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关于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综合划分方法研究
关于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综合划分方法研究[摘要]随着我国采矿工作的不断深入,采矿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综合划分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种煤炭自燃防治的新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 综合划分1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综合划分方法及其指标1.1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综合划分指标“三带”的划分指标通常由采空区内的氧气浓度、漏风风速以及温度分布来进行划分的。
其中,冷却带与氧化带之间应该以煤自燃氧化蓄热的临界风速为主指标;而氧化带与窒息带之间应该以煤自然发火的临界氧浓度为主指标,并综合考虑顶板冒落状态、漏风分布状态和温度分布状态等因素。
以下在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综合划分指标的基础上对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综合划分方法进行分析。
1.2煤氧化自燃的极限氧浓度确定氧气为煤炭的自燃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氧气供给量越大,煤与氧的化学作用越强,放热强度也就越大。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放热强度基本上与氧浓度成正比,当氧浓度与上限漏风强度对应的浓度值相同时,煤体的氧化生热大于散热,煤体的升温速度达到极限,由于是结合上限漏风强度得出的氧气浓度,因此,此极限浓度称为上限氧浓度(Cmax)。
大量研究表明:上限氧浓度与上限漏风强度、煤氧化放热性、浮煤堆积厚度、周围散热条件和煤岩体原始温度存在一定关系。
在现场实践时,煤体的氧化放热特性、浮煤堆积厚度、采空区的上限漏风强度、周围散热条件和煤岩体原始温度都是定值,所以上限氧浓度是可以确定的,其计算公式为式中:ρg表示工作面风流密度(kg/m3);Cg表示工作面风流热容(J/(g·℃));q0(Tc)表示试验测定的放热强度(J/(m3·s));λc表示浮煤导热系数(J/(s·m·℃));Qmax表示采空区上限漏风强度(m3/(min·m2));C0表示新鲜风流氧浓度(mol/m3);Tc表示煤体平均温度(℃);Ty表示岩层平均温度(℃);h表示松散煤体厚度(m);Cmax由上限氧浓度推导出煤体氧化生热的最大氧浓度Cμ的计算公式为式中:V表示气体的摩尔体积(L/mol);n表示氧气的分子量。
煤层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项目研究方案
煤层自然发火期、自燃标志性气体及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项目研究方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二○一六年五月1 研究内容1.1主要研究内容1)测试煤层自然发火期;2)研究煤层煤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煤温之间的关系,筛选预报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确定预报临界参数,建立指标气体与煤温的对应关系;3)测定工作面采空区内部温度、气体浓度随着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确定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1.2研究目标1)确定煤层自燃早期预报的指标气体及其预报临界参数;2)查明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宽度;3)掌握工作面采空区自燃规律。
1.3技术路线1)通过对相邻矿井开采同类煤层的自然发火规律调查,并进行现场调研,分析煤炭自燃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现场采集煤样,通过实验测试研究,对煤层的自然发火危险性、氧化特性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评价;3)研究煤层氧化升温过程中各种气体的生成规律,确定工作面煤自燃预测预报标志气体;4)进行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研究采空区自燃规律;2 研究方法煤炭自燃火灾是矿井常见主要灾害之一。
不仅可造成工作面停产,冻结已准备的煤炭资源,而且还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淮北矿区部分矿井如朱仙庄矿、桃园矿、许疃矿等开采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危险性,发火期为3~6个月。
自然发火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因此,研究煤层自燃发火特征与防控技术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2.1 “三带”划分指标及方法的确定目前,确定划分“三带”的指标主要有三种:①采空区漏风风速V(V>0.24m/min为散热带;0.24≥V≥0.1m/min为自燃带;V<0.1m/min为自窒息带);②采空区氧浓度(C)分布(认为C<6%为窒息带,C≥6%为自燃带或散热带);煤的氧化反应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的供氧速度大于耗氧速度,否则则氧化过程将受到抑制;③温度升高速率。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空区遗煤温升速度1℃/d,则为自燃带。
“Y”型通风工作面防止遗煤自燃及瓦斯治理技术
( 汾 西矿 业 集 团 通 风 处 , 山 西 介 休 0 3 2 0 0 0 )
摘 要 :开采 易 自燃煤 层 与 高 瓦 斯 并 存 的 矿 井 , 在 瓦斯 治 理 过 程 中 需要 把 握 好 两 者 关 系 , 避 免 由 于 瓦 斯 抽 采 导 致 的采 空 区 漏风 , 由此 引起 遗 煤 自燃 , 是 开 采 高 瓦斯 易 自燃 煤 层 必 须 高度 关 注 的 。 因 此 , 如 何 在 抽 采 卸 压 瓦斯 的 同 时 兼顾 采 空 区遗 煤 自燃 , 就 成 为 高 瓦斯 易 自燃 矿 井 实现 安 全 生 产 的 首要 问 题 。
根 据 已回 采过 的工作 面得 出 的结 论 , 在 开采 过
2 工 作 面 通 风 和 抽 采 系统
2 . 1 通风 系统 1 2 0 6 工作面通风系统 为“ Y ” 型通 风 。其 中 , 材、 运 两巷进 风 , 运输 巷 留巷 回风 。其 工 作 面配 风 情 况 为 :
1 2 0 6 材料巷 ( 主进风巷) 配风量为 1 2 0 0 . 2 4 m 3 / mi n , 1 2 0 6 运巷( 辅助 进 风巷 ) 配风量为 3 6 2 . 7 6 1 T l 。 / mi n ,
总第 1 6 9期 2 0 1 7 年 第 3期
山 西
化 工
Tot a l 1 6 9 ຫໍສະໝຸດ No.3, 2 01 7
SH A NX I CH EM I CA I I N DU STR Y
攫矿. : 【 = 程
“ Y ’ ’ 型 通 风 工 作 面 防 止 遗 煤 自燃 及 瓦 斯 治 理 技 术
3 . 2 高位 裂 隙带钻 孔
1 2 0 6 工作 面钻孔在距 右帮 1 . 3 m 处 的 顶板上 依 次 布置 , 钻孑 L 间距为 6 m, 1 2 0 6: [作 面采 高 1 . 7 m。
《2024年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范文
《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入,综放采空区自燃问题日益突出,给矿山的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昌恒矿作为重要的煤炭产区,其综放采空区自燃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对采空区自燃的“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进行研究,对于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1. 散热带:采空区中距离进风口较近的区域,由于空气流通较好,温度相对较低,不易发生自燃。
2. 自燃带:采空区中空气流通较差、氧气浓度较高、煤炭氧化放热速度较快的区域。
该区域是采空区自燃的主要发生地,需要重点监控和防范。
3. 窒息带:采空区中氧气浓度较低,煤炭氧化速度极慢或停止的区域。
该区域虽不易发生自燃,但可能因氧气浓度过低而对矿山生产造成安全威胁。
三、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1. 早期预警技术:采用红外线测温、气体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采空区的温度和气体成分,及时发现自燃隐患,为防灭火工作提供依据。
2. 阻化技术:通过喷洒阻化剂、设置阻化墙等方式,降低煤炭的氧化速度,减少自燃的可能性。
同时,阻化剂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氧气,降低氧气浓度,进一步减缓煤炭的氧化过程。
3. 灌浆防灭火技术:利用黄泥、水等材料制成浆液,通过管道灌入采空区,达到封闭火源、降温降尘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当前矿山防灭火的主要手段之一。
4. 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通过向采空区注入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炭处于窒息状态,从而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适用于大型矿山。
5. 人员管理:加强矿山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防火组织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防灭火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研究结论通过对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的“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进行研究,我们明确了采空区自燃的主要发生地和防范重点。
《高瓦斯矿井切顶成巷条件下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范文
《高瓦斯矿井切顶成巷条件下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其中,采空区自然发火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
在高瓦斯矿井切顶成巷的特殊条件下,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征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高瓦斯矿井切顶成巷条件下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特征、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二、高瓦斯矿井切顶成巷条件下的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征1. 采空区发火时间的不确定性:高瓦斯矿井切顶成巷后,采空区的发火时间往往难以预测,可能在采煤工作开始后不久即发生,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2. 发火源的隐蔽性:采空区内的发火源往往隐蔽不易发现,如遗留的煤炭、杂物等,这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火灾。
