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炮制前后7种成分的比较研究_邵坚
中药栀子不同炮制方法的含量变化与抗炎效果的影响
![中药栀子不同炮制方法的含量变化与抗炎效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d51cff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f.png)
中药栀子不同炮制方法的含量变化与抗炎效果的影响江国杰【摘要】目的:测定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比较不同栀子炮制品的抗炎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中栀子苷的含量.分别称取定量上述栀子炮制品,加水煎沸,经过滤,浓缩成合原药50%的煎液.将80只巴豆油所致耳壳炎症的实验小鼠平均分成4组,分别给予上述栀子炮制品的水煎液治疗,对比上述栀子炮制品的抗炎效果.结果:生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栀子炮制品(P<0.05),其次为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生栀子组小鼠的耳壳开始消肿时间和肿胀完全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其他三组(P<0.05),栀子炭组小鼠的耳壳开始消肿时间和肿胀完全消失时间最晚.结论:中药栀子的不同炮制方法会对栀子有效成分的含量产生影响,炮制后的栀子抗炎效果会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5(012)012【总页数】2页(P106-107)【关键词】中药;栀子;炮制方法;炮制品;含量测定;抗炎效果【作者】江国杰【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1栀子又被称为山栀、黄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具有护肝、利胆、抗炎、消肿等功效,属于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1]。
临床上常用的栀子炮制品包括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栀子中含有栀子苷、栀子素、熊果酸等成分,栀子苷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2]。
我院本次对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栀子炮制品的抗炎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中药栀子的药用价值。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使用的栀子购自和翔制药公司,经鉴定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产于福建质量合格。
除净杂质,取适量在锅温115℃~125℃翻炒至表面带黄红色,炮制成炒栀子,得率为94.1%。
取适量生栀子在锅温165℃~175℃翻炒至表面呈焦黄色,带有香气,炮制成焦栀子,得率为90.8%。
栀子不同炮制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栀子不同炮制中多糖含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067066aaf1ffc4ffe47ac65.png)
栀子不同炮制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栀子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
[关键词] 栀子;炮制品;多糖; 苯酚-硫酸法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
栀子主含环烯醚萜苷类:栀子苷、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酸等;色素类:西红花苷2 Ⅰ、西红花苷2 Ⅱ、西红花酸等; 有机酸类: 绿原酸、3 ,42二2O2咖啡酰基奎宁酸、熊果酸等[1 ,2 ] 。
此外还从栀子中分离得到多糖Gp s3 和Gp s4、- 甘露醇(D - mannito l )、B- 谷甾醇( B- sito stero l )、二十九烷(nonaco sane)、胆碱、熊果酸(urso licacid) 及各种微量元素, 如Cr, M n, Fe,N i, Zn, Cu, Ca, Sb, Pb, Sn,B i,Ba,Be 等[3]。
多糖是中药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化学成分, 具有抗病毒、抗辐射、抗肿瘤、延缓衰老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 收载的栀子炮制品有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但炮制对栀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栀子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为栀子饮片炮制工艺的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仪器,材料和试剂1. 1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恒温电热套。
1. 2 材料葡萄糖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批号--栀子(购于---) 。
1. 3 试剂均为分析纯。
2 药品的炮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 栀子、焦栀子项下方法依法制备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
3多糖含量测定3. 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用苯酚- 硫酸法使对照品、供试品溶液显色,在400~700 nm 下进行扫描,取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
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类成分的GC-MS分析
![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类成分的GC-MS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63471190c69ec3d5bb75f6.png)
。
烹 凰 曼 蠡盎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 o 1 . 4 0 , N o . 9 l M a y , 2 0 1 5
栀 子 不 同炮 制 品 中挥 发 油类 成 分 的 G C — MS分 析
刘慧 , 姚蓝 , 陈建红 , 顾 雪竹 , 麻 印莲 ,陈影 ,李普玲 ,张村
An a l y s i s o f v o l a t i l e i ng r e d i e nt s i n Ga r de n i a e Fr uc t u s a nd i t s
p r o c e s s e d pr o d uc t s b y G C- MS
[ Ab s t r a c t ] G a r d e n i a e F r u c t u s c o n t a i n s v o l a t i l e i n g r e d i e n t s , h o w e v e r ,t h e s p e c i e s a n d p r o p o r t i o n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c e s s e d p r o d u c t s o f
