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租界老公园的新活力激发——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

浅谈租界老公园的新活力激发——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

57引言自十九世纪中期上海开埠后,西学东渐下的园林形式——租界公园在这段殖民时期建立了起来。

近代上海租界先后建有15座公园,其中公共租界10座,法租界5座[1]。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部分租界时期的公园得以保留,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上海市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洽谈业务的最佳选择地点之一。

一、复兴公园的历史变迁与人文背景复兴公园,原名顾家宅公园,因其位于当时的法租界内,且早期园内的设计手法为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的规则式平面布局,所以俗称为法国公园。

1908年由法籍园艺家柏勒(Papot)监理整个建园工程,并在翌年法国国庆日开园,占地面积为9.08公顷。

1918年至1926年进行了扩建工程,年轻的中国造园师郁锡麒先生参与了设计工作,如今的椭圆花坛、中国园等全是出自于中国设计师之手[2]。

1946年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名为复兴公园,寓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复兴公园的造园手法与特征复兴公园在106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北向西南由规则式过渡到自然式的平面布局,在保留法式公园特征的同时,丰富园内各类设施及功能,逐渐转型为中国现代综合性公园。

园内景观中西合璧,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造园手法以及造园元素表现出的历史感。

在空间营造上,全园空间疏密结合,整体空间较为开敞,草坪和花坛的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较大,园内众多参天的二球悬铃木使得全园林下空间多而畅通。

三、复兴公园的现状问题问题一:公园无法满足各年龄层市民的需求笔者在公园调研是周末的上午,虽然园内的游人不算少,但是年龄段的分布很明显,主要是老人以及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家长。

周围石库门里弄在近十多年间的大规模拆迁使得复兴公园周边的居民数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办公楼、商场又没有形成新的气候,而这些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与周围老式洋房和历史建筑之间的隔阂就像是80后、90后与他们上一辈在看待公园时有着不同的态度一样。

因此,如何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的游客,让80后、90后形容起老公园不仅仅是充满童年回忆的地方,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至关重要的。

开放性公园养护管理的几点思考

开放性公园养护管理的几点思考

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探寻现代园林管理的新方法。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在园林管理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尤其是资金上的投入,从而为各种新植物品种的培育、无公害农药的研发等提供物质保障。

除此以外,还应当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开展园林管理工作的时候,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园林管理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

2.3进一步提高对园林管理的认识城市园林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休闲放松、观光游览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给整个城市打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而要使园林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做好园林管理工作,这不仅需要所有园林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所有公众群体的主动参与和配合。

在园林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增强群众的园林绿化意识,使园林管理和养护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并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大特色。

3结语综上所述,园林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城市绿化水平的提升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其意义主要表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彰显城市艺术审美特色等方面。

要使园林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还需在今后的实践中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并创新园林管理模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1]褚旻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机制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8(12):74.[2]黄厚亮.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9(5):201.[3]吴义闯.合理探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3):5276.收稿日期:2019-3-23开放性公园养护管理的几点思考张旭珽(上海浦东新区天佑市政有限公司上海200122)摘要:本文以豆香园为研究背景,从豆香园开放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管理上的难度入手,对如何做好公园的管养进行了论述,提出开放性公园管理中的对策,希望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公园;养护;管理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8-0138-02豆香园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占地面积为36139m2,为开放式居住区公园,于2006年6月28日对外开放。

【新分享】社区“边角地”变身“创智农园”:上海社区花园的实践

【新分享】社区“边角地”变身“创智农园”:上海社区花园的实践

【新分享】社区“边⾓地”变⾝“创智农园”:上海社区花园的实践3⽉10⽇下午,由上海浦东新区社区服务中⼼主办的以“⽣态农园如何促进社区营造”为主题的四叶草堂的社区花园实践分享会在杨浦区的创智天地社区创智农园举办。

本次分享会特意邀请了来⾃四叶草堂和创智农园的范浩阳、易晓武以及刘悦来三位⽼师为30余位来⾃浦东不同社区居委、社会组织的伙伴们分享了创智农园的发展故事。

接下来,⼤家跟着⼩编的分享,来⼀睹本次户外分享会的精彩内容吧!1、户外分享会:四叶草堂的创智农园⽥园风光对于许多天天⽣活在钢筋⽔泥丛林⾥⾯的都市居民来说也就是想想⽽已,可是在杨浦区就有⼈把这份梦想搬进了现实之中。

如今被称之为“创智农园”的地⽅,其实边⾓料,如今这⾥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成种植展⽰区、游戏区和体验区。

