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林-草-鹅循环农业模式发展注意要点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农业模式,旨在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改善环境和社会经济利益。
循环农业适用于许多不同的农业系统和模式,以下是循环农业的5种发展模式。
1. 畜牧循环农业
畜牧循环农业的主旨是养殖能源和有机肥料,同时为该地区提供高质量的肉、奶、鸟蛋和其他动物产品。
养殖业通过解决生态问题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方式,有助于改善社区发展。
果树循环农业遵循自然灌溉、肥料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旨在为果树提供天然的生长环境,同时减少浪费和化学污染。
通过该方法,果树可以提供营养和环保特性的水果,并为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
有机循环农业的基本原则是使用天然有机物料,例如肥料和肥料覆盖物,以有效地控制土壤营养和生态平衡。
该方法还包括使用非化学性的捕虏、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改良,以保证长期的可持续性农业生产。
4. 农村广场式循环农业
农村广场式循环农业通过组织农民集体耕种和动物饲养,以节省资源、节约投资和控制地球温室气体排放。
该方法在促进农民自足和改善村庄经济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生态循环农业
旨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源、改善水利设施和减轻水污染。
水生态循环农业涉及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水治理,旨在创造一个健康的水环境,支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总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很多,其目的都是为了建立更加可持续、环保和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循环农业,都需要集体行动和实施策略,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保特性。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在最小化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同时提高产量和利润。
循环农业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涵盖了包括农田管理、水资源利用、种植和养殖等环节,从而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下文将介绍五种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1. 农作物-养殖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农作物和养殖结合起来,共同利用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这种模式通过循环利用动植物废物,实现对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同时提高产量。
例如,鸡粪可以用于施肥,当豆类和谷物收成后,剩余的植物残留物可以用作鸭子和鱼儿的饵料。
2. 加工-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最大化利用农业产出,在经营中赢取更多的价值。
这种模式中,经营者通常会将农产品加工成更高价值、更易保存和更宜于运输的形式。
例如,利用水果和蔬菜制作果汁和杂粮面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值潜力。
3. 农村-城市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产出和城市消费者的需求之间的配合。
城市消费者可以买到新鲜的、有机的蔬菜和水果,而农民则可以获得更高的价格和更好的销售机会。
这种模式需要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良好协调和沟通,通常需要垂直和水平的整合和协调。
4. 生态-旅游模式这种模式将生态旅游和农业生产相结合,让游客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和体验农村生活。
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农业收益,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农业生产和生物能源开发相结合,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和可再生能源来提高农业产值。
例如,在玉米收获后,可以用秸秆生产乙醇或生物柴油,以供饲料或汽车燃料的生产使用。
总之,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提高农业产值和经济效益。
发展循环农业的关键是整合和协调,需要农民、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通过采用适当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实现更可持续、更环保的农业生产。
种草养鹅模式及关键措施
种草养鹅模式及关键措施搞好草鹅结合鼬中草缈鹅,养鹅是种草的目的,种草、养鹅是两个相联的环节,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成功。
在实施种草养鹅时,首先要规划好种草品种、面积和养鹅的数量及批次,做到有草就有鹅,草能满足供应,鹅能及时消化。
一、种草养鹅模式黑牧草或冬牧-70黑麦。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供草期l1月至翌年6月上旬,亩产量可达8000Kg,分批刈割喂鹅,每亩可养鹅200~250只。
分3-4批套养,第一批11月份进雏30只/亩,元月底上市;第二批元月底2月初进雏40只/亩,4月上旬上市;第三批3月初进雏80只/亩,5月中旬上市;第四批4月初进雏80只/亩,6月上旬上市。
这种模式解决了稻麦产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削减小麦面积难的难题。
二、种草养鹅横式菊苣或苦荬菜。
菊苣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多年利用,第一年产量低,第二年进入盛产期,亩产量8000kg,供草期4-11月份。
苦荬菜属一年生牧草,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3月份播种,亩产4000kg,供草期4-11月份。
