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作者: 收集于网络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与人类文明史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四、城市与区域发展(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
二、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 1、城市总体规划是战略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是实施性规划。
5
学海无涯
2、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 规划。 第一产业: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以消费的产 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残矿业、执照也、店里、 燃气及水的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三、 用地评定的分类
13
学海无涯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 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该晒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1
学海无涯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二、 都市区规划 1、大都市区概念:宝货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和围绕这个核心 的具有 高度经济与社会融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 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 2、大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大都市区发展的背景;②社会经济 发展的 空间需求;③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发展条件;④空间结构规划;⑤综 合交通网络规划;⑥基础设施规划;⑦生态系统规划;⑧大都市区规 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第 1 章到第 18 章 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1、都市旳定义: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置旳市和镇。

2、都市化旳定义:农业人口及圁地向非农业旳都市转化旳现象和过程。

3、都市化包括三个方面:①人口职业旳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旳第二、第三产业,体现为农业人口丌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丌断增长;②产业构造旳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丌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旳比重丌断提高,第一产业旳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旳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旳现代化,农村多出人口转向都市旳第二、第三产业;③圁地及地区空间旳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旳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旳、密度较高旳居住形式,从不自然环境靠近旳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旳空间形态。

4、都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城镇总人口5、都市化历史进程旳三个阶段:①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都市化旳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到达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旳30%左右。

②中期阶段——由亍经济实力明显增长,都市化旳速度加紧,在丌长旳时期内,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旳比例就到达60%戒以上。

③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旳过程已经基本上完毕,农村旳剩余劳劢力已基本上转化为都市人口。

都市中工业旳发展、技术旳迚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我国古代都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体现《周礼·考工记》思想旳都市是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城以及元大都。

)影响:《管子》:“因天利,就地利,敀城郭丌必中觃矩,道路丌必中准绳。

”(体现《管子》思想旳特例都市是宋朝时期旳汴梁。

)影响:2、希波丹姆:都市觃划之父。

他提出都市布局模式要以方格网旳道路系统为骨架,以都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旳空间,都市以广场为中心旳关键反应了古希腊时期旳市民民主文化。

(体现希波丹姆思想旳都市:米列都城)3、“田园都市”理论:由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复兴归纳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复兴归纳总结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第1节城市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意义1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并对文物保护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

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包括: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化遗产 1不仅包含人类历史上遗留的物质遗存,2还包括一切与人类发展过程相关的知识、技术、习俗等无形文化资产。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文化遗产分类的国际标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城市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别:古迹/纪念物、建筑群、遗址/场所。

上述不包括1存放在古迹内的博物馆藏品2博物馆保存的,或考古、历史遗迹博物馆展出的考古藏品3露天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物质形态相关主要文化遗产类型的定义:1建筑遗产:不仅包括品质超群的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而且包括城镇或乡村的所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区。

2乡土建筑遗产:是社区自己建造房屋的一种传统和自然的方式。

3产业遗产: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文明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

4文化景观:人和自然共同的作品,是人与所在自然环境多样的互动,具有丰富的形式。

5文化线路:一种陆上道路、水路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其形态特征的定型和形成基于它自身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

6 20世纪遗产:主要指产生于20世纪、年代不甚久远(如不足50年历史)的建筑、建成环境和文化景观。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城市规划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在城市规划原理考试中,有一些重点内容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

下面,我将就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首先,城市规划原理的重点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等。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解城市规划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规划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回答相关的考试题目。

其次,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还会涉及到城市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等内容。

在这些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掌握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此外,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还会涉及到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城市设计原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内容。

在这些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有针对性地回答相关问题。

最后,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还会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城市更新案例、城市扩张案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案例等。

在这些方面,我们需要熟悉一些经典的城市规划案例,了解这些案例背后的规划理念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举一反三,举重若轻。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实施与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城市设计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经典案例分析等。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复习,扎实掌握这些重点内容,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祝大家考试顺利!。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一.名词说明1.都市:从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备性的构筑物。

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都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都市与农村的要紧区别,在于它们的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和集聚密度的不同。

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进展建设空间布局,爱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社会公平与公平的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3.都市规划区:都市市区、近郊区以及都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都市建设和进展需要实行规划操纵的区域。

4.都市建成区:都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差不多具备的地区。

5.新都市主义:是都市规划中新的一个都市设计运动,始于1990年初。

是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的背景而进展起来的。

新都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进展模式。

6.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间距为日照间距。

一样以冬至日中午正南太阳能照耀到住宅底层窗台高度为依据,冰冷地区能够考虑太阳能照耀到住宅的墙脚。

7.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都市化水平;二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空间进展轴;进展构成中的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8.田园都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都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都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治理。

9.新城:是一定区域范畴内的中心都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同时与中心都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都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10.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都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各种区位理论的目的确实是为各项都市活动查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总结一、城市的定义: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的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住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

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二、城市化: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指城镇长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称为城市化的推动力。

三、《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四、吴国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主持建造了阖闾城。

五、战国管子: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

意义: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建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六、商君书中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陵丘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七、三国曹魏邺城的规划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长安布局松散,宫城与坊里混杂的状况。

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邺城的规划布局对以后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以及对以后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八、金陵是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结合理念思想综合的典范。

九、隋初建造的大兴城汲取了曹魏邺城的经验并有所发展。

除了城市空间规划的严谨外,还规划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坊里。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考试资料

L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及同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3、城市化包括三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兀断减少,非农业人口7T断增加:②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7T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7T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③固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不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4、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城镇总人口S5、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①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②中期阶段一一由亍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7T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戒以上。