⽽后分别种植各种农作物,从⽽营造出⾃然农场的⽓息。

,如今这⾥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成种植展⽰区、游戏区和体验区。

⽽后分别种植各种农作物,从⽽营造出⾃然农场的⽓息。

原本是创智天地社区开发之后剩下的⼀块边⾓料原本是创智天地社区开发之后剩下的⼀块四叶草堂(Clover Nature School)作为⼀家旨在社区营造的⾃然教育机构,⽴⾜同济,扎根上海杨浦区,努⼒为孩⼦们创造体验学习⾃然的机会,并通过组织⾃然营造活动,让孩⼦们在具体参与中感受与⾃然的深层次对话,完成⾃⾝的体魄与⼼理健康成长;让城市在创造性的活动中焕发出趣味横⽣的绿⾊活⼒;让⾃然在孩⼦们的活动中,我们成为寓教于乐的最佳场所与被尊重的神奇⽼师。

四叶草堂遵循道法⾃然,倡导乡⼟原创,逐渐形成了⾃然认知、⾃然利⽤和⾃然营造三⼤类⼗余种⾃然教育产品。

这次成为寓教于乐的最佳场所与被尊重的神奇⽼师。

四叶草堂遵循道法⾃然,倡导乡⼟原创,逐渐形成了⾃然认知、⾃然利⽤和⾃然营造三⼤类⼗余种⾃然教育产品。

这次我们主要参与的是四叶草堂的⼀个培育基地——创智农园基地。

2、户外分享会的精彩发⾔主要是范浩第⼆个环节主要是范浩余位参与⼈员给⼤家介绍以及分享关于创智农园的⼀些情况;第⼆个环节本次户外分享会主要分成三⼤环节:第⼀个环节主要是刘⽼师和易⽼师两位⽼师带领本次户外分享会主要分成三⼤环节:第⼀个环节主要是刘⽼师和易⽼师两位⽼师带领30余位参与⼈员给⼤家介绍以及分享关于创智农园的⼀些情况;易晓武⽼师带领带领30余位参和易晓武⽼师阳⽼师针对四叶草堂的⼀些情况介绍和案例分享;第三部分刘悦来⽼师和第三部分主要是参与⼈员和⽼师们的互动和交流。

浦东新区公园“拆围透绿”的探索与思考——以陆家嘴中心绿地为例

浦东新区公园“拆围透绿”的探索与思考——以陆家嘴中心绿地为例

浦东新区公园“拆围透绿”的探索与思考——以陆家嘴中心绿地为例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Demolish the wall " in Pudong New District Park——Take Lujiazui central green space as an example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不断优化“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通过打造公园与街区景观合二为一的城市新型绿地风景线,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让公园城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好的服务市民,通过对陆家嘴中心绿地“拆围透绿”项目进行分析总结,为后续城市无界公园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公园城市拆围透绿探索思考1拆围透绿的意义为进一步发挥公园绿色生态效益和价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浦东新区根据公园现状与群众需求积极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将于2023年启动公园“拆围透绿”项目。

以陆家嘴中心绿地等浦东新区4个公园作为第一批“拆围透绿”工程的建设试点,争取最大限度还绿于民。

公园“拆围透绿”项目是对传统公园管理运营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对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市民对城市认同感有正面意义,可以更好体现人文关怀,展示城市温度,助推生态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2项目现状概况陆家嘴中心绿地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的核心地段,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出口处北侧,总面积97055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8600平方米,公园平面呈三角形,东、西、南三面环绕城市主路,东临陆家嘴环路、西靠银城中路、南侧是陆家嘴东路及世纪大道。

公园西入口离陆家嘴地铁站及公交枢纽站较近,公园周边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

图1陆家嘴中心绿地周边情况平面公园周边人行道路宽窄不一,拆围后面临不同的使用需求。

世纪大道一侧人行道>10米,植物茂密,绿量充足,但缺乏色彩,林下空间利用率较低。

城市公园经典案例分析

城市公园经典案例分析

城市公园经典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1.3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5)2. 城市公园概述 (6)2.1 城市公园的定义与分类 (7)2.2 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价值 (8)2.3 国内外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10)3. 经典案例分析 (11)3.1 案例选择标准 (13)3.1.1 环境影响与生态效益 (13)3.1.2 社会文化与城市发展 (15)3.1.3 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率 (17)3.2 案例分析框架 (18)3.2.1 设计理念与规划原则 (19)3.2.2 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20)3.2.3 设施配置与活动组织 (22)3.2.4 管理模式与运营策略 (23)3.3 经典案例介绍 (24)3.3.1 城市公园A案例分析 (26)3.3.2 城市公园B案例分析 (28)3.3.3 城市公园C案例分析 (30)3.3.4 城市公园D案例分析 (32)4. 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 (33)4.1 案例分析概述 (34)4.2 环境影响分析 (36)4.2.1 自然环境改善 (38)4.2.2 社会文化效益 (39)4.3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39)4.3.1 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41)4.3.2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42)4.4 案例比较与启示 (43)5. 结论与建议 (44)5.1 研究结论 (45)5.2 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建议 (46)5.3 对城市公园管理的建议 (47)1. 内容概览在本节中,我们将概览城市公园经典案例分析文档的重要内容和结构。

