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主题:力学
目标:复习并巩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为期末复习和考试做好准备。

时间安排:2个小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牛顿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物体上。

二、复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frac{m_1m_2}{r^2}$,$G=6.67\times 10^{-11} Nm^2/kg^2$。

2. 地球引力:$F=mg$。

三、作用力与摩擦力
1.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最大静摩擦力:$f_s\leqslant \mu_sN$。

3. 动摩擦力:$f_k=\mu_kN$。

教学步骤:
1. 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 讲解作用力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3. 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概念和计算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问答、练习题演练。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演练,检验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
习效果。

拓展活动:安排实验探究作用力和摩擦力,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高中物理二轮的复习重点

高中物理二轮的复习重点

高中物理二轮的复习重点高中物理二轮的复习重点总结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是重新认识整体高度学习的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认真对待各个阶段性考试。

以下是关于高中物理二轮的复习重点总结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高中物理二轮的复习重点总结一、力学部分力学从总体上可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只是运动学中当速度为零时的特殊情况。

运动学所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描述的物理现象是: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反冲运动、碰撞等。

而动力学所研究的则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因此想要把力学问题学好,就要深刻理解力、速度、加速度、功、功率、能量、动量、冲量等重要概念;熟练掌握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加强思维方法训练,例如合成与分解法、图像法、整体法、隔离法等等。

二、电磁学部分电磁学部分比较抽象,虽然源于生活,但有许多概念是抽象出的理想模型,因此做好类比工作对概念的掌握很有帮助,例如用水势类比电势。

同时对图像要有深刻的理解,对比理解也很不错,如电场线与磁场线,电场线与等势线,安培定则与左手定则等。

同时也可以归纳基本模型,以不变应万变。

三、其他部分热光原是非重点知识,最重要的是识记和理解,体会不同说法中的细微差别。

高中物理怎么学才能更快提分1、重视预习。

高中物理想要提升成绩,想学好物理一定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每次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认真真的预习,这样才可以知道哪里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等到课堂中老师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一部分,理解的好成绩提升自然也比较快。

2、高中物理学习课后的复习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听懂是一回事,如果不及时复习会很快遗忘,最好把老师上课教的例题自己给做一遍,这样才是掌握了上课老师所教的知识点,再遇到同类型的题才能答对,对成绩提升很有帮助。

3、要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这是学好每门课都必须要做的,高中物理也不例外。

错题肯定是我们没有学好的地方,常把错题拿出来看看,在错题中多总结思考,这有助于我们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如何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益?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一乐观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而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是高考成功的软件。

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作用越是突出。

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能力的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可能失常发挥。

有的考生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试就不行,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

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

考生带着一颗平常心去迎接高考,做最坏结果的打算,然后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想问题反而能够使心情平静下来,并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另外,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尤其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它们,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对于偶然的失误,应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下一步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在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里老师和家长应该做到多多鼓舞学生,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学生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地找老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二知识体系的细化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起来。

物理学科的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讨论现象上。

如牛顿第一定律讨论的是惯性定律,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所讨论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而动量定理所讨论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这四项工作:①基本规律和公式;②容易忘记的内容;③解题方法与技巧;④常常出错的问题。

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解题过程应该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总结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总结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总结
一、电学
1.电场
•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
• 电场线的性质
• 静电力和电场力的区别
• 高斯定理的应用
• 点电荷、均匀带电线、均匀带电平板的电场分布和性质
2.电势
• 电势的定义和计算
•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 不同位置的电势比较
• 电势能与静电势能的关系
3.电流
• 电流密度的定义和计算
• 欧姆定律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 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
• 线性电路中的功率、功率损失
4.磁学
• 磁场的概念及特征
• 磁场与电场的比较
• 安培环路定理和它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
• 电流在磁场中的力和力矩计算
• 磁场边缘方向判断
5.电磁感应
• 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定律
•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的计算
• 感应电磁场的方向判断
• 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 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电磁振荡
• 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
• LC振荡电路和RLC电路的特点
• 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
• 振荡频率和自然频率的计算
• 干涉、衍射的原理和应用
7.光学
•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 几种光学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 全反射的条件和光纤的原理
• 牛顿环、菲涅耳双缝干涉的原理
•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8.物理学中的其他难点
• 相对论及其基本概念
• 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基础
• 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 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环保意识、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

高三第二轮知识点总结物理

高三第二轮知识点总结物理

高三第二轮知识点总结物理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其内容庞杂而广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我们需要对高三第二轮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电磁感应和电磁波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体与磁场相互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此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告诉我们,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总是相反于所产生这个电流变化的磁场的方向。

这个定律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

3.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具有波动性和传播性。

在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波的应用,如无线通信。

二、光的性质和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波动性表现在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上,而粒子性则表现为光的能量量子化现象。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是描述光在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根据这些定律,我们可以解释镜子和透镜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准确推算出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角度。

三、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

根据这些定律,我们可以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和相应的加速度关系。

2.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能量进行转化或损失时,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四、核物理与相对论1. 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衰变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了解原子核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等现象。

2. 相对论相对论是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理论。

特别是相对论引入了质能关系,即著名的E=mc²公式。

理解相对论对于理解宇宙的本质和诸多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三第二轮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奥秘。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共10个专题)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共10个专题)

