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管状织物设计方法

管状织物设计方法

管状织物设计3. 1实例一某一管状织物的设计意图为: 表组织采用2上1下右斜纹, 要求总经根数为10 左右。

即R j= 3, Sw = + 1。

方案一: 第一纬自左向右投, 则取组织循环个数为4,M j= 3×4- 1= 11。

图1以2上1下右斜纹为基础组织的管状组织(自左向右投第一纬)如图1 所示, (a) 为表组织, (b) 为采用“底片反转法”得到的里组织, 根据投纬方向、表组织和总经根数, 可作出相应的截面图(c) (图中, 截面图的细实线表示第一纬; 虚线表示第二纬; 单点划线表示第三纬) , 再根据截面图可得到合理配置的里组织(d) , 将表、里组织按1∶1 配置, 可作出管状组织的组织图(e)。

分析: 根据上面所作的几个图, 我们可以看到,要作出管状组织的组织图, 关键问题是确定表里组织的相互配合。

从图中可以得出结果, 合理配置的里组织实际上是将图1—b 中的第二纬作为第一纬而得到的。

方案二: 第一纬自右向左投, 则取组织循环个数为3,M j= 3×3+ 1= 10。

如图2 所示, (a) 为根据投纬方向、表组织和总经根数作出的截面图, 由该图可确定合理配置的组织图为(b) , 该组织的配置与图1 中经过底片翻转法而得到的里组织完全相同。

图2 以2上1下右斜纹为基础组织的管状组织(自右向左投第一纬3. 2 实例二某管状织物的设计意图为: 表组织为5枚3飞纬面缎纹, 要求总经根数为18 左右。

即R j= 5, Sw = 3 (或- 2)。

方案一: 第一纬自左向右投, 则取组织循环个数为4,M j= 5×4- 3= 17。

若Sw 取- 2, 则组织循环个数取3,M j= 5×3- (- 2) = 17, 结果完全相同。

图3以5枚3飞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的管状组织(自左向右投第一纬)如图3 所示, 表组织(a) , 采用“底片反转法”得到的里组织为(b) , 根据投纬方向、表组织和总经根数作出截面图(c) (图中的细实线为第一纬, 虚线为第二纬, 单点划线为第三纬, 双点划线为第四纬, 粗实线为第五纬) , 由截面图得到的合理配置的里组织为(d)。

提花织物设计(自编讲义)

提花织物设计(自编讲义)
解: h=180-90=90cm B=97.5cm D=26cm
通过计算L=114.3cm
通丝的全长=114.3+把吊圈环长+目板以下通丝长+吊柱捏手长度
=114.3+11+14+7=146.3取147cm
通过查表通丝全长为160,双把吊应-12,得148CM
习题:用1320针单造单把吊制织某纹织物,提花机高度220cm,目板穿幅138cm,全幅6花,试计算通丝长度.
五、综锤(下柱):
连接在每根综丝的下综环中,起迅速回综作用。
第五节目板计算及基本穿法
一、目板规格及镶拼:
(一)目板的作用:
1、供穿通丝用。将每根通丝穿入一个目孔内,正确地隔离通丝,使其不紊乱。
2、使经丝通按钢筘的幅度和密度均匀排列,以利于织造。
(二)目板规格:
1、与经丝平行的目孔称行;与纬丝平行的目孔称列。(与纹板的行列相对应)
(三)纹板与右手机同,首端向机前:
竖针、目板孔、经丝次序同右手机,横针从下到上,从前向后。
纹板次序:从N号→1号。
绸面花纹与右手机的花纹方向上下相反。
(四)纹板首端在机前,挂通丝时与右手机同,将纹板重新编排:
纹板次序:从1号→N号。其余均与(三)同,绸面花纹与右手机完全一样。
第三节提花机装造基本类型及纹针数计算
目板孔次序为自机前向机后,自左向右。
经丝次序为自左向右。
纹板编连次序为1号→N号。
注:织物图案若要与意匠图一致,织物应反织,织机上织物正面纹样与意匠图相反,下机后两者纹样一致。但若织物图案左右对称,则可正织。
二、左手机各构件编号:(四种装造)
(一)纹板与右手机同,首端在机后:
横针次序:从上向下,从后向前。

37_案例色织弹力织物的仿样设计

37_案例色织弹力织物的仿样设计

2、织物规格
1 经纬纱原料 经纱:14.5tex(40s)纯棉纱 纬纱:14.5tex纯棉纱+14.5tex/4.4tex(40s /40D)氨纶包芯纱 2 成品密度:523.5×283.5根/10cm(133×72根/英寸) 3 成品幅宽:112cm(44英寸) 4 织物弹性伸长率:20%。
3、织物组织与花型设计
排列顺序
18.2 浅黄 2 4 4 4 4 4 4 118 4 4
14
18.2/4.
4
浅黄 4 2 2 2 2 2 2 2
印节 27.8 纱
2 22
2
2
表5-2纬向色纱排列
4、工艺设计
(1)总经根数=成品幅宽×成品经密=43×100=4300根。
图5-1 组织图与穿综图
(2)上机筘幅=
=146cm
(4)织造工序
织造时纬纱要有足够的张力,使纬纱的伸长接近或等于外包 纤维的伸长极限,并且在织造中经纬向纱线张力必须保持均匀 一致,这样可使经纬纱处于同样的伸长状态。用剑杆织机织造 的上机工艺参数如下:
开口时间:300°±2° 后梁位置:-1.5cm 接剑时间:175° 车速270r/min 为防止经纱吸湿回软产生弹性恢复,车间温湿度不宜太高, 另外织造应先浆先用,尽快上机。
(5)筘号=
=
=177#(齿/10cm)
3、生产要点
1 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必须配备电子清纱器和空气捻接器,确保经纱无接头, 并且氨纶芯丝也要确保接上,纱线接头的直径不得大于原纱直径 的1.2倍。另外要严格控制络筒张力的均匀。
2 整经工序 由于经纱是弹力纱,在小张力下亦容易变形,因此整经时操 作启动不能过快,车速不能太高,约在200m/ min左右为宜, 防止筒纱因退绕张力过大而造成断头。在整经过程中从筒子纱 引出的张力应均匀一致,同时对纱层的变化而产生的张力变化 也要加以控制。

