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水资源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山东省工业用水为例
界一切形 态 ( 液态 、固态和气 态 )的水 ” ;而在联 合 国教科 文组织 ( N S O)和世界气象组织 ( U EC WMO)共同制定 的水 资源评 价手册中定 义为 ,“ 可资利用 或有可 能被利用 的水源 , 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 的质量 ,并能在某 一地点 为满足某种 用途而可被利用” 。显然 ,“ 可被利 用 ” 是水资源应 具有 的特 征 ,而不是 泛指地球上一 切形态 的水 。 循 环经济 ( i u cn m )起源 于工业经济 ,本 质上 Cr l E oo y ca r 是物质资源闭环流动型 ( l igMa r l C ce Co n t i s yl)高效利用 的 s ea 生态经济。早在一百 多年 前 ,马克思在 《 资本论 》 中曾提 出 物质循 环利用 的思想 ,也就是 现代循环 经济的理 念原则 。他 认 为 ,工业生产提高原 料利用 率的途径 是循环 , 目标要 求是 使 原料 达到最大利 用价值 ,动 因是原料 价格 的提 高 ,而条件 和可能则取 决于科技 进步 。马克思 指 出, “ 生产排 泄物减 把 少 到最 低限度和把一 切进 入生产 中去的原料 和辅助材料 的直 接利用提高 到最高 限度。原料 的 日益 昂贵 ,自然成为废 物利 用 的刺激 。……科学 的进步 ,特别 是化学 的进步 ,发现 了那 些废物 的有用性质 。废 料 的减 少 ,部分地要 取决于所使 用的 机器 的质量 ” 。“ … 循环经济”一词是 2 O世纪 6 o年代美 国经 济学家 K・ 波尔丁率先提 出的 ,是指在 人 、自然 资源 和科 学 技术 的大系统 内 ,在 资源投入 、企 业生产 、产 品消费及 其废 弃 的全 过程 中,把传统 的依赖 资源消耗 线形增长 的经济 ,转 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 循环经济要求 物 质投入 和产 品生 产消 费组成 “ 资源一产 品一消费一再生资源 ” 的反馈式流程 。其运行遵循“ R 原则 : 3” R d c( eu e 减量化 ) 原则 针对 产业 链输 入端——资 源 , 以投 入最 小化为 目标 , 大限度地 减少 资源开采利用 和废弃物排放 ; e 最 R— ue 再使用 ) s( 原则 针对产业链 中间环 节— —产 品, 以资源利 用 最大化为 目标 , 使产 品使 用次数提 高 , 延长向废弃物转化周期 ; R cc ( eyl 资源化 ) e 原则 针对产 业链输 出端——废 弃物 , 以排 放 最小化为 目标 , 对废弃 物多次 回收和多级 资源化 , 形成 闭合式 循环利用 。水资源具有可 再生性 、 流动性 和稀缺性 等特点 , 能 够按循环经济原则利用管 理。近年来 水资源循 环经济在 国 内 外发展迅速 , 实践总结 和理论研究著述还 十分有 限。关于水 但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
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要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
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宁宙飞船。
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
循环经济理论实践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些年,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才整合为一套系统的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
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
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循环经济近期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理论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
循环经济理论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为原则,以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宗旨的经济模式。
在当前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循环经济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原则,循环经济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原则循环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源循环利用、物质能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循环建设。
其中,资源循环利用是指不断开发出新的商品和资源,保证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和再利用。
物质能源高效利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避免浪费和污染。
生态循环建设是指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循环经济中,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循环型产业体系原则,即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和系统。
通过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媒介,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再利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污染防治原则,即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避免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影响。
三是生态保护原则,即强化生态意识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野生动植物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二、循环经济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循环经济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资源利用、环保产业和绿色金融。
资源利用是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核心。
快速提高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率,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是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例如,中海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建设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并建设了一系列青岛石化工程,实现了高效能源利用和生产能力提升。