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高三物理二轮总复习全册教学案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目录第1专题力与运动 (1)第2专题动量和能量 (46)第3专题圆周运动、航天与星体问题 (76)第4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94)第5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的分析 (120)第6专题振动与波、光学、执掌、原子物理 (150)第7专题高考物理实验 (177)第8专题 (202)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221)第10专题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 (240)第1专题 力与运动知识网络考点预测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运动的描述、受力平衡在近几年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2013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而且占不少分值.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2.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它还经常与电场、磁场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一、运动的描述 要点归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t 2.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 2.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3∶5∶…∶(2n-1)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n-n-1).4.竖直上抛运动(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2)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3)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4)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1,船的航行速度为v2,河的宽度为d.(1)过河时间t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决定,即t=dv⊥,与v1无关,所以当v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 min=dv2.(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d;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v1v2 d,如图1-1 所示.图1-12.轻绳、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1)分解法把绳子(包括连杆)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即v 1cos θ1=v 2cos_θ2.(2)功率法通过轻绳(轻杆)连接物体时,往往力拉轻绳(轻杆)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物体做功的功率.3.平抛运动如图1-2所示,物体从O 处以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经时间t 到达P 点.图1-2(1)加速度⎩⎪⎨⎪⎧ 水平方向:a x =0竖直方向:a y=g (2)速度⎩⎪⎨⎪⎧水平方向:v x =v 0竖直方向:v y =gt合速度的大小v =v 2x +v 2y =v 20+g 2t 2设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tan θ=v y v x =gt v 0,即θ=arctan gt v 0. (3)位移⎩⎪⎨⎪⎧ 水平方向:s x =v 0t 竖直方向:s y =12gt2 设合位移的大小s =s 2x +s 2y =(v 0t )2+(12gt 2)2 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有: tan α=s y s x =12gt 2v 0t =gt 2v 0,即α=arctan gt 2v 0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即θ≠2α,而是tan θ=2tan α.(4)时间:由s y =12gt 2得,t =2s y g,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的高度s y 决定,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 0无关.(5)速度变化: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g =Δv Δt)相等,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1-3所示.图1-3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构成直角三角形,Δv 沿竖直方向.注意: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6)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所示.图1-4故有:y =(L ′+L 2)·tan α=(L ′+L 2)·qUL dm v 20. 热点、重点、难点(一)直线运动高考中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追及问题,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作图求解,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例1 如图1-5甲所示,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s =84 m 处时,B 车的速度v B =4 m/s ,且正以a =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v A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 时开始计时,经过t 0=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图1-5甲【解析】设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 ,相遇时A 车的位移为:s A =v A t 0B 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1=v B t +12at 2 匀速阶段的速度v =v B +at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2=v (t 0-t )相遇时,依题意有:s A =s B 1+s B 2+s联立以上各式得:t 2-2t 0t -2[(v B -v A )t 0+s ]a =0 将题中数据v A =20 m/s ,v B =4 m/s ,a =2 m/s 2,t 0=12 s ,代入上式有:t 2-24t +108=解得:t 1=6 s ,t 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答案] 6 s【点评】①出现不符合实际的解(t 2=18 s)的原因是方程“s B 2=v (t 0-t )”并不完全描述B 车的位移,还需加一定义域t ≤12 s .②解析后可以作出v A -t 、v B -t 图象加以验证.图1-5乙根据v -t 图象与t 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得,t =12 s 时,Δs =[12×(16+4)×6+4×6] m =84 m .(二)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相当高,或出现于力学综合题中,如2008年北京、山东理综卷第24题;或出现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一类问题中,如2008年宁夏理综卷第24题、天津理综卷第23题;或出现于此知识点的单独命题中,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0题、广东物理卷第17(1)题、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复习,除了要熟记两垂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分位移公式外,还要特别理解和运用好速度偏转角公式、位移偏转角公式以及两偏转角的关系式(即tan θ=2tan α).●例2 图1-6甲所示,m 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A 为终端皮带轮.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r ,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m 可被水平抛出时,A 轮每秒的转数最少为( )图1-6甲A .12πg rB .g rC .grD .12πgr 【解析】解法一 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时,若m v 2r≥mg ,表示m 受到的重力小于(或等于)m 沿皮带轮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m 将离开皮带轮的外表面而做平抛运动又因为转数n =ω2π=v 2πr所以当v ≥gr ,即转数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故选项A 正确. 