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库粮食储藏技术
小麦与玉米的仓储管理知识粮食仓库的管理方法与技巧
第一部分:小麦的储藏一、小麦的储藏特性①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
其中白皮小麦的吸湿性比红皮小麦强,软质小麦的吸湿性比硬质小麦强。
吸湿后的小麦籽粒体积增大,容易发热霉变。
②后熟期长:小麦有明显后熟期,一般春小麦的后熟期较长,可达6-7个月,冬小麦后熟期相对较短,也为1-2.5个月。
红皮小麦又比白皮小麦的后熟期长。
小麦在后熟期间,酶活性强,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容易导致粮堆"出汗"、发热和生霉现象。
③能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
据试验,水颁17%以下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54℃时进行干燥,不会降低发芽率,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所以小麦可以采用高温储藏。
④呼吸特性: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
红皮小麦的呼吸作用又比白皮小麦低。
由此可见,小麦有较好的耐藏性,一般正常条件下储藏2-5年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⑤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
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蟓、麦蛾等为害最严重。
小麦成熟、收获、入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二、小麦在储藏期间易出现哪些问题?①麦堆结顶。
小麦在后熟期间呼吸作用旺盛,放出大量湿热,使麦堆上层粮温增高,水分加大,易引起结顶和发热霉变,其部位一般发生在粮面下30cm处,这是保管新麦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热粮储藏到深秋季节,粮温高于气温,粮堆内外存在温差,湿热扩散引起粮堆水分转移,使上层粮食水分增加,同时也使霉菌大量发生和发展,造成粮堆发生结顶现象。
②褐胚。
小麦在储藏期间另一主要劣变现象是胚部变褐(与小麦褐胚病不同),着主要是储藏方法不当和储藏时间过长造成的。
另外,微生物的危害也是形成褐胚的重要原因。
三、小麦的储藏方法①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
粮食储藏低温储粮技术操作规程【模板】
附件1粮食储藏低温储粮技术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温储粮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配置要求、应用条件、出入库操作、库存期间技术管理,以及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区域范围内,主要采取机械制冷方式,具备机械通风系统、满足本标准隔热性能的房式仓储存稻谷、小麦、玉米等原粮的低温储存。
储存包装成品粮及其它粮食品种的,以及其它仓型储粮的,具备相应条件的可参考本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 22508 原粮储运卫生规范GB 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T 18835 谷物冷却机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5229 平房仓气密性要求GB/T 26879 平房仓隔热技术规程GB/T 26882 粮情测控系统GB/T 29374 粮油储藏谷物冷却机应用技术规程GB/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31785 大豆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3434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定方法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温储粮技术主要利用机械制冷方式,对房式仓内的粮食进行降温通风,降低粮食储存温度,确保粮堆的平均温度不超过15℃、局部最高温度不超过20℃,有效抑制储粮品质劣变的储粮技术。
制冷方式主要有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制冷方式。
3.2 循环式梯度降温(通风):粮食在循环降温通风过程中,当粮温与目标温度相差较大时,为了避免通风过程中水分发生物态变化,采取分阶段逐步降温的通风方法。
绿色储粮主要技术及应用
绿色储粮主要技术及应用1.1 低温储粮技术粮堆内的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成分在水分和氧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还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采取不同方式降低储粮温度,就能抑制粮堆内各种生物成分旺盛的生命活动,减少粮食在储存期间干物质的损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延缓储粮陈化速度,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
1.2 气调储粮技术氮气气调储藏是当前国内外绿色储粮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用高浓度氮气替换粮堆空气组分,形成不利于害虫及霉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抑制粮食呼吸,实现虫霉防治、延缓粮食品质变化。
1.3 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习性防治等不使用化学物质防虫治虫的方法。
物理防治就是用物理因素作用于害虫有机体,如紫外线杀虫、微波杀虫、放射线杀虫、激光杀虫、高频电热杀虫等电磁杀虫技术。
近几年,利用硅藻土粉、惰性粉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在国内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成分来防治储粮害虫,如利用害虫天敌以虫治虫、利用病原微生物以菌治虫、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利用内激素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习性防治是根据储粮害虫的某种习性而设置的防治方法,如粮堆压盖防治、粮堆移顶防治、诱集捕杀等。
2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情况近年来山东省粮油收储有限公司鲁中储备库(以下简称鲁中储备库)不断加强科技储粮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并结合鲁中储备库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绿色储粮新方法、新工艺在粮库储粮中的应用。