环保产业是循环经济理论在企业中的重要实践。
遵循“回收、利用、加工”的原则,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实现了废旧资源的重新利用和资源的节约。
例如,由中国南玻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废旧玻璃综合利用项目,可将10万吨玻璃废料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生产原料,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
循环经济 的独 立特征
作 为一种 科学的发展观 , 一种全 新的经济 发展模式 , 循环经 1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 的系统 是由人、自然 资源 和科 学技
海是长江三 角洲 的中心城市 , 广阔的腹地 ,在 区位 、信息 、交 济 具 有 自 身 的独 立特 征 , 要体 现 在 以下 几 方 面 有 主 上 海已经成 为许 多跨国公司中国区总部的首选城市 。 再次 , 广州 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 生产 和消费时 是珠三 角的中心城市 , 也是企业总部集聚最 多的城市之一 。 简言 不 再 置 身 于 这 一 大 系 统 之 外 , 是 将 自 己作 为这 个 大 系统 的一 部 而 将 退田还湖 ” ” 、退耕还林 ” 、 之. 不同的城 市应根据 自身的发展条件扬长避短 . 选择适合 自己 分来研究符 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 ” 退牧还草” 等生态系统 建设作 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 发展 的基础性 的道路 , 最终形成差异化的总部经济定位 。
推动 。 以. 所 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应 有的职 能和明确 其扮演的角 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不仅 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 . 还要 色 .既不能视而不见 . 也不能过度干预 。总的来说 .至少要做 到 考 虑 生 态 承 载 能 力 。 生态 系统 中 . 在 经济 活 动 超 过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以下两个方面 体制上 .政府要宽容对待。政 府应 该遵循经济的 的循环是恶 性循环 . 会造成 生态系统 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 3新 的价值观 。循环经济观在考虑 自然时 . 不再像传统工业 才能 使生态系统平 衡地发展。 发展规律 . 给企 业一个较 为宽松 的发展空间 . 从而维持 良好有序 之 内的良性循环 . 的总部经济 发展环境 。服务上 , 政府要竭尽其能 。中心 城市能否 最终成 为总部基地 . 还得取决于该城市 有没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 经济那样将 其作 为 “ 取料场 “ “ 和 垃圾 场“ 也不仅仅视其 为可利 .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志磊(0 1 通 过对 黑龙江 省煤 炭城市 的发展现状 , 出 2 1) 提
了5 R发展 模 式 ( R tik R d c 、 es、 eyl、 e 即 e n 、 e ue R ue R cc R 一 h e
作者简介 : 王艳( 97一) 女 , 18 , 山东师范大 学山 东省 可持 续发展研 究 中心人 口资源 与环境 经济 学研 究生 , 究方 研 向: 可持续发展 战略与管理。
21 0 2年第 6期
总第 2 6期 1
对外锸
【 区域经济】
城 市循 环 经济 理 论 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王 艳 尹建 中
(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山东 济南 20 1 ) 50 4
[ 摘
要]城 市循环经济是城 市建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 的重要途 径。通过 对城 市循环 经济
1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资源 型城 市面 临 发展 与 环境 资源 之 间的矛 盾 和 冲 突, 资源型城市发展 循环 经济 的必要 性显而 易见。 目前
潘鹏 杰( 00 从对 城市 的界定 出发 , 2 1) 结合 循环 经济
的本 质对 城市循环 经济进行 了分 析 , 为城市 循环 经济 认 是以提升经济 效益 、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益为核心 , 以高效 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 污染为 出发 点 , 3 (e ue rue 以 R rd c , s e r yl) e c 为原则 , 生产方 式 由粗 放 型 向集 约 型 、 c e 使 消费方
产业结构 , 转变城市生产 、 费和管 理模式 , 生态链 条 消 用 把行业与行业 、 产与 消费 、 区与 郊 区有机结合 起来 , 生 城 把城市的生产 、 消费、 废弃物处理和城 市管理统 一组织为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演进
2 0世 纪 9 0年 代末循 环 经济 的理 念 进入 中 国 , 到 了广泛 的重 视 并逐 步 进 入 国家 决策 , 受 成为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重 大 战略举 措 。循 环经 济 的理论 和 实践在 中 国的演 进 经 历 了三 个 阶段 : 国 内专 家 学 者 引进 循 环 ① 经 济理 念 , 进 省市 率先 开展循 环 经 济设计 ( 9 4年 ~ 1 9 先 19 9 8年 ) ② 国家环 保 总 局 组织 开 展 循 环 经济 试 点 示 ; 范 建设 , 掀起 我 国 的循 环 经济 理论 与 实践 的热 潮 ( 9 9  ̄ 2 0 19 年 0 3年 ) ③ 循 环经 济进 入 国家决 策 , 国进入 全 ; 我
善 寡暴 誊 ≥ 巍
群
循环 经济理 论与实践在 中国的演进
娄 会 荣 。尹 建 中
( 东师 范大 学 山 东省 可持 续 发展 研 究 中心 ,山 东 济 南 2 0 1 ) 山 5 0 4
誉
关 词循 经 l论 实 ; e ia n a tc lEv l to fCic l r Ec n m y i e r tc la d Pr c ia o u i n o r u a o o n Chi na LOU u—o g,YI Ja -h n H ir n N in z o g
面推行 循环 经 济 的新 阶段 (0 4年 ~ ) 20 。
一
、
国 内专 家 学 者 引进 循 环 经 济 理 念 , 进 省 市 率 先 开 展 循 环 经 济 设 计 先
( ) 家学 者 引进 循 环经 济理 念 , 理 论上 进行 初 步探 讨 一 专 在
