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六章-孔分布
(推荐)《胶体与界面化学》PPT课件

Fx(2lx) 往下运动的距离。在此过程中,表面
积增量为(2表示液膜有两个表面)。
环境对体系做功为 Fx ,这个功为
等于表面能增量:
• 这样比表面能又有了新的定义——表 面张力,即垂直作用在单位边长且与 液面相切的力,这个力力图使液面收
γ= F 2l
缩。
• 由定义可知,其单位为N/m 。
9
需要注意的几点:
• 1. 务必区分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 • 2. 务必注意温度的影响。
• 3. 压力和体系运动情况等其他因素对γ的影响。
• 4.任何界面和表面,包括固体表面,固—液界面均存在 界面张力。 由于固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远大于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因 此固体的界面张力大得多。
• γ的两个物理概念即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是一个实质
• 图1-4示出一个用金属丝弯 成的矩形框架,其中一个边 是可滑动的,且认为滑动时 不存在任何阻力,并蘸取肥 皂液形成具有前后两个表面 的膜。
图1-3 图1-4
8
从力的角度分析其γ物理意义
• 图1-4去掉下面的力F时,滑动边就因
液膜的收缩拉回一个距离,(以减少
表面能)。这个回缩力与F大小相等而 方向相反。现在假定加上力F,滑动边
•
dGWR
表面积增加越多,所消耗功也越多,表面能增量越大,故:
dGW RdA
写成等式:
dGdA
∂G (∂A)T.P.n
γ的物理意义:在恒温、恒压和恒组成时,每增加单位表面
积所引起的表面能增量。其单位是J/m2或N/m。
称为比表面过剩自由能或比表面能。
7
(二)表面张力
• 图1-3示出在铁丝圆框之中 有松散的当中封闭的连线, 并蘸上肥皂膜,当用烧热的 铁丝,将线中的膜刺破时, 发现连线当中的封闭线立即 紧绷起来成为环形线,仿佛 四周有均匀的力拉动这个线 似的。
《比表面和孔径分布》PPT课件

每个颗粒所含孔体积的理论值为 sxnp r 2l
每个颗粒的孔体积的实验值为 Vp pVg
所以 sxnp r=2l Vp pVg
可以得到 r 2 Vg
Sg
平均孔半径与孔容成正比,与比表面成反比。
2021/4/23
15
2、平均孔长度
一个孔隙率为的催化剂颗粒,由于其孔的分布均匀,所以在颗
粒的单位外表面上,孔口占的面积数值为。一个孔口的面积为
Δt3 Δt2 Δt1
rp2
rk2
t4
rp3
rk3
Δt3
t4
t2
Δt2
t3
Δt3
当压力由P2/P0降至P3/P0时,测 得的脱附体积为ΔV2
VP2
(rK2
r2 P2
t2 )2
(V2
Vt2 )
R2 (V2
Vt2 )
Vt2 t2 Ac1
VP2 R2V2 R2t2 Ac1
n1
VPn
Rn Vn
Rntn
Relative pressure / P/P 0
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催化剂的吸附实验数据用BET作图时的直线范围一般 是在P/P0 0.05-0.35
2021/4/23
9
C值对BET方程的影响
P
1 C 1 P
V ( P0 P ) CVm CVm P0
C y/x a1/d1exp(q 1/RT) a i /d i exp(q/RT)
rs -单位表面上的反应速率 Sg-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f-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
硅酸铝表面积与二甲基丁烷 转化率的影响
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
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是表征其催化性能的重要参数,二者 都可以由物理吸附来测定。
胶体表面与化学PPT课件

动态润湿法
通过测量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动态接触线移动 速度,评估表面的润湿性。
05
CATALOGUE
胶体表面化学未来展望
新材料开发
高性能材料
利用胶体表面化学技术,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如高强度 、高韧性、耐高温、耐腐蚀等。
功能材料
探索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如光电转换、传感、催化等,以满足不 同领域的需求。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鉴别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表面活性剂浓度测定
表面活性剂界面行为研究
利用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表面 活性剂浓度。
利用显微镜、光谱等技术手段研究表面活 性剂在界面上的行为。
表面吸附研究方法
等温吸附法
在恒温条件下,研究物质在表面的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吸附动力学法
研究物质在表面的吸附速率和吸附机理。
03
CATALOGUE
胶体表面化学应用
石油工业
石油开采
利用胶体表面化学原理, 通过改变钻井液的流变性 、稳定性等性质,提高石 油开采效率。
油气分离
利用胶体表面化学原理, 通过改变油水乳液的稳定 性、界面张力等性质,实 现油气高效分离。
石油运输
利用胶体表面化学原理, 通过改变油品的流变性、 粘度等性质,提高石油运 输效率。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测定表面吸附物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观察表面吸附物的形貌和分布。
表面润湿性研究方法
接触角法
通过测量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小,评 估表面的润湿性。
滑移长度法
测量液体在固体表面滑动时的滑移长度,评 估表面的润湿性。
滴液法
第6章 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

