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睡眠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睡眠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现 代睡眠 医学认为,人的睡眠好 坏并 不完全取 决
于睡眠时间的长短, 关键在于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 比睡 眠时间更 为重要, 人一整夜的睡眠可分为 N R E M 睡眠
时相和 R E M 睡眠时相, 睡眠质量则取决于 N R E M 睡眠
子浓度等环 境因数 也会 影响睡眠质量,睡眠环境是 决 定 良好 睡眠的重要先 决条件.目前 市面上各种适用 于 控制 卧室环境 的家居 电器 可谓数不胜数,但在 实际应 用 中多存在 以下 两点不足之处: ( 1 ) 环境控 制设备大多 数在某 一段时 间内只能对一个环境 因数 进行控制,如 只 是控制温 度高低或 仅对 湿度进行调节 . 但 由于卧室 大 多为一个相对封 闭的空 间,在这种情况下温湿度 这 两个环 境因子存在 强耦合 的关系,即调整温度 必然会
Abs t r a c t :M a n y p e o pl e d r e a m o f h a vi n g a g o o d s l e e p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d o o  ̄I n t h i s p a p e L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t h e s l e e p me di c i n e k n o wl e d g e nd a a u t o ma t i c c o n t r o l he t o r y ,we p r o p os e a s l e e p e n v i r o n me t n i n t e l l i g e t n c o n ro t l s ys t e m d e s i g n s c h e me ,wh i c h u s e s t h e s i n g l e c h i p p r o c e s s o r a s he t c o n t r o l l i n g c o r e nd a i te n g r a t e s v a r i o u s h o us e h o l d e l e c t r i c a l a p p l i a n c e s .I n hi t s d e s i g n ,we wi l l i n t r o d u c e t h e o v e r a l l p l n a o f t h e s ys t e m, t h e c o n ro t l s t r a t e g y ,s o t f wa r e d e s i n g a n d

智慧家庭睡眠改善系统:科技家庭成员睡眠质量的监测与改善建议方案

智慧家庭睡眠改善系统:科技家庭成员睡眠质量的监测与改善建议方案

智慧家庭睡眠改善系统:科技家庭成员睡眠质量的监测与改善建议方案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如同乘坐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探索着未知的海域。

然而,在这无尽的探索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睡眠。

正如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睡眠,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智慧家庭睡眠改善系统的出现,无疑是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一大福音。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系统。

智慧家庭睡眠改善系统,顾名思义,是一个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进行监测和改善的综合解决方案。

它通过各种传感器、智能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实时收集和分析用户的睡眠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改善建议。

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位贴心的家庭医生,时刻关注着我们的睡眠健康。

那么,智慧家庭睡眠改善系统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可以将其比作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零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传感器负责收集用户的生理数据,如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接着,智能设备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然后,数据分析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用户的睡眠报告;最后,根据报告结果,系统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睡眠改善计划。

整个过程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共同奏响了睡眠改善的乐章。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智慧家庭睡眠改善系统的优势。

首先,它具有极高的精准度。

传统的睡眠监测方法往往依赖于主观感受和模糊的记忆,而该系统则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取客观的数据,大大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

其次,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用户只需在家中安装相应的设备,即可轻松实现睡眠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无需频繁前往医院或专业机构。

此外,它还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还可以将更多的功能融入其中,如智能闹钟、睡眠辅助音乐等,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智慧家庭睡眠改善系统虽然优点众多,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例如,数据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智能睡眠辅助系统的研究设计