第十章织物设计

第十章织物设计
花、热压、磨毛等)或化学染整后整理(如漂炼、印染、丝光 、烂花、涂层、防缩、防静电、防水、防污、防燃等)获得。 (六)织物规格设计与计算 • 织物的主要工艺规格(如幅宽、匹长、线密度、密度、组织、 总经根数、筘号、筘幅、用纱量等)。 (七)产品试织 • 产品的试织过程可包括小样试织、包袱试织和先锋试样。
小于此计算所得的数据。
相似织物是指组织相同,手感、外观相似的两个织物, 设计中可根据原织物的规格计算出新织物的规格。两织物为相 似织物,则两织物的纱线线密度、织物密度、紧度、缩率和单 位面积质量等等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G G j Gw Pj1 Pw1 Cd Ttj Cd Ttw
G1 G j1 Gw1 Pj
用此通式可设计精纺毛织物的成品密度。
Kmax
100F F m Cd (F 0.732)
78.47F F m F 0.732
78.74F m 1.732
45.46F m
当 Kw =1时,总紧度系数Kz为: Kj K z 2K max 90.92 F m
式中 :Kmax——方形织物中成品最大经(纬) 当纬经比不等于1(非方形织物)时,紧度系数可用下式估算:
1296;生丝织物:1296;熟丝织物:1246。
各类组织的m值的取值表
组织类别
F
m 组织类别
F
m
平纹
F=Fj=Fw=1
1
急斜纹 Fj>Fw( w)取F=Fj 0.42
斜纹
F=Fj=Fw>1
0.39 急斜纹
Fj=Fw=F
0.51
缎纹
F=Fj=Fw≥2
0.42 急斜纹 Fj<Fw( w)取F=Fw 0.45
60.0
(200) 100

织物结构与设计知识点

织物结构与设计知识点

织物结构与设计知识点导言:织物结构与设计是纺织品行业中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织物的材料选择、纹理构造、花纹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织物结构和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材料选择、纺织工艺、织物纹理、花纹设计和色彩运用等。

一、材料选择1. 纤维类别在织物的材料选择中,常见的纤维类别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棉花、丝绸、麻等,而化学纤维则有涤纶、腈纶、锦纶等。

2. 纤维特性不同纤维具有不同特性,比如棉花柔软透气、涤纶具有弹性和耐磨等。

在织物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用途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纤维材料。

二、纺织工艺1. 纺纱工艺纱线的质量和纺纱工艺密切相关。

常见的纺纱工艺有环锭纺、气流纺、杯机纺等,不同的工艺会影响纱线的强度、光泽和柔软度等特性。

2. 织造工艺织造工艺决定了织物的密度、手感和外观等。

常见的织造工艺包括经编、纬编、梭织和针织等。

织物的纹理效果和强度都会受到织造工艺的影响。

3. 平整整理工艺平整整理工艺对织物的外观和尺寸稳定性至关重要。

工艺包括热定型、定型、压光等,能够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垂坠感和平整度。

三、织物纹理1. 织物纹理分类织物的纹理根据纱线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平纹、斜纹和提花等。

平纹纹理简洁,斜纹纹理具有视觉上的拉伸效果,而提花纹理则能够呈现出花样和图案。

2. 纹理效果与面料选择不同的纹理效果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面料,如棉布适合平纹纹理,丝绸适合斜纹纹理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和风格选择合适的纹理效果。

四、花纹设计1. 花纹设计要素花纹设计涉及到形状、线条、色彩和比例等要素。

这些要素的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花纹效果,如条纹、格子、花朵等。

2. 花纹设计的表达形式花纹设计可以通过手绘、数码绘制和刺绣等方式来表达。

设计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尝试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时尚的需求。

五、色彩运用1. 色彩的表达特性色彩对于织物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给产品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粗纺毛织物来样设计

粗纺毛织物来样设计

粗纺毛织物来样设计一、来样分析1、布面外观风格:红色顺毛织物,织物表面绒毛细密且顺伏。

2、品种类别:顺毛女士呢(素色,质地柔软,顺毛)3、原料:手感目测法——手感柔软,有弹性燃烧法——燃烧状态:缓缓燃烧,离开火不易延烧,有燃毛发臭味,灰烬松脆黑灰 经以上综合分析,确定原料为全毛。

