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薄膜管理办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0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0号](https://img.taocdn.com/s3/m/7aa4af0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1.png)
国务院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1992年10月25日国务院,国发〔1992〕60号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关于完善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办法的通知》实施以来,农业生产资料多头插手倒买倒卖和价格失控的现象得到遏制,对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增产,起到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管理工作,特通知如下:一、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资公司)和各级供销社的农资经营单位是农资经营的主渠道。
农业部直属直供垦区(含建设后团、农垦总局、管理局、国营农场等)继续执行中央和地方直供体制,由垦区组织供应。
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中心)开展技术推广和有偿技术服务所需配套的化肥、农药、农膜(含棚膜、地膜,下同),凡列入国家统配计划的,由农资公司按批发价供货;未列入国家统配计划的,按照市场经营机制进行,可由农资公司按批发价供货,具体品种、数量由供需双方商定,也可与生产企业直接订货,按当地零售价有偿转让给农民。
中央和地方统配的化肥、农药、农膜,委托中国农资公司和省(区、市)农资公司按国家规定的收购分配政策具体执行。
统配以外的化肥、农药、农膜,生产企业可与农资公司、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中心)等农资经营单位进行合同定购、联销、代销或自销给农民;可直供基层供销社;也可实行农民预定、淡旺季差价的办法。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广农工商相结合的农业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
农用地膜管理实施方案

农用地膜管理实施方案一、前言农用地膜是一种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塑料薄膜,主要用于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湿度等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农用地膜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技术。
本文将就农用地膜的管理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农用地膜的选用1. 地膜材质选择在选择农用地膜时,首先要考虑地膜的材质。
常见的地膜材质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
不同的地膜材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膜材质。
2. 地膜厚度选择地膜的厚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地膜的厚度越大,使用寿命就会越长,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地膜厚度。
三、农用地膜的铺设管理1. 地膜铺设前的准备工作在铺设地膜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清理和平整,以确保地膜的平整度和紧密度。
同时,还需要对地膜进行预处理,如在地膜上打孔,以便作物生长和通气。
2. 地膜铺设方法地膜的铺设方法有直接铺设和间接铺设两种。
直接铺设是直接将地膜铺在土壤表面,适用于平整的土地;间接铺设是将地膜先铺在地面上,然后再将地膜埋入土壤中,适用于不平整的土地。
3. 地膜的固定管理铺设地膜后,需要对地膜进行固定,以防止风吹和雨淋造成地膜的松动和破损。
常见的固定方法有用土埋边、用石块压边和用地膜夹等。
四、农用地膜的使用管理1. 地膜的使用期限地膜的使用期限一般为一个种植季节,一般为3-6个月不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换破损的地膜,以保证地膜的使用效果。
2. 地膜的管理在使用地膜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地膜的状况,及时清除地膜上的杂草和积水,以保证地膜的使用效果。
3. 地膜的回收利用地膜使用完毕后,需要及时回收利用。
可以将地膜收集起来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再次使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农用地膜的管理注意事项1. 地膜的使用要注意季节和气候条件,避免在强风、大雨等恶劣天气下使用地膜。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彦淖尔市“四控”行动一个意见和四个办法》的通知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彦淖尔市“四控”行动一个意见和四个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3.12•【字号】巴政办发〔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彦淖尔市“四控”行动一个意见和四个办法》的通知巴政办发〔2018〕15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巴彦淖尔市“四控”行动一个意见和四个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3月12日巴彦淖尔市“四控”行动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四控”行动,对于我市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促进绿色化与农牧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推进农业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自治区“四进四控”提出的总体要求及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质量年”这个主题,以“四控”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五区”共建,努力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政府主导原则。
分区域、分作物、分步骤的开展具体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四控”行动中。
典型带动原则。
重点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借助其集中种植、统一经营的优势,率先开展“四控”,同时每个村组抓一个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调动农民自发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扩大面积。
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公布日期】2010.09.14•【字号】甘财农[2010]226号•【施行日期】2010.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财农〔2010〕226号)各市(州)财政局、农牧(农业、农林)局,省直管县(市)财政局、农牧(农业、农林)局: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17号)精神,为加强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支持重点用膜地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制定了《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四日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提高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17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全省重点用膜地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废旧农膜污染的专项补助资金。
第二章资金使用第三条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使用坚持“政府引导、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政府引导是指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地方政府等,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减少因废旧农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突出重点是指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关键环节,解决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新疆农用地膜使用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农用地膜起到了增温保墒、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等的效果,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是当前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2020年新疆农用地膜覆盖面积达3553.42千hm 2,居全国第1位,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中残留的未能被分解的薄膜残片对耕地造成严重的损伤,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作物机械效率,破坏了畜禽生存环境。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农膜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议中强调,强化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政策,以“减量、替代、回收”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