智能睡眠辅助系统的研究设计
第 37 卷 第 7 期 2021 年 7 月
福建电脑 Journal of Fujian Computer
Vol. 37 No.7 Jul. 2021
智能睡眠辅助系统的研究设计
宋博凡 梁彦泽 于一豪 郑钦杰
(武汉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部 武汉 430083)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睡眠辅助设备检测用户睡眠周期,分析特征并提出改善建 议,对于用户的身心健康改善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行业内主要使用的多导睡眠检测仪,由于成本较高,同时需要专业医护人 员进行长期护理,很难走进千家万户。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智能、便捷睡眠辅助系统。该智能辅助系统 主要有睡眠检测、云架构监测、温湿度监测和播放白噪音音频的功能,旨在改善失眠用户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睡眠辅助;物联网;支持向量机 中图法分类号 TP399 DOI:10.16707/ki.fjpc.2021.07.028
数据使用 WIFI 或者移动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端。在 服务器端使用睡眠数据处理模块,将睡眠类型分为 快速眼动睡眠期、浅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并将 分析结果显示在用户终端上,用于分析用户的睡眠 质量,并提出合适的建议。同时也可以检测用户的 环境状况,根据环境的温湿度、噪音响度来控制智 能家居进行合理调整,保证用户的睡眠环境。
3.2 云架构监测
睡眠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子模块:数据通信 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2]。
(1)数据通信模块:通过使用 Socket 程序持 续不断监听来自压电薄膜传感器经过消噪后发送 给云服务器的生理数据来实现云服务器与终端设 备的数据交互。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后[3],存储 到数据库中,便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参考文献
图 2 睡眠监护平台 E-R 图

智能家居五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五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五大系统解决方案目录一、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2)1.1 系统概述 (3)1.2 功能介绍 (4)1.3 应用场景 (5)二、智能照明系统 (6)2.1 系统概述 (7)2.2 功能介绍 (9)2.3 应用场景 (10)2.4 案例分析 (11)三、智能安防系统 (13)3.1 系统概述 (14)3.2 功能介绍 (14)3.3 应用场景 (16)3.4 案例分析 (17)四、智能家电控制系统 (18)4.1 系统概述 (20)4.2 功能介绍 (21)4.3 应用场景 (23)4.4 案例分析 (24)五、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26)5.1 系统概述 (27)5.2 功能介绍 (28)5.3 应用场景 (29)5.4 案例分析 (31)一、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整个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统一管理和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

该系统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自动化控制手段,将家中的各种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

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对家中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系统支持语音识别控制,用户只需简单的语音指令,即可实现设备的开关、调节等操作。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还具备学习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居住体验。

在安全性方面,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也做足了功夫。

它配备了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家庭防盗、防火、防水等多重保障措施。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家中的安全状况,确保家中安全无忧。

系统还具备自动报警功能,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向用户发送警报信息,确保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其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助眠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助眠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助眠系统设计近年来,人们对于睡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为良好的睡眠质量不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还可以提升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

但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睡眠质量下降、易醒中途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借助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助眠系统便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舒适的睡眠环境。

一、智能硬件设计智能家居助眠系统的核心是硬件设计,包括床垫、枕头、灯具、音响等多种硬件设备,并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链接和数据传输。

在床垫设计中,采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人体的睡眠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据监测数据判定睡眠状况。

另外,枕头和床头灯也可以实现智能化预设功能,比如照明和电动调整枕头角度,从而为用户创造最合适的睡眠环境。

二、AI算法优化除了硬件设计,智能家居助眠系统还需要借助AI算法进行优化。

在系统设计中,采用深度学习的技术,通过对睡眠数据检测和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针对性的精细化服务。

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睡眠数据,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床垫硬度和温度,调整空气湿度和空气质量,达到最佳的助眠状态。

三、智能家居助眠系统的功能智能家居助眠系统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助眠环境,另一类是提供针对性的睡眠调节服务。

对于助眠环境,智能家居助眠系统可以提供较为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调节室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

同时智能家居助眠系统还可以提供音乐、自然声音、白噪声等,帮助睡眠入眠和延长睡眠时间。

对于针对性的服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睡眠数据,提供睡眠调节建议和诊断。

比如,系统可以预测用户的睡眠轮廓和发生快速眼动期的时间,据此提供针对性的调节建议。

四、安全和隐私保障智能家居助眠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而成的,因此需要保证安全和隐私。

在硬件层面,智能家居助眠系统采用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在数据传输和存储方面采取加密和防护等措施。

同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用户隐私保障,比如确保用户信息不受泄露,不进行过多的信息收集和使用等。

智能寝室设计方案

智能寝室设计方案

智能寝室设计方案智能寝室设计方案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逐渐成为现代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寝室作为智能家居的一种延伸应用,不仅能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还能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下面是一种智能寝室设计方案:一、智能化的环境控制系统。

智能寝室应该具备自动调控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能力。

通过内置的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智能寝室系统能够实时感知室内环境的变化,并通过保温、通风、加湿或除湿等手段进行智能调控。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作息时间自动调整室内温度,保证用户在进入寝室后能够享受到适宜的睡眠环境。