4、纱线:①、纱支: 经纱 48 Nm/2 纬纱 12 Nm②、捻向: 经纱 Z/S 捻 纬纱 Z 捻5、捻度:(因素:捻系数和纱线粗细) 经纬捻系数的确定:附表1该品种为纯毛女士呢,且属于顺毛织物;经纱为股线,且为精纺毛纱(纱支>18Nm ),实际中无需计算捻度;纬纱为单纱,为粗纺毛纱,需计算捻度,则查《毛纺织染整手册》确定:捻系数:纬纱 380∴纬向捻度为:cm NtwKtw 10/42121000380捻纬纱捻度===6、成品幅宽:150cm7、成品经纬密分析:(单位:根/cm )∴公制经密:243根/10cm ;公制纬密:200根/10cm 8、成品每平方米重量:280g/m2 m g /420100150280100=⨯=⨯=幅宽织物平方米重织物米重 9、成品规格:150cm ×280g/m 2或:150cm ×420g/m 10、织物组织:边组织为2/2方平;地组织为1/3破斜纹如图所示:左布边组织 地组织二、工艺计算1、五大工艺参数确定:查《毛织物染整手册》P986-988相似品种、《毛织物设计》P148表11-6粗纺产品设计参数参考值及工艺库中的工艺单,确定:织造下机长缩率:6% 织造总长缩率:10% 织造纬缩率:% 染整长缩率:4% 染整纬缩率:% 染整重耗率:% 2、密度计算:cmcm cm cm 10/5.180%6-10.192-110/5.190%9.6-16.204-110/0.192%4-1200-110/6.204%8.15-1243-1根)(织造下机长缩率)(坯布纬密机上纬密根)(织造纬缩率)(坯布经密机上经密根)(染整长缩率)(成品纬密坯布纬密根)(染整纬缩率)(成品经密坯布经密=⨯=⨯==⨯=⨯==⨯=⨯==⨯=⨯=3、幅宽计算:cmcm191%9.6-1178-1178%8.15-1150-1======织造纬缩率坯布幅宽机上筘幅染整纬缩率成品幅宽坯布幅宽4、边纱根数及其每筘穿入数确定:边纱根数为48根,地、边的每筘穿入数均为2入 5、总经根数:10/成品经密成品幅宽总经根数⨯=根364510/243150=⨯=修正为组织循环与穿入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3644根。

常用的16种服装面料设计方法

常用的16种服装面料设计方法

常用的16种服装面料设计方法常用的16种服装面料设计方法在国外,服装设计师与面料设计师的合作非常密切,服装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也很紧密,设计师不仅设计服装,还设计面料,比如在意大利,有的服装设计师本身就是面料设计师。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常用的服装面料设计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褶裥褶裥通过对面料曲折变化带来微妙的动感和立体量感的装饰效果,褶裥的工艺手法包括抽皱、压褶、捏褶、捻转、波浪花边、堆叠、层叠等。

抽纱抽纱是指抽去面料的经纱或纬纱,面料的经纬纱有时是同色的,有时是异色的,抽纱后的面料会具有虚实相间或色彩相间的感觉,有时还会露出里面的皮肤色或服装色,加强了服装的层次感。

压印压印是指通过特殊工艺在服装面料上压出所需要的图案和纹样,通常压下去的部位是凹下去的,没经过压印的部位是凸起来的,在面料上形成很好的肌理效果。

扭曲扭曲是指利用软性面料的可塑性,使用揉、搓、拧等手法将面料进行拉伸翻转,从而使面料表面形成某种肌理效果的方法。

连接连接是作为面性材料的织物常用的再设计手法。

连接法又可分为缝接和粘贴。

剪贴剪贴是直接用剪刀在服装面料上需要的部位剪出所需要造型或者剪开再通过缝补和补缀做出造型的方法。

剪贴包括剪缝、补缀、剪切等。

搓合搓合是线性材料常用的设计方法,搓合多数是以两只手捻搓成型,有时也会用纺锤之类的工具将较粗的线材搓成型或编成型。

刺绣刺绣是最传统的.服装面料装饰手法。

绣线的针路和凸起的花纹使图案具有浮雕式的独特的造型美。

刺绣有手工刺绣和电脑刺绣。

编结编结主要是指用手将线性材料缠绕盘结或者用棒针、勾针将毛线或丝线、纱线等编结成型,编结的图案和花形变化非常丰富。

打结绣中国人传统的打结绣,又称作布浮雕,西方人称smocking,它是一种立体化构造,也是一种较独特的接合构造。

镂空镂空包括镂花、镂孔、镂空盘线、镂格等。

缀饰缀饰就是在服装上加缀某些造型的设计服装设计。

喷绘喷绘是利用喷笔或喷枪等工具,将调和好的颜料喷着在面料表面的一种方法。

织物设计》

织物设计》

织物设计》第一章:织物设计概述织物是由材质、结构、形态、重量和色彩等要素构成的。

对于织物的量度,需要从长度、宽度、厚度和重量等方面进行考量。

丝织品的分类依据主要是织物的组织结构、加工工艺、应用材料以及质地和外观形态等因素,其中有14大类和34小类。

织物设计是指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用途或合同的具体需求,从纺织原料开始,到纺纱、织造、印染、整理的全过程设计,一般包括花型设计和生产工艺设计两部分。

织物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包括纤维原料、纤维种类、经纬组合、织物组织、经纬密度、织造加工技术和织物的后整理工艺等方面。

织物规格表由产品用途和特点、产品的经组合和纬组合、成品幅宽和经纬密度要求、织机的选择和装造方法、经纬组合排列方法及参数的计算、原料的含量和克重、产品经纬组合的工艺流程以及特种产品工艺和设计图说明等部分组成。

在实际生产中,织物设计主要分为仿样设计、改进设计和创新设计三种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综合分析部分:分析织物的步骤包括对提供的样品实物进行剖析和检验、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推导,形成较完整的织造工艺规格与纹制工艺,以及对产生的织造工艺和纹制工艺进行复核和审查,为产品的仿造、开发和创新提供正确、完整的技术参数。

在分析织物时,需要使用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直尺、烘箱、测捻仪、天平、打火机和意匠纸等主要仪器、工具和用品。

确定织物正反面和经纬向的依据主要是织物的光洁度、美观度、花纹清晰度、特点明显度、组织结构和间丝点的变化丰富度等因素。

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包括拆纱分析法,适用于纱线规整、纤维含量较高、纱线较细的织物。

分析方法:可以沿着织物经向将边拆掉约0.5cm,也可以将织物中间的经线抽去约1cm。

以同一根纬线为起点,顺次拨开经线,记录经线或纬线的浮沉状况,一般用黑色表示经浮点,空白表示纬浮点。

分析的经线根数应不少于一个完全组织循环数。

对于规律性较强的组织结构,找到其构成规律后,可停止分析,按构成规律画出完整的组织结构即可。

织物结构与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一章织物组织基本概念目的与要求机织物的概念、分类。

