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 精品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政〔2015〕59号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政〔2015〕59号](https://img.taocdn.com/s3/m/816acee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7.png)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政〔2015〕59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永城市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7月3日永城市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和《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活动的指导意见》(豫质监质发〔2014〕160号)精神,我市积极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强化法制、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1.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2.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全面提高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依靠质量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增强我市产品、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把诚信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倡导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完善质量诚信体系,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发展先进的质量文化。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c7e6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a.png)
永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 化,三次产业比重由 2013年的19.4:37:43.6 调整为18.2:39:42.8。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 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到377家,实现增加值 18.5亿元,增长14.2% 。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 游业、商贸物流业等不 断壮大。
02
永城市产业结构与发展
产业结构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污染
部分企业污染严重,环境治理挑 战重重。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产业处于产业链末端,缺乏核 心竞争力。
应对策略与措施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过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严格控制企业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04
永城市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 规划
战略规划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 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永城市作为中国的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如何更好地融入 全球经济体系,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转型;
加强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完 善城市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
;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 低碳生活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产业结构
指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分类
一、二、三次产业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钱纳里-塞尔奎因分类法等。
永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现状
永城市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传统农业。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ff9640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d.png)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永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8.08•【字号】永政〔2019〕15号•【施行日期】2019.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城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政〔2019〕1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永城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8月8日永城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8〕12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9〕34号)和《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重大工程的通知》(豫发改地区〔2019〕344号)精神,加快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到2025年,我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增强,民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35年,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1.建设重要生态廊道。
加快隋唐大运河生态带建设,充分利用运河历史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城市2016年重点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永政办〔2016〕29号
![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城市2016年重点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永政办〔2016〕29号](https://img.taocdn.com/s3/m/4bd66cf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c.png)
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城市2016年重点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城市2016年重点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永政办〔2016〕29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永城市2016年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4月27日永城市2016年重点产业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高端化、终端化和高效益为中心,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坚持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并举,坚持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并进,着力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品牌产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豫鲁苏皖交界地区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市。
二、工作目标2016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66.13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
突出抓好一批项目建设,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培育铝精深加工、钢铁、煤化工、食品、装备制造5个产业集群。
三、重点领域(一)煤炭行业。
狠抓煤炭安全生产,稳定煤炭产量,提高全员工效,坚持灾害防治与生产管理并重。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管控,推动人员转岗分流,着力降本增效。
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煤炭销量。