二、智能化的照明系统。

智能寝室的照明系统应具备自动调光和定时开关的功能。

通过内置的光照传感器和定时器,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光线的亮度自动调整照明亮度,以保证用户在进入寝室后不会感到刺眼或昏暗。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语音助手进行远程控制,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整照明模式。

三、智能化的睡眠监测系统。

智能寝室应该具备睡眠监测功能,通过内置的睡眠传感器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并记录相关数据。

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等信息,并提供相应的睡眠建议。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数据,自动调整寝室环境和照明,提供更适合用户的睡眠体验。

四、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系统。

智能寝室的安全防护系统应具备入侵检测、火灾报警、煤气泄漏和突发状况自动通知等功能。

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室内的安全情况,并在发生异常时及时向用户发送警报信息。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随时了解寝室的安全状况。

五、智能化的娱乐系统。

智能寝室的娱乐系统应提供多媒体播放、智能音箱和语音助手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语音指令打开音乐、电影或电视节目,并通过智能音箱进行音频输出。

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相应的娱乐内容,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智能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娱乐体验。

通过以上智能化设计方案,智能寝室可以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和安全的居住体验。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智能环境控制系统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环境控制,我们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的精确调控,进而实现高效节能和舒适生活的完美结合。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通信网络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监测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的数据后,根据预设的程序对执行器进行控制,以实现对环境因素的调整;执行器则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整环境因素,如调整空调的温度、开启或关闭灯光等;通信网络则负责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控制指令的快速响应。

家庭环境控制:通过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家庭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都可以实现精确调控。

例如,当室内温度升高时,空调会自动开启制冷模式;当室内光线不足时,灯光会自动开启补充光线。

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语音控制环境因素,实现真正的智能家居生活。

公共建筑环境控制:在公共建筑中,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的精确调控。

例如,在大型商场或机场中,可以根据人流量和天气情况自动调整空调的温度和风速;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可以根据展品的需求和观众的数量自动调整灯光和湿度。

工业生产环境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对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更为严格。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车间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的精确调控。

例如,在制药或化工行业中,需要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精确控制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在食品加工行业中,需要根据食品的特性控制车间的光照和空气质量。

节能环保:通过精确调控环境因素,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例如,在冬季,通过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天气情况自动调整空调的温度和风速,避免能源的浪费。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精确调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智慧睡眠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睡眠系统建设方案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合格率 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建立运维团队: 制定运维计划: 建立运维制度: 提供技术支持:
能力
建立监控系统: 建立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系统 的运行情况, 及时发现和解
决问题
投资回报率:预计投资回报率在15%-20%之间 成本节约:通过智能控制和节能技术,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个性化、舒适的睡眠环境,提高客户满意度 增加市场份额: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 降低风险:通过智能监控和预警系统,降低火灾、漏水等风险
低投资风险
07
管理风险:管理不善、 团队协作不畅、沟通不
畅等
08
应对措施:加强项目管 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工
作效率
汇报人: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 理,如降噪、去噪、特征提取等
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 如Wi-Fi、蓝牙、ZigBee等
数据安全:确保数据采集、传输、存储 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智 能设备等收集睡眠相关数据
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缺 失值等,保证数据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通过智能监测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改善方案 降低睡眠障碍风险:及时发现并预警睡眠障碍,降低健康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改善睡眠,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因睡眠问题导致的医疗费用支出
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 控制器、执行器等
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模 块

酒店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酒店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酒店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酒店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也可以借助智能控制系统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给客户。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酒店的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为酒店提供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服务。

2. 解决方案概述酒店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旨在提升酒店的管理效率,提供更便利的服务给客户。

该解决方案将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模块:2.1 客房自动化控制客房自动化控制是酒店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

通过该模块,客房内的各种设备与系统将实现自动化控制,包括灯光、空调、窗帘、电视等。

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遥控器来控制客房内的设备,并且可以进行场景设置,例如入住场景、离开场景、睡眠场景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给客户。

2.2 门锁管理系统门锁管理系统将替代传统的机械锁,提供安全、高效的门锁管理功能。

通过该系统,客户可以使用手机APP或者房卡来进行门锁的开关,且可以对不同的房卡设置不同的权限,例如员工房卡、客户房卡等。

这样不仅方便了客户的进出,同时也增加了酒店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2.3 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将监测客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信息,并实时反馈给酒店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酒店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客房内的环境状况,及时调整设备来提供更舒适的住宿环境。

