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2)(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3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认识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2.[科学思维]能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特点. 3.[科学思维]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4.[科学方法]理解位移公式的意义和推导过程,并能利用公式s =v 0t +12at 2进行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5.[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速度变化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a 为一恒量. (3)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速度增加.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反向,速度减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1)速度公式:v t =v 0+at ,若v 0=0,则v t =at . (2)速度—时间图象①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②图象提供的信息:一是直观反映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二是可以求出某时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物体达到某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三是可以利用图线的斜率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即 v =v 0+v t2.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变化规律(1)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2)位移—时间图象(s t 图象)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根据实际数据选单位、定标度、描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s t 图象.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位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其图象是一个二次函数的部分曲线,如图所示.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v 2t-v 2=2as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2)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3)公式s =v 0t +12at 2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4)由公式v 2t -v 20=2as 可知在一定时间t 内,运动物体的末速度越大,位移就越大.(×)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越大,相同时间内位移越大. (×)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相同时间内位移越大. (√)2.关于直线运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 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而改变 C .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D .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通常称为匀减速直线运动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选项A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可知,选项B 、D 正确;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不一定是均匀增加,所以不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 错误.]3.(多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加速度a 、初速度v 0、末速度v t 、时间t 、位移s 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s =v 0t +12at 2B .s =v 0tC .s =12at 2D .s =v 0+v t2t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A 正确.B 为加速度为0时的位移公式,即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C 为初速度为0时的位移公式,故B 、C 均错误.D 为用平均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故D 正确.]4.(多选)下列选项图为四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图象,那么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BC [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选项A 中图线平行于时间轴,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错误;选项B 中图线斜率不为零且不变,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所以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B 正确;选项C 中图线斜率不为零且不变,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C 正确;选项D 中图线的切线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则D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t 0(1)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该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中的v 0、v t 、a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规定正方向后(通常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都可以用带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3)速度公式的两种特殊形式.①当a =0时,v t =v 0,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当v 0=0时,v t =at ,说明物体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 -=v 0+v t 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只能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st计算.【例1】 汽车以54 km/h 的速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5 m/s 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 时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以3 m/s 2的加速度减速刹车,则3 s 时速度为多少? 思路点拨:先选取正方向,明确汽车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减速运动. 解析:v 0=54 km/h =15 m/s,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由v =v 0+at 得,v 1=(15+0.5×10)m/s=20 m/s . (2)设历时t 0汽车停下,t 0=Δv a =0-15-3s =5 s 由v =v 0+at 得3 s 时速度v 2=[15+(-3)×3]m/s=6 m/s .答案:(1)20 m/s (2)6 m/s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题目的步骤(1)规定正方向(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a 为正值;减速运动,a 为负值. (2)明确初速度v 0、末速度v t 、加速度a 和时间t 及各量的正负. (3)将已知量代入公式求未知量,若所求量是矢量,要说明方向.[跟进训练]1.在上题(2)中若汽车以3 m/s 2的加速度减速刹车,则6 s 时速度为多少? 解析:设经过t 0时间汽车停下来,解t 0=Δv a =0-15-3 s =5 s .6 s >5 s,说明车已停了下来,所以速度为0. 答案: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1.位移公式的推导:.2.与位移有关的两个公式 (1)s =v 0t +12at 2;(2)v 2t -v 20=2as . 3.公式的选用原则公式s =v 0t +12at 2和v 2t -v 20=2as 共包含v 0、a 、t 、v t 、s 五个物理量,已知其中的任意三个,可求另外两个,公式的选用原则:(1)若问题不涉及末速度,一般选公式s =v 0t +12at 2.(2)若问题不涉及时间,一般选公式v 2t -v 20=2as .【例2】 一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90 km/h,刹车时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求: (1)汽车开始刹车后10 s 内滑行的距离s 0;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 m 所经历的时间t ; (3)汽车静止前1 s 内滑行的距离s ′.