菊苣有短暂的高温季节生长缓慢期,而苦荬菜7、8月份气温高生长最旺盛,两种牧草兼种。
能收到互补效果。
这种模式辅以野生杂草,每亩可养鹅200~250只,分3-4批套养。
第一批4月中旬进雏30只/亩,6月下旬上市;第二批5月份下旬进雏80只脑,8月上旬上市;第三批6月中旬进雏80只/亩,8月下旬上市:第四批8月上旬进雏50只/亩,11月份上市。
三、种草养鹅关键措施1、注意选好草种一是要到信誉好的单位购买良种。
二是根据鹅的消化特点,选择适宜养鹅的禾本科和苋科牧草,如黑麦草、籽粒苋、鲁梅克斯等。
2、注意补充钙、磷育肥鹅生长后期主要以青绿饲料为主,容易造成缺钙。
病鹅表现为腿部麻痹、瘫痪。
因此,要注意给鹅补充矿物质饲料,饲喂贝壳粉、骨粉、磷酸钙等。
钙、磷比例要保持1.3:1。
3、注意育肥前期和后期的补料雏鹅前期补饲易消化、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颗粒料效果更好。
随着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喂青绿饲料,减喂精料。
浙江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浙江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14.04.01•【字号】浙林造[2014]20号•【施行日期】2014.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浙江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浙林造〔2014〕2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推进“森林浙江”建设和林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为核心,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和林木特性,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林下种养模式,加快发展特色精品林业、林下林缘种植养殖经营与景观旅游开发,深入推进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促进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建立一二三产融合、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经营模式,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培育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开发。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节约集约利用林地资源,保护林下水土资源,科学合理发展林下经济。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
充分考虑气候条件、资源基础、立地条件和环境承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发展各具特色的林下产业。
三是坚持集约经营,产业联动。
注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配套发展,加快形成种养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四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
加强政策支持,总结推广成熟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依据市场需求发展林下经济。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7年,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30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山区农民来自林下经济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建成100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实现有机结合,林下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林地综合利用率、产出率大幅度提高,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指在农业养殖过程中,通过生态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下面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介绍:1.走廊农业模式:在农田中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形成一条条走廊,使得水、阳光和气流能够通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输送带式养殖模式:在大型鱼塘或养殖池中设置输送带,将饲料、水和鱼苗以适当的速度通过输送带送至养殖场,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提高饲养效率。
3.封闭循环养殖模式: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池和过滤装置,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
4.全鸟循环养殖模式:将不同品种的鸟类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饲料、粪便和死鸟的相互作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多元配套养殖模式: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促进生态循环,降低养殖成本。
6.有机循环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和植物抗病虫害等手段,实现农产品的有机生产。
7.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8.薄膜覆盖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地上设置透明薄膜,提供光照和保温,延长养殖物的生长期,提高养殖产量。
9.多层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建造多层养殖场,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利用层间温差、光照差异等条件促进养殖物的生长。
10.养殖粪便资源化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通过添加菌种等方式,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使用。
