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 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ﻫ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河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呜呼哀哉!尚飨。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有你喜欢的吗?练习书法的朋友有很多人喜欢学习行书,因为行书书风飘逸,俊秀,灵动感十足,艺术可观赏性极强。

所以,小编今天特别为大家整理了天下十大行书作品及相关介绍,并加以深度剖析鉴赏,因为有历代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将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贴》和李建中《土母帖》依次排为称为天下十大行书。

它们各自独具艺术魅力,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里程碑。

《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书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风格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为冯承素所摹。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兰亭序》的书法笔法是让后世习书者望而生叹,出神入化的书法技巧之巅峰。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或《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书法草稿。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

《祭侄文稿》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也流露于字里行间。

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寒食帖》《寒食帖》又名是苏轼撰诗并书,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感悟人生之作。

诗作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

书法作品也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有感而书。

作品通篇起伏跌宕,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历史上的十大行书书法

历史上的十大行书书法

历史上的十大行书书法历史上的十大行书书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天下十大行书(完整版),一次让你看个够!

天下十大行书(完整版),一次让你看个够!

天下⼗⼤⾏书(完整版),⼀次让你看个够!《288讲⽶芾最全书法视频教程》学⽶芾必看!免费领!《中国书法技法视频教程+书法家字帖》天下第⼀⾏书——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3⽉3⽇,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在⼭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死⽆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28⾏,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33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评道“右军字体,古法⼀变。

其雄秀之⽓,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书第⼀”。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刻⾸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字,兴感⽆端,与王羲之思想⽆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的东晋王⽒墓志不类,疑为隋唐⼈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境界。

作者的⽓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称王羲之的⾏草如“清风出袖,明⽉⼊怀”,堪称绝妙的⽐喻。

天下第⼆⾏书——颜真卿《祭侄稿》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纸本,⾏书,纵28.2厘⽶横75.5厘⽶,23⾏,每⾏11、12字不等,共234字。

铃有“赵⽒⼦昴⽒”、“⼤雅”、“鲜于”、“枢”、“鲜于枢伯⼏⽗”、“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颜季明所作。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引言行书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行书以其气势恢宏、书法流畅而著称,被誉为中国书法的顶峰之作。

在众多行书作品中,不乏优秀的名帖,它们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行书十大名帖。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这些名帖,以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书的一篇序文,它以其雄浑大气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健硕有力:王羲之的行书筆势挺拔有力,展現出良好的力度掌握和篆刻般的线条。

–飘逸自然:在力度之外,王羲之的行书又别有一番风韵,自由而灵动,给人一种飘逸自然之感。

–传世之作:《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世模仿学习的对象,对于中国行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所书的题辞,其独特的风格和气势使其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横冲直撞:欧阳询笔下的行书横冲直撞,豪放不羁,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决然的品格。

–笔画丰满:他的字体粗壮而丰满,构图疏密有致,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

–影响深远:《九成宫醴泉铭》作为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对行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怀素《战国策》1.简介:怀素的《战国策》是一部以战国时期的著名策略家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怀素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奔放流畅:怀素的行书作品奔放流畅,独具风采,线条流畅自如,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感觉。

–风格多变:怀素的行书风格多变,既有刚健有力的一面,又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展现出了他的成熟和卓越。

–传世之作:怀素的《战国策》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影响力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四、赵孟頫《赵子昂七言诗》1.简介:赵孟頫的《赵子昂七言诗》是他根据唐代诗人赵子昂的名句所书写的行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最漂亮的钢笔行书字帖排名

最漂亮的钢笔行书字帖排名

最漂亮的钢笔行书字帖排名钢笔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通过钢笔勾画而成的书法艺术。

这种书法可以展现出书法大师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漂亮的钢笔行书字帖排名。

1. 赵孟頫的《破幽梦箫声》《破幽梦箫声》是赵孟頫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这个作品的主题是自然之美,娓娓道来。

虽说是行书,但是每一个笔画都非常的细腻,转折有度,形态万千更富变化。

这些特点表现出了赵孟頫独特的行书风格。

2. 董其昌的《寒女祠大字碑》《寒女祠大字碑》是北宋名碑之一,它刻有"寒女祠"三个大字。

这个字帖的结构赏心悦目,笔画苍劲秀美,高低起伏,形态至妙。

这些特点表现出了董其昌饱含气韵的行书风格。

3.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千古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这个作品也是兰亭集的序言。

这个字帖的书写规矩整齐,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变化千姿百态,它所展现出的超凡韵味使这篇作品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4. 米芾的《梅花字帖》米芾的《梅花字帖》跳出了常规的行书界限,它展现出独有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笔画细腻而有力,大小、粗细、变化都有独特的风格。