2.1 内环流准低温储粮控温技术鲁中储备库主要存储小麦、大豆、玉米等品种,大豆、玉米难于保管。
近几年鲁中储备库分两批对18个仓房安装内环流控温系统,冬季将粮温降至5℃左右,夏季6月份启动内环流,利用粮堆冷芯将粮食最高温度控制在27℃以下,有效延缓了表层和周边粮食的品质变化速度,并抑制储粮害虫的生长,大大提高了储粮的安全性。
2.2 储粮损耗控制从近几年粮食出库损耗情况来看,损耗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或过度通风造成出库时粮食水分偏低,粮食水分减量少造成损耗。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标准[详]
★ 地下仓:仓体大部或全部建于
地下的粮仓,有岩体(平洞仓、立洞 仓)、土体(窑洞仓、喇叭仓)
五、常规储藏、低储藏、准低温储藏
★ 常规储藏是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对储
藏的粮油采取清洁卫生、自然通风、扒沟翻倒粮 面、定期检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常规管理措 施的储藏方法。
★ 低温储藏是粮堆平均温度常年保持在15℃ 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0℃的储藏方式。
★ 三低储藏是指达到双低储藏效果后, 再降低粮温的储藏技术组合。
★ 四合一储藏:在储粮仓房中采用计
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 物冷却等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及优化组合。
七、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
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质量 和水分含量,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 延缓品质下降;确保粮食油料储藏安全。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GB/T29890-2013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由国家粮食局 提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11月12日发布,2014 年4月11日实施
一、粮食、原粮、成品粮 ★ 粮食:原粮与成品粮的统称。 ★ 原粮: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如:
小 麦、玉米、稻谷、各种杂粮和豆类。 ★ 成品粮:原粮经过加工而成的符合一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陕西省储备粮管理公司
吴锋
关于印发《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 产守则》的通知国粮储(2016)234号2016年10月20 日发)
为加强粮油安全储存和行业安全生产指导,规 范从业人员的作业与管理行为,提升粮油安全储存 和粮库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有效消除隐患,切实防 范事故,确保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编制了《粮油 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以下简称 “两个守则”),与《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 共同形成粮食行业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的问责制度 与行为准则。
粮食储藏技术
粮食储藏技术学院:专业: 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完成日期:粮食储藏技术摘要目前,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有不足。
通过对国际及国内粮食储藏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从我国粮食生产、购销的新形势和粮食仓储企业的生产作业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了当前粮食储藏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储藏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 粮食储藏技术进展问题展望有机食品(OgranicFood)和绿色食品的蓬勃发展,对粮食绿色储藏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我国粮食储藏大约在一万年前即已开始,解放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储备问题,粮食储藏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油食品的质量安全与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既实现粮食安全储藏又保持粮食新鲜度是广大仓储科技人员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1 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新进展1.1 仓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的新进展二十世纪末,我国利用国债资金兴建了大批以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为主要仓型的国家储备粮库,广泛推广应用了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和谷物冷却技术“四项储粮新技术”,配备了环流熏蒸系统、粮情测控系统、谷物冷却机、粮食烘干系统以及“四散”作业设施等一批先进的粮食储藏新技术设备。
同时,根据新时期储藏技术需求特点,相继研发推广了智能控制储粮机械通风技术,低剂量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智能粮情检测分析技术和高效谷物冷却技术,并将四项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和标准化设计,制定发布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等一批技术性规范和操作规程,大大提高了粮食储藏装备水平,提升了技术和设备的整体效能,有效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2储藏技术应用基础性研究的新进展研究分析粮食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构筑了我国储粮生态学理论的初步框架,并以积温作为主要指标,将我国储粮地域化分为7个储粮生态区,提出了适应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安全储粮新技术工艺、经济运行模式,以及经济学评价内容。
中央储备粮储藏技术与经验