11.循环水肥养殖模式:将养殖废水经过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净化后作为肥料进行重复利用。
12.精确养殖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养殖场的精确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以上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简要介绍,这些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精选课件
1
北京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 循环农业(Circular agriculture) “旨在农 作物系统中推进各种资源的往复、多层、高 效流动的活动”,其核心在于扩汇、节支、 增收、环境友好,即实现“资源—产品—废 弃资源再生利用—循环利用”。现以北京为 例,探讨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归纳 总结循环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 阔利达公司位于康庄镇。该公司的生物发酵饲料生产 线,用于处理周边菜农的废弃蔬菜和更为丰富的农村 秸秆资源。
精选课件
35
废菜叶变美味饲料
• 而所谓的蔬菜废弃物主要是菜叶、菜帮子和根茎等, 公司按菜叶、菜帮子每斤6分钱、秸秆按每亩20~ 25元收购,日消纳能力30吨,基本能够消纳康庄镇 域内的蔬菜废弃物。
精选课件
31
发展循环农业关键措施
• (4)全民树立循环农业发展理念
• 发展循环农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京郊区县政 府在开展循环农业工作过程中,通过广播、电视等新 闻媒体、宣传卡片、村务公开栏、科技入户等自上而 下的形式普及推广各类循环农业新技术。在农业循环 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农民参与项目的制定、实施、 评估、问题分析、总结等各个环节,使农民真正意识 到自己是农业发展的主人,从根本上强化民众的生态 环境保护意识,确实作到“政策措施落实到村,技术 要领普及到户,循环农业意识发展到人”。
• 羊、奶制品、家禽、牛和其他畜牧业是北京的优势产业, 在全国亦有相当的优势,但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等 废弃物。通过农牧结合,采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作物秸 秆(青贮) 、作物籽粒—畜禽粪便(人粪便) —沼气发 酵、养殖蚯蚓—沼液沼渣还田—优质有机肥、蚯蚓、沼 气”,使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取得良胜循环,实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它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保护资源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农业生产力。
下面介绍循环农业的5种发展模式。
1.有机循环农业模式有机循环农业模式是一种有机农业与循环农业相结合的系统性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担和对环境的污染。
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区域农作物种植的多样化,提高了土壤、植物和生物的健康状况,形成了一种可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方式。
2.鱼菜共生农业模式鱼菜共生农业模式是将水产品鱼和蔬菜同时生长在同一水域内,实现了养殖和种植资源的相互利用,使废水能够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微生物群落进行净化,从而实现废水净化、养鱼、养菜健康生长的生态效应。
3.生态旅游农业模式生态旅游农业模式是将循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和游览活动。
生态旅游农业模式的目的是通过吸引游客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收益,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有机质循环农业模式是利用动物、植物、人工和自然的有机物质,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有机质循环利用。
这种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目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能力和效益。
绿色生态农业模式是利用绿色技术,创造受益于绿色环境和农作物生产的高效经济体系。
它以可循环的生态和资源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利用绿色科技以及有机资源的优势,实现了高效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循环农业有着多种发展模式,它们以相互协调和互相支持的方式共同实现了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发展。
吕梁山区果园种草养鹅养蜂立体循环模式研究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4 年
3 0 卷
第l 期
吕梁 山 区果 园种草养鹅养蜂立体循环 模式研 究
任继武 王永艳 樊瑞泉 ‘
( 1 . 山西省农科 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山西汾阳 2 . 山西 省文水县畜牧兽医局 ,山西 吕梁 0 3 2 2 0 0 : 0 3 2 1 0 0 )
限土地资源和空间 ,也可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是以短补长 、长 由于鹅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 、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的 短结合 、种养结合、综合利用 、优势互补的好办法 、好模式。 化学物质 ,由于使用天然饲料 ,生产的鹅产品符合绿色产品和有 机畜产品的要求。因此,种草养鹅产业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是 1 果园种草的作 用 果 园种草是指果树行 ( 株 )间长期种植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 实 施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的重 要 内容 ,也 是实 现农 业 可 持续 发 展 的技 牧 草作 为土 壤覆 盖 的果 林 土壤 管 理措 施 ,是 培肥 果林 地 力 、控 制 术保 证 。 鹅 在 饲 养 过 程 中可 完 全 用 牧 草 饲 养 ,从 长 远 发 展 看 ,人 们 果林 水土 流失 的一 种生 态栽 培模式 。