城市公园作为都市绿色空间的重要代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对城市公园的案例分析,我们旨在深入了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念,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及分享在城市公园建设与运营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城市公园的定义、它们在城市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以及选择特定案例进行分析的目的。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PPT课件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PPT课件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 例分析ppt课件
• 社区公园概述 • 上海豆香园介绍 • 上海豆香园的景观设计分析 • 上海豆香园的管理运营分析 • 上海豆香园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社区公园概述
社区公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区公园是为一定居住区内的居民提 供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公 共绿地,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品牌化推广
加强公园的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公园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 游客前来游览。
上海豆香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生态保护优先
01
在公园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确保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02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公园的社会效益,为游客提供
高品质的休闲服务。
面积与布局
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布局紧凑,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特点
以植物造景为主,注重生态绿化和景观多样性;设有儿童 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广场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 需求;园内道路通达,便于游客游览。
上海豆香园的设计理念与规划
设计理念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核心理念 ,注重生态、景观、功能三者的有机 结合。
挑战
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游客需求的多 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上海豆 香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上海豆香园的创新发展路径
多元化经营
在提供传统公园服务的同时,可以引入特色餐饮、文化创意、户 外运动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提高公园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智能化管理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公园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管 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创新驱动发展
03
通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引入新技术手段,推动公园的可持续

口袋公园在缤纷社区改造中的合理运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

口袋公园在缤纷社区改造中的合理运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

口袋公园在缤纷社区改造中的合理运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特色街道改造之浦杨花园为例作者:肖娜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6期【摘要】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是上海市自由贸易试验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因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而造成了很多拆违的零星地块,因场地限制及现实条件,通过不同规模和主题的口袋公园,营造出一条有特色街道风格,打造成缤纷社区活力社区。

【关键词】缤纷社区改造;口袋公园;因地制宜1、缤纷社区改造1.1 建设起源20 世纪90 年代,关于“治理”的理论首先在公共管理领域兴起,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思维方式,强调重新调整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的关系。

随着城市建设存量时代的到来,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和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要求,浦东新区在2016 年下半年提出缤纷社区行动倡议。

2017 年率先在建成度最高的内城5 个街道(陆家嘴、潍坊、塘桥、洋泾、花木)进行试点,2018 年全面覆盖到浦东新区36 个街镇。

街镇在区规土局的指导下编制社区规划,排摸整体公共空间的区域情况,选取与居民密切相关的9 类公共要素更新试点项目,口袋公园位列其中。

1.2 多元角色项目建设主要有三部分主体参建:下层主体:居民、居委会、专业人士、社会组织、企业;中层主体:媒体、社会代表;上层主体:政府部门、街镇。

“自下而上”的基层自觉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相辅相成。

政府对于推进机制的建立,建设明确以居委会、业委会为主体,设计介入社区工作,且搭建多条线平台,以建立完善的角色位置,为推动项目做了充足人员配备。

1.3 多元共治不同的组织对项目进行主导:社会组织为媒、专业人士为媒、企业为媒,打造了不同重点不同侧面的项目内容,既有以跑步道为主的花园,也有展示街角休闲空间,更有对于建筑公益艺术墙绘的展示,面对不同社区居民的需要,结合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2、口袋公园2.1 口袋公园的定义口袋公园,是一种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直接为当地居民服务。

上海豆香园

上海豆香园

上海豆香园1、位置及环境该公园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北临灵山路,南邻杨源路,西邻源深路,东临桃林路。

豆香园处于浦东高档的居住区地块,周边有多处景观楼盘。

同时,公园附近还分布着电力公司、商铺、人民法院、艺术中心、中小学等。

该区域内的大部分居民都是中等或中等以上收入者。

公园周边的氛围十分安静,但几个街区之外就是著名的上海科技馆和世纪公园。

2、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公园规划布置在满足住宅区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的日常户外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以豆科植物为造景元素,使游人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2)“以绿为主,以乔木为主”公园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绿化覆盖率。

通过乔、灌、草多层次的结合,使公园绿化有较高的绿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态效益。