思路点拨:刹车问题的位移计算应首先由t =-v 0a确定“刹车时间”,再去比较研究的时间与“刹车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解析:(1)先算出汽车刹车经历的总时间.由题意可知,初速度v 0=90 km/h =25 m/s,末速度v t =0 根据v t =v 0+at 0及a =-10 m/s 2得t 0=v t -v 0a =0-25-10s =2.5 s <10 s 汽车刹车后经过2.5 s 停下来,因此汽车刹车后10 s 内的位移等于刹车后2.5 s 内的位移,可用以下两种解法求解.方法一:根据位移公式得s 0=v 0t 0+12at 20=⎝⎛⎭⎪⎫25×2.5-12×10×2.52m =31.25 m .方法二:根据v 2t -v 20=2as 0得s 0=v 2t -v 202a =0-2522×-10m =31.25 m .(2)根据s =v 0t +12at 2得t =-v 0±v 20+2as a=-25±252+2×-10×30-10 s解得t 1=2 s,t 2=3 st 2表示汽车经t 1后继续前进到达最远点后,再反向加速运动重新到达位移为30 m 处时所经历的时间,由于汽车刹车是单向运动,很显然,t 2不合题意,应舍去.(3)把汽车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过程可反过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求出汽车以10 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1 s 的位移,即s ′=12at ′2=12×10×12 m =5 m .答案:(1)31.25 m (2)2 s(3)5 m应用位移公式的解题步骤(1)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各已知物理量的正负. (3)将各已知量连同符号一起代入公式进行代数运算.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跟进训练]2.飞机着陆后以6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60 m/s,求: (1)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位移s 的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静止前4 s 内飞机滑行的位移s ′的大小. 解析:(1)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a =-6 m/s 2飞机在地面滑行的最长时间t max =Δv a =0-60-6s =10 s 所以飞机12 s 内滑行的位移等于10 s 内滑行的位移. 由v 2t -v 20=2as 可得s =-v 202a =-6022×-6m =300 m .(2)v -=Δs Δt =s t max =30010m/s =30 m/s .(3)静止前4 s 内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成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s ′=12a ′t 2=12×6×42 m =48 m .答案:(1)300 m (2)30 m/s (3)48 mv t 图象(1)v t 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无法描述曲线运动.(2)v t 图象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运动规律,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2.v t 图象的应用通过v t 图象,可以明确以下信息: 图线上某点的纵坐标正负号 表示瞬时速度的方向 绝对值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图线的斜率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纵截距表示初速度横截距表示开始运动或速度为零的时刻图线的拐点表示运动性质、加速度改变的时刻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的时刻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横轴上方位移为正值,在横轴下方位移为负值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vt图象中,正确描述了“和谐号”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思路点拨: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B[进站速度均匀减小,出站速度均匀增大,故A、D错误;进站、出站的运动方向相同,故B正确,C错误.]由vt图象巧得四个运动量(1)运动速度:从速度轴上直接读出.(2)运动时间:从时间轴上读出时刻,取其差.(3)运动加速度: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4运动的位移: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一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第四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跟进训练]3.(多选)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C.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D.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AC[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两者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t1~t2时间内,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两者方向相反,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B错误;t2~t3时间内,速度、加速度均为负,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C正确;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速度为负,方向相反,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D错误.]1.[物理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2.[科学思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变化规律.3.[科学方法]用vt图象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D.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时间的一次函数,但不一定成正比,只有在初速度为零时成正比,所以A项错;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设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是否是减速运动还要看速度的方向,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即为减速运动,所以B项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与所需时间成正比,即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也可用速度图象说明,所以C项对;匀变速只说明加速度是恒定的,如后面将学习到的竖直上抛,速度就是先减小再增大的,但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恒定,所以D项错.要说明的是,不存在速度先增大再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由于发射卫星耗资巨大,还要耗费大量燃料推动沉重的金属物体在地球大气中飞行.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解决方案,利用一架喷气式飞机发射一个高效的小型推进系统,把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已知卫星必须达到8 000 m/s才能达到预定轨道,发射时喷气式飞机运行了16.7 min.则喷气式飞机的加速度约为( )A.6 m/s2B.8 m/s2C .10 m/s 2D .12 m/s 2B [根据公式v =at 可得,加速度为a =v t =8 00016.7×60m/s 2≈8 m/s 2,选项B 正确.]3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物体( )A .初速度为0 m/sB .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C .5 s 内的位移为0 mD .加速度大小为1.5 m/sB [由题图象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5 m/s,末速度v =0,由公式a =v -v 0t可得a =0-5 m/s 5 s =-1 m/s 2,A 、D 错误.由v =5-t 知,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B 正确.由于5 s 内v t 图象面积不为零,所以C 错误.]4.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弹射系统可以减短战机起飞的距离.如图所示,假设某战机初速度为零,在弹射系统作用下,1 s 后达到一定的速度,然后战机脱离弹射系统继续在甲板的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 2,经过10 s 达到起飞速度50 m/s 的要求.求:(1)战机脱离弹射系统瞬时速度的大小? (2)战机在弹射系统作用下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v =v 0+a 2t 2, 战机脱离弹射系统的瞬时速度v 0=v -a 2t 2, 解得v 0=30 m/s .(2)根据速度公式有v 0=a 1t 1,代入数据解得a 1=30 m/s 2. 答案:(1)30 m/s (2)30 m/s 2。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4-鲁科版
第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设计思想通过本节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认识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且要通过对这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方法,图象、公式、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