落实煤炭行业税费负担相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推动永煤集团、神火集团转型发展、行业脱困。
永城策划方案
![永城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e64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5.png)
永城策划方案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永城市的策划方案提供一个详细的概述。
永城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制定合理的策划方案,可以实现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1. 背景分析永城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距离省会郑州市约200公里。
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永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然而,目前永城市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该市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利用市区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其次,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最后,永城市的经济结构仍然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缺乏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
因此,制定一个全面的策划方案,推动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 目标和目标群体2.1 目标本策划方案的目标是: - 促进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 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2.2 目标群体本策划方案的目标群体包括: - 永城市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 - 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 - 投资者和商业机构。
3. 策划方案3.1 文化旅游推广为了促进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开展市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 开发旅游线路,整合市区景点和自然景观,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 加强宣传和推广活动,包括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和承办文化艺术展览。
3.2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永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道路和桥梁的状况,提高交通流畅度; - 扩建或建设新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和健身中心; - 提升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定期开展城市清洁行动。
3.3 经济结构优化为了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鼓励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 - 加强企业培训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和商业机构进驻永城市。
河南省永城市近期城市规划
![河南省永城市近期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ff86cb819e8b8f67c1cb9d7.png)
系别:建筑工程系班级:建筑111班姓名:祝晓梅学号:201106124106河南省永城市近期城市规划第一章前景展望(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演变1、旧城到新城自1960~1970年代,永城因老城区处于煤陷区内开始逐步进行新城区的建设。
至1980年代以后,新城区的建设步伐加快,至今已形成功能完善、生活舒适、充满活力的新城区。
2、从沱南到沱北由于受东西两侧煤田开采用地的制约,新城建设逐步向南向北发展。
向南发展以煤化工的产业用地为主,向北发展以城市的主体功能即行政、文化、商业、居住等,同时容纳了大量的村庄改造人口。
与次同时,借助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趋势,处于永城北部的芒山镇因其独有的人文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逐步成为市域发展的一颗新星。
并随着与新城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部分。
永城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将形成“四区、一带、两湖”的空间格局。
四区:历史古城一一永城老城区、工矿新城永城东区、产业新区一一沱南工业区、人文古镇――芒山镇区。
一带:沱河生态联系廊带。
两湖:新老城之间的生态新湖、芒山镇王引河上游的水寨湖。
(二)环境整合的需求煤炭产业带来塌陷区问题,同时也为城市空间环境整合、城市生态新区的形成带来机遇。
处于新老城之间的东西约3~4公里,南北5~6公里的地带为现状煤田开采区,由于地形下沉大量耕地变为水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面继续扩大。
为有效的利用形成的空间将其规划为以水体功能为主的服务老城、新城城市生活的生态功能区,实现生态环境的再造。
同时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发动机,与穿越城区的沱河相辅相成,成为城区建设的生态核心。
(三)规划范围规划用地位于永诚旧城与新城之间,根据现状条件,及规划道路定线情况,确定规划四至范围为北至欧亚路;南到煤化工基地北侧的规划道路一一引河路;东至陈四楼铁路专用线;西北邻311国道,西南为小青沟,沱河由规划用地北部穿过,将用地分为南北两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18.1 平方千米。
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39fb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a.png)
报告目的和结构
报告目的
本报告旨在分析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报告结构
本报告共分为三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02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情况
GDP增长迅速
2022年永城市GDP达到约1300 亿元,比上年增长约5.1%,增速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概述 •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 具体措施和建议 • 结论
01
概述
永城市简介
1 2
地理位置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商丘市东部,豫鲁苏皖四省 交界处。
历史沿革
永城市因“永城”而得名,取“永远之城”之 意。
3
人口与面积
永城市总人口约120万人,总面积2068平方公 里。
要点二
建立招商引资工作专 班
成立专业招商团队,积极开展对外招 商引资工作,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 的联系和沟通。
要点三
提升服务质量
提高行政效能,简化审批流程,为企 业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确保企业在永 城市顺利落地生根。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01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
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动企业实现绿色生产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促 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05
结论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01
经济增长稳定
02
产业结构优化
