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胶体的主要性质⼆、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题选⾃⼈教版⾼中化学必修⼀第⼆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节《物质的分类》,属于“分散系及其分类”的第⼆课时。

胶体知识对于学⽣来说是⽐较陌⽣的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在知道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基础上,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认识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形态有关,从⽽拓宽学⽣的视野。

对于胶体的这部分知识,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于布朗运动、电泳现象和渗析涉及甚少,胶体的介稳性也只是在“科学视野”中点到为⽌,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

所以,在进⾏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度,在掌握胶体的制备、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了解胶体的电泳、布朗运动、聚沉和渗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利⽤学⽣已有的知识和⽣活经验,要把学⽣初中学过的悬浊液、溶液的有关知识及⽇常⽣活中接触到的有关事实、现象等联系起来。

通过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把胶体与溶液作对⽐,使学⽣在观察、⽐较的过程中认识胶体本⾝的特性。

观察丁达尔效应时,可以同时把溶液和胶体都放在⼊射光的“通道”上,⽐较哪⼀种液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通过⽐较,引导学⽣抓住粒⼦直径⼤⼩这个关键,正确认识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特征。

关于胶体的聚沉,教科书以“科学视野”的⽅式呈现,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介绍。

⾸先应让学⽣认识胶体具有介稳性,主要是因为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消除胶粒所带的电荷。

然后让学⽣展开讨论,提⾼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案,从中肯定合理的⽅案。

三、学法分析1、通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会书写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化学⽅程式和注意事项。

2、要在与溶液、浊液的⽐较中,知道胶体的特性,初步了解胶体在⽣产和⽣活中的作⽤。

四、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法2、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泳、布朗运动、聚沉等特性3、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研究的⽅法、步骤,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过程与⽅法:发现、分析、实验、探究、归纳、应⽤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第一节胶体的制备和净化胶粒:1—100 nm ,原则上可由原子、分子凝聚成胶体(凝聚法),也可由大块物质分散成胶体(分散法)。

一、胶体制备的一般条件1. 分散相在介质中的溶解度必须极小,浓度低OH H C S 52+——真溶液)溶胶(溶解度极小,滴入水中O H S 2/→?低溶解度是形成溶胶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还需要反应物的浓度很稀,生成的难溶物晶粒很小而又无长大条件时才能得到胶体。

若反应物浓度很大,细小的难溶物颗粒突然生成很多,易形成半固体状的凝胶。

2. 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分散胶体体系中存在巨大的界面积,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胶体需要稳定剂作用才能稳定存在。

二、胶体的制备方法1. 分散法:机械分散、电分散、超声分散和胶溶法通过不同的能量或作用方式分散大块物体→胶粒胶溶法是某些新生成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或置于某一温度下使胶体重新分散成溶胶。

如正电胶MMH (moled metal hydroxide )或MMLHC :mixed metal layered hydroxide compound在一定比例的AlCl 3·MgCl 2 混合溶液中,加入稀氨水,形成混合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半透明凝胶状),经多次洗涤后(目的在于控制其中的氯离子浓度),置该沉淀于80℃下恒温,凝胶逐渐形成带正电的溶胶。

MMH 用途很广——钻井液添加剂、聚沉剂、防沉剂等。

胶溶法:新形成的洗涤过的溶液沉淀加入少量33)(FeCl OH Fe →搅拌→沉淀转化为红棕色的3)(OH Fe 溶胶→机械粉碎——球磨机、振动磨、冲击式粉碎机、胶体磨、离心磨。

研磨过程中,增大增大,S A G S ,颗粒有聚集倾向(颗粒间有吸引力;颗粒增大,S G 减小)。

分散?聚集平衡,颗粒不再磨细。

要提高研磨效率,防聚可采取溶剂冲稀或加入稳定剂吸附表面——工业SAA ,油漆工业,研磨色料(SAA 保护)电分散:电弧使金属气化,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溶胶。

《胶体制备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x

《胶体制备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x

《胶体制备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摘要】本文紧密结合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启发引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介绍了胶体的制备并重点探讨了胶体的化学性质,密切联系了化学和生活,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