L I U Hu i ,Y AO L a n,C HEN J i a n — h o n g ,GU Xu e — z h u,MA Yi n — l i a n ,C HE N Yi n g ,L I P u — l i n g,Z HANG C u n
(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i n e s e Ma t e r l a Me d i c a ,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C h i es n e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7 0 0, C h i n a )
栀子主要有效成分煎煮过程中的溶出量分析
![栀子主要有效成分煎煮过程中的溶出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3de53684254b35effd341f.png)
栀子主要有效成分煎煮过程中的溶出量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栀子主要有效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溶出特点,为临床合理用法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单煎和黄连解毒汤合煎溶液中西红花苷-I和栀子苷的含量。
结果单煎、合煎两种状态下,栀子苷在各时间点的溶出量没有明显差别,煎煮30 min达到最大;合煎时西红花苷-I的溶出量较单煎显著增加,单煎、合煎均在15 min时溶出量达到最大,其后随着煎煮时间延长西红花苷-I的含量降低。
结论栀子不宜长时间煎煮,煎煮时间宜控制在20 min以内。
【关键词】栀子煎煮时间栀子西红花苷溶出量中药饮片的用法是《中国药典》的内容之一,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用法的确定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实验依据。
为此,本研究选取栀子为实验药材,采用单煎、黄连解毒汤合煎的方法[1],分析其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2,3]的溶出过程,为栀子的临床用法提供参考,并为其他中药的用法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Waters 515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控温电热套;BP-211D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ous公司)。
1.2 试药西红花苷-I化学对照品自制(经高效液相归一化法检测,纯度在98%以上);栀子苷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10749-200511);甲醇(GR北京化工厂);蒸馏水(自制)。
1.3 药材栀子饮片购于北京永安堂药店,产地江西;黄连饮片购于北京永安堂药店,产地四川;黄柏饮片购于北京永安堂药店,产地黑龙江;黄芩饮片购于北京永安堂药店,产地内蒙古。
2 方法与结果2.1 对照品溶液的配置称取1.741 mg西红花苷-I,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对照品溶液浓度即0.034 82 mg/ml。
称取1.697栀子苷,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即0.033 94 mg/ml。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2.1 黄连解毒汤复方煎煮供试品的制备按处方比例取黄连9 g,黄芩6 g,黄柏6 g,栀子9 g。
栀子有效成分活性作用及其不同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栀子有效成分活性作用及其不同提取方法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d4c26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4.png)
栀子有效成分活性作用及其不同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沈俊颖;杨艳;易有金;刘汝宽;李刘泽木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卷),期】2024(35)4
【摘要】栀子是茜草科植物山栀子的果实,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第I批药
食两用物质。
栀子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二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
这些有效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炎症、抗氧化、保护神经、抑菌等作用。
该研究对栀子中的有效成分及其活性作用和不同提取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探讨了栀子有效成分在人体机能中所发挥的药理作用,并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
栀子有效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其对有效活性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栀子有效成分的开发
利用及提炼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总页数】9页(P318-326)
【作者】沈俊颖;杨艳;易有金;刘汝宽;李刘泽木
【作者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
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3
【相关文献】
1.栀子有效成分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2.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栀子有效成分效果的研究
3.不同杀青方式对栀子有效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不同方法提取菝葜中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栀子其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栀子其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85723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7.png)
栀子其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张学兰;战旗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18)006
【摘要】栀子及其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张学兰,战旗,王苓,曲福生(山东中医学院250014)关键词栀子;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栀子为临床常用的清热泻火药。
主要的药理作用有抗炎、利胆、镇静、降温、抑菌等 ̄[1]。
京尼平甙(Geniposide)为栀子抗炎和...