这些特点表现出了米芾精湛的行书技艺和深刻的文化素养。

5. 梁启超的《乌衣集》《乌衣集》是清代学者梁启超的手迹,这个字帖的笔触较少,非常严谨,画出了千奇百怪的笔墨效果。

用笔娴熟,写作结构逼真,使它既是书法作品,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名篇。

以上是最漂亮的钢笔行书字帖排名,这些作品都代表着不同书法大师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

当然,除了这些大师作品外,还有很多优秀的钢笔行书作品等待我们去欣赏和探索。

相信在未来,这个选择空间还将继续扩展,创造出更多令人美满感受的美丽字帖。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天下十大行书,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章法意境之美

天下十大行书,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章法意境之美

天下十大行书,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章法意境之美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中国书法之美被誉为优美的旋律,无声的音乐,灿烂的图画,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中,行书无疑是一座最为绚烂多姿、丰富厚重的宝藏,其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经典之作是历经漫长岁月淘洗而留下的艺术精髓。

天下十大行书各自独具艺术魅力,或有历代诸家的称赏赞誉,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里程碑。

天下十大行书分别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1.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本已不存,现均为其摹本。

《兰亭序》用笔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有宽有窄,章法自然,气韵生动,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承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又称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

这件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纸本行书,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第四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第四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第四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

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文革”期间,墨池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 背景介绍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之祖”,是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作品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自序,记述了他与友人在兰亭附近的一次饮宴活动。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工整,笔画舒展流畅。

3. 特点分析•笔画瘦长,横平竖直,端庄秀丽;•用笔凝练,墨色淡雅,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行书结构丰富,展示了王羲之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4. 艺术价值《兰亭集序》在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的才华,在书法史上也开创了新的局面。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成为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颜真卿《多宝塔碑》1. 背景介绍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多宝塔碑》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为纪念母亲而创作的碑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刚劲有力,富有雄浑的气势。

3. 特点分析•笔画饱满有力,平稳劲道,体现了颜真卿的刚毅个性;•字体充满张力,线条圆润流畅;•行书结构分明,字体匀称美观。

4. 艺术价值《多宝塔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了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颜真卿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无可置疑,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 背景介绍欧阳询,唐代书法家,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为赞美酒泉而创作的铭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体现了欧阳询在笔墨上的造诣。

3. 特点分析•笔画有别于之前的行书作品,增加了横撇的比例;•字体规整,线条流畅,给人以简洁大方的感觉;•行书结构稳定,字迹飘逸,整体效果和谐。

4. 艺术价值《九成宫醴泉铭》通过其独特的字体和风格,展示了欧阳询在书法创作上的成就。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行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1.《黄庭经》:王羲之所书的经典之作,极具书法代表性和艺术价值。

2. 《蘭亭序》:王羲之另外一部杰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3. 《昭明文选》:齐梁草书大家王献之所书的名帖,被誉为“草书之祖”。

4. 《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粲所书,与《蘭亭序》齐名,是楷书艺术的典范。

5. 《千字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代表了唐代楷书的最高成就。

6. 《祭侄文稿》:唐代书法家怀素所书,是草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7. 《神龙碑》: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是隶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8. 《十七帖》:宋代书家米芾所书,代表了楷书与草书的完美结合。

9. 《梅花四帖》:明代书法家文征明所书,是行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10. 《伯远帖》:清代书法家张献忠所书,以其清秀俊逸的风格,成为了行书艺术的代表之一。

- 1 -。

名家书法行书作品

名家书法行书作品
横34.2厘米,纵18.9厘米
王珣
《伯远帖》
问候亲友疾病的一封信札,是王珣的真迹,是晋人墨迹中最可信、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法书珍品。
纵25厘米,横17厘米
杨凝式
《韭花帖》
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被誉为天下第五行书。
高26厘米,宽28厘米
柳公权
名家书法行书作品
名家
作品名称
作品描述
尺寸
王羲之
《兰亭得意之作,被誉为“行书第一”。
-
颜真卿
《祭侄稿》
全称《祭侄季明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
纵28.2厘米,横75.5厘米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撰诗并书,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蒙诏贴》
又名《翰林帖》,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构成章法上的变化;笔墨浓淡轻重有致,形成层次上的变化。
-
陈扶军
《绿竹清风联》
-
-
陈海良
《自作诗二首》及《论书一则》
-
-
陈胜凯
《踏莎行·小径红稀》及《世说新语一则》
-
-
徐利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及《紫芝歌》
-
《紫芝歌》180cm×48cm
张其凤
《短歌行》
-
181cm×97cm
王大禾
《锦囊石鼎联》
-
180cm×28cm×2
王乃勇
《听蜀僧濬弹琴》
-
181cm×97cm

中国书法史上《天下十大行书》经典排名榜!...

中国书法史上《天下十大行书》经典排名榜!...