【关键词】分散系胶体性质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胶体属于分散系内容,知识相对独立,但胶体知识与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纳米材料)联系密切,并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交叉。

本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宜于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和多学科间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渗透,加强多种媒体的运用。

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引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等概念2、认识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3、能够通过实验区分胶体和其它分散系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究胶体的本质3、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事实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2、形成乐于探索、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胶体的性质教学流程【课题引入】运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以下图片:早晨阳光射入森林的美丽景象、自然形成的五彩石头、河流入海处冲刷成的三角洲、彩灯刺破夜空形成的绚丽景色以及大自然中的云山雾海,这些色彩斑斓的画面将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这时,老师就会及时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很容易得出这些物质都是混合体系这样一个结论。

【教学环节】【讲解】: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叫分散剂。

【提问】:以前我们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分散系又可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呢?【讲解】: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来分,可以分为九种不同的分散系。

【2019年整理】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2019年整理】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了解胶体的的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

3、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4、培养由宏观实验现象推断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能力与方法: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以及胶体性质实验。

三、教学难点:
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方法。

四、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烧杯、酒精灯、钢笔式电筒、玻璃纸、U形管、试管、直流电源
实验药品:饱和氯化铁溶液、0.01mol/L 硝酸钾溶液、2 mol/L 氯化钠溶液、
0.01 mol/L硫酸铝溶液、0.001mol/L铁氰化钾溶液、1%明胶溶液、蒸馏水、尿素
五、教学过程。

2024高一化学实验6胶体的制备学案

2024高一化学实验6胶体的制备学案

试验6 胶体的制备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分是()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是否能通过滤纸或有丁达尔现象D.是否均一、稳定、透亮【答案】B2.“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探讨的前沿,其探讨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探讨、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肯定具有的性质是()A.无色透亮 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肯定是悬浊液【答案】B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C.能透过滤纸D.呈红褐色【答案】C4.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A.分散质直径大小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答案】A5.“云蒸霞蔚”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表示霞光透过云层的绚丽绚丽;从化学角度分析“云”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胶体C.乳浊液D.悬浊液【答案】B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Fe(OH)3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中混有少量FeCl3,可以实行过滤的方法分别D.在常温下,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饱和溶液中可制得Fe(OH)3胶体【答案】A7.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依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B.依据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依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8.溶液,胶体,浊夜三种分散系中,最稳定的是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溶液和______都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滤纸的是______;加热和向分散系中加电解质都能使胶体发生______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的最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浊夜的分散质粒子直径______100nm,溶液的分散质粒子______1nm,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 ______之间。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思维能力。

3、初步认识物质聚集状态对性质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粒子的大小与胶体性质的关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前准备: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不能浑浊)、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旧知回顾液态分散系及其分类,以及各类分散系的稳定性回顾已有知识经验,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引入新课展示一瓶豆浆、CuSO4溶液及混浊的泥水,观察。

一会儿泥水变澄清。

请学生解析原因。

回答:是由于浊液的微粒直径较大,很容易发生沉降[讲授]我们可以用肉眼简单地将浊液鉴别出来。

而有些液体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和溶液区分开来(展示两份液态分散系:CuSO4溶液和Fe(OH)3溶液)。

所以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简单的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新知学习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制备Fe(OH)3胶体。

[讲解]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

所得胶体应该是透明、呈红褐色的。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观察教师的操作,识记[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制Fe(OH)3胶体的现象。

学生观察并表述: Fe(OH)3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道,而CuSO4溶液并未出现光亮的通路[讲解]光亮通路的产生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1)反应原理:氯化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1)反应原理:氯化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2)实验操作向废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氢氧化铁胶体。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错误(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氯化铁饱和溶液的加入要在水沸腾之后,并且要逐滴加入而不是倒入。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几个常见错误操作:①直接加热氯化铁饱和溶液;②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但加热时间过长;③实验中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④用玻璃棒搅动。

3,性质(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介稳定性的次要因素:胶体粒子由于做布朗运动而使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排斥阻碍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2)丁达尔效应。