(3)“因地制宜”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基地的地域特点,通过公园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同时满足城市道路景观和居住区公园的要求。

并且为周边住宅高层提供优美的俯视景观。

挖湖堆土,克服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部分植物生长的特色,为各类植物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3、公园概况和布局该公园占地面积3.6公顷,整个基地呈手枪型,基地范围内有一个中华武术会馆。

该公园设计的知道思想是将公园建成为满足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等各项功能的社区公园。

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把景观营造、种植设计、科普教育、娱乐活动、经营服务等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形成一个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植物专类园。

4、公园设计分析(1)园路设计:豆香园主干道是一条铺有棕红色沥青的排水路面,同时还兼有观景功能。

冬天园内大部分树木都凋零后,这条像红飘带似的主干道便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弥补了公园常绿树有限的问题。

(2)种植设计:豆科植物的主角地位突出,全园的豆科植物包括乔、灌、藤、草、花,总体品种达到近百种,而且都分别标出了名称和用途。

园内除了有起伏绿地外,还有花架,蔬菜圃等供各种豆科植物配植展示,建成后的公园以豆科植物为外围景观,其他常绿植物和各色花灌木作为背景组成各种群落。

社区生境花园的设计与应用实践——以上海市长宁区社区生境花园项目为例

社区生境花园的设计与应用实践——以上海市长宁区社区生境花园项目为例

202212生境花园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实现形式,也是一种基于自然的减排方式,近年来日益得到国内外各方的重视。

大型高密度城市中的传统社区更新,主要形式为政府托底实施的精品小区,其中社区绿化的改造更多趋向于传统模式,即满足可视化、便利化、舒适化要求,虽然已逐步考虑社区居民的使用需求,但生物多样性理念的融入还远远不够。

社区生境花园的建设将在生态服务、人文健康和社会交流等方面赋予社区更多的内涵。

1生境花园的概念城市生境对维持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是建设“防止物种灭绝的可持续城市”的基础[1]。

生境花园是“具有生境功能的花园”,既具有生境功能,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水源和庇护所等生存环境;也兼具花园属性,具有观赏、休息和户外休闲等功能,为人们提供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2生境花园在城市中的作用生境花园在城市中作为生态踏脚石,可以通过小型生态斑块补充串联起大型生态斑块孤岛,使得常见物种扩大到每日生活的空间。

不同栖息地斑块间的同一物种能进行种群扩散与交流,迁徙物种获得迁徙通道上的庇护所,有利于物种的长期存续并激发生态多样性的潜力。

2.1大尺度下的生境花园的作用从大块面俯瞰,上海位于全球尺度的鸟类迁徙通道上,已经记录的300余种主要栖息于陆地环境的鸟类大多为迁徙鸟,包含迁徙至上海过冬的冬候鸟、迁徙至上海繁殖的夏候鸟以及迁徙经过上海作短暂停留后继续迁飞的旅鸟。

在一年中的每个月份都能观察到迁徙鸟类随四季更替,尤其以鹀、鸲、鸫、鹟等容易在中心城区的岛屿状绿地中产生汇聚效应。

多个作为生态踏脚石的生境花园,除了增加小型栖息地的面积,提高原本土地的生态价值外,其食源、水源设置,小范围本土树林营造,相对不受打扰的生态环境,均为迁徙鸟类补充了适宜停歇、觅食的庇护所与迁徙通道。

2.2小微角度下的生境花园的作用从小微角度细观,城市化的切割对不同物种的隔离阻力不同。

城市空间中还留存的迁移能力不强的动物,例如小型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爬行动物。

有趣社区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有趣社区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有趣社区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社区案例分析是一种对社区内特定现象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旨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为其他社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下面是一个有趣的社区案例分析报告的范文,供参考。

案例名称:“绿色家园”社区环境改善计划一、案例背景“绿色家园”社区位于市中心,拥有约2000户居民。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区内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包括垃圾处理不当、绿化覆盖率低、居民环保意识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二、问题分析1. 垃圾处理问题:社区内垃圾收集点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居民随意丢弃垃圾,造成环境脏乱差。

2. 绿化覆盖率低:社区内绿化面积不足,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

3. 居民环保意识不足:部分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对于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行为不够重视。

三、原因分析1. 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内垃圾收集点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导致居民在处理垃圾时不便。

2. 社区管理不到位:社区管理者对于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3. 居民教育缺失:社区在环保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居民对于环保知识了解有限,缺乏实践的动力。

四、解决措施1. 优化垃圾处理设施:增加垃圾收集点,合理规划垃圾收集路线,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2. 提升绿化覆盖率:通过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花草,增加社区的绿化面积,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绿化活动。