织物组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上机图的基本概念、穿综方法及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和纹板图之间关系。

第一节机织物及其形成织物(fabric)是纤维(fiber),或纱线(yarn and thrrad),或纤维与纱线按照一定规律构成的片状(或展开后也成片状)集合物。

根据结构和加工原理的不同,它可分为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其它结构的织物。

这些织物按其用途均可为服装用织物(clothing fabric),装饰用织物(furnishing fabric)和产业用织物(industrial fabric)三大类,它们的制造统称织造(manufacfure of fabric)。

机织物(woven fabric)是平行于织物边(selvage)或与织物边成30O角的纵向排列的经纱(warp)和垂直于织物边的横向排列的纬纱(weft)按织物组织(weave)规律交织(interlace)成的片状集合物(flake assembly)。

机织物分类服装用机织物服装用机织物常根据原料类别、纱线是否练漂染色、织物花纹情况和织物幅宽等进行分类。

1.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1)纺织物(fabric of pure yarn):系指经纬纱都是由同一种纤维制成的织物。

1、棉织物(cotton fabric):如细布、府绸、卡其、华达呢等。

2、毛织物(wool fabric):凡立丁、派力司、哔叽、贡呢、驼丝锦、麦尔登、女式呢等。

3、丝织物(filament yarn fabric):由蚕丝、柞蚕丝、人造丝、化学纤维等长丝织物。

如电力纺、双绉、乔其纱、塔夫绸、桑波绫、天香绢、美丽绸等等。

4、苎麻织物(ramie fabric):夏布、麻布等。

5、矿物性纤维织物:如石棉防火织物、玻璃纤维织物(glass fiber fabric)等。

6、金属纤维织物(metallic fiber fabric):金属筛网等。

织物结构与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是指通过选择合适的纺织纤维材料和采用
适当的织造技术,设计并构建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织物。

织物的结构包括纱线的组织方式和织物的构造方式。

纱线
的组织方式包括单纱、多纱、平纹、斜纹、提花等。

织物
的构造方式包括平纹织物、斜纹织物、提花织物、缎子织物、针织织物等。

不同的纱线组织方式和织物构造方式会
影响织物的手感、强度、透气性、吸水性等性能。

设计织物时,需要考虑织物的用途和需求,并选择合适的
纤维材料和织造技术。

纤维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如棉、丝、毛)、人造纤维(如尼龙、涤纶)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

织造技术包括织机织造、针织技术、
梭织技术等。

织物的设计也包括图案和色彩的选择。

图案可以通过提花、印花、缎花等技术实现。

色彩可以通过染色、印花等方式
实现。

织物结构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织物的需求,如舒适感、耐久性、美观性等,并提供各种功能,如防水、防晒、防静电等。

同时,织物的结构和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纺织品的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

因此,在设计织物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织物结构和设计。

竹编装饰织物设计方案

竹编装饰织物设计方案

竹编装饰织物设计方案竹编装饰织物设计方案是以竹编为主题,将竹编元素运用到织物设计中,打造出独特的装饰织物。

以下是关于竹编装饰织物设计方案的700字说明。

一、设计理念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将竹编元素运用到织物设计中,可以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打造出独特而具有文化特色的装饰织物。

二、设计要素1. 竹编图案:以竹编的图案为主题,设计出各种具有竹编特色的图案,如竹编篮子、竹编花纹等。

这些图案可以通过印花、刺绣等技艺呈现在织物上,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2. 竹编质感:在织物的质感上加入竹编的元素,使织物具有竹编的质感和手感。

可以运用不同的纺织工艺和面料材质,如棉纱、麻线等,使织物在触感和视觉上都能体现出竹编的特点。

3. 竹编色彩:根据竹编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竹编装饰织物的色彩搭配方案。

可以选用与竹编相近的自然色调,如浅棕色、深绿色等,使织物在色彩上与竹编相协调。

三、设计方案1. 竹编印花织物:以竹编的图案为主题,设计出适合印花工艺的织物。

如可以设计出竹编方形篮子的印花图案,也可以设计出竹编花纹的印花图案,以及竹编的结构图案等。

这些图案可以在织物的不同部位印上,使织物具有竹编的特色。

2. 竹编刺绣织物:以竹编的质感为主题,设计出适合刺绣工艺的织物。

如可以运用绣线将竹编的花纹和结构绣在织物上,使织物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可以选择不同的刺绣线,如金线、银线等,使织物在光泽度上与竹编相近。

3. 竹编拼接织物:以竹编的色彩为主题,设计出适合拼接工艺的织物。

如可以将不同色彩的织物拼接在一起,形成竹编的图案和纹理。

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织物,如棉麻织物、丝绸织物等,使拼接后的织物具有丰富的质感和色彩层次。

四、应用场景竹编装饰织物可以应用于各种室内装饰场景,如客厅、卧室、书房等。

可以作为窗帘、桌布、靠垫、地毯等装饰用品,以及服装和配饰等。

可以通过竹编装饰织物为空间增添一份自然和绿意,营造出舒适而具有文化氛围的环境。

织物设计方法

织物设计方法

第十一章织物设计方法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授课内容:1.织物设计概述2.棉织物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3.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重点与难点:棉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学习要领:首先了解及掌握棉、毛、丝、麻织物的分类及风格特征;其次掌握各种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的方法。

第十一章织物设计方法第一节织物设计概述织物设计的任务在于根据市场与用户的要求设计出具有一定风格和性能的织物来。

产品的用途与要求不同,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织物设计的基本步骤(一) 产品构思和品种确定织物的风格是由织物的用途与使用对象确定的。

