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总结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篇章结构
曲笔入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欲扬先抑/画龙点睛/伏笔照应/起兴/铺垫/ 点题
• 3、思乡怀人
•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 年生死两茫茫》
•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 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2、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对人, 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 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伤今。
• 3、边塞征战诗: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 作战、保家源自文库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 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
• 4、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 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个人风格例举
李白 豪迈飘逸 杜甫 沉郁顿挫 王维 恬淡清新 高适 悲壮苍凉 陆游 雄浑奔放
陶渊明 白居易 王昌龄 李商隐 李清照
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 雄健高昂 朦胧隐晦 缠绵婉约
总结方法
• (四)抓情语——把握“情感关键字” • 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
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
•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 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 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 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 心壮志。
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 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总结方法
含飘零 之感
• (五)析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
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有离别
•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之恨
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 7、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 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 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 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 灵之境。
•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 的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 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 别绪、忧愁伤感。
诗歌鉴赏之三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 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 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 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诗歌鉴赏之四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
• 1、忧国伤时
•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比拟:赋予事物以人或物的特征,使读者产 生联想,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 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 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 和音乐美。
•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 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 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 4、生活杂感
•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 人庄》
•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抒思念 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
析意象
说说你所知道的意象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意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 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 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 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鸣, 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 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 意境初解识诗章。
•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 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 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 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 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谢灵运、谢朓)、王维、孟 浩然
•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 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 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 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
•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 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 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 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 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 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 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 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借景抒情
方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式 间接抒情 即事感怀
用典抒情
的诗 修歌 辞中 手常 法用
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夸张; 5、对偶; 6、设问; 7、反问; 8、双关 9、互文; 10、反复; 11、通感;12、顶真(针) 13、用典;14、对比 15、衬托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 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 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 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 11、悼 亡 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 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 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 12、干 谒 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 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 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 自己的心迹。
•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 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 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 一番风神韵致。
•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 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 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 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 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 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 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 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5、长亭送别
•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 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 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 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表现手法
• A、衬托(正衬、反衬) • B、象征 • C、烘托 • D、渲染 • E、比兴 • F、重章叠句 • G、联想想象 • H、对比
诗歌鉴赏之五
表达技巧
记叙
议论
表
正面侧面、远近结合
达
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声色结合、白描工笔
方
点面结合、细节描写
式
抒情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借古讽今 即事感怀
用典抒情
正面侧面 远近结合
描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写 声色结合 白描工笔 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
抒
直接抒情
情 (直抒胸臆)
总结方法
•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 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 解诗意。
总结方法
• (三)知作者——知人论世 作者定诗风。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广义语 境。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 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 的。
知作者
总结方法
• (六)看尾句 ——卒章显志
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 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 婉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结尾“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堂小结
• 2、建功报国 •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
识愁滋味》 •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诗歌鉴赏之总结课 一
如何读懂诗歌
读懂诗歌之技巧
一、品诗题 二、看注释 三、知作者 四、抓情语 五、析意象 六、看尾句
总结方法
• (一)品诗题——抓题眼 诗歌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创作的缘由、作者的情感、诗歌的 类型、作品的主旨等。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 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品诗题,抓题眼;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知作者,知人论世; •(四)抓情语,把握“情感关键字”; •(五)析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六)看尾句,卒章显志。
诗歌鉴赏之二
常见诗歌题材
• 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 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