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武汉大学 动力与机械学院机械系 陈东
1 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 2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3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
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
•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 才是其首要任务”;“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要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
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
• 2005年8强 • 2006年32强 • 2007年16强 • 2008年16强 • 2009年32强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
• 2009年机械类团体一等奖,单项奖和个人全能项共 获得10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 05、06年获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 项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
• 2006年三等奖2项 • 2007年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 2008年一等奖2项 • 2009年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4)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学生
2005年学院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 2005年大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2006年修订大学生素质测评办法 2006年修订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
学院
2005年成立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2005年实验室开放制度 2006年修定学院导师制实施办法 2006年修订院教职工业绩考核办法
稳定三支队伍
• 教育部周济部长:“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需要 多方面合作并付出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成功与 否的关键,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学 习的内在动力,二是广大教师的热情关注和主动参与”
• 创新型人才:
–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 格的人才。
两种能 力
基础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 2005年获批校级立项44项 —— 2006年获批校级立项3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项 —— 2007年获批校级立项3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6项 —— 2008年获批校级立项26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项 —— 2009年获批校级立项26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项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1)明确思路、找准定位
践行“三创”教育理念
明确优势 突出重点 形成特色 全面提升
创新教育
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创新意识 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行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重大赛事 科研立项 科技社团 创新基地 科研课题组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2)营造氛围、合理引导——学术交流活动品牌化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论文与专利
• 近两年来,本 科生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共11 篇,多人次参 加具有影响力 的国际国内学 术会议
本科生徐锦飞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论文与专利
• 近几年来,机械系本科生平均每年获得专利约10项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 科研立项
—— 2004年获批校级立项14项
“周末下午茶”、 ”东湖讲坛”、”科技创新论坛”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2)营造氛围、合理引导 —— 学术活动常规化 三大论坛:
学科前沿 —— 本院教授论坛(每年下半年) 学术研讨 ——硕士、博士论坛(每年下半年) 学术交流 —— 国内外专家讲坛(不定期)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2)营造氛围、合理引导 —— 创新教育宣传阵地化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2)营造氛围、合理引导
创新活动氛围浓郁
• 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积极性高 • 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 • 学生科研立项申报数稳步增长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⑶培育团队、构建平台
2个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3个创新基—地—机器人制作基地、智能汽车制作基地、
机械创新设计基地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观 ——“三创” 教育理念。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与评选指 标体系。 ➢要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风气。
创新型人才培养
明确思路、找准定位 —— 创新模式的形成 营造氛围、合理引导 —— 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育团队、构建平台 —— 创新能力的提高 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 创新环境的优化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现状
(4)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班级导师队伍 竞赛教练班子 科研项目指导老师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 2005年第九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
原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视察我院学生作品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 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人 • 2008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湖北省一等奖一项 • 2009年“自强杯”武汉大学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一项
复合型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来自独立思考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
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踏实严谨的务实意识 敢于担当的进取意识 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四个意识
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条件
扎实的专业教育 多学科交叉优势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条件 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为创新活动提供途径
丰富的创新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 2006—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累计获批14项 • 2005—2008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南地区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
、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 • 2005年—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
项 • 2008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 第四届周培元力学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 2008年HONDA节能竞技大赛高校组30强 • 2008年“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2人
8个校外实习—基—地三峡总公司、中广核、中国一拖集团、青山电厂
、汉川电厂、东方电气集团、湖北电建、中国23冶
学院教师科研课题组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⑶培育团队、构建平台——科技社团
机器人小组 数模爱好小组 智能汽车小组 计算机爱好小组
机械创新协会 菜鸟林
厚德工作室 学生科协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武汉大学 动力与机械学院机械系 陈东
1 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 2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3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
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
•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 才是其首要任务”;“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要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
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
• 2005年8强 • 2006年32强 • 2007年16强 • 2008年16强 • 2009年32强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
• 2009年机械类团体一等奖,单项奖和个人全能项共 获得10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 05、06年获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 项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
• 2006年三等奖2项 • 2007年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 2008年一等奖2项 • 2009年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4)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学生
2005年学院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 2005年大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2006年修订大学生素质测评办法 2006年修订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
学院
2005年成立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2005年实验室开放制度 2006年修定学院导师制实施办法 2006年修订院教职工业绩考核办法
稳定三支队伍
• 教育部周济部长:“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需要 多方面合作并付出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成功与 否的关键,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学 习的内在动力,二是广大教师的热情关注和主动参与”
• 创新型人才:
–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 格的人才。
两种能 力
基础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 2005年获批校级立项44项 —— 2006年获批校级立项3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项 —— 2007年获批校级立项3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6项 —— 2008年获批校级立项26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项 —— 2009年获批校级立项26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项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1)明确思路、找准定位
践行“三创”教育理念
明确优势 突出重点 形成特色 全面提升
创新教育
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创新意识 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行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重大赛事 科研立项 科技社团 创新基地 科研课题组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2)营造氛围、合理引导——学术交流活动品牌化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论文与专利
• 近两年来,本 科生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共11 篇,多人次参 加具有影响力 的国际国内学 术会议
本科生徐锦飞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论文与专利
• 近几年来,机械系本科生平均每年获得专利约10项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 科研立项
—— 2004年获批校级立项14项
“周末下午茶”、 ”东湖讲坛”、”科技创新论坛”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2)营造氛围、合理引导 —— 学术活动常规化 三大论坛:
学科前沿 —— 本院教授论坛(每年下半年) 学术研讨 ——硕士、博士论坛(每年下半年) 学术交流 —— 国内外专家讲坛(不定期)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2)营造氛围、合理引导 —— 创新教育宣传阵地化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2)营造氛围、合理引导
创新活动氛围浓郁
• 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积极性高 • 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 • 学生科研立项申报数稳步增长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⑶培育团队、构建平台
2个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3个创新基—地—机器人制作基地、智能汽车制作基地、
机械创新设计基地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观 ——“三创” 教育理念。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与评选指 标体系。 ➢要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风气。
创新型人才培养
明确思路、找准定位 —— 创新模式的形成 营造氛围、合理引导 —— 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育团队、构建平台 —— 创新能力的提高 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 创新环境的优化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现状
(4)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班级导师队伍 竞赛教练班子 科研项目指导老师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 2005年第九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
原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视察我院学生作品
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竞赛获奖
• 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人 • 2008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湖北省一等奖一项 • 2009年“自强杯”武汉大学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一项
复合型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来自独立思考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
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踏实严谨的务实意识 敢于担当的进取意识 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四个意识
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条件
扎实的专业教育 多学科交叉优势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条件 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为创新活动提供途径
丰富的创新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 2006—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累计获批14项 • 2005—2008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南地区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
、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 • 2005年—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
项 • 2008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 第四届周培元力学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 2008年HONDA节能竞技大赛高校组30强 • 2008年“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2人
8个校外实习—基—地三峡总公司、中广核、中国一拖集团、青山电厂
、汉川电厂、东方电气集团、湖北电建、中国23冶
学院教师科研课题组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⑶培育团队、构建平台——科技社团
机器人小组 数模爱好小组 智能汽车小组 计算机爱好小组
机械创新协会 菜鸟林
厚德工作室 学生科协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