3. 火势蔓延迅速:由于高瓦斯矿井的特殊环境,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可能迅速蔓延,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4. 瓦斯与火灾的相互影响:高瓦斯环境下,火灾可能引发瓦斯爆炸,而瓦斯积聚又可能加剧火灾的蔓延。
三、采空区自然发火原因分析1. 煤炭自燃:煤炭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自燃,尤其是在高瓦斯环境中,煤炭自燃的风险更高。
2. 遗留杂物:采煤过程中遗留的杂物,如木支柱、塑料制品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火灾。
3. 通风不良:高瓦斯矿井切顶成巷后,如果通风不良,可能导致采空区内氧气浓度升高,为火灾提供条件。
四、防治技术研究1.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安装火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采空区的温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2. 清除杂物:定期清理采空区内的杂物,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 改善通风条件: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保证采空区的通风良好,降低氧气浓度,减少火灾风险。
4. 采用防火材料:在切顶成巷过程中,使用防火材料构建支护结构,提高支护结构的防火性能。
5. 灭火技术与设备研究:针对高瓦斯矿井的特点,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的灭火技术与设备,如灭火机器人、灭火泡沫等。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
311矿井火灾是煤矿开采所面临的“五大灾害”之一,由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导致的内因火灾是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
为预防采空区遗煤的自燃危险,需要对采空区进行“三带”的划分为散热带、氧化带、窒息带。
随着煤矿采掘的不断推进,为解决开采难度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开采作业面采用台阶型综采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即综采工作面与两顺槽巷道间留有一个台阶,但此类工作面周围存在大面积采空区,漏风现象较为严重,给工作面火灾防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因此,本文以庞庞塔矿5-108工作面为例,通过对工作面采空区温度、CO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测试研究,合理科学地给出了工作面自燃“三带”区域,并相应地求出该工作面的最小推进速度,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1 矿井概况 庞庞塔矿位于位于山西省河东煤田中段临县县城以东。
井田面积60.73k㎡,生产规模1000万吨/年,批准开采3号-10号煤层。
5-108工作面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层厚度2.50~4.3m,平均厚度3.5m;倾角3°~7°,平均为 5°;工作面东侧为5-106上工作面采空区,西侧斜上方为5-103上工作面采空区,北邻冲刷带无煤区、南邻西翼带巷和西翼轨道巷。
煤层平均倾角6°,开采煤层厚为2.7m。
与传统综放工作面的不同之处是,该工作面的东侧上方约111m处存在上分层的采空区,在分析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时,应充分考虑上分层采空区对“三带”分布的影响。
2 现场测试方案 2.1 测点布置 温度传感器和束管安装在5-108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内,用以监测及分析温度和气体。
1#、2#和 3#测点位于进风巷一侧,6#、7#和 8#测点位于回风巷一侧,每个测点之间的距离约为9m;4#和5#测点则布置在5-108上工作面两顺槽的以内约10m 处。
各测点均布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束管,每个测点的温度传感器和束管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逐渐埋入采区内[2]。
由于矿井环境条件恶劣,温度传感器必须要同时具备稳定性能好、安全性能高、防腐蚀、抗静电冲击等优良特性,并适应于远距离传送要求,能够满足煤炭自燃的早期预测预报。
《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范文
《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综放采空区的自燃问题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昌恒矿对采空区自燃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针对“三带”(即散热带、自燃带和窒息带)的划分及其与综合防灭火技术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广泛的技术探讨与实地实践。
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昌恒矿采空区自燃的“三带”划分,并探讨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类似矿区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1. 散热带散热带是采空区内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该区域内的空气流动较好,能够有效带走因采煤而产生的热量。
对于该区域,重点在于监控其与自燃带的交界处,及时发现潜在的热量积累问题。
2. 自燃带自燃带是采空区内最易发生自燃的区域,其特点是温度高、空气流动性差,且存在大量可燃物。
该区域是防灭火工作的重点,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和预防。
3. 窒息带窒息带是采空区内氧气含量极低、易导致窒息的区域。
虽然该区域不易发生自燃,但仍需关注其安全状况,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针对昌恒矿采空区自燃问题,综合防灭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采空区内的温度、氧气含量等参数,及时发现自燃隐患。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燃风险。
2. 灭火技术手段针对自燃带,采取注浆、注氮、喷洒阻化剂等灭火技术手段。
注浆和注氮能够迅速降低采空区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喷洒阻化剂则能有效地抑制可燃物的燃烧。
3. 防火墙与隔爆设施建设在采空区的关键位置设置防火墙和隔爆设施,防止火势蔓延。
同时,定期对防火墙和隔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4. 人员培训与应急预案制定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自燃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2024年察哈素3号煤层采空区自燃机理及“三带”监测研究》范文
《察哈素3号煤层采空区自燃机理及“三带”监测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察哈素3号煤层采空区自燃现象,深入研究了其自燃机理及“三带”分布规律,并结合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等多种方法,详细解析了煤层自燃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气体组分变化等关键问题,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采空区自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察哈素3号煤层因其地质条件和开采方式的特点,采空区自燃现象尤为显著。
因此,对采空区自燃机理及“三带”监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察哈素3号煤层采空区自燃机理1. 煤的氧化放热过程煤在采空区内受到空气中的氧气作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
随着氧化的进行,热量不断积累,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煤的氧化速度加快,形成自燃。
2. 热量的传递与积聚采空区内煤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煤的导热性、空气流动等。
当热量传递速率小于热量产生速率时,热量在采空区内积聚,为自燃提供条件。
3. 气体组分的变化自燃过程中,采空区内的气体组分发生变化,如氧气含量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
这些变化可以反映采空区的自燃程度和趋势。
三、“三带”监测研究1. “三带”定义根据采空区自燃特点,“三带”即指:自燃发火带、窒息带和散热带。
其中,自燃发火带是采空区内最易发生自燃的区域;窒息带是氧气含量低、煤体难以氧化的区域;散热带则是热量容易散失的区域。
2. 监测方法通过对采空区内的温度、气体组分、氧气含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判断“三带”的分布情况。
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三带”的分布规律。
3. 监测结果分析根据实际监测结果,分析了察哈素3号煤层采空区内“三带”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发现自燃发火带主要分布在采空区的中部和下部,而散热带则主要分布在采空区的上部和边缘。
四、结论通过对察哈素3号煤层采空区自燃机理及“三带”监测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煤的氧化放热、热量传递与积聚以及气体组分的变化是导致采空区自燃的关键因素。
《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范文
《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井综合防灭火技术成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昌恒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综放采空区自燃问题尤为突出。
采空区自燃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矿井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对于提高矿井防灭火能力和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1. 氧化升温带:该区域煤炭与空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释放出热量。
由于该区域通风条件较差,热量积聚导致温度升高,为自燃提供条件。