永城市近年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经济增 长势头强劲,2019年GDP增速达到 9.3%。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进省直管县(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意见的分解意见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进省直管县(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意见的分解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835169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a.png)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进省直管县(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意见的分解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永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11•【字号】永政〔2014〕51号•【施行日期】2014.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进省直管县(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意见的分解意见永政〔2014〕51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省直管县(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意见》(豫政办〔2014〕98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经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鼓励支持改革创新(一)支持直管县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先行先试,全面深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自我加压驱动,全力推进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体制改革的先行者、统筹城乡的示范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1. 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先行先试,全面深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制度改革。
目标任务: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县(市)前列。
(1)围绕建设富裕永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节点:2014年-2020年责任单位: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责任领导:李宗岩(2)围绕建设文明永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时间节点:2014年-2020年责任单位: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责任领导:吴英杰(3)围绕建设平安永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时间节点:2014年-2020年责任单位:司法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小组责任领导:李中华(4)围绕建设生态永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时间节点:2014年-2020年责任单位: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责任领导:李中华(5)围绕建设幸福永城,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6a83aa2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f.png)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永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26•【字号】永政〔2014〕13号•【施行日期】2014.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永政〔2014〕1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推动集群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技术进步,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努力构建符合永城实际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全市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工作目标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6亿元,增长18%,完成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2%。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
实现工业总量明显扩大,产业集聚明显加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明显改善,全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一)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定期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准确及时掌握各行业、各企业,特别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有关情况,加大对工业经济的运行调控力度。
二是强化运行监测分析,认真分析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增强对经济形势的研判。
深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调研,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和进度,了解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分行业研究制定解困措施。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3cf0c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4.png)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永城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在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近年来,永城市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不仅经济总量逐年增长,还在工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永城市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永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这为其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永城市加大了对工业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外来投资,鼓励创新创业,加速了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目前,永城市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煤炭、化工、冶金等行业。
同时,永城市还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促进了区域产业链的完善。
这些努力使得永城市的工业经济在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其次,永城市注重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永城市积极改善城市设施和环境,提升人居品质。
首先,永城市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不仅修建了一批大型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体育馆等,还改善了交通运输体系,增加了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其次,永城市还加强了城市环境的整治。
通过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这些努力使得永城市的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逐年提升,为城市吸引投资和促进居民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永城市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永城市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永城市积极引进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培育和壮大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
特别是在金融方面,永城市不仅拥有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还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设。
这些努力使得现代服务业对永城市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总之,永城市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强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发展现代服务业,永城市逐渐成为河南省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永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暂行)-永政〔2018〕4号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永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暂行)-永政〔2018〕4号](https://img.taocdn.com/s3/m/ddfb59e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4.png)
