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74c44cc08a1284ac85043a3.png)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波及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尊重王权,崇尚理性。
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明确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人物塑造类型化。
以法国的拉辛、高乃依、莫里哀为代表。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在艺术上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惯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喜好。
以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歌德、席勒和英国的拜伦、雪莱为代表。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把广阔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应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以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里、托尔斯泰为代表。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时间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一篇《象征主义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象征主义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运用暗示、通感和象征的手法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前期象征主义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为代表。
后期象征主义以英国的艾略特为代表。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da6380700abb68a882fb50.png)
骑士文学1:它出现在公元7世纪以后,11到12世纪影响最大,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以宣扬骑士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2:十字军东征后,其实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骑士阶层,形成了骑士精神。
3:骑士精神的主要内容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冒险勇敢,忠君护教。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意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1: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是为了对抗中世界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
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义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
3: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用人性反对神权。
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4:但是人文主义者所肯定的“人”,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自身,他们宣扬的自由幸福平等,实质上只是对资产阶级而言,而这些又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掠夺之上。
文艺复兴运动1: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产于意大利后波及整个欧洲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展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2:反封建,反宗教,追求个性解放是运动的核心。
3: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武器。
古典文学1:产生于17世纪初期的法国,影响遍及欧洲,持续到19世纪初。
2:有三个特征: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注重理性;模仿古典,重视格律。
3: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
另一种答案:古典主义是产生在法国然后影响到欧洲各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有以下三大主张:1:要求文学规范化,格律化,提倡文学为政治服务2:崇尚理性,主张用文学抵制和排斥”异端思想“号召克制情欲。
3:创作上提倡模仿古代,学习古希腊古罗马的创作方式,提出“三一律”的创作原则。
\古典主义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是封建复辟势力运用文学的手段来抵制思想的解放和情感解放,来抵制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是封建复辟势力发动的一个复辟的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具有民主主义色彩,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质有清醒和理智的认识。
西方文艺思潮
![西方文艺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8bb69e5b2b160b4e767fcffa.png)
现实主义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
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
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
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
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
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
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
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
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
![【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0bd99fdd36a32d72758177.png)
米歇尔•福柯
•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被称为“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著有 《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 惩罚》、《性经验史》等著作。
《疯癫与文明》
• 《疯癫与文明》讨论了历史上疯狂 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欧洲疯癫史(精神病史)的三个时期
1.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序幕时期 麻风病
第四讲 结构主义文论
概述
• 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风行一时的一种哲学思潮。 主要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三 大领域。 在文论领域,结构主义文论是继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 评之后又一重要的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派。至八十年代,结构主义 被解构主义所取代。
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从 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
伦理上的排斥(“懒散”,违背劳动 伦理)
c. 现代的“疯狂”经验
“疯狂”成为“精神疾病”的对象
“疯狂”的所有根源性的力量都已经失去, 而
成为(医学)知识的“对象”
在“疯人院”中,理性的秩序与道德被 “内化于”疯
• 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语言[ 所指
语言 {
•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言语
能指
普罗普的观点
• “童话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 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
