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年度期中考试题209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2023.1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题刻的原始动力可能来自文本,但促使人们前往观赏的却不仅文本,还有作为遗迹的文字书写。
对于胜迹而言,题刻显然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
尽管宋人已经注意到泰山经石峪所刻的《金刚经》并留下题名,但文人的到访与题刻,在旅游成为风气的明代嘉隆以后才明显增多。
而由于金石学在清代的风行,这些摩崖题刻甚至超越地方风景的图绘与刊印,在胜迹的塑造中起到直接的作用。
在更多的情形下,摩崖与环境可能并不是一种协作的关系,而是互相提示的关系。
摩崖石刻的特点在于不可移动,因而是真正嵌入自然山水之中的文字,与名胜的关系更为密切。
诚如白谦慎先生所说,摩崖与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联系,从而成为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可见,要准确解释摩崖石刻的文字形式,我们确需将之置诸环境之中加以观察。
嘉庆二年(1797)二月初,黄易访碑岱麓,他不仅关心摩崖,也关心“奇观”,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发现他一会儿看自然风光,一会儿看石刻。
在登山时,他记录了道路两侧山石树木,奇峭逼人,有愈上愈妙之感。
嗣至玉皇顶,俯视周边山峦,盛称此乃“天下奇观”。
江淮名校2024-2025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淮名校2024-2025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
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②《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
《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
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
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
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
③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
如《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郓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
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
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④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的归因方式。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个说法自然没错,但它在强调《诗经》的文学特征时,忽略了它在伦理层面的意义——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严格地说,《诗经》是一部伦理的乐歌总集,它是华夏先民把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婚姻、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态度与认识,通过自然的歌唱,最诚挚地表现了出来。
所以,如果在概括《诗经》是怎样一部著作时抛弃了“伦理”二字,对《诗经》性质的定义就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有很好的说明。
他说:“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篇。
”近代学者曾经认为从文学角度研究《诗经》,是恢复了《诗经》本来的面貌。
顾颉刚连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上的大文《〈诗经〉的厄运与幸运》明确指出:“《诗经》是一部文学书。
”当时一批学人,如胡适、郑振铎等,都参加了关于《诗经》性质的讨论,并且达成了共识:《诗经》是文学,不是经。
但是《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能够概括的吗?显然不能。
我们还必须看到,它是“诗”也是“经”,它是文学与伦理的凝合。
“诗”成就了它的美质,伦理成就了它“经”的地位。
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文学对待,我们就会把两千年来研究《诗经》的大著作当作封建的垃圾处理掉,这对前人的成果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
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
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
“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
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
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
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
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
”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
“【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
他指出:“【C】”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己”“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
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
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
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
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
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茂名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张岱年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时,将“刚健有为”放在首位,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基本人文精神之一。
“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特征,并在传统文艺创作和美学思想体系中呈现出丰富的表述形态,构成中华美学精神乃至中华人文精神的鲜明底色。
以“刚健”为中心生成“风骨”“雄浑”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论思想,深刻影响着传统文艺各个门类的美学选择和审美风格。
②“风骨”是刚健美学思想在传统文论中重要表达之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写道:“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我们知道。
“风”原本指的是人的气质、风度,为“风骨”生成之本;“骨”则决定着人的体格并通过外在肌肤呈现体貌。
《文心雕龙》以“风骨”设喻诗文,则“风”为诗文之命意,“骨”以文辞呈现作品的形象实体。
刘勰认为真正的好诗文应是“风清骨俊”,标举和倡导明朗、洗练、奭直而又劲健有力的美学风格。
③唐代司空图继承“刚健”美学的基本品格,强调诗人要效法“天行健”精神,积蓄刚健之气,并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美学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分类表达,提出“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具体的诗歌美学风格类型。
《二十四诗品》所阐释的“刚健”美学的风格特征,是对“刚健”美学丰富形态的系统概括与归纳,深深影响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
汉魏风骨、盛唐气象,尽管宋元以降空灵淡远成为文人的审美风尚,司空图所标举的雄浑、悲慨、豪放、劲健等品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的美学追求,宋代诗学“兴趣”与“妙悟”说的倡导者严羽,赞赏盛唐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④刚健美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受到文论家的重视,并进行更为丰富的阐发和描述。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考试的复习是最费时费力的,需要通过做语文试题来稳固学过的语文学问。
以下是我给你推举的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期望对你有帮助!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根底学问(完成 1-9 小题,27 分,每题 3 分。