以新疆地区为例,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膜的使用与回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新疆农用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1农用地膜使用现状1.1区域概况新疆位于东经75°~95°、北纬35°~50°,昼夜温差大,光热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发展各类特色经济作物,如棉花、特色瓜果、加工番茄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部分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
202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371.65hm 2,棉花的播种面积为2506.07hm 2,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为1135.25hm 2和1110.26hm 2。
1.2农用地膜使用现状1.2.1农用地膜使用量大,覆盖面积广2011~2020年新疆农用地膜使用量不断上升,2014年的使用量>20万t ,2019年达到最高值(24.26万t );农用地膜覆盖面积波动上升,2014年的覆盖面积>30万hm 2,2017年达到最高值(379.59万hm 2)(图1)。
说明新疆农用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处于较高水平。
1.2.2农用地膜使用的必要性由于新疆地区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等客观条件,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覆盖农用地膜以保持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
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决定的通知-皖政[1988]70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决定的通知-皖政[1988]70号](https://img.taocdn.com/s3/m/1336b67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49.png)
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决定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决定的通知(1988年11月18日皖政〔1988〕70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决定,从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起,对我省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
现通知如下:一、对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1、化肥、农药、农膜由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实行专营,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经营上述商品。
2、省内大、中型化肥厂生产的优质化肥,即:铜陵化工总厂和铜陵磷铵厂的磷肥、磷铵,淮南化肥厂的尿素和硝铵,马钢焦化厂的硫酸铵,以及安庆石化总厂的超产尿素,均由省农资公司统一收购。
计划外超产化肥由省农资公司同生产企业签订合同,按省核定的优惠价格收购。
地方小氮肥厂、县以上磷肥厂以及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地方小磷肥厂生产的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符合质量标准的均由产地的农资分公司和市、县农资公司统一收购,超产部分由工商企业签订合同,按出厂价加百分之十的价格收购。
省内农药厂生产的农药,凡纳入省统一分配计划的(品种附后),由省农资公司或委托产地农资公司统一收购。
非统配计划的品种,实行当地专营部门与工厂合同订购,也可以联销或代销。
3、进口化肥、农药、农膜(含原料)由省计委实行计划管理。
农垦、外贸系统自行进口部分,应交省农资公司统一经营,其生产自用部分由专营部门按计划组织供应。
工厂集资返还化肥,应交当地专营部门代销。
4、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化肥、农药、农膜,及时支援农业救灾。
农业农村部现行有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截至2022年1月25日)

农业农村部现行有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截至2022年1月25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1.27•【文号】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22号•【施行日期】2022.0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22号农业农村部现行有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截至2022年1月25日)一、农业农村部规章目录1.农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1998年10月15日农业部令第1号公布)2.农业部立法工作规定(2002年12月27日农业部令第25号公布)3.农业行政许可听证程序规定(2004年6月28日农业部令第35号公布)4.农业农村部行政许可实施管理办法(2021年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令2021年第3号公布)5.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2021年12月21日农业农村部令2021年第4号公布)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2003年11月14日农业部令第33号公布)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2009年12月29日农业部、林业局令2010年第1号公布)8.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示范章程(2009年12月29日农业部、林业局令2010年第2号公布)9.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21年1月26日农业农村部令2021年第1号公布)1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1992年5月12日农业部令第11号公布,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修订)1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2002年1月5日农业部令第8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6年7月25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7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2022年1月21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2号修订)12.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2002年1月5日农业部令第9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13.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02年1月5日农业部令第10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14.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2002年9月6日农业部令第21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15.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2006年1月27日农业部令第59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16.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10月17日农业部令第71号公布)17.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9月25日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令第46号公布)18.农用薄膜管理办法(2020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令2020年第4号公布)19.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2002年4月29日农业部、质检总局令第12号公布,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修订)20.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2006年10月17日农业部令第70号公布)2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2007年12月12日农业部令第7号公布,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22.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2007年12月25日农业部令第11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23.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2012年7月30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6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2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2012年8月14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7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25.农业部植物检疫员管理办法(试行)(1990年11月8日〔1990〕农(农)字第40号公布)26.