1、天下第一行书。

名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朝代:东晋。

2、天下第二行书。

名称《祭侄文稿》,作者:颜真卿,朝代:大唐开元。

3、天下第三行书。

名称《黄州寒食帖》,作者:苏轼,朝代:宋神宗元丰五年。

4、天下第四行书。

名称《伯远帖》,作者:王珣,朝代:东晋。

5、天下第五行书。

名称《韭花帖》,作者:杨凝式,朝代:唐末五代时期。

6、天下第六行书。

名称《蒙诏帖》,又称《翰林帖》,作者:柳公权,朝代:大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

名称《拟山园帖》,作者:王铎,朝代:明末清初。

7、天下第七行书。

名称《张翰帖》,又名《季鹰帖》,作者:欧阳询,朝代:唐代。

8、天下第八行书。

名称《蜀素帖》,作者:米芾,朝代: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

9、天下第九行书。

名称《松风阁诗帖》,作者:黄庭坚,朝代: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九月。

10、天下第十行书。

名称《土母帖》,作者:李建中,朝代:北宋初期。

名称《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赵孟頫,朝代:宋元时期。

11、天下第十一行书。

名称《中秋帖》,作者:王献之,朝代:东晋。

名称《滕王阁序》,作者:文徵明,朝代:大明嘉靖年间。

12、天下第十二行书。

名称《汝南公主墓志铭》,作者:虞世南,朝代:南陈至隋唐时期。

13、天下第十三行书:名称《张好好诗》帖,作者:杜牧,朝代:晚唐。

14、天下第十四行书:名称《出师表》,作者:李邕,朝代:唐朝。

15、天下第十五行书:名称《唐玄宗脊令颂题跋》,作者:蔡京,朝代:北宋。

16、天下第十六行书:名称《远蒙帖》,作者:蔡襄,朝代:北宋。

17、天下第十七行书:名称《自书诗卷》,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18、天下第十八行书:名称《文赋》,作者:陆柬之,朝代:隋唐时期。

19、天下第十九行书:名称《苏轼海棠诗》,作者:鲜于枢,朝代:元代。

20、天下第二十行书:名称《酒德颂》,作者:董其昌,朝代:大明万历。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2014-11-05 ?珠穆朗玛11 ??阅?85004??转?92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着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十大行书

十大行书

十大行书十大行书之首——《兰亭序》600)this.width = 600;if(this.height > 800) this.height = 800;" border=0>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600)this.width = 600;if(this.height > 800) this.height = 800;" border=0>《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10大行书字帖

10大行书字帖

10大行书字帖
以下是十大行书字帖:
1. 《欧体字帖》:由清代行书大家欧阳询所书,是行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行书的楷模。

2. 《颜真卿行书字帖》:由唐代行书名家颜真卿所书,以其雄浑有力的笔法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3. 《王羲之行书字帖》:由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书,他的行书流畅自然,笔画饱满有力,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4. 《米芾行书字帖》:由宋代行书大家米芾所书,他的行书笔法秀丽俊逸,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

5. 《黄庭坚行书字帖》:由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所书,他的行书融汇了欧、颜、王、米等前人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6. 《赵孟頫行书字帖》:由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他的行书独具一格,笔画刚健有力,给人以刚劲有力的感觉。

7. 《董其昌行书字帖》:由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他的行书注重笔画的变化和整体的平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8. 《郑板桥行书字帖》:由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所书,他的行书风格秀逸、洒脱,给人以活泼生动的感觉。

9. 《张旭行书字帖》:由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张旭所书,他的行书潇洒奔放,充满了自由的艺术气息。

10. 《熊十力行书字帖》:由当代书法家熊十力所书,他的行
书工整规范,富有力量感,是现代行书的代表之一。

这些行书字帖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于学习行书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2014-11-05 珠穆朗玛11阅 85004 转 92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

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河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复。

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呜呼哀哉!尚飨。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

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

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

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

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

《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

《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

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

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

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

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中书舍人,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米芾曾评其书:“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相传穆宗皇帝曾问他笔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弄得皇帝立即“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他所写的碑版极多,以致当时公卿大臣家的碑志,如果求不到他的字,就会被人们骂为不孝子孙,但行书流传极少,因此,就越发显示《蒙诏帖》的弥足珍贵了。

《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

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

”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

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

诚如周必大说:“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

”其章法大小肥瘦,参差错落,虚实疏密,相映成趣,前后照应,一气贯注,擒纵收放,随势幻化,“枯润纤浓,掩映相发,非复世能仿佛。

”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

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

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

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是很有眼力的。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

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的独特风格。

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初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室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以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称“米颠”。

据《宣和书谱》说:“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请求碑榜,户外之履常满。

家藏古帖甚富,名其所藏为宝晋斋”。

其于书法各体兼善,尤精行书,大刀阔斧,独往独来,沉着痛快,奇纵变幻,振迅天真,出人意表。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是《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最为得意。

《蜀素帖》,绢本长卷,有乌丝栏,高29·6厘米,长284·2厘米,计71行,658字,内容是自作五七言诗八首。

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

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