【总页数】2页(P416-417)
【作者】张学兰;战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5
【相关文献】
1.栀子及栀子苷抗炎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J], 万亮琴;华茜;张子剑;谭琰;王旭;张傲哲;赵洁;李亚楠;王雪;徐自慧
2.栀子不同炮制品护肝作用比较研究 [J], 张学兰;孙秀梅
3.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比较研究 [J], 孙栋梁;倪小兰;何行真;龚千锋;王林
4.栀子和水栀子利胆抗炎作用的对比研究 [J], 付小梅;葛菲;褚小兰;范崔生
5.白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J], 吴连英;仝燕;毛淑杰;程丽萍;王孝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的对比研究
![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6c2f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4.png)
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的对比研究李振雨;何民友;吕渭升;刘晓霞;周湘媛;梁月仪;何广铭;邓淙友;曲丽媛;陈向东;孙冬梅【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24(26)2【摘要】目的:研究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质量指标的差异。
方法:测定19批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标准汤剂出膏率、指标成分栀子苷的含量和转移率,并建立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计算指纹图谱相似度,采用对照品比对的方式对共有峰进行确证,以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为变量,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性标志物。
结果: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排序焦栀子>栀子>炒栀子;栀子苷的含量排序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苷的转移率排序焦栀子>栀子>炒栀子。
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指纹图谱均标识出7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成分,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OPLS-DA将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分为两类,并找到5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峰6、峰5、峰7、峰3和峰2,表明随着炒制程度的加深,上述化学成分在标准汤剂中的含量逐渐降低。
结论:可为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配方颗粒及其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370-377)【作者】李振雨;何民友;吕渭升;刘晓霞;周湘媛;梁月仪;何广铭;邓淙友;曲丽媛;陈向东;孙冬梅【作者单位】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相关文献】1.栀子不同炮制品护肝作用比较研究2.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比较研究3.基于HPLC 指纹图谱的亳白芍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7个成分含量测定4.丹参不同炮制品饮片与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及化学成分相关性5.栀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相关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栀子不同炮制方法栀子苷的含量研究
![水栀子不同炮制方法栀子苷的含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c49ae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c.png)
水栀子不同炮制方法栀子苷的含量研究摘要:将水栀子通过五种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栀子苷的含量对比,并比较五种炮制品的栀子苷含量。
使在临床应用方面更加方便,其药用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方法把水栀子通过炒黄、炒焦、制碳、姜制、甘草水制的方法进行炮制。
采用HPLC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测定水栀子炮制后栀子苷的含量差异。
并进行对比。
结果在炮制工艺中,栀子苷的含量随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且姜制和甘草水制的炮制品都有降低栀子苷造成的肝肾毒性。
结论由于水栀子与栀子化学成分分布相似,但含量差别较大。
且水栀子栀子苷的含量较大。
所以可以通过提取的方法来进行栀子苷的提取,以达到资源的利用。
栀子苷中都含有肝肾毒性,可以通过炮制的方法来降低此毒性。
关键词:水栀子;含量对比;栀子苷栀子 Gardeniae Fructus 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湖北、江西等长江以南的地区。
其有效成分主要为栀子苷。
栀子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内服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外用生品粉末与黄酒调成糊状可消肿止痛。
栀子又名木丹、鲜支、越桃、支子、枝子等。
目前现在的栀子加工有:炒、酒炙、生姜等。
炒栀子、焦栀子、炭栀子是清炒的方法。
目前《中国药典》所载的栀子炮类产品有:煎栀子、焦栀子、但在临床上栀子碳和姜栀子也在大量使用。
所以经过不同炮制方法其炮制的药品的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不一样,临床应用也将不同。
1 实验过程与方法1.1实验方法供试溶液的制备:取样品0.1克,精确称重,然后加25 ml的甲醇,进行20 min的超声波,冷却后称重,用甲醇补充。
取10 ml的过滤液,加入50 ml量瓶中,加入甲醇至刻度,并摇晃均匀放凉后再进行称量。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 5 mg,置于25 m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对照品储备液,从储备液中取10 ml 至 50 ml 量瓶中,用甲醇定容,摇匀,得42.4 μg·ml-1 对照品溶液。
栀子的炮制工艺探讨
![栀子的炮制工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e80623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5.png)
栀子的炮制工艺探讨
黄继全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7(38)5
【摘要】栀子为常用中药之一,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用于热病烦闷、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症。
栀子的炮制方法历代本草记载有多种,现代主要沿用生品、炒黄、炒焦、炒炭、姜汁炙等,其临床疗效不一。
本文以文献报道栀子中降温、镇静有效成分熊果酸含量为指标,对栀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测定比较,旨在探讨栀子的炮制意义,寻求较合理的炮制工艺,为栀子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总页数】1页(P63)