解法二 建立如图1-6乙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当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有一速度时,若没有皮带轮在下面,m 将做平抛运动,根据速度的大小可以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下方,说明m 将被皮带轮挡住,先沿皮带轮下滑;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上方,说明m 立即离开皮带轮做平抛运动.图1-6乙又因为皮带轮圆弧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当y 2+x 2=r 2初速度为v 的平抛运动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y =r -12g (x v )2 平抛运动的轨迹在皮带轮上方的条件为:当x >0时,平抛运动的轨迹上各点与O 点间的距离大于r ,即y 2+x 2>r 即[r -12g (x v )2]2+x 2>r 解得:v ≥gr又因皮带轮的转速n 与v 的关系为:n =v 2πr 可得:当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 [答案] A【点评】“解法一”应用动力学的方法分析求解;“解法二”应用运动学的方法(数学方法)求解,由于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 ,而决定式为a =F m,故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 ★同类拓展1 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1-7所示的示意图.其中AB 段是助滑雪道,倾角α=30°,BC 段是水平起跳台,CD 段是着陆雪道,AB 段与BC 段圆滑相连,DE 段是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忽略),在D 、E 两点分别与CD 、EF 相切,EF 是减速雪道,倾角θ=37°.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图中轨道最高点A 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 的竖直高度h =10 m .A 点与C 点的水平距离L 1=20 m ,C 点与D 点的距离为32.625 m .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雪运动员从A 点由静止开始起滑,通过起跳台从C 点水平飞出,在落到着陆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着陆雪道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均可视为质点,设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不使用雪杖助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7(1)运动员在C 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 上的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 (3)运动员滑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滑雪运动员从A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αhsin α-μmg (L 1-h cot α)=12m v 2C解得:v C =10 m/s .(2)滑雪运动员从C 点水平飞出到落到着陆雪道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有: x =v C t y =12gt 2 yx=tan θ 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s =x cos θ解得:s =18.75 m ,t =1.5 s .(3)着陆位置到D 点的距离s ′=13.875 m ,滑雪运动员在着陆雪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把平抛运动沿雪道和垂直雪道分解,可得着落后的初速度v 0=v C cos θ+gt sin θ加速度为:mg sin θ-μmg cos θ=ma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2D =v 20+2as ′ 解得:v D =20 m/s .[答案] (1)10 m/s (2)18.75 m (3)20 m/s 互动辨析 在斜面上的平抛问题较为常见,“位移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倾角”为着落条件.同学们还要能总结出距斜面最远的时刻以及这一距离.二、受力分析要点归纳(一)常见的五种性质的力(二)力的运算、物体的平衡1.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的三角形定则).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条件是:F合=0或F x=0、F y=0、F z=0.注意:静止状态是指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状态,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不为零,因此不是平衡状态.3.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任何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组成一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1-8所示.图1-8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分析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1.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平衡状态物体受力时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即当F合=0时有:F x合=0,F y合=0,F z合=0.2.平行四边形法有时可巧妙用于定性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或确定相关几个力之比.●例3举重运动员在抓举比赛中为了减小杠铃上升的高度和发力,抓杠铃的两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某运动员成功抓举杠铃时,测得两手臂间的夹角为120°,运动员的质量为75 kg,举起的杠铃的质量为125 kg,如图1-9甲所示.求该运动员每只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大小.(取g=10 m/s2)图1-9甲【分析】由手臂的肌肉、骨骼构造以及平时的用力习惯可知,伸直的手臂主要沿手臂方向发力.取手腕、手掌为研究对象,握杠的手掌对杠有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沿杠向外的静摩擦力,其合力沿手臂方向,如图1-9乙所示.图1-9乙【解析】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手臂的方向,设该作用力的大小为F,则杠铃的受力情况如图1-9丙所示图1-9丙由平衡条件得:2F cos 60°=mg解得:F=1250 N.[答案] 1250 N●例4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1-10甲所示.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3,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 2 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理综卷]()图1-10甲A.45°B.30°C.22.5°D.15°【解析】解法一设细杆对两球的弹力大小为T,小球a、b的受力情况如图1-10乙所示图1-10乙其中球面对两球的弹力方向指向圆心,即有: cos α=22R R =22解得:α=45°故F N a 的方向为向上偏右,即β1=π2-45°-θ=45°-θF N b 的方向为向上偏左,即β2=π2-(45°-θ)=45°+θ两球都受到重力、细杆的弹力和球面的弹力的作用,过O 作竖直线交ab 于c 点,设球面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可得:m a g Oc =F N aR m b g Oc =F N bR解得:F N a =3F N b取a 、b 及细杆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F N a ·sin β1=F N b ·sin β2 即 3F N b ·sin(45°-θ)=F N b ·sin(45°+θ) 解得:θ=15°.解法二 由几何关系及细杆的长度知,平衡时有: sin ∠Oab =22R R =22故∠Oab =∠Oba =45°再设两小球及细杆组成的整体重心位于c 点,由悬挂法的原理知c 点位于O 点的正下方,且ac bc =m am b= 3即R ·sin(45°-θ)∶R ·sin(45°+θ)=1∶ 3解得:θ=15°. [答案] D【点评】①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各类教辅中较常见.掌握好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好“在力的图示中,有向线段替代了力的矢量”.②在理论上,本题也可用隔离法分析小球a 、b 的受力情况,根据正交分解法分别列平衡方程进行求解,但是求解三角函数方程组时难度很大.③解法二较简便,但确定重心的公式ac bc =m am b=3超纲.(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在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平衡的物理情境,出现概率较大的是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中的平衡问题及在电场和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在如图1-11所示的速度选择器中,选择的速度v =EB ;在如图1-12所示的电磁流量计中,流速v =u Bd ,流量Q =πdu 4B.