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3)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2)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的哲理.教学关键:抓重点句品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尔卑斯山〞吗?那你更听说过〝阿尔卑斯糖果〞,也一定吃过,它有好多种口味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像阿尔卑斯奶糖一样永远甜美,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1.板书〝暴风雨〞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暴风雨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艳阳天.这就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板书〝启示〞理解〝启示〞的含义.(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3.板书〝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见识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在进入暴风雨之前,我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窒息霹雳瓢泼抽咽铿锵和煦擦拭依偎翩翩起舞无与伦比江山似锦辗转反侧2.根据词意抢答词语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的样子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起舞(大家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反应敏捷,基本功非常夯实.相信大家的心理素质也非常扎实.那就让我们勇敢地走进暴风雨,去聆听暴风雨的启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读出感情2.从文中找出昨晚和今晨发生变化的一句话,并用这句话中一个词语分别概括昨晚和今晨的特点.四.深入理解,升华情感1.怎么理解〝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1)暴风雨的〝狂暴〞具体体现在哪些段落?用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理解① 雨之前:闷热.窒息,闪电划破.雷声如大炮轰鸣;② 雨来时:闪电.霹雳.瓢泼大雨.撕开.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摔.敲打.冲击.激动人心等.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雄壮而激越:第一段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展现出来;第二段抓住动词形容词欣赏用词的精妙;第三段置换词语体会文中词语的表现力.写法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为我们的作文增光添彩(2)〝而它带给人们的绚丽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哪些语句展示了雨后的美景?①雨后美景:鸟儿唱.喷薄日.花草伸.水珠闪,山披丽装.村舍发亮.花散芳香,江山似锦,风景如画.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可抓住一句话来说)③朗读指导,轻柔而快活.(这场既雄壮奔放有温婉柔美的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启示呢?从文中找出答案)2.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启示?用文中话回答.你是怎样理解的?考试中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该如何做?五.美读1.第一段男单读2.第二.三四段男生合读3.第五段女单读4.第六段女合读5.第七.八段女单读6.第九.十段女生合读7.第十一.十二男女齐读六.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体会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题西林壁》的异曲同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小结:阿尔卑斯奶糖,让我们时时感受生活的甜美,阿尔卑斯的这场暴风雨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黑夜中孕育着黎明,狂暴中孕育着平静.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该全面,切不能以偏概全.全面地看待问题,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广泛的视角,它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来发现,一双聪耳来聆听,打开心窗来收纳一切美好.这样,在我们人生旅程中的暴风雨袭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聆听心中的欢歌.八.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积累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3.想象课文描写的景物,选择印象最深的画一画.板书设计:_.暴风雨的启示昨晚—→ 今晨狂暴绚丽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_10段).(1)指名读这几个段.(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2.质疑.(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_6段,勾画重点词句.(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指导感情朗读.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六.总结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1.复习导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3.板书课题:_. 清平乐·六盘山4. 课题质疑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_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_35年_月.)3.自由读课文.4.自学生字及词语.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5.汇报交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缨.缚.梁.眺.陕.诵读准后鼻音字:缨.梁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3.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四.创作背景_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_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五.理解课文,感悟朗读.1.过渡: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_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2.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6).指导有感情朗读.(7)引导背诵.与辛弃疾的《清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七.课堂练习1.这首词的作者是——,他是在——年——月,在——写的.2.不到长城非好汉,使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表达了——————————.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指——,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板书设计:_.清平乐·六盘山_35年9月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壮志凌云)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第四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
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柏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小说。
单元主备人:。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优质版教案
正面描写: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侧面描写:曹军闻之,尽皆股栗。这些描写都能感受到张飞的神勇。(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二、“交流平台”的教学
过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呢?结合课文说一说。(出示课件4)(板书:交流平台: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先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出示课件5、6)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的经历?写一写内心经历这些事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出示课件16)
示例: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忘记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出示课件17)
4.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枫桥夜泊》3. 《观书有感》4. 《月光曲》生字词1. 草原:草原、辽阔、牧羊、奶牛等。
2. 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江村、寒山等。
3.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窗前、明月等。
4. 月光曲:月光、钢琴、旋律、和谐等。
成语与谚语1. 成语:一望无际、水平如镜、自由自在等。
2. 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以及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措施1.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2. 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3.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写一段话。
4.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作文。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周: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
2. 第二周:讨论教学措施、课后作业设计等。
3. 第三周:试讲、评课、完善教学方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9篇)老师施爱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老师可能会根据课程提早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有哪些可以用来参考的教案模板呢?我们特意搜集和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进步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妙。