果 园种 草是 近 年来 我 国发 展较 快 的一 种农 林 复合 系 统 ,主要 生 活 水平 在不 断提 高 ,需 要放 心 、健 康 、安 全 的畜 产 品 。而鹅 产 是 为 了解决 果林 种 植 中 出现 的土 壤板 结 、土 壤有 机 质下 降 等土 壤 品正 好符 合人 们 这一 愿望 ,既有 营养 保 健作 用 ,又 可用 作 高级 保 退 化 问题 ,它 是 以果树 生 产 为 中心 ,遵 循 “ 整体 、协调 、循 环 、 暖 、装饰 用 品 ,因而 种 草养 鹅将 成 为农 业结 构 调整 的发 展 方 向 。 6 】 。 中医 认 为 ,鹅 再生”生态农业 的基本原理 ,借助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相关学 譬 如 ,鹅 肉营 养 价值 高 ,还 具 有 药用 食 疗 功 能【
循环养殖方案
-实施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保障消费者健康。
5.产业链整合与发展
-推动养殖、种植、加工一体化,提高附加值。
-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政策保障与实施策略
1.政策支持
-制定鼓励循环养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3.提升养殖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4.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方案
1.养殖场布局优化
(1)合理规划养殖场用地,确保养殖区、饲料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功能区布局合理、相互隔离。
(2)采用高床养殖、发酵床养殖等先进技术,减少粪便与地面接触,降低污染。
-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支持养殖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养殖行业管理。
2.实施策略
-开展循环养殖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加强监管,确保方案实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循环养殖项目。
五、预期成效
1.环境友好: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环境压力显著降低。
-推广饲料添加剂,如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减少粪便排放量。
-建立饲料供应链追溯体系,确保饲料安全。
3.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实施粪便干湿分离,降低处理成本。
-应用厌氧消化技术,将粪便转化为生物天然气。
-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田和果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4.疫病控制与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疫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标准化疫苗接种。
五、项目预期效果
1.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缓解。
北京山区农林复合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
二、 北 京 山 区典 型农 林 复 合 生 态产 业 模 式评 价
“ 林 下经济 ”等发展模 式 ,多个 区县进行 了成功 的探索和实 便又能够提高地力 ,促进林木生长 。 践 ,为京郊 山区的发 展增 添了新的亮点。通过构建林农复合
生态产业来支撑沟域经济 的发 展 ,是进一步保障山 区生态环
3 . 林 经模式
对于种植密度小 的原有经济林 ,根据林 地情 况进行适 当
京 山 区农 林 复合 产业 发 展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山 区 农 林 复 合 产 业 模式 对 策
北京的 山区占到 市域 总面积 6 2 %,是首都生态文明和可 同时禽 类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返 还到土壤 ,大大增 加土壤 持 续发 展的重要支撑 ,也是北京旅游产 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的有机质 ,促进林木的生长 。林 禽模式 中的林木和禽 类也是
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 民陕速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 。
一 、
套种 ,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还 可大幅增加单位 面积土地的经 济效 益 ,增加种植户 的收益 。课题组在延庆 县大 庄科乡慈母
北 京山 区主要 的农 林复 合 生态产业 模 式
在北京 山 区经营 农林 复合 生态产 业 ,可 以起到 近期 得 川村 ,在新改接 的板栗 园或者原 本种植密 度较小 的板栗 园 , 利 、长期得林 、远近结合 、以短补长 、协调发展 的产业 化效 示范林下套种经济作 物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主要套种了黑 应 。通过构 建林 农复合生态产业 ,不仅可 以提高土 地资源的 皮花生 、马铃薯 、紫 薯 、黑豆等品种 。探 索农林复合高效栽 利 用效率 ,而且能 提高 单位面 积生 物量和 光能 效率 ,延 伸 培模式 ,使得经营农户收益翻番。 “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的产业经济链条 ,实现物质 能量流 的闭合式循环 。目前 ,北京 山区主要有 以下几种农林 复合生态产业模式。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指的是一种以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资源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农业模式。
它关注的是将农业生产的副产物和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降低对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 农田生态系统循环农业:这种模式是将农田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和农田的自然资源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产量。