图1-11 图1-12●例5 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1-13所示.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3A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M 点运动到N 点B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C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D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解析】油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电场力及洛伦兹力的作用,因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大小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而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是恒力,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电场力一定在水平方向上,故洛伦兹力的方向是斜向上方的,因而当油滴带正电时,应该由M 点向N 点运动,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需带负电,此时斜向右上方与MN 垂直的洛伦兹力对应粒子从N 点运动到M 点,即选项C 正确.同理,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时,油滴需带正电,油滴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故选项D 错误.[答案] AC 【点评】对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的问题要注意受力分析.因为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而且与磁场的方向、带电粒子的电性都有关,分析时更要注意.本题中重力和电场力均为恒力,要保证油滴做直线运动,两力的合力必须与洛伦兹力平衡,粒子的运动就只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同类拓展2 如图1-14甲所示,悬挂在O 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挂有一个带电荷量不变的小球A .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 .当B 到达悬点O 的正下方并与A 在同一水平线上,A 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θ分别为30°和45°,则q 2q 1为 [2007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图1-14甲A.2B.3C.23D.3 3【解析】对A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14 乙所示,图1-14乙由于绳子的拉力和点电荷间的斥力的合力与A球的重力平衡,故有:F电=mg tan θ,又F电=k qQ Ar2.设绳子的长度为L,则A、B两球之间的距离r=L sin θ,联立可得:q=mL2g tan θsin2θkQ A,由此可见,q与tan θsin 2θ成正比,即q2q1=tan 45°sin245°tan 30°sin230°=23,故选项C正确.[答案] C互动辨析本题为带电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先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画出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列式,得出电荷量的通解表达式,进而分析求解.本题体现了新课标在知识考查中重视方法渗透的思想.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可用公式表示为F=-F′.(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物理情境、过程的解答,往往都需要应用这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的力或加速度分解到两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1.在适当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使需要分解的矢量尽可能少.2.F x合=ma x合,F y合=ma y合,F z合=ma z合.3.正交分解法对本章各类问题,甚至对整个高中物理来说都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例6如图1-15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 1=2 s 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1-15(1)小球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1和2~4 s 内的加速度a 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 的大小.【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1=v 2-v 1t 1=20 m/s 2,方向沿杆向上 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2=v 3-v 2t 2=-10 m/s 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 (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丙所示图1-15丙在y 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1=F sin θ+mg cos θ在x 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μF N1=ma1停风后上升阶段,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丁所示图1-15丁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2=mg cos θ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F N2=ma2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60 N.【点评】①斜面(或类斜面)问题是高中最常出现的物理模型.②正交分解法是求解高中物理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两对象的速度相同需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两对象的加速度不同需分析各自的运动或受力.隔离(或与整体法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3.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或要求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一个问题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解决.●例7如图1-1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图1-16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解析】取A 、B 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2=2ma取B 为研究对象:kx -F 2=ma(或取A 为研究对象:F 1-kx =ma )可解得:x =F 1+F 22k. [答案] C【点评】①解析中的三个方程任取两个求解都可以.②当地面粗糙时,只要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A 、B 之间的拉力与地面光滑时相同.★同类拓展3 如图1-17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图1-17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 【解析】设A 、B 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撤去外力后至停止的过程中,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1=μ1mg其加速度大小a 1=f 1m=μ1g B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μ2(m +M )g -μ1mg M由于μ2>μ1,所以a 2>μ2g >μ1g =a 1即木板B 先停止后,A 在木板上继续做匀减速运动,且其加速度大小不变对A 应用动能定理得:-f 1(L +x )=0-12m v 2 对B 应用动能定理得:μ1mgx -μ2(m +M )gx =0-12M v 2 解得:x =μ1ML (μ2-μ1)(m +M ). [答案] C【点评】①虽然使A 产生加速度的力由B 施加,但产生的加速度a 1=μ1g 是取大地为参照系的.加速度是相对速度而言的,所以加速度一定和速度取相同的参照系,与施力物体的速度无关.②动能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特别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表达式很容易相互转换.三、临界问题●例8 如图1-18甲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高三物理第二轮知识点汇总

