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合集下载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252420)一、名称解释1、生物制品:2、病原微生物:3、抗体:4、类毒素:5、干扰素:6、抗原:7、消毒:8、菌落:9、立克次氏体:10、培养基:11、ADCC作用:12、微生物:13、芽胞:14、抗原决定簇:15、侵袭力:16、非特异免疫:17免疫:18、包涵体19、凝集反应:20、半抗原:21、灭菌:22、衣原体:23、细菌:24、病毒血凝现象:25、体液免疫:26、微生态制剂:27、病毒干扰现象:28、支原体:29、间歇灭菌法:30、假菌丝:31、免疫应答32、半数致死量:33、细胞病变:34、质粒:二、填空题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核型微生物,根据单个细菌的形态,可以把细菌分为,和三类。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3、病毒主要由和构成,有的病毒还具有囊膜与纤突。

4、微生物可粗略地分为八大类,包括,,,,,,,。

5、常用的湿热消毒或灭菌法有,,,。

6、免疫的功能有、和。

7、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

8、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有、、、和。

9、干热灭菌法包括和。

10、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

11、微生物中原核型的包括,,,,,。

12、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 __和______。

1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_ 、__ 和___ 三个阶段。

14、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无溶血现象出现称补体结合试验_____,说明样品中__ 抗原存在。

15、抗体是由_ __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16、螺旋菌与螺旋体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以________ 运动,后者以_________ 运动。

17、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 __________,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 __________。

18、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___ _、___ ____、___ ___和____ __4种。

19、病毒是严格的_ _,它只能在__ ___内繁殖,其繁殖过程可分为 __ _、___ ___、___ __、___ ___和__ ___五个阶段。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与免疫学复题一、名称解释1、生物制品:指来源于生物体的制品,如疫苗、血清等。

2、病原微生物: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3、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能识别并结合抗原,参与免疫反应。

4、类毒素:一种具有毒性的蛋白质,与毒素相似但不同于毒素,能引起免疫反应。

5、干扰素: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能干扰病毒的复制和细胞的增殖。

6、抗原:一种能够诱导免疫反应的分子,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表面分子。

7、消毒:指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如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手段等。

8、菌落:一群同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可见的集落。

9、立克次氏体:一种细菌,具有弯曲的形态,能引起多种疾病,如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10、培养基:一种含有营养物质的物质,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和繁殖。

11、ADCC作用: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一种免疫反应,由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

12、微生物:指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13、芽胞:细菌的一种休眠状态,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恶劣环境中存活。

14、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的一段区域,能与抗体结合并引起免疫反应。

15、侵袭力:指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与其生长速度、毒力等因素有关。

16、非特异免疫:指对多种微生物和分子的免疫反应,不具有特异性。

17、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和异己物质的防御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8、包涵体:一种细胞内质体,能包含和释放蛋白质和其他分子。

19、凝集反应:指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凝集现象,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20、半抗原:指一种分子,具有抗原性但不足以引起免疫反应,常用于制备抗体。

21、灭菌: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无法再生长和繁殖。

22、衣原体: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具有病原性,能引起多种疾病。

23、细菌:一类单细胞核型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学科。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特性、生活过程以及与其它生物的相互关系,而免疫学研究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抗原性物质的免疫应答。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复习题,帮助巩固和加深对这两个学科的理解。

1. 细菌可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进行遗传物质的水平传递?a) 转化b) 转染c) 转座子传递d) 共生传递e) 原核细胞融合2. 光合作用是由谁主导的?a) 细菌b) 真核生物d) 原生生物e) 真菌3. 细菌结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细胞壁b) 细胞质c) 核膜d) 核糖体e) 核糖体基因4.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它通过抑制细菌的哪个生物过程而起到杀菌作用?a) DNA复制b) 蛋白质合成c) 细胞分裂d) 胞内膜合成5. 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以下哪些是典型的抗原呢?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寄生虫e) 人类细胞6. 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通过谁来携带抗原?a) 抗体b) 巨噬细胞c) 核糖体d) B细胞e) T细胞受体7. 哪一项反映了机体发生超敏反应?b) 免疫应答c) 免疫增强d) 免疫干扰e) 过敏反应8. 疫苗是通过引入哪种物质来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以提供特异性保护?a) 抗体b) 抗生素c) 抗原d) 细菌e) 蛋白质9. 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负责什么功能?a) 触发免疫应答b) 产生抗体c) 保持免疫耐受d) 记录之前被暴露的抗原e) 清除毒素10. 被感染的细菌在机体内被巨噬细胞摄取和降解,此过程称为什么?a) 吞噬作用b) 嗜中性粒细胞作用c) 溶菌作用d) 细胞凋亡e) 白介素释放以上10个问题覆盖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知识点和概念。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您可以巩固对这两个学科重要概念的理解。