循 环 经济 最早 在我 国 出现 , 1 9 是 9 4年《 生 资 源研 究 》 志 的一 位 作 者 提 到 了废 旧物 质 的循 环 利 用 问 再 杂 题 ; 9 7年 3月 闵毅梅 在《 境 导报 》 发表 文章 , 绍德 国于 1 9 19 环 上 介 9 6年 颁 布 的环境 法 。她首 次将 这部 法律 译 为《 环经 济法 》介 绍 了该法 正式 生 效后 对德 国废 物 清 除行业 的 推动作 用 ; 9 7年 1 循 , 19 2月 《 际市场 》 志发 国 杂 表记 者 陈敏 、 吕莱在 上海 德 中环境 保 护 国家 研讨会 上 的采访 记 录 “ 进循 环经 济 促 保护 自然 资 源—— 专访 德 国联 邦废 弃物 处理 工业 协会 会 长弗 兰 克 ・ 纳 ・比利 西 曼 博 士 ” 介 绍 了 德 国 废弃 物 处 理 的成 功 经 验 。此 雷 , 时 , 环经 济在 中国还 只是 为极 少数 人所 了解 的新名 词 , 循 真正 把循 环 经济 理念 引入 中国来 的是 同济 大学 和上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意义循环经济是为了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当代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之一。
循环经济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人类社会是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遭遇资源环境的严重挑战,迎接这种挑战而理智选择的一种机遇与途径。
循环经济是重塑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并重视环境优化增长,其根本特征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问题的治本之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而重要载体。
为了全面推进循环经济,我国正在积极制定循环经济法,提出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如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与机制保障。
2、循环经济的基本定义从理论和实现上来理解,循环经济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和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机制为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优化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在不同层次上有其内涵,彼此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在微观企业层次上,循环经济主要以清洁生产、绿色工艺要求、废弃物综合回收和循环利用以及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3R)处理为主要内容,强调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为3R原则。
循环经济运行基本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经复,强调资源永佳利用强调生产和消费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中国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其评价
市化加速阶段、 人均资源占有不足、 环境恶化趋势
未得 到根本 性 扭 转 的发 展 中国家 来 说 , 一项 带 是 有全局性 、 紧迫 性 、 长期 性 的 战略 任务 ; 是 切 实 也
转变增长方式 ,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 、 环境污染小、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化道路,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目标, 实现社会经济可
电话会议上 的讲话 中指 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本研 究项 目由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资助( 号 :0 5 0 1 I 10 ; 编 4 22 0 /3 1 ) 课题 组成 员为: 0 周宏 春 、 刘燕华 、 吕文
彬 、 良、 冯 马荣 、 刘文强 、 魏际刚、 刘丽莉 ; 文由周宏 春统稿 。 本
富是靠 劳动 或生 产活动 创 造 的。 因此 , 社会 生 用
20 03年 ,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中 央 人 口资 源 环 胡
境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 将 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 、 城乡 建设和产品生产 中, 使资源得到最有效 的利用 。
最 大限度地 减 少废 弃物排 放 , 步使 生态 步 人 良 逐 性循 环 。20 ”02年在 北京 召开 的全球 环 境 基 金第 二届成 员 国大 会上 , 江泽 民总书记 指 出 : 只有走 “ 以最有效 利用 资源 和保 护 环 境 为 基 础 的 循 环 经 济 之路 , 可持续 发展 才 能得 到实 现 。朱镕 基总 理 ”
产和再生产活动来表述循环经济 , 符合经济学 的
一
般 表述方 法 。“ 环 经济 ”中的循 环 是 指 生态 循
宁海县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环境 相 协 调 。推 进 国 民经济 和 社会 纪 九 十 年 代 以 来 ,发 达 国 家 正 在 把
29亿 吨 , 近 美 国 、日本 和 欧 盟 钢 。 接
市 平均 水 平 。 放 型 经济 增 长 模 式 粗 在 很大 程 度 上 ,导致 了资源 要 素 紧
源 供 给 的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 遇 了“ 遭 成
取 得 了一 定 的经 验 和成 绩 。 文 就 耗 却 相 当惊 人 。 比如 ,钢 材 消 费量 缺 问题 越 来 越 突 出 。经 济 增 长 对 资 本
国家 “ 十一五 ” 划突 出强调加 与环 境 和 谐 的 经济 发 展 模 式 。它 要 规
快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转 变 。 同 时 ,指 求把 经 济 活 动组 织 成 一 个 “ 源一 资
出 了转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途 径 和 方
产 品再 生资 源 ” 的反馈 式 流程 , 特 其 点 是低 开 采 、 高利 用 、 排 放 。 “ 低 减
实现 可 持 续 发展 。 中我 们可 以看 径 和 实 现 方 式 。 从 出,发 展 循环 经 济 已成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的 新 理 念 。宁 海 县
高达 0 7 . 2吨标煤 , 3 工业 园区产 出率
为 41 元 / 方 公 里 ,土 地 投 资 强 .亿 平 度 为 9亿 元 / 方 公 里 , 低 于 宁 波 平 均
不 是机 械 论规律 来 指导 人类 社会 的 将 仍 处 于 高 需 求 。改 革 2 0多 年 来 , 经 济 活动 。传统 经 济 是一 种 由 “ 资 我 国 经 济 一 直 保 持 较 高 的 增 长 速 度 , 源~ 产 品一 污染 排 放 ”单 向流动 的 与 此 同 时 。 出现 了资源 消 耗量 大 , 也 线形 经济 , 其特征 是高开采 、 利用 、 低
