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垂线和平行线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与垂直线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与垂直线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2d33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d.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与垂直线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
2. 技能目标:观察和辨别平行线和垂直线,能够准确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准确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线条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铅笔、橡皮、图形卡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练习册、课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画板上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思考。
2. 引导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卡片上的线条关系。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和性质。
3. 知识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索和描述,教师对平行线和垂直线进行定义和解释,并举例说明。
解释时可以用几何中常见的词汇和概念,如“两条线段的形状和方向完全相同的线段是平行线”,“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线段是垂直线”。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练习册上画出满足条件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表扬正确答案。
5.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学生可以利用直尺测量角度,判断是否为直角,并通过观察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
6. 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与学生共同归纳记录到课本或笔记中,以便日后复习与回顾。
7. 课堂反馈教师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布置练习册上与平行线和垂直线相关的习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线条关系的能力。
垂直与平行 教案(优秀9篇)
![垂直与平行 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84e5e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c.png)
垂直与平行教案(优秀9篇)教学重难点:篇一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垂直与平行》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想象感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谁知道直线有什么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这样一张纸,大家拿出来摸一摸这个平面。
(学生活动)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的想象活动,想象一下把这个面变大会是什么样子?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
(声音缓慢)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
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把他们所想象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画下来。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建立表象1、画图,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画在白纸上。
2、展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教案
![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f5a3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4b.png)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二、知识讲解考点1:理解一平面内平行与相交的关系理解一平面内平行与相交的关系线之间的关系线之间的关系① 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行线。
例1: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例2: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
…………(×):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
…………(×)② 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定相交。
相交还分为垂直和不垂直。
垂直: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即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交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适用学科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 适用年级 小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适用区域 景山版景山版 课时时长(分钟) 80分钟分钟知识点 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教学目标 1.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垂直)的位置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垂直)的位置关系,会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相交的。
会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相交的。
2.2.会画平行线和垂直线段。
会画平行线和垂直线段。
会画平行线和垂直线段。
3.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同一平面内平行与相交的概念理解同一平面内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并会解决实际问题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内平行与相交的概念理解同一平面内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并会解决实际问题并会解决实际问题考点2: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画法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画法.. ① 平行:平行:11、 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3461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4.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垂线;2.能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画垂线方法;3.能够理解垂线的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垂线。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垂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如何画垂线;3.垂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垂线,以及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课学习的水平、直角等概念,进而引出垂线的概念。
老师还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垂线的应用,比如说照相机上的水平仪器。
2. 学习(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垂线的长度相等、交点处为直角等基本性质。
并可辅以图片。
(2)如何画垂线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画图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和圆,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确定垂线和直线上的点,进而掌握如何画垂线的方法。
练习可设置在练习本上。
(3)垂线的应用通过介绍垂线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在建筑、摄影中使用垂线,让学生感受到垂线的实际意义。
并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画垂线的方法之后,通过实际的练习,运用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也可设计多个例子进行练习。
3.巩固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画垂线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和记忆。
可在练习本中进行。
四、教学重点1.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画垂线的方法;3.理解垂线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难点1.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2.学生初次学习如何画垂线。
六、板书设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画垂线垂线的应用场景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于垂线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平行线和垂直线大班教案
![平行线和垂直线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d4e2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2.png)
平行线和垂直线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基本概念;2. 能够判断给定的线段是否平行或垂直;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平行线和垂直线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判断;2. 教学难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铅笔、纸张;2. 实物准备:两根平行线段和两根垂直线段的图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直线,思考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直线?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线和垂直线。
2. 讲解(约10分钟)2.1 平行线的定义和判断方法通过教具展示两根平行线段,解释平行线的定义:如果两根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任意一点和其中一条直线连成的线段,与另一条直线都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当两条直线之间不存在交点时,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2 垂直线的定义和判断方法通过教具展示两根垂直线段,解释垂直线的定义:如果两根直线相交,并且交角为90度,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帮助学生理解垂直线的判断方法:当两条直线相交且交角为90度时,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线。