2.4 智能能耗管理智能能耗管理模块将通过电能计量设备对客房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

通过这些数据,酒店可以了解客房的能耗状况,进一步优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5 数据分析和远程控制在酒店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中,数据分析和远程控制模块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客房内各种设备以及客户行为数据的分析,酒店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同时,通过远程控制模块,酒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对客房设备进行控制,提高管理效率。

3. 实施步骤酒店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需求分析:与酒店管理团队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期望,确定系统的功能和配置要求。

SuperSleep紫光物联智能睡眠监测系统说明书

SuperSleep紫光物联智能睡眠监测系统说明书

手机未连接网络
将手机连接上 WiFi、 GPRS 等数 据通 信网 络。
注册 账号了 但是 没有 为账 户添 加 在设备管理下添加设
没有数据
设备
备。
无法 看到昨 夜的 数据没有同步
在 睡眠 报 告 界面 下 拉
分析数据
一下页面,同步数据。
有人 但是实 时界 传感 器连 接线 掉 检查传感器连接线是
面没有数据

否连接好;
通讯故障
请检查网络连接是否 正常。
11 客户须知
1.本产品定位为对睡眠进行监测并提出预防建议的辅助产品, 请谨记本产品并不是医疗设备或者防猝死的设备,使用者不 应该完全依赖设备而忽略对被监测者的照顾。对于有疾患的 使用者,家人应不时亲自检查被监测者的情况。 2.此产品不适用于戴心脏起搏器的人群,请谨记! 3.该产品内置传感器,过度弯折可能会损坏传感器。 4.请勿将产品接触高温设备,请勿和电热毯等设备仪器使用。 5.请勿将传感器丢入水中,如有脏污可使用湿毛巾擦拭。 6.传感器适用于平坦稳固的表面,请勿将传感器放置于 有活动功能的床上(如吊床),此举可导致传感器不能发 挥其正常功能。 7.如长期不使用本品,请断开控制器电源,可把传感器卷 起来存放,切勿把传感器折叠、压缩收纳,容易导致产品 损坏。 8.以上所有提到WiFi字样的信息,只针对WiFi版产品才拥有。 9.GPRS版设备出厂已经内置一张SIM卡,客户可以免费使用 一年,期满后请和我司联系续费事项。
检测垫 重量
700mm*240mm*1mm 150g
供电方式
DC 5V 1A
通讯方式
WiFi/GPRS/Zigbee(可选)
软件平台
Andro上)
*所有技术信息以实际性能为准,我司保留最终解释权。

智能睡眠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睡眠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睡眠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动之一,良好的睡眠可以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然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睡眠时间不足,导致很多人出现了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能睡眠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睡眠监测系统是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信号分析等技术,对睡眠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对用户睡眠状态的评估。

该系统可以提供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建议,帮助人们改善睡眠质量,保持身心健康。

一、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处理器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最终生成用户的睡眠报告。

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佩戴在用户身上的传感器,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包括睡觉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等。

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器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处理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3、信号分析:系统通过信号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用户的睡眠质量、睡眠深度等数据。

4、生成睡眠报告:系统根据信号分析结果,生成用户的睡眠报告,提供睡眠建议和改善方法。

二、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的应用智能睡眠监测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学术研究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中,该系统可以用于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长期监测患者的睡眠状况。

在健康管理领域中,该系统可以用于对员工的睡眠状况进行管理和改善,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该系统可以用于睡眠研究和睡眠障碍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睡眠机制和睡眠的影响因素。

三、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睡眠监测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传感器选择、数据采集、信号分析算法、数据存储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传感器选择:智能睡眠监测系统需要选择能够准确、稳定地监测用户睡眠状态的传感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传感器有脑电波传感器、呼吸传感器、心率传感器、体动传感器等。

2、数据采集:智能睡眠监测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处理器进行信号分析。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睡眠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睡眠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睡眠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睡眠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睡眠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睡眠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背景与问题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而睡眠质量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然而,许多人在睡眠中经常遇到问题,如困难入睡、睡眠中断、睡眠轻浅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家居睡眠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给予人们针对个人的睡眠建议和辅助,成为了很多人的需求。