将农田的剩余秸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残渣转化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循环养殖:这是一种农牧结合的模式,将农田和养殖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农田利用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农田的秸秆和草料也可作为动物的饲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田还可以通过湿地、沼气池等设施,将动物粪便转化为沼气用于农田的灶用和照明等能源需求。
3. 智能化循环农业:智能化循环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模式。
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的巡视和喷洒农药,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等指标,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减少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
4. 水-养殖循环农业:这是一种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采用的循环农业模式。
它的特点是将水和养殖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和动物粪便,实现水体净化和养殖生产的有机结合。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可以吸收鱼类代谢产物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鱼类的排泄物也可为浮游植物提供养分。
5. 食物循环农业:这是一种将农食剩余物和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能源的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将餐厅和居民区的有机废弃物送往农田或发酵厂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气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些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对循环农业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的提高,相信循环农业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指一种以循环利用资源为特点的农业模式,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农田、水资源、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为您介绍五种发展模式。
1. 水稻鱼、田菜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在水田里同时种植水稻和蔬菜,并放养鱼类。
水稻鱼、田菜的种植互补作用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鱼类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植物肥料,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同时鱼类也可以起到控制虫害的作用,达到生态循环利用。
2. 农田养猪、果树林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果树林的下方放养猪类。
猪类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果树可以提供猪栏的阴凉和食物,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果树林的空间和提供额外的收入。
3. 池塘养鸭、养鱼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池塘里放养鸭类和鱼类。
鸭子可以吃水中的杂草和虫害,鱼类的排泄物可以提供鸭子的食物,同时鸭子的粪便也可以作为鱼类的饲料,形成鸭鱼共生的循环。
4. 农林牧、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提倡农田、林地和牧场的综合利用。
在农田里同时种植农作物和苗木,牧场放牧家畜。
家畜的粪便可以作为农田和苗圃的有机肥料,农作物和苗木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形成生态循环。
5. 城市农田、有机种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城市里兴建农田,进行有机种植。
城市废弃物、粪便等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种植食物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的农产品,同时农田还可以起到绿化、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这些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模式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循环农业的发展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歌诀法记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千里,季风雨热必同期,黑土广布土壤肥,水源充足河密集。
(2)社会经济条件:轻重工,设备齐,市场广因运便利;北大仓,保湿地,专业化由人口稀。
2.字诀记忆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技”: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错误!1.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图表解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和沼泽的分布图[信息获取](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
(2)从气候条件看,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农作物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3)为什么三江平原多沼泽地?提示: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河流有凌汛现象;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有永久冻土分布,不利于水分的下渗。