③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己经基本上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励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迎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L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而朝后市。

市朝一夫。

”(表现《周礼•考工记》思想的城市•是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城以及元大都。

)影响:《管子》:“因天利,就地利,放城郭7T必中好矩,道路7T必中准绳。

”(表现《管子》思想的特例城rb.是宋朝时期的汴梁。

)影响:2、希波丹姆:城市.贬划之父。

他提出城市.布局模式要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场为中心的核心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体现希波丹姆思想的城市.:米列都城)3、“田园城市”理论:由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1 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2 城市的形成: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来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3 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4 城市的发展(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西的区别):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制,各朝代都城规模都很大、布局严整,这些都城都是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役使人民在短期内建成的。

除了都城外,府、州、县就是不同行政管辖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间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直至17世纪建立君权专制国家,都城才有较大的发展。

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5 城镇化(一节)——结合课本看1)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结果。

3)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农业发展(原始动力)、工业化(根本动力)和第三产业崛起(后续动力)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

5)中国已经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6)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

正确思想:大城市有一个适度规模问题,积极发展小城镇应尽快使其达到适度规模,而不是遍地开花。

这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市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逐步形成的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的基本方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_第19章_城市设计_归纳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_第19章_城市设计_归纳总结

第 3 节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 城市设计理论图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分别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

同时对应地将这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和类型关系。

1.1图底理论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城市因图底关系的变化,从而分析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传统城市的三种实体形态分别为:①公共纪念物或机构②主要城市街坊外廊及场地③界定边缘的建筑物。

主要城市虚体形态:①私密空间和公共通道上的入口前庭②街坊内廊虚体则为半私密性过渡空间③与街坊内廊相对的容纳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和广场网络④与城市建筑形态相反的公园及庭院⑤与河流、河岸、湿地等主要水域特色有关的线形开放空间系统。

1.2连接理论连接理论注重以“线”连接各个城市空间要素。

这些线包括街道、人行步道、线形开放空间或其他实际连接城市各单元的连接要素,从而组织起一个连接系统和网络,进而建立有秩序的空间结构。

连接关系建立可分为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和内在动因。

1.3场所理论是根据实质空间的文化及人文特色进行城市设计的。

“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场所”的主要原因,是由空间的文化属性所赋予及决定的。

2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①调查的方法。

包括基础资料收集、视觉调查、问卷调查、硬地区和软地区的识别②评价的方法。

包括加权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辨别法、列表法③空间设计的方法。

包括典范思维设计方法、程序思维设计方法、叙事思维设计方法④反馈的方法。

政府部门评估、专家顾问方式、社会评论方式、群众反映。

第 4 节城市公共空间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与类型概念狭义: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

广义: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城市空间具有“物质”和“社会”的双重性。

1 公共空间的物质性,强调的是公共空间“质的成分”。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重点共11页word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重点共11页word资料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作者: 收集于网络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与人类文明史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一、古代城市规划(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2、唐长安城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理坊制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官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时期: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城市设施2、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3)广亩城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1)综合规划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2)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3)混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渐进规划(4)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l、雅典宪章(1933)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 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l、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2、知识经济、信息杜会和经济全球化(1)知识经济:概念和特点(2)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3)经济全球化(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理念l、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经济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知识创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l、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实践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1)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一)城市规划的作用l、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一)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l、规划法规体系(核心)2、规划行政体系3、规划运作体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二)规划法规体系l、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2、专项法3、相关法(三)规划行政体系《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特此声明!)两种基本型制: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制(四)规划运作体系l、发展规划两个基本层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2、开发控制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五)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l、民主公正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与任务(二)区域规划的类型l、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2、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四)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l、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的关系(五)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六)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l、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领和主要内容3、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四章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及常用方法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指一般知识一、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一)区域环境调查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范图l、城市化水平(1)城镇和人口。

的数量,常住,流动,非农业(2)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4)耕地总量和历年的变化(5)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6)城镇建设投资2、城镇体系--区城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职能·规模·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距离、密度、联系调查内容(1)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在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和地位(2)资源(3)经济结构、社会结构(4)各城镇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5)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和利用率(6)其它基础设施(二)历史和环境特色l、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具体有(1)自然环境 (2)历史遗迹 (3)城市格局(4)城市轮廊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5)建筑风格 (6)其它物质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风情(三)自然环境调查l、自然地理位置环境,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矿藏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水位、水质,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没区2,自然气象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3、自然生态(四)社会环境l、人口 2、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五)经济环境l、总量2、产业部门 3、土地市场 4、建设资金(六)城市土地使用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七)调查主要方法l、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资料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一)定性分析l、因果分析2、比较分析(二)统计分析1、频数频率分析2、集中和离散分析(三)一元回归如果存在相互关系,以一个控制变量预测另一个。

(四)模型分析法l、实体模型2、概念模型三、城市想划中的研究工作(一)城市性质主导职能,建设的总纲,基本特征和总的发展方向1、城市类型2、依据3、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4、检验(二)城市规模l、人口(1)人口预测的简单增长法 (2)比例法(3)区域分配法 (4)环境容量法 (5)回归分析法2、用地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I 60.1~7.5 3 90、1~1052 75.1~90 4 105、1~120城市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的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三)城市环境容量l、自然条件2、城市现状3、经济技术条件4、历史文化四、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三大类--自然地质,建设条件,经济条件(一)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地质条件工程条件水文条件气候太阳风象气温降水土地的适用性评价(二)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用地的布局结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承载性区位区位理论的应用城市土地评价的主要因素《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