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办法(1993年11月10日〔1993〕农(农)字第18号公布,1999年6月3日农农发〔1999〕7号修订)27.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1995年2月25日农业部令第5号公布,1997年12月25日农业部令第39号、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修订)28.肥料登记管理办法(2000年6月23日农业部令第32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29.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2010年1月18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4号公布)30.农药登记管理办法(2017年6月21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3号公布,2018年12月6日农业农村部令2018年第2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31.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17年6月21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4号公布,2018年12月6日农业农村部令2018年第2号修订)32.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017年6月21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5号公布,2018年12月6日农业农村部令2018年第2号修订)33.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2017年6月21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6号公布,2018年12月6日农业农村部令2018年第2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34.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2017年6月21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7号公布)3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2020年8月27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令2020年第6号公布)36.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2021年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令2021年第6号公布)37.兽用麻醉药品的供应、使用、管理办法(1980年11月20日〔80〕农业(牧)字第34号、〔80〕卫药字36号、〔80〕国药供字第545号公布)38.兽用安钠咖管理规定(1999年3月22日农牧发〔1999〕5号公布,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修订)39.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官方取样程序(1999年5月11日农牧发〔1999〕8号公布)40.甘草和麻黄草采集管理办法(2001年10月16日农业部令第1号公布)41.兽药质量监督抽样规定(2001年12月10日农业部令第6号公布,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修订)42.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2年3月19日农业部令第11号公布,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43.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2002年10月31日农业部令第22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44.兽药注册办法(2004年11月24日农业部令第44号公布)45.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2005年5月20日农业部令第52号公布,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修订)46.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农业部令第53号公布)47.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2005年8月31日农业部令第55号公布,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48.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2006年6月26日农业部令第67号公布)49.兽药进口管理办法(2007年7月31日农业部、海关总署令第2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50.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2008年11月7日农业部令第15号公布)51.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办法(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第16号公布,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52.乡村兽医管理办法(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第17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53.执业兽医管理办法(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第18号公布,2013年9月28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3号、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修订)54.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第19号公布,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55.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1月15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3号公布,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56.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10年1月21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6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57.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2010年1月21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公布)58.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12年5月2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3号公布,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59.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2012年5月2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4号公布,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60.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2012年5月2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5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61.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2013年9月1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2号公布)62.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2014年1月13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1号公布,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63.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2014年1月13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2号公布,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64.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2015年12月3日农业部令2015年第4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65.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管理办法(2017年5月27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2号公布)66.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2020年4月21日农业农村部令2020年第3号公布)67.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2021年3月1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1年第2号公布)68.渔船作业避让规定(1983年9月20日农牧渔业部〔83〕农(管)字第28号公布,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修订)69.农业部关于确定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品种目录的通知(1989年5月30日〔1989〕农(渔政)字第13号公布)70.农业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油类记录簿”使用办法的通知(1989年6月27日〔1989〕农(渔政)字第14号公布)71.