——普洛普
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例如:
a.沙皇以苍鹰赏赐主角,主角驾苍鹰飞向另一国度。 b.老人以骏马赠送主角,主角骑马至另一国家。c.巫师赠给伊凡一艘 帆船,伊凡乘船渡至另一国家。
• 第四,作者功能因为并不是把话语视为被动的静止 的材料,以从中建构一个真实个体的形象。对于有 作者功能的文本和无作者功能的文本分别生发不同 的意义。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https://img.taocdn.com/s3/m/05de7e01bed5b9f3f90f1cc0.png)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的欧洲掀起过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文艺复兴):1.核心内容:主张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反对以神为中心。
2.特点:主张人文主义,是早期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延伸。
第二次:(宗教改革)1.核心内容:反对教权,提倡王权。
2.特点:教权被严重削弱,确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第三次(启蒙运动):1.核心内容:从人文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论。
2.特点:规模扩大,从思想领域扩张到法律领域;形成鲜明的制度。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次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兴起,封建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的宗教制度)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权力,利益14到18世纪的西欧,兴起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推动着人文精神欧洲一共出现过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但在14~18世纪,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是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另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其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就是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束缚和基督教的禁欲主张,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体系。
具体来说,它否定了封建特权。
彼得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同时,它也否定了君权神授。
人文主义者把国家看作世俗幸福的工具,它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安全与和平。
他们反对专制,提出自由和平等的口号。
总之,在文艺复兴中,个性自由是资产阶级展开活动的首要条件,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是针对建设贵族和专制统治的。
启蒙运动是一场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17~18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一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与大思想家
![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与大思想家](https://img.taocdn.com/s3/m/45627c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6.png)
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与大思想家法国启蒙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是欧洲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多大思想家和文学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引领了法国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从文学思潮和大思想家两个方面探讨法国启蒙时期的重要性。
一、文学思潮法国启蒙时期的文学思潮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反思旧有的专制体制,提倡自由、理性和人权,这种思想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政治和哲学领域,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创作。
1. 理性主义启蒙时期的法国文学家倡导理性主义,强调人类通过理性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文学家维尔贝尔,他的作品《塞辛芬娜》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讨,呼吁通过理性来改善自身和社会。
2. 指导性文学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致力于启迪读者的思想和道德。
例如,小说家蒙特古在其作品《波尔图加历险记》中揭示了政治权力的腐败和社会不公,呼吁人们要勇于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评和反抗。
3. 风格多样性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多样化。
一方面,许多文学家注重通过散文和小说的形式来传达思想。
另一方面,诗歌也保持着重要的地位,例如,文学家卢梭通过诗歌表达了自然和爱的情感。
二、大思想家启蒙时期的法国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著作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后世的发展。
1. 卢梭卢梭是一个多产而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教育和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人民主权的观念,对后来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蒙田阿方索·蒙田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和文人,他以他的《论怀疑》和《随笔集》而闻名。
他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使他成为法国启蒙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3. 狄德罗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时期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观点涉及到政治、文化和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百科全书》致力于收集和传播知识,为当时的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迪。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a17dc231126edb6e1a109c.png)
3、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
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4、三一律──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
三一律可以便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
(“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
“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巴罗克文学──又称“矫饰文学”,流行于17•世纪欧洲的表现贵族阶级思想情趣的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如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冈果拉诗派”等。
巴罗克文学追求虚无混乱的思想感情、艰涩的词藻和神秘隐晦的诗风。
(“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
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
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3e1b7531dd36a32d737581b0.png)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思想特征:第一: 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