设计产品时,首先应明确其用途,销售地区和使用对象,明确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根据产品的风格特征,构思产品的类型,再进行各项具体内容的设计。

(二) 纤维原料的选择和纱线设计织物性质首先决定于纤维原料, 每一种纤维原料都具有独特的性能,因此,纤维原料选择是织物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选择纤维原料,不仅要选择原料品种类别,还要考虑原料的品质特征,如长度、细度、长细指标离散度等指标。

若为混纺产品,还需确定不同原料的搭配、混纺比例等等。

此外,选用原料时,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三)织物结构设计包括经纬纱线密度配合和组织设计;经纬向密度的配合变化关系到织物的轻重、厚薄与结构相,同样也会引起织物外观风格和性能的较大变化,能形成不同品种的产品,如华达呢、哔叽和卡其织物等。

组织是影响织物品种的重要因素。

品种的变化多是由组织引起。

如某些小提花织物品种的变化主要是由地部组织的变化得到的。

(四)花纹图案设计“远看颜色近看花”,织物的花纹与色彩是影响外观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组织可形成不同的花型外观。

织物的色彩应根据品种类型、使用对象及流行趋势来设计,设计中常与经、纬纱线的色纱排列循环和组织设计一起进行。

(五)纺织染整工艺设计织物所用的原料不同,产品的类别不同,则加工的工艺和设备也不同。

在产品的整个工艺选择上,尤其是织物的后加工,对织物的外观影响较大,同样的坯布经不同的整理会得到不同的外观,而这些外观都需要由相应的机械后加工或化学染整后处理方法整理获得。

织物组织花型设计

织物组织花型设计

织物组织花型设计在织物组织花型设计中,色彩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的选择对于花型的表现和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色系可以使得花型显得轻盈和柔和,适用于温暖和浪漫的氛围创造,而深色系则可以增加花型的力度和稳定感,并适用于严肃和庄重的情境。

此外,还可以选择相似的色彩进行搭配,以增加整体的和谐感,或者选择互补的颜色进行对比,以增加花型的鲜艳和张力。

线条是构成花型的基本元素之一、线条的选择和布局决定了花型的形态和风格。

细线条可以产生出精致和细致的效果,适用于展现细腻和女性化的特点,而粗线条则可以产生出张力和力量感,适用于表达阳刚和豪放的气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线条的走向和密度的变化来创造出不同的图案效果,如直线和弧线的交错组合,或稀密交错的线条布局。

布局是织物组织花型设计的核心之一、布局决定了织物表面的纹理和图案的分布。

常见的布局包括单一布局、重复布局、对称布局和非对称布局等。

单一布局是指花型只在织物的一个固定位置出现,适用于需要突出一个焦点的设计;重复布局是指花型在整个织物上按照固定的间距和顺序进行重复,适用于需要统一和规律的效果;对称布局是指花型在织物上以中心轴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适用于需要平衡和谐的效果;非对称布局则是指花型在织物上以不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适用于需要突破和创新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织法和织纹来增加织物组织花型设计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织法是指织布时的不同技巧和方法,如平纹、斜纹、缎纹、提花等。

不同的织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纹理和质感效果,进而影响花型的呈现。

织纹是指织物表面的纹理效果,如平滑、起皱、格子、条纹等。

通过调整织物的纹理效果,可以使花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感效果。

织物组织花型设计需要设计师对于织物的特性和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设计师需要根据织物的材质、密度、可织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花型设计方法和技巧,以确保最终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感和效果。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以确保花型设计不仅美观,还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织物结构设计-第三章:纹织物的装造与设计

织物结构设计-第三章:纹织物的装造与设计

第三章
❖ 3、纹样的选色 ❖ 将输入的纹样经过减色、增色、去杂色处理,再经
过纹样编辑处理,使纹样颜色符合设计要求。 ❖ 4、纹样设计编辑 ❖ (1)图像设计编辑 ❖ (2)工艺设计编辑
第三章
❖ 三、提花机工作原理
第三章
❖ 四、纹板孔、横针、竖针、目板 孔、经纱与意匠图的编号次序与 对应关系
❖ 1、意匠图与经纱的对应关系: 经纱自右向左排列,纬纱自下向 上排列。
❖ 2、纹板孔的编号:自右至左编 号、横行数自上向下编号。
❖ 3、横针与竖针编号与控制其运 动的纹板编号相同。
❖ 4、目板孔的编号次序。
❖ 3)联合法:综合使用全点法和平涂法。
工厂大部分使用第二、第三种方法,但第二、第三种要加
以轧孔说明。
勾边:就是为了使织物花纹轮廓清晰,用组织点确定花纹的轮 廓。
勾边的方法:
❖ 1)自由勾边法:这种勾边适用于地组织为斜纹、缎纹、绉 组织或其他不含平纹的变化组织;采用普通装造上机,勾边 时,花纹轮廓线只要超过半格以上,就要涂。否则空去不涂, 只要沿着花纹轮廓勾得圆滑正确即可。
❖ 独花纹样:全幅只有一花,可自由组织,不必考虑纹样间 的衔接。但两个及以上的花纹循环时,要考虑衔接。
❖ 纹样中的散点花可以消除花纹的呆板平淡,以扩大纹样循 环。
第三章
❖ 平纹点置法
❖ 破斜纹配置法
❖ 缎纹配置法
❖ 体现纵向和横向条花效应, 将花纹布置成纵向连续和横 向连续。
❖ 上述几种都是以一个散点花 为基础,按照在一个方向重 复排列或相互巅倒扭转进行 配置。
第三章
❖ 二、目板及目板的计算
❖ 目板的作用:确定通丝 的位置和密度,使其排 列不致紊乱。
❖ 目板上平行于经纱方向 的目孔称为行;平行于 纬纱方向的目孔称为列。

