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摘要: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
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评论一、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概述“乌托邦”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其含义在不同学者看来具有不同的解释。
从字面来看,“乌托邦”大致指“乌有之乡”,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指明其精神实质和其文化上的独特意蕴。
对西方英美文学史的解读来看,“乌托邦思想”源远流长于英美文学中,在早期较为零散,规模有限,直道莫尔的《乌托邦》,才标志这“乌托邦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
随着后人对乌托邦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在十九世纪,乌托邦小说进入了“盛世”。
随着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女性乌托邦小说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势头的亚乌托邦类小说。
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的最佳载体,女性乌托邦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发问:“现状是什么,它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建立规范?”在这种问题的驱动下,其展开对社会的批判,显示对社会的前瞻性,追求社会的两性秩序。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女性乌托邦小说进入繁荣期,代表作有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萨拉·奥恩·朱依特的《尖冷杉之邦》等。
二、乌托邦女性主义的自我重塑女性乌托邦小说的重要特征思想是反对父权,废除父权,提倡两性秩序,在诸多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均体现了对女性乐园的积极建构。
女性乌托邦小说提供了一个启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他者”,而“他者”只有在作为“自我”现存制度和既定秩序的参照时才有存在的意义。
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中,其同时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并在父权制强大的“他乡”与父权制缺失的“她乡”,分别描述了各种生活状态,并彰显女性文化,为女性主义者研究两性秩序共存提供了新的视域。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摘要: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乌托邦小说始终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女性最为美好的愿望,它既表达了对于两性秩序的批判及否定,同时还表达了对于理想中两性关系的向往及认可。
女性主义的乌托邦小说家们正是通过乌托邦小说的形式和想象为女性营造出了精神家园,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成逻辑的世界,对男性的霸权主义做出了挑战,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乌托邦;女性主义;女性系谱;生态女性主义乌托邦是内在于人的生命结构中的精神冲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于人们想象中完美的自由王国的期盼与追求。
19世纪初期,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觉醒以及多种女性运动的不断爆发,部分英美的女性作家开始意识到在男性的乌托邦小说中父权意识以及女性形象的缺失及扭曲。
为此,她们开始在小说的创作中将男权文化的现实主义批判逐渐转变为对于女性乌托邦理想主义的规划及拓展,她们在继承了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还进一步的融入到了更加鲜明的女性话题,更是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创作之中,开始在女性乌托邦领域初露锋芒,此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在表达方式中更是对于女性主义文学做出了明确的诠释。
对此,对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更深的研究及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概述(一)乌托邦与女性乌托邦女性乌托邦小说兴起于18世纪的后半期,于20年代形成了非常大的发展趋势。
女性乌托邦小说就是通过小说母体映射出女性主义的思想,从而进一步体现出乌托邦的精神,是对于女性以及人类未来发展进行关注的小说。
乌托邦的精神是立足于现实且又对于现实的超越,不断对理想以及精神的开拓。
乌托邦精神是对于女性主义进行更深阐述的灵魂。
有美国学者针对于《妇女与乌托邦》曾经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构是乌托邦主义以及女性主义创作的相同目标,但是在两性平等的历史中从来都没有实现及存在过,所以女性主义就开始在理论以及作品中被不断的建构,作家们更是通过作品建构出了没有性别压迫的理想主义社会。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乌托邦(Utopia)一词源自希腊文,意为“无处”,由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的同名小说《乌托邦》中引入,并成为后世描述理想社会的关键词汇。
而其中欲建构的女性乐园则是乌托邦社会中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的一种理念体现。
从历史角度来看,女性长期以来都处于比男性更加边缘化和被剥夺的地位,受到种种限制和歧视。
而妇女解放运动在20世纪以来的不断推进,为女性争取到了一系列的权益和福利。
在现实社会中,女性追求平等和解放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
欲建构的女性乐园则是人们对于女性解放的愿望和幻想,试图在理想社会中创造一个女性权益得到真正保障的空间。
女性乐园建构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和尊重。
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男女性别不再被用来划分权力和地位的界限,而是将人们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重。
在女性乐园中,女性不再受到性别歧视和暴力的折磨,她们拥有自主权,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
男性也受益于这个乌托邦的构想,他们不再被传统的男性角色期待束缚,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女性乐园中没有性别偏见和歧视的存在,这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女性在乌托邦社会中能够平等参与各个领域的工作和决策,她们的职业选择不再受到性别偏见的限制。
在教育领域,女性乐园中的女性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她们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专业,并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培养和机会。
在职场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被公平地评价和凭借专业能力来晋升。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享有平等和尊重的地位。
她们不再被视为家庭中的“家政妇”或者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作为独立而有价值的个体被平等对待。
在家庭中,女性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和责任,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
在社会关系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她们不再受到性别偏见和歧视的压力,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是由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审美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商品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崛起,审美被商业化和标准化,人们的审美感受和品味受到了同质化和平庸化的影响。
他认为,这种商业化的审美导致了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缺失,阻碍了个体对于真正美的追求和体验。
马尔库塞提出了审美乌托邦的概念作为对商业化审美的批判和对真正美的追求的一种设想。
他认为,在审美乌托邦中,人们将不再受到商业化的束缚,审美不再是商品化的工具,而是成为一种自由、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体验。
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中,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并以独立自由的态度去感受和欣赏真正美的存在。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概念强调了审美与个体价值观的联系和独立性,强调了审美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个体对于美的独立体验和追求。
马尔库塞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审美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独立思考、追求真实的美,并在商业化的社会中保持审美的自由和独特性。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服饰、建筑空间、生态环境。
一、服饰乌托邦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 产生与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及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特定社会的审 美,也体现着权利关系,传递着一系列复杂的信息符号,表达 身份地位、权威和情绪欲望,它既能给人以自由,也能是禁锢 身体的牢笼。对女性而言,服饰具有规训作用,服饰的多与 少、松与紧、红与黑、遮盖与裸露都蕴含着超越服饰的政治和 文化内涵。波伏娃 曾 经 在 《第 二 性 》中 指 出:“时 装 的 目 的, 并非为了让她表 达 独 立 人 格,而 是 为 了 把 她 和 “超 越 性 ”隔 开,使她成为男性欲望的牺牲品。因此,通过服装,社会不但 不鼓励她独 立,反 而 阻 止 她 独 立。”[2]对 《她 的 国 》中 女 性 服 饰的研究可以观察这个女性世界权利话语的运作机制,更能 鲜明地反映出这个理想家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019年 4月 第 38卷第 4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4.035
Apr.2019 Vol.38No.4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 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叶连华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17)
摘 要:吉尔曼在其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她的国》中为女性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 角出发,在作品中改革了服饰、空间、生态环境,使女性摆脱传统服饰的束缚和空间的囚禁,享受和谐的自然环境,与 自然合二为一。
挣脱桎梏,追求自由——论《天香》中女性乌托邦的建构
挣脱桎梏,追求自由——论《天香》中女性乌托邦的建构储阿敏
【期刊名称】《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28)004
【摘要】王安忆的《天香》描画了一幅明清时期世外桃源图景,更重要的是发出女性主义与女性意识的呼喊.小说通过对各类女子形象的描写,解构传统的男权社会,关注女性精神的解放,为女性的未来勾画出理想的乌托邦世界.探讨乌托邦精神和女性主义的关系,并从王安忆创作意图出发,见出《天香》在女性文学中的特殊价值与重要意义.