2. 自然发火带:当温度达到煤炭自燃的临界点时,煤炭开始自燃。
该区域内部存在大量燃烧的煤炭,形成明显的火焰和烟气。
3. 窒息冷却带:随着距离氧化升温带和自然发火带越来越远,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煤炭的自燃条件逐渐消失。
该区域温度较低,属于窒息状态。
三、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1. 监测预警技术: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气体分析仪等设备,实时监测采空区内的温度、氧气浓度等参数,及时发现自燃隐患。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当参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及时发出警报。
2. 阻化防灭火技术:在采空区内部布置阻化剂,通过阻化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阻化效果好的特点,减缓煤炭的氧化速度,从而达到预防自燃的目的。
3. 注浆防灭火技术:采用高压注浆设备将防火材料注入采空区内部,填充空隙并隔绝空气,降低煤炭自燃的可能性。
同时,注浆材料中应添加催化剂,促进材料固化并形成稳定的防火层。
4. 机械防灭火技术:通过采用机器人等设备进入采空区进行巡视和检测,避免人员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同时,利用机械手段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和隔离,防止空气进入并加剧自燃。
5. 联合防灭火技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防灭火技术手段。
例如,在高温区域采用注浆防灭火技术进行降温和隔绝空气;在低温区域则采用阻化防灭火技术减缓煤炭氧化速度。
新集一矿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析研究
2 0 1 6年第 4 l 卷第 6 期
Vo 1 . 41 No . 6
新集 一矿 采 空 区自燃“ 三 带” 的分 析研 究
刘 华锋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重庆 4 0 0 0 3 7 )
[ 摘
Hale Waihona Puke 要] 在 实测得 不到 进 风侧 采 空 区 自燃 “ 三带” 范围 的情 况 下 , 利用F L U E N T软件 模 拟 采 空 区风 速 分布 , 确 定 了新 集 一矿 1 3 1 3 0 3综放 工作 面 采 空 区 自燃 “ 三带” 的范围, 并 确定 了工作 面最 小的安 全推 进度 。 [ 关键 词 ] 采 空 区 ; 自燃 “ 三 带” ; 数 值模 拟 [ 中 图分类 号 ]T D7 5 2 . 2[ 文献 标识 码 ]B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9 9 4 3 ( 2 0 1 6 ) 0 6 - 0 1 2 2 - 0 3
图 1 采 空 区测 点 布 置
2 _ 2 现场 实测 结果 分析
在实际抽取采空区气样过程 中,由于进风巷 淋水 比较严重等原 因, 进风巷埋设的5 , 7 , 8 测点 束管被堵 , 以至于在抽气的过程 中不能抽 出气样 ,
只 能实测 得 到 回风巷 4个测 点 的气样 数 据 和进 风
险, 属Ⅱ 类易 自 燃煤层。1 3 1 3 0 3 综放工作 面走向 长1 1 3 5 . 1 m,倾斜长 1 5 3 . 7 m。工作面割煤 高度
2 . 5 2 . 8 i n , 平均放煤高度 4 . 5 ~ 4 . 8 m, 平均采放 比
0 . 5 2 ~ 0 . 6 2 。 新 集一 矿 1 3 1 3 0 3工作 面 由于 采用综 采
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的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
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的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矿开采已经逐渐步入深部开采阶段。
在深部煤矿开采中,高瓦斯矿井的开采难度较大,局部区域甚至整体开采进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高瓦斯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围绕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的沿空留巷支护技术进行研究。
一、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的概念和特点Y型通风方式是指采空区一侧为顶混风巷,另一侧为顶回风巷,矿井井下采空区的通风方式。
这种通风方式的特点是采空区内有沿空留巷,留巷通风,采空区内的有害气体能迅速排出,保障了矿工的安全作业。
这种通风方式具有通风效果好,通风系统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在高瓦斯工作面的开采中,Y型通风方式较为常见。
1.沿空留巷的设定沿空留巷是指采空区内的一种人工开挖的通道,用于通风和煤矿开采作业。
在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作业,需要设定沿空留巷。
沿空留巷的设定需要考虑采空区内的气体浓度分布,煤层的结构特点,应力情况等因素,采取合理的布置方案。
同时还需要考虑留巷的通风系统和支护措施。
2.留巷的支护技术在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沿空留巷的支护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方式。
一般常用的支护材料有钢架、锚杆、锚索等。
同时结合矿井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如挂网支护、水泥灌浆、喷锚等。
针对高瓦斯工作面的特点,还可以采取电动支架、液压支架等机械化支护设备,提高支护效果。
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沿空留巷的通风系统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风系统需要考虑留巷的通风方式、风速、气流分布等因素。
通风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采空区内有害气体的排放效果,进而影响到矿工的安全作业。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的沿空留巷支护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在支护材料方面,有的研究对比了不同种类的支护材料,如钢架、锚杆、锚索等在高瓦斯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的支护效果,有的研究探讨了机械化支护设备在沿空留巷支护中的应用。
153302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研究
严重、 瓦斯涌出量大等诸多 因素导致通风管理和采 空 区 防灭火工 作 难 度加 大 。 因此 , 为 了提 高 综采 工 作 面生产 的安 全性 , 减 少 由于 自然发 火 所 造 成 的损 失, 有必要 开展 对采 空 区 自燃 “ 三带 ” 的研 究 。
2 . 1 工 作面概 况
古 书院矿 为瓦斯 矿 井 , 主采 1 5 煤, 煤层厚 0 . 8 1
~
3 . 5 6 m, 平均为 1 . 9 8 1 1 1 。根 据 2 0 1 2年 山西 省 煤 自燃 等 级 为 Ⅱ级 。l 5 煤 综 采工 作 面 采
图 1 采空区 自燃“ 三带” 划分
为矿 井制定 内因火 灾防治措施 提供 理论依 据 。
关 键词
采空区 自燃 “ 三 带” 数 值模拟
煤 炭 自燃 是 矿 井 的主 要 自然灾 害 之 一 , 我 国矿
( 1 ) 散热 带 : 采 空 区散 热 带 是 指 在 某 一 定 温 度 下, 虽 然有 足够 的氧 浓 度 , 煤体 能 得 以充分 的放 热 , 但 氧 化生成 的热量 被 及 时 带走 , 使 产 生 的热量 小 于
S e r i a l No . 5 4 0
现
代
矿 业
总 第5 4 0期 2 0 1 4 年 4月 第 4期
Ap r i l . 2 01 4
M 0DERN MI NI NG
1 5 3 3 0 2工作 面 采 空 区 自燃 “ 三带 ” 分布 研 究
郑 跃 兵
( 山西晋城 煤业 集 团古书 院矿 )
《2024年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范文
《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井综合防灭火技术日益受到关注。
特别是综放采空区的自燃现象,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
昌恒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综放采空区自燃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对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进行研究,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1. 划分依据根据昌恒矿综放采空区的地质条件、开采方式及自燃特征,将采空区划分为散热带、自燃带和窒息带三个区域。
其中,散热带为采空区中相对安全的区域,自燃带为易发生自燃的区域,窒息带为因氧气含量不足而难以发生自燃的区域。
2. 划分方法(1)通过地质勘探和采矿工程资料,了解采空区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瓦斯含量等基本信息。
(2)结合现场观测和监测数据,分析采空区内温度、氧气浓度、瓦斯浓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3)根据参数变化规律,将采空区划分为散热带、自燃带和窒息带三个区域,并确定各区域的范围和特征。
三、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1. 灭火技术原则针对昌恒矿综放采空区的自燃特点,防灭火技术应遵循以下原则: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处理自燃隐患;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降低采空区内的温度和氧气浓度;加强现场监测和监控,确保防灭火工作的有效性。
2. 具体技术措施(1)采用阻化剂防火技术,通过向采空区注入阻化剂,降低煤炭的氧化速度和自燃倾向性。
(2)应用注氮防火技术,通过向采空区注入氮气,降低氧气浓度,抑制煤炭自燃。
(3)实施均压通风技术,通过调整矿井通风系统,使采空区内外的压力分布均匀,减少漏风和自燃风险。
(4)加强现场监测和监控,实时掌握采空区的温度、氧气浓度、瓦斯浓度等参数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自燃隐患。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准确划分采空区的“三带”范围对于预防和控制自燃具有重要意义。
Y型通风条件下工作面自燃“三带”划分与防治措施研究
Y型通风条件下工作面自燃“三带”划分与防治措施研究杨根发;史东瑞;吕永强
【期刊名称】《采矿技术》
【年(卷),期】2024(24)1
【摘要】针对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温度升高,自燃倾向性等级较高的煤层采空区易发生火灾的问题,以甘肃某矿11091回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发现,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0.04%~0.29%,甲烷浓度最终稳定在2.7%~3.7%,氧气呈明显下降趋势。
