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视角下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视角下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01T18:56:05.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刘玄圣周凤辉张素霞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河南福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将城市建设成为类似海绵功能的现代化、高科技生态城市。通过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制造与城市的水文特征相符合的人工景观,组成新的生态系统,让自然界的水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城市绿地的蓄水能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视角;城市建设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城市的建设形式越来越多样。与此同时,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多了起来。例如,城市内涝、水资源紧缺等。为了维持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城市的综合水平。海绵城市在这种背景下渐渐被人们广泛认可和使用,不仅为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1海绵城市概念定义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家各级城市的发展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城市的绿地、公园、河流、湖泊以及可渗透的路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可以在雨季对雨水进行大量吸收,等到干旱季节再将水分排出。有效的对城市的洪涝灾害进行控制,最大限度的实现降水再循环使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

2.1维持城市地下水稳定,减少内涝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以此来增加城市地面的储水能力和储水空间。例如,城市海绵体通过透水铺装、渗渠等方法,对城市的雨水进行储存和转换利用,让一部分的雨水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等对水质产生净化的作用,渗入到地下水中,从而补充了人们因生活、工业等所消耗的地下水,行之有效的使城市地下水含量趋于平衡稳定。城市的内涝问题,一直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城市的整洁带来负面影响。利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蓄、滞的优良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内涝问题,另外,海绵城市也可以控制径流速度,减少峰值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的压力,从而能达到减少或控制内涝的目的。

2.2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为,在降雨时城市海绵体可以大量的对雨水进行储存,这部分雨水的合理运用可以环节水资源压力。例如,用于城市的绿化工作、夏季的路面用水等,通过对降雨的合理应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

2.3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了解到,充当城市中海绵体的是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的绿化面积得到扩大,从而有力的构建了绿色、生态的城市居住环境。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恢复自然植被是建设海绵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理念。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城市植被在得到了水的浇灌的同时不浪费地下饮用水,为恢复自然植被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同时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海绵城市的目标

第一,是将已经遭受破坏的水生态恢复。在传统粗放型城市建设模式之下,已经遭受到一定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以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科学合理的在物理、生物以及生态技术当中进行选择,以便于可以让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并将城市生态空间维持下去,促使城市生态多样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国范围内很多地区依据点源污水治理方案,应用“河长制”,来对水污染问题进行治理,致力于让水生态得到改善,形成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使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在城市开发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开发强度应当得到有效地控制,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当得到有效地控制,预留下来比较充分的生态用地,适当的开展河湖沟渠开挖工作,让水域面积得到一定程度提升。除此之外,将建筑设计工作作为出发点,全面应用屋顶绿化、可渗透路面以及人工湿地等工作模式,促使雨水积存问题得到有效地处理。依据美国波特兰大学无限绿色屋顶小组的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将1/3商业区修建成绿色的屋顶,就可以将降雨的60%以上截取下来,每一年当中可以保持6700万加仑的雨水在城市当中,从而也就可以让溢流量减少10%以上。

第三,使用各种低影响措施组合起来,让地表水径流量得到有效地控制,以免暴雨对城市交通运输造成过于严重的负面影响。减小城市化对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结合。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在工程性措施方面发挥作用。工程性的措施可以主要分为滞留式、渗透式、过滤式和生物式四种,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多数措施都是综合性的。相对于传统的BMP,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独特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

4海绵城市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发展的有效载体,绿地建设自身就具有对雨水的管控能力,对城市的雨水流量、峰值等有控制作用,从而提升对城市雨水的管理能力。

4.1低影响的城市开发建设对城市绿地的维护

绿地的规划建设是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地建设必须要与周边水域有效的衔接,明确城市周边的水域面积及储水量,将低影响的城市发展建设融入到城市绿地的维护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周边的河流水资源流入绿地的需求。当城市的绿地建设面积不断的增大,将湿地、小型湖泊以及城市河流等蓄水区进行调控,再通过城市绿地的渗透、过滤作用来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4.2植被资源对城市绿地的维护与研究

植被可通过冠层来进行蒸腾和截流,提高绿地土壤的渗透能力,增强绿地对雨水的管控能力。通过对城市植被进行保护,使城市建设

中出现小型森林和中小型绿地,以此来增加城市绿地的总体覆盖面积。对绿地的植被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植物养护标准规范。在保证绿地植被美观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冠层的修剪和削弱。同时,加强对不同树种的截流降水能力,让不同的植物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截流降水能力,使其截流效果达到最大化。严格挑选能够经受长时间雨水浸泡且能够对雨水进行净化的植物,加大这类植物的种植量。

4.3土壤对城市绿地的维护

土壤是天然的蓄水池。随着海绵城市理念深入推进,各个城市在建设低影响的城市生态环境开发建设前,都会对城市的土壤成分及土壤的渗透能力进行调研,并将土壤的吸水和渗透能力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选址依据。针对城市滞水能力较差的绿地土壤,可通过对地形的微改变来增加雨水流经绿地的长度和范围,扩大雨水流经绿地的时间,让绿地土壤充分吸收雨水,让绿地土壤发挥出下层空间的滞水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可通过对植被的根系进行穿插、分割等处理方式进行绿地土壤的孔隙改变,让土壤更加聚集,提升绿地的渗水能力,充分发挥出“海绵体”的作用。

结语

总之,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结合不仅对城市的绿地建设进行了完善,还对绿地建设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规划与设计。有效的保证了城市绿地系统的水文特征,构建出了新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地景观,提升城市防洪抗旱的能力,保障了城市水资源的安全和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夏军,翟金良,占车生.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韵若干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1,26(09):45-51. [2]张伟王家卓车晗等,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8):44-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