纺织精品课件:多臂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纺织精品课件:多臂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菱形排列
• 优点:花纹排列活泼匀称,避免经向 缩率不均和纬密不匀的缺点;
• 缺点:同一循环内花纹需要用不同的 综框,花纹简单且小
直条排列
• 优点:装饰性强,与色纱配合 • 缺点:经纱缩率极度不匀,需要用两
种送经速度不同的经轴或塑性强的材 料
横条排列
• 缺点:花纹呈横条排列,织造时有花 纹的部位与没有花纹的地部经纱提升 反差较大,起综轻重不平衡而无法正 常织造。

2)除须适当控制和减少经纬密度外,组织结构设
计应选择简练的几何图形,

3)利用经纬和疏密对比,对称等设计法则;

4)交织浮长与基础组织有一定差异,为防止纵横
向可能产生密度和缩率不一,应采用加大花纹间距
花纹排列形式
1、平行排列 2、菱形排列 3、直条排列
4、横条排列 5、散点排列 6、满地排列
镶嵌设计法
三、旋转设计法
• 形式:即中心对称设计法 • 特点: • 设计简便,花纹美观,有装饰性;综
框数增加; • 选择特点明显的基础组织以产生清晰
的花纹; • 组织循环数不宜太大且经纬一致
四、移植设计法
• 形式:基础组织基础上移去或增加组 织点的设计方法
• 注意点:小范围内进行变化,移植图 形均匀美观
增减组织点的斜纹变化设计
倾角相反的斜纹重叠 3/7右 3/7左
倾角相反的斜纹重叠 3/12右 1/2左
倾角相反的斜纹重叠 3/12右 1/2左
缓急斜纹重叠
缓急斜纹重叠
修饰后的重叠变化斜纹
修饰后的重叠变化斜纹
改变经线位置
曲 线 斜 纹
改变经线位置
4/4加强斜纹4根顺序排列,4根间隔排列
织物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织物设计的步骤

织物设计的步骤

家纺织物设计的步骤一、来祥设计(—。

)小祥分析(1)分析原料:如线密度范围、平均线密度、不同纤维的含量等。

(2)测量小样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小样面积,并在天平上称出重量单位面积的重量。

(3)分析小样的经密Pj和纬密Pw。

(4)分析小样的组织。

(5)拆下纱线分析经纱缩率01和纬纱缩率6v。

(6)拆下纱线,并在太平上称重,推算出经纬纱的特数o(7)拆下纱线,测出经纬纱捻度o(二)成品经纬纱排列比的确定成品经纬纱排列比必须同来样一致。

冈为它们对最终产品的风格、手感、厚度影响很大,而且对经纬异色织物的色泽影响很大。

织物具有一定的经纬排列比相当于一定的结构相,结构相使得经纬浮点所构成酌色点在织物表面的显露程度具有一定的比例,并综合得到一定的颜色。

因而在一般情况厂,经纬排列比相向,则成品与来样的颜色差异较小.否则,虽然成品的经纱色和纬纱色均与来样色相符,但是内于经纬排列比不问.织物与原样的颜色会有一定差异。

当然,若要使经纬异色产品的颜色与来样接近,还要注意织物的其他结构参数。

(4)细串的确定根据小样分析的数据,还本能进行设计。

因为经纬纱卜机密度、坯布单位重量能蔷符合成品要求,还要取决于染整工艺过程小经纬向的缩率。

并且从纺纱到染整的各道工艺条件,都会影响缩率的大小。

所以小样分析提供的缩率,只能作为参考。

至于如何确定染整缩率,主要依党组映射烬并;i11牛钱1才胳核对柠不。

经纬向缩家的大小.卞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织物所用的原料和成分。

(2)纱线的类型(股线还是单纱)和捻度(强捻还是弱捻)o(3)织物的组织与经纬纱特数及密度。

(4)纺纱与染整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匹染还是毛条染色)(5)纱线是否经过蒸纱定捻o(6)织造时张力的大小。

(四)计算上机密度及还布单位重量1.坯布上机经密Pi成品的经密已由小样分析获得,因此就可以根据下机缩率及染整幅缩串,计算出坯布上机经密。

广机幅宽可在钢箱上量得,下机幅宽收缩多少即下机幅缩率,也可用欠机经密与下机经密之比求得。

空气层织物设计方法

空气层织物设计方法

空气层织物设计方法空气层织物是一种具有通气性、保暖性和舒适性的面料,通常用于运动服装、户外服装等领域。

设计空气层织物需要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功能需求。

以下是设计空气层织物的一般方法:1.材料选择:•纤维材料: 选择具有良好透气性和吸湿排汗性的纤维,如聚酯纤维、涤纶、尼龙等。

也可以考虑添加一些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功能纤维,如氨纶、竹纤维等。

•纱线选择: 选择适合的纱线密度和织造方式,以实现所需的通气性能。

比如采用细丝纱线、开口纱线等,以增强通风效果。

2.织物结构设计:•网眼结构: 使用透气性良好的网眼结构,增加织物通气性,同时考虑到强度和耐磨性。

•立体结构设计: 设计多层或者立体结构,形成空气层,提高保暖性能。

可采用双层织物、网眼内里等结构设计。

3.功能性处理:•透湿膜层: 在织物内层或者表层添加透湿膜,增强透气性同时防风、防水,提高服装舒适性。

•防紫外线处理: 考虑在织物表面添加防紫外线处理,提高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增加户外服装的保护功能。