中央储备粮储藏技术与经验(一)粮面不同压盖物隔热效果分析针对高大房式仓屋面隔热性能较差的特点,淮安直属库采用不同保温材料进行粮面压盖试验,寻找经济有效的保温办法。
方法一:粮面上直接铺设4层标新麻袋,每层麻袋之间交错搭缝,然后在麻袋上用0.1mm厚的尼龙复合膜密闭粮堆;方法二:在粮面上铺一层麻袋,麻袋上铺厚度为50mm厚的聚苯烯泡沫板,挤实缝隙,最后用0.1mm厚的尼龙复合膜密闭粮堆;方法三:在粮面上铺一层麻袋,在麻袋上铺一层厚度为2cm 厚的腈纶棉被,最后用0.1mm厚的尼龙复合膜密闭粮堆;方法四:在粮面上铺一层普通塑料薄膜,在薄膜上铺两层稻壳包挤紧压实,且第二层与第一层包层层骑缝,最后用0.1mm 厚的尼龙复合膜密闭粮堆。
隔热保温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方法四、方法一、方法三、方法二,但由于隔热材料的来源、价格、操作不同,综合分析,使用麻袋(方法一)进行隔热保温最经济实惠。
南昌分公司简报第64期(总第194期)转载(二)钢顶浅圆仓隔热改造广州新沙港直属库将钢顶外表面进行清洗、除锈、保证无浮土、污物、油腻、锈蚀后,在钢顶外表喷0.2mm厚的“盾牌”隔热反光涂料(分二次喷涂)。
并对出粮口、仓底通风口、仓顶通风口与仓体结合处,在仓外用发泡聚胺酯进行密封,聚胺酯泡沫层的厚度为50mm。
经过试验表明,效果明显,与未改造仓相对比,屋顶扣板外表面温度平均低6.9℃,屋顶扣板内表面温度平均低4.5℃。
隔热性能改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仓温,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表面白色的反光隔热涂层容易被环境中的灰尘污染,颜色逐渐变黑,且不易清洗,降低了反光隔热的效果。
南昌分公司简报第64期(总第194期)转载(三)高大平房仓隔热改造针对高大平房仓隔热性能较差的情况,内江直属库拟定了在粮仓拱内干铺膨胀珍珠岩后压实,再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压盖隔热的处理方案,并且对部分仓进行了屋面隔热处理。
今年入夏以来,通过对比发现,进行了屋面隔热改造的与没有进行屋面隔热改造的,仓温差5℃至6℃,隔热效果十分明显。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3篇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第一篇:前言及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和油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基础。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粮油储藏行业针对粮油的储藏、保管和管理制定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其主要用途是规范粮食安全和油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规范主要包括粮油的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等方面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粮油储藏和管理的人员和单位,可以作为技术交流和行业标准的参考。
第二篇: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1. 粮油的分类标准粮食和油品是需按不同的品种和质量等级进行分类的。
对于粮食,国家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GB5474-2013《粮食分级标准》、GB/T 17891-1999《小麦分级标准》等。
对于油品,可以根据其成分、酸值、水分、色泽等指标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油品分为动植物油、精炼和非精炼油。
其中,精炼油的酸值和水分较低,色泽较清澈,品质更高。
2. 储藏和管理标准储藏和管理标准是指为保证粮油品质、数量安全,应该遵循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布局。
应根据储量和使用频次设计储藏库房的布局,避免粮油混存或错放。
(2) 严格检查。
担任储藏管理员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必须对每批粮油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和数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定期检测。
定期对储藏库房进行检测,检查库房内部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确保粮油品质和储存安全。
(4) 规范操作。
所有储藏和管理操作应按规定操作,清理通风设备、防虫设施和消防设备等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5) 粮油流动控制。
为保障粮油特别是易腐坏变质油品的品质和安全,应该建立严格的流动控制制度,避免污染和损失。
第三篇: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1. 保鲜技术为了保障粮油的质量和数量,储藏管理者需要掌握相关保鲜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温度。
低温有助于粮油的储藏,温度降低1℃,可使储藏寿命增加10%,粮油储存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摄氏20℃。
粮食储藏横向通风技术
粮食储藏横向通风技术一、机械通风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1998年以前,我国粮食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储备数量相对较少,对仓储设施需求不高,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建设标准很低,配套设施设备少,保粮技术比较落后。
相当部分仓房是20世纪50年代仿照苏联粮库建设的“矮胖”苏式仓和简易平房仓,只适用于包粮储存或者“包打围”存储,其装粮高度最高4m,单仓容量500~2500t。
设施陈旧简陋,只能保证粮食不被日晒、雨淋、风吹,而仓房的保温、隔热、门窗气密、地坪防潮等条件很差。
保粮技术一直比较落后,储粮安全主要靠保管人员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通过人工清扫、翻倒等艰苦劳动来保证。
粮温测报靠人工入仓检查,时间长、效果差;害虫防治由人工进仓投药完成,作业有一定危险;虽然每次投放化学药剂用药量很大,但由于仓房气密性差,难以保持杀灭害虫必需的浓度和时间,杀虫不彻底,且因重复熏蒸的“选择作用",导致害虫抗性和抗性品系的产生。
粮食出入库作业要靠装卸工人背肩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粮食损耗严重。
因此,当时我国大部分粮库的原有仓房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品质良好”的要求。