问题探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
和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利用。
循环农业的核心思想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
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废物互补和资源共享。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 有机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是一种以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无基因改造作物为
特点的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通过利用有机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作为肥料,减少
对外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保护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
2.沼气农业模式:沼气农业以沼气发电和沼液肥料为核心技术,通过将农业和畜牧业
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并将其用于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
用和能源的回收利用。
3.循环养殖模式:循环养殖模式将农畜废弃物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例如将畜禽粪便
与庄稼秸秆一起进行堆肥,将其用作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同时减少环
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4.水稻-鱼-柴葵种植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将水稻种植、鱼类养殖和柴葵种植结合在一起。
水稻田中种植柴葵,鱼类在水稻田里生长,并提供肥料,柴葵的根系则可以吸收水稻
田里的营养物质,形成一个循环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5.农业-能源-环境循环模式:这种模式将农业生产、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被用作能源生产的原料,例如农作物秸秆发电。
能源生产可
以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如太阳能灌溉系统。
这种模式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和能源,实
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指将农作物、家畜、农副产品和有机废弃物等生态资源,通过合理设计和管理,形成有机循环的生态循环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1.生态循环模式生态循环模式是循环农业的核心理念,该模式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形成有机循环系统来保障农业生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循环利用农村的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等方式,达到生态平衡的目标。
该模式追求自然和谐,提倡生态保护,注重环保意识,同时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生产要素循环模式也是循环农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循环利用生产要素,通过肥料、农药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回收利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该模式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比较优秀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3.全民参与模式全民参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广泛发扬全民劳动精神,鼓励农民参与种植、养殖更多的农产品。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监管,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4.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基于循环农业的整合生产方式,该模式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资源共享和集成优势,提高整个农业生产和运营效率,从而在保证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生活循环模式是指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措施,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各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对农业生产的提高和环境保护都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农业发展也将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建设绿色农业和美丽乡村做出更大贡献。
适合我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
适合我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适合我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庆阳市林业勘探设计队邢会文林下中国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网络资源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各业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经营方式生态农业模式。