这一点可能对学生更为重要,要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所体会。
本节在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既注意了科学系统,又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
讲解问题从实际出发,尽量用上一节的实验测量数据。
运用图象这种数学工具,相对强调了图象的作用和要求。
这是与以前教材不同的。
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图象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图象的知识,都是必须的。
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将数学和物理分割开来,不习惯或不会将已学过的数学工具用于物理当中。
在教学中应多在这方面引导学生。
本节就是一个较好的机会,将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
在本节教材最后,通过图象提出了一般变速运动(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这是对问题自然的扩展和引伸,目的是开阔学生思路,并不是要深入讲解非匀变速运动。
教学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掌握,以利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会推导,能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v-t图象的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v-t图象,寻找规律,发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2)体验同一物理规律的不同描述方法,培养科学价值观。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1、学会用v-t图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绘运动物体的v-t图象,本节课我们就从v-t图象入手,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WORD教案1
第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加速度时间图彖介绍a -1图:引导学生对书本方法点拔讨论分析。
问题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O +V t S位移公式:S=VOt八aa :IIO1--------- i=>1认识理解且- t图。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推导位移公式。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公式或图彖描述物理规律时应考虑其适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推导位移公式。
理解平均速度和位移公式的应用方法。
当Vo 二0 时,S at o拓展一步:位移公或的V -1图推导。
思考理解微积分思想在物理学研究屮的应用O学习微积分的思想,拓展视野。
作位移S等于V-1图象与时间坐标所围成的面积。
问题&如何用图彖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分析讨论回顾匀速直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S・・・t图: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彖s -t 图:线运动的S-t图,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位移时间图彖的物理含义,进一步学习用图象研究引导学生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VO Vt SV V t2 t 22 2V t -V O二2a,s物理物理的方法。
S——t图。
O培养学生数学推导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能力,进一步理解速的常用推论。
度公式、位移公式的应用,和平均速度公式的适用范围。
高一物理: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2课时 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3.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在解答中可以通过图象形式,帮助我们了解、描述所研究的运动过程,从而根据过程特征去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必须注意其物理意义.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v t 2-v 02=2as s=t v v t 20+ 教学难点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t v <2s v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t=v 0+at ①s=v 0t+21at 2 ②上述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v 0、v-t 、a 、s 、t.前四个是矢量,t 是标量)(知三求二)推进新课1.请同学们推导下列公式:v t 2-v 02=2as ,s=20t v v +t (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1)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 (2) 2t v =20t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t v =2220t v v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t v <2s v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v=gt,s=21at 2,v 2=2as,s=2v t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前1 s 、前2 s 、前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可推广为前1T 、前2T 、前3T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2)第1 s 、第2 s 、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可推广为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比(3)前1 m 、前2 m 、前3 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可推广为前s 、前2s 、前3s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4)第1 m 、第2 m 、第3 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3-2)∶…… 可推广为第1个s 、第2个s 、第3个s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3-2)∶……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地运用这些规律.(从后往前用)5.一种典型的运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图3-1-12描述该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图3-1-12s ∝a 1,t ∝a 1,s ∝t① v 1=v 2=v =2v .②[例题剖析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3-1-13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图3-1-13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教师精讲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的是做匀速运动.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本题选C.[例题剖析2]火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因故中途停车,停留1 min.已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0.5 m/s2,启动时加速度为0.4 m/s2,求火车因此延误的时间.教师精讲联系实际问题要靠实践经验,还可借助图象方法,使抽象变得具体,变得形象.如第2题可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画图如3-1-14,求出S的面积,再通过面积法求出延误时间t=S/v)图3-1-14课堂小结计算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3)写出已知条件.(4)列方程(基本公式)(5)解方程(注意提醒学生,解题步骤的重要性)布置作业。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内容选自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变速运动,是研究变速运动的基础,在本章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以后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面对学生为高一学生,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有一定的知识储。
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数学公式及推理较多,对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及图象分析能力较高。