【作者】黄继全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广州,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3
【相关文献】
1.正交试验优化栀子的不同炮制工艺
2.栀子炭炮制工艺研究
3.焦栀子炮制工艺优化及其止血凝血效果研究
4.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5.栀子炮制工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栀子炮制与提取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中药栀子炮制与提取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840dc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3.png)
中药栀子炮制与提取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研究王允;刘毅;姚干;梁亦龙【摘要】通过对中药栀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在炮制与提取时含量变化做了系统的介绍,发现中药炮制与提取工艺发展严重滞后,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整体综合的动态变化提取方法的分析和监测的适当手段缺乏。
为提高中药疗效,探索提高或改变传统工艺控制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main function components in the extraction and the process of refining Gardenia were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ing and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serious hysteresis, and lack of the method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changes and appropriate means of monitoring on the extraction of raw materials, intermediate products and final products.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craft to increase or change the control mode was sorely needed for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2(040)023【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栀子;炮制;提取;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作者】王允;刘毅;姚干;梁亦龙【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R285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onides Eills)的干燥果实,性味苦寒,人心、肺、胃、三焦,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病热心烦,黄胆尿赤等症[1],为临床常用中药。
HPLC测定栀子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
![HPLC测定栀子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99c7241fb7360b4c2e3f6436.png)
HPLC测定栀子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栀子炮制品(炒、焦、炭、姜炙品)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考察栀子炮制前、后栀子苷的含量变化。
方法采用HPLC法,Hypeisil BDS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检测波长236nm。
结果栀子苷在0.075—0.819μg范周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炒栀子(焦、炭、姜炙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9%(97.6%、99.2%、99.3%),RSD=2.41%(2.35%、1.56%、2.73%)(n=6)。
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栀子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炮制可导致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下降.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 E1.1is的成熟干燥果实,具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等功效。
栀子人药饮片有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及栀子炭等多种规格。
炮制的作用在于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满足临床上不同病症的用药需要⋯。
文献报道[ J栀子炮制后的各成分含量有所改变,为此,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4 J,对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考察栀子炮制前后栀子苷的含量变化。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P200Ⅱ高压恒流泵(大连依利特);UV200Ⅱ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大连依利特);HW一2000型色谱工作站(上海千谱软件);UV/VIS Lambdal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Perkin Elmer)。
栀子(市售,经本所朱良辉副研究员鉴定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
n m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栀子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0749.一200309);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1.2 方法与结果1.2.1 样品的炮制生栀子是将经产地加工处理(蒸或煮后再晒干)后,除去果梗、果叶,碾碎后备用的栀子。
取碾碎的生栀子1 kg,置热锅中,炒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放冷,即得炒栀子。
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综述-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综述-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719bf216fc700aba68fc39.png)
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综述-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栀子来源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寒味苦[1]。
栀子生于山野间,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栀子资源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台湾等省[2]。