不少作品直接歌颂国王贤明,或者由国王充当矛盾的裁决者和调停人。
对于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非法活动加以犀利抨击,表现出拥护中央王权的强烈政治倾向性。
第二: 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布瓦洛指出:“首先必须爱理性:愿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
”要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因而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有的作家将吝啬、伪善、淫邪等等看作是不符合理性的情欲横流,力求加以讽刺。
第三: 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古典主义作家敢于揭露社会上的恶习和弊端,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罪恶活动的不法分子和团体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
尤其是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这是宫廷和贵族上层生活的折射。
其中,高乃依的悲剧排除了古代悲剧的灵魂——命运观念。
他笔下的英雄是自己命运的缔造者,不再屈服于超人的力量。
这种人物虽然不由自主地投入意料不到的事件中,但他能从自身吸取必要的力量,战胜巨大的困难。
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接触到第三等级,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较之悲剧,喜剧、寓言和散文反映的生活面要广阔得多,思维也较为活跃。
喜剧描写到资产阶级、平民、学者、医生、戏子、仆人、厨师等等;寓言除了以动物写人外,也接触到同样多的人物;散文除了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外,还有人物特写,哲理沉思,善于思索人生的重大问题。
18世纪法国各派绘画艺术的思潮与特色
![18世纪法国各派绘画艺术的思潮与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0fc8d1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d.png)
18世纪法国各派绘画艺术的思潮与特色18世纪法国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艺术生产也极为繁荣。
在绘画领域中,18世纪法国出现了多个绘画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思想与特色。
这些流派中蕴含的思想体系在当时的欧洲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今天的艺术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宫廷流派宫廷流派是18世纪法国绘画的主流,其主要目的是为贵族阶层服务,其作品通常偏向于精致奢华和华丽夸张。
宫廷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皮特罗-朗布尔及其弟子弗朗索瓦·布歇。
他们的绘画风格以装饰艺术为主,特别是现代风格的元素与古希腊、罗马形式相结合,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风格。
同时,宫廷流派的作品往往展现一种拼凑的效果,施用大量的镀金和饰面来增强其体积感。
2. 布尔乔亚流派布尔乔亚流派是18世纪法国绘画领域的主要反对势力。
与宫廷流派不同,布尔乔亚流派强调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思想。
布尔乔亚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让-巴普蒂斯特·夏尔和贾克-路易·大卫等人。
他们的作品往往关注日常生活场景的表现,其中人物描绘独到,通过色彩对抗和构图元素的变化来塑造角色的形象。
3. 教堂流派教堂流派是一种宗教作品的审美流派,在18世纪法国占据了一席之地。
它通过对基督教经典题材和宗教神话的描绘来表达一种信仰观念的内涵。
教堂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让-弗朗索瓦·佩拉斯和朱塞佩·芬代等人。
他们的作品对肖像和场景的描绘十分考究,又保持了很强的宗教色彩。
在这些斗争性的流派中,每种思想、特色都有着相对应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其中又有许多相互融合的地方。
在18世纪法国绘画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诸多流派之间的交流相互影响,使得法国绘画领域的艺术形态更加丰满多彩。
这些绘画流派与思潮的出现,为整个欧洲的艺术发展带来了开创性的进展,也表现出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趋势。
通过对18世纪法国各派绘画艺术的思潮与特色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艺术发展的推动力量。
19世纪法国艺术流派中的人体绘画语言
![19世纪法国艺术流派中的人体绘画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17b28c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1.png)
19世纪法国艺术流派中的人体绘画语言19世纪是法国艺术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艺术家们在这个时代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突破性的思想。
在19世纪的法国,人体绘画语言成为了当时艺术流派中的重要一环,各种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人体形态、肌肉结构和情感表达的探索。
本文将探讨19世纪法国艺术流派中的人体绘画语言,以展现当时法国艺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卓越成就。
19世纪的法国艺术界在人体绘画方面有许多杰出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派三大流派。
浪漫主义主张个人感情的发泄,反对理性和现实主义主张描绘生活中的庸俗和丑恶。
以下将分别从这三大流派中挑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
首先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艺术在人体绘画方面强调对内心深处情感的表现,通过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和动作来传递内心情感的变化。
在人体绘画中,浪漫主义艺术家常常将人体塑造得纤细柔美,富有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表现。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这幅作品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描绘了一群人民在自由女神的带领下向前迈进的场景。
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肌肉线条丰满,姿态挺拔,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德拉克罗瓦通过这幅作品将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浪漫主义艺术家对人体绘画语言的独特探索。
其次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人体绘画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真实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描绘上,通过绘画作品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庸俗、丑陋和痛苦。
在人体绘画中,现实主义艺术家注重对人体形态和肌肉结构的真实表现,着力捕捉人体的细节和特征。
代表作品中最著名的之一是库尔贝的《起源》。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对情侣在一片野生环境中相拥而眠的场景。
画中的人物形象显得丰满而健康,展现了人体的真实肌肉线条和形态特征。
通过这幅作品,库尔贝成功地捕捉到了人体的真实姿态和情感状态,并将其完美地展现在画布上。
最后是印象派。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对人体绘画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捕捉光影和色彩的变化,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笔触的表现来表现人体在不同光影条件下的形态和姿态。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与浪漫主义思潮简析》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与浪漫主义思潮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034d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1.png)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与浪漫主义思潮简析简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期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以强调感情、追求自由和个性表达而闻名。