3. 练习与应用(约15分钟)3.1 给出线段示意图,让学生判断线段之间的关系,如平行、垂直或者无关系。
教师可通过示意图、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
3.2 给出两组线段,让学生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自己设计练习题,与同桌合作解答。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并互相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4. 拓展与延伸(约20分钟)4.1 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示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其中的线段关系。
例如,讲解垂直线段与水平线段、斜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例子。
4.2 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小实验,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再画一条垂直于其中一条平行线的线段,并观察它们之间的角度关系。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8be3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f.png)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64——65页内容,练习十一1——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小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知识,谁还记的?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直线和角的知识。
3、老师举起一张白纸说: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吗?请大家闭上眼睛。
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还在变大,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中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4、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用彩笔画在纸上。
(老师巡视)(1)学生回忆口答直线和角的知识。
(2)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平面无限变大,出现两条直线。
(3)学生动手画两条直线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准知识起点,展开精彩的课堂。
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
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请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互相看看,画的一样么?谁想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同一个平面内想象的两条直线竟出现了这么多样子,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为了分类方便,我们给它们编上序号)3、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类,老师巡视指导,听取学生的想法。
4、组织交流(1)让分的类多而细的小组汇报。
四年级数学上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上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15eb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6.png)
四年级数学上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10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3、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学具教具:课件、纸,彩笔,直尺,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课件1课前播放音乐)一、画图感知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谁能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伸)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
1、动手画一画师:(出示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闭上你们的小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平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睁开你们的眼睛,把你刚才想象的两条直线用直尺、彩色笔画在纸上。
(学生动手画,出示课件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2,学生展示作品画完的同学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同吗?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画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黑板上这几组直线,按照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3,学生讨论分类:分为两类:相交,不相交分为三类:相交,不相交,快要相交分为四类:相交,不相交,相交成直角,快要相交…………………………………板书:相交:()()( )( )成直角:()垂直不相交:( ) 平行同学们讨论得真认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
(出示课件3)揭示课题:垂直与平行板书:垂直与平行二揭示概念:互相垂直,互相平行1.揭示互相垂直的概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什么呢?(角)想象一下,两条直线相交可能会形成什么角?锐角,钝角,还有直角,我们一起来看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直角的特殊位置关系。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27c6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0.png)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7篇)《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教具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会自由发言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类方法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2af2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e.png)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垂直与平行》的教案1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能准确作出判断,会动手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小组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等概念,会进行判断;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直线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直线都有哪些?学生仔细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同时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张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如栏杆,电线,筷子等等,提问学生: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对于平行的'能回答它们朝着相同的方向,相交的能回答朝着不同的方向。
从而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平行与垂直。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首先,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提问学生:仔细观察任意两条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一共都有哪些情况?接下来教师讲授,我们发现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我们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那么没有相交的直线再画长一些它们会相交吗?如果不相交它们还会相交吗?我们生活中有这种不相交的例子吗?请学生回答并板书总结。
之后教师讲解在同一个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结合平行直线的概念,提问学生:直线相交有什么哪些情况呢?引导学生用三角尺对直线夹角进行测量,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学生用三角板对4个夹角进行测量,发现有60°和120°,有4个角相等,即4个角都是90度。
教师讲授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133640b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f.png)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和绘制垂线与平行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等。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相交或不相交的情况,你们知道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吗?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垂线与平行线。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垂线与被垂线相交成直角。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2)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 演示垂线与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1)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垂线。
(2)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行线。
4. 引导学生观察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墙壁的角落、书本的边缘等。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绘制垂线与平行线,巩固绘制方法。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平行线和垂线,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3. 总结:平行线和垂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1. 练习题:绘制垂线与平行线,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 思考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平行线与垂直线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行线与垂直线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797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e.png)