三、教学设想在老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
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漫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表达出浓浓的亲情。
如今,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构造线条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考虑以下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考虑后答复,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漫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②围绕“漫步”这件事理出文章构造线条。
指名答复。
如学生答复不出,老师可围绕“漫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
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漫步;全家一起漫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漫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时机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时机还很多。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1.回顾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历或想象的故事,激发创作灵感;2.习作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人物、场景,以及运用情节设置、悬念等技巧编写故事;3.学生习作: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独立创作一篇以“笔尖流出的故事”为主题的作文;4.习作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创作的基本技巧、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故事创作方面展现出很大的兴趣和潜力。他们对于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和巧妙设置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学生在进行习作练习时,普遍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同学花费过多时间在开头部分,导致后续部分草草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习作时间安排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整篇作文的质量。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一些同学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故事创作的基本技巧,如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情节设置与悬念等。这些技巧是让故事更具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凡人不凡故事会》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任务群教案第4单元《凡人不凡故事会》人文主题分析“小说大多是虚构的 ,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单元篇章页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 ,分别是谈歌的《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和杨旭的《金色的鱼钩》。
三篇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 内容生动感人。
除此之外 ,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 :请你支持我”“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从阅读到表达 ,从回顾到运用 ,既加深了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 ,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 同时培养了学生迁移运用课内学到的小说阅读的方法的能力 ,培养阅读的兴趣。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小说 ,关注情节、环境 ,感受人物形象”。
关于“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范畴的阅读要素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作出了循序渐进的安排。
从四年级开始 ,有关人物描写的学习增多 ,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到“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体会人物的内心”,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本单元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尤其是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 , 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课文 ,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发挥想象 ,创编生活故事”。
“编写故事”训练贯串小学阶段 ,关于“想象”和“创编故事”学生已有基础 ,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在于创编的是“生活故事”,并且要根据给定的环境和人物设计情节 ,把故事写完整 ,这与之前的续写故事、编童话、编神话故事就大为不同了。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 , 已经具备了阅读文本、品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师要把握好创编故事的适切度 ,习作要求是以生活故事为主 ,虽然和阅读要素有关联 ,但并不等于要求学生创作短篇小说 ,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 习得小说阅读的方法后 ,再结合具体文本 ,通过梳理情节 , 留心环境描写 ,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小学语文教案六上第四单元分析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导语页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组织单元内容,分别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分别是谈歌的《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和杨旭的《金色的鱼钩》。
一篇微型小说,两篇短篇小说。
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课文编排《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已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则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是统编版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这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从输入到输出,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感知文本,紧扣关键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掌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妙处。
3.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象,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基本写法。
4.在自主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感受老支书勇担责任、舍己为人的精神,桑娜和渔夫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等,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通过多种方式,学会22个生字,在语境中运用28个词语。
2024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及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难点:理解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妙。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大自然的语言,如风雨、雷电等。
5. 例题讲解:选取课后练习中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2. 主要内容:生字词:暴风雨、雷电、彩虹、四季等。
大自然的语言:风雨、雷电、四季变化等。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并举例说明大自然中的语言。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认识。
2. 答案:(1)课后练习中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例如: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夏天,骄阳似火,蝉鸣蛙声;秋天,硕果累累,落叶归根;冬天,白雪皑皑,北风呼啸。
(3)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实践情景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课堂讲解部分时间较长,导致随堂练习时间较短,今后要注意调整课堂节奏。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穷人 优质版教案
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8)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
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
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
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9)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海明威
贫穷造成了饥饿,也造成了英雄。
——莫扎特
七、课堂演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42)
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43)
我们今天深入学习了小说《穷人》。
尽管小说的题目是《穷人》,
但这些所谓的穷人却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在他们心灵的深处
永远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辉。
穷人,不穷!
