以规范,并对国民进行增加海洋的理解教育[3]128。

《环境基本法》———是日本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表达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方向及策略,包括基本计划、指导方针、年度报告等。

该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即倡导可持续发展、构建低环境负荷的“环境优先型社会”、强调预防原则、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阐明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事业者及国民对环境保护中应尽的责任义务,明确了环境保护资金机制,强调国际环境合作。

法律不仅严谨同时可操作性强[4]86。

《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针对二战后,排放到濑户内海的富含铜、铅、汞等重金属工业废水,致使污染日甚一日,赤潮泛滥,鱼虾绝迹,严重威胁健康而出台的一部法律。

该法规定了从陆源方面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特定设施设置的批准标准、特定设施的过渡措施、特定设施构造的变更与继承以及与《水质污染防治法》的使用关系等基本方针,该法不仅针对性极强,而且条文规定十分具体,可操作性很强,成功地将濑户内海从“濒死”的边缘挽救回来[5]140。

1.3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综合管理制度2001年以前,日本没有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管理的政府机构,2001年以后,日本政府将海洋有关的省厅经过重组合并后,海洋事务主要由内阁官房、国土交通省、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等8个行政部门承担。

2007年7月,日本正式实施《海洋基本法》,明确“海洋管理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上交通、海洋安全等诸多问题具有密切联系,有必要对海洋事务进行综合讨论研究,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等实行统一管理。

”成立以首相安倍晋三为本部长的海洋政策本部。

该部由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等8个省厅的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策划、拟定、调查、审议、推进日本的中长期海洋政策和海洋基本计划,并协调与各省厅与海洋有关的行政事务。

海洋政策总部的设立,一改原来分权式海洋管理模式为统筹管理格局,将此前分化到多个部门的海洋主管职能,统一至单一机构,依据《海洋基本法》的相关规定构建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海洋管理体系。

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逐渐得到完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如《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还有沿海地方一级人大和政府制订的法规规章,二者构成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框架体系。

但是和日本等先进海洋大国的海洋环保工作相比,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2.1海洋立法不够完善,某些环节立法空白我国海洋立法不够完善,法律法规普遍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配套的实施细则,某些环节存在着立法空白现象。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目前保护和改善我国海洋环境,防治污染损320害的重要法律,然而,由于缺少像海洋生态健康标准、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等具体的执行标准、配套的实施办法和细则,以至于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导致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这些重要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如何衡量海洋污染严重程度,并导致责任承担及损害赔偿程序的不公。

综合性的《海岸带管理法》至今尚未出台,导致在海岸带使用上,部门行业之间、用海者之间、中央地方之间存在严重矛盾,纠纷不断,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的合理开发利用。

2.2海洋环境执法力量分散,执法不严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权属是按照区域和行业管理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参与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治理部门包括环保、海洋、海事、渔政、军队等,而各执法部门之间的职责有的互相交叉,彼此之间也缺乏联系沟通,往往会各自为政,分散执法,难免出现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而互相扯皮、推诿现象,以至于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导致执法能力不强,效率低下,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更影响了海洋污染治理的效果。

2.3我国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自古以来,我国一直“重陆轻海”,海洋意识淡薄。

同时,长期以来,广大的青少年教育中缺少海洋环境保护体验学习,海洋环保宣传力度不足,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不强,陆源排污、生活垃圾填海、养殖用药的不合理处置问题等等还普遍存在,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不强,也使海洋污染加重。

3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对我国的启示3.1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体系要以国际视角完善我国海洋环境立法,立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护和实现我国海洋环境与广大沿海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的完善。

针对目前某些环节存在的立法空白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对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有关的环节和问题进行全面规范,尤其是对我国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部门的权责以及行政相对人污染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运用必要的立法手段解决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文件不健全的不利现状。

比如,对海洋资源的开采在法律法规中应有相关的具体规定,以保障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有序进行;在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法》的前提下,再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如《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资源保护费用管理办法》等,使我国在海洋资源保护领域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

针对特定海域(比如渤海)可以制定一部环境保护法,然后对特定海域的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并设置专门的委员会等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等等。

在实施和完善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海洋区域性法规的制定。

最终建设一套完整、系统的海洋环境立法体系,从源头上真正做到依法治海、依法护海,保障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2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综合执法体系我国在海洋管理中采用的是统一和分别管辖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各机构之间因为利益或其他因素,配合很困难,很难形成综合有效的管理能力,导致许多环境污染事故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也势必会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日本相关海洋管理制度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必须要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相对集中的海洋综合管理机构及协调机制,尽快构建海洋、海事、环保和渔业等多个执法部门共同合作的执法机制与长效合作机制[6]1。

进一步完善海洋执法体系,应形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海陆联动、部门协作的联合机制,共同开展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控工作、海洋环境保护的联合执法工作与海洋生态的修复工作;共同建立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共同建立海洋环境保护数据与技术的交流机制,实现海洋环境监管信息的共享,以此及时协调和解决海洋环境执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效克服目前分散执法的诸多弊端。

3.3加强国民的海洋教育,建立社会公众参与制度日本《海洋基本法》中明确指出,要增进国民对海洋的理解。

在日本《环境基本法》中有关于公众参与原则的规定[7]9。

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海洋环境立法中还没有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规定,环境保护的参与权只给了相关的行政部门,而把公民排除在的海洋环境决策过程之外。

要想真正发挥社会公众参与的作用就必须保障社会公众切实参与到立法、执法和环境管理活动中[8]265。

因此在以后的立法或法律修订中,应借鉴日本《海洋基本法》、《环境基本法》中关于在中小学及高等教育中加强海洋教育,公众参与原则的规定,提高国民海洋意识,明确赋予公民有海洋环境管理参与权,让公众热爱海洋,保护海洋,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途径,将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民众参与监督程序引入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立法规范中来,并为公民参与权的实现提供各种保障。

3.4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发展海洋经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把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应像日本《海洋基本法》中规定的一样,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加入国际性海洋环境保护公约和相关组织,加强彼此间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及海岸带开发、海洋溢油预警、海洋综合执法等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我国海洋教育的发展,使我国在承担起海洋大国责任的同时,也能够寻求到与其他国家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普遍共识,推动国际性的海洋环境法律的制定,从而提高我国在世界海洋大国之林中的地位,增强我国在海洋事务上的影响力,为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我国的蓝色国土提供一个和谐、互助的国际环境[9]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