【总页数】4页(P75-77,111)
【作者】储阿敏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难以挣脱的桎梏-谈《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丝卡 [J], 任素丽;
2.无法挣脱的桎梏—论《苏菲的选择》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J], 刘春秀;张喆
3.挣脱桎梏追寻自我——对《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创作手法及女性主义的解读[J], 李澜宇
4.《她的国》中女性主义乌托邦批判与建构 [J], 王明娥
5.张力中的女性乌托邦建构——《克兰福镇》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J], 夏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毕业论文-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审美乌托邦”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审美乌托邦”ByA Thesis Presented to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TianMay 2015Contents1. 王尔德的生平1.1 王尔德的一生1.2 王尔德的主张1.3 王尔德的生活2. 王尔德作品简介及分析2.1王尔德的戏剧2.2审美乌托邦概念的提出2.3《道林·格雷的画像》与经典的相似之处2.4出现审美乌托邦的历史原因2.5 审美形象2.6情节特色及语言风格2.7人物形象分析3. 总结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审美乌托邦”Student:Supervisor:(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TGU)Abstract: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国作家,因其剧作、诗歌、小说和童话而闻名于世。
在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里面,经常会有其审美的独特观点,用艺术的“美”来与现实生活中的“丑”对抗。
王尔德主张人们在生活中用审美的态度来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
显然,王尔德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远离现实的虚幻美。
着眼于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功利熏心,他认为其价值不能存在于生活与自然中,而应超脱人生。
“审美乌托邦”的功能是帮助人们逃离工具理性,获得精神的救赎。
本文将以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和《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两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情节特色,语言风格,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角度来分析王尔德审美的艺术特色,得出了审美的四大特点:超现实性,超功利性,主观性,享乐性。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探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乌托邦小说;女性主义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过程乌托邦是一个精神空间,是想象中的理想王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相反的生活状态。
它们是对立存在的,于是创造出女性乌托邦小说,给予女性追求平等意识的肯定。
从16世纪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开始,到18世纪,萨拉•鲁滨逊•司各特创作了《千年神殿》。
18世纪,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男性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与之相比,女性在社会上呈现出没有价值的形象,女性地位不断降低。
《千年神殿》为女性建立了一个井然有序、没有压迫的女性社会。
让对生活绝望的女性可以到这里抚平伤痛。
这也暗示了女性在被社会不公平对待后的心理状况。
女性可以在一个没有男性的社会上生活,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
到了19世纪,女性主义处于激进阶段,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一些女性作家开始创作女性乌托邦小说。
例如《米佐拉:一个预言》,小说描写了一个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男性的社会,不用靠男性来繁衍下一代。
这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思想解放与独立意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女性乌托邦小说主要代表作是《她乡》。
三个美国男性到了一个只有女性,且没有国家、种族、职业差异的她乡。
这与美国的社会形态全然不同,三个男性与她乡的三个女性结婚生子,以养育后代的科学成就为价值标准。
女性乌托邦小说里,没有男性的社会是女性宣扬女权的一种方式。
但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发展的后期,女权主义不那么激进,因为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大战,一些军工厂开始招聘女性进厂工作,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
1928年,妇女拥有了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2]。
女性乌托邦小说中的女性,也是积极构建两性共存的社会改革者。
女性乌托邦小说从一开始的完全批判男权,到两性共存。
这是女性主义取得成就和女性对社会发展思考的结果。
这一时期,女性乌托邦小说大多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和现实中的社会不一样。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是指通过审美艺术唤醒人们的感性,实现社会解放的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多本著作中都有涉及到对审美艺术的探讨,但其对于审美艺术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而是要诉诸于社会的解放。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对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阶级被同化,本能被压抑,传统的革命理论已经失去效用。