3. 加强居民环保教育: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实施效果1. 垃圾处理:通过优化垃圾处理设施,社区的垃圾处理效率显著提高,环境整洁度明显改善。

2. 绿化覆盖:新增绿化面积达到预期目标,居民对绿色空间的满意度提高,社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 居民参与度:环保教育活动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显著提升。

六、案例启示1. 社区管理的重要性:社区管理者应重视环境问题,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_2022年学习资料

社区公园上海豆香园案例分析_2022年学习资料
因对社-区公园的依赖性-无障碍设计-康复性的园林环境
·促进土地增值-公园地产等-·劳动体验-开心农场
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居民的行为方式-•居住区建筑风格
·居民的行为方式-居民的活动和行为方式是设计师工作的指-南-环境设计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设计者建立为使用者的 为需要服务的思想,-并指出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旁观者-总接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体验 -亲身体验以深化对场地的理解
。社区-在城市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和生活方 特征的生态共同体。居民在认知意向或者-是心理感情上均具有较一致的地域观念、人通过和归-属感。-社区VS居住 -社区=物质空间+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社会成员、组织结构、社会活动、社会文化)-场所VS地点
社区公园的作用-•缝合城市碎片-•户外运动健身-•彰显异质性-•园林康复-•促进土地增值-·劳动体验
I▣N-·缝合城-具-透的特-机地融-指节的-向周边城市*借”功能,将形形色色的规市生克-卷入绿色的公园, 造差异性的空间,为不同人-鲜提供偶遇的机会,功能联系更为密切和有机。-杜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公灵与速筑 绿地-与城市因借而成为一个有生命的结合体,
·户外运动健身-户外运动理想场地-人性化-趣味性
·彰显异质性-深圳特区公园绿地斑块数统计-Table2-2 The statistics of patch number of park green space in Shenzhen-景观类型-南山区-福田区-罗 区-盐田区-小型斑块多且增长-2002-480-328-146-9-963-幅度大-2005-535-11 9-22-1875-说明三年来新建了-中刑斑块-60-12-128-较多的社区公园-56-76-13-14 -中人型斑块-17-41-社区公园是居住区中-50-绿洲,凸显社区个性-人刑斑块-42-31-52-禁止复 现象-超人刚斑块-29-来源:乌日汗《基丁RS和G1S的城市练地景观动态及其规划研究》

【案例】“四叶草堂”社区农园SQGX04-002-SH-202001

【案例】“四叶草堂”社区农园SQGX04-002-SH-202001

“四叶草堂”社区花园1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小区,刘悦来和学生协助居民打造了一方200平方米的“百草园”,一年四季下来有100多种花草果蔬。

不仅如此,“百草园”还不用物业和居委会管理,1000多名参与的居民自己组织、分配人力、物力和时间来维护,小区里40多名小朋友组建了志愿者队,轮流值日,为植物浇水、施肥、捉虫、修剪。

而“四叶草堂”在全市参与建造的社区花园,后期几乎都采用类似的方式,由居民自治维护管理。

社区花园既美化了社区,让孩子们多了一个自然教育的家门口的去处,又激发了居民参与,使社区关系更加融洽,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一、背景社区最需要的是造更多的景观化的绿地,还是居民参与其间、乐在其中的社区花园?陌生人社区,邻里关系紧张如何破解?什么样的项目能够唤起大家的参与意识,形成融洽的邻里关系?二、简述2014年1月,同济大学的刘悦来博士发起“四叶草堂”自然教育组织,并正式注册为自然教育类社会组织,宗旨是在都市环境里保留更多绿色,营造更丰富的自然生态,带动更多人过上绿色生活。

目前,“四叶草堂”已在全市引导市民、单位或绿化机构因地制宜建造20个各具特色的社区花园。

“四叶草堂”计划每年在全市打造约100个大大小小的社区花园,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并以此为平台促进交流,加强社区建设。

“四叶草堂”推进社区花园项目时,把“参与”作为重要环节。

以百草园项目为例,这是第一个位于居住小区中的社区花园。

设计方案,尝试让居民一起参与设计,依靠小区原有组织“社区花友会”,鼓励他们参与社区事务。

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更多人,征集小小景观设计师,开设公益课堂,让专业设计师做辅导员。

在课堂上看小朋友的意愿,再与居委干部、花友会成员、社区志愿者商量得到最终方案。

怎么实施施工呢?通过自然教育,让居民自主观察、劳作、参与和维护。

包括拆解—整形—厚土栽培—铺草坪—栽植—铺路—覆盖等,每个步骤都单独设置课程。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大家有了亲近自然的劳作。

