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虽说不上一无是处,但是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尤其是在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今天,传统教学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们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学,进而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教案与板书的设计上,尽管也强调备学生,但实际上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建构主义理沦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吸纳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积极参与并努力迁移已知或所学同时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舍得花时间去研究学生、研究活生生的课堂,了解他们对新学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注的焦点等,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那么,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怎样运用课堂教学艺术进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一、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灵活而创造性地设计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发现并积极探索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要把教学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有机地相结合起来,要使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具体,确保其充分发挥激趣作用。例如,在椭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创设这样的情境:①给你一个图钉和一条细线,你能画出个圆来吗?请你写出圆的定义和标准方
程。②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图形,似圆非圆,如“神舟七号”轨道(出示椭圆图),现在给你两个小图钉和一条细线,你能画出这样的图形吗?
二、积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使之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例如如在长方体模型中,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着叙述,在学生反复感知、交流、体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紧接着积极联系生活,主动迁移已知,如让学生找出教室或课桌中的异面直线,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我们相信,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一定会有十分明确的认识,而且是永生难忘的;因为他们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之后自然生成的知识,尤其是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三、积极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合作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每一位同学都有权力去理解他们学的数学,每一位同学都有权力用心反思和交流数学,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并且积极鼓励他们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大胆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当我们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进行向量的坐标运
算时,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试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首先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不少学生运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知识,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并且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学生应用共线向量的概念提出了解法,还有一些学生运用所学过向量坐标的概念,把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联系起来,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问题。深入地思考和广泛地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内心的真切体验。
四、积极尊重个体差异,努力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实际上不同学习者其数学的基础性知识、基本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是绝对不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及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要尽可能地做到由此及彼,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要努力引领学生个性差异的良性发展、优化发展,积极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服务其所学。在关注个性差异时,我们可以采用教学互补策略,如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看到了自已的价值,激发他们善于并主动帮助他人,使学
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他人的帮助下自行解决
问题;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鼓励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已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已的看法,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及时且必要的表扬,以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新数学课标要求教师要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努力向指导型、研究型、全能型转变。所以,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所教学生的现有知识有效地组教学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