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4)
(1)修改完善自己的小练笔。
(2)寻找并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小说作品。
(选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穷人》这一课,首先参照目标重点,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并能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这一课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默读了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初步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到了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品质,并借梳理文章,使学生掌握如何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前两课《桥》《穷人》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抓情节、环境、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这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重点词句,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品读,体会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价值观。
本文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在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真切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活动意图说明:交流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的语句,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老班长崇高的人物品质。
【板书设计】
老班长 鱼钩 三个病号
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作业设计
课题
《金色的鱼钩》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
目标
பைடு நூலகம்1.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找出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关键语句,体会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
(2)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合作交流解决。
(3)小组合作,读好片段。
2.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情节,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谈出感受,并相机指导朗读。
能够通过圈画批注,找到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4.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课件。
一交流平台1.回忆课文,说形象。
(1)请同学分别说一说本单元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出示课件2)《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主要人物是老支书。
《穷人》:桑娜和渔夫收养了邻居的两个遗孤。
主要人物是桑娜。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带领三位生病的红军战士过草地。
主要人物是老班长。
(2)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班长的形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关心战士、勇担重任的老班长。
(3)说一说本单元中的三篇小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2.理解形象,学方法。
(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出示课件3)①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②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③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2)教师指导: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理解人物形象。
(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然后讨论怎样理解人物形象,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的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1.部分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出示课件4)(1)学生读教材中“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片段讲了什么内容,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张飞。
(勇猛威风) (4)明确: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5)练习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讨论怎样可以读出人物的神勇之气?(提示学生关注动作、环境、节奏)(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2.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出示课件5、6)(1)学生自读,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不安、害怕、担心的心理活动,以及“我”看到邱少云被火烧时担心、难过、伤心欲绝的心理活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电子教案
1.学生受已有认识的限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工艺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
12姥姥的剪纸2课时
13牛郎织女2课时
14安塞腰鼓2课时
练习42课时
12姥姥的剪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4.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理课文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剪纸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穷人》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穷人》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
(倾听你的内心)1.交流阅读体验。
1.导入:小说都是虚构的,但都有生活的影子,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都能打动我们,让我们的心情随之起伏,心灵为之震颤。
我们学习了《桥》《穷人》,谈谈你的阅读体验吧! 生能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导入,对阅读方法进行回顾,小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总结学法,练习提升。
(倾听你的内心)(指向目标1)1.生交流分享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2.生自读“交流平台”第2-4自然段,勾画、批注、总结学法,交流汇报。
3.师生共同梳理结果。
4.以课文《穷人》为例,小组合作整理成表格。
5.展示成果。
6.练习巩固,生自行用表格的形式梳理《桥》。
1.过渡: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
你在阅读小说时,一般会怎样理解人物形象呢?2.出示“交流平台”第2-4自然段,组织生阅读探究、交流汇报。
3.梳理结果并板书。
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①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②关注小说情节。