科学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建立粮食储备保障体系亟须攻克的难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专家提出了用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表达的粮食通风数学方程(CAE 方程),1991年商业部粮食储运局在制订《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试行)》时采用CAE方程计算了粮食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作为粮库技术人员在进行机械通风作业时查询使用。
1991年商业部粮食储运局吴子丹先生就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完善通风降温、降水技术,研究通风系统的标准设计模型;推广机械通风要和仓房隔热吊顶改造相结合,扩大自然低温储粮的应用面,延缓储粮品质劣变。
1998年开始的国债投资国家储备粮库建设为机械通风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平台和条件。
三批国债投资共建储备粮库项目1114个,建成储备仓容5250万t。
lst 1223-2020 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
lst 1223-2020 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LST 1223-2020 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的内容和目的。
应急储备大米是国家对紧急情况做好粮食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质量和储存条件直接影响到其营养价值和使用效果。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规程,确保应急储备大米能够长时间安全存储,并在需要时有效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LST 1223-2020 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储藏环境要求、大米储藏管理措施和结论与展望。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目的以及结构。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探讨应急储备大米的储藏技术规程,具体包括对技术规程内容进行概述,明确实施范围和对象,并详细阐述了相关的储藏环境要求和大米储藏管理措施。
通过对现有技术规程进行总结评估并提出展望,进一步明确其重要性、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应急储备大米的储藏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LST 1223-2020 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2.1 背景介绍LST 1223-2020 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是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于2020年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应急储备大米的储藏管理。
鉴于大米作为人们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有稳定的供应,因此对其进行合适的储藏是至关重要的。
2.2 技术规程内容概述LST 1223-2020 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针对应急储备阶段中大米的合理储存、保鲜和管理提供了具体指导。
该技术规程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环境要求、包装要求、储运设备及保养、定期检查和清理等。
2.3 实施范围和对象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类机构和组织参与的应急大米储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地方级以及企事业单位等。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商业机构,在应急情况下储藏大米时,都应遵循本技术规程的要求。
以上是对《LST 1223-2020 应急储备大米储藏技术规程》的背景介绍、内容概述以及实施范围和对象的简要阐述。
关于粮食储存相关标准
关于粮食储存相关标准
粮食储存相关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储藏设施:储藏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防潮、防虫、防鼠、防火等设施,以确保粮食安全存储。
同时,仓库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设备、温度计和湿度计等,以保证空气流通、防止粮食霉变,以及监测仓库内的温度和湿度。
2. 保粮技术:粮食应定期进行晾晒,以防潮湿和霉变。
同时,采用低氧储存技术、气调储存技术等,以延长保质期。
此外,应定期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 储粮环境:储粮环境应保持整洁,放置粮仓的房间要保持整洁的环境,屋内不堆放杂物,地面不留散落的粮食,屋顶不漏水,地坪不返潮等。
同时,达到一定的储粮基本条件,如良好的粮质、性能良好的粮仓等。
4. 管理规范:承储单位应采用“专仓储存”,在仓外显着位置悬挂或者喷涂规范的标牌或者标识,标明储粮性质,体现粮权所属。
同时,应定期对储备粮食进行检查和轮换,以保证储备粮食常储常新。
总之,粮食储存标准包括储藏设施、保粮技术、储粮环境和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粮食储存的安全和有效。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
关于印发《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中储粮[2005]31号各分公司、北方公司: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粮食仓储设施设备和科学储粮技术效用,合理烘晒整理入库粮食,减少储存期间水分损失,改善储粮品质,根据有关承储库实仓试验情况,总公司组织有关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专家,研究制定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规程》所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是指在采取必要管理技术措施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度夏储存的水分值。
储存该水分粮食度夏,应采取相配套的储藏技术操作规程。
对于粮食入仓水分,各分公司可根据辖区储粮条件合理规定,并报总公司备案。
二、部分地区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调高后,中央储备粮收购质价及计量核算等相关政策不变。
三、对于实际入仓水分高于国标规定的,粮食数量以折合为国家标准水分后的数量为准。