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永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暂行)正文:----------------------------------------------------------------------------------------------------------------------------------------------------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永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暂行)永政〔2018〕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经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支持、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部经济企业认定条件(一)从市域外引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总部或核心运营机构设在永城市境内,纳税登记机关为永城市税务部门。
(二)在永城市境内汇总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并实行统一核算:全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含)以上,且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永城所得部分在100万元(含)以上的加工制造、商贸、物流、运输、建筑、金融、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教育旅游、软件及服务外包、中介机构及其他现代化服务企业。
(三)在永城市境外投资或授权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原则上不少于2个,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统一开票或汇总(部分)缴纳税收。
二、优惠政策(一)经营贡献奖励。
设立“总部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用于奖励符合上述规定的企业,奖励补助资金由税收受益地共同承担。
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研发、市场营销和技术改造。
2017年以来提前入驻的企业,经严格审核符合认定条件的参照本意见执行。
1.自2018年1月1日起,新引进的总部经济企业,自实现缴纳税收年度起,以年度为单位实行上缴税费先征后奖制,且根据其所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永城所得部分采取超额累进制方法进行奖励。
奖励金额均以确定基数以上部分(扣除基数后)予以核算。
永城未来的发展趋势
![永城未来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a4ff2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6.png)
永城未来的发展趋势永城作为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县级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趋势1. 产业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永城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2. 农业现代化:永城地处黄淮平原,拥有优质的农田资源。
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3. 城市建设:永城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力度,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
二、人居环境改善趋势1. 优化城市布局:永城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加快建设生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2. 生态环境保护:永城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加大对水源、空气等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行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等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
3. 社会服务完善:永城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福利待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三、乡村振兴趋势1. 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永城将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推广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 乡村旅游开发:永城地理位置优越,风景名胜资源丰富。
未来,将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相结合,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3. 乡村文化传承:永城将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发展文化产业,挖掘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四、科技创新趋势1. 科技研发投入增加:永城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研发投入。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永城市明确“四个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效益
![永城市明确“四个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eca3b05a33687e21ae45a90c.png)
功 能 配 套 。在 提 升 宜居 水 平 方 面 ,该 市加 快 建 设 口 。 三是 强 化 基 础 设 施 建设 , 完成 4 8 个 贫 困村 的
生 态水 城 ,邓 西 湖 、 明珠 湖 和 小草 河 、运 粮 河 城 整 村 推 进 项 目, 同 时 ,启 动 了 “ 三 年 交 通扶 贫行
贤路 跨 湍 河 大桥 建 设 工 程 即将 完工 , “ 四馆一 中 指 南 。 大 力 实 施 光 伏 扶 贫 ,投 入 财 政 资 金 8 0 0 万
心 ” 建 设 抓 紧推 进 ,三 纵 五横 主 干 道 路 路 网体 系 元 ,在 郭 陆 滩 、 祖 师 等 9乡镇 建 设 分 布 式 光 伏 电 更 加 完善 。加 快 团结 中路 区域 综 合 改 造 以及 城 市 站 6 . 6 兆 瓦 ,扶 持 2 0 0 0 多贫 困户 、7 0 0 0多 贫 困 人
集 聚 区 、 建 设 、 鸿 宝农 商 、 温 泉 水 生 态 、 交通 、 二 星级 产 业 集 聚 区 。加 快 推 进 沼 气 、 生 物 质 、风
教 育 、 鑫 沃 土 、扶 贫 开 发 等 9 家 国有 资 本 运 营 公 力 、 光 伏 、垃 圾 等 五 大 发 电项 目建 设 ,建 成 中 原
为 助推 丹 江 口库 区 区域 中心城 市建 设 的 “ 牛鼻
子” ,着力优 化发展 环境 、强化发展 保 障 。 突 出
永城市依托“两园”开发走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路
![永城市依托“两园”开发走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路](https://img.taocdn.com/s3/m/b572db8eaf1ffc4fff47ac35.png)
永城市依托“两园”开发走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路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15年第12期陈方圆陈国庆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会处,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界定的“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资源保障潜力大、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
永城市境内共发现矿产资源17种,其中煤炭资源是优势矿产资源,总储量52.43亿吨,含煤面积130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4%。
该市主要煤种为优质无烟煤,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
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永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财政穷县,一跃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强市。
近年来,永城市立足市情,积极探索,把地质遗迹景观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先后建成开放了芒砀山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了日月湖矿山公园。
依托“两园”开发,永城市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
芒砀山地质公园影响日盛芒砀群山地处永城市最北部的芒山镇和条河乡境内,为剥蚀残丘地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156.8米。