恒T、P、恒组成、可逆过程,生成dAs新表面 需环境作功:dGT,p=δWr’=σdAs
积分:
dG GT ,P,ni
As
0
T ,P,ni
0
dAs Wr '
得:Wr ' GT , p,ni As Gs
则:σ= Gs/As= Wr’/As
σ:(比)表面Gibbs自由能,表面自由能。 也表示恒T,p,ni下,增加单位面积所必须 对体系作的非体积功,又称比表面功。 单位量纲:J·m-2 J·m-2 = N·m·m-2 = N·m-1
V 4 r3
3
As 4r 2
p p0 ps
p
p dp dAs 8rdr dV 4r2dr
δW ' psdV δW ' dAs
ps
2
r
球面
ps
1 ( r1
1 r2
)
任意曲面
Young-Laplace公式
r
ps
p0
适用范围:
1)适用毛细管直径<0.5mm情形
2)适用于r为定值的小液滴或液体中小气泡。
(升华,融化,溶解)。形成亚稳(介安)体系
过饱和蒸气 过冷液体 过热液体 过饱和溶液
介安状态(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p
◆ 过饱和蒸气 降温过程:
pB l
A:不能凝出微小液滴 pA
B:凝出微小液滴
AB:过饱和蒸气 pB> pA 消除:如人工降雨,加AgI颗粒
微大小块 B
A
g
TA T
◆ 过冷液体 原因:凝固点下降。如纯净水可到-40℃不结冰。
2.吸附热的确定 ☆ 量热方法:用热量计 ☆ 由克-克公式计算(等量吸附热)
《表面与胶体化学》课件

胶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胶体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增稠、 稳定和乳化等方面。
胶体还可以作为食品的稳定剂,保持 食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如冰淇淋、 奶昔和饮料等。
胶体可以作为食品的增稠剂,提供更 好的口感和质地,如酸奶、果酱和调 味酱等。
胶体的稳定性
取决于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 括静电作用、范德华力、空间位阻等 。
聚沉现象
当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或消 除时,胶体将失去稳定性,发生聚沉 ,出现沉淀或凝胶现象。
影响因素
电解质浓度、温度、pH值等对胶体 稳定性产生影响,可引发聚沉。
胶体的光学性质
总结词 丁达尔效应
瑞利散射 实验方法
物理吸附
由于范德华力引起的吸附,吸附力较弱,吸 附热较小。
表面吸附的应用
催化剂、电极材料、光电子器件等。
表面润湿性
表面润湿性定义
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能力称为润湿性。
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表面张力、接触角和表面粗糙度等。
润湿性的应用
涂料、油墨、农药等。
2023
PART 03
胶体化学基础
REPORTING
2023
REPORTING
《表面与胶体化学》 PPT课件
2023
目录
• 表面与胶体化学概述 • 表面化学基础 • 胶体化学基础 • 表面与胶体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表面与胶体化学的未来发展
2023
PART 01
表面与胶体化学概述
REPORTING
表面与胶体化学的定义
表面与胶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 质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体系的 科学。
天津大学版 化工原理 第六章 脱吸及其它条件下吸收 ppt 课件

同理: dG Ld ( x ) L dx
1 x
而
1 x dG N AdA K y ( y y )a dz K x ( x x )a dz
L dx K x ( x x )a dz 1 x x1 Ldx z x 2 K x a ( 1 x )( x x )
2、吸收过程是非等温的,沿塔高有温度分布;
3、膜传质系数将与浓度、流动状况、温度有关,不再是常数;
填料塔微元段内吸收的溶质量:
dG d ( V y ) d ( L x ) V V 1- y L L 1- x
y dy dy dG Vd ( )V V 2 1 y 1 y (1 y )
(2)最小气液比和载气流量的确定 当吸收液与载气在解吸塔中 V, Y L, X 逆流接触如图所示时,吸收 液流量,吸收液进出口组成 V, Y 及载气进塔组成通常由工艺 m' n' 规定,所要计算的是载气流 L, X 量V及填料层高度。 采用处理吸收操作线类似的 V, Y L, X 方法,可得到解吸操作线方 图 5-22 逆流解吸塔示意图 程
(二)变温平衡曲线的确定 如图,塔内各截面处的组成xi各对应 一条等温平衡线。 作法: 1、确定xi与ti 的对应关系,这样可在指定 的xi下,算出ti ; 2、 取一系列xi值,得 到相应ti值;3、在x-y座标上做出一系列ti 下的等温平衡曲线;4、xi与ti线的交点纵坐 标即为 5、 连接所有交点得到的曲线即 为该过程的变温平衡曲线。
4、化学吸收时:溶质从 气相主体到气液相界面 的传质机理和传质系数 并未受影响,与物理吸 收相同;液相中反应对 传质的影响可分为以下 两个方面。 (1)反应使液相主体中A组分浓度大为降低,从而 使传质推动力增大,在多数工业化学吸收中趋于 零;
2024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课件103

