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内容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内容(五)语言不书面,口语很常见注:(1)口语绝对不能用(2)网络用语绝对不能用(3)务必简练表达,避免数量词和语气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
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首先,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爱国的强力支撑。
我们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风风雨雨,遇到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他们从没放弃和困难作斗争,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指导下,他们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各民族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压迫,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
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地位(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第五,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
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这一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结合实际实质性地当家作主,把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本民族的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省一级 设立区市的市级 县一级
注: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辨析: 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人 民当家作主, 民当家作主,但不利于国家统一
BACK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区别
1设立的地区不同 设立的地区不同 少数民族聚居 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在 民族自治区在 地区设立 特别行政区在 香港澳门台湾 地区设立 2解决问题不同 解决问题不同 民族自治区是解决 民族 特别行政区为解决 港澳台 3自治程度不同 自治程度不同 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 民族自治区享有 一定 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享有 高度 4社会制度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 民族自治区实行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都是中央统一 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制度,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 制度 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 资本主义 制度 自治权 问题,贯彻 关系的基本原则而设立, 问题 贯彻 处理 民族 关系的基本原则而设立 问题,实现 而设立. 问题 实现 国家和平统一 而设立
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主聚 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 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 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的内部事务。 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四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及其特点
第一节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及其特点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含义
特点 依据
内容
原则 历程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 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利 。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物质基础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
――社会条件
•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自治 机关的建设及自治权的行使 ――组织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与监督机制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体系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 民族区域自治的各种法规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3.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包头钢铁基地
青藏铁路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4.有利于巩固边疆、维护祖国统一
中国为什么不实行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联邦制 度,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与苏联的国情不同
历史不同
民族分布不同
革命发展模式不同
民族分布不同
苏联集中连片居住
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交错杂居
苏联民族分布图
革命发展模式不同
苏联革命从城市到农村
中国革命从农村到城市
三、民族区域自治形成和发展过程
1921到1935——初步探索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道路模式时期
1936到1945——民族自决原则和自治政策并提时期 1945到1949——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逐步确立时期 1949到195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推行时期 1957到1976——民族区域自治曲折发展和遭到严重破坏时期 1978以后——民族区域自治恢复和发展时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 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定位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我国的四大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要素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建立自治地方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1.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行政级别
自治区----省级 自治州(盟)---地级
自治县(旗)----县级
自治地方的名称
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 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 序组成。”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 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 行使自治权
。 培养干部各类人才 科技、卫生、体育
立法和行政 民族自治权 教育和文化
经济方面 财政方面
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自治区的名称
成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10.1 乌鲁木齐
如:新疆 维吾尔 自治区 地名 民族名称 行政地位
民族自治地方类型
⑴ 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 自治地方。
⑵ 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同时又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 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自治地方。
⑶ 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
2. 设立自治机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15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25 银川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现状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布局,与全国少数民族的 实际情况基本相适应。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 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 和中部,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 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 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 分布很广。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 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大部分少数民族 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也有一些民族兼 有散居和聚居两种形式,即大分散中有集中。
(四)自主地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国家宪法、法律 和方针政策,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 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 建设事业。 根据法律的规定,确定本地方内草场和森林的所有 权和使用权;依照法律的规定,管理和保护本地方的自 然资源,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 本地方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在国家计 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财力、物力和其他具体条件, 自主地安排地方基本建设项目;自主地管理隶属于本地 方的企业、事业组织;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可以开展 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 岸。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 展边境贸易。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 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至此,中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基本上都建
立了自治地方,实现了各少数民族人民长期梦寐
以求当家作主的愿望。截至1998年12月,中国已 有45个聚居的少数民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实 行自治地方的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的人口的 75%左右。他们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管理
7.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 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 适合中国的情况。” ——邓小平 198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必然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
2、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 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 )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是: A 平等权 C 自治权 B 一定的外交权 D 参政议政权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坚 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 ①历史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 区 自 被 入 法
族 域 治 载 宪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前提
②范围
③内容
★★★★★
自治区设置在什么地方? 自治地方包括哪些级别?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它与国家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 一定的自治权
5个民族自治区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 央和地方关系,都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历史特点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 点 ——现实情况
—社会基础
(3)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 民族关系 —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第十一世班禅主持抗震祈愿法会 僧众在抗震祈愿法会上
(补充)了解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1、宗教的起源:
产生----自然压迫 存在和发展----社会压迫
2、宗教的本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 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的自然根源: 是自然压迫的产物 , 是人们 对“ 超自然”力的祟拜。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 项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C、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D、它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 共同繁荣的原则
