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ppt]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优秀课件
对于
因 叹息 取独
弄错,使 流传(的
动
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说明
尽说
思而慎取之也。
……的 求学的人 缘故
谨慎地 选择
阅读思考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其文漫灭 碑
音谬
古书之不存 谬其传
何可 胜道 也哉
逻辑 严密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内容梳理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 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余之 所得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文本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作者在记叙记游,议论说理。 由“仆碑”上的文字的谬误,阐发 “深思慎取”的治学观点。由游后 洞的经历,阐发“有志”和“尽吾 志”的观点。
倒
碑文
文字 辨认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说
大概 错误
阅读思考
1、这一段依次记述了什么?(每格一字) 山之_名__、山之_寺__、山之_洞__、山之_碑__。
阅读思考
2、第一段写仆碑,与文中哪处照应?(找 出照应文段理解思考)
第四自然段
第4自然段
课文研读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文体知识
“记” 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分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
文体知识
1、记亭台楼阁: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记游: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游褒禅山记优秀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1
文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文体,有
奏记、游记、杂记。
.
2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其人之政
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事 (第一段)慧空禅院 华阳洞 仆碑(识谬) 考据
记 游 探幽记游 前洞 后洞 出洞(悔随)
(第二段)
践行
(第三段)尽吾志,可以无悔
感事言志
顿悟
(第四段)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四人同游 补记作结(第.五段)
40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 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 的 “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就 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观 独察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 因 他 收获 为 们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26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
5
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 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 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 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 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6
王安石
.
1
文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文体,有
奏记、游记、杂记。
.
2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其人之政
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事 (第一段)慧空禅院 华阳洞 仆碑(识谬) 考据
记 游 探幽记游 前洞 后洞 出洞(悔随)
(第二段)
践行
(第三段)尽吾志,可以无悔
感事言志
顿悟
(第四段)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四人同游 补记作结(第.五段)
40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 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 的 “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就 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观 独察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 因 他 收获 为 们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26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
5
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 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 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 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 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6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 ppt课件
后(1070年)拜相。
作。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9 ,
解题
•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 记。
•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10
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褒bāo禅chán山 卒zú 庐冢 zhǒng 谬miù 窈yǎo然 怠dài 咎jiù 瑰guī怪 无物以相xiàng 之 慎shèn取 深父fǔ 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 实”之“华(huá )”者
34
整体感知
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取之
35
游山而有顿悟。先明古人观物,思之恒
在,往往有所得。借此将议论层层披露:人
生践行都必须有“志”,有“力”,有“物”
的帮助,做到“尽志无悔”;研究学问要
“深思慎取”。 感慨既发,瞬间纵横古今,
所悟哲理也就和盘托出。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 当 于“我”、“我们”、“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乐也”
43
2 语气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 例:“吾其还也”
44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名→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 3、有泉侧出 名→状,从侧面 4、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名,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走到尽头 6、则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7、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问:这样说来,这观点是 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 “花山”被误传为“华山” 这两件事说的呢?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第2页/共30页
←褒禅寺
第3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4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5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6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7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8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9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10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11页/共30页
写作手法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很多深刻的启示,你
能总结出几个?并谈
谈自己的见解.
第26页/共30页
“游山洞”与“做学问”趣 比游山洞 做学问
前洞夷以近游者众— 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 后洞险而远至者少— 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
达成者少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博大精深大学问 随之出者— 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 游洞之力— 求学之力 物(火把) — 求学之客观条件 仆碑文字导致谬传— 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第27页/共30页
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 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 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其 次还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28页/共30页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所感,把 __游__山__和__治__学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 治学都要“__尽__吾_志___”和“_深_思__慎__取 ” 的道理。
1.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不胜枚举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名) 名——识其本名(动)
第21页/共30页
小卡片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 (1)直称姓名 (2)称字、号、斋名、谥号 (3)称官名、爵名 (4)称籍贯。 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 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第2页/共30页
←褒禅寺
第3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4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5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6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7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8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9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10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11页/共30页
写作手法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很多深刻的启示,你
能总结出几个?并谈
谈自己的见解.