103•课程介绍与背景•热力学基础•相平衡与相图目录•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电化学基础与应用•表面现象与胶体化学•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背景物理化学在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设计新的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变化之间关系的科学。
物理化学定义及重要性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特色强调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科研和工程实践,引入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案例,拓宽学生视野。
课件103内容概述123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孤立系统开放系统封闭系统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0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0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03相平衡与相图相平衡条件及相律相平衡条件相律单组分系统只含有一个组分的系统称为单组分系统。
如水、乙醇等纯净物都是单组分系统。
相图表示单组分系统的相图通常以温度T和压力p为坐标,表示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单组分物质的存在状态及相变情况。
相变过程在单组分系统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物质会发生固-液、液-气、固-气等相变过程。
这些相变过程在相图上表现为不同的曲线和区域。
多组分系统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的系统称为多组分系统。
如溶液、合金等都是多组分系统。
相图表示多组分系统的相图通常以各组分的摩尔分数为坐标,表示不同组成和条件下多组分物质的存在状态及相变情况。
相变过程在多组分系统中,随着组成和条件的变化,物质会发生液-液分相、固溶体析出等复杂的相变过程。
这些相变过程在相图上表现为不同的区域和界线。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的方向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反应总是向着体系总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即向着生成更稳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

展望
展望胶体与表面化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
2 不稳定性现象
探讨胶体不稳定性的原因和影响,如聚集、沉淀和相分离。
胶体凝聚和稳定性机制
1
稳定性机制
2
介绍胶体稳定性的不同机制,如扩散、电化学和ຫໍສະໝຸດ 面改性。3胶体凝聚
描述胶体凝聚的过程和机制,如吸附、 糖胶体和复合胶体。
应用案例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胶体凝聚和稳定 性机制的重要性。
界面化学概述
1 界面定义
解释界面化学中界面的定义和特性。
2 界面分析
介绍界面分析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界面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1 应用领域
探讨界面化学在实际应用领域的重要性,如 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
2 界面控制
解释如何利用界面化学来控制物质的性质和 相互作用。
总结与展望
结论
总结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关键概念和应用领域,并强 调其重要性。
《胶体与表面化学》PPT 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胶体和表面化学的关键概念和应用,从概述到实际应用领域, 帮助您深入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胶体和表面化学概述
1 胶体
介绍胶体的定义和特性,以及胶体与其他化 学领域的关联。
2 表面化学
介绍表面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参与者和机制
1 溶剂、溶质和溶剂剂量
讨论溶剂、溶质和溶剂剂量在胶体和表面化学中的作用。
2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展示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界面性质的影响。
胶体状态和特性
1 分散系统
探讨各种胶体分散系统,如溶液、凝胶和乳液等。
2 分散相和连续相
解释分散相和连续相对胶体稳定性和性质的影响。
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第六章 胶体

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溶液的诸多性质,如表面张力、电 导率、渗透压、去污能力等变化之规律都出现明显转折。
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1.润湿作用 2.起泡与消泡作用
3.洗涤作用
第六章
§6-6
表面现象与胶体分散体系
胶体分散体系
一、几个概念 分散体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分散所 构成的体系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在分散体系 中它是不连续相 分散介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在 分散体系中它是连续相
CH3
Cl-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 水 水
水
CH3 N+ CH3
溶于水
CH3CH2
CH2CH2
水 水
水 水
+ Cl
CH3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M >10000
2. 按分子量分类
中分子表面活性剂 1000<M<10000
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100<M<1000(常用)
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用热力学方法导出恒温下溶液表面的吸附公式:
a2 Γ RT
——Gibbs吸附等温式 a 2 T
——表面吸附量或表面过剩,即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
溶质的摩尔数减去本体中具有与表面层相同溶剂量的溶
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m-2
2——溶质的活度,对于稀溶液,可用浓度c2代替活度
如肥皂 RCOONa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胺盐 C18H37NH3+Cl-
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如氨基酸型R-NHCH2COOH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如聚乙二醇类
HOCOH2[CH2OCH2]nCH2OH
化学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表面活性剂PPT教案