该处是豫东平原唯一出露地表的山群,也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观察到下古生届上寒武系-奥陶系岩石地层的区域,更是河南与鲁、苏、皖地层划分对比的桥梁和纽带。
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部次级构造鲁西台隆永城褶断束内,经中元古代以来至今的漫长地质历史演化,经历了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形成了芒砀群山类型多样的岩层剖面、构造形态和地貌景观等地质遗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星罗棋布的采石场将芒砀群山打造成了豫东地区唯一的建筑石料和水泥灰岩供应基地。
无计划的大规模开山采石,致使山体植被及地形地貌遭到严重破坏。
有的地方变得半山半塘。
半山则石壁直立、危岩欲坠;半塘则形成积水,最深达10米。
有的地方则几乎被夷为平地。
虽然这些历史开采痕迹破坏了原有地貌形态,但同时也将壮观的地层剖面直观地展示出来,典型矿床及采矿遗迹景观已经成为周边科研院校和矿山从业者教学实习的生动教科书。
优化经济结构 实现跨越发展——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掠影
![优化经济结构 实现跨越发展——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掠影](https://img.taocdn.com/s3/m/8aaa7df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3.png)
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掠影佚名【期刊名称】《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年(卷),期】2006(000)004【摘要】永城市位于我省最东部的豫皖苏鲁4省结合处,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一座新兴的能源工业、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城市。
1996年撤县设市以来,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和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2004年,又被省委、省政府赋予与省辖市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
“十五”期间,该市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和经济结构,强力发展“黑白经济”,实现了县域经济的高速、持续、健康发展。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九五”末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22.3%。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以煤炭生产为主的“黑色经济”初步形成了煤-电-铝和煤-甲醇-甲醇衍生品的产业链;依托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该市形成了以面粉加工和食品加工为主的“白色经济”,目前全市已发展面粉加工企业138家,年加工能力达20亿公斤。
2005年10月,该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
该市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芒砀山文化旅游景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打造了一批精品景点,突出了汉梁文化的特色。
与此同时,该市强化了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加强了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启动了生态城市建设工程。
2005年,该市牛产总值完成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266亿元,比上年增长63.6%。
在2005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该市居第9位。
经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该市入围2005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50强”,已经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总页数】2页(P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相关文献】1.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跨越发展——关于我校实施“南京战略”的思考[J], 陈小虎2.绿色崛起跨越发展——溧阳经济社会发展掠影 [J],3.坚持特色引领实现跨越发展——乐都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巡礼 [J],4.和谐文明助发展创先争优谋跨越——晋中供电公司实现跨越发展掠影 [J], 无5.推进转型跨越实现率先发展——长治市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掠影 [J], 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永城市人口、城镇化 (2)1.永城市人口、城镇化现状 (2)1.1永城市人文地理概况 (2)1.2永城市城镇化概况 (4)2.人口、城镇化特征 (6)2.1人口特征 (6)2.2城镇化特征 (9)3、人口、城镇化预测 (14)3.1人口预测 (14)3.2城镇化预测 (16)4、人口、城镇化发展战略 (18)4.1人口发展战略 (18)4.2、城镇化发展战略 (20)二、永城市产业结构发展 (21)1、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21)1.1永城市目前发展总体概况 (21)1.2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对永城市的发展定位 (24)1.3商丘市“十一五”规划对永城的发展定位 (24)2、产业结构发展特征 (25)2.1 数据分析发展特征 (25)2.2 产业结构细部发展特点 (26)2.3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点 (29)3、产业结构发展预测 (31)4、产业结构发展战略 (33)三、永城市人民政府规划 (36)永城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战略研究Rainbow一永城市人口、城镇化1.永城市人口、城镇化现状1.1永城市人文地理概况永城处在东经115°58′~116°39′,北纬33°42′~34°18′之间,是河南省最东部的城市,处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处,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豫东明珠”之称。
永城交通十分便捷,东距离徐州观音机场不到50公里,北依陇海线,东傍京沪线,西临京九线,永青铁路纵贯市境。
连霍高速公路与永登高速公路东西贯穿全境,济祁高速公路自北到南与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成“工”字型相交,311国道和郑永省道横穿东西,永砀、永宿公路纵贯其间,郑徐高铁在永城芒山镇设永城北站。
沱浍河复航工程12.5期间已经开工,即将通航。
此外,永城市也是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城市、河南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河南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直管市、中国百强县(市)。
永城市又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
永城市地下矿藏丰富,优质煤储存面积达621平方公里,精查储量达31亿吨,年开采能力已达1200万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
并有磁铁矿、高岭土、大理石等17种储量大,易开采,待开发的矿产资源。
地上物产充足,盛产80多种农业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产量最为集中,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面粉生产能力居全国县市第一,被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
从图1中可以看出,商丘市处于河南省的最东方,永城市又处于商丘市的最东方,直接与江苏省和安徽省比邻。
永城图1 永城市区位图河南省为全国的人口大省之一,作为河南县级市的永城,永城市国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下辖23镇6乡,744个行政村,3706个自然村。
截至到20XX 年底,相比较20XX年底人口增加约0.74万人,出生率为11.08‰,死亡率为6.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7‰,永城市目前达到总人口15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3万人,非农业人口约44万人,农业人口82万人。
表1 永城市历年人口年份20002001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 户籍人口130.1131.1131.6132.4132.9133.5134134.6135.2135.8136.4137.1常住人口133.4 134.8 135 136.7 137.7 141.2 143.8 145.8 146.7148.1149.3150.6外来人口 3.3 3.7 3.4 4.3 4.8 7.7 9.8 11.2 11.5 12.3 12.9 13.5图2 永城市历年人口发展趋势图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永城市人口发展速度较为平缓,且户籍人口的增加幅度小于外来人口的增加幅度,从侧面反映了近几年永城市的整体发展的壮大。