如有需要,可以参考相关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一、复习题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分为哪几类?2、简述细菌的革兰染色法及其结果的意义。

3、病毒的增殖过程是怎样的?其特点是什么?4、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5、什么是抗原和抗体?它们的作用是什么?6、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和种类。

7、什么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8、简述吞噬细胞的作用。

9、什么是超敏反应?它分为哪几种类型?10、简述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二、答案1、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支原体五大类。

2、革兰染色法是一种鉴别细菌的方法,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

革兰染色法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性质。

3、病毒的增殖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五个阶段。

其特点是在宿主体内的复制过程中,病毒会破坏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宿主死亡或疾病。

4、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5、抗原是指能够与抗体结合并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外来的细菌、病毒、真菌等抗原和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等。

抗体是指能够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清除抗原。

6、免疫球蛋白是抗体的一种,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IgM、IgA、IgD、IgE和IgG五种类型。

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识别和结合抗原,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7、细胞免疫是指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主要作用是清除胞内感染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体液免疫是指通过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主要作用是清除血液中的外来抗原和自身抗原。

8、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它们的作用是吞噬和处理抗原,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1.机体抗感染早期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IgM2.补体经典活化途径的激活物是IgG型免疫复合物3.人类T淋巴细胞成熟分化的场所是胸腺4.以靶细胞损伤或溶解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超敏反应的类型是Ⅱ型6.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Th1细胞与Tc细胞7.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是SIgA8.外源性抗原被APC细胞加工处理以后交给哪种T细胞识别CD4+9.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表位10.专性需氧的细菌是结核杆菌11.人类肠热症的病原体是沙门菌属12.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立克次体15.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呼吸道传播16.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恐水症”是狂犬病病毒17.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是轮状病毒18.HIV侵犯的主要细胞有CD4细胞19.病毒感染后在宿主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形成的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结构是包涵体20.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自身免疫病21.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表位22.T细胞表面识别结合性抗原的分子是TCR2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真菌24.经0.3%甲醛处理后,可制备成类毒素用于预防疾病的毒素是外毒素25.病原菌侵入机体,在局部大量繁殖,并将产生毒素释放入血液,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毒血症26.能够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是噬菌体27.细菌的生长过程中,对数生长期阶段细菌增值速度最快28.表达HLAⅠ类抗原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29.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30.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溶解细胞作用、免疫粘附、炎症介质、调理作用31.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具有细胞壁32.属于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的是致热源、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33.属于真菌无性繁殖方式的是隔殖、裂殖、萌管、芽生34.能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是淋球菌、梅毒螺旋体、HSV-2、HIV35.能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Tc细胞43.输血反应属于Ⅱ型超敏反应45.具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一般对脂溶剂敏感46.病毒的测量单位是um是错的47.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并具有免疫性48.单细胞真菌包括菌丝和孢子两个结构是对的49.丁型肝炎病毒(HDV)是缺陷病毒,其辅助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完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

(完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

(完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的全部内容。

一、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3、细胞因子: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有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4、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物质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5、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超敏反应:是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的免疫反应。

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

7、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8、人工自动免疫:给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方法.这种方法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较慢但维持时间长。

可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

9、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提纲汇总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提纲汇总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正常菌群、菌群失调
3、毒力
4、医院内感染
5、质粒
6、异染颗粒
7、L型细菌
8、温和噬菌体
9、SPA
10、菌落
11、抗O试验、肥达试验
12、病毒包涵体。