农业部关于下发《海洋渔业船舶船员证书》考试发证收费标准的通知(1989年7月20日〔1989〕农(渔政)字第28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72.农业部关于禁止在公海使用大型流网作业的通知(1991年6月8日〔1991〕农(渔政)字第3号公布)73.渔港费收规定(1993年10月7日〔1993〕农(渔政)字第15号公布,2011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1年第4号修订)74.农业部关于实施《清理取缔“三无”船舶通告》有关事项的通知(1994年11月8日〔1994〕农渔发21号公布)75.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1996年11月27日农渔发〔1996〕13号公布,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修订)76.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1997年3月26日农业部令第13号公布)77.渔业行政处罚规定(1998年1月5日农业部令第36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78.渔业船舶船名规定(1998年3月2日农渔发〔1998〕1号公布,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2010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11号、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修订)79.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1998年3月2日农渔发〔1998〕2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修订)80.吕泗、长江口和舟山渔场部分海域捕捞许可管理规定(1999年2月13日农渔发〔1999〕3号公布)81.中日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5日农业部令第8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1999年6月24日农业部令第15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0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11号、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83.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国人、外国船舶渔业活动管理暂行规定(1999年6月24日农业部令第18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84.渔业船舶航行值班准则(试行)(1999年11月8日农渔发〔1999〕10号公布)8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行政执法船舶管理办法(2000年6月13日农业部令第33号公布)8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港航监督行政处罚规定(2000年6月13日农业部令第34号公布)87.中韩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和过渡水域管理办法(2001年2月16日农业部令第47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88.水产苗种管理办法(2001年12月10日农业部令第4号公布,2005年1月5日农业部令第46号修订)89.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7月24日农业部令第31号公布)90.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2004年2月12日农业部令第34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0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11号修订)91.渔业航标管理办法(2008年4月10日农业部令第13号公布)92.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2009年3月24日农业部令第20号公布)93.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2010年5月24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9号公布)94.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1月5日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公布,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修订)9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2012年10月22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8号公布,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96.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2012年12月25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9号公布)97.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管理办法(2014年5月23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4号公布,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98.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2018年12月3日农业农村部令2018年第1号公布,2020年7月8日农业农村部令2020年第5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99.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评估办法(2019年8月27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5号公布)100.远洋渔业管理规定(2020年2月10日农业农村部令2020年第2号公布)101.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3月28日农业部令第14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一批)(1999年6月16日农业部令第14号公布)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二批)(2000年3月7日农业部令第27号公布)104.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令第45号公布)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三批)(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令第46号公布)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四批)(2002年1月4日农业部令第3号公布)107.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2002年12月30日农业部令第24号公布)108.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2003年7月8日农业部令第28号公布)109.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2003年7月8日农业部令第30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五批)(2003年8月5日农业部令第32号公布)111.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2005年3月10日农业部令第50号公布)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六批)(2005年5月20日农业部令第51号公布)113.草种管理办法(2006年1月12日农业部令第56号公布,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4年4月25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2015年4月29日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114.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公布,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4年4月25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2015年4月29日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115.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2006年6月5日农业部令第64号公布)116.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2006年6月5日农业部令第65号公布)117.优良种畜登记规则(2006年6月5日农业部令第66号公布)118.蚕种管理办法(2006年6月28日农业部令第68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119.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2007年9月19日农业部令第5号公布,2011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1年第4号、2014年4月25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修订)12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七批)(2008年4月21日农业部令第14号公布)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八批)(2010年1月18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8号公布)122.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2010年1月21日农业部令2010年第5号公布,2015年10月30日农业部令2015年第3号修订)123.