①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②应用: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3)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粒子带电荷,当胶粒带正电荷时电荷时向负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电荷时向正极运动(4)聚沉现象: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当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聚沉的方法:加入少量电解质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电荷,减弱胶粒间的电性排斥,从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沉淀下来。

比如豆浆里加盐卤或石膏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带不同电荷胶粒的胶体微粒相互吸引发生电性中和,从而在胶粒碰撞时发生凝聚,形成沉淀。

加热可以加速胶粒碰撞,减弱胶粒的吸附能力使得胶粒在碰撞时容易结合成大颗粒,形成沉淀。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案教案标题: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胶体的制备方法。

3. 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胶体的制备方法。

3.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胶体的制备方法。

2.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材章节、教学PPT等。

2. 实验器材:试管、胶体溶液制备所需的材料等。

3. 实验材料:溶液浓度表、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胶体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溶液和悬浮液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胶体与溶液、悬浮液的区别。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胶体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胶体的粒径范围、胶体的稳定性等。

2. 介绍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凝胶法、胶凝法、胶束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制备一种胶体溶液。

2. 学生按照制备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观察胶体溶液的性质,如颜色、透明度、稳定性等,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2. 学生讨论胶体溶液的性质,如胶体的流动性、过滤性等,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五、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胶体的定义、特点、制备方法和性质,并与学生进行复习。

2. 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并相互讨论、补充。

六、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胶体的药物传递、胶体的涂料应用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与胶体制备与性质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八、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回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第一章: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制备胶体的制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分散法和凝聚法。

1.分散法:将物质研磨至一定细度,然后将其分散在溶剂中。

例如,将硫磺研磨成细粉,然后将其分散在水中,即可得到胶体。

2.凝聚法:将电解质或调节pH等方法加入到胶粒中,使其凝聚成粒子。

例如,将明矾(KAl(SO4)2·12H2O)加入到稀硫酸中,然后加入氨水调节pH,使其呈现为碱性,就可以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二、性质1.光学性质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这是由于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导致的。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在暗室中用一道光束通过胶体来观察到。

2.动力学性质胶体的动力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其布朗运动。

这是由于胶粒受到周围分子的不断撞击而产生的无规则运动。

这种运动可以通过特定的光学方法(例如,光散射法)来观察和测量。

3.电学性质由于胶粒具有电荷,胶体也显示出电学性质。

当胶体粒子在电场中时,它们会发生电泳现象。

这是由于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是由电荷引起的。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将胶体置于电场中并观察粒子的移动来观察到。

4.稳定性与聚沉胶体的稳定性是由其动力学和电学性质共同决定的。

某些胶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例如,由于电荷中和或由于高分子物质的保护作用等。

然而,在其他条件下,胶体可能聚沉,这是由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超过了动力学稳定性所致。

例如,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或改变pH可以引起聚沉。

5.渗透压与溶液相似,胶体也具有渗透压。

这是由于胶体中的粒子对溶剂分子的吸附作用而引起的。

这种吸附作用会导致粒子周围的水分子排列更加有序,从而产生渗透压。

三、应用1.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胶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血液是一种复杂的胶体,其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细胞和蛋白质。

此外,一些药物可以通过胶体技术制成胶囊或药片,以便在体内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

2.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胶体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胶体的性质进行混合、分离、提纯等操作。

1.1.2胶体的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2胶体的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实验手册:鼓励学生阅读人教版化学实验手册,了解胶体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相关内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胶体实验,如牛奶胶体制备、电解质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等,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加深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 建议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胶体现象,如豆浆、牛奶、云雾等,思考这些胶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分析其稳定性原理。
例题4:请描述一种胶体的制备方法。
解答: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然后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例题5:请解释胶体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解答:胶体在环境保护中有多种应用,如:
1. 水处理:胶体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净化水质。
2. 空气净化:胶体可以用于吸附和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胶体的稳定性、丁达尔效应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胶体性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例题2:请描述丁达尔效应及其在胶体鉴别中的应用。
解答:丁达尔效应是指在光束通过胶体时,光束路径上会出现光亮现象。这是因为胶体粒子散射光线形成的。在胶体鉴别中,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因为溶液不会产生光亮现象。
例题3:请说明胶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解答:胶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是将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稳定的分散系。这通常通过机械搅拌、超声分散等方法实现。关键是要控制微粒的大小和分散程度,以确保形成稳定的胶体。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与悬浮液之间的物质,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对于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的许多领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将介绍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希望能够使学生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2.学习胶体制备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3.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2.胶体的制备;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沙子、糖、盐等,向学生介绍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胶体的概念。