二、系统设计智能家居睡眠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硬件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以及算法模型。

硬件设备包括智能床垫、智能枕头、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灯光等,这些设备主要用于采集人的睡眠数据。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噪和分析,得到人的睡眠质量等数据。

算法模型则主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睡眠建议和辅助。

1. 硬件设备(1)智能床垫智能床垫具有感应功能,可以通过对人体的压力、心率和呼吸等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进一步分析人的睡眠状况,提供睡眠质量的评估和建议。

同时,智能床垫还可以自动调节姿势,适应人的身体,提高睡眠的舒适性。

(2)智能枕头智能枕头可以记录人的头部的位置和姿势,以及人的呼吸和心率数据,分析人的睡眠数据,判断人的睡眠状态,提供针对性的睡眠建议。

(3)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空气净化器可以监测室内的空气质量,并自动调节氧气、二氧化碳和湿度等因素,提供更加舒适的睡眠环境。

(4)智能灯光智能灯光可以根据人的睡眠需求进行调节,提供舒适的灯光环境。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对采集到的睡眠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得出人的睡眠质量。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去噪、数据标准化、特征提取和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智能家居如何应用AI技术实现智能睡眠管理

智能家居如何应用AI技术实现智能睡眠管理

智能家居如何应用AI技术实现智能睡眠管理智能家居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来实现各种功能,包括智能睡眠管理。

通过利用AI技术,智能家居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和改善我们的睡眠品质,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好的休息。

本文将探讨智能家居如何应用AI技术实现智能睡眠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一、智能睡眠监测智能家居可以使用各种传感器来监测睡眠活动,例如智能床垫、智能枕头或智能手环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收集关于我们的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和睡眠中断的数据。

利用AI技术,智能家居可以分析这些数据并生成有关我们的睡眠质量和习惯的报告。

二、智能环境控制智能家居可以根据我们的睡眠需求自动调节环境条件,以提供一个更好的睡眠环境。

例如,智能灯光系统可以根据我们的睡眠时间表自动调节光线的亮度和颜色,以帮助我们入睡或醒来。

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我们的体温调节室内温度,创建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

三、智能音频技术智能家居可以通过AI技术提供各种音频功能,以帮助我们入睡或改善睡眠质量。

例如,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自然环境的声音,如海浪声或鸟鸣声,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另外,智能音箱还可以根据我们的睡眠阶段调整音量和声音类型,以提供更高质量的睡眠体验。

四、智能智能化建议利用AI技术,智能家居可以根据我们的睡眠数据提供个性化的睡眠建议。

例如,通过分析我们的睡眠质量和习惯,智能家居可以给出改善睡眠的建议,如调整睡眠时间、改变睡眠环境或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等。

这些个性化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睡眠质量。

五、智能家居与其他睡眠设备的互联互通智能家居可以与其他睡眠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以提供更全面的睡眠管理。

例如,智能家居可以与智能床垫或智能枕头配合使用,以实时监测我们的身体姿势和睡眠姿态。

通过将这些数据与睡眠环境和睡眠音频信息结合起来,智能家居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睡眠分析和管理。

六、睡眠数据的隐私保护智能家居应用AI技术来实现智能睡眠管理时,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基于环境调节的个性化智能促眠系统

基于环境调节的个性化智能促眠系统

基于环境调节的个性化智能促眠系统
朱民耀;李克松
【期刊名称】《工业控制计算机》
【年(卷),期】2024(37)5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发病率显著升高,因此促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先前非穿戴无感知睡眠监测系统的设计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智能促眠系统。

该系统基于实时监测到的体温、体动、呼吸和心率等人体生理数据,对灯光、白噪声和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调节,促进用户睡眠。

同时,结合用户历史睡眠数据、用户反馈问卷和用户主动调控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环境调节策略,实现了该系统的个性化睡眠调控功能。