平行线与垂直线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 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线段之间的关系。
3. 掌握使用直尺和直角尺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直尺、直角尺和一些图形卡片。
2. 学生准备铅笔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当我们看到两条好像永远不会相交的线,我们会叫它们什么?”同学们可以一起回答:“平行线!”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如果两条线段相交成直角,我们会叫它们什么?”学生们可以回答:“垂直线!”教师可以用直线示意板板书这两个概念的名称。
Step 2:线段关系的观察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图形卡片,例如两条平行线和两条垂直线的图案。
通过观察图案,学生们讨论这些线段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是如何判断的,并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Step 3: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教师向学生们展示直尺和直角尺,并教授使用这些工具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同时让学生们跟随进行练习。
学生们可以在作业本上练习绘制不同形状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Step 4:小结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巩固学生们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如何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或垂直,以及如何使用直尺和直角尺绘制这些线段。
同时,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Step 5:拓展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你们在家中或学校中能找到哪些平行线和垂直线呢?”学生们可以找出实际例子,并描述线段之间的关系。
Step 6:作业布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例如绘制一些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图形,并写下观察到的线段关系。
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通过观察图形判断线段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垂直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垂直](https://img.taocdn.com/s3/m/c2d6746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b.png)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垂直主题:平行和垂直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识别这两类线。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线段之间的方向关系,判断它们是否平行或垂直。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平行和垂直线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及特点,如何判断线段之间的方向关系。
难点: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2. 教师准备相关练习题目,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方向关系,引出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二、展示(10分钟)教师展示几组直线,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它们是平行线、垂直线还是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关系。
三、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特点以及判断方法,在实例中帮助学生理解。
四、示范(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些线段,并让学生判断它们的方向关系,引导学生分别用符号表示平行线和垂直线。
五、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和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反思。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之间的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966a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9.png)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能够判定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4.能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条件。
3.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条件。
4.如何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5.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给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之间的关系。
如两根相交的木材,两排高楼之间的直线等。
2.引入概念:告诉学生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垂线是指两条直线相交时,互相垂直的直线。
平行线是指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3.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条件:告诉学生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1。
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4.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条件:告诉学生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5.如何画出垂线与平行线: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垂线与平行线。
如根据给定的直线和一点,可以画出通过这个点的垂线;根据给定的直线和一点,可以通过这个点画出与直线平行的直线。
6.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通过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如利用垂线将一个角平分,利用平行线求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
7.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四、教学资源1.教材:教材中有关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和习题。
2.课件:课件中有垂线和平行线的相关图片和示意图。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于垂线和平行线概念的理解程度。
2.练习题评价:通过布置练习题,评价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判定条件,能够画出垂线与平行线,并能够应用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f276b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5.png)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四上《数学》p64~65,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举例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平行线” “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具准备:长方形白纸2张、三角板、水彩笔两支、点子图。
教学预设:一、情境引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校园图片介绍(课件)2. 展示运动场中的六幅照片观察比较六幅照片,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课件演示,(配以讲解)在第一幅图中,我们用两条直线来表示出两根支架的位置关系……(2)观察每幅图中有几条直线?(板书:两条直线)(3)现在请你从屏幕中选择相对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并把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4)刚才大家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张纸面上,我们就可以把两条直线看成在同一个平面内。
(板书:同一平面内)小结:今天,我们就是要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平行与垂直(一)一次分类,认识平行(1)你能根据每组直线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吗?想一想,再同桌轻声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2)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
总结并课件出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你是如何理解互相平行这个词的意思的?请同桌联系图意说说,谁与谁互相平行?(二)二次分类,认识垂直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根据图意,你觉得两条直线相交会出现又哪几种现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画垂线平行线教案
![画垂线平行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b9e4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a.png)
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学目标:1、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与平行线2、培养初步的操作技能3、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教学重难点:1、掌握垂线的画法,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一、练习巩固、导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理解了垂直和平行这两种直线的特殊关系,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师:刚才同学说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今天我们要在昨天学习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学习画垂线和平行线。
(揭示课题并且板书)二、教学垂线的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学生尝试画一画师:请在直线上任意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试着画一画)(2)交流反馈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并讲解(3)电脑演示画法并且小节:先画一条直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个点上(4)再次同桌合作试画要求:先给同桌画上一条直线和定点,请同桌根据要求画垂线。