中央储备统计、保管等相关帐目,均以折合标准数量记录,储备粮专卡同时记录折合标准数量和实际入仓数量;对于实际入仓水分不高于国标规定的,以实际入仓数量为准,不再折算。
高于国标规定水分粮食折算时,按以下水分标准折合:小麦12.5%,玉米14.0%,籼稻1 3.5%,粳稻14.5%,东北、华北地区大豆1 3.O%,其他地区大豆14.0%。
四、各分公司要指导辖区有关承储库点切实做好粮食安全储存管理工作。
同时,参照《规程》要求,继续开展偏高水分粮食实仓储存试验,进一步总结验证辖区内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标准,完善操作规程,为今后总公司制定企业标准提供依据。
粮食实仓储存试验相关情况报总公司备案。
附件: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二O O五年一月二十四日附件: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1 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各地区主要粮食品种安全储存水分、储藏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
1.2本规程适用于各地对不高于安全储存水分粮食的储藏管理。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
关于印发《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中储粮[2005]31号各分公司、北方公司: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粮食仓储设施设备和科学储粮技术效用,合理烘晒整理入库粮食,减少储存期间水分损失,改善储粮品质,根据有关承储库实仓试验情况,总公司组织有关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专家,研究制定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规程》所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是指在采取必要管理技术措施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度夏储存的水分值。
储存该水分粮食度夏,应采取相配套的储藏技术操作规程。
对于粮食入仓水分,各分公司可根据辖区储粮条件合理规定,并报总公司备案。
二、部分地区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调高后,中央储备粮收购质价及计量核算等相关政策不变。
三、对于实际入仓水分高于国标规定的,粮食数量以折合为国家标准水分后的数量为准。
中央储备统计、保管等相关帐目,均以折合标准数量记录,储备粮专卡同时记录折合标准数量和实际入仓数量;对于实际入仓水分不高于国标规定的,以实际入仓数量为准,不再折算。
高于国标规定水分粮食折算时,按以下水分标准折合:小麦12. 5%,玉米14. 0%,籼稻1 3. 5%,粳稻14. 5%, 东北、华北地区大豆1 3 . O%,其他地区大豆14. 0%。
四、各分公司要指导辖区有关承储库点切实做好粮食安全储存管理工作。
同时,参照《规程》要求,继续开展偏高水分粮食实仓储存试验,进一步总结验证辖区内粮食安全储存水分标准,完善操作规程,为今后总公司制定企业标准提供依据。
粮食实仓储存试验相关情况报总公司备案。
附件: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二O O五年一月二十四日附件: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1 范围1 .1 本规程规定了各地区主要粮食品种安全储存水分、储藏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1.2本规程适用于各地对不高于安全储存水分粮食的储藏管理。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PPT文档资料
温家宝总理在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
《十二五全国农户科学储粮建设规划》 2019年3月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规划》明确提出:在2019年~2019年 期间,继续实施全国农户科学储粮项目, 再建立800万户示范户。
初步建立我国农户储粮技术体系
硬件 软件
粮仓
农户储粮工艺模式 损失率降低至1.02%
我国农户储粮 技术体系
以农户粮仓《标准化通用图集》和农户安全储粮术工艺模式 为基础,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户储粮技术体系。
连续推出《农户储粮讲科学》 《关注农户储粮 开发无形粮田》 《收放自如小粮仓》等专题片
国家发改委农村储粮专项项目
2019年试点项目 在四川、山东、辽宁试点、建立示范户3.2万户 2009年项目 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57.2万户示范户 2019年项目 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138万户示范户
基本构建我国农户储粮标准体系
以1项建设标准,2项技术标准和6项企业标准为基础,基本 构建起我国农户储粮技术标准体系。
引入了生态储粮的理念,标志着我国 粮食储藏正在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
管理过渡。
一、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现状分析
(三)信息技术在粮食仓储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航天信息 江苏省粮食局
数字化粮库
宁夏粮食局
储备信息管理系统
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 中华粮网
中科院遥感所
科技储粮四项新技术
科技储粮四项新技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搞好粮食产后即储藏管理,让粮食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满足人们对粮食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科技储粮四项新技术初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粮食储运技术保障体系,促进了我国粮食仓储技术的进步。
科技储粮四项新技术是采用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简称“四合一”技术)。
“四合一”技术是我国在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最新储粮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粮食长期储备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四合一”技术是:
1、粮情测控系统;粮情测控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来实现粮食储藏过程中对粮情变化的实时检测、对实时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异常粮情提出处理建议和予以控制的措施等的装置,为科学及安全储粮提供技术保证和科学依据。