③借助小说的环境描写。
4.引导学生以课文《穷人》为例,小组合作整理成表格。
5.师相机指导。
6.师组织理,展示,评改。
能自主阅读“交流平台”2-4自然段,并梳理出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梳理。
能尝试运用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梳理《桥》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首先通过小组合作从人物语言描写、小说情节、环境描写三面对梳理《穷人》一课,理解人物形象。
然后,尝试运用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梳理《桥》,并在分享中修改、完善自己的梳理。
环节三:朗读片段,品悟人物。
(倾听你的内心)(指向目标2)1.倾听,并说说语段中的故事情节。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使幼儿简单了解京剧这种传统戏曲艺术,萌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曲艺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
2、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京剧人物,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戏曲种类,是我国国粹。
3、引导幼儿认识京剧特有的脸谱,了解典型、简单的京剧唱腔及台步。
[活动准备]1、请幼儿搜集有关京剧演员剧照、脸谱。
2、准备京剧小戏装,录音磁带,椭圆形纸及彩笔若干。
3、准备生、旦、净、丑角色的京剧唱腔录象。
[活动过程]1、请幼儿相互交流对京剧的感受与认识。
如:你听过京剧吗?你喜欢京剧吗?2、观赏京剧剧照、脸谱、服饰等,了解剧照和图片中有关京剧人物(生、旦、净、丑)。
3、比一比、找一找。
(1)比较几种京剧脸谱的差异。
(2)找出脸谱上的额头、眉毛、鼻、嘴等处花纹对称的特点。
4、观看京剧录象片段,并鼓励幼儿学习和模仿典型易学的唱腔及台步(生、旦、丑)。
5、大胆尝试在椭圆形纸上为脸谱五官化妆,并涂上自己喜欢的人物的颜色。
6、带上自制脸谱,相互欣赏,并穿戴小戏装,在京剧唱腔的伴奏下,进行模仿和表现。
[延伸活动]1、可展示一些京剧剧照、名家、脸谱等,以丰富幼儿对京剧的认识。
2、表演区可播放京剧经典唱段,让幼儿模仿其中易学的唱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篇二」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觉得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
生2:我觉得这篇课文写灯光的目的是怀念郝副营长。
生3: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你们都很会读书,发现的问题真不少。
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由说。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并说一说: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1:在我们围歼敌人的一次战斗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他自己却牺牲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指向目标1)1. 生分享参加原创故事评选活动需要准备什么。
2.生读评选要求。
3.生谈启发。
1.创设情境——“原创故事征集令”的评选活动2.出示评选要求并抽生读(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读了评选要求,对你写好故事有什么启发吗?4.师总结能声音洪亮朗读评选要求。
能大方自信分享自己的启发。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原创故事征集令”的评选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评选要求的读和悟,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环节二:联系生活,理解人物特点(指向目标1)1.选择最熟悉的故事情境。
2.交流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3.联系生活,思考淘气包可能会做什么事。
4.结合生活理解“雷厉风行”。
5.联系生活,交流充满年轻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是怎样的。
1.书中给出的三组情景,大家最熟悉的是那一组?2.以第一组为例,这组故事中分别有哪些人物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3.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思考版。
3.看到淘气包,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镜头。
4.那这个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呢?什么是雷厉风行?5.如果他看到张明正在用毛毛虫搞恶作剧吓唬女同学,他会怎么做?6.那这个充满年轻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会是怎样的?能交流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能联系生活思考不同的人物特点具体是什么样的,会做什么,从而理解人物形象。
活动意图说明: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回忆和想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曾经做过的事情,将书中人物和现实生活进行勾连,让人物形象立起来,为学生编故事打下基础。
环节三:构思情节,丰富内容(指向目标1,目标2)1.思考《桥》《穷人》和《金色的鱼钩》三篇名作的共同点。
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分别是什么。
3.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构思,每个同学都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则要进行点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篇1知识与技能1、根据给出的情境找出编故事的关键词,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2、学习构建故事框架以及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将想象延伸。
3、学习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想象编故事,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
重点创编出合理、有新意、有波折的故事情节,并能将故事写具体、写精彩。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会讲故事吗?很多精彩的故事都是人们精心编造、虚构出来的,大人们能编,小朋友也可以编,你们想编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创编简单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设置情景,展开思路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彩的故事。
我们还一起给这些故事定了这样一个标准:要素齐全、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人物鲜明。
(学生齐读)要素齐全就是说故事中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除了这几条,你觉得好的故事还要具备什么?(出人意料? 合情合理。
)这节课,就让我们对照这个标准一起来编一个故事。
2、(课件出示)早晨起来,丁丁向窗外一看,发现屋外神奇地出现了一座城堡。
他跑到城堡前,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
里面是谁?这时,城堡的门吱吱呀呀地开了,丁丁走了进去……(1)对照好故事的标准,看看这段话已经有了些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
)接下来思考:①这段话里已经有了一个人物——丁丁,那故事中除了丁丁还有谁吗?从哪里知道的?(奇怪的声音。
)②好,那我们往下想想!我们要想象眼前真的出现了一座城堡。
突然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播放三种奇怪的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你觉得这种声音奇怪吗?过渡:同学们,城堡里奇怪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奇怪的事情也有一大堆!丁丁进去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畅想吧!③丁丁听到了什么声音?他进去后循着声音看见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用三四句话简要地在小组内说一说。
