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十四章胶体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固溶胶 •气溶胶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 •亲液溶胶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1.真溶液(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的单 相,热力学稳定。分散相粒子半径小于1 nm。
2.胶体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半径1 nm~100 nm。高分散的多相 体系,粒子有自动聚集的趋势,热力学不稳定。
(1)晶核形成的速率
v1
k
(Q s) s
Q过饱和浓度 s 固体溶解度
(2)晶体长大的速率
v2
DA(Qs)
D溶质扩散系数 溶质粒子移动距离
要得到分散度很高的溶胶,则必需控制两者的值,
使 v 2 很小或接近于零。
即使是经过纯化后的胶粒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慢慢增
大,最终导致沉淀,这一过程称之为溶胶的老化,老化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1.憎液溶胶 胶体化学的主要研究体系 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
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溶剂与粒子间亲合力弱。
溶剂蒸发后,再加入溶剂无法再形成溶胶。 不可逆体系。
2.亲液溶胶 大分子溶液
溶剂与粒子(大分子 )间亲合力强。溶剂蒸 发后,产生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 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二、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征
(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在1-100nm,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
高但有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具有很大相界面 的高分散体系。
(2)多相不均匀性 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粒子大
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3)聚结不稳定性
粒子有很大的界面,很高的界面能,有自动 聚集的趋势—热力学上不稳定。
D.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2HAuCl4(稀)+ 3HCHO +11KOH
2Au(溶胶)+3HCOOK + 8KCl + 8H2O
E.离子反应制氯化银溶胶 AgNO3+ KCl→AgCl (溶胶)+KNO3
二、溶胶的净化 (1)溶胶的净化:除去过多的电解质,使胶体 稳定、不聚沉。 但不能使电解质全部除去,否则胶体在不 带电情况下也会容易聚沉。
2. 应用
(1)验证基本理论 ; (2)理想的标准材料 ; (3)新材料; (4)催化剂性能的改进; (5)制造特种陶瓷。
14.3 溶胶的动力性质
一、布朗运动
胶粒在其它质点的作用下作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
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 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14.2 溶胶的制备与纯化
一、溶胶制备
粗分 散 分 体 散 胶 系 法 体 凝 体 聚 系 分 法 子分
1.分散法 (1)研磨法 (2)超声分散法 (3)电孤法 2.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 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 稳定剂:某一过量的反应物。
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2H3AsO3(稀)+ 3H2S →As2S3(溶胶)+6H2O
B.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3H2O (热)→ Fe(OH)3 (溶胶)+3HCl
C.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硫溶胶 2H2S(稀)+ SO2(g) → 2H2O +3S (溶胶) Na2S2O3 +2HCl → 2NaCl +H2O +SO2 +S (溶胶)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 例如:云,牛奶,珍珠 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 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统。被分散的物质称为 分散相(dispersed phase),而另一种呈 连续分布的物质称为分 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
一、分散体系的分类
•真溶液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液溶胶
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A.固-固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B.固-液溶胶 如珍珠,某些宝石 C.固-气溶胶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 A.气-固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
B.气-液溶胶 如雾,云
四、均分散胶体的制备和应用 1. 制备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可能制备出形状 相同、尺寸相差不大的沉淀颗粒,组成均分散 系统。颗粒的尺寸在胶体颗粒范围之内的均分 散系统则称为均分散胶体系统。
Perrin用大小均匀的藤黄粒子作悬浮体,证 明了Einstein理论的正确性:
D RT 1
L 6 r
制备均分散系统的方法有:(1) 沉淀法; (2) 相转移法;(3) 多组分阳离子法;(4) 粒子 “包封法”;(5) 气溶胶反应法;(6) 微乳液 法等。
过程是自发过程。
固体的溶解度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半径与其相 应的溶解度之间服从Kelvin公式:
lns2 s1
M RT
2
1 R2'
1 R1'
若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同时在一个溶胶中,较小颗粒 附近的饱和浓度大于较大颗粒的饱和浓度,结果是小者 愈小,大者愈大,直到小颗粒全部溶解为止。
而大颗粒大到一定程度即发生沉淀,这就是产生老 化过程的原因。
物理化学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 子溶液
Colloid Chemistry
胶体化学是研究胶体分散体系的科 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胶体化学又常被称为胶体与界面科 学。
胶体是物质以一定分散程度所存在 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 质。胶体的溶液称为溶胶。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 性
3.粗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半径大于1000 nm,多相体系,热力 学不稳定。
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A.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溶胶 B.液-液溶胶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C.液-气溶胶 如泡沫
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
(2)溶胶Baidu Nhomakorabea净化的方法
渗析法: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 点,分离出溶胶中多余的电解质或其它杂质。
超过滤法:利用吸滤或加压的方法使胶粒与 含有杂质的介质在压差作用下迅速分离。
三、 溶胶的形成条件和老化机制
溶胶形成的过程中要经历两个阶段,即:晶核的
形成和晶体的生长。晶核形成过程的速率决定于形成
和生长两个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