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储粮机械通风技术是利用通风设备,强制粮堆内湿热空气与外界干冷空气进行交换,改变粮堆内的空气状态,降低粮食的温度和水分,以提高粮食储藏的稳定性。
3、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是通过强制磷化氢气体在粮堆中的均匀分布,并使规定的气体浓度在仓内保持一定的时间。
若在熏蒸期间气体浓度低于规定值时,需要进行熏蒸气体的自动补充,当达到规定的气体浓度时,自动停止。
目的是控制熏蒸期间气体在规定浓度范围,杀死各虫期的储粮害虫。
4、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是降低粮食温度,在降温的同时可以保持和适量调整粮食水分,具有保持水分冷却通风、降低水分冷却通风和调质冷却通风三种功能,是一种绿色储粮保鲜的重要技术措施,保持和改善储粮品质,提高储粮安全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物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其中,粮食储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包括其作用、优势和挑战。
一、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作用1. 监控在粮食储藏中,温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都会对粮食的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变质。
因此,通过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储藏环境的温湿度。
当温湿度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监测储藏罐内的粮食质量。
通过储藏罐内安装的传感器,可以得知粮食的含水量、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并进行实时监测。
这对于保障粮食的质量至关重要,可以防止粮食受潮、不透气等问题。
2. 控制在粮食储藏中,除了监测外,还需要控制一系列因素。
例如,人工添加干燥剂或除湿剂,进行粮食防霉。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添加干燥剂或除湿剂。
此外,在冷库中,还需要控制温度和空气流通。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储藏效率和粮食的质量。
3. 数据分析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
通过整合各种储藏记录和传感器数据,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粮食质量保障提供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粮食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可以制定更为科学的粮食储藏方案。
通过分析粮食的含水量、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粮食存放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优势1. 提高储藏效率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可以从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储藏效率。
此外,系统可以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因素,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提高储藏效率。
2. 保障粮食质量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粮食储藏环境和粮食质量情况。
在保障粮食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储藏技术管理问答
粮⾷储藏技术管理问答粮⾷储藏技术管理作者:Admin来源:粮油储藏学录⼊:Admin更新时间:2008-11-26 17:34:13点击数:388【字体:】⼀、储粮概念1. 什么叫粮油储藏?粮油储藏即粮油保管,是指粮⾷、油料和油脂在离开⽣产领域,尚未进⼊消费领域,⽽在流通领域的停滞,它是粮⾷流通中间⼀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 什么是粮油储藏⼯作?⽆论何种粮油都要有⽇常的管理,这种管理⼯作就是粮油储藏⼯作。
粮⾷储备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保障市场正常流通的重要保证。
因此,国家储备粮油是储藏⼯作中所要研究的中⼼课题。
3. 粮油储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粮油储藏的主要任务是:尽量保持粮⾷的原有品质,采取⼀定措施减少不应有的储藏损耗,节约保管费⽤,为企业建设积累资⾦。
粮油安全储藏的基本条件是⼲燥、低温、密闭。
4. 为什么要进⾏粮油储藏?粮⾷是关系国计民⽣的必需品,国家建设、⼈民⽣活都离不开粮⾷。
粮⾷储藏对粮⾷的及时收购、按时调运、准备加⼯、保证供应,都有着重要的作⽤。
因此,做好粮⾷储藏⼯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第⼀,粮⾷储藏是保证流通顺利进⾏的⼿段。
粮⾷形势和粮⾷价格对市场、社会的稳定有着⼗分紧密的联系,粮⾷储藏好像⽔库,如果没有⼀定的储藏量,粮⾷流通市场就像流⽔⼀样会被中断。
因此,搞好粮⾷储藏,管好“蓄⽔库”,才能保证市场供应和粮⾷流通顺利进⾏。
第⼆,粮⾷是⽣活的必需品、扩⼤再⽣产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禽蛋鱼”是⽤粮⾷换来的,说明粮⾷与⼈民⽣活的密切程度,同时粮⾷也是⾷品、医药、化⼯、酿造等很多⼯业⽣产必不可少的原料。
⼈民⽇常⽣活、⼯农业扩⼤再⽣产都是以粮油作为⽣活、⽣产的基础,如果没有粮⾷储藏,⽇常⽣活与扩⼤再⽣产就⽆法保证。
第三,粮⾷是备战备荒的重要战略物质。
中国有句古训,叫做“国以民为本,民以⾷为天,⾷以粮为主”,粮⾷是中国农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分重要的地位。
⾃古以来就有“粮⾷紧,天下紧”、“粮⾷定,天下定”,“⼿中有粮,⼼⾥不慌” 的说法,粮⾷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维持市场与社会稳定和保障⼈民安居乐业的⽀柱;“兵马未动,粮草先⾏”,粮⾷是“备战备荒”的战略物质,有粮⾷储藏,不管遇到何种灾荒、战事,国家都可应付⾃如。
粮食储藏技术、存在问题及病虫害处理
粮食储藏技术、存在问题及病虫害处理一、粮食储藏现状1.基础性研究取得一定进展近20年来,我国粮食储藏基础理论不断加强。
具体包括:研究了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提出了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粮食安全储藏评价体系,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储粮理论体系;开展了全国性的储粮害虫抗药性调查,研究开发了快速检测储粮害虫抗性的方法;开展了全国储粮害虫、螨类、微生物区系和真菌毒素调查,研究了几十种储粮害虫和几种主要螨类的生物特性;对部分粮食基础特性、品质劣变指标进行了研究,完善了粮油儲藏标准体系等。
