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

研究

摘要:采空区是煤自燃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针对切顶留巷工作面采空区漏

风量大、漏风范围广的问题,以新集一矿360804综采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束管

取气与导线测温的方法,分析了切顶留巷“Y”型通风工作面O2、CO气体浓度和

温度随测点埋深的变化,获得了切顶留巷期间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分布特征,确

定了工作面月最小安全推进度。结果表明:切顶留巷时,360804工作面主进风侧

65~127 m为氧化升温带,柔膜墙侧32~83 m为氧化升温带;与正常开采相比,由

于通风系统的改变,氧化升温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柔膜墙侧变化最明显,约增

大了28 m,氧化升温带宽度也有所增加,最大宽度约增加了25 m;工作面月最

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55 m,提高了约62%。研究结果对类似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

燃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切顶留巷;综采面;Y型通风;自燃“三带”;安全推进度

0 引言

采空区是煤炭回采后上覆岩层自由冒落形成的大空间,遗留有大量的浮煤,

漏风不断,是矿井自燃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1-3]。据统计,采空区火灾占矿井火

灾总数的60%以上[4],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掌握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对矿井防灭火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来,切顶留巷技术具有巷道掘进量少、采掘衔接矛盾小、资源回采率高、工作面局部周期压力小等优势[5],在国内各大矿区得以大量应用[6]。但是,该技

术要求工作面通风方式由“U”型变为“Y”型,采空区内风流运移特性发生改变

[7-9],高温区域必会发生偏移[10]。同时,切顶后采空区上部留下很大的空间,使

得采空区漏风量增加,漏风范围变广,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增大[11],给回采工作面

的防灭火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开展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

“三带”研究工作。

1 工作面概况

新集一矿位于两淮地区,开采逐渐进入深部,平均达到700 m以上,瓦斯和

自然发火防治难度急剧增大。360804工作面是3608(6)采区首采工作面,工作

面平均可采走向长1530 m,工作面平均倾斜长180 m,平均面积276910.1 m2。

在工作面轨道顺槽外段停采线以东约120 m范围内进行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开采。

工作面正常回采段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留巷段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

顶板,轨道顺槽采用以“切顶卸压+加长锚索补强支护+柔模巷帮支护”为主体的

设计方案。360804工作面开采煤层为8煤层。8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类,为

自燃煤层,煤层自然发火期一般3~6个月;煤层具有爆炸性,煤层爆炸指数为

57.34%。

图1 360804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2 现场观测

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的测定,应有正确合理的测点布置方式及测试设

备与手段,通过采空区气体与温度变化情况,分析煤自然发火情况。

2.1观测参数

测试参数主要包含2个方面:采空区内气体成分;采空区内测点温度。

2.2观测设备

(1)采气设备

配备了CHZ-22型自动负压采样器泵。

(2)气体分析系统

将采气泵采取的气体装入气囊,带至地面检测室,利用GC410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3)温度测定仪器

以pt1000热电偶作为感知采空区温度的传感器,以M346-WB03型防爆万用表测定热电偶的电阻值,经换算可得采空区温度。

2.3测点布置

共布置6个测点,测点间距均为30 m。其中沿360804进风顺槽外帮布置3个测点,布置距离160 m(4 m的钢管,40根);切顶留巷段设置3个测点,借用柔模墙上预留的观测孔,如图2所示。

图2 采空区自燃“三带”测点布置

2.4观测结果

(1)浮煤厚度

在一定条件下,煤氧化产生的热量全部通过周围介质散出去,这时的煤厚称之为引起煤自燃的最小浮煤厚度,它是煤体热量积聚的一个先决条件[12],一般可采用下式计算[13]:

(1)

式中:H为煤层厚度,取平均厚度2.94 m;H采(掘)为工作面采高或巷道掘进高度,最大采高3.6 m,平均采高2.94 m,顺槽宽5.2 m,高4.0 m;n为采空区浮煤空隙率,取30%;k为割煤或掘进回收率,取95%。

根据以上公式,360804采空区浮煤厚度及宽度可推断如下:

①采空区“两道”最大浮煤厚度:

②中部范围最大浮煤厚度:

若忽略漏风带走的热量,则煤自燃最小浮煤厚度可用下式计算[14]:

(2)

式中:为煤自燃临界温度,K;为围岩温度,K;为空气干燥状态下煤的湿度,%;为原煤样吸氧量,m3/(kg·s);为煤的平均密度,kg/m3。

根据新集一矿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和自然发火程序升温实验,8号煤层水分为1.84%,密度为1.42×103 kg/m3,常温常压下干煤吸氧量为6.30×10-10 m3/(kg·s),8煤自燃临界温度60 ℃,围岩温度31 ℃,代入式(2)可计算出360804采空区的最小浮煤厚度约为0.30 m。因此,根据360804采空区浮煤厚度分布,只有“两道”处的浮煤大于最小浮煤厚度。若同时满足风速、氧气浓度和停留时间条件,则“两道”有自然发火的可能。由于回风侧低,再加上断层多靠近回风侧,采空区回风侧发火危险性要远大于进风侧。

(2)气体变化

图3是360804工作面采空区切顶留巷侧O2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曲线。

由图3知,由于切顶留巷侧的柔膜墙漏风,氧浓度前期下降缓慢;后期随工作面

推进、灌注液态CO2的影响,下降很快;当进入采空区32 m左右时,氧浓度下

降到18.04%,进入氧化带;当进入采空区83 m左右时,氧浓度降至8%以下,进

入窒息带。

图3 切顶留巷侧O

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曲线

2

图4是360804工作面主进风侧O2浓度随采空区埋深的变化情况。由图4知,主进风侧漏风强度较大,当进入采空区65 m左右,氧浓度才下降到18%以下;当

进入采空区约127 m,氧浓度下降到8%以下,进入了窒息带。

浓度随进入采空区深度变化曲线

图4 进风侧O

2

图5是360804工作面切顶留巷侧CO随采空区埋深的变化情况。由图5知,

随测点逐渐进入采空区深部,采空区CO浓度整体呈现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测点进入采空区深度约50.1 m处时,采空区CO浓度达到最大值14×10-6。

图5 切顶留巷侧CO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