4.综合性能考虑:•舒适性: 织物的舒适性是关键,要考虑织物对皮肤的适应性,避免刺激和过敏。

•耐磨性: 考虑织物的耐磨性,特别是运动服装,需要经受摩擦和拉伸。

5.实验和测试:•透气性测试: 进行透气性能测试,如透气度、湿气透过度等测试,评估织物的透气性能。

•功能性测试: 对织物的保暖性、抗紫外线性能等进行实验测试,确保织物达到设计要求。

在设计空气层织物时,需要兼顾透气性、保暖性、舒适性等多个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功能性处理,通过实验和测试确保织物达到设计预期的性能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织物设计方法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授课内容:1.织物设计概述2.棉织物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3.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重点与难点:棉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学习要领:首先了解及掌握棉、毛、丝、麻织物的分类及风格特征;其次掌握各种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的方法。

第十一章织物设计方法第一节织物设计概述织物设计的任务在于根据市场与用户的要求设计出具有一定风格和性能的织物来。

产品的用途与要求不同,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织物设计的基本步骤(一) 产品构思和品种确定织物的风格是由织物的用途与使用对象确定的。

设计产品时,首先应明确其用途,销售地区和使用对象,明确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根据产品的风格特征,构思产品的类型,再进行各项具体内容的设计。

(二) 纤维原料的选择和纱线设计织物性质首先决定于纤维原料, 每一种纤维原料都具有独特的性能,因此,纤维原料选择是织物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选择纤维原料,不仅要选择原料品种类别,还要考虑原料的品质特征,如长度、细度、长细指标离散度等指标。

若为混纺产品,还需确定不同原料的搭配、混纺比例等等。

此外,选用原料时,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三)织物结构设计包括经纬纱线密度配合和组织设计;经纬向密度的配合变化关系到织物的轻重、厚薄与结构相,同样也会引起织物外观风格和性能的较大变化,能形成不同品种的产品,如华达呢、哔叽和卡其织物等。

组织是影响织物品种的重要因素。

品种的变化多是由组织引起。

如某些小提花织物品种的变化主要是由地部组织的变化得到的。

(四)花纹图案设计“远看颜色近看花”,织物的花纹与色彩是影响外观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组织可形成不同的花型外观。

织物的色彩应根据品种类型、使用对象及流行趋势来设计,设计中常与经、纬纱线的色纱排列循环和组织设计一起进行。

(五)纺织染整工艺设计织物所用的原料不同,产品的类别不同,则加工的工艺和设备也不同。

在产品的整个工艺选择上,尤其是织物的后加工,对织物的外观影响较大,同样的坯布经不同的整理会得到不同的外观,而这些外观都需要由相应的机械后加工或化学染整后处理方法整理获得。

像割绒,拉绒,剪花、热压、烧毛、磨毛等都是可使织物获得一定外观特征的机械后加工。

而漂炼、印染、丝光、烂花、涂层、树脂、及防缩、防皱、防静电、防水、防污、防燃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染整后处理方法,设计中应需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具体工艺的制定。

(六)织物规格设计与计算根据织物的用途、要求及生产工艺,确定织物主要的工艺规格,如幅宽与匹长。

根据纱线线密度、密度与组织,计算总经纱根数、筘号、筘幅、用纱量和织物的重量。

若为色织物,还须进行劈花和排花。

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七)产品试织为保证设计质量,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产需经几次样品试织,首先是小样试织,观察设计效果,弥补设计不足,其次是进行包袱试织,供定货用。

另外,在正式投产之前,还需进行先锋试样,积累生产经验,为正式投产奠定基础。

二、纺织品设计的原则(一)适销对路织物设计人员要深入广泛地进行市场调研,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心理,最大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切忌以个人的爱好代替消费者的希望。

(二)经济、实用、美观相结合设计人员应明确产品的使用目的、用途、性能要求、流行花色等问题。

就服用织物而言,除了功能性和耐用性之外,还要价廉物美。

(三)创新与规范相结合新产品设计要具有异想天开的开拓型思维,使产品不断发展。

但也要考虑原料、纺织、染整工艺及产品的规范化、系列化,既要使产品丰富,又要方便生产。

(四)设计、生产、供销相结合设计、生产和供销的关系一般为:市场→供销部门掌握市场需要,制订销售计划→设计部门按销售安排,研制和设计新产品→生产部门生产产品→市场。

总之,一个产品的设计投产,需要调查目标市场,设计做到适销对路,生产上要保证原料供应和产品质量。

三、纺织品设计的类型在实际生产中,纺织品设计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一)仿样设计仿样设计就是根据样品进行再设计,可以是按照样品复制出完全相同的织物,也可以是仿照样品的某些特征进行设计。

仿制设计前必须认真分析样品的外观特征、织物规格和原料性质。

其步骤一般为:(1)分析来样,以获得必要的设计资料。

正确的分析结果对制订产品的规格和纺织染工艺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确定产品的主要结构参数。

(3)设计织物的纺织染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仿样设计一般要先打小样,并经过先锋试样,仿制成功后放大样。

(二)改进设计根据用户对某一织物的改进要求,从分析消费者意见入手,对织物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改进。

(三)创新设计根据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发展,充分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性能的纺织产品。

第二节原料设计织物性质首先决定于原料。

要制织不同用途的织物,应选用不同的原料,目前能供人们设计开发纺织产品的纤维材料很多。

除常规的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外,还有许多新型纤维,如变性纤维、超细纤维、双组份纤维、Tence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乳酸纤维等新型材料。

在原料选择时,应根据产品的用途、特点及对象,选择相应的纤维原料及其混纺比。

第三节纱线设计(一)纱线的线密度纱线线密度的确定是织物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线密度大小对织物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根据织物的品种和要求加以选择。