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2012年3月14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2号公布,2022年1月21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2号修订)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九批)(2013年4月1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1号公布)12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十批)(2016年4月16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1号公布)126.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16年7月8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4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2022年1月21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2号修订)127.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016年7月8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5号公布,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2020年7月8日农业农村部令2020年第5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2022年1月21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2号修订)128.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2016年7月8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6号公布)129.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2017年3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1号公布)13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十一批)(2019年2月22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1号公布)131.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2019年8月27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3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132.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2003年7月4日农业部令第29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133.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8月15日农业部令第41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134.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2006年5月10日农业部、工商总局令第57号公布,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3号、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135.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2006年8月20日农业部令第69号公布)136.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2011年1月12日农业部令2011年第2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137.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2018年1月15日农业部令2018年第1号公布)138.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2018年1月15日农业部令2018年第2号公布,2018年12月6日农业农村部令2018年第2号修订)139.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2018年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令2018年第3号公布)140.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2016年6月21日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公布)141.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19年8月27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4号公布)142.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2021年12月21日农业农村部令2021年第5号公布)二、农业农村部规范性文件目录1.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信访规定》的通知(2005年12月4日农办发〔2005〕23号)2.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信息公开规定》的通知(2008年4月25日农办发〔2008〕8号)3.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年6月1日农人发〔2006〕6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4.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行政许可网上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8年3月24日农办发〔2008〕5号)5.规范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办法(2019年5月31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80号公布,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6.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2020年5月27日农法发〔2020〕2号)7.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施方案》的通知(2021年7月16日农法发〔2021〕9号)8.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2009年6月8日农经发〔2009〕4号)9.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2010年9月25日农经发〔2010〕12号)10.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2014年11月20日农经发〔2014〕12号)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证样式(2015年10月10日农办经〔2015〕23号)12.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的通知(2018年5月11日农经发〔2018〕4号)13.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单位建设项目监管的意见(2017年12月29日农发〔2017〕201号)14.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2018年5月16日农经发〔2018〕1号)15.农业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全面实行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控制制度的通知(2002年4月9日农经发〔2002〕3号)16.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2003年12月4日农经发〔2003〕11号)17.农业部关于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卡管理工作的通知(2004年5月21日农经发〔2004〕4号)18.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的意见(2005年1月24日农经发〔2005〕1号)19.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意见(2007年9月29日农办经〔2007〕19号)20.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试行)》的通知(2010年6月11日农经发〔2010〕8号)21.农业部、监察部关于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的通知(2011年11月21日农经发〔2011〕13号)22.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2019年12月12日农经发〔2019〕6号)23.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信息工作规程(2010年3月22日农办市〔2010〕11号)24.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定点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2010年10月26日农市发〔2010〕11号)25.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2015年8月28日农业部公告第2283号)26.农业部关于印发《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2006年10月12日农科教发〔2006〕6号)27.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的通知(2010年9月14日农科教发〔2010〕3号)28.转基因抗虫棉检测(2011年12月14日农业部公告第1693号)29.