(2)同学们都是想象的高手,编故事就像我们向着不同的方向走能看到不同的美景一样,那我们向着不同的思路就能编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六上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关注故事的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语言应用:引导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能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思维能力: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习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难点: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第一课时一、导入1.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都是虚构的故事,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板书课题从“生活中找”我们指导本单元的作文记叙文题目自拟二、进入习作1.我们一起看看单元给出的三个情景。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人物:淘气包张明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志愿者徐明环境:月光下的村庄人物:铁蛋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读来比较吸引人。
下面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者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2.本次习作要求根据提供的情境或自创情境的内在联系,大胆、合理想象,创编出完整、丰富的故事,故事主题要突出人物的美好心灵。
笔记流出的故事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呢?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主题:人间真情:亲情、友情社会公德:讲文明、护环境精神意志:拼搏、坚持不懈3.巧设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情节。
想要写出一个优秀的故事,情节构思是关键。
故事的构思其实就是故事内容的想象,好的构思往往能够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在构思故事情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故事写完整。
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由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单元分析】
走进本单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革命者英勇斗争的画面。
在《毛泽东诗词两首》中,你会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一代伟人毛泽东博大的胸怀与豪迈的气概。
《翻越大雪山》讲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
歌颂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走进《黄河大合唱》会感受到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和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抗日英雄杨靖宇》刻画了一个大无畏的英雄人物——杨靖宇的形象。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文章感情真挚,感人肺腑。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和爱戴之情,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革命战士顽强的意志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指导学生学习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革命战士顽强意志及大无畏精神。
2.指导学生学习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课时安排】
10课时
13 毛泽东诗词两首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势雄伟的壮丽诗篇。
2.出示诗题《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3.学生反馈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4.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图和诗人毛泽东。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歌,自学生字词。
2.再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和节奏。
3.指名配乐范读,师生评价。
三、细读理解,品味诗境
1.再读诗歌,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歌意思,师巡视指导。
3.学生自由汇报。
4. 出示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1)指名介绍诗句的意思。
(2)讨论:从“只等闲”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5.出示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1)学生齐读。
(2)通过“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体会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3)通过“腾细浪”、“走泥丸”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6.出示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板书设计:
13 毛泽东诗词两首
七律·长征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只等闲”巧渡金沙江英勇无畏
飞夺泸定桥乐观向上
喜踏岷山雪
清平乐·六盘山
看到想情
上半阕:天云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幸福而自豪
下半阕:峰旗战士“何时缚住苍龙”对革命的坚定和信心
14 翻越大雪山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引导学生思考: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是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引导:“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
(默读第6自然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3.引导朗读,并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四)学习第7~12自然段
1.读课文第7~11自然段,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第11自然段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三、总结,升华情感
1.引导理解第12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受胜利的喜悦,想象红军胜利会师后,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作业,巩固加强
1.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4 翻越大雪山
天气寒
物品缺
地形险 有危险 顽强的意志
空气薄 呼吸难 真挚的友
情
15 黄河大合唱
板书设计:
15 黄河大合唱
16﹡抗日英雄杨靖宇
板书设计:
16﹡抗日英雄杨靖宇
突围五天分开突围独自周旋
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爱护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