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2×15=30)

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水平荷载一般由承担,竖向荷载由承担。其

整体位移曲线特点为,即结构的层间侧移随楼层的

而。与框架结构相比,有等优点。

2、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把和两种结构共同结合在一起

形成的结构体系。结构的竖向荷载由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

承担。其整体位移曲线特点为,即结构的层间位移。

3、框架结构水平荷载作用近似手算方法包括、。

4、当结构的中心和中心不重合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会发生扭转。

二、多项选择题(4×5=20)

1、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

A、合理设置沉降缝

B、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C、足够的变形能力

D、增大自重

E、增加基础埋深

2、框架梁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A、端区-M max,+M max,V max

B、端区M max及对应N,V

C、跨中+M max

D、跨中M max及对应N,V

E、端区N max及对应M,V

3、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计算宜选用()分析方法。

A、材料力学分析法

B、连续化方法

C、壁式框架分析法

D、有限元法

4、高层建筑剪力墙可以分为()等几类。

A、整体剪力墙

B、壁式框架

C、联肢剪力墙

D、整体小开口墙

5、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考虑()。

A、稳定性

B、施工便利性

C、抗震性

D、沉降量

E、增加自重

三、简答题(7×5=35)

1、试述剪力墙结构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定。

2、剪力墙按受力特性的不同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受力特点是什么

3、试述对结构延性的理解,延性系数有何物理意义

4、高层结构应满足哪些设计要求

5、如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的顶点位移

四、计算题(15分)

图示为一高层剪力墙结构平面外轮廓图,该地区标准风压m2,C类粗糙度,各层层高均为3m,共10层,试求第10层的总风荷载值。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答案

二、 填空题 (2×15=30)

1、

剪力墙,剪力墙。弯曲型 , 增加而增大。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结构高度可以更大。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的竖向荷载由 框架和剪力墙, 剪力墙,弯剪型 ,在结构底部

层间位移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到中间某一位置,层间位移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

3、

反弯点法、D 值法。 4、 质量中心、刚度中心

二、 多项选择题 (4×5=20)

1、A 、B 、C

2、A 、C

3、A

4、A 、B 、C 、D

5、A 、C 、D

三、简答题(6×6=36)

1、剪力墙结构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定:忽略连梁的轴向变形,假定两墙肢的水平位移完全相同;各墙肢截面的转角和曲率都相等,因此连梁两端转角相等,反弯点在中点;各墙肢截面,各连梁截面及层高等几何尺寸沿全高相同。

2、剪力墙按受力特性的不同分为整体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整体墙的受力特点类似于悬臂构件,故按材料力学方法求解,整体小开口墙的受力特点也类似于悬臂构件,但由于洞口的削弱,故按材料力学方法求解后,要考虑洞口的影响,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联肢墙的洞口增大,结构的整体性减弱,其受力有别于悬臂构件,故用连续连梁法进行内力计算;壁式框架受力后在壁柱上出现反弯点,更接近于框架,故用D 值法求解

3、结构延性是指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结构屈服后,在承载力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结构的变形能力越强,说明结构的延性就越好。延性系数为结构或构件的变形能力,一般用结构或构件破坏时的变形u ∆与屈服时的变形y ∆的比值来表示,即y u ∆∆=/μ,μ越大,结构或构件的延性就越好。

4、高层结构应满足哪些设计要求

满足承载力要求,即结构应有足够的极限承载力;层间位移限制条件,为保证在建筑中可以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应限制结构的层间侧移,舒适度要求,对高度超过150m 的高层建筑,应限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顶点加速度峰值,满足规范要求;对结构进行稳定和抗倾覆验算,使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和抗倾覆能力。

5、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的顶点位移按如下步骤进行:1)反弯点法或D 值法计算框架各层的抗侧刚度;2)计算各层的层剪力;3)由1)和2)计算各层的层间侧移;4)各层层间侧移的和即为框架的顶点位移。

四、计算题 (14分)

解:基本风压: 对C 类粗糙度,高度为27m 处的风压高度系数计算为

(3分) 因结构总高为30m ,故 (3分)

因此第九层的总风荷载为

(9分)

2

0/3.0m KN =ω1=z βKN h a B a B w W s s z Z 88.29396.93)305.0308.0(3.08512.01)cos cos (2221110=⨯=⨯⨯+⨯⨯⨯⨯=⨯+=μμβ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