高三物理第二轮知识点汇总

高三物理第二轮知识点汇总物理是一门重要而广泛应用的科学,它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力和运动规律。

高三阶段是学习物理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系统地复习并掌握各个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第二轮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1. 磁场与电磁感应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磁感线、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磁感线的特点和表示方法,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

2. 电场与电势电场与电势是电学的基础概念,也是理解电学现象的重要工具。

学生需要了解电场的定义和性质,如电场力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且要能够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

此外,还需要理解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电势差和电势能的关系。

3. 电磁波与光学这一部分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检测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频率、波长和速度,并能够进行电磁波的计算。

此外,还需要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如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4. 原子与核能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还需要了解放射性衰变的过程,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等。

5. 电路与电流电路与电流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电流的定义和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如电阻、电压和电流强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6. 能量与动量守恒能量与动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定律,它们在力学、热学和光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概念和条件,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能量和动量的计算。

以上是高三物理第二轮的主要知识点汇总,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复习和掌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复杂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要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理运用教材和参考书等。

2023新教材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2023新教材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专题三运动学图像和动力学图像高频考点·能力突破考点一常规图像1.常规图像2.图像问题的解题思路例 1 [2022·河北卷]科学训练可以提升运动成绩,某短跑运动员科学训练前后百米全程测试中,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0~t1时间内,训练后运动员的平均加速度大B.0~t2时间内,训练前、后运动员跑过的距离相等C.t2~t3时间内,训练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小D.t3时刻后,运动员训练前做减速运动,训练后做加速运动[解题心得]预测1 (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相反B.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运动C.甲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在1~4 s内的平均速率大D.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同预测2 (多选)2020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和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队取得优异成绩.如图(a)所示,假设某接力比赛中甲、乙两运动员在直道交接棒过程的v-t图像大致如图(b)所示.设t1时刻为交接棒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交棒运动员,乙为接棒运动员B.0~t1过程中,甲在前,乙在后,二者距离越来越小C.t1~t2过程中,接棒运动员的加速度越来越小D.交接棒时的速度越大,因交接棒而损失的时间越少预测3 [2022·北京押题卷]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手掌从静止开始迅速上下运动,得到如图所示的竖直方向上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此可判断出( )A.手机可能离开过手掌B.手机在t1时刻运动到最高点C.手机在t2时刻改变运动方向D.手机在t1~t3时间内,受到的支持力先减小再增大考点二非常规图像1.非常规图像a - F图像2.解决非常规图像的方法对于这类新型图像问题,关键是认清图像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找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并能迁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清楚理解图像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的物理意义.例2 [2022·河北押题卷]无人驾驶汽车在新冠疫情期间对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某自主品牌的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在直线测试时的速度平方与位移关系v2- x图像如图所示.从汽车经过x=0位置时开始计时,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C.该车在2 s内的位移大小为2.0 mD.该车在2 s内的位移大小为3.6 m[解题心得]预测4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从t=0时刻开始的质点的xt- t(式中x为位移)图像,可以推知( )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B.加速度的大小是1 m/s2C.t=2 s时的速度是1 m/sD.t=2 s时位移是3 m预测5 [2022·安徽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联考](多选)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滑块A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滑块A的加速度a,得到如图2所示的a- F图像,已知g取10 m/s2,则( )A.滑块A的质量为2 kgB.木板B的质量为6 kgC.当F=12 N时,木板B的加速度为4 m/s2D.滑块A与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素养培优·情境命题与体育运动、交通有关的v - t图像问题情境1 [2022·湖南株洲4月质检]为节约运行时间,设想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模式.如图(a)所示,站台内铁路正上方有一固定轨道AB,高铁分为可分离的上下副、主车两部分,副车可在主车车顶轨道上滑行,主车保持匀速过站,需下车的乘客提前进入副车甲中,需上车的乘客已在静止于A端的副车乙中等待.车尾到B端瞬间,甲刚好完全滑上固定轨道AB,主、副车分离,副车甲立即减速,甲的车头到A端时刚好停下,乘客下车.当主车车头到A 端时,副车乙立即从固定轨道开始加速滑上车顶轨道,当乙的车尾与主车车尾对齐时主、副车刚好共速,锁死一起前进.设高铁以40 m/s 速度匀速驶来,副车长均为20 m,副车甲、乙运动的v - t图像如图(b)所示,则主车长为( )A.180 m B.200 mC.220 m D.820 m[解题心得]情境2 图(a)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中的一个画面.比赛中,为了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假设某运动员以初速度v0沿冰面将冰壶推出,冰壶做直线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其速度—时间(v - t)图像如图(b)所示,则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A.0~t1和t2~t3时间内,运动员在用毛刷擦冰面B.t1~t2时间内,冰壶的加速度大小为v1−v2t2C.t1~t2时间内,冰壶的位移大小为1(v1+v2)·(t2-t1)2(v0+v1+v2)D.0~t3时间内,冰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3[解题心得]情境3 (多选)2021年7月31日,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圆满闭幕,本次大赛的主题项目为“投壶行觞”和“机器马术”.如图甲,在一次比赛中a、b两机器人从同一起跑线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s时,a、b两机器人在运动方向上相距约500 mB.40 s时,a、b两机器人速度相等,在运动方向上相距最远,为400 mC.60 s时,b机器人在a机器人的前方,在运动方向上相距400 mD.a、b加速时,b机器人的加速度大于a机器人的加速度[解题心得]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和动力学图像高频考点·能力突破考点一例1 解析:根据v -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及题图可知0~t 1时间内,训练后运动员的平均加速度比训练前的小,故A 错误;根据v - t 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及题图可知0~t 2时间内,训练前运动员跑过的距离比训练后的大,故B 错误;根据v - t 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及题图可知t 2~t 3时间内,训练后运动员的位移比训练前的位移大,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可知训练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大,故C 错误;由v - t 图像可直接看出,t 3时刻后,运动员训练前速度减小,做减速运动,运动员训练后速度增加,做加速运动,故D 正确.答案:D预测1 解析:甲物体开始运动时沿正向运动,乙物体开始运动时沿负向运动,A 正确;甲物体从0时刻在x =-5 m 位置开始运动,乙物体从1 s 时开始运动,开始运动的位置为x =0 m ,B 错误;x ­ t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大小,则甲物体在0~4 s 内平均速率为v 甲=5−(−5)4m/s =2.5 m/s ,乙物体在1~4 s 内平均速率为v 乙=|−5|3m/s =53 m/s ,则甲物体在0~4 s 内的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在1~4 s 内的平均速率大,C 正确;x ­ t 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位置坐标相同,即两物体相遇,速度应看图线斜率,D 错误.答案:AC预测2 解析:由图(b)可知,交接棒过程中,接棒运动员在前,从静止开始向前加速运动,交棒运动员在后,开始时交棒运动员速度大于接棒运动员速度,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距离达到最小,此时要完成交接棒动作.