[cD]
(2002年上海)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 我国的民族政策 及其优越性。
【说明】该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 含义及其优越性,要求考生从其含义 中分析、归纳出它的特色。 【答案】特色: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在少数民族聚 居地区实行;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 来行使自治权的,实质是由少数民族的 人民当家作主。 优越性(四点)
①范围不同 联邦制下的成员单位有自己的中央 ②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不同 政权机关、宪法和国籍,甚至有外 不 ③自治权程度不同 同 交权。 ④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⑤作用不同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的必然选择: ①由历史情况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 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 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中国的客观实际适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三是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四是中国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党以后,受苏联的影响,曾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以平等、自治、和建立统一国家为原则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主张,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奠定了基础。经过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探索和实践,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后来,又载入历史宪法,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党和国家积累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进行人才开发的丰富经验: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确定培养方针;结合少数民族工作的实际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管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管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管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背景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坚持和改革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概述1.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和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国家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依法实行的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自治制度。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习俗和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政策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我国坚持以下原则和政策: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权利;各民族享有自治的权利,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各级政府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与成就我国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更加紧密,国家的统一更加巩固,各民族的发展更加均衡。
从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改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1.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自治机关的建立和运行,能够更好地协调处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统一大局。
2. 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繁荣。
3. 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教育、经济等各领域的互动和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尊重,推动全国各民族共同进步。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坚持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改革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职能,加强自治机关与中央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和发展。
第八章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党为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早期 探索
1、党的二大至六大,在共产国际影响下的 联邦自治思想 2、苏维埃时期,受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 影响的民族自治思想 3、长征时期的经验 4、陕甘宁边区的实践 5、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出的《和 1946年 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出的《 平建国管理草案》 平建国管理草案》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党为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早期探索 三、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逐步形成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的社会 历史条件
1、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 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 法和基本法律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 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 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2、社会历史条件:(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 、社会历史条件:(1 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 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各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 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3 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意识形态。(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意识形态。(4)近 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已经解放的蒙古族地区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 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 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 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 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成立;1958年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 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 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 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 区成立。 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 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 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55个少数民族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55个少数民族中, 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 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 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 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 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内容
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内容
区域民族自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实行对该区域内的民族实行自治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如下:
1.自治地位和权力:区域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有权独立
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民政等事务,自主决定和管理本地区的事务,有权制定本地区的自治条例和自治规章。
2.自治机构和人员: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并
在国家法律范围内行使自治权。
自治机关包括自治机构、自治党派、自治联社、自治事务机关、自治监察机关等。
自治机关的人员由各民族联合推选产生,代表本自治区的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3.自治区划和自治权属性:在行政区划上,设立自治区。
自治
区是国家的行政区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自治的特殊地区。
自治区享有特殊的自治权属性,承担着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任务。
自治区是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实行自治的行政区域。
4.自治财政:自治区在国家财政授权下,有权自主管理和使用
本自治区的财政收入和资源。
自治区有权制定和执行本地区的财政预算、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自行决定本地区的资金分配、土地规划等事宜。
5.自治权法律地位:自治区享有自治权,并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是国家赋予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力,有法律依据和法律约束。
自治区及其自治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同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总之,区域民族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民族团结、保护民族合法权益,促进边疆稳定和发展,实行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改革开放,沿着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速民族自治地方 经济、文化的发展,建设团结、繁荣的民族自治地方,为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谢谢观看
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问题
实践证明,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切实保障民族 自治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必须大量培养少数民族的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 术工人;民族自治地方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 神,努力发展本地方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国家建设 作出贡献;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努力帮 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维护民族团 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 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目前,中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 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自治旗)。民族自治地方 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4%,实行区域自治 的少数民族达到44个,自治地方的少数民 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6%。此外,还建立了 1500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