本文将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其背后的浪漫主义思潮进行简要分析。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要理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背后的浪漫主义思潮。
19世纪初法国社会变革剧烈,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反抗启蒙时代冷理性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浪漫主义思想强调个人情感、超验经验、自然与神秘等元素,并批评现实社会中唯物的追求。
这些思想在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尤其在文学创作方面引发了一股强烈的反复古风潮。
艺术特点之一:情感表达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情感表达。
作家们通过细腻描绘和独特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和个人情感。
他们经常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以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例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爱与牺牲的追求的深刻情感。
艺术特点之二:自然与超验经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还倾向于将自然与超验经验融入艺术创作中。
作家们追求通过描绘自然美景、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或超凡脱俗的境界来展示人类灵魂深层次。
这种追求在拉穆尔玛齐耶等浪漫主义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艺术特点之三:艺术和政治触动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艺术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
很多作家关注社会问题,并用文字直接回应政治上的事件和变革。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描述了中世纪巴黎的社会不公,同时也触及了法国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结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期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情感表达、自然与超验经验、以及艺术和政治触动等特点,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式。
这一时期充满了独特而富有激情的作品,至今仍然吸引着许多读者的关注和赞赏。
法国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6c51e257375a417866f8ff9.png)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在17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
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具有三个特征:(1)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2)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古典主义也可称为艺术上的唯理主义(3)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借古喻今。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强调中轴对称,提倡富于统一性和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段,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商堡是经历英法百年战争后,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统一全国后的第一座真正的宫廷建筑物。
作为民族国家的第一座建筑纪念物,商堡代表着建筑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平面布局和造型还保持着中世纪传统的特点,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屋顶参差复杂。
但其布局和造型上的对称、墙面的水平划分与细部的线脚处理,则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商堡整个建筑物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院子,虽然只是作为国王的猎庄和离宫,但它的规模足够容纳整个朝廷。
商堡三面是单层的,北面的主楼高3层。
院子四角都有圆形的塔楼。
主楼平面正方形,包括四角凸出的圆形塔楼在内,每边长度67.1米。
商堡府邸抛弃了中世纪法国府邸自由的体形,为了寻求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筑形象,采取了完全对称的庄严形式。
反映着宫廷的趣味,它使用意大利柱式来装饰墙面,水平分划比较强,构图比较整齐。
建筑的外形充满着新时期初期特有的矛盾。
阿赛-勒-李杜府邸,贝尔特洛设计,坐落地:法国莱热结构:砖石结构。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化思潮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化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a62899e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d.png)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化思潮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它在艺术和思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法国的文化达到了巅峰,并成为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榜样和启示。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呈现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
首先,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体现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热爱和借鉴。
文艺复兴运动本身是对古典艺术和文化的复兴,而法国在这方面尤为引人注目。
当时的法国人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的文艺复兴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古代罗马和希腊的神话题材和雕塑、建筑等元素的运用。
这种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使得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化呈现了一种高雅和优美的风格。
其次,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类的自由、尊严和意义。
法国人文主义者贡布里希(Guillaume Bude)将人文主义引入法国,推动了法国文化的发展。
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形象塑造的准确和个性化的描绘,这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艺术创作中的影响。
此外,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展示了宗教艺术的重要性。
虽然人文主义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导思想,但基督教的影响力在当时依然强大。
在法国的宗教画和教堂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宗教主题的深入探索和呈现。
大画家蒙热(Claude Monet) 还创作了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令人震撼,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重视。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思潮不仅在艺术方面有所展示,也在科学和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时期,法国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例如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和笛卡尔 (René Descartes) 等。