本文综述了栀子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为栀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二萜、三萜、黄酮、有机酸酯、挥发油、多糖及各种微量元素[3]。
1.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环烯醚萜类成分为栀子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
到目前为止,已分离鉴定的此类化合物有栀子苷、去羟栀子苷、1--龙胆苷、异羟栀子苷、栀子酸、山栀子苷、车叶草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栀子酮苷、鸡矢藤次苷甲酯、10-乙酰京尼平苷、6-O-E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等[4]。
1.2 二萜类化合物目前,通过NMR、LC-MS等方法从栀子属植物中检测出以下几种二萜类化合物。
分别为藏红花酸、E-、Z-藏红花素--D-龙胆二糖--D-葡萄糖酯、E-、Z-藏红花素--D-葡萄糖酯、E-、Z-藏红花素--D-龙胆二糖酯、E-、Z-藏红花素--D-龙胆二糖--D-三葡萄糖酯、E-、Z-藏红花素-二--D-龙胆二糖酯、trans-,cis-crocetin(-D-neapolitanosyl)-(-D-gentibiosyl)ester、trans-crocetindi (-D-neapolitanosyl)ester、trans-、cis-crocetin (-D-neapolitanosyl)-(-D-glucosyl)es-ter、E-藏红花素-二--D-葡萄糖酯、neocrocin等[4]。
1.3 三萜类化合物栀子属植物中的三萜类成分多存在于植物的茎皮或花中,已报到的此类成分多为环阿屯烷型的四环三萜苷元。
如棉根皂甙元酸、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斯皮诺素酸、泰国树脂酸、3-表-泰国树脂酸、栀子花酸、栀子花酸甲和栀子花酸乙、3-表-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hedrag enin、9,19-环木菠萝烷-3,24 二酮、9,19-环羊毛甾-24-烯-3,23-二酮、4-去甲-9,19-环羊毛甾-24-烯-3,23-二酮等[4]。
栀子炮制及加工方法
![栀子炮制及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a65a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0.png)
栀子炮制及加工方法【药材来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的方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甘草水制(《雷公》)。
唐代有炙法(《造金》)。
宋代有烧灰、“炙酥拌微炒”(《圣惠方》),炒香、煻灰火煨(《总录》),姜汁炒焦黄(《产宝》)等炮制方法。
元代有蒸法(《世医》)、火煨(《汤液》)、炒焦黑(《丹溪》)、烧灰存性(《十药》)等法。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微炒、煮制(《普济方》)、纸裹煨(《奇效》)、酒浸(《理例》)、童便炒(《入门》)、蜜制(《保元》)、盐水炒黑(《宋氏》)、炒焦(《景岳》)、酒洗(《瑶函》)等法。
清代多用辅料制,有酒炒(《大成》)、姜汁炒黑(《逢原》)、乌药拌炒、蒲黄炒(《得配》)、炒黑(《便读》)等方法。
从元代到清代,对炮制作用的论述也甚多。
【现代炮制方法】1、栀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炒栀子: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取出晾凉。
3、焦栀子: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饮片性状】栀子为不规则的碎块状,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可见棱线;内表面黄色或红黄色;种子扁卵形或三角形,长3~3.5mm,宽2.5~3mm,厚约0.5m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气微,味微酸苦。
炒栀子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
焦栀子表面焦黄色。
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
【质量标准】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水分不得过8.5%,总灰分不得过6.0%。
含栀子苷栀子不得少于1.8%,炒栀子不得少于1.5%,焦栀子不得少于1.0%。
【炮制目的】栀子味苦,性寒。
归心经、肺经、三焦经。
栀制人参炮制前后田七素含量变化
![栀制人参炮制前后田七素含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80b66a8a26925c52dc5bf8f.png)
栀制人参炮制前后田七素含量变化目的测定栀制人参炮制前后田七素的含量变化。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制人参炮制前后田七素的含量变化。
结果人参生品中田七素含量为2.1‰,红参中为0.9‰,人参栀制品为0.5‰。
与人参生品比较,红参降低了57%,人参栀制品降低76%。
结论人参经栀制后降低了人参中的副反应成分田七素的含量。
标签:人参;栀子;炮制品;田七素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作用[1],但是其毕竟属于药物,具有燥性,并非人人皆适宜,长期服用易导致人参中毒,出现欣快、烦躁、激动、失眠、过敏及“人参滥用综合征”等副反应[2-3]。
在徐灵胎制药论中曾经提到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或以相喜为制来降低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使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根据“相反为制”的制药理论,在人参炮制过程中,选用栀子为新辅料,以其苦寒之性制约人参燥性。
为进一步验证炮制工艺的合理性,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寻找导致人参副作用的化学成分,比较其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
小菅卓夫等从三七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止血作用的活性物质—田七素。
研究发现,在人参中也含有田七素成分,其具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易导致心慌、气短、恐惧、烦躁等副反应[4-8],故被认为是导致人参副反应的成分之一。
本研究以田七素为测定指标,考察其在人参栀制前后的含量变化,进而验证炮制工艺的合理性。
1仪器与试药1.1仪器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Agilent 1100,检测器:UV,生产厂家: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粉碎机(型号:Fw 80);天平(型号:FA1004 B,AE240,生产厂家: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瑞士梅特勒),干燥箱(型号:101,生产厂家:北京市永光明仪器厂);水浴锅(生产厂家:北京市长风仪器仪表公司);超声波清洗器(型号:KQ-250 DB,生产厂家: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PH试纸。
1.2试药①栀子:购买自安徽省亳州市药材公司,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鉴定为正品。
栀子的炮制沿革及炮制品现代研究新进展
![栀子的炮制沿革及炮制品现代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a73e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0.png)
栀子的炮制沿革及炮制品现代研究新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8T09:26:18.1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月21期作者:彭勇童琳芳通讯作者[导读]栀子的炮制沿革及炮制品现代研究新进展彭勇 童琳芳通讯作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剂科;四川泸州646000)【摘要】通过对古代医学典籍和现代参考文献的查阅,能够从中找到很多栀子炮制沿革的发展史和栀子炮制的方法。