当测点1、测点3在工作面分别推进至46.4 m、64.8 m时,氧气浓度依次降至18%;当工作面分别推进至91 m、100 m 时,测点1、测点3氧气浓度依次降至8%,测点3后方采空区“三带”划分出现拖尾现象。
综合分析,最大自燃宽度在36.2~44.6 m之间,出于安全考虑,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应低于0.52 m/d,同时需要加强对工作面采空区自燃标志性气体的监测工作。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杨根发;史东瑞;吕永强
【作者单位】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峡煤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
【相关文献】
1.浅埋深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自燃防治技术研究
2.综放工作面注氮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
3.U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研究
4.综放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
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摘要】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是防范采空区自燃的重要基础。
在进行采空区空间自燃三带划分时,应当综合考虑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主要影响因素,氧气浓度的指标和浮煤厚度分布的情况,还要把采空区三维空间氧气浓度场与浮煤厚度分布范围相叠加起来,才可划分出综放采空区的空间自燃三带。
本文就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问题,通过对采空区遗煤的空间分布的分析,对自燃三带作出了解释,最后以煤氧复合理论为依据,对采空区自燃三带作出了划分,即“散热带”、“氧化升温带”、“窒息带”。
【关键词】自燃“三带”;划分指标;空间分布引言作为高产量、高效率的采煤技术,综放开采已在国内普遍使用。
大幅度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及产量是人们所关注的。
但与此同时,这项技术为采空区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比如,遗留下大量的浮煤,推广速度过快、在采空区的自然区域范围内的不严格规划,等等,这些情况让采空区的自然发火问题空前严重。
矿区的安全一直是相关部门注重的首要问题,而综放开采则严重威胁着矿区的安全。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矿区工作应该是在安全的基础上去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
采空区分为三带,而煤炭的自燃一般发生在自然带。
因此,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应该科学合理地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可以增强防灭火措施的针对性,提高防灭火工程的效果,有效预防自然发火事故,将对预防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及保障综放面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空区遗煤的空间分布状态根据资料及实际运用可知,综放的主要特点如下: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压力的作用下,顶煤不断地被破坏、冒落并最终被放出;接着是直接顶岩层发生垮落,由于采出空间的增大,采空区不能被首先先垮落的下位直接顶充满,以至于顶板岩层的垮落会继续向上发展,直到充满采空区或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紧接着就是基本顶的垮落。
根据现场观测,顶煤的冒落一般伴随着下位直接顶的冒落,又因为受到冒落顶煤和矸石的限制,开始冒落时,下位直接顶冒落较规则;但是,随着顶煤的放出,已冒落的下位直接顶岩块呈不规则排列;在工作面放煤的后期,这部分冒落的矸石会混入顶煤一起落下,在实际放煤工作中,保障煤质是关键,为了达成目的,一般操作是将放煤口关闭,停止放煤。
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煤 的 自然发 火在 导 致 矿 井设 备 毁 坏 、 资源 冻 结 和生产 接替 紧张 , 造成 巨大 经济损 失 的 同时 , 还会 释
带”
2 采空区 自 “ 燃 三带” 的划分主指标
采 空 区 自燃 “ 带 ” 间 的 区别 主要 是 看 浮煤 三 之 周 围的氧气 浓度 能 否满 足 煤 炭 氧化 的需 要 , 就有 这
一
1 采 空 区 自燃 “ 带 ” 述 三 概
对于 非充填 采 空 区 的 回采 工 作 面来 说 , 随着 工
浮煤 , 证浮煤 氧化 的继续 进行 , 一方 面这 种漏 风 保 另
3 1 采 空 区 测 点 布 置 .
流 已不能 过多 地带 走 氧 化 所 生 成 的热 量 。这 样 , 氧 化 产生 的热量 不断 积 聚 , 过 来 又 为浮 煤 的 氧 化 提 反 供 了能量 , 加速 了浮煤 的氧化 , 使煤 的氧 化反 应不 断
综放 采空 区自燃 “ 带" 三 分布 规 律 研 究
李 静 波
( 安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潞 山西 长 治 060 ) 4 2 4
摘 要 : 根据采空 区 自燃“ 三带” 理论及其划分主指标 , 结合华润煤业公 司 2 1 0 综放工作面现场“ 三带” 的观 测数据 , 分析 了采空 区 O 和 c O浓度的变化规律 , 并依 据采 空区氧气 浓度确定 出 自燃“ 带” 三 的范围 , 为后 续工作面开采的防灭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Y型通风抽采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
产生 CO. 此外,在抽采负压的作用下,采空区中部氧
化产生的 CO 大部分被抽走,致使此处 CO 浓度较
低。 4 号测点埋入 150 ~ 210 m 期间,CO 浓度相对较
大,这是因为工作面推过 150 m 以后,停止了对采空
区的瓦斯抽采,4 号测点采空区区域 O 2 浓度快速下
瓦斯抽采支管,利用长度为 2. 5 m 的 D325 mm 可伸
缩软管将封堵墙上预留的抽放管与 D426 mm 抽放
管留设的三通进行连接,并按规定要求加装阀门,形
成抽采系统,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 当工作面推
过封堵墙上最前面的抽采管 10 m 后开始抽采,推过
150 m 后关闭阀门,停止对采空区的瓦斯抽采。
测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35. 37 m 3 / min,相
对瓦斯涌出量为 7. 64 m 3 / t,瓦斯来源主要是邻近层
及采空区。 工作面区域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
自燃煤层。 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全部
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工作面通风方
式为 Y 型通风,运输巷道和轨道巷进风,回风巷回
的“ 拖尾” 现象,在保证工作面瓦斯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采空区瓦斯插管抽采的范围,以保证采空区
自燃“ 三带” 的稳定性。
关键词:Y 型通风;自燃“ 三带” ;采空区流场;瓦斯抽采
中图分类号:TD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98(2023)01005704
进行了研究。 对于采用沿空留巷工艺的高瓦斯厚煤
层回采工作面来说,采空区插管抽采是治理回采工
作面瓦斯超限的常用手段,但在抽采负压的叠加作
用下,采空区的漏风将会更加严重 [7] ,这为采空区
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研究
第46卷 第2期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 .46 N o .22024年04月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A pr .2024 收稿日期:2023-10-11 修回日期:2024-03-21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 2022209101)㊂ 第一作者:李江涛(2000~),男,硕士研究生㊂ 通讯作者:张九零(1979~),男,博士,教授㊂E m a i l :n i n e t y 2000@163.c o m. 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2716.2024.02.006文章编号:2095-2716(2024)02-0050-09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划分研究李江涛1,2,张九零1,2,范酒源1,2,白阳1,2(1.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210;2.河北省矿山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210)关键词: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 三带 ;氧气浓度摘 要:为研究多漏风通道条件下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对四种漏风情况下采空区自燃 三带 进行划分,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㊂结果表明:漏风导致氧化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且漏风量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逐渐增加,当采空区氧气浓度降低至8%时,进㊁回风侧到工作面距离由Ⅰ阶段的245m ㊁140m ,增大至Ⅳ阶段的420m ㊁470m ;2091工作面1㊁2号束管监测点与Ⅰ阶段数值模拟结果误差小于5%㊂该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漏风条件下采空区煤自燃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有力参考㊂中图分类号:T D 75+2.2 