中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
天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年10月25日,银川)
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拉萨)
民族自治区之最
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中政治《政治与法治》(统编版必修3)
本节目录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目 第二目 第三目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概况:P59中1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者56个民族。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聚居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1、民族概况:P59中1 2、民族格局特点: 多元一体。P59中2 3、各族人民的贡献:P59中3 (五个共同)
4、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5、我国的国家结构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 探究:结合教材和视频,思考我国民族关系为什么好?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注意:监察机关(监察委)和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自治机关
二二、、符符合合国国情情的的民民族族区域区自域治自制治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内容:(是什么)P62上
③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主要有以下权力
依法制定自 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
依法管理地 依法自主地安排和
方财政的自 管理地方性的经济
坚持独立自主 自办原则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区别
自治 程度
联系
都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都受国务 院管辖,都要维护中央权威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1)根本上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2)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 和现实情况决定 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②现实情况 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含义
内容
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 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西 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 登山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例》《西藏自治 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
立法自治权
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 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 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 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龄分 别降低两岁。 并规定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经形成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 的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
2011年,全区电话用户达 到236.93万户;电话普及 率达到70部/百人;此外, 互联网用户数从无到有, 达到135.87万户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回首历史,植根于中华沃土的 民族区域自治这一“中国模式”,成就卓著,举世瞩目。展望未来, 这一制度必将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引领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 展。
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第八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7年开始,由于“左” 倾思想影响,否认少数民 族的特殊性,忽视民族自 治权。 1957-1965年间,建立了 25个自治地方,此时全国 有38个民族实现了自治。 文革期间,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六)恢复和发展的时期 (1978年以来)
巩固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 为国家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 务。 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区域自治法》。
(一)理论
依据:它是 解决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民族问题的 政治形式和 一般原则。
1、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
强调了无产阶级要坚 持建立统一而不可分 割的国家; 肯定了自治制的必要 性和适宜性。
《中央委员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
“地方的和省区的自 治制虽然不与政治 的和民族的中央集 权制相抵触,然而 也并不一定与狭+隘 的县区的或乡镇的 利己主义联在一起”
民族自治地方的三种类型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 区为基础而建立的自治地 方; (2)在一个行政区划较大 的自治地区内,下辖有一 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 立的自治地方; (3)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 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 的自治地方。
(二)设立自治机关——关键问题
自治机关主要管理民 族自治地方的事务。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 (州、县、旗 )的人 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府。
(四)积极推行的重要时期 (1949—1956)
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 内推行民族区域自治。这 一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发展 的主要标志是从法律上确 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地位。 这个时期共建立自治地方 86个(自治区2个,自治区 筹委会2个,自治州30个, 自治县53个)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特殊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充分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权利、地方自治权以及相关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权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按照自己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特点,定居在不同的区域内。
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尊重民族多样性原则,我国在1950年代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该制度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完成革命、建设、改革的大团结”。
“一个民族自治制度”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区,实行地方自治,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文化等权力。
“各民族共同完成革命、建设、改革的大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要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推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为少数民族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充分的民族权益保障。
首先,少数民族可以通过自治区的制度,拥有自主权和自治权。
他们可以自行制定自治区的法律、行政、财政、教育、文化等标准和政策,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允许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内推行以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为特色的文化建设。
这样可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规定了少数民族在选举、用人、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然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由于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际操作存在一些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不到位,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总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通过这一制度,各个少数民族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实现自主和自治,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权益。
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和实践,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高一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3.(1996年全国)1989年以来,西藏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 善。至1999年三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已 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自治 特点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 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表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表现 ④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思考:我国民族政策与处理民族关 系的原则是不是一回事?
考纲要求的知识点: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三)我国民族自治机关行使的自治权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课堂练习: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 )的自 治。 A.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B.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C.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 D.类似联邦制式
B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 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B
不定项: 2.下列选项,属于民族自治机 关自治权的有 ( ACD )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制定自治宪法 C.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D.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辨析: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人 民自己管理自己。
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 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 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⑵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 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 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自治地 方政府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行使自 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2.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地方。
3.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职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的职权包括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务。
4.自治权的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自治权时,必须遵循国家法律和政策,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5.国家的帮助和支持: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使他们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减少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4.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