5
(3)两性表面活性剂
特性:杀菌,但对人体毒性或激性 小。
RR-NN+H(CCHH32)C2—HC2CHO2COOHO-
氨基酸型 甜菜酸型
2021/6/13
第56页/共52页
6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特征:洗涤、乳化、增溶剂。
1)聚乙二醇
( CH2 CH2 O )n
第表二面节膜的应表用面吸附层及状单态分方子程层
例:聚氧乙烯(10)壬基苯酚醚 (OP-10) C9H19-C6H4- O-(CH2CH2O)-10H
203
457
2021/6/13
第334页/共52页
34
注:HLB值的几个问题
(1)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加和性。
HLBAB HLBA A(30)% HLBB B(70)%
(2)转相温度( Phase Inversion Temperature )
这是稀溶液中液面吸附膜所遵循的状态方程, 既两维空 间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021/6/13
第第190页页/共/共5522页页
10
2、单分子膜的各种
状态 (1)若温度(T)一定,A 增大, 减小。
(2)表面膜也有气体、液体、固体。
A KT
a
液 态
b膜
理想气 态膜
气液平衡 C
态
A/nm2
气 态
d
硬脂酸乙脂两度空间的 -A
2021/6/13
第156页/共52页
16
三、胶束(Micelle)的形成、结构和 CMC的概念
1、形成: (1)表面活性剂首先占据液体表面。 (2)达到饱和后,浓度继续增加(亲油基自身抱成团
)即形成一种聚集体 — 胶束(micelle,缔合的胶体质点
胶体与表面化学(6)