县域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约 型社 会 。 大 力 发展 循 环 经 济 .建设 节 约 型 社 会 已经 上 升 为 执 政
党 的意 志 是我 国经 济 与 社 会 发展 的战 略 选 择 循 环经 济 正 在 从 理 想转 变 为大 规 模 的 社 会 实 践 。 经济 观 . 是在 全球 人 口剧增 . 资源 短缺 . 境 污染 和 生态蜕 变 的严 峻 环
然 资源 的节 约 .保 护 和 循环 利 用 从 县域 循 环 经 济 发展 的实 践 上
看 县 域 循 环 经 济 具 备 如 下 主 要特 点 : ( ) 1 县域 循 环经 济避 免 了外 部 不经 济 。循环 经 济 要求 系统 内部
中共 十 六 届 四 中 全会 决 议 提 出 要 大 力 发展 循环 经 济 .建 设 节
一
20 0 7年 1 3 河北 省确定 首批 省级 5 个循环 经济 示范试 方 式 渗 透 到 生 产 . 营销 财 务 和环 保 等 各 个 领域 .将 环 境 保 护 月 1日 1
县域 循 环 经 济 理 论 的 基 本 问 题
() 4 县域 循环 经 济注 重环 境 优化 。环 境优 化 技术 主 要包 括预 防
污染 的减 废 或 无废 的工 艺 技 术 和产 品技 术 .同 时也 包括 治 理 污 染
1 县域 循环经 济 的内涵 和本 质 。县域 循环 经济 是指 在县域 范 围 . 内以物 质 .能量 梯次 和 闭路循 环使 用 为特 征 .在 污染 低排 放 .甚 至
的末 端 技 术 .包 括 :污 染 治 理技 术 、废 物 利 用 技术 、清 洁 生产 技
产 业 规 模 小 而散 .产 业 关 联度 低 产 业 链 短 ,产 业 发展 对 自然 资
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穆仲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概念及其特征。
总结了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塔山生态工业园区,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园区保障措施一、循环经济的产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因此使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由于对环境容量有限性认识不足,人类不得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生态难民。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观。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是这一新发展观形成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环境和发展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献的签署,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
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研究背景循环经济作为当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目标。
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是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这一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生产-再生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小化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的高效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
对于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既有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实践方面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章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2.1 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内,通过资源利用的优化、循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价值,最小化地影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资源-生产-再利用-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利用思路,优化现有的生产模式和消费行为,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
2.3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循环经济的内涵包括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绿色生产、循环消费等方面,实现路径包括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推进生态设计和制造、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
2.4 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性、社会性、环境性和资源性四个方面,其中经济性和社会性是判断循环经济适用性的关键因素,环境性和资源性是判断循环经济成效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循环经济的实践研究3.1 德国循环经济的实践德国是全球循环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德国循环经济的实践重点包括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3.2 中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国作为全球资源消耗大国之一,加速发展循环经济是必要的,其实践重点包括推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方面。
第四章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未来,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包括:4.1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未来循环经济产业将向着集约化、融合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绿色崛起和高质量发展。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成为了重要议题之一。