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2. 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相关公式解决物理问题;3.体会数学方法及图象在物理中的优越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导,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问: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用v-t图象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直观明了。
那么大家先来回忆一下,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观察下列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讨论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提问:(1)两个物体分别在做的位移相同。
由位移公式x =vt,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可得: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x 在数值上等于v-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矩形面积。
六、板书设计§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加速度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加速度恒定不变,v-t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公式:v=v0+at2.v-t图象的几点说明(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at21.公式:x=v0t+122.说明:(四)、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速度的关系1.公式:v2-v02=2ax(五)、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和中间位置瞬时速度的表达式1.平均速度:V=(v0+v t) /22.中间时刻瞬时速度:v=(v0+v t) /23.中间位置瞬时速度:v=七、作业设计1.课堂上穿插的练习题2.完成书上的课后习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3.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鲁科版
o
0.1
0.2 0.3 0.4 0.5 0.6
t/s
实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验
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结
论
:
例1.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实验步骤:
理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 带,再接通电源;
解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
(2)将改正后的步骤按合理的顺序写在横线上:
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 解 与 应 用 :
例2: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 计时器打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5、6均为记数 点,且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已知电源的 频率为50 Hz.现测得: s1=1.40 cm,s2=1.90 cm,s3=2.40 cm,s4=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实 验 目 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 的 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掌握判断物体运动规律。
3.测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实
验
器 材
打点计时器
电源,刻度尺
纸带
小车
细绳
一端附有定滑 轮的长木板
钩码
实 ⑴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绕过 验 滑轮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 步 好电路。 骤 ⑵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面。在小车
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上钩码。
⑶ 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 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鲁科版必修1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鲁科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熟悉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相关概念;3.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4.能应用规律计算相关物理量。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时,速度以相等的加速度变化。
2. 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记作 $v=\\frac{\\Delta s}{\\Delta t}$,单位是 $\\rm m/s$。
3. 直线运动的位移概念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位移,记作 $\\Delta s=s_{\\text{结束}}-s_{\\text{初始}}$,单位是 $\\rm m$。
4.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记作 $a=\\frac{\\Delta v}{\\Delta t}$,单位是 $\\rm m/s^2$。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 $v\\sim t$;•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 $\\Delta s\\sim t^2$;•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即 $\\Delta v\\sim t$;•加速度的恒定。
6. 计算相关物理量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Delta s=v_0t+\\frac{1}{2}at^2$;•加速度公式:$a=\\frac{v-v_0}{t}$。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熟悉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相关概念;•能应用规律计算相关物理量。
2. 教学难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详细地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讲解时要运用丰富的实例;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主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达成一定的共识;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公式和规律。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学案鲁科版
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变化,其基本规律是v t =v 0+at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绝对值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数值,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s =v 0t+12at 2,s t 图像是曲线。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同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加。
(2)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反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均匀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1.速度公式v t =v 0+at 。
2.推导过程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 =v t -v 0t,可得v t =v 0+at 。
3.图像描述线,直线的斜率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直线与时间轴围成的梯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图311所示。
(1)v t 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直图311(2)a t 图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可以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称为a t 图像,如图312所示。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a t 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
图312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 1.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2.位移-时间图像(s t 图像)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根据实际数据选单位、定标度、描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s t 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2鲁科版必修1