这些内容在典籍资料里都有着详细的记载,体现出了古代学者无穷的智慧。
栀子的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清代以前古人就掌握了许多种栀子的炮制方法,这些方法涉及到栀子炮制的整个流程,包括净制、切制、清炒、辅料炒、蒸制、酒浸、制炭、煨制等环节。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炮制的方法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
因此需要结合当今的医疗技术,对栀子炮制沿革和对炮制品进行针对性研究,以体现栀子炮制的价值。
【关键词】栀子;炮制沿革;炮制品;现代研究;新进展栀子属于灌木类植物,又被称为黄栀子、山栀等。
它的果实可以作为传统中草药,为患者解除病痛。
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低患者血压、消肿止痛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身体扭伤等症状[1]。
在古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 对栀子的气味、形态、功能、生长环境等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
在历代的本草著作中,也记录了一些相关栀子的信息,包括栀子的炮制以及对炮制品的研究。
栀子的炮制方法很多,炮制出的不同品种,它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各不相同。
本文对栀子的炮制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资料, 对现代常用的炮制品的制备工艺、化学成分研究、等方面进行详细陈述。
一、栀子的炮制历史沿革对栀子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品的详细记载,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过程。
根据医学典籍对栀子炮制的记载,在唐宋时期,主要以炙、甘草水炙、微炒等为主要炮制方法,炮制出来的药品主要是用来治疗发热烦躁等症状[2]。
在元朝时期,主要是以火煨、炒焦的方式进行炮制,以此类药品对温病高热烦躁的患者进行治疗。
栀子及不同炮制品中栀子甙的含量分析
![栀子及不同炮制品中栀子甙的含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04c76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6.png)
栀子及不同炮制品中栀子甙的含量分析
赵淑杰;杨颖;梁大雪;梁大哲;张超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1994(19)10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及不同炮制品中栀子甙的含量。
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101.97%,RSD1.01%。
【总页数】2页(P601-602)
【关键词】栀子;炮制品;栀子甙;高效液相色谱
【作者】赵淑杰;杨颖;梁大雪;梁大哲;张超
【作者单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同仁堂制药厂质检科,北京市卫生学校【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1
【相关文献】
1.山栀子和水栀子中栀子甙的含量分析 [J], 蒋珍藕
2.NIRS法对栀子不同炮制品栀子苷含量的快速检测 [J], 钟永翠;杨立伟;邱蕴绮;王淑美;梁生旺
3.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产地栀子中栀子甙的含量 [J], 黄青萍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中栀子甙的含量 [J], 姜相锋;王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栀子炮制前后绿原酸_栀子苷和西红花苷_的比较_杜伟锋
![栀子炮制前后绿原酸_栀子苷和西红花苷_的比较_杜伟锋](https://img.taocdn.com/s3/m/94b125e2f61fb7360b4c6588.png)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42卷第10期 2011年10月·2008·栀子炮制前后绿原酸、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比较杜伟锋1,梁小娟1,吴晶宇1,丛晓东1,张云1,蔡宝昌1, 2*1.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14012.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栀子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的量。
方法栀子及其不同炮制品以5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法(HPLC-DAD)检测,应用Agilent Zorbax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0.4%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分别为240、330、440 nm。
结果不同产地的栀子经炮制后,3种成分的量均显著下降,焦栀子中较炒栀子中的量更低;西红花苷-I在炒栀子和焦栀子中均检测不到。
结论不同产地的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的量存在差异,炮制可减少栀子中某些有效成分的量。
关键词:栀子;炮制;HPLC-DAD;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I中图分类号:R286.0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1)10 - 2008 - 03Comparison of chlorogenic acid, jasminoidin, and crocin-I in Gardeniae Fructu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DU Wei-feng1, LIANG Xiao-juan1, WU Jing-yu1, CONG Xiao-dong1, ZHANG Yun1, CAI Bao-chang1, 21.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ocessing Technology,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401, China2.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gjing 210029, China Key words: Gardeniae Fructus; processing; HPLC-DAD; chlorogenic acid; jasminoidin; crocin-I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
栀子酒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及保肝作用比较
![栀子酒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及保肝作用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67e70d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f.png)