衣原包涵体
13、病毒隐蔽期
14、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
15、免疫应答
16、超敏反应
二、简答题
1、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的定义与基本特点
2、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鉴别点
3、病毒的增殖过程
4、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5、微生物感染的常见临床类型及传播途径
6、细菌的结构组成及各自特点
7、质粒的特点
8、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的四个时期
9、温和噬菌体与毒性噬菌体的区别及各自特点
10、细菌变异的种类及举例
11、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5种方式
12、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1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点
14、大肠杆菌根据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型
15、肥达试验的正常值及诊及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16、抗O试验的结果判断
17、人工免疫的类型
18、HBV的抗原组成及临床意义
19、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致病机理及所致疾病
20、免疫的三大生理功能
21、TD-Ag与TI-Ag的比较
22、各类IG的特点
2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特点。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docx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docx

一、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牛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细胞因子: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有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4、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物质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5、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超敏反应:是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的免疫反应。

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

7、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8、人工自动免疫:给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方法。

这种方法诱导机体产牛特异性免疫较慢但维持时间长。

可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

9、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 MII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主要包括广泛分布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脾和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以及皮肤中的郎罕细胞和B细胞。

二、填空题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构成机体的免疫系统。

2、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3、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和并指细胞等。

(及朗罕细胞、B细胞)4、C D/T细胞识别抗原受M H C - II分子限制,C D8+ T细胞识别抗原受M IT C - I分子限制。

5、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在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它们对人体有致病作用。

正常菌群可在、和条件下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是______________从甲型到丙型的五种肝炎病毒中,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沙眼衣原体的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系统由。

免疫功能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___________。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包括。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蒸汽压力为_________,温度是_____,维持时间是_____。

皮肤癣真菌是通过__________传染,引起__________。

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屏障。

I型超敏反应分为两个阶段:无症状阶段和有症状阶段。

简述破伤风梭菌的特异性防治。

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在相同温度和时间的前提下,为什么湿热灭菌的效果优于干热灭菌?试分析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的来源。

(想想:手术的步骤,可能接触的物品等)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乙型肝炎的两个半临床试验是什么?该列表比较了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

简要描述如何预防乙型肝炎。

1.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a、干扰脂多糖B的合成。

抑制粘蛋白C的合成。

干扰磷酸的合成第1页,共11页d、抑制蛋白质合成E.干扰细菌DNA复制1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代谢产物包括:a.色素b.细菌素c.热原质d.维生素e.b+c2.托儿所护士对婴儿乳制品进行煮沸消毒时,为了提高沸点,可向水中加入0.9%的氯化钠、1%~2%的过氧乙酸、0.5%的亚硝酸钠、1%~2%的碳酸氢钠、1%~3%的过氧化氢3.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源抗原B.异基因抗原C.自身抗原D.异源抗原E.共同抗原4.abo血型的天然抗体是:a、 igab。

哈商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哈商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的种类,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3.异嗜性抗原: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4.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5.补体:6.抗原提呈细胞:APC,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的所有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7.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8.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9.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10.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11.鞭毛12.芽孢13.菌落14.热原质:由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

除去热原质的方法用特殊石棉过滤,最好办法是蒸馏。

15.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的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本身必须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16.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17.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18.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无菌指灭菌后的无活菌状态。

19.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将其整合到自己菌体基因中去,从而获取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特征的过程,称为转化。

20.转导:由噬菌体介导21.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梳理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梳理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病毒的致病机理:1、对宿主细胞的作用;2、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

190页2、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 194页3、最常用的培养病毒方法是:细胞培养194页4、核酶:是一类具有双重特异性的RNA分子,一是能识别特异的靶RNA 序列,二是具有酶活性,连续特异性切割降解靶RNA。

200页5、真菌的概念: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02页6、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沙保培养基7、真菌的菌落类型:酵母型、类酵母型、霉菌型(菌落)205页8、真菌的应用:酵母菌:啤酒、酒精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核苷酸、氨基酸等制造;毛霉菌属:污染、分解蛋白质,豆腐乳酿造;曲霉菌属:糖化、分解蛋白质、发酵、污染、条件致病、毒素;青霉菌属:青霉素发酵、污染;根霉:糖化菌种 206页9、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 211页10、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220页11、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营养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促进免疫作用 220页12、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25页13、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25页14、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227页15、发酵工业中,常需要单独灭菌的营养成分是:糖(见课件)16、紫外线的特点和杀菌机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可损坏细菌的DNA 结构、260-266nm杀菌作用最强、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29页17、生物安全防护最好的实验室是:BSL-4级实验室 235页18、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35页1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240页20、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提纲绪论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机体对再次感染具有的抵抗力称为免疫,即免除瘟疫。