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与技术1.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明白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明白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2.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3.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进程与方式从表格中分析处置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育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应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育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教学难点1.注意数学手腕与物理进程的紧密联系.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选择是两个难点.教具预备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转变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样来讲,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转变情形超级复杂.本节,咱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动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合作探讨请同窗们阅读P33的实例并合作讨论表31的数据.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可是加速度维持不变.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维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而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进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非存在,可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以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刻关系v-t=v 0+at 速度公式:a=tv v t 0-⇒v 0+at (由加速度概念推导) 其中v-t 为末速度(时刻t 秒末的瞬时速度) v 0为初速度(时刻t 秒初的瞬时速度) a 为加速度(时刻t 秒内的加速度)讨论:一样取v 0方向为正,当a 与v 0同向时,a>0;当a 与v 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 0 当v 0=0时,公式为v-t=at当a<0时,公式为v-t=v 0-at (现在a 只能取绝对值)可见:v-t=v 0+at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样表达形式(只要明白v 0和a 就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时刻图象:(1)由v-t=v 0+at 可知,v-t 是t 的一次函数,依照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刻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2)由v-t 图象可确信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 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定物体运动性质; 可求出t 时刻内的位移.例如:依照图3-1-1咱们能够求出:图3-1-1(1)甲的初速度为2 m/s ,乙的初速度为12 m/s ; (2)在第2 s 末甲、乙瞬时速度相同,均为6 m/s ;(3)甲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 2;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 2; (4)甲、乙前2 s 内的位移别离为:s 甲=(2+6)×2/2 m=8 m s 乙=(12+6)×2/2 m=18 m. 三、位移—时刻关系v =20tv v + 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转变是均匀的,它在时刻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时刻关系s=v 0t+21at 2. 教师精讲因为s=t v ,v =20t v v +,因此s=2v v t +×t s=21(v 0+v 0+at )t=v 0t+21at 2. 2.讨论:当a=0时,s=v 0t ;当v 0=0时,s=21at 2; 当a <0时,s=v 0t-21at 2(现在a 只能取绝对值).3.位移公式s=v 0t+21at 2也可由速度图象推出.[例题剖析1]如图3-1-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3-1-2A.前10 s 的加速度为 m/s 2,后5 s 的加速度为1.6 m/s 2s 末回到起点C.前10 s 的平均速度为4 m/s s 物体的位移为60 m解析:a 1= m/s 2a 2= m/s 215 s 末的速度为零,可是15 s 内的位移为60 m 前1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40/10 m/s=4 m/s15 s 内的位移为21×8×15 m=60 m. 答案:CD[例题剖析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5t+2t 2) m ,那么该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标准方程相较较一次项系数为初速度,二次项系数的两倍为加速度,v 0=5 m/s,a=4 m/s 2,s=18 m.答案:5 m/s 4 m/s 18 m[例题剖析3]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开始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试求: (1)汽车在第3 s 末的速度为多大?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2)汽车开始刹车后的最大位移. (3)汽车通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解析:(1)由公式v-t=v 0+at 可知v 0为8 m/s,加速度a 为-2 m/s 2,3 s 末的速度为2 m/s 由公式s=v 0t+21at 2可知s=15 m. (2)汽车最大滑行位移为16 m.(3)汽车滑行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为4m/s. 答案:(1)2 m/s;15 m (2)16 m (3)42 m/s 教师精讲位移—时刻关系s=v 0t+21at 2另一种推导方式:依照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来推导(微元法).图3-1-3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刻t 内的位移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 试探:假设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还适用吗?图3-1-4课堂小结速度公式v-t=v 0+at 和位移公式s=v 0t+21at 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大体公式,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可用“+”“-”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与v 0的方向相同为正,与v 0的方向相反为负. 布置作业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刻而转变的关系式为s=4t+2t 2,s 和t 的单位别离是m 和s ,那么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别离为( )A.4 m/s 与2 m/s 2与4 m/s 2C.4 m/s 与4 m/s2 D.4 m/s 与0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那么刹车后6 s 内汽车的位移是( )A.30 mB.40 mC.10 m 3.试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时刻t 内的平均速度为: v =2v v t .(利用速度和位移公式或用v-t 图进行说明)板书设计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v-t=v 0+at讨论:一样取v 0方向为正方向,当a 与v 0同向时,a>0;当a 与v 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 0; 当v 0=0时,公式为v-t=at ;当a<0时,公式为v-t=v 0-at (此时a 只能取绝对值). 速度—时刻图象:(1)由v-t=v 0+at 可知,v-t 是t 的一次函数,依照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刻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图3-1-5(2)由v-t 图象可确信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 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定物体运动性质; 可求出t 时刻内的位移. 二、位移—时刻关系 s=v 0t+21at 2.。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例题:
• 一个滑雪的人,从85米长的山坡上匀 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 系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 时间?