继“节能环保”理念后,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1、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循环经济是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参考,建立一个循环资源利用的经济系统,其中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控制,并通过技术、经济和社会手段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1)初级循环阶段(传统循环阶段),即利用资源有限的可行方法对即有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如再生纸、回收铁钢等。
(2)次级循环阶段(工业生态阶段),在初级循环阶段的基础上,根据物种的特性进行设计和贯彻工业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间物种间的信息与物质流动,从而建立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3)高级循环阶段(工业圈和循环集聚阶段),即建立工业圈和循环集聚体系,通过资源共享、合作生产和营销、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真正达成一种动态的、以资源效率和回收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其中,系统论是支撑整个循环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
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主要是基于现代采矿、冶炼和加工等技术、生态技术、工业设计和工业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它们共同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废物分类和再利用,可生产出再生纸、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等产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生态技术方面,则可以应用生态学原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在工业设计和工业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用环境管理体系、RSPO认证、化学品管理、工业污染防治等技术手段或管理策略,加快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进程。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者 而 言,应采取产 业群 体间的精 密分 工和高效协作 .实现资源
产 品消 费 夏 其 废 弃 的 全 过 程 中 .把 传统 的 依 赖 资 源 消 耗 的 线 形 使 用 效 率 最 大 化 .对 消 费 而 言 ,应 采 取 过 程 延 续 方 法 最 大 可 增 长 的经 济 ,转 变 为依 靠 生 态 型 资 源 循 环 来 发 展 的 经 济 。 循 环 能 地 增 加 产 品使 用 方式 和 次 数 , 扩 大 产 品 的 用途 资 源 化 原 则 经 济 是 一 种 以 物 质 不 断 循环 利 用 为基 础 、 运 用 生 态 学 规 律 来 针 对 的 是 输 出端 目标 是 能 把 废 弃 物 再 次 变成 资源 以减 少最 终 指 导 人 类 社 会 的 经 济 活 动 ,是 一 种 最 大 限 度 地 利 用 资 源 和 保 护 环 境 的 新 型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有重大 区别。 传 统 经 济 模 式 人 类 与 环 境 关 系 的 处理 模 式 是 ,人 类 从 自 处 理 量 也 就 是 我 们 通 常 所 说 的废 品 的 回 收 利 用 和 废 物 的 综 合 利 用 .实 现 废 弃 物 的 资 源 化 资 源 化 能 够 减 少 垃圾 的 产 生 制
、
循环经济是适 应经济发 展要求的新 型经济发展模式
据有关专家考证 , 循环经 济”一词 . 由美国经济 学家K’ 用过 程 ,目标是延长产 品和服务 的时间强度 ,尽可 能多次或以 是
波 尔 丁 在 2 纪 6 代提 出 的 。波 尔 丁 循 环 经 济 定 义 为 .在 多种 方式使用物 品 ,避 免其过早地 成为垃圾 对制造商和生产 O世 0年 寻 l 人 、 自然 资源 和科 学技 术 的 大 系 统 内 在 资 源 投 入 、企 业 生产 、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近期讨论综述
概 念 以来 , 环 经 济 理 念 逐 渐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传 播 开 来 。 循
近 年 来 , 国 在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遇 到 了 资 源 和 环 境 的 双 我 重 瓶 颈 , 环 经 济 逐 渐 被 国人 所 认 同 , 后 更 是 被 提 到 了 循 而 战 略 的 高 度 。 与 逐 步 升 温 的 循 环 经 济 热 相 对 应 , 内 学 国 者 对 于 循 环 经 济 问题 的 讨 论 也 进 行 得 如 火 如 荼 。本 文 拟
自从 16 96年 美 国经 济学 家 鲍 尔 丁 提 出 循 环 式 经 济 的 产 品再 利 用 原 则 (es) 废 弃 物 的 再 循 环 原 则 (-yl) ru 和 e  ̄ c 。 c e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 在原来 3 R原 则 的 基 础 上 , 提 出 了一 又 些 新 原 则 以进 行 补 充 修 正 。 如 季 昆 森 (0 4 提 出 了 循 环 2o ) 经济的 4 R原 则 , 除 了 减 量 化 原 则 、 利 用 原 则 和 再 循 即 再 环 原 则 以外 , 有 一 个 再 思 考 原 则 ( t n ) 也 就 是 说 , 还 e i rh k 。 在 循 环 经 济 实 施 的 过 程 中 , 们 应 该 不 断 深 入 思 考 在 经 人 济 运 行 中如 何 系 统 地 避 免 和 减 少 废 弃 物 , 大 限 度 地 提 最 高 资 源 生 产 率 , 现 污 染 排 放 最 小 化 和 废 弃 物 循 环 利 用 实
为 , 环 经 济就 是 把 传 统 的 依 赖 资 源 净 消 耗 线 性 增 加 的 循
发 展 , 变 为依 靠 生 态 型 循 环 来 发 展 的经 济 。 转
《循环经济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概要
第 四章主要 介绍 了基 于工业
污染 物 的高 排 放 , 开启 了人 类历 史 的发 展 观 、 的 价 值 观 、 的 道 德 生 态 效 率 、 于 环 境 约 束 、 于 过 新 新 基 基
到 实 践 层 面 。 出 现 了企 业 层 面 的 循 环 经 济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之 间 究》 书由绪论篇 、 一 理论篇 、 实践篇
“ 杜邦模式 ” 区域层 面的“ 、 卡伦堡 的关 系 。在 微 观 层 面 , 企业 管理 者 三 部分组 成 。
生 态 工业 园 ” 社会 层 面 的“ 国双 还 没 有 正 确 地 把 握 循 环 经 济 与 清 、 德
一
方 面 , 环 经济 是 实 施 可持 续 发 循
居 生活 的转型 , 时数 千 年 的垦 殖 环 经 济 的理 论 基 础 是 系统 论 和 生 展 的推进 器 。提 出可 持 续 发 展 , 历 是
文 明逐 步 改变 了地球 的原 始 地貌 ; 态学 。由于循环 经济 理念 是 在全球 人 类 发 展观 的一 次深 刻 革命 , 实 要 以化 石 燃 料 的 大 规 模 开 发利 用 为 人 口剧 增 、 源 短 缺 、 境 污 染 和 现可持续发展 目标 , 资 环 就必须合理利