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后世思想家的重要参考。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思潮对人类的知识和思想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大主义超准解析
![三大主义超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4f09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7.png)
三大主义超准解析现实主义 19世纪法国的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美术思潮。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起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既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写实手法。
“现实”一词出于拉丁文,意谓真实、实在。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是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有时又称“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
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
现实主义始于19世纪30至40年代的巴比松画派,得名于19世纪50年代的库尔贝画展,以客观性和典型性为基本特征,法国的现实主义迅速影响到荷兰、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俄国、美国等国。
从绘画史着眼,写实主义还“派生出了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间接影响了象征主义,直接发展成世纪末思潮和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诸形式流派的总源头”。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原本,是建立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加工。
现实主义更忠实于表现事物本体,而现代主义更多的是对事物的提炼。
现实主义是事物的再现,而现代主义赋予了事物更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符号象征意义。
不论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都是表现社会群体情感,并发出自己的呐喊。
都具有浓重的人性表达意向。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艺术思潮。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与影响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f986ce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0.png)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与影响在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兴起,传统思想被重新思考和重构,人们开始探索自然和人类本质。
在法国,这种思维和文化变革在哲学领域也得到了充分表达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一、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潮的核心,源自古希腊和罗马哲学思想。
人本主义关注人类的自由和尊严,主张人类应该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关注人的个性和自我实现。
法国哲学家蒙田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随笔集》中强调一个重要概念--自我,指出自我是至高无上的信仰和思想价值。
蒙田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才是最值得关注的,所有的哲学思考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完善。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法国文艺复兴哲学家是拉伯雷。
他在《博纳弗王》一书中,强调个人的主观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拉伯雷认为个体才是一个社会中真正的生命意义,个人享受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最重要的。
人本主义的思想使得人类的人欲和需求成为了哲学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之后的时期,导致了伦理道德学的出现。
二、伦理道德学的兴起伦理道德学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哲学思潮。
它关注人的行为伦理和道德规范,探讨伦理行为的因素和道德辩证法,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
法国哲学家帕西福在《彗星》一书中,讨论了良知和道德义务的概念,提倡以善良和正义为基石的生命哲学。
帕西福认为,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而非常规法则或传统道德规则来决定他的行为。
另一个哲学家维阿塔在其《历史、道德和哲学研究》一书中,探讨了人类的道德发展和条件。
他认为,人类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简化传统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概念体系,以期使伦理规范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
伦理道德学的出现,推动了对人的道德品质和生命价值的重视,为人们观念的改变和道德伦理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三、启蒙思想与现代哲学随着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潮的发展,启蒙思想随之而来。
当代法国思潮变迁与福柯
![当代法国思潮变迁与福柯](https://img.taocdn.com/s3/m/bdfb9ec0102de2bd960588fe.png)
法国巴黎是西方的一个文化中心。
如果讲特色的话,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时尚"制造中心。
"时尚"(Fasion)的本义是指服装的流行样式,即"时装"。
长期以来,巴黎不仅领导着世界的时装潮流,而且也不断地制造文化时尚。
现代派文学艺术时尚大多滥觞于巴黎。
二战结束后,哲学也成为时尚翻新的领域。
存在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结构主义、解释学、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纷至沓来,而且在每一种"新潮"中也是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当代法国思潮的变迁,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普遍左倾。
现象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勃然兴起,风靡一时,马克思主义也在知识分子中获得同情。
其次是1956年及其以后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引起思想界的变化。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的秘密曝光;苏联出兵匈牙利,法国共产党予以支持;法国新上台的社会党政府镇压阿尔及利亚革命,并得到法共支持。
知识分子普遍失望,不愿面对政治和历史。
结构主义适逢其时,异军突起,第三是1968年5月风暴后,"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
法国新潮思想明星也相应地更换了三批。
大体上说,第一批以萨特、梅罗-庞蒂等为代表。
第二批是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拉康、巴尔特、福柯和阿尔杜塞。
第三批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包括福柯、德里达、布贺丢、博德里雅尔、李奥塔德、德吕兹等。
法国新潮思想叠出不穷,有其复杂的原因,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厄运,资本主义时代的剧烈变化,现代性固有的矛盾、异化,科技革命对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冲击,等等,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历史危机。
单就思想领域本身而言,盲人摸象,不妨试着提出其中的几点具体原因。
首先是思想传统。