例题:
• 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着陆速度为60m/s,求:
(1)飞机能滑行多远 (2)静止前4s内滑行的距离
解题技巧:
对于末速度是0的匀减速直线运 动,以看成是“初速度为0的匀
加 速运动的逆过程”,简化解题过 程!!!
小结
vt v0 at
s
v0t
1 2
at
2
vt at
s
1
at 2
2
匀变速直线运动vt 2 v02 2as 初速度为0vt 2 2as
v
vt
v0
v
v
2
2
v
s
t
v
s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平均速度: v vt v0 2
位移 s v t
所以 s vt v0 t
再由速度公式得位移公式:
2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0t
1 at2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
v0t
1 2
at
2
t vt v0 a
vt2 v02 2as
例题:
• 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经12s后行驶了180m,求汽 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多大?
例题:
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是6m/s2, 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 允许速度是多少?
解: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则Vt=0,t=2s,a=-6m/s2
由
vt v0 at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鲁科版
科目物理年级高三课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追及及相遇问题斜率:斜率:交点:交点:面积:【基础知识导学】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1、分析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___________相等。
它往往是物体间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s0,当v A=v B时;若s A+s0__________s B,则不能追上;若s A+s0__________s B,则恰好追上;若s A+s0__________s B,则能追上。
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被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自学检测】[单选]1.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t2相距最远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2.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
某一时刻,A车在B车前方s0=30m处,A车的速度为v A=30m/s,B车的速度为v B=40m/s,若A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2m/s2,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均视为质点。
问:(1)B车能否追上A车?(2)若能,什么时刻追上?若不能,两车的最小距离是多长?解:方法一(分析法)(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v A+at=v B,t=5s此时,两车的位移分别为s A =v A t +21at 2=175m s B =v B t =200m∵s A +s 0>s B ∴B 车不能追上A 车(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可得 最小距离:s ’=s A +s 0-s B =5m方法二(图像法)(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v A +at =v B ,t =5s由图可知:s A =21(30+40)×5=175ms B =40×5=200m∵s A +s 0>s B ∴B 车不能追上A 车(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可得 最小距离:s ’=s A +s 0-s B =5m方法三(函数法)(1) 假设B 车能追上A 车,则s A +s 0=s B ,即t 2-10t+30=0则该函数的判别式∆=(-10)2-4×30=-20<0,等式无解, 即B 车追不上A 车 (2)由图可知∆s=s A +s 0-s B =v A t+21at 2+30-v B t, 即∆s=t 2-10t+30∆s 的最小值为5442=-ab ac m课堂检测[单选]1.B 车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B 车司机为了回复好友微信,并没有注视汽车前方,当司机抬起头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A 车,此时B 车车头距离A 车车尾仅有5m ,B 车司机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如图所示的减速运动。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 引言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分析 • 总结与回顾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匀变速直线运动
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 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规律
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加 速度、位移等物理量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0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总结词
位移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距离的公式,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 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量。
详细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 (x = v_{0}t + frac{1}{2}at^{2}), 其中 (x) 表示位移,(v_{0}) 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a) 表 示加速度。这个公式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规律
上升和下落过程具有对称 性,上升和下落的时间相 等,速度对称。
应用
计算高度、研究抛体运动 等。
汽车刹车问题
定义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制动系统的作用,使汽 车逐渐减速并最终停止的运动。
规律
汽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与车辆质量、路面状 况、制动系统等因素有关。
应用
安全行车、车辆维护等。
05
总结与回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总结词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v = v_{0} + at$,其中$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 度,$t$是时间。
详细描述
这个公式描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这个公式, 我们可以计算出任意时刻物体的速度,或者根据初速度和时间计算出物体的末速 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3.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教学难点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
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
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两个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推进新课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33的实例并合作讨论表31的数据.