轻薄织物用细特纱,粗厚织物用粗特纱。

(二)纱线的捻度纱线的捻度与织物外观、坚牢度都有关系。

在临界捻度范围内,适当增加纱线捻度,能提高织物的强力,但捻度过大,织物手感变硬挺,光泽较弱。

捻度较小的织物手感柔软,光泽较佳。

(三)纱线的捻向1、织物中经纬纱捻向的选择与配置纱线的捻向分为Z捻(右捻)和S捻(左捻)两种,一般线织物中,单纱常用Z捻,股线则用S捻,利用单纱与股线捻向相反来达到股线结构的稳定,但对于轻薄、挺爽织物与绉织物而言,为保证产品风格,则常采用股线与单纱Z-Z同向捻的情况,如棉织中的巴厘纱,毛织中的台茸绉。

织物中经纬纱捻向的配合对织物的手感、厚度、表面纹路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经纬纱捻向的配合有四种形式,即Z捻经纱与Z捻纬纱,S捻经纱与S捻纬纱的同捻向配合;Z 捻经纱与S捻纬纱,S捻经纱与Z捻纬纱的不同捻向配合。

当经纬纱捻向相同时,织物的手感、染色效果等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织物显得薄而紧密。

2、纱线捻向与织纹的关系由于纱线捻向不同,纤维在纱条中的走向不同,对光线的反射方向不同,会影响织物表面的光泽与纹路的清晰程度。

(1)织物表面纱线浮长段上的反光带现象浮在织物表面的每一纱线段,在光线照射下,在一定区域上能看到纤维的反光,各根纤维的反光部分排列成带状,称作“反光带”。

由纤维反光构成的反光带的倾斜方向与纱线捻向相反。

(2)斜纹、缎纹类织物的织纹与纱线捻向关系织物组织结构、经纬纱原料等条件相同的纱线浮长段,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其反光特征相同。

但是如果组织的织纹方向不同,会得到一个斜纹清晰而另一个斜纹不清晰的不同结果。

第四节密度与紧度设计织物经纬密度的大小和经纬密度之间的相对关系是影响织物结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织物的风格和物理机械性能。

显然,经纬密度大,织物就显得紧密、厚实、硬挺、耐磨、坚牢;密度小,则织物稀薄、松软、透通性好。

而经密与纬密之间的比值,对织物性能和外观风格的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织物中密度大的一方纱线屈曲程度大,织物表面即显现该方纱线的效应。

织物经纬密度的大小和经纬密度之间的相对关系通常根据织物的性能与风格来确定。

第五节组织设计与花型设计织物组织的选择要根据织物的用途及所要体现的织物的外观风格来决定,同时也要考虑与传统织物的延续与变化。

所选用的织物组织可以是前述各章中学习过的各种组织。

织物组织的变化可影响到织物外观的变化,如我们十分熟悉的纵条纹组织,当使用破斜纹组织构作时,会产生一种外观效应;当用两种不同组织并列而构成时,会产生另一种外观效应。

织物的花型设计即织物的花纹图案设计,它与织物的组织有关,与所使用的纱线有关,也与所使用的色经、色纬排列有关。

不同的组织可形成不同的花型效果,不同的纱线颜色及排列组合也会产生不同的外观效果。

如斜纹组织形成斜纹纹路,蜂巢组织形成的蜂巢状外观,网目组织形成的网目形状;若采用同一组织,但使用了花式纱线(如节子纱、断丝线、环圈线、结子线等),则织物的外观会产生不同的花型效果;若采用同一组织,但色经、色纬排列顺序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配色模纹效果。

因此,织物的花纹图案是与织物的组织、纱线的形式、纱线的颜色选择密不可分的。

第六节纺织染整工艺设计织物所用的原料不同,产品的类别不同,则加工时所使用的工艺及设备也有所不同。

设计者应制订出合理且经济有效的工艺流程,选择恰当的工艺参数,以实现上述的设计内容。

1.纺织加工纺纱加工是要根据织物的风格要求所设计的纱线的线密度、捻度及捻向,通过合理的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将纺织纤维加工成为所需要的纱线。

织造加工是形成织物的主要加工工序。

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织造设备及不同的工艺参数。

如大提花织物需要用纹织机,起绒织物(如漳绒)要用起绒杆,毛巾织物需要特殊的打纬机构,若采用带有升降的扇形筘,就可织出经向有波浪形花纹的织物;2.机械后加工不同织物有其不同的外观特征,而有些织物的外观特征需要由相应的机械后加工整理获得。

3.织物的化学染整处理织物的化学染整后处理方法,除大家熟悉的漂炼、印染、丝光整理外,还有许多其它染整处理方法。

印花方法、烂花整理、 染纱方法、涂层整理、树脂整理、高档多防整理等。

第七节织物规格设计织物的工艺规格设计是保证织物风格、织物顺利织造的重要环节。

需要根据织物的用途、要求及生产工艺来确定织物的主要工艺规格。

织物的主要工艺规格包括:织物的幅宽、匹长,织物的织造缩率、整理缩率,经线的线密度,织物的密度,织物的组织,总经根数,所用筘号,上机筘幅,用纱量,织物重量等等。

色织物设计时还要考虑色纱排列、劈花和排花。

例如:T/JC 50/50 13/13 524/283 160 1/1府绸C 64/64 276/189 160 1/1平布第十二章机织物设计凡是未经漂白染色的本色纱线组成的织物都可称为白坯织物。

白坯织物一般是指棉型及中长白坯织物而言,它包括本色棉布、棉型化纤混纺、纯纺、交织及中长等织物。

白坯织物主要应用平纹、斜纹、缎纹以及小提花等组织。

第一节 棉织物设计一、白坯织物设计(一)白坯织物的分类及其风格特征(二)白坯织物主要结构参数设计(三)白坯织物的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织物规格设计时,应根据实际用途和使用要求进行。

本色棉织物的规格内容主要包括:编号及名称、幅宽、经纬纱线密度、总经根数、经纬密度、筘号、筘幅、每筘穿入数、织物紧度与织物组织等。

主要的规格设计与工艺计算如下:1、织物幅宽织物幅宽以厘米、米或英寸为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