回顾20世纪西方社会思想界的曲折演变,不难发现,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思想的两大支脉,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的和盎格鲁-撒克逊的经验主义,到20世纪仍在延续。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d846b11cba1aa8114431d9a1.png)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莫里哀的《伪君子》;拉封丹的《寓言诗》;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
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法国古典主义三种艺术倾向
![法国古典主义三种艺术倾向](https://img.taocdn.com/s3/m/ded9db5ea98271fe900ef90f.png)
162×125厘米 1793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 典局部
贝尔坦像
《里维耶小姐像》
莫瓦铁雪夫人像
1846 ----1851
古典主义画家——布格罗
• 布格罗(Bouguereau,Adolphe William,1825.11.30~1905.8.19)是法国19 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 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 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 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 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 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 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 斥其它艺术流派,因而被现代批评家指责 为保守的画家 。
野 餐
法国 维多利亚 新古典主义画派(1836 — — 1902 )
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 雅姆·蒂索
1836年Tissot出生在法国南特(法国西部港口城市)一个中 产阶级家庭。
1876年他遇见一个年轻的、有魅力的爱尔兰离婚者名叫 Kathleen Newton。其后他的大部分作品所描绘的都Kathleen Newton 直至Kathleen Newton在 1882 年因为肺炎去世。 Kathleen Newton去世后他所作的作品大多是宗教场景绘画。
阿卡迪亚的牧人 1638~1639年(一说1636年),约85×121厘 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法]雅克·路易·达维特
他能够深刻的刻画人 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他的肖像画始终是结 构严谨、找不到任何 不确定的复杂和矛盾 的东西,这些特点与 在暴风雨般的革命年 代中所形成的关于人 的品质的新观念是互 相适应的。《马拉之 死》既是一幅历史画 又是肖像画是不的朽 名作。
平民主义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平民主义现代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c5873d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3.png)
平民主义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平民主义名词解释:法国文艺思潮。
1929年,在莱昂·弗拉皮埃、莱昂·勒穆尼埃、安德烈·泰里夫、安托尼纳·库莱-泰西埃、拉乌尔·斯特凡、罗曼·鲁塞尔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成立了一个平民主义文艺家作家协会。
这些平民主义作家遵循其精神导师乔治·杜阿梅尔和儒勒·罗曼(两人均为“一致主义”派的领袖)的主张,以平民百姓作为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运用精细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描写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状况。
他们决心以这一类作品与20年代文坛上出现的超理性主义和庸俗化文学作斗争。
1931年,这个流派的作家们还设立了一项平民主义文学奖,奖励这方面的优秀文学作品。
另外,像欧仁·达比、让·普雷沃、马克·贝尔纳等人虽没有明确加入平民主义派,但他们的文艺思想与平民主义的主张十分接近。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
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
2.指民间文学。
《胡适文存》二集卷四收有《北京的平民文学》一文﹐介绍北京的民间歌谣。
中国五四文学革命中提出的一个建设新文学的主张和口号。
最初由周作人于1919年1月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正式提出,指与文言的贵族文学相对立的、表现普通人们普遍与真挚感情的文学。
周作人认为,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平民文学应以普通的文体,记普遍的思想与事实。
②平民文学应以真挚的文体,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
并提倡在文学中以一律平等的人的道德代替愚忠愚孝的封建道德,以社会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代替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事业和幸福。
这种主张适应了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需要,产生了较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
(1)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
拉辛的《安德洛马克》;
莫里哀的《伪君子》;
拉封丹的《寓言诗》;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
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五,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六、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代表人物:斯丹达尔、巴尔扎克、莫泊桑、福楼拜、狄更斯等。
代表作品:斯丹达尔的《红与黑》;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莫泊桑的《羊脂球》;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的《双城记》等。
现实主义堪称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
文艺思潮之一。
它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
型化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黑暗,并带有批判精神。
19世纪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闻名世界的现实主义作家,如
斯丹达尔、巴尔扎克、莫泊桑等。
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这使得它必然不会随着时代的落幕戛然而止,
新的时代会赋予它新的内涵,迸发出它源源不绝的生命
力。
(3)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
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
在文学上的体现。
象征主义流派是对当时的浪漫主义、
自然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挑战,它是以反传统、非理性、
自我表现为旗帜的, 表现出对传统文学审美观念的叛逆
精神。
基本特征:第一,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真实”。
第二,常常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三,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第四,在风格上,常常带有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位余地。
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马拉美、艾略特、庞德、叶芝等。
代表作品: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艾略特的《荒原》;
叶芝的《奥辛之浪迹》等。
象征主义的成就主要在诗歌和戏剧上。
象征主义诗歌常常带有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余地给读者鉴赏,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诗歌更显“诗化”了。
并且象征主义诗歌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这也给诗歌带来了更多的美感。
但象征主义诗人作家往往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想法,笔下的某些意象、象征晦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