画完后验证交流。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刚才我们学会了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个定点在直线外呢?你能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2)同桌讨论画法并反馈(3)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4)展示并反馈小结方法:先让三角尺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另一条边画直线。
(一贴、二靠、三移、四画)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
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1)师:为了方便某村庄居民的出行,打算在村口修建一条通往公路的小道(课件出示)想一想:从村口出发到修到公路的哪一处最近,成本最低。
(在示意图上提供若干个点)(2)独立试画,同桌交流(3)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5.2画垂线和平行线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5.2画垂线和平行线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a7259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d.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5.2画垂线和平行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使学生能够运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几何知识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直尺和圆规作图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
(2)熟练运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
(2)引导学生回顾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
2. 探究新知(1)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体会作图方法。
3. 实践操作(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作图题。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作图方法。
4.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图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1. 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直尺和圆规作图方法。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并能运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巩固提高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b963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3.png)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熟悉垂线和平行线。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往表达数学中的概念,并会举出恰当的例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举例等环节,感知生活中垂直于平行的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预备]每人: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点子图。
每组:长方形白纸4张、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进: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直线)?谁来说说它的性质是什么?(没有端点,无穷延长)(一)学生想象在无穷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假如让你画两条直线,你会怎么画?(学生短暂思考并猜想)师:听清老师的要求,把你的想法画在白纸上,每张纸只画一种,用马克笔画。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并把学生所画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
二、观察分类,初步明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展示各种情况师:老师把大家画的几种情况贴在黑板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1、平行2、交叉3、交叉且垂直4、不平行但还没有交叉(二)进行分类师: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分类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①和④是一类,②和③是一类。
师: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根据表面现象相交与没有相交分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直线碰一块儿了,形成了一个交点,就叫两条直线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2.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画垂线和平行线(教案)
![画垂线和平行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994db84028915f814dc21b.png)
教案——画垂线和平行线(斗门镇中心小学马永林)【教学内容】:教科书四年级上册66~67例2、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并能正确使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锻炼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和垂线。
(课件出示标准的模型图)像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像这样的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师生一起说说)师:今天我们这一堂课就来学习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
(二)新授画垂线师:老师这里有一条直线,请你想一想选用什么工具怎么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不用告诉我,请你画画看。
师: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师:哪些同学的画法跟他一样的?师:你们同意谁的画法?师:为什么同意他的画法?生:他的画法能确保垂直。
师:那另一种画法呢?生:不一定。
师:嗯,需要估计能力很好的同学才行,可能画的是垂直,也可能不是。
师:都肯定这样的两种画法,画出来都是直角,但是一般我们采用三角板去画的。
师:好的,老师跟你们的画法是一样的。
请看课本P66。
1.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这条直线重合。
2.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画的垂线。
师:这个画法就是我们以前画什么图形的方法啊?生:画直角师:你们会画了么?给你2个不同的,线上一点和线外一点画垂线试试看。
师:请画完的举手示意。
反馈1: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师:你们觉得画的怎么样?生:画的对。
师:错误反馈,刚刚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你们觉得怎么样?生:不对,这样画出来不是垂线。
反馈2:请你来帮他改正下如何画才是对的?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预设:错误资源(直接请同学验证下)。
《垂线和平行线》教学设计
![《垂线和平行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ab4ad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b.png)
教学内容: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与平行线。
2.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垂直和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关系,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2.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口头表达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热身师:观看视频 ,问学生孙悟空得到的宝贝是什么?生:金箍棒。
师:谁能说说金箍棒的特点. 生:它想变多长就能变多长。
师:谁能说出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的宝贝。
生:直线,射线师: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直线的特点 .生:无端点,是直的,两端无限延长。
课件演示直线的特点。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关系二. 新授1.每个学员抛两根小棒,它们落在桌上的形状,用直尺和笔,照样子画下来。
收集同学们画出来的图形,并加以整理展示在课件上。
①②③④⑤⑥师:它们看起来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那就请同学们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出现不同的分类结果。
学生因为分类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
老师提示:两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这两条直线是相交关系公共点叫交点,你能根据相交不想交对他们进行分类吗?生: ①③⑥分成一类②④⑤分为一类师:有没有不同观点?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老师可以提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得出结果: ①③④⑥⑦都是相交关系,是一类。
②⑤两条直线永不相交,是另一类。
2.认识垂直(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类(学生刚才分好的)中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点?生:都相交.师: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做交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师: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4个角,有1个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画垂线和平行线
(斗门镇中心小学马永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四年级上册66~67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并能正确使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锻炼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和垂线。
(课件出示标准的模型图)像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像这样的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师生一起说说)
师:今天我们这一堂课就来学习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
(二)新授画垂线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直线,请你想一想选用什么工具怎么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不用告诉我,请你画画看。
师: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哪些同学的画法跟他一样的?