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与“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2、免疫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抗原1、抗原的概念和分类概念: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作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分类:1、根据抗原的基本性能: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血清、大多数蛋白质。

半抗原如大多数多糖、某些药物,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隐蔽抗原;自身抗原结构改变•异嗜性抗原:3、按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细菌)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细菌的细胞壁成分)4、其它分类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合成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2、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意义是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其他部位,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能与其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

结构已经确定的抗原决定簇称为抗原表位。

抗原决定簇。

作用在B细胞上,并可与对应体的Fab段结合。

分类:(1)构象表位: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也称非连续表位线性表位: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也称线性决定簇(2)T、B细胞表位:根据TCR和BCR对表位识别的不同3、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理化性质抗原与机体相互作用4、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

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5、典型的抗原物质脂多糖LPS(内霉素),病毒性抗原,外毒素、类毒素,异种血清,异嗜性抗原,肿瘤抗原,自身抗原(隐蔽的自身抗原:如精子、眼晶体蛋白、脑组织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

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

(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

)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

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1、抗原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答:(一)异物性(二)理化性状(三)完整性(进入途径)(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4、表位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5、异嗜性抗原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7、MHC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

8、简述HLA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答: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1,全长3600kb,共有224个基因座位,其中128个为功能性基因,96个为假基因。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doc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doc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的种类,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3.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4.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所组成的酶反应系统,它包括多种因子。

5.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

6. 免疫耐受:是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7.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8. 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9. 热原质:由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

除去热原质的方法用特殊石棉过滤,最好办法是蒸f留。

10.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的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本身必须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1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将其整合到自己菌体基因中去,从而获取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特征的过程,称为转化。

12干扰素:是细胞在受到病毒物质的诱导下,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蛋白质,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二:填空题1 •根据分化程度微生物分为:真核细胞性微生物,原核型细胞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

2.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3. 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因称(表位或抗原决走簇)。

(完整word版)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成都中医大中药学)

(完整word版)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成都中医大中药学)

医学免疫学部分1.免疫: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功能,其结果是对机体有利有弊。

2.免疫的功能(为什么免疫对人体有利也有害?):1免疫防御功能,指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侵袭。

这种功能过低或者缺陷则可发生反复感染和免疫缺陷病,反映过强可发生超敏反应;2免疫稳定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有些细胞不断衰老、损伤、死亡,机体要不断的将他们清除,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与稳定。

如果这种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把少量突变细胞加以消灭清除,防止癌变的发生。

如果监视功能降低或失调,有可能发生肿瘤和持续性感染。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4.中枢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禽类为腔上囊)和胸腺,哺乳类动物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5.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细胞和B细胞定居与增值的场所,也是T、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它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进入外周的成熟淋巴细胞被称为免疫活性细胞。

6.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7.抗体:由抗原刺激机体后,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该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原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9.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10.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可变区(V区):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随抗体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不同而发生变化,V区中的3个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共同组成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结合部位;恒定区(C区):其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该区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铰链区: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区,但与其他功能区有关。

当抗体可变区与抗原结合时此区可发生扭曲,使抗体更好的与抗原结合。

铰链区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敏感,容易在此区发生破裂。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抗原〔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响的物质。

其两个根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响性2.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3.免疫反响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响性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5.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响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

6.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根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它是BCR/TCR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根本单位,亦称为抗原决定基,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7.交叉抗原: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响。

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

8.交叉反响:交叉抗原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免疫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响。

9.异嗜性抗原:指一类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0.超抗原:是一类特殊的抗原性物质,在极低量水平〔1~10ng/ml〕能活化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

11.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

12.免疫球蛋白〔Ig〕:即抗体,是血液和组织液中一类糖蛋白,由B细胞承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13.多克隆抗体:是指将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多种抗原决定基的混合抗体。

其特点是来源广泛、制备容易。

14.单克隆抗体: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经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而获得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其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5.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要求●考试题型/分值:①填空(10分);②单选(20分);③判断(10分);④名词解释(10分);⑤简答(32分);⑥论述(18分)。