因此,人与社会的解放不同于以往的暴力革命,只能从人的心理本能层面展开,凭借审美艺术对人们心理本能层面改造,激发人们被压抑的感性,从而引发变革的动机,构建非压抑性社会。
《她的国》中女性主义乌托邦批判与建构
《她的国》中女性主义乌托邦批判与建构作者:王明娥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10期摘要《她的国》是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富女权意识的小说,它在对男权社会彻底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女性主义乌托邦。
在这个乌托邦里,社会高度文明,女性全面发展,生态和谐稳定。
《她的国》表达了女性摆脱性别压迫实现自身价值的美好愿景,其立足现实建构更美好世界的探索极具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吉尔曼《她的国》女性主义乌托邦批判与建构一、引言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作家托马斯·莫尔第一次在其小说《乌托邦》中使用“乌托邦”开始,该词便成为美好社会的象征,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小说类别——乌托邦小说。
乌托邦小说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批判当前社会和描绘一个新的社会体系”,[1] 141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展现一个充分实现的完美世界,而在于它呈现了空想這种创造性活动带来的未来可能性”(笔者译)。
[8] 2但是,乌托邦小说无论是对当前社会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都是以男权社会为依托,并为之服务的。
西方菲勒斯中心主义思想文化形成了一种基本性别定势:女性总是与无知、愚昧、罪孽相联系。
即便是正面的女性形象也总是柔弱天真感性依赖,需要男性的保护,正如莎士比亚的感叹“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
[12] 9这样的性别定势和性别刻板印象在传统乌托邦小说中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一些英美女作家意识到了男性主流乌托邦小说中高涨的父权意识以及女性形象的歪曲和缺省,开始创作女性自己的乌托邦小说,揭露和批判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别压迫,并展望和构想两性平等和谐的美好社会。
正如露西·萨吉森(Lucy Sargisson)指出的那样,“女性主义也具有激进的颠覆潜力,正因为如此,它从乌托邦中找到一个得心应手的批判的位置------通过从一个不存在的地方写作或者写作时指向一处乌有之地,乌托邦女性主义者摆脱了父权学术的限制。
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庐隐《海滨故人》中集体型叙述声音
㊀2021年7月山东女子学院学报Jul.2021第4期㊀总第158期JournalofShandongWomen sUniversityNo.4Ser.No.158㊀收稿日期:2021-04-21㊀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后经典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叙述声音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YB2018052)㊀作者简介:舒凌鸿,女,云南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㊁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叙事学理论研究㊂㊃女性文化研究㊃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庐隐‘海滨故人“中集体型叙述声音舒凌鸿(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00)㊀㊀摘㊀要:处于新文学发轫期的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常常以反抗封建礼教为其目的,从女性生活视角出发,写出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作品㊂庐隐的‘海滨故人“就是其中写作女性生活的代表作品㊂该小说以少女学生群体为描写对象,形成由不同个性的女性人物组成的一种集体型叙述声音特色㊂在这些叙述者㊁人物叙述声音中,呈现了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叙述声音的表达形式单一,虽然强化了女性观点,但又弱化了女性作者对读者的叙述影响力,使文本所建立的性别伦理构想遭到了消解;另一方面,叙述声音反复强调了对未来的悲观情调,直接指向了对传统异性恋社会伦理的屈服,女性同性情谊呈现出模糊性和脆弱性㊂关键词:‘海滨故人“;集体型叙述声音;伦理困境中图分类号:I207.4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6838(2021)04-0063-08㊀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庐隐作为女性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其对女性生活的大量展现而著称㊂其小说尤其呈现了新旧交替时代女性所处的性别伦理困境㊂庐隐的‘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㊁石评梅的‘玉薇“‘小苹“㊁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㊁谢冰莹的‘给S妹的信“等都是五四时期涉及女性同性情谊题材的著名小说㊂庐隐就是较早对女性情谊进行小说描写的女作家,她的‘海滨故人“‘丽石的日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㊂‘海滨故人“中的几个女学生都曾面临来自家庭和婚姻的不如意㊂这种不如意促使她们从异性恋转而对同性情谊的依恋㊂作品描写了女性群体生活,以群体 我们 共同面对外面的世界,构想了一个女性群体的乌托邦㊂她们分享共同的情感与思想,为同为女性的命运而哀叹㊂正是父权制下的男人悄悄把女性贬为他者,在话语中剥夺其权力,压制其呼声, 迫使她永远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不得不依赖男性的 稳定 ,来获取自身一点可怜的安全感 ,使女性只有依赖于男性, 母性和妻性代替了女性,进而解构了女性之间的情谊[1]㊂贝蒂㊃弗里丹在对美国妇女的调查中发现,这些女性常常诉说: 我感到空虚 ,我感到我好像并不存在 , 我永远是孩子们的妈妈,或牧师的妻子,我永远不是我自己 [2]㊂这些女性在家庭中只能是妻子和母亲,只要女性跨进了婚姻的大门,就必须割舍与自我相关的一切㊂这样的处境迫使女性走向团结,并与其他女性结成团体共同发出女性的声音㊂这种发声方式被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家苏珊㊃S.