健康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市地理位置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适合我市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有下列五种:一、林草模式在郁闭度0.8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三叶草、紫花苜蓿等。
在庆城县赤城乡老庄村苹果标准化示范园中就采用林草模式,每户有8亩左右果园,树下饲养栽种的牧草能饲养10只羊,这种模式在盛果期户均纯收入3万元。
二、林禽模式充分利用沟边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类型,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
201*年3月成立的合水县店子乡林下养殖合作社,现养鸡9000多只,月出栏1000多只;养猪1250多头,月出栏100多头,年均收入100多万元。
三、林粮模式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可以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农地土壤理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
在造林初植密度为3米×4米的行间进行。
农作物品种选择:大豆、花生、小麦等。
林粮间作期于农作的1-3年进行,4年后树木珍珠梅郁闭就不能采取间作了。
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农民已接受,每年收入600-1200元/亩。
四、林药模式林药模式是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极为较为耐荫的药材。
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更多隐蔽条件条件,发热防止夏季烈日高热伤害,同时林下间作枸杞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我市林下适宜种植的药材有桔梗、黄芪、黄芩、防风、柴胡、甘草、北远志、射干、丹皮等,这种模式每年收入1000-1500元/亩。
农作物轮作的优势与实施方法
农作物轮作的优势与实施方法《农作物轮作的优势与实施方法》农作物轮作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农业实践方式,在现代农业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农作物轮作的优势土壤肥力保持与提升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需求不同。
例如,豆科植物如大豆、豌豆等,它们具有根瘤菌,能够固氮。
在种植一季豆科作物后,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会显著增加。
当后续种植需氮量较大的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时,这些谷类作物就能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氮源。
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轮作也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
像甜菜这种深根作物,可以深入土壤下层,疏松土壤,把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带到表层。
随后种植浅根作物,如叶菜类蔬菜,就能够更好地吸收这些被带到表层的养分,同时浅根作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在表层土壤中形成更多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病虫害防治许多病虫害具有寄主专一性。
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会使土壤中积累大量针对该作物的病原菌和害虫。
例如,棉花的枯黄萎病病原菌在连续种植棉花的土壤中会大量繁殖。
如果进行轮作,改种其他非寄主作物,如高粱或谷子,这些病原菌由于缺乏寄主而数量减少。
害虫也有类似的情况。
某些害虫专门侵害特定的农作物。
如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如果实行轮作,种植其他作物如大豆,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就会因为缺乏食物来源而降低。
这样就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同时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有益昆虫和微生物。
杂草控制不同的农作物对杂草的竞争能力不同。
一些作物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具有很强的遮荫能力,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例如,密植的玉米田,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叶片宽大,会遮蔽地面,使杂草难以获得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当轮作种植一些低矮的作物如草莓时,通过之前玉米对杂草的抑制,草莓生长初期的杂草压力会相对较小。
而且,轮作还可以打破杂草的生长周期。
某些杂草适应了某种作物的种植周期,如果改变作物种植顺序,这些杂草的生长规律就会被打乱,从而减少杂草的发生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回收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低环境负担。
下面简要介绍循环农业的五种发展模式。
1. 农田生态系统循环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在农田中建立循环系统,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
采用梯田种植方式,利用坡地和水资源的特点,实现了农田水土保持和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合理选择农作物和耕作方式,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养殖废弃物循环模式: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是一种资源,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来降低环境污染。
这种模式通过合理管理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废水,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能源。