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可基于多种环境参数调控睡眠,并结合用户数据进行个性化睡眠调控。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朱民耀;李克松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智能家居系统的普及型移动环境检测与调节系统
2.基于Podcast平台的网络教研初探
3.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室内环境舒适度智能调节系统
4.基于LoRa技
术的室内环境监测及智能调节系统设计5.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环境智能调节管理系统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林建生;费洪晓【摘要】Many people dream of having a good sleeping environment indoor.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sleep medicine knowledge and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we propose a sleep environment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design scheme, which uses the single chip processor as the controlling core and integrates various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 this design, we will introduce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system, the control strategy,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actual test shows that practical value of the system is high, it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leep environment also can help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sleep medicine.% 拥有一个舒适的室内睡眠环境是许多人所梦寐以求的,结合睡眠的医学知识和自动控制理论,提出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整合多种家居电器的睡眠环境智能调节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规划、控制策略和软件实现,经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实用价值较高,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睡眠环境也可有助睡眠医学的相关研究。

【期刊名称】《计算机系统应用》【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睡眠医学;睡眠环境;自动控制;单片机;传感器【作者】林建生;费洪晓【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软件学院,长沙 410075; 中山大学东校区教学实验中心,广州 510006;中南大学软件学院,长沙 410075【正文语种】中文现代睡眠医学认为, 人的睡眠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 关键在于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为重要, 人一整夜的睡眠可分为 NREM 睡眠时相和REM睡眠时相, 睡眠质量则取决于NREM睡眠和REM睡眠的时间比值, 舒适睡眠时两种睡眠时相应交替出现, 而且两者的比值大约为3:1. 人类NREM睡眠的发生与体温节律的特定时相呈现恒定的联系, 表明人类接受外周温度的传入冲动会影响NREM睡眠长短,而睡眠实相转换时心率也会产生变化[1]. 此外改变某些环境因子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睡眠时两种睡眠时相的比值, 因此人的睡眠质量的高低程度受到卧室环境客观条件的制约, 温度、湿度、风速是影响人类睡眠结构的三个关键因数[2], 氧气含量、噪音、灯光、负离子浓度等环境因数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是决定良好睡眠的重要先决条件. 目前市面上各种适用于控制卧室环境的家居电器可谓数不胜数, 但在实际应用中多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1)环境控制设备大多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只能对一个环境因数进行控制, 如只是控制温度高低或仅对湿度进行调节. 但由于卧室大多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温湿度这两个环境因子存在强耦合的关系, 即调整温度必然会影响湿度的变化, 同理调整湿度也会影响温度, 所以控制效果经常会差强人意; (2)入睡、熟睡和起床, 各个阶段因处于不同的睡眠时相, 故对温湿度的要求并不相同, 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家居电器控制设备能较好地据此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控制功能.本文提出的基于多个 MCU的智能睡眠监控系统方案能有效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通过心率检测能判断睡眠者所处的睡眠时相, 传感器同步监测各种环境参数, 单片机对多个家居电器实施无线分布式控制,从而达到智能调节环境参数目的, 让睡眠者可以获得一个较舒适的个性化的卧室睡眠环境.1 系统概述本系统总体分为上下位机两部分, 通过无线传输进行通信, 可在线调节被控参数, 同时实现数据的存储与处理等工作, 下位机子系统由三个单片机单元电路组成, 设计采用一主多从的闭环控制方式, 每个MCU单元都带有NFR401无线接口, 下位机系统具有报警、显示与键盘等功能, 上、下位机可同步工作或下位机系统单独工作. 上、下位机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 2所示.