这些基础研究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加强了我国粮食储粮应用技术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是我国粮食储藏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2.“四合一”技术不断优化升级并得到大规模应用我国新建了大批国家储备粮库,均采用了大仓容、高粮堆方案。
针对传统方法和单一技术不能解决高大粮仓储粮中温度、水分、微生物和害虫等多因素影响储备粮品质的问题,提出了“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将机械通风技术、环流熏蒸技术、粮情检测技术和谷物冷却技术相结合,并将四项技术集成创新和标准化设计,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通风控制“窗口”理论,提出了有效防治储粮害虫的关键对策和参数,建立了低温和准低温储粮新指标体系,破解了高大粮仓的储粮难题。
粮食储藏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此拓展,将“四合一”技术与粮面压盖等技术相结合,丰富了我国粮食储藏低温、控温技术体系,有效确保了我国储粮安全。
3.储粮熏蒸药剂和防护剂的开发取得突破该技术具有杀虫高效、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渗透力强等优点,在我国粮食仓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越来越强。
磷化氢替代药剂的开发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目前,硫酰氟已获得在粮食储藏应用的农药登记,已经成为我国淘汰甲基溴后,可与磷化氢交替使用的新型熏蒸剂。
在防护剂方面,六六六、滴滴涕等化学药剂已逐渐被淘汰。
食品级惰性粉防治技术研发成功,并在示范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实仓应用表明:采用惰性粉气溶胶双相流喷施技术可彻底有效杀灭害虫,同时不产生任何化学药剂残留,可实现无公害储粮,是我国害虫防治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储藏技术》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1.粮油储藏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指仓储部门保管的原粮、成品粮、豆类、薯类、油料油品与农业种子。
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保持粮食品质,延缓品质劣变,减少重量损失,降低保管费用。
研究任务2.粮油储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 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有三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有三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一人口增长问题,现有人口已突破 65 亿;第二耕地逐年减少,人均占耕地将更少;第三人类对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愈来愈高。
因此,人类必须杜绝粮食浪费与霉烂现象发生。
)重要性:我国有 13 亿人口,粮食储藏好坏关系到人民健康、市场供给、国家稳定的大事。
必要性: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人口众多,保持常年供应,以备急用;粮食生产与消费不在同一地点;收购原粮,销售成品粮;故需要大批粮食储存。
3.四无粮仓四无粮仓指“无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四无油罐指“无变质,无混杂,无四无粮仓渗漏,无事故”。
4.世界粮仓的演变历程世界粮仓的演变历程(库容量趋向超大型,装卸、输送、处理设备趋向于超大型化,世界粮仓的演变历程采购网点布局趋向集中,建造大容量的钢板或砼筒仓、浅圆仓,采用低温、气调等多种储粮技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管理技术)5.储粮技术(干控、温控、气控和化控),机械通风是应用最多的储粮技术,干燥是最经济最基本的降水技术,环流熏蒸是治理害虫的主要方法,气调储粮和低温储粮是绿色储粮技术,粮情测控系统用于掌握粮情变化的趋势。
现代储藏技术是指运用各种储粮手段,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现代储藏技术动,确保储粮安全的技术。
干控:通过控制谷物的水分,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干燥环境的储粮技术。
干控温控:指控制谷物储藏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低温环境的储粮技术。
温控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品质目的的技术。
气控化控:达到杀虫抑菌目的的防治技术。
化控指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
第二章粮食物理性质1.粮粒的结构与化学成分结构不同,表现出的储藏、干燥特性不同。
原粮比成品粮好保管,玉米胚大难储存;稻谷有壳、玉米表皮坚硬不容易干燥降水,小麦、荞麦结构松散易干燥。
化学成分不同,表现出的耐温性不同。
谷类可以高温快速干燥,豆类、油料只能低温慢速干燥,油料不能采用缓苏工艺。
2.粮堆的流散特性散落性指粮食自然撒落时,向四周流动形成圆锥粮堆的性质;静止角指粮堆斜面线与底散落性静止角面水平线构成的夹角。
散落性与储粮的关系:⑴确定设备角度的依据;⑵储粮稳定状况的反映;⑶计算侧压力,考虑仓墙强度,确定不同粮食的堆粮线或堆垛形式。
自动分级指粮食在移动或散落过程中,性质相类似的组分趋向于聚集在同一部位,在粮自动分级堆中形成不同集结区,引起粮堆组分的重新分布的现象。
自动分级的类型分级的类型:重力分级;浮力分级;气流分级。
分级的类型杂质分级点与进粮方式关系:⑴输送机不动在锥体基部形成杂质区;⑵输送机移动形杂质分级点与进粮方式关系成粮堆底部与两侧带状杂质区;⑶筒式仓中心进粮,形成靠仓壁处的环状轻型杂质区和落粮点处的柱状重型杂质区;⑷露天入粮在囤边下风口处形成杂质区;⑸人工入粮点多量少分级不明显。
自动分级与储粮的关系:对清理有利(通过粮食流动、振动,促进自动分级,去掉杂质);对储藏不利(如局部霉变;引起害虫大量繁殖;增加查粮困难;影响药剂熏蒸杀虫效果);防止分级的措施(主动清理;被动应付(布料器、分粮伞、中心管进粮、抽芯除除)。
3.粮堆的热物理性质比热:使 1kg 的粮食温度升高 1℃所需的热量。
比热粮食的导热性导热性指物体传递热量的能力,用导热系数衡量。
导热性粮堆保温性与储粮的关系:⑴对储藏有利(利用粮堆既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的特性,进行低温储藏);⑵对储藏不利(积热难散,滋生虫霉,危害粮食品质);⑶采取加快湿热气体散发,缩小粮堆各层(点)温差的措施,以利粮食安全保管。