)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为哪一项( )A、龟(guī)裂逶迤(wēi yí)白芨( jí)浆殒身不恤(xuè)B、老趼(yán)蓑鲉(suāi yóu)宿舂(cōng)粮期(qī)功强近C、缂(gé)丝扃牖( jiōng yǒu)齐彭殇(shāng)猥(wēi)以微贱D、呱呱(guā)缧绁(léi shì)槲(hú)寄生长歌当(dāng)哭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菲薄菲红蜗角虚明缺乏为其B、廖落激湍情随事迁偃仰啸歌C、谍血濒临日簿西山举案齐楣D、吸取俯瞰熟视无堵飘洋过海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学问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行的怜悯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猛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②任何人间抱负都不了生老病死的哀痛,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③当三个女子冷静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制造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的宏大呵!④匐匍在地,很简洁被人们的平视习惯所无视――蛇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觉察。
A、遏制抚慰惊心动魄悄无声息B、遏制劝慰惊天动地蹑手蹑脚C、阻挡劝慰惊心动魄蹑手蹑脚D、阻挡抚慰惊天动地悄无声息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 DNA 序列的差异,将有助于人类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可以依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针锋相对。
B、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无法从现有的国际法、一国之法来判定非法行为。
我们的法律在这些问题面前变得无所顾忌,或无能为力。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礼泉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评价质量调研高二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前,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各方面,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最广泛地与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周围。
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才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随着我国人才队伍规模快速壮大,广大人才在服务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需求中屡建功勋。
事实证明,伟大的事业激励人才、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广大人才只有投身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才能充分释放自身的才华和能量,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职责。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潜能。
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现在,我国拥有科技人力资源约1.1亿人,已经建成23000余个各级团结科技人才的学会组织,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科技群团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人才工作。
各级科协、学术团队既具有联系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功能,承载着团结引领众多科技人才矢志爱国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等历史使命,又秉承着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人才之家的根本宗旨,应该帮助广大人才反映意见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加强科学共同体自律,真正促进人才成长提高,促进科技的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以及智库作用的发挥。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6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为与无为楼宇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同时必须说明的是,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也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融摄的。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一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山东省青岛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二语文2023.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几年,短视频作为媒体融合的一种表达形式,成为手机网民中绝对的“宠爱”。
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两项指标看,短视频早在2018年就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黑马”,超过了网络购物、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
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了专业机构对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
艾媒咨询发布的两份关于中国短视频行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中,对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预判分别为3.53亿和5.01亿。
实际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6.48亿。
短视频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对此,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在一次主题演讲中表示:短视频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的,由于短视频只有几十秒或者三五分钟,非常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场景;其次,短视频主题鲜明,叙事结构紧凑,在一个视频中就能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十分符合当前受众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再次,短视频直接而又直观的表达方式能让“90后”“95后”感觉到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在手机、动漫等包围的成长环境中使用媒介的习惯。
“这一轮短视频风口颠覆了我们以往的内容逻辑。
我们可能看到,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够专业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东西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宋建武教授曾这样表示。
他认为:“短视频的出现,让媒体传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等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主流媒体不把握这个机会就会没有未来。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题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
“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此前教育部纠正过一些异读字的读音,比如粳(jīng)米改为粳(gēng)米、确凿(zuò)改为确凿(záo)、说(shuì)服改为说(shuō)服,都把之前大众容易读错的读音认证为了新的正确读音。
后由于一些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因此有些修改读音已通过,而还有一部分则一直处于审核阶段,仍以原读音为准。
是以正确读音为重还是以大众读音为重呢?从教育部颁布的异读词修订表的底层逻辑来看,显然还是以后者为重。
毕竟,读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最终还是要为人所用,换言之,文字和词语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字和词语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很多的变化,非要说存在一个亘古不变或者绝对正确的版本,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真相很可能是,某一时期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什么版本,这一版本就将流传到下一时期。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成语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成语,原本的出处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