第26页/共30页
“游山洞”与“做学问”趣 比游山洞 做学问
前洞夷以近游者众— 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 后洞险而远至者少— 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
达成者少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博大精深大学问 随之出者— 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 游洞之力— 求学之力 物(火把) — 求学之客观条件 仆碑文字导致谬传— 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第27页/共30页
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 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 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其 次还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28页/共30页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所感,把 __游__山__和__治__学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 治学都要“__尽__吾_志___”和“_深_思__慎__取 ” 的道理。
1.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不胜枚举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名) 名——识其本名(动)
第21页/共30页
小卡片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 (1)直称姓名 (2)称字、号、斋名、谥号 (3)称官名、爵名 (4)称籍贯。 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 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游褒禅山记》优质课公开课非常好ppt
,
”
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
,
”,表明古人游赏
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
对于
因 叹息 取独 弄错,使动 流传(的
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说出
尽说
思而慎取之也。
……的 求学的人 缘故
谨慎地 选择
阅读思考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阅读思考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 上的文字?
为后文的议论“深思慎取”作铺垫。
自他
尽
己
课文研读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记游洞经过
前洞 后洞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悔
第3自然段
课文研读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 感慨 种情况
取独 观察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 因为 他们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倒
碑文
文字 辨认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说
大概 错误
阅读思考
1.这一段依次记述了什么?(每格一字) 山之_名__、山之_寺__、山之_洞__、山之_碑__。
阅读思考
2.第一段写仆碑,与文中一段照应?(找 出照应文段理解思考)
高中语文312游褒禅山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夫战,勇气 也。”(《曹刿论战》)“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 去。
(一)正音
慧褒.(bāo) 窈.然(yǎo) 瑰.怪(ɡuī) 谬.其传(miù) 华.山(huá)
1.字音识记
舍.于其址(shè) 咎.其欲出者(jiù) 随以怠.(dài) 王回深父.(fǔ)
(二)多音字
禅cshhàánn((禅褒让禅)山)
舍sshhěè((割退舍避)三舍)
仆ppūú((前 奴仆 仆后 ) 继)
•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 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 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 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 1.本文为游记,为什么记游甚少?
• 本文真正的记游,只用了“入之愈深,其 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三个短句就立刻收 住,具体情状不甚了了。文章旨在寄托政 治上的进取和对人生执著追求的精神,因 此不能把笔墨用在写景状物上,否则文章 就会显得枝蔓芜杂,有损于借事喻理的主 题的体现。
观ɡɡuuāànn((景 道观 观))
相xxiiāànnɡɡ((相宰互相))
父ffǔù((渔父父亲))
• 2.通假字
•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
• 3.一词多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乃良乃 反入 不, 能具 及告 ,沛 其公 可怪(于也是欤) (竟然)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副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 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 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 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 “荆公”。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逝世。卒谥文,故 又称“王文公”。
课件《游褒禅山记》获奖PPT
前
洞
文章思路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第记游二华段山洞:的经记过游。 华山洞的经过。
写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记叙)
操控光子蕊片的“魔术师”沈亦晨
拓“记展”是升一华第种—文—三体悟,段“尽有志:奏”记写、游游记洞、杂华记。山的心得。 年华正好第,无四悔段的奔:跑才借能仆让我碑们的抒生发命之感树枝慨繁。叶茂。
六 比较阅读
同样是山水游记,为什么《游褒禅山记》和《赤 壁赋》抒发的情感如此不同?