交接棒完成后,接棒运动员继续加速直到达到最大速度,交棒运动员继续减速直到停下,综上分析,甲为交棒运动员,乙为接棒运动员,A 正确.0~t 1过程中,乙在前,甲在后,二者距离越来越小,B 错误.由图(b)可知,t 1~t 2过程中,接棒运动员乙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C 正确.交接棒时的速度越大,移动相同位移所需时间越短,因交接棒而损失的时间越少,D 正确.答案:ACD预测3 解析:根据Δv =a Δt 可知,a - t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手机在t 1时刻速度为正,还没有到最高点,故B 错误;根据Δv =a Δt 可知a ­ t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手机在t 2时刻前后速度均为正,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C 错误;由图可知t 1~t 2时间内加速度向上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a ,即N =ma +mg .可知t 1~t 2时间内支持力不断减小,t 2~t 3时间内加速度向下,不断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N =ma ′得N =mg -ma ′,可得支持力还是不断减小,故D 错误;由图可知,手机的加速度某一段时间内等于重力加速度,则手机与手掌没有力的作用,手机可能离开过手掌,故A 正确.答案:A 考点二例2 解析:根据速度—位移关系v 2−v 02=2ax , 当x =0时,车的初速度为v 0=6 m/s , 将x =2 m ,v 2=16 m 2/s 2代入可得a =-5 m/s 2.可知车做匀减速运动,则车的速度减小为零的时间为t =0−6−5s =1.2 s<2 s. 所以该车在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x =62×1.2 m=3.6 m ,故D 正确,A 、B 、C 错误. 答案:D预测4 解析:由题分析可得图线的函数表达式为x t =1+12t ,即x =t +12t 2,又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公式为x =v 0t +12at 2,根据对应关系得v 0=1 m/s ,a =1 m/s 2>0,v 0与a 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匀加速运动,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当t =2 s 时,根据公式v =v 0+at ,求出速度是3 m/s ,故C 项错误.当t =2 s 时,代入表达式x =t +12t 2,可得位移是4 m ,故D 项错误.答案:B预测5 解析:设滑块A 的质量为m ,木板B 的质量为M ,滑块A 与木板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题图2可知,当F =F m =10 N 时,滑块A 与木板B 达到最大共同加速度a m =1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m )a m ,解得M +m =10 kg.当F >10 N 时,A 与B 将发生相对滑动,对A 单独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 =ma ,整理得a =Fm -μg .根据题图2解得m =2 kg ,μ=0.4,则M =8 kg ,故A 、D 正确,B 错误;当F =12 N 时,木板B 的加速度为a B =μmg M=1ms 2,故C 错误.答案:AD 素养培优·情境命题情境1 解析:根据题意,对副车乙和主车的运动进行简化分析,如图所示.已知副车长20 m ,由v ­ t 图像可知,副车乙发生的位移为x 1=12×(24.5-15.5)×40 m=180 m ,在这一段时间内,主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主车发生的位移为x 2=(24.5-15.5)×40 m=360 m ,故主车的长度为L =x 2-x 1+20 m =360 m-180 m +20 m =200 m ,故选B 正确.答案:B情境2 解析:v ­ t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知t 1~t 2时间内图线斜率小,说明加速度小,由牛顿第二定律a =fm =μmg m=μg ,知t 1~t 2时间内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小,说明运动员在用毛刷擦冰面;0~t 1和t 2~t 3时间内图线斜率大,动摩擦因数大,说明此时间段运动员没有用毛刷擦冰面,故A 错误;由加速度定义式a =ΔvΔt 知t 1~t 2时间内,冰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1−v2t 2−t 1,故B 错误;v ­ t 图线与坐标轴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在t 1~t 2时间内,冰壶的位移大小为x =12(v 1+v 2)(t 2-t 1),故C 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t 知在0~t 3时间内,冰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x总t总=12(v0+v1)t1+12(v1+v2)(t2−t1)+12v2(t3−t2)t3=(v0−v2)t1+v1t2+v2t32t3,故D错误.答案:C情境3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t=20 s时b车才出发,20 s时两者间距即为a在0~20 s内的位移;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Δx=x a=10+402×20m=500 m,故A正确;由图像所围面积可知:0~40 s内a比b多运动的位移S=(10+402×20+12×40×20)m=900 m,故B错误;由a、b图像所围面积可知,60 s时二者的位移之差等于20 s时的位移差,由A选项分析可知,此时b机器人在a机器人的后方,在运动方向上相距500 m,故C错误;速度—时间图像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a、b加速时,a图线的斜率小于b图线的斜率,说明b机器人的加速度大于a机器人的加速度,故D正确.答案:AD。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二轮物理
选择题48分专练(一) 选择题48分专练(二) 实验题15分专练(一) 实验题15分专练(二) 计算题32分专练(一) 计算题32分专练(二) 选考题15分专练(一) 选考题15分专练(二)
第二部分 考前冲刺增分练
二轮物理
小卷冲刺抢分练(一)——(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二)——(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三)——(8+2计算) 小卷冲刺抢分练(四)——(8+2计算) 高考模拟标准练
大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物理
二轮物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物体的平衡 考向一 力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向二 电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向三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 考向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考向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规律 考向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专题整合突破
二轮物理
第2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 考向一 电表改装与读数、多用电表原理与使用 考向二 以伏安法测电阻为核心的实验 考向三 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核心的实验 考向四 电学创新设计实验
二轮物理
专题七 选考部分 第1讲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考向一 热学基础知识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组合 考向二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定律的组合 第2讲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电磁波 考向一 振动(或波动)与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组合 考向二 光学基础知识与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考向三 电磁波、光学、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二轮物理
第三部分 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 (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二、高考必知的五大解题思想 (一)守恒的思想 (二)等效的思想 (三)分解的思想 (四)对称的思想 (五)数形结合的思想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mA m B )gsinα - (μ A m A μ Bm B )gcosα =μ A m A gcosα - m A gsinα mA m A mB mA (μ A m A μ B m B )gcosα (μ A μ B )mA m Bgcosα =μ A m A gcosα = m A mB m A mB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 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 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 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 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 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 突破口和关键.
六合实验高中
例与练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 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 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 (1)求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力F的取值范围。 (2)力F一定,θ角取什么值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 速度最大? (3)求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获得的最大加速度的数值。
N=mgcos-masinθ .
六合实验高中
解析
当a ≥ a 0时,对小球的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cosα-mg=0,Tsinα=ma.
求得绳子的张力为
T=m g a .
2 2
六合实验高中
方法小结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可以将力沿物体运动方向和垂 直运动方向分解,垂直运动方向合力为0,沿运动方向合 力提供物体的加速度。 也可以将物体的加速度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这 两个方向的合力分别提供这两个方向的加速度。
六合实验高中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 特例: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指南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指南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指南一、复准备1. 整理课堂笔记,将重要概念和公式进行归类整理。