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2013年1月7日农办科〔2013〕2号)30.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2013年2月1日农业部公告第1897号)31.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2019年6月26日农科教发〔2019〕1号)32.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2002年11月25日农业部、国家认监委公告第231号)33.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2003年4月17日农业部、国家认监委公告第264号)34.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2005年10月10日农市发〔2005〕13号)35.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07年6月10日农办市〔2007〕21号)36.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管理办法(2007年8月8日农市发〔2007〕23号)37.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2008年8月8日农业部公告第1071号)38.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2009年7月21日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39.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年12月18日农质发〔2019〕6号)40.农业部、海关总署关于《对外国农药试验实行免税放行办法》的通知(1988年6月2日〔88〕农(农)字第16号)41.农业部关于加强有关废旧物品进口检疫管理的通知(1996年6月5日农检疫发〔1996〕4号)42.农业部关于禁止在茶树上使用三氯杀螨醇的通知(1997年6月20日农农发〔1997〕11号)4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1997年7月29日农业部公告第72号)44.农业部关于加强水果、花卉、中药材及牧草检疫工作的通知(1997年8月1日农农发〔1997〕77号)45.农业部、化工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除草醚农药的通知(1997年10月30日农农发〔1997〕17号)46.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对引进葡萄苗木疫情监测的紧急通知(1998年7月20日〔98〕农明字第75号)47.农业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1999年6月3日农农发〔1999〕7号)48.农业部关于禁止在茶树上使用氰戊菊酯的通知(1999年11月24日农农发〔1999〕20号)49.允许美国小麦输华及其检疫措施要求(2000年3月20日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告第114号)50.允许美国德克萨斯州、亚利桑纳州、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柑桔输华及其检疫措施要求(2000年3月20日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告第115号)51.允许美国烟叶输华及其检疫措施要求(2001年3月19日农业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告第151号)52.暂停从椰心叶甲发生国家及地区引进棕榈科植物种苗(2001年3月26日农业部、林业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告第154号)。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知识征答

识耐答I('.Olll(*sl本版贵编/施京京****************
1.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不符合_________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
鼓励和支持生产、使
用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
2.农用薄膜生产者应当依法建立农用薄膜出厂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农用薄膜的名称、规格、数量、
—和批号、产品质量检验信息、购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出厂销售记录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3.农用薄膜销售者应当查验农用薄膜产品的包装、__________质量检验合格证,不得采购和销售未达到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不得将非农用薄膜销售给农用薄膜使用者。
4.农用薄膜使用者应当按照产品标签标注的期限使用农用薄膜。
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使用者应当依法建立农用薄膜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农用薄膜名称、用量、生产者---------等
内容。
农用薄膜使用记录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5.生产、销售农用薄膜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规定查处,依法依规记入信用记录并予以公示。
1.请勿抄题,只要写清题号和答案即可,并附上答题者姓名、地址、邮编及电话。
2.请将答案及联系方式直接写在信封背面或明信片上寄回本刊编辑部、或发到责任编辑的电子邮箱.本刊将在公布正确答案的同时,
公布竞答正确者名单,并在名单中抽取部分幸运者寄发奖品。
11不名单
1.施工单位
2.监检人员
3.数据
4.实施
5.编目河北高松浙江陈超群周慧吴刚
山西曲玉勤王彩云福建石玉洁江峰
《中国质量监管》总第381期。
农用薄膜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

农用薄膜行业规范条件(20XX年本)(征求意见稿)为促进农用薄膜(以下简称农膜)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范农膜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加强产品质量保障,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企业布局(一)农膜企业建设地点应当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本地区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
(二)在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保护区和主要河流两岸边界外规定范围内不得新建改扩建农膜项目。
(三)鼓励符合建设规划的现有企业及新建改扩建农膜项目,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建设。
二、企业生产条件(四)新建改扩建农膜项目形成的农用薄膜生产能力不低于10000吨/年,年产农膜制品不低于3000吨(降解农膜因属推广应用阶段,可不受产量、产能限制)。
现有农膜企业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加速发展,鼓励扩大中高端农用薄膜产品的产能和产量,逐步减少低端普通农用薄膜的产量。
(五)农膜吨制品耗电量不超过500千瓦时、耗水量不超过1立方米。
(六)鼓励现有农膜生产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逐步实现研发等投入不低于企业销售收入2%的目标。
三、生产工艺和装备(七)生产工艺必须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工艺文件要求,采用成熟的生产技术,满足农用薄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八)棚膜、功能性地膜生产企业应具备生产功能性母料的能力,或得到其他能够生产功能性母料企业的技术或者产品支持。
(九)配备物料混配设备,能确保生产原料(主、辅料)均匀混合。
(十)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
鼓励企业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生产线,配备的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包括:直尺、卷尺、千分尺、测厚仪、拉力机、熔融指数测试仪、快速流滴实验仪、水分含量测试仪等。
(十一)鼓励采用技术先进、节能节水环保的生产装置,实现主要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
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

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粟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以下简称地膜〉的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标准要求
2.1、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气泡、斑点、折裙、杂质和针孔等缺陷,对不影响使用的缺陷不得超过20个/100cm气孔。
膜卷卷取平整,不许有明显的暴筋。
膜卷宽度与膜的公称宽度相差的卷取宽度错位及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规定。
2.2、每卷膜的内包装应附产品合格证,内容包括产晶名称、类别、宽度、厚度、长度、净质量、批号、质量等级、生产日期、生产厂名、生产厂地址、标准号、检验员章。
2.3、每卷膜的外包装应注明产品名称、类别、宽度、厚度、最度、净质量、生产日期。
2.4、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阴凉、干燥的库房内,堆放整齐,不得使薄膜挤压变形或损伤,距热源不少于1m.,贮存期从生产日期起不超过1年。
2.5、农膜使用后及时清理回收,运输到作业站制定地点,由专人负责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掩埋。
3、相关记录
《农膜使用处理记录》。
农用薄膜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

农用薄膜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征求意见稿)为促进农用薄膜(以下简称农膜)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范农膜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加强产品质量保障,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企业布局(一)农膜企业建设地点应当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本地区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