2.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胶体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胶体与溶液和悬浮液的区别和联系。

介绍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共沉淀、电解沉淀、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等,详细讲解化学分散方法的步骤和实验技能,实验中可加入不同材料的制备以及常规胶体的制备过程。

(3)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介绍胶体的基本性质,包括粘度、溶解度、输运性等,以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土壤改良、医学制剂、食品加工、染料、润滑剂等。

3.实验演示(1)实验名称:制备银酸钙胶体实验原理:利用电解沉淀法制备银酸钙胶体,在金属银与酒石酸钙溶液中施加电压,使得溶液中银离子和钙离子电泳运动到电极上,同时发生银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形成胶体。

实验步骤:①将1g金属银和0.5g酒石酸钙分别加入100ml的蒸馏水中,待溶解后混合均匀。

②将试管内加入所制备的混合溶液,并在试管的两端插入电极,施加电压,持续约30分钟。

③取出试管观察色块的变化,得到银酸钙胶体。

实验原理:利用物理分散法制备乳胶,在橡胶和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摇晃使得分子分散,形成乳胶。

①将悬浮液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用搅拌器搅拌摇晃。

②将搅拌过程中形成的泡沫倾倒进入容器内,振荡或搅拌,得到乳胶。

4.讨论与总结(1)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2)总结胶体制备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以及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胶体的制备的教案

胶体的制备的教案

胶体的制备的教案教案标题:胶体的制备教案目标: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3. 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2. 胶体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1. 胶体的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熟悉胶体的定义、特点和制备方法;b.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a. 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b. 准备实验笔记本和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胶体概念 (10分钟)a. 向学生介绍胶体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粒径大小、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性质等;b. 引导学生思考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Step 2: 胶体制备方法的讲解 (15分钟)a. 介绍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法、凝胶法、溶胶法和电解法等;b. 分别讲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c. 强调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

Step 3: 实验演示 (30分钟)a.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其中一种胶体制备方法;b.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报告撰写。

Step 4: 实验讨论和总结 (15分钟)a.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b. 结合实际应用,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c. 总结胶体制备方法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Step 5: 练习和作业布置 (10分钟)a.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b.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胶体在工业领域的应用;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或实验室,了解胶体制备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的评分;2. 练习题的答题情况;3. 学生对胶体制备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学生对胶体制备方法的理解是否准确和深入;3. 是否有足够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胶体制备及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胶体制备及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胶体的制备及性质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研究方法、步骤、提高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

过程与方法
发现、分析、实验、探究、归纳、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溶液、胶体、浊液本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胶体的制
备与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胶体的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性质”教学设计第一篇:“胶体的性质”教学设计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7-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教学背景]从教材内容安排上,“胶体”紧随“晶体结构”之后。

从知识体系上,胶体与之前学过的溶液、浊液一起都属于“分散系”,而晶体结构与之前学过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一起都属于“物质结构”体系,这看似分立的两块知识之间却有着深层的关系,因为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构成形式,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分散形式,都与“粒子”有关。

因此,进行胶体一节的教学时,晶体结构自然成为胶体研究的基础之一。

2008化工班属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较薄弱,溶液、浊液是学生已有的认识,当然也是进行胶体教学的基础。

为了有利学生作对比探究,引导学生对溶液和浊液进行了对比式的复习准备,通过这种准备:适量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为学生活动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对话交流环境,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兴趣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1)认识胶体的本质;(2)建立分散系概念并初步建立分散系的知识结构。

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形成用“对比”和“实证”的方式探究问题的方法;(2)学会从化学发展史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形成善于质疑和发现的品质;(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胶体的本质[难点]胶体中胶粒直径与溶液中分散介质粒子直径的比较。