栀子酒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及保肝作用比较唐怡;周立分;严志宏;邵坚【期刊名称】《中国药房》【年(卷),期】2023(34)4【摘要】目的比较栀子酒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及保肝作用。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生栀子和酒栀子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挥发油中的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混悬液35 mg/kg),生栀子低、高剂量组[1、2 g/kg(以生药量计)],酒栀子低、高剂量组[1、2 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
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相应药液7 d后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建立肝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大鼠状态、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切片。
结果鉴定出了生栀子挥发油成分23个,酒栀子挥发油成分25个,共有挥发油成分18个,其中17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因酒炙而降低,1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因酒炙而升高。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萎靡症状和肝细胞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中腺苷脱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总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生栀子炮制至酒栀子的过程中,有17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降低,有1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升高。
酒栀子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总页数】5页(P433-437)【作者】唐怡;周立分;严志宏;邵坚【作者单位】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江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室服务中心;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R285【相关文献】1.北苍术炮制前后挥发油部位保肝作用比较研究2.益智盐炙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3.醋炙香附与生香附挥发油成分的比较4.栀子皮、栀子仁、全栀子中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5.栀子柏皮汤方药3种方法≤1000Da提取液保肝退黄作用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栀子中6种成分含量
![利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栀子中6种成分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e357843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a.png)
利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栀子中6种成分含量苗琦;罗扬婧;方文娟;罗光明;邵坚;董艳凯;张兰;胡燕珍;周素娟【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43)1【摘要】以栀子中的6种成分为指标,建立其他指标成分与栀子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回归方程法测定该6种成分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结果表明:12批栀子中6种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利用一测多评法控制栀子的质量是准确可行的。
【总页数】4页(P292-294,295)【作者】苗琦;罗扬婧;方文娟;罗光明;邵坚;董艳凯;张兰;胡燕珍;周素娟【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复方栀黄片及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2.一测多评法测定决明子中蒽醌苷元类和萘并吡喃酮苷类有效成分含量3.一测多评法测定不同产地紫苏子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4.一测多评法测定栀榆洗剂中4个组分含量5.一测多评法用于茵栀黄传统汤剂12种成分含量测定的适用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栀子炮制前后7种成分的比较研究邵坚,罗光明*,朱继孝,张忠立,张兰,董艳凯,魏春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 330004摘要:目的比较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全果、果仁、果皮中7种成分炮制前后的变化。
方法利用HPLC/DAD对栀子全果、果仁、果皮生品及其炮制品中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栀子果皮中绿原酸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的量较高,栀子果仁中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较高。
栀子经过炮制后除京尼平苷酸的量升高外,京尼平龙胆二糖苷的量变化不大,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有所下降。
结论栀子果仁、果皮中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分布存在差异;炮制可降低栀子中大多数有效成分的量,升高栀子中京尼平苷酸的量。
关键词:栀子全果;栀子果仁;栀子果皮;炮制;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中图分类号:R283.1;R28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5)11 - 1629 - 05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1.012Comparison on seven kind of ingredients in Gardeniae Fructu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SHAO Jian, LUO Guang-ming, ZHU Ji-xiao, ZHANG Zhong-li, ZHANG Lan, DONG Yan-kai, WEI Chun-hua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anges of seven kinds of compounds in the fruits, seeds, and peels of Gardeniae Fructus. Metho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eniposidic acid, d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 methyl ester, genipin-1-gentiobioside, geniposide, chlorogenic acid, crocin I, and crocin II in the fruits, seeds, and peels of Gardeniae Fructus with rocessed and no processed, were firstly carried out by HPLC/DAD. Results The conents of d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chlorogenic acid were higher in the peels of Gardeniae Fructus. The conents of genipin-1-gentiobioside, geniposide, crocin