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Q1=17.5 m3/d S1=1.15m
根据公式:
K 0.733Q lg R (2H S)S r
(1)
影响半径公式 R 2s KH (2)
(设 R 从 12m 开始算)
第一次抽水试验数据:
r=0.055m S=1.15m
H=40.00m Q=17.54m3/d
R0=12.00m
故: K1= 0.733Q lg R =0.332m/d (2H S)S r R1= 2S KH =8.38m ︱R1-R0 ︳=3.62m>ε=0.01
四、实例分析计算:
1、抽水资料整理及涌水量计算 某场地钻孔 ZK24 作了单孔抽水试验,孔口高程 1070.91m,孔深 30.2m,开
孔口径 150mm,钻至 7.00m 处变径为 130mm,钻至 20.00m 处变径为 110mm,
钻至 30.20m 处终孔(钻孔地质资料详见 ZK24 柱状图)。止水套管下至中风化基岩

水温
抽水时间 s
Q
q
时间
(m (l/s) (l/s.m) (h) 气温

(C0

水位 恢复 时间 (mi n)
2003.03.2
1088.5
4
1.15 0.203
0.177
15
8
10
(-3.50)
8:00
20
1092 30.2
~ 2.73 0.374
2003.3.27
0.137
15
8
27
19
20:00
二、先修课程:
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相关课 程
三、参考文献:
(1)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1978) (2)供水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1983) (3)专门水文地质学(曹剑锋等编,地质出版社) (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注:采用非完整井公式,R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K 值。基坑涌水量预测 R 采用
大井法,查阅资料。
K=
0.732Q
S *[ L S
L
]
lg(R / r) lg(0.66L / r)
解: (1)根据抽水试验资料作 Q-S 曲线、q-s 曲线,如下图:
(2)确定影响半径 R 和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 K:
3、水质评价 依据地下水水质标准(表 3),试进行 A-1、A-2、A-3、A-4 水样(表 4)的
单指标及综合指数的评价。
表 3 地下水水质标准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备注
NO3 As
≤ 2.0 ≤ 0.005
≤ 5.0 ≤ 0,01
≤ 20
≤ 30
>30
≤ 0,05 ≤ 0.05 >0.05
Cr6+
解: A-1 水样: (1)单指标评价:
Ii = Ci C0i
INo3=4.0/20=0.2<1 地下水质量未超标 IAs=0.008/0.01=0.8 <1 地下水质量未超标 ICr6+=0.042/0.05=0.84<1 地下水质量未超标 IHg=0.008/0.001=8>1 水质已超标,受到了污染 ICN=0.006/0.05=0.12 <1 地下水质量未超标
=2.13 m3/d
2、建经验公式及预测流量 在某承压含水层进行了 4 次不同降深的抽水试验,获得了表 2 的数据。试求
S=6m 时的抽水井流量。要求:
(1)确定 Q-Sw 关系; (2)确定公式中的系数(最小二乘法);
(3)根据经验公式预测 Sw=6m 时的抽水井流量。
表 2 降深、流量统计表
降深次数
R 2s KH =2*0.21* 40 *0.282 =1.41m
(3)地下室为三层时基坑涌水量预测:
l Sw l
ln R ln 0.66l
Q = πKSw[ r
rw ]
23.2 0.21 ln 1.41
ln
23.2 0.66* 23.2
=3.14*0.282*0.21*[ 0.055
0.055 ]
4.6 0.513 0.112
15
8
56
19
水泵
电潜泵
施工条件
流量计
流量箱
水位计
测钟,万能用表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作 Q-S 曲线、q-s 曲线;确定影响半径;计算渗透系数 K;
地下室为三层时基坑涌水量预测(地下室负三层底板为-11.4m,即 1062.80m,地
下水位为 1063.01m,底板低于地下水位 0.21m)。
︱R4-R3 ︳=0.00m<ε=0.01m
故:
R=18.37m K=0.283m/d
第三次抽水试验数据:
r=0.055m
H=40.00m
S=4.60m
Q=44.32m3/d
故:
K1= 0.733Q lg R =0.219m/d (2H S)S r
R=12.00m
R1= 2S KH =27.23m ∣R1 – R0∣=15.23m>ε=0.01m 将 R1=27.23m 代入(1)、(2)式,计算得: K2=0.252 m/d R2=29.21m ︱R2-R1 ︳=1.98m>ε=0.01m 将 R2=29.21m 代入(1)、(2)式,计算得: K3=0.255 m/d R3=29.38m ︱R3-R2 ︳=0.17m>ε=0.01m 将 R3=29.38m 代入(1)、(2)式,计算得: K4=0.256 m/d R4=29.44m ︱R4-R3 ︳=0.06m>ε=0.01m 将 R4=29.44m 代入(1)、(2)式,计算得: K5=0.256 m/d R5=29.44m ︱R5-R4 ︳=0.00m<ε=0.01m 故:R=29.44m K=0.256m/d 渗透系数 K 为三次降深所求的渗透系数的平均 K=(0.307+0.283+0.256)/3 =0.282 m/d
程抽水总延续时间为 10 小时,水位流量稳定时间为 8 小时,恢复水位观测时间为
6 小时,观测孔的水温、水位观测与抽水孔同步,抽水试验情况详见表 1.
表 1 ZK24 钻孔抽水试验资料一览表
静止
孔口 孔深 高程 (m (m) )
水位 (m)
ZK2 钻孔抽水试验资料一览表
观测及
单位涌水
降深 涌水量
稳定
12
3
4
水位降深(m) 1 2
3
4
流量(m3/h) 7.20 13.10 20.50 28.80
解: (1)确定 Q-Sw 关系:
各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不同降深 Qi 和 Sw 点绘坐标纸上,其图形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 Q-Sw 为直线型:
Q=qSw
(2)确定公式中的系数(最小二乘法)
n
Qi S w
(2)综合指数评价:
FNO3=1
FAs=1
FCr6+=3
FHg=10
FCN=1
F
1 n
n t 1
Ft
=(1+1+3+10+1)/5
=3.2
2
2
F= F t F tmax
2
= 3.22 102 2
= 7.42>7.2
根据地下水质标准为Ⅴ类水,水质极差。
50
.25
.20
级别
优良
良好
较好
较差
极差
表 4 水样分析成果
水样
A-1
A-2