[教学方法]对比法、实证法[课时安排]1课时1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知识点回顾,导入新课、实例制作、归纳小结和练习实践。

第二篇:胶体教学设计教案课题:胶体知识目标: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概念及本质特征和性质;了解胶体的分类及分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 (1)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 (1)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氛围溶液、胶体和浊液。

(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和溶液。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所学的物质分类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使学生很好地认识理解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加强学生的思考与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把胶体跟溶液、浊液作对比,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认识三种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和胶体的特性。

(3)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胶体与溶液区别的现象,引出生活中胶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勤于在生活中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乐趣。

(3)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分散系,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引导学生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胶体与溶液,认识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三、教学方式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丁达尔现象(还有布朗运动、聚沉、电泳等)的flash,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结合各自实验探究的方案与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四、教学流程【思考与交流】1、向学生展示NaCl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分别是什么?是什么分散在什么里边?2、仿照初中学过的溶液、溶质和溶剂,参照教材,写出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的概念。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胶体是由两个或多个互不相容的物质构成的复合体系,其中一个物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在另一个物质中。

胶体的制备过程涉及到控制微粒的分散稳定性和微粒大小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胶体的性质。

本文将以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为主题,设计一个教学实验,以帮助学生了解胶体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对胶体性质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胶体的制备原理,掌握胶体的性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和设备:- 氯化银(AgCl)粉末- 水- 水浴- 醋酸、草酸或其他适用的溶剂- 显微镜- 玻璃棒- 试管- 毛细管- 毛细管槽实验步骤:1. 准备10%的AgCl胶体:将1g AgCl粉末加入10mL水中,在水浴中加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

2. 准备1%的AgCl胶体:将1mL 10%的AgCl溶液取出,加入9mL水中,充分搅拌混合。

3. 准备0.1%的AgCl胶体:将1mL 1%的AgCl溶液取出,加入9mL水中,充分搅拌混合。

4. 准备0.01%的AgCl胶体:将1mL 0.1%的AgCl溶液取出,加入9mL水中,充分搅拌混合。

5. 准备对照组:将10mL纯水作为对照组。

实验观察:1. 对比观察不同浓度的AgCl胶体溶液的外观特点。

2.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胶体溶液中微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外观特点观察结果: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AgCl胶体溶液的外观特点,学生可以发现浓度越高,溶液越浑浊。

2. 显微镜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胶体溶液中微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学生可以发现随着浓度的降低,微粒的大小越小、分布越均匀。

实验分析与总结:1. 制备胶体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加热搅拌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对胶体制备的关键影响因素。

提高温度和搅拌时间可以增加AgCl微粒的溶解度,从而得到更高浓度的胶体溶液。

2. 胶散体的性质: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胶体的浑浊、悬浮能力和稳定性与其浓度、微粒大小和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设计精选全文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实验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3、培养由宏观实验现象推测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二、实验用品:
1.实验药品: 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泥水、1mol/L HCl 溶液、蒸馏水、Na2SO4溶液
2.实验仪器:铁架台(配铁圈)、石棉网、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丁达尔效应装置、玻璃棒、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思考与交流:
1、溶液、胶体和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顺序是,三种分散系的稳定
性顺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2、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凝聚。

(2)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

(3)逐滴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4)FeCl3不能过量,因FeCl3本身是电解质,过量的FeCl3也能使胶体发生凝聚。

(5)不能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加热过度会使胶粒运动加快,发生凝聚。

3、下列事实与胶体的哪些性质有关
(1)用明矾净水
(2)河海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胶体的制备实验课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实验课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实验课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制备方法,掌握常见胶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物质状态,其特点是溶质颗粒的尺寸介于纳米和微米之间,以及胶体液体或固体溶介。

胶体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溶剂置换法、凝聚法、胶凝法等。

本实验以溶剂置换法为例进行探究,其中溶剂置换法是将溶液中的溶剂逐渐置换为胶体液体,从而实现胶体的制备。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容量瓶、移液管、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显微镜、玻璃棒等。

试剂:明胶、甲醛、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明胶溶液:在容量瓶中取适量去离子水,加入适量明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得到明胶溶液。