文献标识码:A煤作为一种主要的化石燃料与化工原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1]㊂煤炭在生产㊁运输㊁使用等环节极易引发火灾,不仅浪费资源与污染环境,还对劳动者的身体和生命构成威胁㊂2010~2022年间,我国共计发生201起煤矿火灾事故,造成235人死亡㊂在大多数情况下,煤自燃主要发生在采空区内部㊂采空区内存在大量极具自燃倾向性的遗煤与隔离煤柱,受煤层复采与采空区漏风影响,遗煤自燃风险增大[2]㊂工作面采空区与邻近采空区之间的隔离煤柱在高应力及复杂地质条件作用下挤压破裂,导致煤柱两侧压差形成漏风通道,氧气通过漏风通道进入采空区诱发遗煤自燃[3]㊂为了防止煤层再开采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研究漏风条件下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划分,可有效降低采空区漏风导致遗煤自燃引发的安全问题㊂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手段,针对漏风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促进了采空区火灾防治领域的快速发展㊂为有效解决特厚煤层分层开采连通区内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增加的问题,刘蓉蒸[4]研究了漏风与采空区遗煤关系,结果表明:漏风致使下分层氧化带向深部移动同时为采空区遗煤提供良好的蓄热环境,加快了遗煤氧化㊂针对厚煤层窄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两巷开切眼附近垮落困难所导致的采空区漏风问题,赵文彬等[5]分析得出工作面漏风加剧了采空区自然发火风险㊂齐庆杰等[6]为解决大倾角特厚煤层工作面采空区漏风严重问题,分析了全断面放顶煤与分阶段放顶煤两种工艺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情况,得出分阶段放顶煤能有效控制采空区漏风并减小氧化带宽度,且减少漏风降低采空区氧浓度可以有效防治采空区自燃问题㊂王振兴[7]采用氧气浓度测算法分析易自燃特厚煤层采空区回风侧漏风情况,分析得出漏风加快了采空区遗煤自燃,并验证其准确性㊂郑纪武[8]研究了采空区漏风对煤自燃特性影响,研究表明:采空区氧浓度与漏风呈正相关,漏风为遗煤自燃提供了充足氧气㊂王超群等[9]采用示踪气体与现场监测技术,分析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漏风规律,得出漏风导致氧气通过裂隙进入采空区与预留煤柱发生氧化反应,加快了采空区遗煤自燃㊂简俊常等[10]研究表明高低温矿井孤岛工作面漏风为采空区遗煤提供热量使其氧化反应提前㊂刘昆轮等[11]研究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特征,研究表明:进风巷风量与工作面漏风呈正相关,漏风量增大导致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增强㊂由于大采高首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两巷顶板垮落困难,导致采空区漏风严重,王钢[12]采用现场检测技术分析出工作面漏风为采空区提供充足氧气,遗煤自燃氧化危险性变大㊂针对切顶沿空留巷采空区漏风严重问题,刘红威等[13]研究得到采空区漏风导致遗煤氧化性增强㊂由于联络巷向采空区漏风严重,翟小伟等[14]研究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漏风向采空区提供氧气导致遗煤氧化提前㊂汪东[15]研究出采空区自燃带面积与宽度随进风巷风速增大均呈现朗格缪尔型趋势增大,采空区遗煤处于氧化带时间变长,导致自然发火危险性增强㊂田垚等[16]分析出采空区煤自燃与漏风强度关系密切,漏风为采空区供给氧气并促进对流换,加快煤自燃氧化反应㊂J i a nZ h a n 等[17]通过研究长臂采空区漏风问题,研究表明:回采过程中原岩应力发生变化导致采空区出现裂隙,风流携带氧气进入采空区,加快了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㊂基于浅埋煤层数学模型,H u i Z h u o [18]研究地表漏风对浅埋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表漏风为煤炭自燃提供充足氧气,增加了上覆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危险性;邢震[19]以西北浅埋厚煤层工作面为背景,分析地表裂隙漏风对浅埋厚煤层采空区 三带 动态发展变化规律的影响,分析得到漏风造成采空区自燃带宽度增加且向深部移动,导致遗煤热量不易消散加剧了采空区自燃发火风险㊂众多学者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等方法对漏风环境下采空区内遗煤自燃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多漏风通道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研究则相对较少㊂基于此,笔者以东欢坨矿2091工作面采空区为工程背景,采用F L U E N T 数值模拟软件与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分析不同漏风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并划分采空区自燃 三带 ,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漏风条件下煤自燃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指导㊂1工程概况开滦集团东欢坨矿2091工作面所采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Ⅱ类,属于易自燃煤层㊂2091工作面所属煤层倾角10~22ʎ,煤层厚度0.8~4.2m ,工作面走向长2380m ,倾斜长158.3m ㊂2091工作面位于500南一采区南翼,西北临3093采空区,东临2394采空区,2091工作面与3093㊁2394采空区平均间距分别为10.53m ㊁6.13m ,3093采空区㊁2394采空区均与2091工作面采空区存在漏风通道,导致两侧采空区风流涌向2091工作面采空区,加剧了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风险㊂2091工作面及相邻采空区布置如下图1所示㊂图1 2091工作面及相邻采空区布置图2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三带 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15 第2期 李江涛,等: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划分研究2.1 物理模型依据东欢坨矿2091工作面实际情况,建立U 型通风条件下物理模型,在该模型中x 轴代表工作面倾向,y 轴代表工作面前进方向,z 轴代表采空区顶板走向㊂根据漏风情况建立四种尺寸的采空区与漏风通道物理模型,具体尺寸如下:进㊁回风巷尺寸分别为50mˑ4mˑ2.6m ,工作面尺寸为158.3mˑ2.6mˑ10m ,四个阶段采空区尺寸分别为(640m ㊁800m ㊁2170m ㊁2340m )ˑ158.3mˑ40m ,四个阶段进风侧漏风通道尺寸分别为(0m ㊁0m ㊁20m ㊁20m )ˑ1mˑ1m ,四个阶段回风侧漏风通道尺寸分别为(0m ㊁10m ㊁20m ㊁40m )ˑ1mˑ1m ㊂800m 采空区物理模型,如下图2所示,其余采空区物理模型以此作为参照㊂图2 800m 采空区物理模型2.2 模拟假设及边界条件设定由于井下条件复杂,因此针对采空区自燃发火问题研究需要进行合理的简化假设,如下所示:(1)将采空区区域视为非均匀的多孔介质;(2)忽略工作面巷道的设备和管道对模拟仿真结果的影响;(3)不考虑煤体水分蒸发与瓦斯解析对遗煤自然发火的影响㊂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的根本是求解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的关键在于边界条件的确定㊂边界条件设定应根据工作面实际工况而定,选择湍流模型R N G K e p s i l o n (2e qn )作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㊂将进风巷设置为速度入口(V e l o c i t y i n l e t ),测得风速v 为2m /s ㊂回风巷设置为自由流出(O u t f l o w )㊂漏风通道设置为速度入口(V e l o c i t yi n l e t )㊂模型四周均设置为壁面(W a l l )㊂采空区孔隙率根据经验公式[20](1)设定,编写U D F 直接导入F L U E N T 进行计算,采空区孔隙率分布如下图3所示㊂ N =0.2e 0.0221x +0.1()e 0.15L 2L 2y ()+1[](1)式中,N 为采空区孔隙率;x 为采空区走向长度方向(x 轴)坐标,m ;y 为采空区倾向长度方向(y 轴)坐标,m ;L 为工作面长度,m㊂图3 采空区孔隙率分布图25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6卷2.3 模拟条件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原岩应力发生改变,诱导采空区原生裂隙扩展与次生裂隙形成,风流通过裂隙成为漏风通道㊂不同工况下采空区存在不同漏风通道,针对2091采空区不同漏风情况,采取分阶段模拟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模拟条件如下㊂(1)第Ⅰ段:当工作面推进至距开切眼640m 时,工作面存在漏风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㊂(2)第Ⅱ段:当工作面推进至距开切眼800m 时,回风侧存在一条漏风通道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㊂(3)第Ⅲ段:当工作面推进至距开切眼2170m 时,进回风两侧均存在一条漏风通道,两侧漏风通道长度相近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㊂(4)第Ⅳ段:当工作面推进至距开切眼2380m 时,进回风两侧均存在一条漏风通道,回风侧漏风通道较长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㊂3模拟结果分析根据该煤层自然发火的临界氧浓度指标,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分别以氧含量8%和18%作为划分标准[21],模拟不同漏风情况下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模拟结果如下所示㊂3.1 第Ⅰ段采空区氧浓度场分布结果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采空区z =1m (距采空区底板1m )平面上氧浓度水平与立体分布结果,如下图4所示㊂图4 第Ⅰ段采空区氧浓度分布图由图4(a )可知,氧气主要分布在工作面附近,在采空区内同一区域,由于受到扩散运移阻力及遗煤氧化消耗,氧化带宽度从进风侧向回风侧逐渐变窄㊂进风侧采空区深部245m 处氧气浓度降低至8%,回风侧采空区深部140m 处氧气浓度降低至8%㊂由图4(b )可知,氧气主要聚集在工作面附近,沿z 轴方向氧气浓度与高度成负相关,这是由于氧气相较于空气密度大,主要集中在采空区的下部,由采空区底部向顶板扩散的速率较慢㊂3.2 第Ⅱ段采空区氧浓度场分布结果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采空区z =1m 平面上氧浓度水平与立体分布结果,如下图5所示㊂35 第2期 李江涛,等: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划分研究图5 第Ⅱ段采空区氧浓度分布图 由图5(a )可知,进风侧采空区深部255m 处氧气浓度降低至8%,回风侧采空区深部267m 处氧气浓度降低至8%㊂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氧气浓度增大而进风侧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回风侧与3093采空区形成漏风通道,空气通过漏风通道增大了采空区回风侧氧气浓度,进风侧由于不存在漏风通道氧气浓度变化不大㊂由图5(b)可知,越靠近工作面氧浓度越高,沿z 轴方向,前三个切面越高氧浓度越低,在采空区前部分区域,整个高度方向上氧浓度都大于8%㊂3.3 第Ⅲ段采空区氧浓度场分布结果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采空区z =1m 平面上氧浓度水平与立体分布结果,如下图6所示㊂图6 第Ⅲ段采空区氧浓度分布图由图6(a )可知,进风侧采空区深部400m 处氧气浓度降低至8%,回风侧采空区深部370m 处氧气浓度降低至8%㊂应力变化致使采空区进回风侧与临近采空区形成漏风通道,采空区氧气含量增加,采空区进风侧㊁回风侧以及中部氧气浓度向采空区深部延伸㊂由图6(b)可知,越靠近工作面氧浓度越高,沿z 轴方向前三个切面越高氧浓度越低,在采空区前部分区域,整个高度方向上氧浓度都大于8%㊂3.4 第Ⅳ段采空区氧浓度场分布结果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采空区z =1m 平面上氧浓度水平与立体分布结果,如下图7所示㊂图7 第Ⅳ段采空区氧浓度分布图45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6卷由图7(a )可知,进风侧采空区深部420m 处氧气浓度降低至8%,回风侧采空区深部470m 处氧气浓度降低至8%㊂工作面推进至2170m 后,工作面采空区与3093采空区接触距离继续增大但与2394采空区接触距离保持不变㊂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进风侧漏风通道保持不变,回风侧漏风通道继续增大,导致回风侧氧化带宽度增宽,进风侧氧化带宽度无明显变化,回风侧氧化带宽度大于进风侧㊂由图7(b)可知:越靠近工作面氧浓度越高,沿z 轴方向前三个切面越高氧浓度越低,在采空区前部分区域,整个高度方向上氧浓度都大于8%㊂3.5 采空区自燃三带 分布结果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反应多漏风通道对采空区遗煤的影响,划分四种漏风情况下采空区自燃 三带 并进行对比分析,四个阶段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分布如下图8~11所示㊂图8 第Ⅰ段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分布图图9 第Ⅱ段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分布图图10 第Ⅲ段采空区自燃三带 分布图55 第2期 李江涛,等: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划分研究图11 第Ⅳ段采空区自燃三带 分布图由图8可知,只存在工作面漏风时,进风侧氧化带宽度为160m ,回风侧氧化带宽度为64m ㊂受采空区内遗煤耗氧和风流扩散运移阻力的影响,采空区距工作面同一距离氧浓度从进风侧到回风侧逐渐降低㊂由图9可知,进风侧氧化带宽度为150m ,回风侧氧化带宽度为210m ㊂2091工作面采空区与3093采空区相接触,受采动影响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形成漏风通道,增大回风侧氧含量,导致回风侧氧化带宽度显著增大㊂由图10可知,进风侧氧化带宽度为270m ,回风侧氧化带宽度为240m ㊂工作面采空区与3093采空区㊁2394采空区形成漏风通道,进回风两侧均存在漏风通道导致采空区氧含量增加,氧化带宽度增大㊂由图11可知,进风侧氧化带宽度为280m ,回风侧氧化带宽度为400m ㊂当工作面推进至2170m 后,工作面采空区与2394采空区接触距离保持一定,与3093采空区接触距离继续增大,造成采空区回风侧氧化带宽度持续增加,进风侧氧化带宽度保持不变㊂由图8与图9对比分析可知,采空区存在漏风通道时其回风侧氧化带范围可由原来的64m 增大至210m ,漏风量与氧化带面积成正比,散热带面积受漏风量影响不大㊂由图10与图11对比分析可知,进回风两侧漏风通道大小接近时,进回风两侧的氧化带宽度差距不大,分别为270m ㊁240m ;回风侧漏风通道较大时,进风侧氧化带宽度变化不大,回风侧氧化带宽度显著增加,分别为280m ㊁400m ㊂综上所述,漏风量随漏风通道的增大逐渐增加,氧化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且逐渐变宽㊂4工程现场在采空区现场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对束管所取气体进行分析,观察采空区氧浓度场分布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矿井采空区自燃发火危险区㊂图12 2091工作面测点示意图65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6卷4.1 现场测点布置方案在工作面上隅角及下隅角设置束管监测点,1号束管自上隅角向回风巷铺设,2号束管由下隅角向回风巷铺设,共布置2个监测点㊂随着工作面推进,束管逐渐埋入采空区,保护套管保证了束管的正常使用以及数据采集㊂采空区气体样品通过束管提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㊂图12为2091工作面测点布置示意图㊂4.2 氧浓度分布对比图将采空区束管采样以及数值模拟监测点氧气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如下图13所示㊂图13 现场实测与模拟对比由图13(a )可知,1号监测点在工作面推进约75m 时,氧气浓度下降至18%,推进至140m 时氧气浓度下降至8%㊂图13(b )可知,2号监测点在工作面推进约93m 时,氧气浓度下降至18%,推进至50m 时氧气浓度下降至8%㊂对比可知:现场测试值与模拟值氧浓度相差低于5%,因此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真实反应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 三带 的分布情况㊂5结论以开滦集团东欢坨矿209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了多漏风通道条件下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分布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对四个阶段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得出:漏风通道增大导致采空区氧气向深部移动㊂进风侧氧气浓度降低至8%时,Ⅰ~Ⅳ阶段离工作面距离分别为250m ㊁255m ㊁400m ㊁420m ;回风侧氧气浓度降低至8%时,Ⅰ~Ⅳ阶段离工作面距离分别为140m ㊁267m ㊁370m ㊁470m ㊂(2)在漏风条件下采空区氧化带宽度随着漏风通道增大逐渐变宽㊂Ⅰ阶段采空区仅存在工作面漏风条件下,进㊁回风侧氧化带宽度分别为157m ㊁64m ;Ⅱ阶段采空区仅回风侧存在漏风通道时,进㊁回风侧氧化带宽度分别为150m ㊁210m ;Ⅲ阶段采空区存在相似规模的漏风通道时,进㊁回风侧氧化带宽度分别为270m ㊁240m ;Ⅳ阶段回风侧漏风通道大于进风侧漏风通道时,进㊁回风侧氧化带宽度分别为280m ㊁400m ㊂(3)实测2091工作面采空区1号监测点在工作面推进约75m 时,氧气浓度下降至18%,推进至140m 时氧气浓度下降至8%;2号监测点在工作面推进约93m 时,氧气浓度下降至18%,推进至50m 时氧气浓度下降至8%㊂经过对比分析,现场测试值与模拟值氧浓度误差较小低于5%,为多漏风通道条件下采空区综合防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㊂参考文献:[1] 高峰,臧云浩,王研等.生物质和煤/重质油废弃物炭材料的制备及其能源存储应用进展[J ].新型炭材料,2021,36(1):3448.75 第2期 李江涛,等: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 三带 划分研究85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6卷[2]章飞.复合采空区遗煤自燃极限参数变化及危险区域判定[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0,47(4):6672.[3]吴文达.浅埋煤层群上部遗留煤柱联动失稳压架机理与控制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4]刘蓉蒸.特厚煤层分层开采上覆岩层裂隙场演化规律及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技术研究[D].阜新&葫芦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2.[5]赵文彬,赵娟,李振武等.厚煤层窄工作面采空区立体自燃带分布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20,48(12):123130.[6]齐庆杰,景所香,吴宪等.分阶段放顶煤对采空区漏风控制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7(2):238243.[7]王振兴.榆北曹家滩煤矿易自燃特厚煤层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8]郑纪武.采空区漏风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8.[9]王超群,周明,郭英等.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漏风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0,47(2):8184.[10]简俊常,杨岩,刘强等.高地温矿井孤岛工作面漏风规律及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J].煤炭技术,2020,39(12):5558.[11]刘昆轮,常博,马祖杰等.自然风压作用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特征研究[J].工矿自动化,2020,46(9):3843.[12]王钢.采煤工作面囊袋封堵漏风技术[J].煤矿安全,2019,50(10):7478.[13]刘红威,刘树锋,陈黎明等.切顶沿空留巷采空区自燃带分布特征及喷涂堵漏防灭火技术[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2,39(3):624633.[14]翟小伟,蒋上荣,王博.U+L型通风条件下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J].煤炭工程,2020,52(1):100105.[15]汪东.回采工作面配风量对采空区漏风及自燃影响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12):96101.[16]田垚,杨成昊,孙全吉等.U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J].煤炭工程,2020,52(12):132136.[17] Z H A N GJ,A NJ,W E N Z,e t a l.N u m e r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C o a l S e l f h e a t i n g i nL o n g w a l lG o a fC o n s i d e r i n g A i r f l o w L e a k a g e f r o mM i n i n g I n d u c e dC r a c k[J].P r o c e s s S a f e t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2019,134.[18] Z HU O H,Q I NB,Q I N Q.T h e i m p a c t o f s u r f a c e a i r l e a k a g eo nc o a l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h a z a r d o u s z o n e i n g o bo f s h a l l o wc o a ls e a m s:Ac a s e s t u d y o f B u l i a n t aM i n e,C h i n a[J].F u e l,2021,295.[19]邢震.浅埋厚煤层地表漏风对采空区煤自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J].工矿自动化,2021,47(2):8087+103.[20]王少锋,王德明,曹凯等.采空区及上覆岩层空隙率三维分布规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3):833839.[21]王洋,董小明,吴建宾等.工作面沿空侧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J].