维普资讯
镇 江社 会 科学 20 0 7年第 4期
经济理 与 域 雾
宄> >
口 江 心英
张海 峰
循 环 经 济 (i ua eoo y 了循 环经 济 的 国家 战 略地位 。这 一 面 ,丰 富 了循 环 经 济 的相关 理 论 ; cr lr cnm ) c
农林经济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
农林经济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一、农林经济循环经济理论农林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通过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强调在农林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资源再生利用理论资源再生利用是指在农林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中,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再利用,使其重新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
这一过程可以减少对新资源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二)循环利用理论循环利用是指在农林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中,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其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这一过程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三)生态补偿理论生态补偿是指在农林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中,对因资源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补偿。
这一过程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农林经济循环经济实践(一)农业生产环节循环经济实践1.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2.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3.农业生产过程中,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4.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
(二)农产品加工环节循环经济实践1.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2.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废水回收、废气处理等;3.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推广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内部资源的再生利用。
(三)农产品消费环节循环经济实践1.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农产品消费过程中,推广循环消费模式,实现资源的再利用;3.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实施废弃物分类回收,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率。
循环经济实践进展及推进建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改善,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循环经济的产生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它是一种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了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了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设,助推了循环经济和“无废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这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途径。
循环经济实践的国际经验循环生产和消费是美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是循环经济理论思想萌芽的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垃圾处理成为美国亟须解决的棘手问题,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开始着手生态工业园区的探索。
美国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后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对再循环、再制造的要求进行严格细化。
法令要求在2000年以前,实现50%废弃物可通过源削减和再循环的方式进行处理,未达到要求的城市将被处以每天1万美元的行政罚款。
在经过多年探索后,20世纪90年代生态工业园区开始投入建设和推广。
在消费方面,美国的循环经济侧重于循环消费模式,线下线上众多渠道支持旧货买卖,如家庭地摊式甩卖、旧货交易网站等。
同时,遍布全国的节俭商店和教会义卖有相同的性质,都接受居民捐赠的旧物品,将其进行加工再次售卖[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就达
到202亿元,占总产值的50%。
万元GDP能耗0.22吨标准煤,比
开展循环经济前降低了72%,
万元GDP水耗5.2立方,比循环
经济前降低了69%,热循环利
用率由4
COD排放总量削减了65%。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做法
n 1、全新规划型(南海、长沙) n 2、虚拟型 (美国布朗斯维尔) n 3、综合改造型(烟台苏州大连) n 4、联合企业型 (鲁北化工抚顺)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 •
烟
台
•农业
生 态
•物质、能量
园 •价值流 区 示 •信息
提高产品和服务 的利用效率,要求 产品或包装以初 始形式多次使用, 减少一次污染。
要 求 物 品 完 成 使 用的功能后重新变 成再生资源。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
PPT文档演模板
•8.1%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四)循环经济的层次结构
n 1、企业层次。就是所说的“点”。 n 2、园区层次。就是所说的“线”。 n 3、社会层次。就是所说的“面”。
n 5、生态系统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
n 6、建立绿色GDP统计与核算体系
n 7、建立绿色消费制度