图1 下位机系统结构图图2 上位机系统结构图执行机构部分, 采用YHD4840A-Z交流固态继电器将单片机与控制对象进行连接, 空调的无线遥控是通过MCU1+NFR401单元电路实现, 该单元电路控制继电器模拟空调操作面板按钮实现对空调的按需自动操作.检测信号部分, 通过心率的变化可推算出人体睡眠状态, 心率信号监测采用对家用的常规“血氧仪”加以改造、集成到系统中, “血氧仪”输出的信号经MCU2+NFR401单元电路作进一步的处理后送往上位机. 环境监测单元分别采用了AHT11温湿度传感器、TGJ噪音计、MS4100固态二氧化碳传感器以及QS-01半导体空气质量传感器等, 采集后的信号送往主控MCU3处理.2 系统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考虑到环境因素对不同人的确切影响不是确定的“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状态, 而是存在从“很好”、“一般”、“不好”和“很差”的过渡过程, 故要开发的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 其传递函数很难获得, 此外卧室通常是一个相对的封闭的空间, 故其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和“湿度”之间所存在的强耦合作用较为明显. 模糊控制因不需建立精确的传递函数, 而且具有一定的解耦能力, 所以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进行控制. 模糊控制器结构如图3所示.图3 模糊控制结构图(两输入-四输出)在本系统中, 由于排气扇和亮度的执行装置单一而且考虑到对温湿度的影响相对其它执行装置而言影响较小, 所以不需要对它们进行模糊控制而直接使用基于PID的PWM控制即可, 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温度、湿度变量的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有: 当前温度值与系统设定值偏差E1, 当前湿度值与系统设定值的偏差E2, 温度和湿度设定值T、H作为系统给定值; 输出量有: 取暖器开关 u1、增湿器开关u2、空调(制冷模式)开关u3和空调(抽湿模式)开关u4.则控制器输入为: :控制器输出: U1取暖器开启; U2加湿器开启;U3空调制冷开启; U4 抽湿器开启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和T—S模糊推理, 其中模糊规则的定义如下. (1) 执行装置导通时为0, 关闭时为1.(2) 若输出量等于 0.5时, 保持执行器状态不变, 大于0.5是为1, 小于0.5时为0. 利用VB可计算出采用COA方法时的U1、U2、U3和U4的控制输出表.3 系统软件设计软件系统由基于C语言编写的环境参数与心率检测模块、信息显示与报警模块、各个环境设备的自动控制程序模块与无线传输数据模块等下位机应用程序,以及上位机基于VB6.0编写的数据存储与显示、睡眠状态分析与判断、模糊决策表计算与控制输出表的查询、系统参数设置等应用程序模块组成. 系统软件主控程序对各个模块进行协调和数据交互, 根据控制原理和操作过程有机地调用各功能模块和控制算法软件.由于人体在快波睡眠阶段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 所以温度变化对快波睡眠的影响较大, 故系统采用控温为主, 控湿为辅策略, 制定了三套控制程序, 第一套程序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营造一个适合的睡眠温度曲线, 把整个睡眠过程分为入睡、熟睡和起床3个阶段,首先是入睡阶段, 控制系统会把当前室温适当降/升温(设定值为23℃), 营造容易入睡的温度环境; 在熟睡阶段开始, 进行适当加/降温(25℃), 并维持室温(25℃),延长深度睡眠时间; 最后在起床阶段(熟睡后 8个小时), 控制系统温度进行适当降温(设定值为22℃), 使处于睡眠状态中的人自然醒来, 由于最适合的睡眠温度因人而异, 因此可在“系统参数设置”模块进行预设置. 第二套程序在第一套程序的基础上加入模糊控制策略, 有助于通过调整卧室环境因素从而间接地调整睡眠者REM与NREM的睡眠时间比例, 因此能够让人睡得更加香甜. 第三套程序在第二套程序基础上再进一步增加心率监测部分, 配合上位机一起使用, 便于实时监测人在睡眠时的生理参数变化规律, 以便从中寻找更加个性化的较优的睡眠环境因素的参数值,这三套程序用户可按需选用.4 结语整个系统设计由四个部分组成, 以单片机为核心,具有运行稳定、可维护性好、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操作方便灵活等优点, 系统能够自动地完成对环境参数和人体睡眠生理参数的检测, 与手动监测对比数据精确稳定, 心率数据经无线传输到电脑终端处理后能清晰显示和保存, 系统能同时控制多种不同的家用电器实现对环境参数的控制, 在刻意改变环境条件下能及时控制调节器控制环境因素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达到预定的参数目标, 为睡眠者智能调节一个较适合的个性化的居住环境, 此外由于睡眠中的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人体系统有着与白天不同的工作模式,上位机所记录的整夜的睡眠心率与血氧信号也有助于在必要时对病患者生理参数的分析.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吴锋,俞孙梦,张宏金,金璋瑞.心率变化特征与睡眠分期耦合关系研究.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3):184-187.2 李万珍,谭传凤.人体的气候适宜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8(2).3 黄席珍.睡眠医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实用诊断与治疗,2004,6(18).4 李开元,王卫东.基于 nRF905的无线血氧指夹的设计.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7(2):204-207.5 King PJ, Mamdani EH.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Control Systems to Industrial Process. Automatic, 1997,(3):235-242.6 Lee CC. Fuzzy logic in Control Systems: Fuzzy logic Controller—PartⅡ. IEEE Tra ns. SMC, 1990,20(2):419-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