吸附性:吸附性:指粮食吸附(解吸)各种气体、异味或水蒸汽的能力。
吸湿性:指粮食吸附或解吸水汽的特性,是粮食吸附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吸湿性平衡水分:粮粒具有吸湿与解吸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粮食达到的最终水分值。
平衡水分吸湿性与储藏过程的关系:⑴粮食储藏期间采取的措施要有利于粮食水分解吸,而不利于吸湿,使粮食处于较干燥的状态;⑵利用吸湿平衡原理,判断粮食水分的变化趋势或判断通风的可能性,是确定常规保管、通风与密闭的依据;⑶由于吸附滞后现象的存在,在同一粮仓或粮堆中干湿粮混装后,粮食水分很难达到均布,会给储藏带来麻烦;⑷干燥要符合降水规律,调整工艺条件,保持粮食原有品质。
粮堆的微气流运动微气流运动:指粮堆生态系统中的气体流动,气体流速一般为 0.1~1mm/s,速微气流运动度极其缓慢,故称为微气流。
湿热扩散:指在温差作用下,水分沿热流方向而移动的现象。
湿热扩散微气流、湿热扩散与储藏的关系:⑴通风降温散湿,提高储粮稳定性,但每次操作要彻底,否则会造成局部结露,导致粮食变质;⑵利用气流扩散原理进行药剂熏蒸;⑶在不利条件时原则上应密封或压盖粮面,抑制粮堆内外的空气对流,减少外界气流的危害,并在隔流的基础上进行双低、三低储藏。
⑷湿热扩散所带来粮堆内的水分转移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储粮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章粮食生理 1.粮食的呼吸作用呼吸是生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呼吸有氧呼吸:C6H12O6(淀粉)+ 6O2 → 6CO2 + 6H2O + 2822 kJ 特点:有机物氧化较彻底,同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从维持生理活动看是必需的,但对粮油储藏则是不利的,这就是呼吸作用造成粮食发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储藏期间将人为地把有氧呼吸控制到最低水平。
呼吸强度是表示呼吸能力及强弱的大小,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粮粒在呼吸作用呼吸强度过程中所放出的 CO2 量(QCO2)或吸收的 O2 量(QO2)。
呼吸系数表示呼吸作用的性质,即呼吸时放出的 CO2 体积与同时吸入的氧 O2 体积两者呼吸系数的比值。
为了解储藏条件是否适宜,常需要了解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生理状态,需要测定储粮的呼吸系数。
2.后熟作用后熟作用:指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为后熟期,以发芽后熟作用率超过 80%为完成后熟的标志。
后熟期长短随品种、储藏条件而异。
由于后熟期中的粮食呼吸旺盛,易“乱温”、“出汗”,储粮稳定性较差,保管员需不断翻动粮面,通风降温散湿。
因此有“新粮入库,保管员忙”的说法。
3.粮食的萌发与休眠生理萌发指种子由生命机能萌动到形成幼芽的过程。
萌发休眠指有些具有生命力的种子即使在合适条件下仍处于不能萌发的状态。
休眠影响发芽的因素:温度,氧气,水分,防止发芽的最有效手段是控制水分,发芽是粮食质量严重劣变现象——责任事故。
4.陈化陈化指随储粮时间延长,虽无发热、霉变,其生活力逐渐下降的现象;劣变劣变指在不陈化劣变良条件下,生活力迅速丧失的现象。
粮食生态体系第四章粮食生态体系1.粮食生态体系的构成和特征构成:包括生物成分(粮粒、虫、螨、霉、草籽和有机杂质)与非生物成分即环境因素构成(围护结构、温度、湿度、气体、水分)等部分。
围护结构,粮油籽粒,虫、螨、霉菌等;环境的温度、湿度、气体、水分等。
在生态系统中,粮粒是保护对象,虫螨是歼灭对象,霉菌是抑制对象,杂质是清除对象,气体、温湿度是控制对象。
特征:半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没有真正生产者,不平衡的生态系统,未成熟的生态特征系统。
2.我国储粮生态七个区域:青藏高寒干燥区、蒙新低温干旱区、东北低冷高湿区、华北中温干燥区、华中中温高湿区、西南中温低湿区、华南高温高湿区。
3.粮堆生态体系的变化储粮生态系统的热量来源:(1)外界热量:外界热量来源于太阳的直接辐射、大气温度和地温。
⑵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粮温的变化还受到来自粮堆内部的粮食呼吸、虫霉活动等的影响。
三温变化规律:外温上升时,气温>仓温>粮温;外温下降时,气温<仓温<粮温。
三温变化规律最冷时,上层粮温<中层<下层;最热时,上层粮温>中层>下层;在春季时,上层>下层>中层;在秋季时,中层>下层>上层。
外来生物对环境要求:霉菌:w<13%、RH<70%,可抑制大部分霉菌,反之首先是外来生物对环境要求曲霉出现;昆虫:粮食 13%左右的水分制止害虫生长意义不大;昆虫最低生长温度>10℃,繁殖对温度有有效积温要求,低温储粮对控制昆虫有效;螨类:怕干,喜湿,怕高温,耐低温,繁殖力强,生存力强。
低水分比低温能更效制上螨类生长发育。
4.粮堆结露结露指空气遇冷物体表面,水汽开始凝结成水的现象。
由于粮食的吸湿特性,决定了只结露要环境湿度大于相应的粮食平衡湿度时,都能引起粮食水分增加。
结露类型与部位:表层结露、内部发热结露、密闭结露、热粮结露、其它结露。
5.粮堆发热粮堆发热指粮温不正常上升或该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继而发展成霉变。
粮堆发热按发热性质:干热、湿热与杂质积聚;按发热部位:局部、上层、下层、垂直层与全仓发热。
6.粮食霉变粮食霉变霉变过程包括初期变质、生霉和霉烂三个阶段,粮食保管中则以生霉阶段作为发霉事故的标志。
粮食霉变类型:发热霉变、结露霉变、返潮霉变。
第五章储粮通风技术 1.机械通风:指把一定条件的外界气体通过风机送入粮堆,从而改变粮堆内的温、湿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度等参数,达到粮食安全储藏或改善加工工艺品质的目的。
通风:为改善储粮性能而向粮堆压入或抽出经选择或温度调节的空气的操作。
通风 2.储粮机械通风的作用:第一、创造低温环境,改善储粮性能;第二、均衡粮温,防止水分结露;第三、制止粮食发热和降低粮食水分;第四、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或谷物冷却;第五、增湿调质,改进粮食加工品质。
3.通风技术的应用:⑴新粮入仓的平衡通风,⑵秋季的防结露通风,⑶冬季的冷却通风,⑷夏季的排积热通风,⑸冷芯粮的均温通风,⑹高水分粮的降水通风,⑺低水分粮的调质通风。
4.通风系统主要由风机、连接管、通风管道、粮堆以及风机控制器等所组成。
.管通风:一台风机与一根或多根风管组成的移动式通风系统。
单(多)管通风多管通风地上笼风道进粮前风道安置在仓内地坪上的移动式通风系统,适用于不破坏地坪的仓地上笼风道:风道房、露天垛和筒仓通风。
地槽风道:风道设在仓房地坪下的固定式通风系统,适用于未建地坪的老仓、新建仓房地槽风道和浅圆仓。
5.送风形式与用途:压入式通风用于房式仓远离风道处的中、上层粮温高时通风;吸.送风形式出式通风用于房式仓如靠近风道处的中、下层粮温高时通风;环流通风用于熏蒸杀虫或均衡粮温、水分;混合式通风用于厚粮堆的降温或降水通风; 6.选用与布置原则:要选用布置对称,简捷美观,通风阻力小,气流分布均匀,施工.:或安装、操作管理方便的风道通风途径比指气流由风道出来到达粮堆表面所经过的最短途径与最长途径的比值;用于通风途径比确定风道间距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