(二)在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保护区和主要河流两岸边界外规定范围内不得新建改扩建农膜项目。
(三)鼓励符合建设规划的现有企业及新建改扩建农膜项目,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建设。
二、企业生产条件(四)新建改扩建农膜项目形成的农用薄膜生产能力不低于10000吨/年,年产农膜制品不低于3000吨(降解农膜因属推广应用阶段,可不受产量、产能限制)。
现有农膜企业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加速发展,鼓励扩大中高端农用薄膜产品的产能和产量,逐步减少低端普通农用薄膜的产量。
(五)农膜吨制品耗电量不超过500千瓦时、耗水量不超过1立方米。
(六)鼓励现有农膜生产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逐步实现研发等投入不低于企业销售收入2%的目标。
三、生产工艺和装备(七)生产工艺必须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工艺文件要求,采用成熟的生产技术,满足农用薄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八)棚膜、功能性地膜生产企业应具备生产功能性母料的能力,或得到其他能够生产功能性母料企业的技术或者产品支持。
(九)配备物料混配设备,能确保生产原料(主、辅料)均匀混合。
(十)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
鼓励企业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生产线,配备的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包括:直尺、卷尺、千分尺、测厚仪、拉力机、熔融指数测试仪、快速流滴实验仪、水分含量测试仪等。
(十一)鼓励采用技术先进、节能节水环保的生产装置,实现主要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
农用地膜的相关国家政策

农用地膜的相关国家政策一、农用地膜生产标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农用地膜生产标准,要求地膜厚度、拉伸强度、耐候性能等指标符合规定,以确保地膜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标准包括《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农用薄膜覆盖栽培技术规范》等。
二、农用地膜使用规定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国家鼓励使用环保型农用地膜。
同时,规定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超薄地膜,以降低地膜残留对土壤的危害。
此外,还要求农民在使用地膜时注意保护环境,及时清理残留地膜。
三、农用地膜回收利用政策为了促进农用地膜的回收和再利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鼓励企业开展地膜回收业务,对回收的地膜进行资源化利用;同时,还对开展地膜回收利用业务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
四、农用地膜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农民和企业使用环保型农用地膜,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对生产和使用环保型农用地膜的企业和个人,可以享受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五、农用地膜补贴政策为了推广环保型农用地膜的使用,国家还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例如,对购买和使用环保型农用地膜的农民和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大对环保型农用地膜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
六、农用地膜质量监管政策国家加强对农用地膜的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
同时,各级政府加大对不合格地膜的打击力度,防止劣质地膜进入市场。
七、农用地膜环保标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农用地膜环保标准,规定了地膜的可降解性能、无毒性等要求。
此外,国家还加强对环保型地膜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环保型地膜。
八、农用地膜替代产品推广政策为了进一步减少地膜的使用量和残留量,国家积极推广农用地膜替代产品,如可降解地膜、生物地膜等。
各级政府加大对替代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和企业使用替代产品。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9月1日起实施

政策信息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5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就业大局稳定,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坚持市场就业和政府促进相结合,稳定城镇常住农民工就业,确保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困难农民工及时得到救助。
《意见》提出以下政策措施:一是拓宽外出就业渠道。
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帮助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对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的政策扶持。
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考虑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农民工就业新领域。
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对城镇户籍居民和农民工一视同仁,因地制宜发展零工市场或劳务市场,搭建企业用工余缺调剂平台,支持农民工从事直播销售、网约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增加收入。
二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支持发展特色种养、农林产品加工和物流、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将带动就业情况作为创建现代农林业产业园的重要考量。
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将发放劳务报酬的资金占比提高至15%以上,吸纳更多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
加强创业服务能力建设,组织成立创业服务专家团队和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农民工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先行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的50%。
此外,《意见》还提出强化平等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方面的措施。
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
《办法》对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在相关环节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生产者应当执行农用薄膜相关标准,在产品上添加企业标识,标明推荐使用时间,建立出厂销售记录制度;销售者应当依法查验农用薄膜产品的包装、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不得采购和销售未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不得将非农用薄膜销售给农用薄膜使用者,依法建立销售台账;使用者应当按照产品标签标注的期限使用农用薄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使用者应当依法建立农用薄膜使用记录。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2020)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2020)《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4月24日经农业农村部第7次部常务会议通过,并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同意,现予公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2020年7月3日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农用薄膜污染,加强农用薄膜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用薄膜,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地面覆盖薄膜和棚膜。
第三条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农用薄膜污染防治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农用薄膜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使用、回收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生产指导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过程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
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
第二章生产、销售和使用第七条农用薄膜生产者应当落实国家关于农用薄膜行业规范的要求,执行农用薄膜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第八条农用薄膜生产者应当在每卷地膜、每延米棚膜上添加可辨识的企业标识,便于产品追溯和市场监管。