2. 加入甲醛:将得到的明胶溶液倒入恒温水浴的烧杯中,同时加入少量甲醛。

3. 搅拌反应: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调整搅拌速度,保持恒定搅拌。

同时,将恒温水浴加热至60℃左右。

4. 观察记录:观察明胶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包括颜色、透明度等变化。

5. 降温洗涤:将反应完成的明胶胶体置于恒温水浴中冷却,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甲醛及其他杂质。

6. 显微镜观察:取适量洗涤后的明胶胶体,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进行观察,观察其颗粒形状以及粒径大小。

7. 包装保存:将洗涤后的明胶胶体转移到密封容器中保存。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需细心,遵守实验规程和实验室安全操作准则。

2. 注意甲醛的有毒性,操作时需佩戴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

3. 恒温水浴加热时需保持水温的稳定性。

4. 洗涤时需注意保存胶体颗粒完整。

六、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述进行操作后,观察到明胶颗粒在甲醛溶液中发生明显变化,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乳白色,透明度降低。

经过降温洗涤后,观察到明胶胶体颗粒的粒径大小均匀,颗粒呈乳白色,具有一定的胶体性质。

本实验使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胶体,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于制备胶体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3.了解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胶体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根据所学知识,了解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胶体制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了解胶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兴趣,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相溶的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粒状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复合系统。

2.性质:胶体的性质介于悬浮液和溶液之间,具有以下特点:(1)不稳定性:胶体可以通过加热、振动或电解质的加入来破坏其稳定性。

(2)光学性质:胶体可以显示光散射、光学效应和Tyndall散射现象。

(3)浊度:胶体的浑浊程度是由于微粒的散射光造成的。

3.胶体的制备方法(30分钟)1.机械法:通过机械研磨来制备胶体。

例如研磨金块制备金胶体。

2.凝聚法:通过溶液的凝固来制备胶体。

例如使用硫酸镉溶液与硫酸铵反应制备硫酸镉胶体。

3.电解法:通过电解质的影响使溶液产生电解不溶胶体而制备胶体。

例如电解氧化银溶液制备氧化银胶体。

4.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产生胶体。

例如使用硫酸钠与硅酸铝反应制备铝酸钠胶体。

5.胶凝法:通过可逆胶凝方法制备胶体。

例如使用明胶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制备明胶胶体。

4.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了解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应用,例如:(1)胶体在医药领域中用于制备药物、药剂。

(2)胶体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制备酱油等调味品。

(3)胶体在纺织工业中用于制备染料颜料。

5.实验操作(3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胶体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

教师向学生演示两种常见的胶体制备方法:机械法和凝聚法。

学生在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上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六、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思维能力。

3、初步认识物质聚集状态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粒子的大小与胶体性质的关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前准备:
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
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不能浑浊)、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新知学习实



1
演示实验:制备Fe(OH)3胶体。

[讲解]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
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
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
生成沉淀。

所得胶体应该是透明、呈红褐
色的。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观察教师的操作,识记
[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
制Fe(OH)3胶体的现象。

学生观察并表述: Fe(OH)3胶体中有一条
光亮的通道,而CuSO4溶液并未出现光亮的通

[讲解]光亮通路的产生是由于胶体
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丁
达尔现象。

这是胶体的光学性质
[延伸]这种在光线的照射下,出现明
亮的光路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经常出
现。

比如: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早晨
树林中出现阳光的光路等。

[总结]利用丁达尔效果可以简单快
速地鉴别胶体的和溶液
了解胶体的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以及丁
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渡]胶体除了有丁达尔效应之外,还
有其他的性质。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第一
节课的时候我们学习海盐的提纯的时候,我
们是如何除去海盐中的泥沙的?然后是用
什么工具?
[回答]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盐的泥沙,过滤
要用到滤纸
[提问]从海盐提取的实验可以看出,浊
液和溶液能否通过滤纸
[回答]浊液不能通过滤纸,而溶液能通过滤

附板书设计:
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2)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3)布朗运动
(4)电泳
(5)聚沉
布朗运动电泳
胶体的介稳性破坏
加入带相反电荷胶体胶体粒子间的相互排斥聚沉
加入电解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