兰瑟命名为 集体型叙述声音 ㊂㊃36㊃㊀㊀一㊁女性集体型叙述声音的乌托邦色彩兰瑟认为,集体型(communal)叙述声音是指 一系列的行为,它们或者表达了一种群体的共同声音,或者表达了各种声音的集合 [3]22㊂集体型叙述声音是兰瑟的独创,是被以往叙事学家所忽略的层面,因此也没有一种较为专门的术语来表示这种叙述声音㊂在女性作家小说中,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㊂这种形式与多重叙述不同,如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多人对事件各个角度的叙述,也与书信体小说中写信双方的相互回应有所不同㊂集体型叙述声音以女性作为叙述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性作为主要发言者,在文本中形成一定规模的女性叙述权威㊂当读者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阅读的时候,不同女性叙述声音所建构的观念㊁意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㊂在这样的小说里,女性群体的故事叙述在文本空间里逐步形成一个综合的观念场,对读者形成了比单一的个人叙述更具有说服力的叙述权威,也比无法分辨性别的作者型叙述更能代表女性的观点㊂ 这种叙述权威通过多方位㊁交互赋权的叙述声音,也通过某个获得群体明显授权的个人的声音在文本中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㊂ [3]23兰瑟将集体型叙述声音分为三种表现形式: 单言 (singular)形式, 共言 (simultaneous)形式和 轮言 (sequential)形式㊂ 单言 是在文本中单个叙述者代替群体发言, 共言 是以 我们 进行发言, 轮言 是在群体中的单个叙述者轮流发言[3]23㊂处于优势的主导文化很少采用集体性叙述声音,兰瑟在白人和统治阶级男性作家所写的小说中没有发现这种形式,而在边缘群体和受压制的群体的小说中,如黑人小说和女性作家小说中则看到了这种形式㊂女性作家集体型叙述声音的题材模式以少女模式和乌托邦模式最为常见㊂它们犹如春天里的梦,唯美又虚幻㊂女性作家集体型叙述声音的小说所描写的女性人物往往处于豆蔻年华,未曾出阁,她们常常结成一个少女的团体,这种题材模式即少女模式㊂苏珊㊃S.兰瑟在分析蔡斯(JoanChase)的小说时谈道: 比起成年女性来,异性社会的小说传统更加容忍少女组成的群体性,成年女性的生活被认为是分散不聚的 ,蔡斯小说正是以少女群体性为前提的,好像 少女一旦成人,女性社群随即不再 [3]296㊂兰瑟发现,在莎拉㊃奥恩㊃朱伊特(SarahOrneJewett)的‘深港村“(Deephaven)㊁玛丽亚㊃卡曾巴赫(MariaKatzenbach)的‘夺取“(TheGrab)中,母亲刚去世的三姐妹是讲述故事的主要人物㊂集体型叙事的几个女性人物自然形成一个群体,她们都很年轻,都讲述了与异性生活之前的一个片段㊂乌托邦模式是指在女性作家集体型叙述声音的小说中,女性群体常常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远离社会,构成一个单独的社会群体㊂这种社会群体有时是真实的,有时又是理想化的,具有一种集体性和空想性的特征㊂英美19世纪中叶的一些女性作家常常利用小说构建一个 独门独户 的 家庭氛围 ,这些小说中,正式的㊁非正式的女性社群,形成了一种带有明显 女性气质 的外在的或内在的理想之国㊂兰瑟分析了夏洛蒂㊃帕金丝㊃吉尔曼的小说‘女儿国“(Herland)所构成的一种集体型叙述声音,这个群体全部由女性构成,但不是女同性恋的群体,而是以孩子为生活中心的单性繁殖的乌托邦社会㊂莎拉㊃司各特(SarahScott)的‘千年圣殿“(Mille⁃niumHall)㊁伊丽莎白㊃盖斯凯尔(ElizabethGas⁃kell)的‘克莱福镇“(Cranford)也与之相似,描写了女性社群集体生活的现象㊂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新伦理和旧道德的剧烈冲突过程㊂在这一历程中,中国女性的身份依然是边缘性的,这种地位促使女性作家创作出集体型叙述声音的文本㊂她们个人感受到的压迫是女性群体的共同经历㊂在这些文本中,不仅仅有少女主题和乌托邦主题的呈现,更多的是以同性情谊和群体生活的主题居多,其中庐隐的‘海滨故人“就是其典型代表㊂二㊁中国女性群体乌托邦的想象书写庐隐是一位喜欢用书信体和日记体创作小说的女性作家㊂她非常喜欢用第一人称来创作小说,这些小说都带有明显的 自叙传 的色彩㊂虽然小说的叙述者常常通过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但是却尽量避免使用讲述者私人化的情感话㊃46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㊃2021年第4期语, 我 只讲述别人的故事㊂在‘海滨故人“里,共有十三篇人物书信,小说中的叙述者总在叙述别人的故事,对于自己的故事,往往只表达事件带来的情感变化㊂‘海滨故人“首先运用作者型叙述声音讲述故事,但却不断将这种作者型叙述声音转化为个人型叙述声音,然后又将这些独立存在的个人型叙述声音,通过叙述内容的连接,转化为女性集体的声音㊂这里的个人型叙述声音常常讲述女性群体中其他女性的故事,而不是直接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常常使用书信体来完成讲述㊂这些女性在青春时代有过愉快的同性相处经历,但是到最后都是悲剧性的结局㊂在庐隐的‘丽石的日记“里,沅青为父母所迫嫁人,丽石对沅青依恋甚深,这反而给她带来无尽痛苦, 就如同被判决的死囚 ,最后郁郁而终㊂在‘海滨故人“里,几位女性走的走,散的散,死的死,女性们所憧憬的乌托邦式的美好生活,最终也没有到来,只留下在海边的 海滨故人 几个字记录这群年轻女性曾经有过的美好生活和憧憬㊂兰瑟将女性作者的叙事作品视为叙述者和受述者权力斗争的场所㊂‘海滨故人“将位于社会边缘的女性群体视角作为主要的观察视角,提供了女性观察社会的双重叙述视角,她们不是别人观察的他者,而是通过不同女性的观察,从作者型叙述到个人型叙述,展现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诉说在新旧时代交替中,女性走向独立过程中的种种困惑㊂小说中的这些女性被赋予平等而有差异的声音,她们通过 单言 轮言 共言 的方式发出声音,建构了一个集体的女性声音的 我们 ㊂在这部小说里,女儿国的乌托邦模式与封建礼教构成了时代的常规命题:反封建/封建,叛逆的女儿/父权社会,但是在表层文本之下,则是 婚姻 性与游戏人间 舞台式人生 的对立,更为确切地说是男人/女人,男权社会/女儿的生存方式[4]㊂正如肖㊃瓦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谈道的: 妇女总的来说被认为是 社会问题的变色龙 ,与她们的男性亲人的阶级㊁生活方式和文化唱反调㊂ [5]因此,对于女性作家而言,这样既臣服又反抗的双重态度常常贯穿于写作过程中㊂通过写作,女性作家在 更大的社会圈子里建构了一个亚文化群,以价值㊁常规㊁经历及与每个人紧密接触时的行为准则组成一个统一体 [5]㊂这种企图建立自己女性群体的观念在小说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㊂固然这个群体所构成的平等世界犹如风中的芦苇,无比脆弱,不堪一击,但另一方面,那挺立在荒野之上的成片的芦苇,也在窸窸窣窣地发出群体要求自由和平等的声音,虽然微弱㊁低沉,却也让人无法安睡㊂这样建构一个团结的女性群体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反抗㊂在‘海滨故人“里,几位女性希望构建一个只有女性的世界,但还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她们分别在封建家庭㊁异性恋等等外在压力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㊂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同性之间的爱情还是友情,她们对理想的乌托邦女性世界的憧憬沉落了,对生命无常的慨叹成了所有女性的共同心声㊂虽然女性们不断抵抗这样的命运,但是这种抵抗常常带来一种死亡和分离的结局㊂三、被许可的女性群体之声庐隐的‘海滨故人“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既有无数欢乐又充斥着忧愁的女性团体,她们在理想世界中将女性同性平等代替了男女平等㊂这个团体中的成员虽然也有各自与异性的爱情关系,但是却自成一个世界㊂在这个世界中她们彼此倾诉心声,相互安慰,一起欣赏和感受朝露与晚霞,一起读书㊁唱歌㊁旅行㊁谈情和跳舞,并且相约十年后退隐于西湖之畔㊂她们对婚姻采取了抵制和质疑的态度,并且常常畅想她们乌托邦式的生活: 海边修一座精致的房子,我和宗莹开了对海的窗户,写伟大的作品;你和玲玉到临的村里,教那天真的孩子念书,晚上回来,便在海边的草地上吃饭,谈故事,多么快乐 ㊂这里的女性排斥与异性的恋爱关系,结成一个女性的同盟㊂在庐隐的‘胜利以后“中,沁芝对好友琼芳说: 当我们为家庭奋斗,一定要为爱情牺牲的时候,是何等气概?而如今总算得到胜利,而胜利以后依然是苦的多乐的少,而且希冀的事情也更少了,可借以自慰的念头一打消,人生还有什么趣味? [6]沁芝虽然结婚了,但是也整日沉溺于对往昔少女时㊃56㊃舒凌鸿: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庐隐‘海滨故人“中集体型叙述声音代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厌烦和对未来的疑惧之中㊂也就是说,在叙述者看来,即便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对女性来说也是一个悲剧㊂在与异性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中,这些女性特别是知识分子女性,仍然感到不满意㊂兰瑟认为,当代的女性主义作家们 大多采用非虚构(间或也有虚构的)个人化叙事形式汇编出大批完全自成一体的文集 [3]297,在写作中,共享这一社会身份的群体中的个人之间仍然具有明显差异,小说中的这些女性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性格命运各异,但是小说仍然保持了声音的统一性,作者力图在相同性和多样性之间保持平衡㊂正如兰瑟所言: 那些把自己定位为边缘化种族或边缘化政治团体成员的女性纷纷拿起笔,采用蕴含着各自不同㊁却又能引起相互之间共鸣的个人化叙述声音来展示她们的社群或团体㊂ [3]297在‘海滨故人“中,几个女性常常聚在一起谈论人生:玲玉㊁宗莹和云青三个人,只是在操场闲谈,这时正是秋凉时候,天空如洗,黄花满地,西风爽竦㊂一群群雁子都往南飞,更觉生趣索然㊂她们起初不过谈些解决学潮的方法,已觉前途可怕,后来她们又谈到露沙,玲玉说: 露沙走了,与她的前途未始不好㊂只是想人生聚散如此易易,太没意思了,现在我们都是作学生的时代,肩上没有重大的责任,尚且要受种种环境支配,将来投身社会,岂不更成了机械吗?云青说: 人生有限的精力,消磨完了就结束了,看透了倒不值得愁前虑后呢?宗莹这时正在葡萄架下,看累累酸子,忽接言道: 人生都是苦恼,但能不想就可以不苦了! 云青说: 也只有作如此想㊂ 她们说着都觉倦了,因一齐回到讲堂去㊂宗莹的桌上忽放着一封信,是露沙寄来的,她忙忙撕开念道:人寿究竟几何?究愁潦倒过一生;未免不值得!我决定日内北上,以后的事情还讲不到,且把眼前的快乐享受了再说㊂宗莹!云青!玲玉!从此不必求那永不开口的月姊 传我们心弦之音了!呵!再见![7]26-27在上面的女性叙述声音中,先是作者型叙述者谈出自己的感觉 生趣索然 ,然后由几个女性以轮言的方式说出自己对未来人生的担忧,最后由露沙以信的方式,以 传我们心弦之音 的方式对小说人物的叙述声音进行总结㊂小说中的叙述声音是从不同的人物口中发出来的,但这些叙述声音从内容到形式,明显都是对同一主题的表达,都是抒发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的感受㊂这种形式比起个人型叙述更具有权威性,所有女性人物都发出同样的悲叹,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传达就显得更有力量㊂这种思想意识的传达虽然比个人叙述更有力量,但是其内容还是过于概念化,没有相应的证据来支持 人生苦短 的论调㊂当然小说也没有仅限于概念式的表述,第三人称叙述者还对五位女性的生活经历进行了陈述,最终还是无差别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光阴快极了,不觉又过了半年,不解事的露沙㊁玲玉㊁云青㊁宗莹㊁莲裳不幸接二连三都卷入愁海了㊂ [7]32实际上这指的是露沙㊁玲玉㊁云青㊁宗莹㊁莲裳等人不约而同地陷入到爱情当中了㊂但都 卷入愁海 , 陷入爱情的漩涡 ,姐妹就分散了㊂正如兰瑟认为的,一些女性主义小说家,尤其是那些认为自身处于边缘化的女性作家,常常 利用因为经历和情感各异而相互呼应的个体化女性叙述声音,企图通过建构一种由这些声音组成的某种多元性声音来表述社群内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298㊂她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故事,在某个社群的全景中呈现具体个别的故事㊂‘海滨故人“正是通过一种内容各异的女性叙述来完成五四时期知识女性所面临的共同的伦理困境,从而对女性伦理困境进行全景式展现的㊂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们从小说创作之初就仿佛先天就是中国深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之害的女性们的代言人㊂这些女性诉说了其所处时代女性在爱情事业中面临的共同问题㊂就㊃66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㊃2021年第4期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和逼真性而言,这样缺乏个性的人物和经历,对小说艺术性和丰富性的追求显然是不足的㊂很明显,展现女性共同面临的伦理困境才是小说目的所在,即便是以损失其艺术性为代价㊂‘海滨故人“中的女性人物,经过五四思潮的洗礼,不仅认识到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在执着追求个人自我价值㊂作品着力描绘了中国现代早期女性追求自我实现的历程,呈现了 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追求自我的心灵史 [12]㊂她们追求的爱情和事业都以失败而告终,她们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中失落,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事业中彷徨㊂这成了小说人物的共同结局,这些人物的思想和话语也是基本一致的㊂兰瑟在分析琼㊃蔡斯‘波斯女王朝“的书中谈道: 比起成年女性来,异性社会的小说传统更能容忍少女组成的群体性,成年女性的生活被认为是分散不聚的㊂ [7]296‘海滨故人“里的女性都是少女群体㊁女学生群体㊂ 我们 都怀念过去的生活,仿佛一旦进入成年,进入婚姻,走入社会,这个群体就消失不见了㊂她们之间的浪漫关系也因为她们的共同生活经历而存在㊂在‘胜利以后“中,沁芝给好友琼芳的信中写尽了对 处女时的幽趣 的无限留恋: 想起数年前的一个春天,和你一同旅行东洋的时候㊂ 我们凭栏对月,黯然对月,将一切都托付于云天碧海了 [7]107-108㊂这些女性时常回顾前尘,特别怀念婚前的生活,同性之爱成为唯一促使情智和谐的情感㊂但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性别倒错的同性恋,可以将其视为同性友谊,可它比一般的友谊更为纯粹,作者尤其强调这是女儿们的理想之国,是一个少女情感的乌托邦㊂在小说中,姐妹们 携手西子湖畔 是何等惬意和欢欣㊂对这些深受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们而言,这种在婚前建立的乌托邦式的姐妹情谊也成为对抗男权社会婚姻制度的一种情感依靠㊂四、随身份变化而来的伦理困境‘海滨故人“中的女性人物是在五四之风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她们认识到要想改变女性命运,真正走向男女平等,唯一的道路就是勇敢走向社会,在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㊂但是,在事业中寻找自我,女性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㊂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矛盾,在无法突破的 男主外㊁女主内 的家庭传统模式中,女人如何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呢?新时代女性的理想显然与这样的模式是不相容的,她们只能有不可兼得的两种选择:要么奉行独身,要么回归家庭㊂这个由同性情谊结成的女性群体,在彼此相处过程中愉快而又和谐㊂她们希望通过建立这样的女性乌托邦和纯净的女儿国来对抗她们 逃不出的人间束缚 ㊂‘丽石的日记“中的丽石和沅青 不愿意到异性那里求安慰 ,而 从泛泛的友谊上,而变成同性的爱恋了 ,着 一样的衣裙 , 同游同息 ,沅青出门,丽石便 大受苦闷 ,沅青返回,丽石乐得 手舞足蹈 ㊂二人之所以密切交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是因为和男人交往, 总觉得不自由 ㊂在两篇小说中,不同的叙述者都叙述了自己与异性交往的痛苦,叙述者以 轮言 的形式,从不同人物视角展现对现实中男性的失望㊂女性人物叙述者将自我寄托在自己理想的男性身上,但现实并不如意,她们不是深受父权制的包办婚姻之苦,就是遭受男性的欺骗㊂因此她们在感情上就表现为追求自由爱情,却又顾虑重重,想要游戏人生㊂她们在父权制的边缘游弋而无所傍依,感到世界之大,却无理想爱情的栖居之所㊂自由的爱情既然无法获取,就只能寄希望于女性群体的生活,这一方面可以遵循父权制的要求得以保持贞洁,另一方面则可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同性身上,从而获得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和慰藉㊂小说将这样的女性乌托邦社群走向崩溃的原因归结于异性爱与婚姻㊂这些女性由于开始了与异性的恋爱及婚姻生活,她们形成的群体最终开始解体㊂这些女性认为一旦与男性结婚,就意味着脱离群体,是对这一女性群体的背叛㊂小说中,在玲玉㊁宗莹㊁云青㊁露莎和莲裳五个好姐妹中,莲裳最先嫁人,她带着幸福和甜蜜的微笑,迎接自己的幸福㊂因为 莲裳随遇而安的天性,所以无论处什么环境,她都觉得很快活 ㊂但莲㊃76㊃舒凌鸿: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庐隐‘海滨故人“中集体型叙述声音裳却因结婚的事情而遭遇其他女性的冷待㊂在结婚的这一天,莲裳是如此宁静而美丽, 她穿着天边彩霞织就的裙衫,披着秋天白云网成的软绡,手里捧着满蓄爱情的玫瑰花,低眉凝容,站在礼堂中央 ㊂礼堂里的人都在赞叹她的美丽,祝福她的婚姻㊂但是最亲密的女性朋友们却采取了与众人完全不同的态度㊂她们虽站在莲裳的身边,却沉默不语,没有对好友的祝福,也未表现出任何欢欣㊂ 仿佛莲裳是胜利者的所有品,现在已被胜利者从她们手里夺去一般,从此以后,往事便不堪回忆!海滨的联袂倩影,现在已少了一个㊂月夜的花魂不能再听见她们五个一齐的歌声㊂她们越思量越伤心,露莎更不能支持,不到礼完她便悄悄地走了㊂回到旅馆里伤感了半天,直至玲玉她们回来了,她兀自泪痕不干,到第二天清早便回到北京了㊂ [7]48这些女性结成了一个群体后,她们之间形成了密切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并将异性情感排除在外,已构成了一个情感封闭的乌托邦世界㊂但是与男性的婚姻会必然造成群体的解体,异性婚姻会攻陷女性群体的乌托邦㊂男性们已将婚姻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女性乌托邦的城堡上㊂婚姻的开始也意味着同性情谊的消亡,而这些女性必须在女性同性情感与异性情感之间作出选择,二选其一,非此即彼㊂在这部小说里,这些女性悲哀的情绪,表达了对既有的传统和习俗 结婚会带来喜悦的观点的不认同,她们认为婚姻也会带来悲伤㊂所以当面临群体中的女性结婚并离开的时候,她们都感觉到伤心不已,认为美好的生活一去不返㊂小说叙述者及人物既然如此讨厌异性恋,为何每个女性又都有自己心仪的男性对象?难道二者可以共存,恋爱难道不是排他的?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读者不由得会提出这样的疑问㊂实际上,这里对女性之间情谊的重视,虽然意味着反抗,但也在不断地妥协,在小说中就体现为对异性恋的妥协㊂这五位女性似乎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而更像双性恋者,文中的每个人既缱绻于与其他女性的情感,同时又都有自己心仪的男性对象㊂无论是包办的婚姻,还是自由的选择,无论情愿还是不情愿,在叙述者的言说里,与心仪男性的婚姻都成为了一件不幸的事情㊂文本一直呼应时代反对封建婚姻的思想潮流,重点控诉封建父权制对自由异性恋爱的钳制㊂其中云青给露莎的信中附了一篇名为‘消沉的夜“的小说,小说谈到了男女自由恋爱被封建家长拆散的故事,其中一位白衣女郎说道: 以往的事,悲伤无益,但你要知道许多青年男女的幸福,都被这戴紫金冠的魔鬼剥夺了! 她忙着向那白衣女郎手指的地方看去,果见一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戴着金碧辉煌的紫金冠㊂那金冠上有四个大字 礼教胜利 [7]66㊂但细读文本发现,小说中的云青并未直接表达过自己对命运的悲愤之情㊂小说为何非要借助另一部小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呢?