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2.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3.生态环境监测的目的:

(1)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2)根据生态系统的情况,决定管理对策

(3)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4)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5)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4.环境监测:是指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数据的过程。即通过物理测定、化学测定、仪器测定和生物监测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实施测定的过程。

5.环境监测的内容:

(1)物理指标的测定。包括噪声、振动、电磁波、热能、放射性等水平的监测。

(2)化学指标的测定。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在空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水平的监测。

(3)生态系统的监测。主要监测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如乱砍滥伐森林或草原和过度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二氧化碳和氟氯烃的过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6.环境监测的分类

(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类以下三类:

①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研究确定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等。

②监视性监测,亦称常规监测。主要是对在不同功能区内的水、气等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的定点、定期监测,从而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情况,评价治理效果和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

③特定目的的监测。主要是指污染事故的监测和污染纠纷的仲裁监测。前者为污染事故的判断和处理提供监测服务;后者为解决污染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2)环境监测按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①环境质量监测。由环境监测机构通过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编报各种环境监测报告和环境质量报告。

②污染监督监测。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3)还可按污染物存在的空间分类,分为大气监测、水质监测

和土壤监测等。

7.环境监测的三项任务:

(1)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系统掌握和提供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①在全国各个地区科学地分布环境监测站点和网络,按照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规范,对各个环境要素进行连续地或者定期地监测;

②结合污染源监测,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全国、地区和特殊环境区域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和防治污染措施的建议。

(2)污染监督监测方面: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①对污染源进行宏观调查,建立污染源档案;

②对污染源进行现场监测;或者核对排污单位测试的数据;

③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污染治理装置进行验收和监测,为执行各种环境法规、标准,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④对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进行监测,为追究污染者的法律责任以及解决污染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3)环境科研和服务监测方面

①开展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监测,为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开展研究工

作;

②为社会服务而进行的监测工作等。

第二章

1.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站监测的指标:

(1)气象要素指标

①常规指标: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及其分布、蒸发量、土壤温度梯度,日照和辐射收支。

②选择指标:大气干湿沉降物及其化学组成,林冠径流量及化学组成,林间CO2气体浓度及其动态。

(2)水文要素指标

①常规指标:地表径流量及其化学组成(N、P、K、Ca、Mg、Na、S、有机质),地下水位。

②选择指标:泥沙流失量及其颗粒组成和化学成分(N、P、K、Ca、Mg、Na、S、有机质),附近河水化学成分(同上)。

(3)土壤要素指标

①常规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态含量(N、P、K、S)pH值,交换性酸及其组成,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团粒结构组成,容重、孔隙度、透水率、饱和水量及凋萎水量。

②选择指标: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矿质全量,土壤CO2释放量及季节动态。

(4)植物要素指标

①常规指标:植物种类及组成,指示植物、指示群落、种群密度、覆盖度、生物量、生长量、凋落物量、凋落物的化学组成及分解率以及热量、光能和水分的收支。

②选择指标:珍稀植物及其物候特征,森林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和化学组成。

(5)动物要素指标

①常规指标:动物种类,种群密度,生物量及时空变化,能量和物质的收支,热值。

②选择指标: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及动态,动物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必需元素。

(6)微生物要素指标

①常规指标:种类、分布及其密度和季节动态变化,生物量、热值。

②选择指标:土壤酶类型与活性,呼吸强度,元素含量与总量,固氮菌生物量及其固氮量。

2.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监测内容(15项)

(1)植被类型、面积与分布

通过对该指标的观测,可以从区域尺度了解植被分布的变化,并借以了解环境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由于荒漠和沼泽生态系统对环境的敏感性,该指标对荒漠和沼泽生态系统尤其重要。

(2)生境要素

用以了解生物生长环境的必要信息,如土壤状况、水分状况、群落类型等,为解释植物生长状况提供必要信息。

(3)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分层特征(包括生物量)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种类组成与生物量是反映整个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关键指标。

(4)凋落物的季节动态与现存量

可用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分配状况。

(5)叶面积指数(LAI)

用以了解植物生长状况,并估计初级生产力。(见后)

(6)各层优势植物和凋落物的元素含量与热值

用于了解生态系统的元素与能量储存状况。

(7)群落动态与树种更新

用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演替趋势。

(8)荒漠植物种子产量与土壤有效种子库

是了解荒漠生态系统动态与演替趋势的重要指标。

(9)短命植物生活周期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植物类群之一,可以反映荒漠生态系统的存在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