公园案例分析

公园案例分析
青砖 素墙 灰色木装饰
福豆
豆凳
值得学习的地方 (1)“因地制宜” 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基地的地域特点,基地形状像一把手 枪,临西的一侧边非常长,另一侧则不平整,不规则,设计 者通过公园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同时满足城市道路景观和 居住区公园的要求。
(2)“以人为本,天人合 一”
公园规划布置在满足住宅 区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儿 童的日常户外休闲娱乐需 求的同时,以“豆”文化 为特色,;以豆科植物为 造景元素,使游人在游览 参观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 满足。
2、公园概况和布局 该公园占地面积3.6公顷,整个基地呈手枪型,基地范围内有一个中华武术 会馆。该公园设计的知道思想是将公园建成为满足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等各项 功能的社区公园。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把景观营造、种植设计、科普教育、 娱乐活动、经营服务等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形成一个有独特文化内涵的 植物专类园。
皂荚
红豆
槐花
3、公园设计分析 (3)园林建筑及环境小品设计:公园的主题是弘扬传统的豆文化,因此,园中 的建筑以冷色调的材质为主,包括青砖、素墙和灰色的木装饰等中国的传统元 素。
别致的雕塑凸显豆文化。“福豆”和“豆凳”是两组以豆为主题的雕塑,其中 “福豆”以不锈钢结构作外壳,里面的豆子却绘以京剧脸谱的图案,仿佛在向 人们展示“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渊源和情节。 其他独具特色的建筑小品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5
1、紫藤棚 2、豆香村 3、豆香圃 4、赏豆台 5、合欢路 6、刺桐湾 7、红豆谷 8、紫荆园 9、决明园 10、运动区
2 3 4 1 9 8 6
10
7
3、公园设计分析 (1)园路设计:豆香园主干道是一条铺有棕红色沥青的排水路面,同时还兼有 观景功能。冬天园内大部分树木都凋零后,这条像红飘带似的主干道便成了一 条靓丽的风景线,弥补了公园常绿树有限的问题。 公园流线分析

多元共治的社区微更新——基于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多元共治的社区微更新——基于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多元共治的社区微更新——基于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社区微更新 | 37Multiple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Micro-re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on the Colorfu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Pudong New Area赵波 ZHAO Bo缤纷社区建设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在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开展的社区多元共治的实践。

以社区微更新为载体,探索⼀条符合超⼤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

在多元共治的理论和实践解析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两年来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实践,提炼出缤纷社区建设的核⼼要素,包括缤纷社区内容、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法。

通过调查和访谈,重点分析社会组织为媒、专业⼈⼠为媒、企业为媒3个典型模式,并对下⼀步缤纷社区建设提出优化策略,为其他城市开展社区微更新⼯作提供可复制、可推⼴的经验。

The construction of colorful community is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pluralistic community-governance in Pudong New Area under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t takes the community micro-innovation as the carrier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social governanc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super c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nalysis of co-governanc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colorful community practice in Pudong New Area in last two years and extracts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colorfu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cluding the colorful community content, the multi roles and the common governance metho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it focuses on three typical modes including social organization oriented mode, professional oriented mode and enterprise oriented mode.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for the next step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which provides a replicable and popularized experience for other cities to carry out community micro-innovation.0 引⾔随着上海的建设⽤地⾯积接近“天花板”,上海的城市建设将逐步摆脱“⼤拆⼤建”的模式,转⽽注重通过存量更新的⽅式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和城市发展内涵[1]。

心理模式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分析讲解材料

心理模式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分析讲解材料

湿地净化系统示意
净化流程:从西到东,湿地水流经过病原体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和营养 物净化区后,进入水质稳定调节区;期间,水流又不断通过地下管道在 梯田进出,迂回净化。
系统设计:净化系统考虑了黄浦江与内河湿地的水位、纵向流速,湖底生 态化设计为水生物多样性提供条件;同时考虑了水体的沉淀、加氧、过 滤和生物吸收。
• 滨河绿地景观空间,作为一个目标空间,用SD法,即通过5~7级 评价尺度的设定,并选择20~40组形容词来衡量景观可游度,将 对景观可游度描述的定性转化为定量,是比较合适的。通过反复对比 与分析,此评价模式尺度采用5级制,以“3”为尺度的中点对称设 置。
• 通过对滨河绿地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设定25个因子,即2 5组与滨河绿地景观中游憩相关的形容词(正、反义),并制定调查 问卷。这25组形容词分别从滨河绿地景观各类游憩设施的设置情况、 景观历史文化的蕴涵、游人量、游人逗留时间、交通可达性、亲水性、 安全性、环境清洁度、游人满意度、游人感受等方面进行设置,力求 能全面地反映滨河绿地的景观可游度。 设定的景观可游度25个感知 因子及调查问卷如表2所示。
滨河绿地景观评价指标选取
滨河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按照下列原则: ①科学性,指标选取要科学,能反映滨河绿地景观组成要素的作用及 内在本质; ②独立性,指标要具有独立性,避免指标间相互涉及或者小异大同, 尽可能做到精而少; ③代表性,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尽量选择最能表现滨河绿地景观的美 观度和可游度,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④可比性,指标选择要具有可比性,能利用指标合理有效地进行滨河 绿地景观比较和评价; ⑤可操作性,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要比较容易获取并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使评价系统最大程度地建立在滨河绿地景观最 有效的信息基础上。