作品
作者 写作背景 写作特点
情感
《赤壁赋》 苏轼
仕途不顺 以文为赋 屡遭贬谪 写景 抒情
议论
身处逆境 乐观旷达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变法前夕 因事说理 踌躇满志 叙议结合
积极进取 尽志无悔
作业
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有了自己的很多心得和 启示,我们生活中也一定有很多事物、很 多景致也触发了你很多的联想和感悟,请 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即把课上分享游玩 的所得转述为文字)写成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文章。
在生活与学习中多多地观察和思考,将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理解作者“尽志无悔”与“深思慎取”的观点。 研发中国民营火箭的“85”后舒畅
文质兼美的东西写入文章,让通透的思 理解作者“尽志无悔”与“深思慎取”的观点。
分为四类: 并分享交流模拟游览的体会。
研发中国民营火箭的“85”后舒畅
写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记叙)
写景 抒情 议论
王安石游览褒禅山后“有所得”,我们生活中也一定有很多事物、很多景致也触发了你很多的联想和感悟。
有志无力 有志有力而无物 分为四类: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获奖课件
5.有碑仆道:仆——倒、倒下,前仆后继
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华——开 花,春华秋实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达判
断。其中旳“者”是语气助词,表达提顿;
• 第五段补充注释:
• 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代我国对人旳称谓 比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 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 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 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 至和元年: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 国最早旳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旳年次表 达,叫年号纪年法。
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 一句话概括其主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能 够无悔矣。”
写作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行文于事寓理,论从事出,本文实际上是一篇 用游记旳形式包裹起来旳极富思想旳论文。本文前 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旳记游到处与背 面旳体会有关,背面旳议论又紧紧围绕前面旳游山 经历。前后呼应,构造谨严。
• 非常: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
度副词,很,十分。
• 险远:形容词作名词,艰险旳地方;僻
远旳地方。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达另
提一事旳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灰暗、叫人
迷乱旳地方。
段三
特殊句式
• 介词构造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 • 省略句
褒
褒禅山(华山)
禅
山
示
华山洞
意
慧空禅院
石碑
图
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华——开 花,春华秋实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达判
断。其中旳“者”是语气助词,表达提顿;
• 第五段补充注释:
• 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代我国对人旳称谓 比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 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 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 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 至和元年: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 国最早旳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旳年次表 达,叫年号纪年法。
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 一句话概括其主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能 够无悔矣。”
写作特点: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行文于事寓理,论从事出,本文实际上是一篇 用游记旳形式包裹起来旳极富思想旳论文。本文前 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旳记游到处与背 面旳体会有关,背面旳议论又紧紧围绕前面旳游山 经历。前后呼应,构造谨严。
• 非常: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
度副词,很,十分。
• 险远:形容词作名词,艰险旳地方;僻
远旳地方。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达另
提一事旳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灰暗、叫人
迷乱旳地方。
段三
特殊句式
• 介词构造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 • 省略句
褒
褒禅山(华山)
禅
山
示
华山洞
意
慧空禅院
石碑
图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洞
慧空禅院慧空禅院
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
泉水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起名。 距其院东五里 名→状,往东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表判断,为,是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断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句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名__、山之_寺__、山之_洞__、山之_碑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 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 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第三段:重点词句
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 于人为可讥 对于 / 是,算得上,动词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 用是什么?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第三段:重点词句
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名词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因为 / 并且,连词 夷以近…险以远 而且,表并列,连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 非常之观 不平常 / 景观,名词 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
朗读正音
1、庐冢( zhǒnɡ ) 2、今言“华( huā)”如“华( huá)
实”之“华( huá )”者 3、盖音谬( miù)也 4、有穴窈( yǎo)然 5、则或咎(jiù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xiànɡ)之 7、何可胜(shēnɡ)道也哉 8、王回深父( fǔ )
理清思路
结 构—— 一 (1-2):记叙——游山经过。 二 (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 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 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 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 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 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有从勉强能认 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 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有穴窈然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问其深 形→名,深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而”,表修饰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
★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王安石,字介甫,号 半山,因封荆国公,世 称王荆公,卒谥文。北 宋临川人,政治家、文 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 强调“权时之变”,反 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 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 革家”。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 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 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 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 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 《北陂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 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 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 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 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 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 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 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 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 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 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
记游洞经过
前洞 后洞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悔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游褒禅山记
←褒禅寺 褒禅寺里的僧人→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华阳洞
本课学习目标
★ 掌握“乃”“道”“盖”“文” “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 “其”的不同用法。
★ 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 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 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 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 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 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 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 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 极尽游洞的乐趣。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 游记,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 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 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 的态度。十六年后(1070年), 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 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 点是一致的。
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空间方位图
褒由禅山山以亦上谓五之六华里山,,有唐穴浮窈图然慧, 距 其乃其其华院褒 故 谓入 好 後下山东始 其 慧之 游 洞平之五舍 後 空甚 者 。旷阳里於 名 禅寒 不,名,其之院,能有之所址曰者问穷泉也谓,,“其也侧。华而褒褒深,出距阳卒之禅,─,洞洞─葬庐”则百者谓之冢。其馀,之;也今虽步以以。所, 有碑而仆记道游,者其甚文众漫,灭─,─独所其谓为文犹 可识前曰洞“也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