煤矿安全,2022,53(3):193199.S t u d y o n t h eD e l i n e a t i o no f t h e"T h r e eZ o n e s"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i n t h eM i n i n g Z o n ew i t h M u l t i p l eL e a k a g eC h a n n e l sL I J i a n g-t a o1,2,Z H A N GJ i u-l i n g1,2,F A NJ i u-y u a n1,2,B A IY a n g1,2(1.C o l l e g e o fM 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T a n g s h a nH e b e i063210,C h i n a;2.H e b e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M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S a f e t y T e c h n o l o g y,T a n g s h a nH e b e i063210,C h i n a)K e y w o r d s:l e a k a g e p a t h w a y s;a i r s p a c e;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t r i p l e z o n e";o x y g e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a wo f o x y g e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 t h e g o a f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o f m u l t i p l e a i r l e a k a g e c h a n n e l s,t h e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w a su s e d t od i v i d e t h e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 t h r e e z o n e s"i n t h e g o a f u n d e r f o u r a i r l e a k a g e c o n d i t i o n s,a n d 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w a s v e r i f i e d b y t h e f i e l dm e a s u r e dd a t a.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a i r l e a k a g e l e a d s t o t h em o v e m e n t o f t h eo x i d a t i o n z o n e t o t h ed e e pp a r to f t h e g o a f,a n dt h ea i r l e a k a g er a t e i n c r e a s e s g r a d u a l l y w i t ht h ea d v a n c eo f t h e w o r k i n g f a c e.W h e n t h e o x y g e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 t h e g o a f d e c r e a s e s t o8%,t h e d i s t a n c e f r o mt h e i n t a k e a n d r e t u r na i r s i d e s t o t h ew o r k i n g f a c e i n c r e a s e s f r o m245ma n d140mi n t h e f i r s t s t a g e t o420ma n d470m i n t h e f o u r t hs t a g e;T h e e r r o r b e t w e e nN o.1a n dN o.2b e a mt u b em o n i t o r i n gp o i n t so f2091w o r k i n g f a c ea n d t h e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s t a g e I i s l e s s t h a n5%.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c a n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a n d p o w e r f u l r e f e r e nc e f o r t h e t a r g e t ed p r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of c o a l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 i ng o a f u n d e r s i m i l a r a i r l e a k a g e c o n d i t i o n s.。
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研究及应用
出采空区自燃“三带”。结果表明:高河矿 W1310 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划分的分界点是采空区深部距工作面 52m 和
297m;适量降低工作面供风量,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遇见断层、陷落柱以及尾采、停采时遏制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事故
的发生。
关键词 煤矿
TD75+2.2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19.08.032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COMSOL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hree zones” of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the W1310 working face in Gaohe Coal Mine. The "three zon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the goaf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viding lines of the "three zones" in the goaf is 52m and 297m deep from the working face; reducing the air supply of the working face appropriately can preven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the residual coal in the goaf when the faults, the collapse columns, tailings and stopping mining exis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coal mine goaf “three zones” divi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摘要:采空区是煤自燃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
针对切顶留巷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量大、漏风范围广的问题,以新集一矿360804综采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束管取气与导线测温的方法,分析了切顶留巷“Y”型通风工作面O2、CO气体浓度和温度随测点埋深的变化,获得了切顶留巷期间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分布特征,确定了工作面月最小安全推进度。
结果表明:切顶留巷时,360804工作面主进风侧65~127 m为氧化升温带,柔膜墙侧32~83 m为氧化升温带;与正常开采相比,由于通风系统的改变,氧化升温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柔膜墙侧变化最明显,约增大了28 m,氧化升温带宽度也有所增加,最大宽度约增加了25 m;工作面月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55 m,提高了约62%。
研究结果对类似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燃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切顶留巷;综采面;Y型通风;自燃“三带”;安全推进度0 引言采空区是煤炭回采后上覆岩层自由冒落形成的大空间,遗留有大量的浮煤,漏风不断,是矿井自燃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1-3]。
据统计,采空区火灾占矿井火灾总数的60%以上[4],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因此,掌握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对矿井防灭火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来,切顶留巷技术具有巷道掘进量少、采掘衔接矛盾小、资源回采率高、工作面局部周期压力小等优势[5],在国内各大矿区得以大量应用[6]。
但是,该技术要求工作面通风方式由“U”型变为“Y”型,采空区内风流运移特性发生改变[7-9],高温区域必会发生偏移[10]。
同时,切顶后采空区上部留下很大的空间,使得采空区漏风量增加,漏风范围变广,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增大[11],给回采工作面的防灭火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有必要开展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工作。
1 工作面概况新集一矿位于两淮地区,开采逐渐进入深部,平均达到700 m以上,瓦斯和自然发火防治难度急剧增大。
360804工作面是3608(6)采区首采工作面,工作面平均可采走向长1530 m,工作面平均倾斜长180 m,平均面积276910.1 m2。
在工作面轨道顺槽外段停采线以东约120 m范围内进行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开采。
工作面正常回采段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留巷段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轨道顺槽采用以“切顶卸压+加长锚索补强支护+柔模巷帮支护”为主体的设计方案。
360804工作面开采煤层为8煤层。
8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类,为自燃煤层,煤层自然发火期一般3~6个月;煤层具有爆炸性,煤层爆炸指数为57.34%。
图1 360804工作面布置示意图2 现场观测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的测定,应有正确合理的测点布置方式及测试设备与手段,通过采空区气体与温度变化情况,分析煤自然发火情况。
2.1观测参数测试参数主要包含2个方面:采空区内气体成分;采空区内测点温度。
2.2观测设备(1)采气设备配备了CHZ-22型自动负压采样器泵。
(2)气体分析系统将采气泵采取的气体装入气囊,带至地面检测室,利用GC410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3)温度测定仪器以pt1000热电偶作为感知采空区温度的传感器,以M346-WB03型防爆万用表测定热电偶的电阻值,经换算可得采空区温度。
2.3测点布置共布置6个测点,测点间距均为30 m。