《社区公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900字》

《社区公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900字》

社区公园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公园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社区公园相关研究 (1)1.1 社区公园发展史 (1)1.2 社区公园研究进展 (2)1.3 社区公园实践探索 (3)1 社区公园相关研究1.1 社区公园发展史(1)国外发展史国外关于公园发展史的研究(表1-1)表明社区公园整体进度上起步早,研究体系也更加系统化且注重公众参与。

自1900年进入改良公园时期,美国诞生第一批真正意义的社区公园后,美国社区公园从出现开始便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体,为了适应社区居民随着城市发展而出现的需求变化,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趋于系统化。

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外己经开始针对社区公园活动细节展开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间,国外相关学者开始研究社区公园的现状问题,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社区公园;80年代,国外开始研究满足居民情感需求的社区公园设计等方面。

(2)国内发展史我国关于公园发展进程的研究表明社区公园起步较晚,且研究体系以国外社区公园为基础,后续开始逐步摸索适合国情的社区公园。

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图1-2):第一阶段,当时还缺乏先进的理念做指导,社区公园的建设较少。

主要是分析国外的设计案例及一些研究成果,以借鉴国外的理论作为依据。

但当时在对国外资料进行翻译和研究时,难免存在差异,再加之我国在社区公园的建设仍停留在“绿化”层面以及我国和国外发展的行情存在差异。

因此,初期社区公园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

精神生活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991年,民政部首次提出了有关社区公园的建设。

强调了公园的群众性、公共性以及新型的休息方式。

提出“文化休息公园”模式。

后期注重内部的同时逐渐发扬中国园林的传统特色。

这个阶段,社区公园的研究逐渐增多,对绿地建设实用性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对理论理解的深度,导致研究成果较少。

第三阶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以及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

新类型公共艺术理念下的上海社区花园营造

新类型公共艺术理念下的上海社区花园营造

新类型公共艺术没有特定的艺术媒介,它基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公众参与互动为主要的艺术手段,有意义地去讨论当前公共生活中的策略、话语权等议题,参与城市更新。

因为在创作主体、设置空间以及概念等方面新类型公共艺术与社区艺术(community art)存在许多重叠的部分,所以新类型公共艺术也被视为一种社区公共艺术。

新类型公共艺术:定义与发展
首创者苏珊·雷西对于新类型公共艺术的定义做了简单描述,她认为新类型公共艺术在形式与意图上有别于一般所谓的“公共艺术”
二十五年来放置在公共场所里的雕塑或装置。

不同于多数被称为公共艺术的作品,新类型公共艺术使用传统及非传统媒介的视觉艺术,与广大且多样的公众互动,讨论直接与他们生命有关的议题,非定论性已经被发展成新类型公共艺术的主题。

型公共艺术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得到了初步发展,此时正值美国政党政治转型,面临公共利益集团衰落、经济停滞不前等问题。