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但是加速度保持不变.
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而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v-t=v0+at
速度公式:a=v0+at(由加速度定义推导)
其中v-t为末速度(时间t秒末的瞬时速度)
v0为初速度(时间t秒初的瞬时速度)
a为加速度(时间t秒内的加速度)
讨论:一般取v0方向为正,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0
当v0=0时,公式为v-t=at
当a<0时,公式为v-t=v0-at(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可见:v-t=v0+at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达形式(只要知道v0和a就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象:
(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
(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
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可求出t时间内的位移.
例如:根据图3-1-1我们可以求出:
图3-1-1
(1)甲的初速度为2 m/s,乙的初速度为12 m/s;
(2)在第2 s末甲、乙瞬时速度相同,均为6 m/s;
(3)甲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2;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2;
(4)甲、乙前2 s内的位移分别为:s甲=(2+6)×2/2 m=8 m
s乙=(12+6)×2/2 m=18 m.
三、位移—时间关系
1.平均速度公式=
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2.位移—时间关系s=v0t+at2.
教师精讲
1.推导
因为s=,=,所以s=×t
s=(v0+v0+at)t=v0t+at2.
2.讨论:当a=0时,s=v0t;
当v0=0时,s=at2;
当a<0时,s=v0t-at2(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3.位移公式s=v0t+at2也可由速度图象推出.
[例题剖析1]如图3-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1-2
A.前10 s的加速度为0.8 m/s2,后5 s的加速度为1.6 m/s2
B.15 s末回到出发点
C.前10 s的平均速度为4 m/s
D.15 s物体的位移为60 m
解析:a1=0.8 m/s2 a2=-1.6 m/s215 s末的速度为零,但是15 s内的位移为60 m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40/10 m/s=4 m/s15 s内的位移为×8×15 m=60 m.
答案:CD
[例题剖析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5t+2t2) m,则该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2 s内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标准方程相比较一次项系数为初速度,二次项系数的两倍为加速度,v0=5 m/s,a=4 m/s2,s=18 m.
答案:5 m/s 4 m/s 18 m
[例题剖析3]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开始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试求:
(1)汽车在第3 s末的速度为多大?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2)汽车开始刹车后的最大位移.
(3)汽车通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
解析:(1)由公式v-t=v0+at可知v0为8 m/s,加速度a为-2 m/s2,3 s末的速度为2 m/s
由公式s=v0t+at2可知s=15 m.
(2)汽车最大滑行位移为16 m.
(3)汽车滑行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为4m/s.
答案:(1)2 m/s;15 m (2)16 m (3)4 m/s
教师精讲
位移—时间关系s=v0t+at2
另一种推导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来推导(微元法).
图3-1-3
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
思考:若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还适用吗?
图3-1-4
课堂小结
速度公式v-t=v0+at和位移公式s=v0t+at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可用“+”“-”号表示其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与v0的方向相同为正,与v0的方向相反为负.
布置作业
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4t+2t2,s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A.4 m/s与2 m/s2
B.0与4 m/s2
C.4 m/s与4 m/s2
D.4 m/s与0
2.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刹车后6 s内汽车的位移是( )
A.30 m
B.40 m
C.10 m
D.0
3.试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利用速度和位移公式或者用v-t 图进行说明)
板书设计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v-t=v0+at
讨论: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0;
当v0=0时,公式为v-t=at;
当a<0时,公式为v-t=v0-at (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速度—时间图象:
(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
图3-1-5
(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
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可求出t时间内的位移.
二、位移—时间关系
s=v0t+a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