A-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4
NO3 As Cr6+ Hg CN
4.0 0.008 0.042 0.008 0.006
8.6 0.0062 0.0046 0 0.091
16.9 0 0.086 0.005 0.016
17.9 0.03 0.065 0.0061 0
待定系数:q=
i 1
n
S2 wi
i 1
= 1*7.20 2*13.10 3*20.50 4*28.8 12 22 32 42
=7.5 m3 /h*m
(3)根据经验公式预测 Sw=6m 时的抽水井流量:
Q=qSw 当 Sw=6m 时
q=7.5 m3 /h*m
Q=7.5*6=45 m3 /h
面上,长 7.00m,止住上层滞水的影响。单孔抽水试验分别作三次降深: S1=1.15m, Q1=0.2031 L/s S2=2.73m, Q2=0.374 L/s S3=4.60m, Q3=0.513 L/s 本次抽水试验参照现行《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27—2001)。动水位观
测时间,先是每十分钟观测一次,然后依次为 20 分钟、30 分钟、一小时。每个落
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抽水试验时抽水井的水位和流量 是否真正达到了稳定状态。生产规范一般是通过规定的抽水井水位和流量稳定后的 延续时间来作保证。 (4)水位和流量观测时间的总要求:水位和流量的观测时间间隔,应由密到疏, 停抽后还应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直到水位的日变幅接近天然状态为止。 3、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基本方法 (1)图解法:根据已有的数据资料,将其各参数关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其相互关系, 通过图表可以直观的求取相应参数。 (2)经验公式法:根据已有的资料,通过以往的经验公式,求取相应的水文地质 参数。
K= S *[
0.732Q LS
L
]
(1)
lg(R / r) lg(0.66L / r)
R=2S H * K
(2)
其中:H=40.00m r=0.065m L=22.3m
将(2)式带入(1)式得:
K= S *[
0.732 Q
L S
L]
lg(2S* H * K / r ) lg(0.66 L / r)
将 R1=8.38 代入(1)、(2)式,计算得:
K2=0.309m/d R2=8.09m ︱R2-R1 ︳=0.29m>ε=0.01m 将 R2=8.09 代入(1)、(2)式,计算得:
K3=0.307m/d R3=8.06m ︱R3-R2 ︳=0.03m>ε=0.01m 将 R2=8.06m 代入(1)、(2)式,计算得:
将 R1=17.71 代入(1)、(2)式,计算得: K2=0.282m/d R2=18.34m ︱R2-R1 ︳=0.63m>ε=0.01m
将 R2=18.34 代入(1)、(2)式,计算得: K3=0.283m/d R3=18.37m ︱R3-R2 ︳=0.03m>ε=0.01m
将 R2=18.37m 代入(1)、(2)式,计算得: K4=0.283 m/d R4=18.37m
K4=0.307 m/d R4=8.06m
︱R4-R3 ︳=0.00m<ε=0.01m 故:R=8.06m K=0.307m/d
第二次抽水试验数据:
r=0.055m
H=40.00m
R=12.00m
S=2.73m
Q=32.31m3/d
故:K1= 0.733Q lg R =0.263 m/d (2H S)S r R1= 2S KH =17.71m ∣R2 - R1∣=5.71m>ε=0.01
目录 一、课程设计要求
1、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2、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3、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基本方法
二、先修课程 三、参考文献 四、实例分析计算
1、抽水资料整理及涌水量计算 2、建经验公式及预测流量 3、水质评价
五、课程设计心得
一、课程设计要求
了解抽水试验的任务,掌握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基本方法,进行模拟操作学习。 1、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2)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K、T、μ 、α )的主要方法; (3)抽水试验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单井出水量、单位 出水量、井间干扰系数等,并可根据水位降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号; (4)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 (5)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与 地下水之间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边界性质和强径流带位置等。 2、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1)对水位降深的要求:为提高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精度和预测更大水位降深时 井的出水量,正式的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 3 次不同水位降深(落程)的抽 水,要求各次降深的抽水连续进行;对于富水性较差的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可 只做一次最大降深的抽水试验。 (2)抽水试验流量的设计:由于水井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位降深的大小,因 此一般以求得水文地质参数为目的的抽水试验,无须专门提出抽水流量的要求。但 为保证达到试验规定的水位降深,试验进行前仍应对最大水位降深时对应的出水量 有所了解,以便选择适合的水泵。 (3)对抽水试验孔水位降深和流量稳定后延续时间的要求:按稳定流抽水试验所
≤ 0.005 ≤ 0.01 ≤ 0.05 ≤ 0.1 >0.1
Hg
≤ 0.00005 ≤ 0.0005 ≤ 0.001 ≤ 0.001 >0.001
CN
≤ 0.001 ≤ 0.01 ≤ 0.05 ≤ 0.1 >0.1 饮用水标准
单项组分评分 0 值 Fi
1
3
6
10
综合评分值 F <0.80
0.80-<2. 2.50-<4 4.25-<7 >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