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复习学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愚公移山》复习教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二、基础内容检测: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万仞()箕畚()孀妻()匮乏()始龀()
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
⑴面山而居。而:⑵聚室而谋。而: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而:
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惩山北之塞(塞:)(2)杂然相许(杂然:)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5)惧其不已也(已:)(6)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7)杂然相许(许:)(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9)汝心之固,固不或彻(彻:)(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匮:)(12)何苦而不平(苦:)
4.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且焉置土石?
(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
5.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6.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⑵“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
⑶“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⑷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三、问题探究
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2、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对举,有什么深意?
3、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23《愚公移山》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三、1、(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匾”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叟”只是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3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