n 8 、生态成本总量控制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1、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输入端控制 过程性控制 输出端控制
减 少 进 入 生 产 和 消费过程的物质量, 从源头上节约资源 和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
n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具体实践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全球森林面 积每年减少
2.4%
世界资源问题
•全球12亿 人用水短缺
•全球近1/2陆 地面积受到 沙漠化影响
•地表温度升 高,导致两 极冰帽融化、
•海平面上升
资料来源于2003年4月21日新华社及1999年5合国环境署的世界资源报告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比较
n 1、传统经济
n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直线式) n 特征: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n 直接对自然环境造成恶性破坏
n 2、循环经济
n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循环) n 特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n 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
(二)循环经济的产生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52年
• 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6年
•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1961年
• • “地球就像一艘在茫茫太空中飞行 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 身的有限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 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人口和经济 的无序增长迟早会使飞船内的燃料耗 尽,人类社会将随着飞船的坠落而崩 溃。”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
1972年: 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
•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n 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 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 留给自己的是荒漠。马 克思
n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 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 复。恩格斯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全球金融危机证实马克思预言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n 1962年,美国海 洋生物学家卡逊发表 了《寂静的春天》一 书,以大量翔实的资 料,向世人预言:人 类正在肆无忌惮地破 坏自然环境,其结果 只能导致人类自身的 毁灭。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 “宇宙飞船理论”--循环经
济思想的萌芽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4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一、循环经济基础知 识
•(一)循环经济概念 •
•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 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活动 。 • • 《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表述:“循环经济 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 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
•基础设施
意
•设施、信息
图
•物质、能量
•第一产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综合改造型
•物质、设施
•物质、能量
•社会发展
•科•教综文卫合改造•社型会福利
•环境保护 •设施、信息
•价值流 •信息
•第二产业 •机械 •电子 •化工 •能源 •食品
•物质、能量 •信息
•第三产业
•餐饮业
•零售业
•服务业
• 2004年园区总产值410亿元,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2006地球生命力报告》
•一秒钟世界沙漠扩大1900 平方米 •一秒钟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39万立方米 •一秒钟世界天然林减少 5100立方米 •一秒钟世界人口增加2.4人 •一秒钟世界消耗淡水103吨 •一秒钟世界可耕地减少 2300平方米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三)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
n 1、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
、
再利用(Reuse)、再循环
(Recycle)
n 2、大系统分析
n 3、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n 4、尽可能利用高新技术
n 作者克里斯托弗指出:马克思曾经说过,美国 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陷入停顿并开始腐朽,由于 疯狂投机,底特律汽车城有可能停止生产汽车 ----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n 英国作家弗朗西斯最近撰写了《资本论》解析 一书,结论是:马克思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有 影响力的思想家。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 的著作就值得阅读。
•联合企业 型
鲁北生态工业园
n 滨州 无棣县:化工 建材、轻工、电力 等12个行业
n 52家企业单位
n 全国首批试点
n 列入国家“十一五 ”规划纲要
PPT文档演模板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n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 盾的根本出路
n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 境污染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