实际上,女性们对于直接表达自我的反抗还是觉得无所适从和力不从心㊂文本的矛盾还不止这点㊂既然如此谈论封建家庭对自由婚姻的迫害,那顺理成章,女性人物们都应该是深受其害的㊂可在文本中,这些女性的婚姻也不乏自由恋爱的结果,这些婚姻并不都与封建礼教有关㊂玲玉与剑卿,宗莹与师旭,莲裳与天津的青年,都因爱情而结合,但叙述者仍然认为这是不幸的㊂先是女孩们在同伴婚礼上感觉到痛苦,而叙述者也觉得 她们四人先后走到成人的世界去了㊂从前的无忧无虑的环境,一天一天消失㊂感情的花,已如荼如火的开着,灿烂温馨的色香,使她们迷恋,使她们尝到甜蜜的爱的滋味,同时使她们了解苦恼的意义 [7]38㊂与异性恋爱虽甜蜜,但更多的是忧伤,是痛苦㊂通过对小说叙述者声音的分析,我们可以自然得出即使获得了自由的异性爱还是无法获得幸福的结论㊂贝蒂㊃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提出了一个 无名的问题 正是对这种观点的支持㊂它指的是女人即使拥有舒适的家,成功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也无法获得快乐㊂弗里丹指出,女性的奥秘就在于并不是过分看重结婚㊁生育这两种实践方式有什么错,而错的是将这种方式看成妇女唯一的或全部的人性需求和价值追求㊂在叙述者的声音里,我们可以发现叙述者的观点是女性的幸福就等同于永远保持女孩的状㊃86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㊃2021年第4期。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和角色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然而在审美乌托邦中,女性乐园的建构是一个更加重要和复杂的话题。
审美乌托邦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追求和谐、美好、平等和自由,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中,女性乐园应当是一个理想的场所。
本文将探讨在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实现这样的乌托邦理想。
在审美乌托邦中,女性乐园是一个关于女性自由发展、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理想场所。
在这样的乌托邦中,女性不会受到性别歧视和限制,她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女性乐园也将会提供一个安全、温馨和包容的环境,让女性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在这样的乌托邦中,女性将会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为了实现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首先需要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相关政策和法律。
这包括废除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保障女性在教育、就业和政治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同时还需要加强性别教育,提高社会对女性权利的意识和关注程度,消除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奠定政治、法律和道德基础。
除了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审美乌托邦中的女性乐园还需要有相应的社会文化支持。
这包括建设一个充满爱和包容的家庭环境,让女性能够在家庭中得到支持和理解,从小培养女性的自主和独立意识。
社会也需要创造一个充满欢乐和活力的文化氛围,让女性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成为一个独立而自信的个体。
通过这样的社会文化支持,可以为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奠定社会和文化基础。
审美乌托邦中的女性乐园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
这包括提供女性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资源,保障女性在职场中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妇女劳动力的保护和支持,改善女性的就业条件和福利待遇。
通过这样的经济支持,可以为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奠定经济基础。
多重镜像映射下的女性理想建构——电影《春潮》解读
2021年3月第2期(总第210期总第37卷)March,2021No.2Mar.No.210Vol.37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L 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多重镜像映射下的女性理想建构——电影《春潮》解读周林(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2020年新上映的电影《春潮》聚焦于祖孙三代女性的生活,展现女性两难的现实处境。
影片中女性主体与母亲、女儿甚至是从未在场的父亲之间是一种多重镜像关系,她在成长中不断确证自我并建构理想自我。
影片最后,女性对理想自我的追寻虽带有乌托邦色彩,但其本身强调了女性理想建构的社会意义,更带有深刻的现实指向,因此是一次有力的创作尝试,这对于此后的女性电影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关键词:镜像理论;拉康;《春潮》;他者;理想自我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8329(2021)02-0111-062020年5月网络公映的电影《春潮》聚焦于原生家庭,讲述了祖孙三代女性在沉默、隐忍、对抗中逐渐失衡,又走向和解的故事。
电影开篇以灰绿色为主色调,渲染了压抑的氛围。
导演用足够平实的镜头挖掘出隐匿在家庭深处的误解和冲突,展现在观众眼前的不仅有原生家庭的创伤,还有女性自身的成长困境。
主人公郭建波作为报社的新闻主编,看过太多世间冷暖,她把理智和沉默带入工作,也带进家庭,用冷漠来对抗母亲那足以令人崩溃的控制欲,把为数不多的温情留给自己未婚先孕生下来的小女儿;母亲纪明岚对外和善热心,却把数十年来所受的委屈和创伤化为冷酷至极的怨怼,尽数倾撒在家人面前,将这个原本就失衡的家庭变为溢满硝烟的战场;小女儿郭宛婷从小目睹姥姥与母亲之间的暗涌,敏感而早慧的她选择用“小大人”式的面具伪装自我,以求安宁。
影片实际讲述了女性确证自我,并找寻自我的过程,展现了多重镜像映射下女性理想的建构过程。
解读川端康成的审美乌托邦
二 、情 感 美在 作 家 生 活 及创 作 中的折
射
作家 对情 感美 推崇 在 生 活 中有 很 多 折 射 和反
映 ,特别作为一位伟大作家来说 ,如果 日常生活 不能有美的体现,那也就很难创作出美的作品来 , 生活实践是创作 的源泉 ,其 中作家 日常生活中的