2. 完成课本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题集,拓宽知识面。

4. 制定合理的复计划,分配时间进行系统性的复。

二、复重点1. 力学部分:重点关注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弹性力、引力等内容。

2. 热学部分:重点掌握温度、热量、热传递的基本概念,熟悉理想气体定律和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3. 光学部分:重点理解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波动性、光的色散等基本理论。

4. 电磁学部分:重点掌握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熟悉电路分析和电磁感应的原理。

三、复方法1. 多做题:通过大量练题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总结归纳: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3. 制作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归类和连接,帮助记忆和理解。

4. 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进行复讨论,互相交流和解答问题。

四、复注意事项1. 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理解概念和公式的含义。

2. 多做一些典型例题和考试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

3. 注意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

4. 定期进行自测和模拟考试,评估复效果并及时调整复计划。

五、复时间分配1. 力学部分:占据复时间的30%。

2. 热学部分:占据复时间的20%。

3. 光学部分:占据复时间的20%。

4. 电磁学部分:占据复时间的30%。

以上为高中物理二轮复指南,希望能够帮助你高效备考,取得好成绩!。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

❖ 友情提示 (1)要根据讨论问题和求解的需 要灵活选择公式,要分清部分电路(欧姆定 律)和全电路,搞清“整体”和“部分”的 约束关系.
❖ (2)若两并联支路的电阻之和保持不变,如 图所示.
❖ 则当两支路电阻值相等时,并联电阻最大.
14
❖ 四、电源的功率和效率 ❖ 1.(1)电源的总功率: P总=EI. ❖ (2)电源的输出功率: P出=UI. ❖ (3)电源的内部发热功率 : P′=I2r. ❖ 友情提示 将公式U=E-Ir两边同乘以I即
❖ (1)确定电路的外电阻如何变化,根据闭合 电路欧姆定律,确定电路的总电流如何变 化;
33
❖ (2)由U′=Ir确定电源的内电压如何变化, 根据电动势=内电压+外电压,判断电源 的外电压如何变化;
❖ (3)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确定干路上某定值 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 (4)由定值电阻的变化情况确定支路两端电 压如何变化、各支路的电流如何变化.
41
[答案] B
42
[解析]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E=nΔΔΦt ,即 磁通量变化率越大,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也就越大.分 析螺线管内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线可知,图线斜 率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斜率为零,感应电流为也 为零,对比各选项可知,选项 B 正确.
43
❖ [例3] 如图(a)所示,水平放置的两根平行 金属导轨,间距L=0.3m,导轨左端连接 R=0.6Ω的电阻,区域abcd内存在垂直于 导轨平面B=0.6T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 宽D=0.2m.细金属棒A1和A2用长为2D= 0.4m的轻质绝缘杆连接,放置在导轨平面
39
❖ [解析] 0~h内,c做自由落体运动,加 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d自由下落h进入 磁场前的过程中;c做匀速运动,位移为 2h;当d刚进入磁场时,其速度和c刚进入 时相同,因此cd回路中没有电流,c、d均 做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直到c离开磁 场,c离开磁场后,仍做加速度为g的加速 运动,而d做加速度小于g的加速运动,直 到离开磁场,选项B.D正确.

高中物理高三二轮复习三大部分+12个专题

高中物理高三二轮复习三大部分+12个专题

高中物理高三二轮复习三大部分
+12个专题
高中物理——高三二轮复习(课件+练习+讲义)三大部分+12个专题 -
高考第一轮以基础知识扫描为主,第二轮以专题形式复习。

第二轮复习其实就是把第一轮没有复习的内容复习清楚。

第二轮复习重在提炼物理模型,量变导致质变。

学生每做一道题,就相当于看到了一个模型,积累和提炼这个模型,这样就不会看到题就慌,把能得的分丢掉。

从第二轮开始,要针对小问题进行专项训练。

4-6月,每天一套,不间断。

刚开始会很慢很费时间,但是你会庆幸自己在高考的时候做了这些训练。

所以今天社长给同学们整理了高中物理——高三二轮复习(课件+练习+讲义)三大部分+12个专题。

包含高考物理的所有专题知识,每个专题按考点整理了讲义和训练题,同学们寒假在家可以看一看,希望同学们能够逐个突破各个专题!
篇幅有限,文章只是信息展示的一部分。

接下来进入正题。

目录:
讲义内容:
限时训练:
专题突破:
少年最好的一点就是,虽然嘴上说放弃,心里却一直憋着一口气。

——社长今日语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动量能量结合
例.一质量为M的半圆形槽内壁光滑,放在光 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的木桩以阻止 槽水平向左运动,槽的半径为R。今从D点自由释 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球恰好从A点进入槽的内 壁轨道。为使小球沿轨道恰好运动到右端B点,试 求D与A点的高度h。
D
h=mR/M
h A O R O ’
m M
V0
V/
典型例题
V0 / M m a MV M m V0 g M m a g / V V0 Mg
动量—重要知识回顾
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 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
m2 v2 m1v1 m2 v2 m1v1
Mm I I m
'
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讲
用能量的角度解决物理问题
典型例题---做功问题
例.如图,在匀加速向左运动的车厢中, 一人用力向前推车厢。若人与车厢始终保持相 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对车厢做正功 a B.人对车厢做负功 C.人对车厢不做功 D.无法确定 类似题:资料005 能量部分 第4题
典型例题---动量能量结合
【例】质量为 M 的小车 A 左端固定一根轻弹簧, 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B 从 右端以速度 v0 冲上小车并压缩弹簧,然后又被弹 回,回到车右端时刚好与车保持相对静止。求这 过程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P 和全过程系统增加的 内能Q.
A
B
典型例题--动量能量结合--多个物体
例.光滑的水平地上有一小平板车,车 和人共同质量为M,站立在车上的人手中拿 一质量为m的物体,起初人相对车静止,车、 人、物体以共同速度V0前进,当人相对于车 以速度u向相反方向将物体抛出后,人和车 的速度为多大?
(M+m)V0=MV+m(V-u) mu V V0 M m
典型例题---子弹打木块模型
F Mg mg m ( )[ 2h l 2 h (h l) ] 2.110 5 N l M
力 对 时 间 的 积 累 效 应 力 的 积 累 和 效 应
知识网络
冲量 I=Ft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Ft=mv2-mv1 系统所受合力为 m1v1+m2v2=m1v1’+m2v2’ 零或不受外力 动量 p=mv 功:W=FScosα 瞬时功率:P=Fvcosα 平均功率:
牛顿第二定律
F=ma
R O
动能定理---知识回顾
1、动能定理: 物体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公式:W=ΔEK 3.理解: (1)W为合力的功,而不是某一个力做的功 ΔEK为动能的变化,而不是总能量的变化 (2)动能定理中的速度要相对同一个参考系 动能定理没有分量式 (3)凡是单个物体涉及力和位移的问题,用 动能定理解题比较简便