1.2永城市城镇化概况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现在的西城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建国至1952年,永城县属河南省商丘专区;1959年1月至1960年底隶属河南省开封专区;1961年至1996年,隶属商丘专区。
1996年12月,永城撤县置市,永城市属商丘市代管。
20XX年成为河南省重点扩权市,20XX年6月,永城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县级市。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4万,城镇化率42%,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6个多亿,新修道路36条,形成了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网络;建成了豫东综合垃圾处理厂,第四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工建设,城市功能趋于完善。
投资1.2亿兴建了美术馆、群艺馆、图书馆、科技馆“四馆二中心”,投资1.17亿元在东、西城区结合部建设了体育馆,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城市品位。
建成了沱滨风景带、雪枫河风景带以及体育公园,启动了生态景区为目标的东西城区间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相继获得了“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目前,正朝着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冲刺。
城市化发展理论如表1所示,根据该理论能够定位出目前永城市城镇化进程所处的位置,为预测以后的城镇化率与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表2 城市化发展理论发展次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发展阶段初步城市化低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期稳步发展期城镇化水平30% 30—50% 50—90% 90%以上城市特征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人口劳动力过剩。
工业基础比较深厚,影响力明显增强,工业产业快速扩大,工业接受大量农业人口。
工业产业成为城市的绝对经济支柱,城市经济的乘数效应迅速刺激第三产业发展,城市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已经不大,城市发展表现为内部人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按照城市发展理论,永城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低速增长期,5年以后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
表3 永城市城镇化率状况年份2000 2001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城镇化率16.80%23%25.70%26%27%28.10% 29.40% 32.40% 34.10% 36.10% 37.95% 40.40%图3 永城市城镇化率发展趋势图2000年以来,永城市的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16.8%发展到20XX年的40%,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永城市面临着较好的城镇化发展条件,而且农业人口非农转移的潜力和压力都很大,且20XX年至现在城镇化率也以每年近2个百分点的增速发展。
永城市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原老城的东面,又建起了东城区,被当地人称为“新城”,东城区已初具规模,并且还正在扩展中,高高的塔吊和脚手架随处可见,永城的东城区面积目前已有47平方公里。
整个东城区主干道建设里程已达60余公里,形成了“六纵六横”的大格局。
永煤集团、神火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的总部也设在这里。
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80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绿地率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6平方米。
占地20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坐落在市区的中心。
图4 永城市各城镇功能分区图2.人口、城镇化特征2.1人口特征“十二五”期间,永城市人口发展既有一些“延续性”的平稳变化,又呈现出一些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表4 2000-20XX年全国、河南省、永城市历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份全国河南省永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20XX 6.45 6 4.8 20XX 6.01 6 4.73 20XX 5.87 5.6 4.44 20XX 5.89 5.32 4.21图5 全国、河南省、永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从上述比较来看,永城市的人口增长率近几年均比较平稳,在4‰-5‰之间变化,在20XX年之前均低于全国每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但20XX、20XX这两年出现较大幅度大于全国水平。
此外,永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XX年到20XX 年均处于递减状态,自20XX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增加,20XX年、20XX 年、2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处于平稳状态。
此外受人口惯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永城市目前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
(1)人口规模过大并持续增长受人口惯性增长态势的影响,我市在过去20年当中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加,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将在我市长期并存,绝对增长量仍很可观。
我市人口总量最高峰值在2020年达到148.5万人后才开始逐渐回落,这样的人口发展态势,势必对我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构成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2020年左右,我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严重阻碍着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2)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结果表明,我市育龄妇女不断增长的趋势截至到20XX年左右,在20XX年达到峰值41万人,20--29岁的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也在此期间逐年上升,在20XX 年达到14.7万人后才逐渐下降。
庞大的育龄妇女人群以及处在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不断增加,使我市今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20XX--20XX年生育高峰期的到来,最高峰值在20XX年出生率达到16.45‰,之后,出生人数和出生率才逐年下降,但绝对量仍然不低。
在此期间,正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3)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产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从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来看,前者会带来抚养、医疗、保健、娱乐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基金会投入到老年服务中。
老龄化问题会带来抚养比、积累率等发展方面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我市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必然结果,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它福利性制度,以适应我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
(4)劳动就业压力增大结果表明,我市劳动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期间有几次小的波动,但是我市劳动人口基数大、劳动人口多,虽然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劳动就业压力也相应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会增多,供大于求的矛盾将在我市长期存在,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5)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市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
2000年“五普”时,每万人中拥有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114人;平均每万人中具有高中人数为672人。
此外,人口素质城乡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