师:你们同意谁的画法?
师:为什么同意他的画法?
生:他的画法能确保垂直。
师:那另一种画法呢?
生:不一定。
师:嗯,需要估计能力很好的同学才行,可能画的是垂直,也可能不是。
师:都肯定这样的两种画法,画出来都是直角,但是一般我们采用三角板去画的。
师:好的,老师跟你们的画法是一样的。
请看课本P66。
1.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这条直线重合。
2.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画的垂线。
师:这个画法就是我们以前画什么图形的方法啊?
生:画直角
师:你们会画了么?给你2个不同的,线上一点和线外一点画垂线试试看。
师:请画完的举手示意。
反馈1: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你们觉得画的怎么样?
生:画的对。
师:错误反馈,刚刚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不对,这样画出来不是垂线。
反馈2:请你来帮他改正下如何画才是对的?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预设:错误资源(直接请同学验证下)。
师:你觉得这样画的一定是垂线吗?
师:你们画的直角在哪里?
师:我们需要画的直角在哪里?
师:对啊,直角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师:同学们会画垂线了吗,那你们画垂线的时候还应注意什么?
生:三角尺的直角边过这个点。
师:不管怎么画,课本上这三种垂线的画法都是先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再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只不过有的要过点,有的不需要过点。
(三)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 . 这是刚才有些同学画出来的一条垂直的线段。
师: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先观察一下,你认为哪条最短?
生:垂直线段。
师:我们来比一下。
师:想象一下,往这边移呢?
生:也会越来越长
师:所以我们说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最短。
师: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齐读)
(四)新授画平行线
师:我们已经学会画垂线了,也知道了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接下来我们该画什么了?你会画吗?请你画一组试试看。
师:画好的请举手,请你展示下。
生:1、用尺或者其它工具画一组平行线。
2、直接画(用估一估的方法)
3、平移
4、用垂线画的。
反馈和交流:
师:这样画能保证是平行线吗?这样画精确程度很难保证的。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你觉得他的画法好吗?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画?这样画出来的一定是平行线吗?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种画法我们就能确保不相交。
追问:那么是不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吗?如果我们在平行线间再画几条垂直线段?你认为长度会变吗?
生:不会。
师:大家用直尺或三角板量一量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
反馈:你觉得他的画法怎么样?
生:不好,可能会不准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尺子不斜?
生:固定一下。
师:用两把尺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画出一组平行线。
师:老师的想法跟你们一样。
请看课件上的方法。
跟着课件试一试(移的时候可以往上移,往下移可以吗?)
师:一重合,二紧靠,三平移,四画。
1.三角尺的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
2.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
3.沿着直尺平移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
4.沿着三角尺的直角边画出这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画的平行线。
师:请你用这种方法检查下刚才画的是不是平行线?
师:我们再来挑战一下不同要求的平行线。
师:你能不能把你的画法展示出来?
师展示错误的资源,他是这样画的,你有意见吗?
师:看来我们同学在画平行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那么你要提醒同学什么?生:三角尺的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尺平移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这样画出来的就是平行线。
师:很好。
今天这堂课的重点是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
(五)练习巩固
1、(1)
(2)如果还要修一条过幸福镇与公路平行的小路怎么画?
2、课本P68练习十一第4题
3、画一画
请你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