其中沿360804进风顺槽外帮布置3个测点,布置距离160 m(4 m的钢管,40根);切顶留巷段设置3个测点,借用柔模墙上预留的观测孔,如图2所示。
图2 采空区自燃“三带”测点布置2.4观测结果(1)浮煤厚度在一定条件下,煤氧化产生的热量全部通过周围介质散出去,这时的煤厚称之为引起煤自燃的最小浮煤厚度,它是煤体热量积聚的一个先决条件[12],一般可采用下式计算[13]:(1)式中:H为煤层厚度,取平均厚度2.94 m;H采(掘)为工作面采高或巷道掘进高度,最大采高3.6 m,平均采高2.94 m,顺槽宽5.2 m,高4.0 m;n为采空区浮煤空隙率,取30%;k为割煤或掘进回收率,取95%。
根据以上公式,360804采空区浮煤厚度及宽度可推断如下:①采空区“两道”最大浮煤厚度:②中部范围最大浮煤厚度:若忽略漏风带走的热量,则煤自燃最小浮煤厚度可用下式计算[14]:(2)式中:为煤自燃临界温度,K;为围岩温度,K;为空气干燥状态下煤的湿度,%;为原煤样吸氧量,m3/(kg·s);为煤的平均密度,kg/m3。
根据新集一矿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和自然发火程序升温实验,8号煤层水分为1.84%,密度为1.42×103 kg/m3,常温常压下干煤吸氧量为6.30×10-10 m3/(kg·s),8煤自燃临界温度60 ℃,围岩温度31 ℃,代入式(2)可计算出360804采空区的最小浮煤厚度约为0.30 m。
因此,根据360804采空区浮煤厚度分布,只有“两道”处的浮煤大于最小浮煤厚度。
若同时满足风速、氧气浓度和停留时间条件,则“两道”有自然发火的可能。
由于回风侧低,再加上断层多靠近回风侧,采空区回风侧发火危险性要远大于进风侧。
(2)气体变化图3是360804工作面采空区切顶留巷侧O2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曲线。
由图3知,由于切顶留巷侧的柔膜墙漏风,氧浓度前期下降缓慢;后期随工作面推进、灌注液态CO2的影响,下降很快;当进入采空区32 m左右时,氧浓度下降到18.04%,进入氧化带;当进入采空区83 m左右时,氧浓度降至8%以下,进入窒息带。
图3 切顶留巷侧O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曲线2图4是360804工作面主进风侧O2浓度随采空区埋深的变化情况。
由图4知,主进风侧漏风强度较大,当进入采空区65 m左右,氧浓度才下降到18%以下;当进入采空区约127 m,氧浓度下降到8%以下,进入了窒息带。
浓度随进入采空区深度变化曲线图4 进风侧O2图5是360804工作面切顶留巷侧CO随采空区埋深的变化情况。
由图5知,随测点逐渐进入采空区深部,采空区CO浓度整体呈现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当测点进入采空区深度约50.1 m处时,采空区CO浓度达到最大值14×10-6。
图5 切顶留巷侧CO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图6是360804工作面主进风侧CO随采空区埋深的变化情况。
由图8知,CO 浓度前期受注氮与漏风的影响,在50 m之前,基本为0;后期随测点逐渐深入采空区,CO浓度先上升后下降,但变化幅度不大。
在切顶留巷开采过程中,采空区CO浓度在距离工作面93 m的位置出现最大值5×10-6。
图6 主进风侧CO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曲线(3)温度变化图7是360804工作面切顶留巷侧温度随埋深的关系曲线。
由图9知,采空区回风侧温度较高,基本在32~33 ℃,主要受煤岩温度与灌注液态CO2的影响,基本维持在33 ℃,在118#架后风流(原回风隅角)有最低值30 ℃。
图7 切顶留巷侧温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曲线图8是360804工作面采空区主进风侧温度随埋深的关系曲线。
由图10知,随着测点逐渐进入采空区深部,受煤岩温度与煤氧化放热的影响,采空区温度先增大后减小,在距工作面93 m,出现最大值27.2 ℃。
后期主要受煤岩温度的影响,采空区温度稳定在26 ℃左右。
图8 主进风侧温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变化曲线3 理论分析3.1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以氧浓度8%~18%为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依据[15],结合浮煤厚度分布,360804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见表1。
由表1知,切顶开采时,主进风侧0~65 m为散热带,65~127 m为氧化升温带,大于127 m为窒息带;沿空留巷侧0~32 m 为散热带,32~83 m为氧化升温带,大于83 m为窒息带。
表1 新集一矿360804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 three zones ' in 360804 goaf of Xinji No. 1 Mine开采工艺位置散热带(m)氧化升温带(m)窒息带(m)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m)切顶留巷主进风侧<6565~127>12762切顶留巷侧<3232~83>83正常综采进风侧<6060~98>9838回风侧<44~35>35与正常回采相比,由于通风系统的改变,整个采空区自燃“三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增加了约25 m,对回风侧的影响最大。
3.2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度[16]由下式确定:(3)式中,为最小安全推进度,m/d;为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m;为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d。
新集一矿8号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4 d。
切顶开采时,采空区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约为62 m。
则360804工作面日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1.83 m(每天约2.5刀),月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55 m。
正常开采时,采空区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约为38 m。
则360804工作面日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1.12 m(每天约1.5刀),月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34 m。
4 结论(1)采用估算法计算了采空区浮煤厚度及分布情况,发现切顶开采时采空区“两道”处的浮煤为0.86 m,大于最小浮煤厚度。
因此,在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自然发火威胁主要来自于采空区“两道”。
同时由于回风侧低、断层多、柔膜墙局部漏风等原因,柔膜墙侧自然发火危险性要大于进风侧。
(2)工作面正常回采时,采空区“两道”的CO浓度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距离工作面46.3 m处时,采空区CO浓度有最大值14×10-6。
(3)工作面正常回采时,采空区回风侧温度主要受煤岩温度与灌注液态CO2的影响,基本在33 ℃左右;而进风侧采空区温度主要受煤岩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影响,先增大后减小,在距工作面93 m处,有最大值27.2 ℃。
(4)切顶开采时,360804工作面进风侧0~65 m为散热带,65~127 m为氧化升温带,大于127 m为窒息带;回风侧0~32 m为散热带,32~83 m为氧化升温带,大于83 m为窒息带。
与正常回采时相比,自燃“三带”整体向采空区深部移动约25 m,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为62 m。
(5)在程序升温实验和煤自然发火规律的基础上,得出360804工作面切顶开采时月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55 m(每天约采2.5刀),正常开采月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34 m(每天约采1.5刀)。
参考文献[1]王德明. 矿井火灾学[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2] 张春, 题正义, 李宗翔, 等. 综放采空区遗煤厚度的分布规律及模拟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 12(6): 203-207.[3] 李宗翔, 衣刚, 武建国, 等. 基于“O”型冒落及耗氧非均匀采空区自燃分布特征[J]. 煤炭学报, 2012, 37(3): 484-489.[4] 朱红青, 胡超, 张永斌, 等. 我国矿井内因火灾防治技术研究现状[J]. 煤矿安全, 2020, 51(3): 88-92.[5]何满潮, 王亚军, 杨军, 等. 切顶成巷工作面矿压分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8, 47(6):1157-1165.[6] 钱鸣高, 许家林, 缪协兴.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3, 32(4): 343-347.[7] 贾宝山, 尹彬, 皮子坤, 等. 沿空留巷开采中堵漏的必要性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2, 23(3): 69-73.[8]杜云飞. 切顶卸压留巷Y型通风模式下采空区漏风特性研究[D]. 焦作: 河南理工大学, 2018.[9] 陈向军, 刘金钊, 司朝霞, 等. 切顶卸压留巷开采模式下工作面及采空区内风流运移特性[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6): 1-9.[10] 孙守义, 刘学飞. 切顶留巷综采面采空区高温区域治理技术研究[J]. 煤炭工程, 2020, 52(9): 66-70.[11] 文虎, 于志金, 翟小伟, 等. 沿空留巷采空区氧化带分布特征与关键参数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 2016, 44(1): 138-143.[12]文虎, 徐精彩, 李莉, 等. 煤自燃的热量积聚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学报, 2003, 28(4): 370-374.[13] 徐精彩, 文虎, 张辛亥, 等. 综放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的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2 , 32(6):672-677.[14] 孙维丽, 曲宝, 李东发, 等.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方法改进[J]. 煤矿安全, 2017, 48(8): 15.[15] 谢军, 薛生. 综放采空区空间自燃三带划分指标及方法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1): 65-68.[16] 邓军, 孙战勇, 樊广明, 等. 综放面自燃危险区域及最小推进速度的确定[J].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2, 22(2): 119-122.李国军(1986.12—),男,工程师,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长期从事井下防灭火和瓦斯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