所以新类型公共艺术开始初步成为城市转型的方向,作为实现民主化政治生活的方式,新类型公共艺术天生就代表着公共利益,具有多元化的属性,并且将公共策略视为
创智农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公园规划布置在满足住宅区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的日常户外休闲娱乐需求 的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以豆科植物为造景元素,使游人在游览参观 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2)“以绿为主,以乔木为主” 公园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绿化覆盖率。通过乔、灌、草多层次的结合,使公园 绿化有较高的绿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态效益。
• 社区
在城市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 形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 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生态共同体。 居民在认知意向或者 是心理感情上均具有较一致的地域观念、人通过和归 属感。
• 社区VS居住区
社区=物质空间+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社会成员、组织结构、社会活动、社会文化)
场所VS地点
公园流线分析
4、公园设计分析
(2)种植设计:豆科植物的主角地位突出,全园的豆科植物包括乔、灌、 藤、草、花,总体品种达到近百种,而且都分别标出了名称和用途。园内除 了有起伏绿地外,还有花架,蔬菜圃等供各种豆科植物配植展示,建成后的 公园以豆科植物为外围景观,其他常绿植物和各色花灌木作为背景组成各种 群落。
合欢
皂荚
红豆
槐花
4、公园设计分析
(3)园林建筑及环境小品设计:公园的主题是弘扬传统的豆文化,因此,园 中的建筑以冷色调的材质为主,包括青砖、素墙和灰色的木装饰等中国的传统 元素。
别致的雕塑凸显豆文化。“福豆”和“豆凳”是两组以豆为主题的雕塑,其中 “福豆”以不锈钢结构作外壳,里面的豆子却绘以京剧脸谱的图案,仿佛在向 人们展示“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渊源和情节。
• 园林康复 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心理自卑等原因对社
区公园的依赖性
无障碍设计
康复性的园林环境
• 促进土地增值 • 劳动体验
公园地产等 开心农场
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 •居民的行为方式 •居住区建筑风格
• 居民的行为方式
居民的活动和行为方式是设计师工作的指 南
环境设计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设计者建立为使用者的行为需要服务的思想, 并指出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
具备公共绿地特有的柔性、流动和渗 透的特质,合理有序的建设能使其自身有 机地融入城市结构,成为缝合无序开发所 指节的城市肌理和公共空间的“粘合剂”。
• 户外运动健身
户外运动理想场地 人性化 趣味性
• 彰显异质性
小型斑块多且增长 幅度大 说明三年来新建了 较多的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是居住区中 绿洲,凸显社区个性 禁止复制现象
旁观者 体验者
总接使用者的行为规律 亲身体验以深化对场地的理解
• 居住区建筑风格
居住区在外部对社区公园产生一定的围 合作用。建筑天际线、立面凹凸变化、色 彩、密度都会影响居住者。生硬的建筑外 观线条常与社区公园的休闲氛围、舒缓的 生活节奏有一定的冲突。
• 控制性轴线的引导
社区公园的控制性轴线可以结合周围的开敞 空间,引导使用者园式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 居民服务,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 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园 0.5 ~ 1.0km
小区游园
0.3 ~ 0.5km
与其他公园的比较
社区公园的作用 •缝合城市碎片 •户外运动健身 •彰显异质性 •园林康复 •促进土地增值 •劳动体验
• 缝合城市碎片
1、紫藤棚 2、豆香村 3、豆香圃 4、赏豆台 5、合欢路 6、刺桐湾 7、红豆谷 8、紫荆园 9、决明园 10、运动区
5
2
10
3
4
1
6
9 8
7
4、公园设计分析
(1)园路设计:豆香园主干道是一条铺有棕红色沥青的排水路面,同时还兼有 观景功能。冬天园内大部分树木都凋零后,这条像红飘带似的主干道便成了一 条靓丽的风景线,弥补了公园常绿树有限的问题。
(3)“因地制宜” 公园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基地的地域特点,通过公园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 同时满足城市道路景观和居住区公园的要求。并且为周边住宅高层提供优 美的俯视景观。挖湖堆土,克服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部分植物 生长的特色,为各类植物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3、公园概况和布局
该公园占地面积3.6公顷,整个基地呈手枪型,基地范围内有一个中华武术会馆。 该公园设计的知道思想是将公园建成为满足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等各项功能的 社区公园。同时以“豆”文化为特色,把景观营造、种植设计、科普教育、娱乐 活动、经营服务等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形成一个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植物 专类园。
其他独具特色的建筑小品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青砖 福豆
素墙
豆凳
灰色木装饰
5、公园设计的一些不足之处:
(1)儿童乐园的选址有欠考虑。儿童乐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他们通常 希望进入公园不久后就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最好安排在距离公园主入 口较近的地方。
(2)体育健身设施功能单一。整个公园中的运动场就只有东边靠近主入口的 一个篮球场和儿童乐园中为数不多的健身器材,不足以满足附近居民的运动锻 炼需求。
• 软化天际线
各种树种的交互搭配,形成有层次的“绿色 天际线”。同时起到屏蔽噪音的作用。
• 地形起伏的配合
将起伏变化丰富的地形与植物群落结合起来, 能够强化植物天际线。
社区公园案例:上海豆香园
1、位置及环境
该公园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北临灵山路,南邻杨源路,西邻源深路,东临桃林 路。豆香园处于浦东高档的居住区地块,周边有多处景观楼盘。同时,公园附近 还分布着电力公司、商铺、人民法院、艺术中心、中小学等。该区域内的大部分 居民都是中等或中等以上收入者。公园周边的氛围十分安静,但几个街区之外就 是著名的上海科技馆和世纪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