m
(m+M)v2/2=(m+M)gL(1-cos ) v=(m+M) 2gL(1 cos ) /m 0
M
典型例题---动量能量结合模型
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有孔物体A套 在光滑的水平杆上,在A下面用细绳挂一质 量为M的物体B,若A固定不动,给B一水平瞬 时冲量I,B恰能上升到使绳水平的位置.当A 不固定时,要使B物体上升到使绳水平的位 置,则给它的水平瞬时冲量至少多大?
B
典型例题---动量能量结合
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小车 B,其质量M=16kg,另一个质量为m=4kg的小球A用 长1m不计质量的软绳悬于O点。开始时将小球拉至水 平状态,然后将小球自由释放,求: (1)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球和小车的速度 (2)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O B
A
(1)4m/s,1m/s (2)140N
2.成立的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2)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如碰撞和爆炸 等现象; (3)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 方向上动量守恒。
典型例题—动量守恒的条件
例. 质量为 M 的小车中挂有一个单摆,摆球的质量为 M0 , 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 V0 沿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 的质量为 M1 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在此过程 中,下列哪些说法是可能发生的( BC )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为V1、V2和V3, 且满足:(M+M0)V0=MV1+M1V2+M0V3; 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为V1、V2,且满足: MV0=MV1+M1V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为V,且满足: MV0=(M+M1)V;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且满足: (M+M0)V0=(M+M0)V1+M1V2
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五讲
动量和能量高考题回顾
高考题回顾
(04年高考) 柴油打桩机重锤的质量为 m, 锤在桩帽以上高度为h处(如图1)从静止开始 沿竖直轨道自由落下,打在质量为 M (包括桩 帽)的钢筋混凝土桩子上。同时,柴油燃烧, 产生猛烈推力,锤和桩分离,这一过程的时间 极短。随后,桩在泥土中向下移动一距离 l 。 已知锤反跳后到达最高点时,锤与已停下的桩 幅之间的距离也为h(如图2)。已知m= 1.0×103kg , M = 2.0×103kg , h = 2.0m , l = 0.20m,重力加速度 g =10m/s2 ,混合物的质量 不计。设桩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泥土对桩的作用 力F是恒力,求此力的大小。
例.两辆完全相同的平板小车,长为1m, 质量为4kg,A车最右端有一质量为2kg的铁块。 在光滑水平面上,A车与铁块以初速度v0= 5m/s向左运动,与静止在正前方的B车相撞, 碰撞时间极短,若两车碰后粘在一起,小铁 块恰能滑到B车的最左端。求铁块与平板小车 的动摩擦因数。 v0 B A
μ=0.125
例.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 射入的深度为d0。若把此木块固定,相同的 子弹仍以原来的速度射入木块,若要使子 弹不把此木块打穿,求木块最小厚度d. 设子弹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
子弹打木块应用---测量子弹的速度
冲击摆装置是一个用细线悬挂着的砂箱, 设其质量为M,用一质量为m的弹丸以水平 速度击中砂箱,弹丸陷入箱内,使砂箱摆至 ,利用此装置便 某一高度。设最大偏角为 可测出弹丸的速度。试述其物理过程并列出 弹丸速度的表达式。(摆长为L) mv0=(m+M)v
高中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动量和能量
河南油田 李勇
高考趋势
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是动力学内容的继续和深化, 其中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 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五个规律比牛顿运动定律 的适用范围更广泛,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规 律,因此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常常成为高考的压 轴题。但近年进行综合考试,动量和能量考题的难 度也有一定下降。试题常常是动量与能量的综合, 或者动量能量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热学、电磁 学、原子物理等知识的综合。试题的物理过程一般 为碰撞、爆炸、打击、弹簧形变等。
典型例题—动量守恒的条件
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放在光滑的水 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斜面的顶端 滑到底端,在这过程中: BC A.M、m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 B.m对M的冲量等于M的动量变化; C.m、M各自的水平方向动量的增量的大小相等; D.M对m的支持力的冲量为零。
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力 对 位 移 的 积 累 效 应
动能定理
动能 机械能 势能 重力势能:Ep=mgh 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Ek1+EP1=Ek2+EP2
或Δ E k =Δ E P
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讲
从动量的角度解决物理问题
动量—重要知识回顾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即I=Δp 说明: (1)这里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 (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的情况 下,各个矢量必须统一规定一个正方向。
第二讲
动量守恒的几个典型模型
典型例题—人船模型
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车静止在光滑 水平面上,车右侧内壁固定有发射装置。车 左侧内壁固定有沙袋。发射器口到沙袋的距 离为d,把质量为m的弹丸最终射入沙袋中, 这一过程中车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
d M m
md S2 mM
典型例题—人车模型
功能关系—重要知识回顾 (1)WG=-ΔEP
(2)W弹=-ΔE弹
(4)WF除G=ΔE机 (6)W安=ΔE电
(3)W合=ΔEK (5)W滑=ΔE内
典型例题---功能关系
例.质量为M的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速度 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在右端静止放上一个质量 为m的小木块,为了使木板保持以原来的速度运动, 需在木板的左端施加一个恒力作用,直到木块获 得木板相同的速度时撤去,设木板的长度足够长, 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恒力的大小 m 和做功的多少.
典型例题—冲量
例.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角为θ光滑 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 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t
2H 1 2 g sin sin
2H g
IG
m 2 gH sin
,IN
m 2 gH tan
, I 合 m 2 gH
典型例题—单个物体的动量定理
例.一质量为100g的小球从0.80m高处自 由下落到一厚软垫上.若从小球接触软垫到 小球陷至最低点经历了0.2s,则这段时间内 软垫对小球的冲量为______.(取 g=10m/s2, 不计空气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