将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沼气用于能源供给;将厌氧发酵后的废渣进行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料。
3. 农产品加工的循环模式:循环农业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
通过合理的加工和利用农产品副产物,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将水果和蔬菜的剩余部分进行脱水和粉碎,制成天然食品添加剂;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质能源转化,制成生物燃料等。
4. 基于农田的生态系统循环模式:农田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可以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利用农田周边的湿地和林地,可以增加农业物种的多样性,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自然的防虫防病功能、调节气候等。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农村可持续发展循环模式:循环农业不仅仅关注农业生产过程,还关注整个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能源和农村环境治理等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综合发展。
通过促进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具有强健的肌胃 , 胃内有两层厚 的角质膜 , 内有砂 石可把食 物磨碎 。鹅的消化道较长 , 盲肠发达 , 对青草 中 粗纤维 的消化率可 达 4 5 %~ 5 0 %。能较好利用含纤 维较 高 的草 类饲料 , 特别 是消 化青 饲料 中蛋 白质 的能力 很
强 。鹅 的 颈 粗 长 有 力 , 对草有很强 的衔食性 , 鹅 食 百 样
态 养鹅模 式 。
1 鹅 的生 物 习性
2 . 2 . 1 草种选 择 方法 及处 理技 术
牧草品种 的选择要 因地制宜 ,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选
择 。北 方 地 区选 择 紫花 苜 蓿 、 红三 叶 、 苦 荬菜 、 菊苣 、 灰 灰 菜 等牧 草 , 豆科 与 禾 本科 草 种 比例 按 3 : 7 混播 。紫花 苜 蓿
近年来 , 北方养鹅业呈现 出蓬勃发展趋势 , 在饲养方 式上 由传统养鹅模式 向林一 草一 鹅循环农业模式转变 , 这 种模式是在不 占用耕地的前提下 , 利用树林和林下草地养 鹅, 实现天然健康养殖 , 可省去 除草剂费用 和减少人工投 人, 降低环境污染 , 同时可利用鹅产生的粪便与吃剩的草 料快速补充土壤养分 , 促进林木和林下牧草生长。此外 , 树林还能减少 阳光直射 , 降低鹅舍内外温度 , 整体实现生
牧, 每小 区( 3 . 3 3 公 顷) 放人小鹅 2 5 0 0 只, 育成鹅 8 0 0 只, 每天放牧时间为 4 ~ 5 h , 草地上设水槽 , 让鹅饮足清洁水 , 下午赶 回栖棚内进行 补料 1 次, 小鹅每只补精料 2 5 g , 育 成鹅每只补精 料 5 0 g 。雏鹅前 3 d , 可在饮水 中添加一些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 喜温暖半干燥气候 , 抗寒能力强 。红 三 叶是 豆科 多年 生草 本植 物 , 自2 0 世纪 2 O 年代 引进 , 已在
华 中、 华北 、 东北 、 西 南等 地 种植 。苦 荬菜 在 华北 、 东 北地
区和南方大面积种植 , 是各种畜禽的优 良多汁饲料。菊苣
是 菊科 多年生 草本 植物 , 喜温 暖湿 润气 候 , 耐 寒性 强 , 主要 分 布 于北 方地 区 , 常 见于 山 区 、 田边 和林地 。 2 . 2 . 2 草 籽播 种技 术
贝壳粉 、 骨粉 、 磷酸钙等 , 同时供给足够 的维生素 , 可饲喂
电解 多 维 。
将林 下草地 以3 . 3 3 公顷 ( 1 5 亩) 为一个小 区 , 刺铁 丝 木 桩 围栏 , 周 围用 塑 料 网围 实 。人 工 除 掉有 害 杂 草 , 像 绞
股蓝 , 马莲 草 , 青蒿 , 蒺 藜等 。
林下草地除杂结束后 , 人工耕翻耙细 , 进行播种 , 草籽
与磷 肥 拌匀 混 播 , 采 用人 工 均匀 播 撒方 法 , 播 种后 用 靶 拖 拉覆土。 3 鹅 的饲 养 管理
草, 群众称之 为“ 青草 换鹅肥 ” 。鹅全身覆 盖羽毛 , 起 到 隔热保 温的作用 , 即使在 0 ℃左右 的低 温环境仍 能在水 中活动 , 在l O ℃左 右的气温条 件下 , 即可保持较高 的产 蛋率 。相对而言 , 鹅 比较怕热 , 在炎热的夏季 , 喜欢整天 泡在水 中 , 或者在树荫下休 息 , 因此 , 鹅适宜在北方地区
・
4 鹅重 点病 防治 鹅 疾 病 的种 类 有 以下 三 大 类 : 由 于饲 养 管 理 不 善 等
2l ・
瓣
2 0 1 7 年 ( 第 3 8 卷 ) 第 9 期
原 因 引 起 的疾 病 , 如外 伤 、 饲 料 中毒 及 缺 乏 某 种 营 养 等 普通病 ; 由于 寄 生 虫 寄 生 在 鹅 体 内或 体 表 引 起 的寄 生 虫
南 畜 牲 善鏖 蠢
2 0 1 7 年 ( 第 3 8 卷 ) 第 式发展注意要点
刘玉 松
( 濮 阳县农 牧局 , 河南 濮 阳 4 5 7 1 0 0 ) 中图分 类号 : ¥ 8 1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5 0 9 0 ( 2 0 1 7 ) 0 9 — 0 0 2 1 — 0 2
林下种草养殖 。
2 林木 和 牧草 的种 植 技术 2 . 1 不 同树 林 下牧 草 的 选择
北方地区夏秋两季多雨 , 水源充 足, 要在林地旁根据 养殖数量的多少建一个水池 , 用来储存雨水 , 同时供鹅休 息, 洗澡等。
当牧 草 长 到 2 5 c m左右 时 , 按 分片 轮 牧 的方式 合 理放
在常绿林 中养鹅 , 主要 以野生杂草为主 , 也可适当播 种紫花苜蓿 、 菊苣 、 苦荬菜等 , 以补充杂草不足 , 一般采用
放 牧 的方 式 。
2 . 2 林 下草 地 种植 技 术
以喂牧草为主 , 但出栏前要补喂精饲料 , 使鹅增膘 , 提高经
济 效益 。育 肥后 期 主要 以青 饲料 为 主 , 但 易 造成 缺钙 或者 钙、 磷 比例 不合 适 。此 时 , 要 注意 补充 矿物 质饲 料 , 如 饲喂
注 意 育 肥前 期 和 后期 的补 料 。雏 鹅 前期 要 补 充 易消 化、 营养 全 面的 全价 配 合饲 料 , 喂 颗粒 料 效果 更 好 。补 料
时, 按照先精料 、 后青料的顺序进行, 防止雏鹅挑食。随着
日龄 的 增 长 , 逐 渐减 喂 精 饲 料 , 增 喂 青 饲料 。3 0日龄 后 ,
抗 菌药 物 和维 生素 。
2 . 1 . 1 落叶林下种草养鹅
可在 秋 季 落叶林 树 叶 稀疏 时 , 在林 间空 地播 种 紫花 苜
蓿, 来年 3 月份开始养鹅 , 实行轮牧制 , 当紫花苜蓿 的季节 过后 , 林间杂草又可作为鹅的饲料 , 鹅粪可作为树木的肥
料, 果 园养 鹅也 属 于此 种模 式 。 2 . 1 . 2 常 绿林 下 种草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