2019/10/14
I II
III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决定形成 乳状液的类型: HLB 2~6: 形成W/O型乳状液; HLB 12~18:形成O/W型乳状液。
14
§5.2 乳状液
附: 乳化剂的选择
可根据HLB值选择乳化剂: HLB,亲油性,< 8 亲油; HLB,亲水性,> 8 亲水。
2019/10/14
17
§5.2 乳状液
形成扩散双电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电离,若正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 大于负离子,则水带正电,油带负电。带电的一端指向水, 正离子在在水中呈扩散状分布,形成扩散双电层。它有较大 的热力学电势及较厚的双电层,使乳状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2019/10/14
18
§5.2 乳状液
于阻力:
4 3
π
r
3
ρ
ρ0
g
6
π
η
r
v
此时粒子作匀速运动,沉降速度为: v 2r2 ρ ρ0 g 1
9η
粒子达到匀速沉降所需时间极短,一般只需 10 6 ~ 10 3 s
由此可见:
沉降速度与粒子半径的平方成正比,粒子半径小一半,沉 降速度就成为原来的 ¼ 。此即沉降分析的依据。
P
t (b) 粒子二级分散
2019/10/14
若粒子为二级分散,即有两种不 同半径粒子,则沉降量随时间呈折线 。如( b) 图
7
§5.1 悬浮液
P
若粒子为多级分散,即粒子为 多级分散,具有不同的半径时,则 沉降量随时间呈曲线。如( c ) 图。
t (c) 粒子多级分散
求不同半径范围的粒子占全部粒子的质量分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铺满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为m (g/g)
则:
2020/7/12
S
m M
NA
0
1020 (m2
/
g)
9
2、溶液吸附法:(比表面积)
S
(
x m
) m
NA
0
溶质盖满单分子层时的饱和吸附量(mol/g)。
1、脂肪酸:o = 0.205 nm2 2、染料:
2020/7/12
10
三、孔体积:(Pore Volume)
1、气体吸附法 (BET) , -195 OC ,液 N2 。
P V (1
P0 P
P0 )
1 Vm C
C 1(P VmC
P0 )
比表面积:
S Vm (mL) N A 0 ( A) 10 20 (m2 / g)
22400
例: N2 0 = 16.2 (Å2)
2020/7/12
5
2020/7/12
因为正常压力汞不能钻入细孔。
d颗
m V颗
V颗 V小孔 V骨
2020/7/12
3
3、真密度d真(True Density,也称骨架密度d骨)
m
m
d真
V真
V总 Vg
所以:测定d真时注意事项
(1)无化学反应 (2)分子尺寸尽可能小 (3)抽真空
d真 > d颗 > d堆
2020/7/12
4
二、表面积
120020L/7/a1220V/SBA-15 (e) used 10La20V/SBA-15
(b) (d)
7
2020/7/12
Structure of SBA-15
8
注:(1)多点BET比表面P0
因为 : C 1,截距 0 。 c 1 1 VmC Vm
2020/7/12
21
2、压汞仪与测定方法
2020/7/12
22
三、迎头色谱法测定孔径分布 戴先生测定方法:吸附质浓度C (mmol/ml) = kh(cm) 如果吸附质(气体-苯)附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通常: r 2l V
(圆柱体)
2rl S (圆柱的内表面积)
r 2l V r 2V ml/g
2rl S
S m2/g
如果:V (ml/g),S (m2/g)。
r 2V 103 (nm)
S
2020/7/12
13
若圆锥体:
r 3V 103 (nm) S
r 2.5V 103 (nm) S
2、气体吸附法 (Total Pore volume )
Vliq
PaVads Vm RT
Vm = 34.7 cm3/mol for N2
3、密度法: 孔体积
V 1 1 d颗 d真
d = g/ml
孔隙率 d真 d颗
2020/7/12
d真
12
四、平均孔半径(Average pore radius)
D: Wedge-shaped pore with narrow necks at one or both open ends
2020/7/12
18
E: “Ink-bottle” pore.
2、孔径分布的测定
ln Pr 2M cos
P0
RT r
ln P 2M (假定 00 ) P0 RTr
2020/7/12
14
五、孔径分布 (Pore radius distribution)
孔半径
10 nm以下 10 nm以上
(一)气体或蒸汽吸附法
1、毛细凝聚和Kelvin公式:
N2吸附 压汞法
因为在毛细管的凹液面上Pr <P0,由 此r下降Pr下降。
ln Pr 2M cos
P0
RT r
2020/7/12
DV—Des AV—Ads
(v/ r)
(v/ r)
r/nm
吸附剂的V- r 曲线
2020/7/12
r/nm
孔分布曲线
19
二、压汞法(Mercury Penetration Method)
1、压汞法原理:
f r 2 p f ' 2r 水平分量f 'L f 'cos400 2r ( cos1400 )
6
Volume(cm3/g)
1100
1000 A
900
800
700
a
600
b
500
400
c
300
200
d
100
e
0 0.0 0.2 0.4 0.6 0.8 1.0
Relative Pressure(P/P ) o
N2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a) SBA-15 10La10V/SBA-15 (c) 10La15V/SBA-15
2020/7/12
20
平衡:
0.48 N/m
r 2P 2r cos140o
r 2 cos140o 7260(nm)
P
若P=1.013*105 Pa (~1 atm),则 r =7260 nm,表示 对于半径为7260 nm的孔,必须以0.1 MPa的压力才 能把汞压入;同样,P=1013*105 Pa(~1000 atm)时, r=7.3 nm,表示对于半径为 7.3nm的孔,必须以101 MPa的压力才能把汞压入。
15
ln Pr 2M cos
a
P0
RT r
(2) 脱附:ra< rb
a
des
ra
吸a脱
附量a吸
ads
rb
P P脱 P吸 P/P0 苯分压
苯在粗孔硅胶上的
(1)吸附: Pb>Pa
孔的墨水瓶模型
吸附--脱附等温线
2020/7/12
16
在瓶口:
P ln a
2M
P RTr
0
a
瓶体:
ln
P b
2020/7/12
1
第一节 多孔物质的物理测定方法
一、密度: 1、堆密度(Packing Density,也称假密度)
d堆
m V堆
m
V隙 V孔 V骨
细孔硅胶(600~700)g/l,工业上固定床催化剂 装置用 d堆 数据。
2020/7/12
2
2、颗粒密度(d颗)( Apparent Density,也称表观密度)
1、四氯化碳吸附法(CCl4)
CCl4:hexadecane=86.9 :13.1, p/p0(CCl4)=0.95
V W样(CCl4)W空 (CCl4)
W样
吸附温度时CCl4的密度。
注:25oC,p/p0=0.95时,半径在40 nm以下的所 有空隙都可被CCl4所充满。
2020/7/12
11
2M
P RTr
0
b
因为ra<rb,所以Pb>Pa,即瓶内冷凝所需压力 比瓶口的大。
2020/7/12
17
吸附等温线滞后环与孔结构分析 1 均匀孔 2 不均匀孔 3 孔大小分布
A: Cylindrical pore B: Slit-shaped pore
C: Wedge-shaped pore with open 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