而亦皆以势力之欲为之根柢也 。 ¨ 王 国维强调作 ” 家抒情 不要 沉 醉 于小 我 的生 活 之 中 ,要 以人 类 之 感情为己之感情 ,要把 自己的精神放 眼于作 品的 艺术永 恒性 中去 ,否则 很难 留下经 典 的艺 术作 品。 川端康成的抒情很大程度上表现 了 日 本人 丰富的 内心世 界 ,一 方 面是 残 酷 无 情 ,另 一 方 面是 多情
悲 凉 。作 品中 的场 景 都 是 和 茶 道 有 关 的 ,静 寂 的
作者 自身的经历体验 ,带有 自传的特点 ,因此笔 法很细 腻 ,感 情 很 真 挚 ,容 易 引 起 读 者 的共 鸣 。
收 稿 日期 :2 1 00—0 4—1 0
作者简介 :李銎峄 ( 97一) 17 ,女 ,贵 州遵义人 ,遵义师 范学院讲师。
始描写 自己的孤儿 生涯 ,抒 发 自己 的孤独 感情 , 描写 自己的失恋 故 事 ,抒 发 自 己 的痛 苦感 情 。如 《 参加葬礼的名人》 、《 十六岁的 日记》 《 、 致父母
的信》 《 女作 作 祟 》 、 处 。这 类 抒 情 小 说 往 往 是 写
成茶之道。茶道是 禅宗在 日常生 活的表现 ,是人
解读 川端康成 的审美乌托 邦
李 鎏 峄
( 义 师 范 学 院 ,贵 州 遵 义 遵 5 30 ) 6 0 0
摘
要 :川端康成 的文学作 品一方 面传承 了日本文学传 统的精华 ,另一方面则超越 了 日本传统 文学的格局 ,成为对
【最新2018】小龙女性格特点有哪些吸引人的-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龙女性格特点有哪些吸引人的小龙女,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女主角,金庸笔下广受读者喜爱的女角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龙女性格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小龙女个性特点倪匡:“小龙女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她和香香公主截然不同。
在未曾遇见杨过之前,她已经不动心,决不是‘天真纯情’,她另有自己在古墓生活的一套观念。
小龙女的这种形象,是接近神仙境界,而不是接近白痴。
这其间的分别,十分微妙,所差也不过一线而已。
”金庸:“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
”王维燕:“小龙女是金庸小说中最具仙化色彩的女性人物,她美丽、天真、无知、无私,性格恬淡,个性透明,超凡脱俗,让人不敢逼视。
对于世人,她是高高在上的,需仰视才见;而对杨过,她又表现出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牺牲。
一般而言,女性惊人的美貌,可以给读者带来视觉愉悦效果,也会给男性心理造成一种压力,对女性美貌过度夸张的描写,反映了男性对女性渴望而又畏惧的矛盾心理。
金庸对小龙女的这种仙化处理,实际土是他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意识的表现,使小龙女成为一个被剥夺了生命的偶像,一个纯粹‘理想’的形象。
”王维燕:“在金庸笔下,小龙女不仅有超人的美貌、纯真的性格、单纯的内心世界,而且具有为爱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金庸以自己的审美观和女性观建构的女性乌托邦世界中理想女性的典型代表,而白色是金庸赋予小龙女的代表色,也是这种理想的象征。
金庸对小龙女形象的塑造含有极深的寓意,她是金庸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的代表,体现了他女性审美观的理想主义层面;同时小龙女也成为男性受众心目中唯美女性形象的化身。
从小龙女绝美的外表、据傲的神态,到对杨过的痴情、为杨过作出的奉献,直至为爱而舍生的精神,无一不是中国传统观念中女性美的典型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这个理想化状态中,人们追求美的境界和自由,而
其中的建构女性乐园则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审美乌托邦空间。
在建构女性乐园中,女性能够
实现自我表达和自由发展,享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待遇。
这个乐园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审
美资源和体验,强调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
在审美乌托邦的建构中,女性乐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社会中,女性往往受制于
男性权力结构,被剥夺了自由发展的机会。
而在女性乐园中,女性能够摆脱这种束缚,自
由地追求自身的审美理想。
乐园中的女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品味,
无需受到传统的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的限制。
女性乐园的建构也包括了审美资源的拓展和丰富。
乐园中设立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演出和娱乐场所,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交流的机会。
在乐园中还设立了女
性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创作基地,为女性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创作的空间。
这些设施和
资源的丰富,使得女性在审美乌托邦中更加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女性乐园的建构还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
在乐园中,女性不再被当做男性的附
属品,而是被认可和尊重其独立的审美权利和创造力。
女性被视为独立思考者和创作者,
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审美选择和行动。
乐园中的女性追求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于
自身独立价值的追求。
建构女性乐园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困难。
由于传统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偏见,女
性乐园往往被边缘化和忽视。
为了实现审美乌托邦中建构女性乐园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
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和法规,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为女性乐园的建构提
供有力保障。
而艺术机构和公共场所也应该积极开展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和演出,提升女性
艺术家的知名度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