原先我们有“沧海一粟”,现在又多了一个“浮海一粟”,在渺小的比喻上加了一层浮萍无根、漂泊不定的寓意,孤独感透纸而出,如果真的适宜人们流传,那么多一个成语又何妨?反之,若人们使用不便,它适用的语境较少,那么成语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小亢《“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不必太较真》)材料二:对照手书本《赤壁赋》来看,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的“沧海”,手书本作“浮海”,此处异文所传递出的信息或可帮助学生对《赤壁赋》一文产生新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希望国际学校2004-2005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45分,第二卷105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第二卷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I卷(共45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监(jiàn)生咀(jú)嚼朱拓(tuò)悚(sǒng)然B.两颊(xiá)新正(zhēng)怂(sǒng)恿奔(bân)头C.炮(páo)烙间(jiàn)或吮(shǔn)吸窈(yǎo)陷D.涎(xián)皮莞(wǎn)尔晌(xiǎng)午凫(fú)水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警戒歪风邪气围剿群贤必至B.放肆九宵云外悲悯聚精汇神C.泅水悠然自得惦记谈笑风生D.埋怨铜墙铁壁荼毒残羹冷灸3.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喁喁..(秦时对百姓的尊称)..私语(形容低声细语)以愚黔首B.百无聊赖....(精神上没有依托,非常无聊)金城..(坚固的城墙)千里C.少不更.(经历)事拱手..(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力)而取西河之外D.沸.(象沸水一样)反盈天并吞八荒..(天下)之心4.依次填在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是我得跟您预先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②女人们却不独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③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
A.申明以致宽恕神色B.申明以至宽容神情C.声明以致宽恕神情D.声明以至宽容神色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在英国逗留期间,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关。
B.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C.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
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不消失的电波。
”D.“今天大街上真热闹啊!——你什么时候去广州?”张三对王星说。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的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
《过秦论》是其代表作。
B.《祝福》、《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都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
其中《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惶》。
C.别里科夫,奥楚蔑洛夫都是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契夫笔下的反面人物。
D.孙犁,原名孙树勋,《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诃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几万字的文字也能做成三五百页的大书,一些书的图和文八竿子打不着,搭配的莫名其妙。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c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d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e挂过去,叫作“f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g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h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8.对划横线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允许中国人到外国去,也不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来。
B.不允许中国的产品卖给外国人,也不允许外国的产品卖给中国人。
C.朝廷禁止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外交流。
D.不允许中国的思想文化传播到外国,也不允许外国的思想文化传播到中国。
9.对文中“送去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把中国的东西送给外国人,以搞好中外关系。
B.指主张把中国的东西送给外国人,以搞好中外关系的思想。
C.指送东西给外国人,以显示中国的地大物博。
D.指中国对外交流中的媚外政策。
10.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指出“送去主义”积极的一面。
B.运用讽刺手法,指出“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卖国主义本质。
C.指出了“送去主义”所产生的结果是让外国了解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中国人的大方慷慨。
D.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具有太阳一样的光辉,应该让外国人理解。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我们不应该只是“送去”,还应该让外国人“送来”。
B.对待外国的东西,我们不要他们“送来”的,我们要自己去拿。
C.一味地送去,其结果就是使子孙后代一无所有,沦为乞丐。
D.列举尼采的事例,是说明“送去主义“其本质是疯狂主义、卖国主义。
三、阅读下面文言片段,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 外连衡而斗.诸侯C. 常以身翼.蔽沛公D. 范增数目.项王13.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因击沛公于坐农人告余以春及B. 若属皆且为所虏既自以心为形役C. 庄则入为寿此亡秦之续耳D.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亚父者,范增也。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刑人如恐不胜.②不胜.枚举③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④其意.常在沛公也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 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天下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B. 这两小节主要写了鸿门宴上的斗争,故事节奏发展很快,项、刘双方的矛盾和项羽内部的矛盾错综交织,使情节跌宕起伏,气氛几起几落,是全文的高潮。
C.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接着是刘邦,范增南向坐,是第三位,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 “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18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
17.默写(10分)(1)于是废先王之道,以为固。
(2)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幽情。
五.(27分)(一)、阕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8~21题。
(18分)无土的兰花天依然阴沉沉,云一块块堆积,像是沙场上弃置的堡垒,风叫着牛声,拍打涡水上边的天空,还拍打天空下的涡水。
涡水汤汤,卷了残秋往东南去。
水汛还没有过,高高低低的水声敲击堤岸,敲去郑思肖的无眠之夜。
大宋子民郑思肖已经面河而居三年了,一顶草屋将他和尘世远远隔开,郑思肖的面前就只有水声风声了。
看残阳如血,或者冷月似铁;听河流低吟,或者劲风长号。
郑思肖站在河边让日子慢慢从面前逝去。
郑思肖面前还有他的兰。
郑思肖是大宋画兰名家。
兰本柔弱之物,有叶无茎。
画兰者或写其飘逸或状其洒脱,如此而已。
郑氏画兰却迥异他人。
郑氏画兰时,其笔或斜走,或直行,从不画弧状。
他的兰就仿佛有骨有节,或植根厚土,或临崖垂挂,兰的铮铮傲骨与耿耿劲节就如天地间奏起的绝响。
郑思肖一大早就起来了,面对汩汩滔滔的河水站着。
风吹动头上的方巾,灰白的丝绦像飘摇的纸幡。
他在等待施子雨,施子雨要来看他的画。
施子雨是陈州府尹。
郑思肖没有办法像拒绝其他为官者一样拒绝施子雨,施子雨是他的莫逆之交,两人已睽隔三载。
施子雨远在吴越做官,郑思肖却孤守长堤默默度日。
近日施子雨移官陈州,做了府尹。
施子雨上任之后便打听郑思肖的下落,僚属终于在涡河岸边找到了郑思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