第九条农用薄膜生产者应当依法建立农用薄膜出厂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农用薄膜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和批号、产品质量检验信息、购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出厂销售记录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第十条出厂销售的农用薄膜产品应当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标明推荐使用时间等内容。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867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86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18.09.13•【文号】国市监议〔2018〕444号•【施行日期】2018.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867号建议的答复国市监议〔2018〕444号姜希猛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落实“限塑令”禁止集贸市场使用不达标塑料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已开展的“限塑”工作情况“限塑”工作对遏制白色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限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立足职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市场监管执法,严查违法行为。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部署和要求,我局于2008年下发了《工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各类商品零售场所的“限塑”工作。
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制定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令2008年第8号)。
针对一些地区的集贸(农贸)市场仍存在着违规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现象,我局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限塑”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集中开展集贸(农贸)市场“限塑”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集贸(农贸)市场“限塑”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不懈地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集贸市场销售超薄等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的违法行为,切实巩固“限塑”成效。
近年来,我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将“限塑”工作列入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工作来统筹安排部署,通过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限塑”工作作为日常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农用薄膜污染,加强农用薄膜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用薄膜,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地面覆盖薄膜和棚膜。
第三条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农用薄膜污染防治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农用薄膜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使用、回收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生产指导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过程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
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
第二章生产、销售和使用
第七条农用薄膜生产者应当落实国家关于农用薄膜行业规范的要求,执行农用薄膜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第八条农用薄膜生产者应当在每卷地膜、每延米棚膜上添加可辨识的企业标识,便于产品追溯和市场监管。
第九条农用薄膜生产者应当依法建立农用薄膜出厂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农用薄膜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和批号、产品质量检验信息、购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出厂销售记录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第十条出厂销售的农用薄膜产品应当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标明推荐使用时间等内容。
农用薄膜应当在合格证明显位置标注“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中文字样。
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应当在合格证明显位置标注“全生物降解薄膜,注意使用条件”中文字样。
第十一条农用薄膜销售者应当查验农用薄膜产品的包装、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不得采购和销售未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不得将非农用薄膜销售给农用薄膜使用者。
农用薄膜销售者应当依法建立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农用薄膜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者、生产日期和供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销售台账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第十二条农用薄膜使用者应当按照产品标签标注的期限使用农用薄膜。
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使用者应当依法建立农用薄膜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农用薄膜名称、用量、生产者、销售者等内容。
农用薄膜使用记录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用薄膜使用控制,开展农用薄膜适宜性覆盖评价,为农用薄膜使用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农用薄膜覆盖替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提高农用薄膜科学使用水平。
第三章回收和再利用
第十四条农用薄膜回收实行政府扶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各地要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回收农用薄膜。
第十五条农用薄膜使用者应当在使用期限到期前捡拾田间的非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废弃物,交至回收网点或回收工作者,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
第十六条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回收网点、废旧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企业或其他组织等应当开展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废旧农用薄膜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第十七条农用薄膜回收网点和回收再利用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回收台账,如实记录废旧农用薄膜的重量、体积、杂质、缴膜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回收时间等内容。
回收台账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第十八条鼓励研发、推广农用薄膜回收技术与机械,开展废旧农用薄膜再利用。
第十九条支持废旧农用薄膜再利用企业按照规定享受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从事废旧农用薄膜再利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
第二十条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企业应当依法做好回收再利用厂区和周边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二次污染。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建立农用薄膜残留监测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农用薄膜残留监测。
第二十二条建立农用薄膜市场监管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农用薄膜质量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生产、销售农用薄膜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处,依法依规记入信用记录并予以公示。
政府招标采购的农用薄膜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依法限制失信企业参与政府招标采购。
第二十四条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回收农用薄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