1、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掌握重要科学家的贡献2、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中性、嗜酸和嗜碱)。

◆免疫分子:多种效应分子(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和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的各类膜分子(特异性抗原受体、CD分子、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和其它类型受体)。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指机体针对外来抗原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在异常情况下,若应答过强,发生超敏反应;应答过低,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指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若发生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变以及突变细胞的功能。

若发生异常,可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感染。

3、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亦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为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

4、抗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抗原(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微生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微免免疫学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性的一种生理功能。

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2.免疫系统有那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利,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弊,出现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自稳:利,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的组织和细胞;弊,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利,清除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弊,出现肿瘤,持续病毒感染3.生理学意义上的免疫系统分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4.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禽类)(2)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5.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细胞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抗原决定簇(AD):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TCR/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为抗原表位。

7.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8.抗原表位分为:构象表位和顺序表位两类。

构象表位:由序列不连续,空间上形成特定构象的短肽,多糖残基或核苷酸所构成,也称非线性表位。

顺序表位由序列想连续的氨基酸片段构成,也称线性表位。

9.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1)异种抗原:来自于不同种属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和动物血清等。

(2)同种异性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存在的特异性抗原。

人的血型抗原和人的白细胞抗原(HLA)(3)自身抗原: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如在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晶状体蛋白,脑组织等),以及因某种因素使自身成分发生改变,如感染,药物,烧伤,电离辐射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自身抗原,既独特性抗原。

10.根据抗原形成部分分类(1)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抗原。

如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

(2)外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之外合成的抗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

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

(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

)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

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1、抗原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答:(一)异物性(二)理化性状(三)完整性(进入途径)(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4、表位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5、异嗜性抗原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7、MHC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

8、简述HLA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答: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1,全长3600kb,共有224个基因座位,其中128个为功能性基因,96个为假基因。

HLA复合体分为三个区域,即Ⅰ类基因区Ⅱ类基因区和Ⅲ类基因区。

其产物包括有经典的HLA-Ⅰ类抗原、HLA-Ⅱ类抗原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9、HLA1类和2类抗原在结构和分布上有何不同,各递呈何种抗原答:I类抗原由重链(α链)和β2-m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CD8结合,对CTL识别靶细胞起限制作用。

Ⅱ类抗原由α链和β链组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各种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CD4结合,对Th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10、HL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答:1、抗原加工和提呈2、其他生物学作用11、HLA在医学上的意义答:1、HLA与同种器官移植2、HLA与疾病关联(与遗传病的关系)3、HLA分子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发生(肿瘤细胞HLA1类分子表达水平减弱或缺失,自身免疫病靶器官组织异常高表达HLA2类分子)4、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第二章思考题1、抗体答: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答:免疫球蛋白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组成单体结构(H2L2),四条肽链靠链间二硫键连接,各肽链分子内由链内二硫键折叠。

1、重链和轻链2、可变区和恒定区3、功能区4、铰链区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答:(1)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的功能)(2)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通过各类细胞表面的Fc受体发挥调理作用、ADC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穿过胎盘和粘膜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答:IgG:单体、血清主要抗体(抗菌、抗毒素)成分、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可和SPA结合(协同凝集反应),用于免疫学检测 IgM: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合成最早、是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类风湿因子、抗菌、抗病毒抗体IgA:单体(血清型)、二聚体(分泌型)(sIgA)、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IgD:mIgD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标志IgE:亲细胞抗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5、单克隆抗体答: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合成分泌的高度均一、只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抗体。

第三章思考题1、补体答: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

2、补体系统的组成答:补体系统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分哪3个阶段答:识别阶段、激活阶段、攻膜阶段4、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异同答:经典途径旁路途径主要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细菌、真菌等起始分子Clq C3参与成分C1-C9 C3、C5—C9、B、DC3转化酶C4b2a C3bBbC5转化酶C4b2a3b C3bnBb意义再次感染或感染后期参与特异性免疫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发挥固有免疫效应5、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答:(1)溶解细胞、细菌、病毒(2) 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 炎症反应:过敏毒素、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黏附(5)其他等:免疫调节、凝血等第四章思考题1、免疫系统的组成答: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各包括那些答: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3、TCR、BCR、mIg、APC、CD的中文意思答:TCR:T细胞抗原受体BCR:B细胞抗原受体mIg:胞膜免疫球蛋白APC:指具有提取、消化、加工与提呈抗原功能的一群细胞。