I, and crocin II were higher in the seeds of Gardeniae Fructus. Geniposidic acid content was increased in turn, the content of d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 methyl ester, geniposide, chlorogenic acid, crocin I, and crocin II were reduced in turn and genipin-1-gentiobioside contents were not changed from crude, stir-fired, and stir-baked products. Conclusion The contents of 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 methyl ester, genipin-1-gentiobioside, geniposide, chlorogenic acid, crocin I, and crocin II between the seeds and peels of Gardeniae Fructus exist differences.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Gardeniae Fructus are decreased after processing except the increasing of geniposidic acid.Key words: fruits of Gardeniae Fructus; peels of Gardeniae Fructus; seeds of Gardeniae Fructus; processing products; geniposidic acid; d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 methyl ester; genipin-1-gentiobioside; geniposide; chlorogenic acid; crocin I; crocin II栀子Gardeniae Fructus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有生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1]。
栀子是临床常用中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抗炎、镇静、镇痛、保肝利胆、抗凝血等作用。
已知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环烯醚萜苷和色素。
其中有机酸以绿原酸等为代表,环稀醚萜苷收稿日期:2015-01-1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I04B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科研专项:栀子药材优良品种选育方法及种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201507002-1-02)作者简介:邵坚(1988—),男,江西景德镇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E-mail: shaojian1988@ *通信作者罗光明 E-mail: jzlgm88@以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苷酸等为代表,色素以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等为代表。
但其味苦,性大寒,易损伤脾胃,自古以来即很重视对其的炮制处理[2]。
栀子常见炮制法为药典法[1]、章帮法[3]和建昌帮法[4],各种炮制法仅从栀子果实选用部位就存在差异,药典法是对全果炮制、章帮法是弃皮留仁炮制,建昌帮法中还有对栀子果皮单独炮制。
虽已有报道关于栀子果皮、果仁成分差异和栀子炮制研究[5],但选用的指标成分较少,也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22批栀子类药材中10种主要有效成分研究,发现虽然不同产地批次栀子有效成分的量存在差异,但栀子中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等的量稳定[6];京尼平苷酸是栀子中环烯醚萜类代表成分之一,绿原酸是栀子有机酸中最具有代表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为了更好地阐明栀子果仁、果皮分开药用的物质基础和栀子炮制的机制,也为制定栀子炮制规范提供依据,本实验利用HPLC-DAD对栀子全果、果仁、果皮及各自炮制品中绿原酸、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苷酸、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 7种成分的量进行测定比较分析。
1仪器与材料Agilent1260,美国Agilent公司,包括G1311C 四元梯度泵、G1329B自动进样器、G1316A柱温箱、G4212B二极管阵列检测器;BP224S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Sartorius公司;KQ-300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永历111B中药粉碎机;CCFG-160型电炒锅,广东湛江家用电器工业公司。
京尼平苷酸(批号111828-201102,质量分数96.0%)、栀子苷(批号110749-201316,质量分数97.5%)、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批号111786-200801,质量分数99.9%)、绿原酸(批号110753-201314,质量分数96.6%)、西红花苷I(批号111588-201202,质量分数91.1%)、西红花苷II(批号111589-201304,质量分数92.4%),以上对照品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京尼平龙胆双糖苷(HPLC测定质量分数>98%,批号ZM0501BA14),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口色谱纯乙腈(ACS);甲醇、磷酸为分析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栀子生品由汇仁集团提供,批号为20140601,经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葛菲教授鉴定为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栀子各种炮制品(栀子全果炒黄、炒焦,栀子果仁炒黄、炒焦,栀子果皮炒黄、炒焦)由同一批生栀子炮制8批,在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钟凌云教授指导下完成炮制。
2方法与结果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栀子各种生品及其炮制品粉末约0.20 g(过4号筛),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4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即得。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溶解制成质量浓度分别43.00、25.63、154.56、1 249.00、27.60、145.50、51.90 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取适量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稀释2、4、8、16、32倍,待用。
2.3色谱条件[7]色谱柱为Venusil MP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0~18 min,8%~15%乙腈;18~25 min,15%~23%乙腈;25~40 min,23%~35%乙腈;40~55 min,35%~65%乙腈;柱温20 ℃;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0、330、440 nm;进样量为10 μ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