CD:分化群4、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答:(1)、识别和清除病原体、识别PAMP(吞噬作用)(2)、抗原提呈(3)、炎症反应(4)、抗肿瘤、抗病毒(5)、免疫调节5、T细胞、B细胞的免疫功能答:T细胞: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局,并通过血液与组织间的淋巴管再循环游走于全身组织器官,执行其免疫功能。

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而且不同的B细胞克隆可产生特异性识别不同抗原的抗体分子。

6、细胞因子答: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

7、细胞因子的种类及缩写答: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8、细胞因子的共性答:(1)、多样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2)、高效性:细胞因子受体、生物活性极高(3)、局部性: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局部作用(4)、短暂性:受激后产生(5)、复杂性:重叠性、双向性、网络性9、细胞因子的应用意义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重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拮抗蛋白。

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

第五章思考题1、免疫应答类型答:固有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根据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过程、效应作用的不同:T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为主的体液免疫根据免疫应答的后果:生理性免疫应答、病理性免疫应答2、免疫应答过程的三个阶段答: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3、免疫应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活性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被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

4、免疫耐受答:免疫耐受:是机体接触某一抗原后所呈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5、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答: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6、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答:T细胞:初始T细胞通过其细胞膜表面的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后,在其他辅助分子的作用下,将刺激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使T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为能清楚抗原性物质的T细胞,称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完成对抗原的清除,并对免疫应答发挥调节作用。

B细胞: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同时在协同刺激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通过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巨噬细胞: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在宿主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7、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答:(一)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如下规律:1、需经过一段潜伏期才产生抗体。

(此期的长短取决于抗原性质、抗原入侵途径、机体状态等因素。

)2、一般先出现IgM类抗体,后出现IgG类抗体。

产生的抗体量较低,持续的时间较短。

(二)再次应答(回忆应答):初次应答产生抗体一定时间后,机体接受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少量抗原即可诱发免疫功能较强的二次应答。

抗体产生规律如下:1、潜伏期短。

2、IgG类为主的抗体迅速大量产生,持续时间长。

3、抗体的亲和力高。

8、免疫调节包括哪几个方面答:(1)、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2)、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3)、整体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第六章思考题1、各型超敏反应的名称、特点、发生机制、常见病例答:(1)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特点:1)、发作快2)、由IgE介导3)、一般无明显组织伤害4)、有明显个体差异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IgE,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激发阶段:机体接触相同抗原,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的IgE与变应原发生桥联作用,肥大细胞等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白三烯、前列腺素等),作用于靶器官,使得支气管、消化道的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高,最终出现全身性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肤超敏反应(荨麻疹)、呼吸道超敏反应(哮喘、变应性鼻炎)、胃肠道超敏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常见病例: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2)、血清过敏性休克3)、支气管哮喘4)、食物性超敏反应5)、皮肤超敏反应(2)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特点:1)、抗原存在与细胞膜2)、抗体为IgG、IgM3)、有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或无)4)、细胞受损伤(或功能亢进)发生机制:1)抗原:半抗原+载体、非自身细胞抗原、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2)细胞:主要是血细胞3)细胞损伤机制:细胞溶解、调理吞噬、ADCC 常见病例: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3)、药物引起的免疫溶血4)、甲状腺功能亢进(抗体:长效甲状腺刺激素)(3)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特点:1)、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2)、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3)、有补体、中性粒细胞参与引起血管炎等组织损伤发生机制:书P96图6-3常见病例:1)、Arthus反应(局部免疫复合物病)2)、血清病(药物热有类似机制)3)、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4)、类风湿性关节炎(4)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致敏T细胞介导)特点:1)、发作慢2)、与致敏T细胞有关,而与抗体无关3)、病变部位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发生机制:细胞免疫常见病例:1)、传染性超敏反应2)、接触性皮炎3)、移植物排斥反应第七章思考题1、人工主动免疫答:人工主动免疫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